单位内网外网:中国戏曲戏剧化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01:32
中国戏曲戏剧化妆—丑角的脸部化妆步骤2009-01-14 16:22  无丑不成戏,丑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文丑亦称小花脸或三花睑,武丑又称开口跳。文丑分为官文丑、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和彩旦。传说当年唐明皇演戏,就是应工丑角.因皇帝的身份,演戏有诸多不便,为此皇帝特意在脸上挂一块白玉,久而久之,丑角的脸上就留下了——块白,这就是我们今天戏曲舞台上丑角所画脸谱中的白色“豆腐块儿”。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在长期的戏曲发展吏上.丑角的化妆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行为的不同和差异,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脸谱,如腰子型粉脸、圆形粉脸、枣核型粉脸、筝型粉脸、元宝型粉脸、丑老脸、丑破脸以及碎脸、揉脸和象形脸等。其中最典型的是方巾丑,脸部中央用白粉勾画—幅“豆腐块儿”型的白粉脸,因此观众一看见这块“豆腐块儿”就知道这个演员是丑角。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方巾丑的“豆腐块儿”粉睑脸谱的勾画方式和步骤:

一、化妆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使勾画的脸谱干净、美观,在化妆前必须剃掉全部头发和胡须,尤其不能留鬓角和脑后面的头发,否则将使整个脸谱污浊。然后再洗掉脸上的油垢和汗迹。

 二、打粉底:
用水白粉,即用水和甘油调好的齑粉,在脸上涂抹均匀,再用手把涂抹在脸上的齑粉揉开,做到没有一处遗漏,尤其是鼻窝、眼窝、嘴窝都要揉到,不能有空白点。

三、揉腮红:
用红色的胭脂在印堂和左右两腮的地方涂抹出三个圆形的、直径在—·寸至二寸左右的红晕,涂抹时要从圆心中间向四周揉开,由中间深向四周逐渐越来越浅,直到与脸底色自然衔接,不能有轮廓线。

四、勾画白粉:
在勾画“豆腐块儿”的时候要首先画出轮廓线,然后填匀填满,所画的白粉“豆腐块儿”根据不同的要求,画得有大有小,但是再大,左右两边不能超过眼角,上面不能超越眉毛。下面不能超过鼻子,轮廓要清晰,两边要对
称。

五、勾画眉眼:
眉眼的线条要求美观、简练、干净,对称并富于神韵。先勾画眼睛,再勾画眉子,在印堂和眉心的地方必须要勾画简易的蝙蝠、寿字等装饰性图案。接着画出嘴岔、鼻毛、眼线和“豆腐块儿”的底线以突出“豆腐块儿”的轮廓。丑老脸的眉子和皱纹线要用白线勾出,例如《女起解》的崇公道。《群英会》的蒋干与《审头刺汤》的汤勤是两个典型丑角,蒋干是腰子型粉脸勾尖眼,汤勤是方型“豆腐块儿”粉脸勾菱形眼,因为蒋于是不穿官衣的官衣丑,汤勤是穿着官衣的’方巾丑。

六、无论是否戴髯口,丑角都要画嘴岔。
画法是用红油彩按自己的嘴唇轮廓画出,然后再用白色毛笔勾——白色边线,戴髯口的角色为什么也要画嘴岔呢?这是因为丑角的髯口如吊褡儿。八字、反八字(即二挑)、丑三绺等都要露出嘴来,很难遮住嘴。

丑角的脸谱——要传神,二要干净,三要美观,最忌讳的就是—一个脏字。有人为了突出丑角的花哨和幽默,以为勾画得越花越多就越好,如胡乱添画痞子、疮痣等,其实这种画法的结果只能越画越脏令人生厌。在目前的京剧舞台上,除《打渔杀家》的教师爷因为以打架为职业,是个地痞无赖,所以他的太阳穴可以破例画一个膏药,其他角色一律不得画膏药和痞子等。在画白粉“豆腐块儿”时,由于甘油的作用,画上的白粉又白又亮,而且不会有裂纹。在勾画眉眼时,要注意运笔的方向和笔锋,例如鼻毛要从鼻孔内向外再向上挑出,才有神气。如眉毛等都要一笔画出,不能反复描画,这就要求丑角演员注意学习各种脸谱的画法和勾画的技巧等。 中国戏曲戏剧化妆—花脸的脸部勾画步骤2009-01-14 16:20  京剧的净行,也就是花脸,包括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都是因为面部勾画各种脸谱而被称之为花脸的。脸谱是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包括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面部根据规定的谱式所勾画的图案。在京剧中以净行和丑行的脸谱应用最为普遍,也最为复杂。

勾画脸谱的程序是这样的:

