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mpv3协议:郎咸平:北京建行支行长轮训班讲话稿(披露大量内幕) 相关人士看看吧-万科假日风景业主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4:42
郎咸平:北京建行支行长轮训班讲话稿(披露大量内幕) 
 
  作者:北京分行教育培训中心
  编者:6月10日,北京分行举办了第十期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暨第三期升格支行行长轮训班,培训班邀请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讲授了《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之案例分析》课程,来自分行23个部室、24个综合支行、10个直管支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经理级人员、升格支行行长、部分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共370人参加了培训。
  郎咸平教授以大量、详实的资料,深刻分析了国内某些著名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他指出,某些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私心作祟是造成商业银行坏账的根本原因。如果企业的存货增加,应收账款激增,短期投资质量差,但存货跌价准备金的提取却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应收账款也没有作相应的计提,而且总费用/总收入持续上升,说明企业已逐步储备了大量的可计提资产,只等MBO时机成熟时伺机计提,大幅降低公司资产和估价,低价收购企业,使银行债务风险大幅上升,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要采取果断措施,防范银行风险。
  郎咸平教授精于财务分析,他详细指导大家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他指出,企业财务报表都是精心设计的,每个会计年度都会做得天衣无缝。分析财务报表不能按年度单一阅读,而要将关键数据提取出来跨年度对比分析,即真相大白。
  郎咸平教授的观点深刻,方法可操作性、针对性强,对提高我们对商业银行关键风险点的把握能力,防范银行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培训中心根据郎咸平教授的讲话录音整理了这篇讲稿,推荐大家学习、参考。
  
  
  开场白: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建行北京分行的同仁们做一个沟通。我和建行有缘,我今天来讲课有一种使命感,怕你们在同国企、民企打交道中吃亏。
  我先做一个开场白,今天我们中国的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在于我们对西方过于崇拜。简单地把外国的技术、分析方法拿来直接用于我们的金融实践,这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中国的银行体系尚未成熟。你如果依靠国外的分析技术,你的坏账会越来越多。举例说,如果你把现行的外汇制度变成浮动汇率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就会造成很大的摧残。为什么浮动汇率制度能造就美国、欧洲、日本,但是用在中国却会造成巨大的问题?因为它和中国的经济体系有密切关系。我讲一件事情,各位就能理解,人民银行有2000多名经济学家,但没有一个外汇操作高手,这是长期以来人民银行的职能所决定的。你只要敢实行浮动汇率,你面对的就是索罗斯,而不是郎咸平这样的人。对索罗斯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但对他的操作方法却并不了解,他的操作方法之复杂是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去年国际热钱流入中国,人行通过各种方法、想尽一切办法查从哪儿流进来的,根本查不出。索罗斯这样的国际炒家动用资金的能力之大也是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他可以在两天之内动用2000亿美元的资金打垮英格兰银行,我们人民银行的防范能力能跟英格兰银行相比吗?索罗斯跟各国政府关系暧昧也是你们不能想象的,去年热钱流入中国的时候,美国、日本给中国施压,要我们人民币升值,事后发现有60%的热钱来自日本,40%来自美国,这不是巧合。我们能够应付浮动汇率带来的风险吗?美国、欧洲、日本的公司都有完善的外汇避险机制,能够通过远期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对冲外汇带来的风险。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们,包括中航油在内,中国没有一家公司拥有完善的外汇避险机制。如果现在实行外汇浮动机制,中国各个产业都要受到冲击,银行要受到连带冲击。
  我们总是简单地认为,只要与国外接轨,就可以解决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解决商业银行的坏账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光大银行是业绩最差的上市银行,上市以后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这是一个浮躁的民族所演出的一个必然的悲剧。
  我在今天的讲课中,要分析一些国企和民企的案例,让各位明白,现在你们所用的一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根本没有用。
