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辞职几年能再考:长春老建筑物语—华俄道胜银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9:27:50

长春老建筑物语—华俄道胜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长春支行,1906年11月竣工,原址位于现民康路和西三道街交汇口的东北角(东北风剧场南)。当年这一带是长春老城的西门内,从这出了西门,就是西河沟,西河沟上有两座桥,俗称“西双桥”,而这座沙俄的银行楼也被称为“道胜洋楼”。 

  1908年的华俄道胜银行

        这座建筑,由沙俄工程师尼克莱米斯塔夫设计,具有俄罗斯传统的建筑风格,造型大气。楼体正立面两端的角饰塔楼是它的标志,尤其是各处细部的造型,华丽精致,气度不凡。整栋建筑砖木混合结构,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外墙用青红砖嵌砌造型,楼顶是鳞状铁皮瓦,整栋建筑雍容而和谐。当年老照片显示,站在远处的西河沟上眺望此楼,可是鹤立鸡群的……     

华俄道胜银行" align="center" real_src="http://image30.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6/0712/12553645_3">

        华俄道胜银行,是1895年12月由沙俄、法国和大清国三家合资成立的银行,总部设在沙俄的首府圣彼得堡(曾称列宁格勒),是代表沙俄在华利益的金融机构。道胜银行成立后,陆续在中国的上海、天津、营口、哈尔滨、大连等地开设了20多家分行和支行,其中长春支行就是在1900年设立的。道胜银行在中国,享有代收关税、盐税、经营铁路建筑、发行卢布(羌帖)等各项特权。

        长春分行设立的时候,并没有这栋楼。1905年9月开始修建这栋建筑,1906年11月竣工,随即长春支行搬到此处营业。之所以道胜洋楼建在此处,一来三道街是长春老城的“金融一条街”,更重要的是沙俄的军队长期驻守在老城的西门外,这里是他们的势力所及地。

华俄道胜银行" align="center" real_src="http://image30.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6/0712/12553645_4">

        1910年,华俄道胜银行与另一家俄法合资的银行“北方银行”合并,改称“俄亚银行”。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亚银行的总行和85处分行被苏维埃政权收归国有,俄亚银行遭到严重削弱,业务极度萎缩,从而总行也从圣彼得堡迁往巴黎。在这种大背景下,长春支行1919年停业关闭。1926年9月,巴黎总行因外汇投机交易失败,致使俄亚银行停业倒闭。

        1930年,民国所属的长春市立图书馆从养正书院搬迁到此开馆。1932年“满洲国”后,这里成了“满洲国监察院”的办公地,而后,“满洲国”的矿业监督署、水里电器建设局等单位先后入驻。

               

  1982年的少年宫

华俄道胜银行" align="center" real_src="http://image30.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6/0712/12553645_6">
                                                         2011年4月原址的住宅楼

        1949年以后,这里先后有公安局执法队、轻工局、建筑安装公司等单位入驻办公,后改为南关区双桥小学的校舍。1981年,这里改为南关区少年宫,与少年宫剧场是一体管理。当时,三道街和四道街这一带,临街都有许多低矮的的临时建筑,很多主建筑被围城般地被圈在里边……到1985年,此楼跟周边的临建一样被拆除,在原址上盖起了居民楼,又一个老建筑被轻率地拔除了……而南关区少年宫在风雨飘摇之际出租给了“东北风大剧场”,你还别说,在本山大叔二人转的发扬光大之中,这个以二人转为卖点的东北风大剧场每到夜晚倒是车水马龙的……

         对了,当年从大马路走到这里,沿着西三道街,你一定还可以看到诸多银行,这些银行就不一一介绍了,汇总在此。比较有名的有:1909年设立的大清国有官办银行“大清银行吉林分行”,1912年后民国政府改为“中国银行长春分行”,统辖东三省业务; 1909年设立的国有官办银行“交通银行长春分行”,也是统辖东三省业务;还有1919年设立的长春第一家现代民营银行“益通银行”;1944年搬到前文提及的“满洲国财政部(东三省官银号,早期正金银行楼)”前的“益发银行”等等……这里是长春当时名副其实的金融一条街,而各家银行的老照片除上述回顾的以外,只见到这张“交通银行长春分行”……

             华俄道胜银行" align="center" real_src="http://image30.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6/0712/12553645_7">

        (照片取自长春记忆等博客,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