一、净面:净行演员在化妆前的准备工作比生行、旦行都要复杂一些。首先就要剃头,刮脸,净面。剃头刮脸,就是用刮脸刀把头上的头发和胡须全部剃掉,最少也要从前额、鬓角剃到头顶的部位,这是因为花脸勾画的脸谱是要从头顶画起,两侧要画到耳前,为保证所画脸谱的色泽光亮,就必须先要保证面部本身的光洁,不能有胡子茬和头发茬。另外,花脸的脸谱要勾到头顶,所戴的盔头也要从头顶戴起,这样一来,勒头的部位就比生行少多了。如果不把头发剃光,勒头的网子在头发上就没有勒在
光头上牢固,一旦出现掭头的现象,就可能破坏全剧的演出。

在勾脸前,要洗去脸上的污垢和汗水,以防勾画脸谱时因为脸上有油或汗水而出现不沾彩粉的现象或勾画的脸谱不干净。

二、打底:就是用毛笔沾清水和白粉(亦称铅粉)涂在脸上的所有的部位,再用手搓揉均匀,等于在整脸上薄薄地涂上一层浅白色的底色。其用途就是为了便于脸部的均匀着色。

 三、定位:则是用手沾黑烟子又称锅烟子(细粉,呈炭黑色),涂在两眼的眼圈处和鼻窝处,以至根据自己要画人物的特点在脸上起到一个左右对称,基本定位的作用。如张飞或项羽属于十字门脸谱,就要用黑烟子从脑门到鼻梁涂一条直线来定位。

四、勾勒轮廓:即用毛笔沾白水粉首先勾画出眉子、眼窝、鼻窝、嘴窝,而且大都是用白色填充与此相关的部位,所以首先用白色勾勒出以上四个部位的轮廓。如果所画的脸谱是其他颜色的,就先在以上四个部位涂上其他的颜色,如果是蓝色脸就涂蓝色,是黄色脸就涂黄色。如果在脑门上还要勾画一个花色的图案,例如姜维脑门上的阴阳图,杨七郎脑门上的一笔虎字,也要用白色笔勾画出其轮廓。

五、填黑:用毛笔沾黑色化妆油彩,填充在眉子、眼窝、鼻窝、嘴窝的部位。如果是白色的脸膛和脑门,黑色和白色要连接在一起,如果是其他颜色的脸膛和脑门,在填充黑色的眉子、鼻窝、眼窝、嘴窝和脑门的图案时,则要用黑色压在白线上,以留出三四毫米的白线来为宜。这样使色泽更为鲜明,也使眉、眼、嘴的部位显得更为灵活和突出。

六、接下来就是勾画脸膛和脑门的图案以及一些细小的线条和图案。如果是勾画张飞那黑色的蝙蝠,可事先用灰色画出,再用黑色压在灰色的蝙蝠上,用这种套色的方法可以使之富于立体感。在勾画红色的图案时也可以事先用粉色套色垫底。如果所画人物是戴“扎”或“一字”的髯口,不要忘记勾画红色的嘴唇和下巴地方的图案。同时不要忘记勾画鼻孔的鼻毛,勾画时是用黑色毛笔伸进鼻孔内,由里往外再往上挑出,才显得真实。

以上是勾画脸谱的方法,此外还有揉脸、抹脸两种方法。揉脸,就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脸部,再加重眉、眼、嘴的纹理线条。例如三国的关羽,就是揉红色脸,有的人物是揉黑色脸。这在京剧的脸谱中属于像真性的脸谱;抹脸,是用毛笔沾白色把脸全部抹成白色,再用黑色毛笔勾画眉、眼、嘴的纹理线条,例如三国的曹操。抹脸,在京剧的脸谱中又称粉白脸或水白脸,属于饰伪性脸谱。

因为京剧的脸谱种类繁杂,个别的脸谱还要个别处理,不可能一个脸谱一个脸谱来讲,以上所讲的只是通常应用的一些脸谱的勾画方法。例如金色脸和银色脸、歪脸的勾画方法只能在以上通常方法的基础上加一些特殊的处理。篇幅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不同的流派也有不同的勾画方法。勾画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例如郝派的曹操,在画眉子时,最后还要用秃笔涂一层黑烟子。由于北方比较干燥,所用白粉容易干裂,有经验的演员就在
白粉中兑一些甘油,使之亮泽。也有不少演员在勾脸时已不用白粉勾画,而都采用白色化妆油彩,粉白脸也变成了“油白脸”。
中国戏曲戏剧化妆—京剧脸谱图案刍议2009-01-14 16:20 习见问题
多年来,常听到如下的一些有关京剧脸谱的问题:京剧脸谱一共有多少个?多少种?京剧脸谱的颜色、花纹表示什么?“三块瓦脸”、“白眉子”、“长寿字眉”、“三刚不见红“、“三山相照”等京剧脸谱成辞惯语都说的是什么?包拯脸谱上的白月牙应该朝哪方画?张天师脸谱上应该画八卦中的那一卦?三国、水浒、西游、封神、隋唐等小说里边各有多少脸谱?你说你勾的是某派脸谱有何为证,要不要以照片为证?如是诸般,不一而足。过去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做过解答,发表过意见。在此我把我当年接触这些问题的一些情况,作为补充,供同好谈助。