  我举一个例子,金光纸业。金光纸业最近在国内闹得风风雨雨,工行给他几十亿元贷款,金光纸业倒闭了,他跟工行说,帮我一下吧,我们重组后你的贷款就能收回了。工行为了能把贷款收回来,到各地去做当地政府的工作,协助他重组。如在云南帮他搞速成林,速成林对地表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那儿块地方以后别的树都不会长。
  各位你们知道金光纸业究竟在中国想干什么?如果你们仅从财务报表分析,根本看不出他的问题。金光纸业这个案例是我在2001年做的,我当时给《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看过这个案例,他说,不会吧?怎么可能呢?到了2002年的2月份,《华尔街日报》在2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在头版刊登文章,标题是《金光纸业的骗局》,全世界共有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深陷其中。可是这种事情国内很少或者是不报道的,各家银行依然前赴后继地给金光纸业贷款。为什么?因为你看到的财务数据都是最好的,你到现场看他的工厂,没有任何问题,非常好。金光纸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深入分析这家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
  在2002年之前,金光纸业不叫这个名字,而叫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他是印尼的一个家族——瓦加佳家族控制的。瓦加佳家族控制了三家企业,一家是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一家是金融公司,另一家是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2002年之前你如果从上海虹桥机场出来,就能看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的广告,现在没有了。我在研究中发现,1998年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有一笔1.8亿美元的一年期无利率贷款,到2002年一直没有还,现在倒闭了更不用还了。从这件事情,让我产生了非常高的警觉,瓦加佳家族究竟想干什么?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和信息,我发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把他们的现金都转存到印尼国际银行——一个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你们从他们的财务报表上看到的现金实际上已经转存到了印尼国际银行,印尼国际银行通过银行间的转贷,把资金转贷给富士国际银行(另一家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取富士的名字只是为了迷惑客户,以为是一家日本银行)以及其它一些他们控股的银行,把资金分散。这些银行拿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转来的资金后再放贷,贷款给瓦加佳家族控制的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主要生产食用油,要银行贷款是无可厚非的,他拿着贷款购买原材料,他向哪些企业购买呢?向瓦加佳家族控制的一些农业公司购买。他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呢?很难调查,从已知的两笔交易中我们发现,他的购买价格是国际市场的10倍。
  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的现金,通过转存、转贷、放贷、购买原材料等方法,转移到自己手中。
  你们看到的亚洲纸浆造纸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真的,很漂亮,但是现金全部都不在,已经转到了瓦加佳家族手中。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每隔五年就做一次,1998-2002年已经做了一次了,离现在是第三年了。
  瓦加佳家族控制的金融公司还发行一年期的债券,债券到期后,金融公司没有钱兑现,再由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发行等额的债券来取代金融公司的债权,由于业务往来的关系,他们把债券卖给全球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并且亚洲纸浆造纸公司为他在亚洲各地的公司的贷款提供担保。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向银行借到款后,就通过前面说的方法把现金转到瓦加佳家族手中。大家可能已经猜出了瓦加佳家族要怎么做了,在2002年的一天,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一起全部倒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中国7家银行,全球183家银行的贷款、债权全部不还了。这些公司对债权银行说,只要再给我们一些支持,等我们债务重组后,我们一定还款,还想继续骗。