“三山半落青天外”
我小时常听父执长辈谈论京剧脸谱。当时听说过李寿山先生的蝙蝠精脸谱是“福在眼前”,杨小楼先生的项羽脸谱勾“寿字眉”,李刚、姚刚、薛刚三个脸谱是“三刚不见红”,钱金福先生的马武脸谱是“三山相照”等等“讲究”。对这些“讲究”我只能照记原话,意义并不明白。此时祖母常告知我们孩子们一些绣花样子的名称,我学会了不少“吉祥话”,其中包括“福在眼前”这个成语,我问祖母有没有“三山相照”之说,祖母没有回答,只念了一句“三山半落青天外“。我的大姊说:你问的“三山相照”是说钱金福先生的马武脸谱上有三个大的黄色尖儿。直到1925年我看了钱金福先生所演出的《取洛阳》之后,我才看明白他的马武脸谱是有三个黄尖儿,当时我很高兴。

从纱灯上的“福在眼前”到京剧脸谱美术
在长辈谈话中我还听见过一条动人的“新闻”,他们说钱金福先生的脸谱是跟一位擅长纱灯、锦扇绘画的陈阜民先生学的。这使我想到家里从北京廊房头条灯扇铺所买的纱灯。从纱灯上我看清楚了“福在眼前”的图案,这一下我明白了蝙蝠精脸谱之所以叫“福在眼前”是由于这个脸谱的脑门上的张翼大蝙蝠叼着鼻头上的两个套环式金钱。“福在眼前”问题“解决”了,我又高兴了一次。从此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想法:纱灯、锦扇、磁器、玩具、风筝、版画,以至刺绣、地毯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图案中,包括着一些通用的“吉祥富贵”花样,像火焰、云头、如意、银锭、寿桃、葫芦、蝙蝠、蝴蝶、福寿喜 字、花朵、八宝等都是。这种花样的笔法与油漆彩绘、壁画、塑像、写真中的图案也有共同之处。这种图案在清代流行于社会,合乎当时风尚,常以惯用的“吉祥话”命名。京剧脸谱就是在清代后期产生和形成的,在着色和花样上与这类图案实际属于一类。扩大范围来看,京剧的服装、帐幕、旗伞、桌围、椅帔、砌末、把子等等,所采用的美术图案也都属于这种“意象性”美术,与脸谱图案有很大的共同性。脸上勾的大蝙蝠、一笔虎与头上戴的龙瞌脑、身上穿的一笔寿帔在图案上实际都是一套东西。因此脸谱与整个舞台美术是谐调的,在舞台上不显多余。这是脸谱在舞台上长期得以生存的美术基础。基于这种情况,可以认为京剧脸谱美术:(1)是一种京剧界中的意象性美术创作;(2)具有清代社会上所流行的民间工艺美术特色的历史时代性;(3)是全部京剧舞台美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钱金福先生从来都说他的脸谱是学钱宝峰老先生的。如果说钱金福先生向陈阜民先生请教过,那正是说明钱金福先生对京剧脸谱与灯扇美术之间的共同性有正确的认识,请教灯扇美术行家正是为了提高他的脸谱质量。

勾脸与说楛
“寿字眉”、“三刚不见红”、“三山相照”之类的说法,在京剧脸谱的图案设计上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呢?在此我回忆几件有关钱金福和钱宝森父子两位勾脸的事情。钱金福先生当年帮杨小楼先生勾过项羽脸谱。一般把项羽脸谱的眉子叫寿字眉,是一条直道上有几条襻形横道。钱先生说杨先生脑门小,眉子上勾不下十条横道,只能勾八道,后来杨先生自己勾六道。他说这个眉子的勾法是先勾眉子的直道,在直道上打小格,勾几条横道就打几格,按着格一道一道地勾横道,勾这些横道时,要紧的是头一道,这一道要顺着项羽脸上的倭口眼窝头的角度来勾,随着这头一道,依次地勾剩下的那些横道,全勾完了再封口,如果是六横道,那就把二、三两道下口封上,四、五两道上口封上,这样勾又省事、又准、又容易有神气。至于勾的是个什么寿字,钱先生似乎并不太关心,好像勾十条、八条、六条横道都没有什么大关系,甚至于没把“寿字眉”的“寿”字当做什么大问题。

对于“三刚不见红”之说,钱金福先生说“不见红”是不涂粉红脸蛋儿,脸上没有红点,但嘴还是要勾红的,黑或紫嘴显着脏,不好看。因此钱先生对“三刚”脸谱所关心的是美观问题,并没把“不见红”来死板地理解,更没把它说得很神秘,有什么了不得。钱先生勾这些脸时还是很用心的,他非常注意这些脸谱的章法、笔法,他说眉子的位置、大小,眼窝与鼻窝的配合、角度都要合适,才能美观,有神气。实际上“不见红“是设色问题,这种脸谱设色有助于“三刚”的表演。“不见红”脸谱并不限于“三刚”,项羽,夏侯渊(钱派)脸谱也“不见红”,对这些角色的表演也不无裨益。

我请教过钱宝森先生,问他钱派马武脸谱勾法。他说马武脸谱与上年纪的窦尔墩脸谱,实际很相似,都是长鼻窝,眼窝尾子上都有衬粉红色的白勾,脑门中间都有一个长尖儿,左右红眉子上都压着一个月牙式的黄尖儿,不同的是马武脸在眉上黄尖靠眼的一头,用黑色圈出一个小的白色圆点,里边再压一个小黑点,这样眉上的黄尖就像抱着一个白圆点的样子。当然这两个脸谱还是有分别的,特别是马武脸蛋上勾肉纹,窦尔墩脸蛋上填蓝彩。他几次谈马武脸谱时都没提过“三山相照”问题,似乎这句话与马武脸谱并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如果说马武脸由于脑门与两眉上三个大黄尖并列,像三座高山耸人青天而称为“三山相照”,那窦尔墩脸谱也有三个大尖,也就是“三山相照“了。如果把脑门和左右眼窝有大圆点的脸谱,由于有三个大圆点也称为“三山相照”,这样多的“三山相照”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钱氏父子二位,对脸谱所关心的是勾法,他们很不善于用传统“吉祥话”来形容脸谱的花样,对脸谱作寓意上的夸张,他们所着重的是脸谱的章法、笔法和舞台表演实效。

“三块瓦”和“白眉子”
钱金福先生勾脸的笔法(钱先生称之曰下笔)是以直眉子三块瓦脸作为基准,其中最关键的所在是白眉子。整个脸谱以白眉子定位,白眉子的起止、高低关系到整个脸谱的结构和神气。其它谱式的脸的笔法都是与这种三块瓦脸来做比较,求其异同,白眉子仍为关键。这种情况其他位演员也都如此。现存的被认为是明代和清初的脸谱,特别是将官脸谱,都有白眉子。黑或红眉子(代表真眉)与眼部之间勾画白眉子,看起来,是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脸谱谱式的一个重要特点。白眉子奠定了整个脸谱的基础,三块瓦脸决定于白眉子,又是各种其它谱式的根本。演员们把勾三块瓦脸比做制瓦,制瓦是先用土做一个圆筒,随后把它分为四块,就成了四块瓦。勾三块瓦脸由左右白眉子先把整个脸堂瓦解为三大块,成为三块瓦。今天演员一谈脸谱笔法,总是先说三块瓦脸勾法,说三块瓦脸笔法又是先说白眉子的起止、高低,这种说法或思想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今天京剧脸谱的谱式形成也可以据此追溯。提到月牙、八卦问题,实际上,白眉子的位置、形式是决定包拯和天师脸谱结构、神气的关键,月牙方向,八卦何卦都是细节,无大重要。过去连台戏,八本《铡判官》和八本《混元盒》,包拯和天师为了引起观众兴趣,在八天戏里每天把月牙方向画一样,八卦是一天一卦,当时也算是一种“讲究”,但这并无严格的道理。

举一反三和一堂脸谱
京剧脸谱一共有多少个?多少种? 没听钱氏父子老少二位先生正式说过,只听他们说过:他们在台上常用的脸谱也就有三四十样。他们说脸谱没有多少样,同样的脸谱花样变变、颜色改改就又是一个,这就是举一反三。功有基本功,戏有基本戏,脸谱也有基本谱。一个净角演员能把三国戏里的马谡、许褚、张飞、曹操四个脸谱勾好,举一反三,其它戏、其他人的脸谱也就不难了。京剧脸谱不是越多、越花、越怪才算好,一定要避免丑恶形象。

脸谱不是小说绣像,是为了演戏,但是一台戏的脸谱要有配合。台上勾脸的净角以武二花最多,武二花有正戏,但多数是配角。一出戏主角勾脸重要,配角也许更重要。一出戏里各角脸谱的配合,对整出戏的演出成功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巴骆和》、《四杰村》里的鲍赐安的脸谱当然重要,胡理、消月、花振芳、巴杰、廖奇冲又何尝不重要?《无底洞》、《泗州城》里的猴儿、二郎、巨灵、猫神、青龙、白虎、丧门、吊客、伽蓝、灵官、玄坛等脸谱那个不重要?《取金陵》、《夺太仓》里的赤福寿、常遇春、胡大海、沐英、俞通海、朱亮祖等脸谱都要认真。一台戏里各个脸谱的配合,五光十色,对舞台色彩和表演所产生的作用,绝不可轻视。当年钱金福先生给北平国剧学会画过24幅脸谱图解,着重地示范了这个“一堂脸谱”问题。一堂脸谱不是一册小说的各人绣像,是一台上的整体性美术图案。