  印尼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曾刊登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印尼人面带微笑,手中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瓦加佳家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席卷各国的财富。你们知道为什么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当保姆?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家,民营经济越发达,官商勾结越严重,民营企业和政府合谋席卷人民的财富。什么是股份制?其债权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倒闭以后债权人不能向上追索,向股东追索,只能向下追索,这样就保护了上帝的罪人。瓦加佳家族把世界各国的钱中饱私囊,但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律,这些钱是不可追索的。2002以后,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更名为金光纸业,企图再来一把,对于这样的公司,你拿美国风险管理等财务报表分析软件去分析根本无效,这些软件在美国是有效的,因为美国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经过软件计算出的数据是可以类比的。但如果你把它用在亚洲的某些企业,如金光纸业,计算出的结果很漂亮,但它是虚假的,是骗你的。
  在亚洲搞银行风险管理,有一点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知道这家公司在想什么。从2001年以来,我通过研究案例积累了一些经验,能够知道这些公司在想什么,今天我想把这些经验贡献给大家,提高各位的风险管理能力。为什么大家说我讲得这么准,讲谁谁倒闭,他们都骂我是乌鸦嘴。我说,德隆倒闭跟我无关,我也骂过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为什么没倒闭?我骂哪家公司,银行就不给他贷款,就能防范银行风险,这个方法挺聪明的。
  你们从财务报表上看到的短期资产,在金光纸业这样的企业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你把短期资产、巨大的现金流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指标,你就太愚蠢了。
  我在2001年批评德隆系后,深圳交易所请我去讲演,我就把德隆系的事情讲出来,我说必须严加管教。当时深圳交易所有六个老总跳起来和我吵架,说我们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既定国策等等。德隆事件出来以后,2004年4月,我到深圳,当时跳起来和我吵架的一位老总,到机场非常恭敬地接我,在到贵宾室的路上,他拉着我的小手说,郎教授,惭愧,惭愧,当初很不好意思,跳起来和你吵架,如果当时听你一句话,今天我们就不会损失38个亿了。国债回购无法补仓,深圳交易所结算中心赔了38个亿。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分析案例,首先分析长虹。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之案例分析之一—长虹
  郎咸平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分析案例,首先分析长虹。
  我们现在来研究长虹这个案例。我想通过长虹这个案例告诉各位,现在我们的某些企业家,是如何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来达到坑害国家、坑害中小股民、坑害银行的目的。大家通过学习,至少可以少吃点亏,或者明白是怎么吃亏的。
  下面是长虹集团的组织架构图。
  长虹是“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净资产从3950万元迅猛扩张到133亿元,是“中国彩电大王”,他的股价曾达到66元,是上海A股市场的“龙头”,长虹老总是倪润峰,这说明国企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但是长虹在2004年度却预计亏损37个亿。
  这时很多学者出来讲话了,因为冰棍理论嘛,是传统经济体制不好,机制不健全等。
  我找了其他三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康佳、夏华、海信,看看他们的利润情况。
  在1997年倪润峰一心为公的时候,长虹的经营净利润很好。今年5月20日,我请深圳赛格老总孙玉林到上海参加我的财经节目,孙玉林到赛格后,赛格起死回升,欠的几百亿都还清了。他当时讲了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国企老总只要有良心,没有做不好的。
  下面是资产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率的比较。
  长虹失去领导地位,全面下滑,为什么?
  是因为国内家电行业效益整体下滑吗? 
  不是。
  是长虹的产品质量不好吗?
  长虹产品质量多次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表彰;
  长虹多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长虹环保电池—“全国环保电池产品质量公证十佳品牌”称号;
  长虹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生产规模大,单位成本低;
  2004年,长虹空调勇夺中国空调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
  2004年,长虹成为“消费者首选知名放心品牌”。
  不是。
  是长虹的售后服务不好吗? 
  1999年,长虹率先将彩电保修期延至5年,并推出空调“四免服务”;
  2001年,长虹为全国十大家电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品牌前三甲之列;
  长虹保持“全国先进服务单位”称号逾10年。
  不是。
  是长虹的产品价格高吗? 
  长虹多次领导行业价格调整,致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优惠合理的价格;
  消费者普遍反映长虹产品性能价格比高于其他产品;
  2003年,消费者调查表明“买长虹彩电值!”。
  不是。
  是长虹的品牌不行吗? 