一点看法
认识京剧脸谱的美术和艺术实质,了解演员对勾脸的要求和目的,是对京剧脸谱的正确理解评判和改革应用的基础。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是京剧脸谱有他的传统历史性,一定要用今天的眼光来对待和处理,万不能用“相面式”的说法把它神秘化。京剧中,不但是脸谱应该如此对待,整个京剧又何尝不是如此?传统京剧,说得粗糙些,穿的是明朝衣裳,说的是清代语言,脸谱是传统经典图案,当年清代即使演清代本朝戏,除去金大力这类的人物穿清代衣裳、揉黑脸外,也一切都遵旧例。净角、丑角演员勾脸一贯着重舞台需要,有大胆取舍精神,金大力用揉脸是需要,是舍去了勾脸的旧例。演今天的戏、穿今天的衣裳、说今天的话,脸谱如何取舍要用今天的眼光来对待,勾上一个大三块瓦肯定是无法通过,无需赘言。
  中国戏曲戏剧化妆—《捉放曹》中曹操的脸谱2009-01-14 16:21 谱名——“水白脸”脸谱。

颜色——水白色:整个脸。黑色:剑形眉窝、细长三角眼窝及下面两道鱼尾纹、脑门纹、印堂斜蛹纹、嘴角两道法令纹、眉间鼻旁四个黑斑黑痣形、鼻须。朱红色:印堂微按一点。

剧目——这个脸谱适用于壮年曹操及老年曹操。壮年曹操和老年曹操的脸谱大致相同,细微的分别只是壮年的纹理稍细、眼梢纹稍挑;老年的面部纹理较粗,眼梢纹较平。我用这个脸谱演过以下剧目:《捉放曹》带《斩华雄》、《战宛城》、《白门楼》、《许田射鹿》带《血带诏》、《青梅煮酒论英雄》带《斩车胄》、《击鼓骂曹》、《白马坡》、《灞桥挑袍》、《徐母骂曹》、 《长坂坡》带《汉阳院》和《汉津口》、《群英会》、《华容道》、《战渭南》、《冀州城》。

特征——水白脸表现善用心机而性好猜疑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位高爵显、养尊处优的骄纵气度。水白脸多半是勾在权贵卿相的脸上,如曹操、司马懿、潘洪、严嵩等一流人物。把这一流人物勾上水白脸,主要的是表现他们生活优越、心广体胖和性格深邃,居心叵测;表面上笑容满脸,实际是笑里藏刀,不以真面目示人;把他们的面孔涂上一层白粉,表示遮掩了真实面目。

曹操的脸谱照老规矩是勾“枣核眉”和“大三角眼”,那是侧重在形容他的奸诈凶狠。我因为看《三国志演义》描写曹操的相貌是个单眉细眼、雅致斯文的人物,感到老勾法勾枣核眉和三角眼未免有点伧俗气,缺乏文质彬彬、雍容大度的派头。《捉放曹》这出戏里有“内藏奸诈”一句话白,我想曹操的阴险奸诈应当隐藏在内,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因此我对曹操脸谱怎样利于伪善表演,同时也利于奸诈表演,试图进行修改。经过反复研究之后,才把枣核眉形改为长长的两道剑形眉子,来增加曹操英武形象和眉宇之间开扩的气概;又把三角眼的勾法在眼角棱尖处略为缩小,改为又细又长的两道笑眯眯的眼窝,在怒时要它“风眼含威”,在笑时又有细眼带笑的神气。

在表情纹上,我把斜蝠纹笔画略为改细,脑门纹和法令纹略把幅度夸大,求其在表演效果上能够“眉头一耸,计上心来”。眉心一皱有诈意顿萌,眉心一拧有杀机顿起的表情作用。

至于曹操脸谱勾三角眼的用意,前面也经指出,三角眼是一般人在一边看人、一边转脑筋琢磨人的时候,眼珠往上一翻,眉心稍微一皱,往上一耸,眼梢自然低落,成为三角眼样儿。这是工于心计,善算计人的形象;又是半睁眼在打主意,不正视人的神气。

一般脸谱在夸大形象上都是展宽脑门,把脸面上部的颜色深深勾入脑门以上进入发际三四指的Q地位,惟独曹操脸谱勾窄脑门,只勾在发际以下。这种勾法我还有个分别,即壮年曹操(像《捉放曹》)勾的贴近发际。老年曹操(像《战宛城》、《长坂坡》穿蟒戴相貂的戏)就比壮年的勾法约低一指。衰年曹操(像《阳平关》带《五截山》)又比老年勾法约再低一指。京剧演员管勾宽脑门的叫“扬头晃脑英雄样儿”,管勾窄脑门的叫“低头汉算计的样儿”。这种在脸谱上创造形象就是由于“扬头老婆低头汉—难斗”这句歇后语来形容曹操是个难斗的人。

还有人说这样勾在形象上显着文气,也很有道理。因为水白脸的眉眼的确多是垂着眉毛、眯缝着眼的神气,没有挑眉立目的样儿,所以脑门无须放宽。

我勾完这个脸谱,总是先要对着镜子试验表情效果。因为我一出台,总是眯缝着眼睛,显出不笑装笑的神气,做出了一团和气、一副假善的面孔。如果表演曹操多疑善诈时,只消把脸一沉,笑容一敛,印堂的斜蝠纹频频地一皱一拧,就可表达出他的“杀机顿起”。脑门纹和蝠纹一皱,随着眼珠来回一转动时,就可以表达出他的“疑心已动”。在此以后,忽地转怒为笑,就此表达出他的“诈意已萌”。这是我结合这个脸谱的勾法,表现外形伪善、内藏奸诈的两面派神气的表演手法。在一九五七年的夏天,我照了这个脸谱。这次拍照引起了我不少的回忆。为了这个脸谱,我的确付出不少的劳动,特别是刻意求其在伪善表演上能够做到宜喜又宜怒,宜嗔又宜笑,虽然觉得勾法并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理想。我知道很多人希望得到我这个脸谱,因此愿意把这个加工较多而又不尽成熟的作品留给大家。

我在这儿要把话先说明白,这只能作为参考。希望有人能够把这不成熟的作品再加发展,改得更好。我个人就是向很多前辈先生请教过,像金秀山先生、黄润甫先生、李连仲先生和朱子久先生都给过我不少的指点。我这个脸谱连自己也说不出是属于那个流派的,我自己就有些离经叛道。我做了一些小的改动:例如,在眉毛上涂一层油烟,为的是掩盖黑墨质的闪光,又让它具有黑茸茸毛发浓厚的形象,这是我的尝试。例如,我把印堂纹蝠形缩小,笔锋改细,省得皱眉皱眼时弄得黑忽忽一片,分不开眉眼,妨害表情,这也是我的尝试。

我要把我所作的较大改动从两方面来谈:一方面是我把曹操脸谱分为三个时代:壮年时代、老年时代和衰年时代。例如《捉放曹》属于壮年时代。《青梅煮酒》就是老年时代。《阳平关》就是衰年时代。脸谱就不该“一道汤”地勾下去,我是这样处理的:壮年时代和老年时代的勾法没有大的不同,只不过是壮年时代脑门勾得略高一些,眼梢纹挑着一点,显得精神昂扬、奋发有为。法令纹和斜蝠纹都勾得较细,表示曹操正在当年,皱纹不深。在老年时代的脸谱,脑门就勾得稍低一些,眼梢纹也略平一些,一切表情纹都勾得笔画重些,表现已经成就了一番事业,阅历渐深,眉宇间深沉稳重了。衰年时代的脸谱比老年时代脑门更低勾一指,眉子改成淡灰颜色,加粗加宽,显示老年人眉毛的加长加厚。同时把眼窝勾得更细,显示老年人视力减退,眼更觑忽。所有眼梢纹、鱼尾纹都往下低垂,显出老人的眼角以下肌肉松弛的形象。

另一方面,我把曹操脸谱的眉子和眼窝的勾法都改变了。老一辈先生在恪守传统的勾法上,眉子是枣核眉,两头尖,中间粗;眼窝是大三角眼,看着未免伧俗,又像哭丧着脸。这样子只能加重曹操的丑恶形象和奸诈猜忌阴险的性格,可是对于他的雄才大略、文采风流和志在千里的胸襟的表现就显得不够了。特别是在演《战宛城》、《长坂坡》和《阳平关》一些八将起霸、升帐点兵的大场面戏上,如果勾上枣核眉、三角眼,未免有相貌不扬、气派太小的感觉。我这才蓄意修改这个脸谱。初步改时顾虑很多,又怕得罪同业,又怕观众不批准,又怕自己搞不好。有一次我把这一个想法向陈哲甫教授提了出来,老教授很感兴趣,给我讲了一通《三国志》里的《武帝本纪》,又约略地介绍了一番曹氏三祖和建安时期的文学情况。这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增加了我对于曹操人物性格的理解,也鼓舞起我改变曹操脸谱的勇气。我的文化程度很差,只能看一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一得工夫,便抱着这本小说死啃,一面通读,一面找研究材料。果然在第一回就找到一句“细眼长须”,于是我开始了改动的尝试。根据我个人粗浅的理解,一次又一次地,画了又画,勾了又勾,逐渐地改成了现在的两道直飞入鬓的剑眉,把曹操的气宇开扩了,添一些英武的气概。逐渐地改成了现在的一双凤纹细眼,眯起来似笑非笑。在修改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勾好了脸,对着镜子,笑了又笑,怒了又怒,慢慢地把脸上各种表情纹找到适合肌肉活动的夸大地位,使他在待人接物的时候,脸上的纹理能浮动出笑眯眯一团和气的神气;使他能够在板起面孔、施计害人的时候,表现出阴险深沉冷冰冰的可怕神气。内行把这个叫做“变脸”,我看就是个“两面派”。我改动的脸谱达到可以传达给观众以“两面派”的面貌和思想感情的时候,我通过了观众的欣赏和喜爱,才把它肯定下来,就是现在的这个脸谱。