  2004年中国市场中外家电品牌影响力50强排行榜,长虹排名第二; 
  2004年,长虹品牌价值以高达330.73亿元;
  长虹连续多年保持国家“驰名商标”。
  也不是。
  那究竟是什么呢?我研究发现是长虹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和高层管理者的私心作祟。
  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各位,中国商业银行坏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贷款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私心作祟。你搞银行风险管理,就一定要知道贷款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想什么。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私心做祟为什么在美国、欧洲可以得到控制呢?因为美国有着你根本不可以想象的严刑峻法,而我们没有,就是有也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长虹决策失误一——多元化战略之败
  全国彩电行业的平均ROA(总资产回报率)是2.46%,空调行业的平均ROA是3.30%,而长虹多元化经营整合后的ROA是0.68%,根本没有协同效应。长虹多年的多元化经营对业务收入没有什么贡献。
  长虹还是以电视、空调为主,多元化经营没有取得成功。
  根据我的研究,国企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只有5%,截至到2004年底,国企多元化经营浪费的钱远远超过银行的坏账!如果国务院领导当年听我一句话,不准国企经营非主营业务,搞多元化经营,今天我们银行就没有这么严重的坏账问题了。
  长虹总费用占总收入比例不断上升。
  我研究发现,当国企扩张的时候,都有成本失控、资产素质下降、银行风险增加的情况。用一个指标表示,就是企业总费用/总收入不断上升。你们做银行风险管理的人,一定要密切监视企业总费用/总收入这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你发现一家企业这个指标不断上升,说明这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倒闭的几率上升。在我研究的案例中,只有中兴通信、诺基亚两家企业这项指标维持稳定。
  长虹决策失误二——资源管理之误
  倪润峰曾经说:“三到五年之后,中国市场上真正存活的彩电企业顶多还有三到五家。”这句话是正确的。大家知道彩管是彩电的核心,占彩电成本的70%。1998年倪润峰挑起彩管大战,长虹与国内八大彩管厂签定了垄断供货协议,将国产76%的21英寸、63%的25英寸和几乎所有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大屏幕的彩管共计300万只收归长虹,他希望通过垄断彩管,让别的彩电生产企业倒闭。倪润峰明明知道彩电行业是寡头垄断而不是独家垄断,他为什么要独家垄断?他能够做到吗?在长虹的压迫下,其他彩电生产企业为了生存,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通过游说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使原先广东存在的大量走私彩管合法化;第二,通过关系偷偷购买八大彩管厂仓库中存放的已经属于长虹的彩管。
  结果是长虹囤积彩管,存货急剧上升,反受其害。
  长虹决策失误三——营销机制之错
  作为长虹这样的大企业,认识不到代理的重要性。如诺基亚,他不可能把所有型号的手机都给一家代理商代理,如果代理商跑了怎么办?所以他一般给一个代理商只代理一个型号手机。长虹不是这样的,他把30%的代理权给了郑百文。郑百文是怎么办的呢?由建行开出承兑汇票给长虹,长虹收到汇票后出货。因为过分依赖郑百文,长虹营销风险过于集中,1997年亚长虹管理层决策失误使长虹走下辉煌的神台。而倪润峰的私心作祟,却让长虹深陷泥潭,难以翻身。
  倪润峰想干什么?他想MBO,管理层收购。他的念头从何而来?是从TCL的李东生那里。1997年李东生与惠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放权经营协议,MBO成功后李东生的身价将达到12亿元。我在讲座的时候常常问大家,你们哪一个人能比通用的韦尔奇伟大?没有一个人敢举手。韦尔奇做了20年的通用CEO,在他的努力下,通用的销售额从他接手时的300亿美元提升到他退休时的5000亿美元,是中国GPD的1/3。这么伟大的企业家,退休的时候带走了通用多少钱,比李东生少多了。TCL不到通用的万分之一,李东生凭什么拿这么多的钱?这种不公正一定会导致社会道德体系瓦解,到最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想走捷径。
  李东生拿了12个亿,倪润峰的长虹比李东生的TCL大多了,他心里怎么可能平衡呢?这种攀比、唯我独大的心态是使很多企业走向崩溃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以为我一直是在保护国有资产,你们只说对了部分,这群践踏国企资产的职业经理人将来一定会践踏民营资产,可怕的是这些人还处于我国经济实力的主体状态。
  现在我们来看看倪润峰的情况。
  亚洲金融危机,郑百文受冲击,1998年郑百文倒闭,长虹销售受到极大影响。
  倪润峰只有20万年薪和26408股长虹股票,与李东生12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1997年倪润峰已53岁,还有7年就要退休,那时花了自己一生心血的长虹不再由自己控制,财富、地位全空,倪润峰不得不为自己打算。攀比使高尚的情操腐朽,利己之心因此而生。倪润峰开始考虑长虹民营化计划,要搞MBO了。
  倪润峰说:“目前政策很明确,因为彩电是竞争性产品,未来国有股会逐步释出,让长虹成为民营企业。”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以前我们常说,垄断性行业收回国有,竞争性行业国有退出。我的观点是,国有企业不但应该经营垄断性行业,而且应该留在竞争性行业和民营企业一起竞争。
  倪润峰说:“管理层持股长虹还谈不上,我们没有别人幸运。”
  倪润峰的MBO是如何筹备的呢?