我还有配合脸谱的一点小经验介绍给大家,那便是演《捉放曹》一戏,因为撩须、甩须的身段较多,顶好戴上分量较重的犀牛尾制成的髯口,可以便利许多须舞的表演。其他《战宛城》、《长坂坡》、《青梅煮酒》一类穿蟒戴相貂的戏,宜于戴黑头发制成的满口髯,因为它又长又轻,又黑又亮,配上红蟒和黑相貂盔头,可以增加捞相上的雍容华贵和威武严肃的气氛。
选自《郝寿臣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戏剧化妆—花脸的脸部勾画步骤2009-01-14 16:20  京剧的净行,也就是花脸,包括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都是因为面部勾画各种脸谱而被称之为花脸的。脸谱是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包括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面部根据规定的谱式所勾画的图案。在京剧中以净行和丑行的脸谱应用最为普遍,也最为复杂。

勾画脸谱的程序是这样的:

一、净面:净行演员在化妆前的准备工作比生行、旦行都要复杂一些。首先就要剃头,刮脸,净面。剃头刮脸,就是用刮脸刀把头上的头发和胡须全部剃掉,最少也要从前额、鬓角剃到头顶的部位,这是因为花脸勾画的脸谱是要从头顶画起,两侧要画到耳前,为保证所画脸谱的色泽光亮,就必须先要保证面部本身的光洁,不能有胡子茬和头发茬。另外,花脸的脸谱要勾到头顶,所戴的盔头也要从头顶戴起,这样一来,勒头的部位就比生行少多了。如果不把头发剃光,勒头的网子在头发上就没有勒在
光头上牢固,一旦出现掭头的现象,就可能破坏全剧的演出。

在勾脸前,要洗去脸上的污垢和汗水,以防勾画脸谱时因为脸上有油或汗水而出现不沾彩粉的现象或勾画的脸谱不干净。

二、打底:就是用毛笔沾清水和白粉(亦称铅粉)涂在脸上的所有的部位,再用手搓揉均匀,等于在整脸上薄薄地涂上一层浅白色的底色。其用途就是为了便于脸部的均匀着色。

 三、定位:则是用手沾黑烟子又称锅烟子(细粉,呈炭黑色),涂在两眼的眼圈处和鼻窝处,以至根据自己要画人物的特点在脸上起到一个左右对称,基本定位的作用。如张飞或项羽属于十字门脸谱,就要用黑烟子从脑门到鼻梁涂一条直线来定位。

四、勾勒轮廓:即用毛笔沾白水粉首先勾画出眉子、眼窝、鼻窝、嘴窝,而且大都是用白色填充与此相关的部位,所以首先用白色勾勒出以上四个部位的轮廓。如果所画的脸谱是其他颜色的,就先在以上四个部位涂上其他的颜色,如果是蓝色脸就涂蓝色,是黄色脸就涂黄色。如果在脑门上还要勾画一个花色的图案,例如姜维脑门上的阴阳图,杨七郎脑门上的一笔虎字,也要用白色笔勾画出其轮廓。

五、填黑:用毛笔沾黑色化妆油彩,填充在眉子、眼窝、鼻窝、嘴窝的部位。如果是白色的脸膛和脑门,黑色和白色要连接在一起,如果是其他颜色的脸膛和脑门,在填充黑色的眉子、鼻窝、眼窝、嘴窝和脑门的图案时,则要用黑色压在白线上,以留出三四毫米的白线来为宜。这样使色泽更为鲜明,也使眉、眼、嘴的部位显得更为灵活和突出。

六、接下来就是勾画脸膛和脑门的图案以及一些细小的线条和图案。如果是勾画张飞那黑色的蝙蝠,可事先用灰色画出,再用黑色压在灰色的蝙蝠上,用这种套色的方法可以使之富于立体感。在勾画红色的图案时也可以事先用粉色套色垫底。如果所画人物是戴“扎”或“一字”的髯口,不要忘记勾画红色的嘴唇和下巴地方的图案。同时不要忘记勾画鼻孔的鼻毛,勾画时是用黑色毛笔伸进鼻孔内,由里往外再往上挑出,才显得真实。

以上是勾画脸谱的方法,此外还有揉脸、抹脸两种方法。揉脸,就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脸部,再加重眉、眼、嘴的纹理线条。例如三国的关羽,就是揉红色脸,有的人物是揉黑色脸。这在京剧的脸谱中属于像真性的脸谱;抹脸,是用毛笔沾白色把脸全部抹成白色,再用黑色毛笔勾画眉、眼、嘴的纹理线条,例如三国的曹操。抹脸,在京剧的脸谱中又称粉白脸或水白脸,属于饰伪性脸谱。

因为京剧的脸谱种类繁杂,个别的脸谱还要个别处理,不可能一个脸谱一个脸谱来讲,以上所讲的只是通常应用的一些脸谱的勾画方法。例如金色脸和银色脸、歪脸的勾画方法只能在以上通常方法的基础上加一些特殊的处理。篇幅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不同的流派也有不同的勾画方法。勾画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例如郝派的曹操,在画眉子时,最后还要用秃笔涂一层黑烟子。由于北方比较干燥,所用白粉容易干裂,有经验的演员就在
白粉中兑一些甘油,使之亮泽。也有不少演员在勾脸时已不用白粉勾画,而都采用白色化妆油彩,粉白脸也变成了“油白脸”。
中国戏曲戏剧化妆-旦角的脸部化妆步骤2009-01-14 16:19 京剧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据剧中所扮演的人物特点进行面部和头部的化妆与装饰。旦角的化妆分为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勒头、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等程序。