  我归纳了一下,第一步是储备能量,伺机计提;第二步是转移资产;第三步是寻找资本运作伙伴。
  长虹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所有手法齐备,找起来很不容易,你们把长虹这个案例琢磨透,对提高你们的风险防范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第一步:储备能量,伺机计提。
  第一,关于存货。
  长虹的存货在1997年彩管大战的时候增加是不足为奇的,1997年之后存货没有下降还有上升趋势。大家都知道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但问题是长虹的存货跌价准备是不变的.
  你看到一家企业的存货上升,但是存货跌价准备却不变,为什么企业不按照程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你就要明白,这家企业管理层有私心作祟,导致银行债权风险升高。
  第二,关于应收帐款。
  1998年彩管大战的时候,长虹的应收帐款增加是正常的,但是1998以后应收帐款不跌反升。对于应收帐款,大家知道有一些根本就是收不回来的,因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信用下降,一些地方不用现金根本不能交易,你到山西煤矿拉煤,不给现金他就不给你煤。而长虹没有按照程序计提坏账准备。
  第三,关于短期投资。
  从2000年开始,长虹搞了一个高达10亿的代客理财,代客理财应该计提跌价准备,但是长虹没有按照程序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对于不计提应收帐款跌价准备,长虹的解释是,这些应收帐款都在1年之内,根据经验都可以在第二年收回。根据长虹的报表,我们发现他2000年有99.92%的一年期应收帐款,2001年有99.80%,2002 年有99.76%都不计提,而这些应收帐款从来没有收回来过。
  长虹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可计提资产呢?我认为只有一个结论:倪润峰是想等到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使长虹成本上升,造成企业亏损假象,股价下跌,企业净资产下降,他可以低价收购。
  第二步,转移资产
  就算倪润峰可以低价收购长虹,但他没有那么多的钱。怎么办?只有两个办法,从国家掏钱和从股民骗钱。
  对于倪润峰转移资产的手法,大家要掌握,因为转移资产会使银行风险大幅上升。
  我曾经问四川省委领导,倪润峰这么干,你们怎么不枪毙他?他们说,不能枪毙他,长虹的资产从他上台的3950万,到他退休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18亿,倪润峰还是有贡献的。倪润峰是不是真的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了呢?我一会儿再说,我先说说他的吸金大法。
  倪氏吸金大法第一式——虚实难辨,敌友难分。
  长虹的这些应收帐款都是谁的呢?我们发现都是APEX的。倪润峰曾经在2000年下台过一次,在2001年上台后,长虹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合作对象是美国一家名叫APEX的华人公司。
  APEX的创办人叫季龙粉,为什么叫季龙粉呢?因为他父亲爱吃龙口粉丝,所以给儿子起名为季龙粉。我这样讲是有根据的,这是季龙粉的律师告诉我的。
  APEX是这样发迹的:2000年3月,APEX把从中国弄来的DVD放进了美国的电信城,美国电信城是卖廉价产品的地方;2001年APEX的DVD进了沃尔玛,2002年超过了索尼成为美国第一大DVD供应商;2002年底成为美国彩电的第五大供应商。美国时代周刊在2002年载文称,季龙粉是下一代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十五个商人之一。
  为什么APEX能成为超过索尼的美国第一大DVD供应商?因为APEX的DVD只卖60美元一台,这么便宜,这怎么可能呢?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2002年长虹出口额7.6亿美元,其中APEX就欠了7亿美元;2003年长虹出口额8亿美元,APEX欠了6亿美元。我发现APEX主要通过小额交易建立信誉,然后采用赊账的方式进行大额贸易,以后就不还钱。他拖欠新科集团DVD货款,拖欠宏图高科DVD货款2.15亿人民币,拖欠天大天财DVD货款3562万元,拖欠中国五矿货款2200万美元。
  倪润峰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要和季龙粉这样劣迹斑斑的人合作呢?
  2001年6月18日,长虹海外营销部部长施正平说:“这两年我们没有与APEX把业务做起来,就是因为不愿垫资。这样做风险太大,后果不堪设想。…….(APEX)一旦停止运转,应收帐款能否收回就很难说了。”仅仅过了一个月,长虹的态度就做了180°的大转弯,2001年7月16日,长虹高调和APEX合作。在长虹和APEX合作期间,长虹的两位海外项目负责人多次叫停向APEX发货,但每次季龙粉都能成功让长虹发货。为什么APEX有这么高的应收帐款,存在这么高的风险,倪润峰还要和季龙粉合作?为什么长虹只跟APEX一家合作?就连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的一名官员都问,长虹这么大的交易量,他们怎么在美国连个常设的办事机构都没有?
  季龙粉长期不还款,总得有一个说法吧。季龙粉称长虹电视机有质量问题,所以不还款。质量有问题,你可以退货吗,季龙粉没有退货,把长虹电视机都卖了。
  是不是APEX没有钱还款呢?我发现APEX网站上称APEX在2002年、2003年收入共达10亿美元,APEX以三亿港元现金受让香港上市公司中华数据广播大股东54.06%的股份。
  据有关知情人的消息,倪润峰在退隐期间曾到美国访问,复出后就与APEX签下合作协议,安排自己的女儿或倪銊在APEX公司担任董事。
  倪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今年48岁,为中华数据广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多年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之经验,曾在中美合资天津奥的斯电梯公司任职,于2001年加入天津天财网络软件有限公司任财务部经理,持有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学士学位。据媒体人士称,当年倪润峰和季龙粉认识,就是倪銊搭的桥。
  倪氏吸金大法第二式——袖里乾坤,暗渡陈仓。
  就是把大批资金投资于子公司,然后通过子公司把资金转走。子公司因为对其资料公布的要求没有上市公司严格,隐蔽性高,就成了一些人转移资金的好地方。倪润峰通过应收账款,巧妙地将货款转移至子公司,再利用子公司隐蔽性好的特点进一步将资金转走,最后银行债权追索无门。
  长虹来自子公司的应收帐款不断上升。
  我们现在研究长虹的一家子公司——长虹新艺。
  因为长虹新艺被注销,就有清算报告,长虹的一切藏污纳垢就被我挖掘出来了。
  长虹投资1个亿,清算报告显示实收资本8000万,还有2000万去向不明!
  清算报告指出:长虹新艺的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全部转移给四川长虹,听起来很感动啊!象这种感动的话一定有问题。
  清算报告指出:长虹新艺的所有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以及固定资产共计1600万。长虹向长虹新艺投资1个亿,长虹新艺实际收到8000万,长虹新艺拿着这8000万去购买固定资产,或者变成存货、货币资产,总共只有1600万,6400万资本金去向不明!长虹向长虹新艺投资1个亿,损失了8400万。
  从清算报告中我们看到,长虹新艺有8000万的应收帐款,但长虹2003年报中,在关联方应收应付款余额项中指明:长虹对长虹新艺无应付帐款。这表明长虹新艺的8000万应收帐款不来自长虹而来自于第三者,那么这8000万货款到底去哪里了呢?我们不知道。这只是长虹的一家子公司的情况,长虹有上百家子公司,长虹资产流失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大量的银行贷款、货币现金就是通过这些子公司以应收帐款的形式,转移到第三者手中,然后再把子公司倒闭,对此我们各位要高度警惕。
  倪氏吸金大法第三式——天下为盟,互惠互利。
  我们发现2004年以前长虹委托理财高达36.5个亿。
  但他经营性的现金流从2002年6月后却是负的。
  在经营性现金流是负的的情况下,长虹还要拿出36.5个亿去做代客理财,很不正常,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委托理财的回扣一般是1%左右,36.5个亿可以拿到约4000万的回扣,还可以有8-10%的投资收益,这对于倪润峰有什么不好,好极了!