1、拍底色: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年龄、身份而加以区别。拍底色的顺序是先脑门、鼻子、下巴后拍两颊、两腮和脖子。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匀。还要注意眉眼、鼻窝、嘴角、眼角等细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肤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图1)。

2、涂腮红: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方法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以上眼皮部位为最红,要注意鼻梁、嘴角与底色衔接的部位要自然过渡,不要有明显的红白界线。涂腮红时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据脸型的特点加以变化,起到弥补缺陷、美化脸型的作用。如圆型脸可把腮红上下拉长;长型脸可把腮红向横向拉宽,再通过贴片子的技巧来帮助演员改变脸型的长短胖瘦(图2)。

3、定妆: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脸上。敷粉应先从脑门、鼻梁和底色部分开始,然后敷腮红部分,敷好后再用刷子轻轻掸去浮粉(图3、图4)。

4、涂胭脂:用大红、荷花、赫红等颜色的胭脂涂在腮红的部位。方法是从眼窝和鼻梁两侧,眉毛以下开始,自上而下、由浅至深。重点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两颊要逐渐过渡到与底色一样的深浅。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鲜艳(图5)。

5、画眼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演员揭示人物心情的关键部位。所以画眼圈要画出生动的神韵来,才能起到烘托演员的表演的作用。同时,画眼圈也要根据演员的眼睛大小、脸型胖瘦,进行比例的夸张。画眼圈用的是眉笔或锅烟,从下眼皮画起,加宽上下眼圈的轮廓线。旦角演员基本是以风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之感。眼小者,眼圈线可画得大一些;眼大者,眼圈线可画得小一些;眼圆者,眼圈可画得长一些;眼长者,眼圈可画得圆一些;两眼近的可以拉开距离;两眼距离远的可以画得近一些。

6、画眉毛:即用锅烟和眉黑笔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青衣、花旦要画柳叶眉;武旦、刀马旦要画剑眉;彩旦要画八字眉。画眉毛的长短粗细曲直也要结合演员的脸型、五官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和弥补,用锅烟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体感。

7、画嘴唇:即用大红油彩勾画上下嘴唇的轮廓。其画法即采取以演员的嘴唇进行相反相成的原理进行勾画:如嘴大的,可画小画薄;嘴小的可画大画厚;嘴鼓的,可画瘪;嘴瘪的,可画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画嘴唇的美化作用(图6)。

在化妆时还要注意人物与行当的差别,如:青衣要显得庄重、典雅,因此底色要浅一些,腮红的部位要小一些,颜色也要浅一些,柳叶眉、丹风眼,眼圈不要太重、太宽;花旦大多年轻、活泼、天真,因此底色略深,腮红部位略大一些,要显示出青春的活力,眉毛要两头尖细,中间略、粗而弯,呈弦月型;口型要小,呈圆型,嘴角略往上挑。有的花旦的印堂还要画一红点,显得天真,可爱;武旦和刀马旦的底色要深一些,腮红的部位也要大一些,以表示人物妁健壮和勇敢。
中国戏曲戏剧化妆-京剧脸谱的色彩与人物性格2009-01-14 16:19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京剧睑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一般说来,红 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黄色意示残暴;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京剧睑谱的用色虽分类型,但也不是绝对的,仍有很大灵活性。如红色,在《三国演义》戏里用来表现关羽,是为了象征其,性格;但在《法门寺》里,太监刘瑾的红脸,则是肤色的夸张,表现其养尊处优,权压朝臣的地位,再加上眉、眼、嘴部勾出的奸诈表情,使人一看就知是一位擅权的太监。又如《水浒》戏里梁山泊头领晁盖,是“黄老三块瓦脸”;在这里黄色就不是象征残暴,而是表示他面色发黄,对照印堂上勾出一个红光的形象,堂堂正正,一看就知是一位起义老英雄。又如京剧界流行的“三刚不见红” (即李刚、姚刚和薛刚三个人物)的说法,也是从人物性格出发的。这三个人物都是性格倔强,刚毅果敢,舞台表演上要求严肃稳重, 因而睑谱—上不能见一点红,连嘴唇都不能勾红,也不能勾粉睑蛋。与此相反,《杨家府演义》戏里的孟良、焦赞这两个人物,因性格诙谐,常开玩笑,必须勾出粉睑蛋;然而,《洪羊洞》一戏中,由于两人已年老,性格有所改变,就不能再勾粉睑蛋。这都是前辈老艺术家在色彩表现性格方面总结出自己的宝贵经验。  中国戏曲戏剧化妆-(脸谱的起源与发展)2009-01-14 16:18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就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故乐舞的记载。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兴义地区布衣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乃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睑上勾囤,这样就逐渐产生了睑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睑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睑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开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套完整的化妆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