  委托理财可以动用本金,但在多笔委托理财中,长虹均不急于收回本金,而且这些委托理财都在季报公布的前一个星期一起到期,一到期长虹就续约,让证券公司长期占用该笔资金。受托为长虹理财的证券公司中,南方证券和汉唐证券均涉嫌挪用客户资金被相关部门调查。
  这些证券公司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在到期前买入长虹股票,等到期了,8-10%的收益就成为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合并会计报表计算,在长虹本期的季报上,投资收益大幅上升,公布业绩后股价上升,证券公司套现离场,然后把股票收益和长虹分成。
  这真是一举多得,妙!妙!妙!
  倪润峰现在已经从国有资产和股票市场圈了大量的钱,为MBO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原来计划于2002年6月成立由管理层拥有或者由员工持股的新公司,政府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叫停,计划失败,倪润峰只好另寻出路,找一个强有力且可靠的资本运作平台帮他运作。
  2004年以前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把一些烂资产剥离出来,从外面找了一个有概念的资产,比如北大正方、清华紫光等注入,把股价大幅拉升,到了最高点所有内部人套现离场。股民对此深恶痛绝, 而且这种事情干多了,股民都熟悉了,不上你的当了,这是中国股市衰退的真正原因。
  现在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勾结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中的不法分子,利用前面说的倪氏吸金大法,坑骗国家和股民的钱。这种新型的资本运作方式对银行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传统的资本运作方式,你们是我培训的第一批银行人员,要熟悉这种新型的资本运作方式,决不能上他们的当啊!
  既然伊利股份找的是金信系,倪润峰也找金信系。“系”这个字是我发明的,就是大的利益集团,我在2002年批评德隆的时候,就把德隆称为德隆系。我把金信系给你们详细介绍一下,因为你们迟早要碰到他。
  大家看到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个股东叫“朝华科技”,我请在座的每位把“朝华科技”四个字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大家注意金信信托控制着博时基金。我们看一下长虹和金信系的昔日情缘。
  我们发现从2002年以来,入场的基金全部都是金信系的基金,但这时长虹的股价却是下降的,难道是金信系的财技大不如前了吗?不是,我告诉各位,以前上市公司坑骗股民的钱靠的是拉升股价,现在则靠的是打压股价。金信系下的博时基金成为市场最主要的做空力量,它旗下管理的基金总出现在众多暴跌股票的十大股东当中,如:铜都铜业、西山煤电、华联超市、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能源、中远航运、煤气化、山西焦化、福星科技等。你们不要给这些上市公司贷款,贷款肯定血本无归。
  两年内导演了三个MBO,手法都是相同的,即打压股价,企业管理层低价收购。
  金信系倪润峰的如意算盘是,储备大量的可计提资产,通过倪氏三个吸金大法储备大量资金,合作伙伴金信系购入长虹股份,只等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造成亏损假象,打压股价,然后倪润峰就低价收购长虹。但很不幸的是,倪润峰于2004年7月下台,赵勇接任。“龙口粉丝”也被逮捕,倪润峰功亏一篑,应了一句话,长使英雄泪满襟。
  各位要明白,你们接触的放贷对象都比我们聪明,他们做这种事情的原则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常常是拍脑袋办事,要一步到位,他们却是精心设计,周密策划,经过5-10年的长期盘算,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决不会拍脑袋办事。倪润峰准备了这么久,花了这么多的心计,岂可让它功亏一篑?你们认为倪润峰倒台了,这一切都会结束了吗?金信系会善罢甘休吗?我干脆明说了吧,绵阳市在挑选赵勇的时候,这些利益集团会不参与吗?他们会把长虹交给一个他们不能控制的人的手中吗?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中国的有识之士呼盼了200年的国家强盛,但每个人都是默默以终,好不容易盼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汉唐盛世。但这种盛世是有代价的,会遭到叮咬,形成一个个脓包,在它变成粉红色即将要破的时候往往是最美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你们已经感觉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了,你们谁敢让你们的宝贝女儿在晚上10点以后一个人回家?
  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的民族性和文化造成的。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我们走得好的话,我们可以延续汉唐盛世,摆脱4000年来上帝对中华民族的诅咒;走得不好的话,20年以后,你给你的宝贝女儿写信,会象印尼、菲律宾的父母对他们的女儿那样写信:宝贝女儿,你在别的国家做保姆的日子还好吗?
  有些人说,长虹的总资产从2000年底的166亿上升到2004年6月的218亿,倪润峰的复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有贡献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倪润峰对长虹的贡献究竟在哪里?
  在2004年6月长虹的218亿总资产中,应收帐款和存货这两个虚的东西合计139亿,占了总资产的63%,固定资产只有32亿,就是说,长虹真正能够看到的东西只有32.2亿,和2000年12月的31.7亿相比只增长了5000万。对此,我们的学者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冰棍理论”,说这一切都不是倪润峰的错,而是体制的问题,是国家的错,倪润峰这样做是应该的,让长虹起死回生的唯一办法,就是把长虹送给倪润峰,这就是所谓的二次产权改革。我们这个社会还有没有起码的道德和良心!国企效益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国企老总处心积虑地把企业做坏,然后贱价收购,而且还是用国家和中小股民的钱。为了怕秋后算帐,这些人是最反对的,天天讲民主、自由的就是这些人。
  我们曾经认为国有企业是很大的包袱,如福利分房、劳保等,地方政府想增进政府绩效,一般采取民营化的方法,甩掉国企的包袱。作为民营企业家,他本人没有什么错,为了追逐利润,他拿到国企后的必然选择,大部分如此,当然也有好的,就是贱价买断工龄,拆毁工厂,盖房地产,因为这样来钱最快。这些被贱价买断工龄的工人被推向社会,他们不断聚众闹事,这就是我们改革的代价,要由失去国企的地方政府和在座的各位来承担。而改革的成果被少数利益团体把持,他们能够收买地方政府,收买司法机关,收买专家学者,把这一切完全合法化,并美之名曰:冰棍理论。这就是我一年来所反对的。可悲的是,到今天为止还只是我一个人在大声呼吁。
  我今天讲的这些新型的资本运作方法,不是我郎咸平的独创,而是倪润峰、赵勇、金信系的独创,我只不过把它系统化、明确化罢了,说出来而已。
  2004年7月,倪润峰卸任四川长虹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领导职务,由41岁的赵勇接任长虹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4年12月,长虹在美国最大的进口商APEX公司董事长季龙粉在深圳被中国警方逮捕,中国让他还长虹的钱,他说没钱,中国就把季龙粉押往美国,让他把APEX下属公司的股权无偿转让给长虹。
  长虹的管理层没有国际化的经验,不知道国际司法的惯例,找律师都不会找。你知道长虹打这种国际官司在哪儿找的律师?在成都,律师不会讲英文。成都律师就找到了深圳律师,深圳律师又找到了上海律师,上海律师又找到了洛衫矶律师,洛衫矶律师又找了纽约律师,在起诉书中光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字就占了3页,长虹仅律师费就花了600万美元,这就是国企的腐败。
  我们来看看赵勇。
  我问在座的各位,你们说,赵勇可能是一个跟金信系无关的人吗?在赵勇的手中,长虹会重生还是没落?我告诉你们,年轻人要使坏的话更狠,年纪大的人还有党性,还有点不好意思,年轻人什么都不怵。
  赵勇上任后马上烧了三把火,分别是现金流、甩掉包袱、迈向未来。
  第一把火——现金流
  解决现金流的问题,确保资金链稳定。
  第二把火——甩掉包袱
  赵勇共计提了37亿的坏账准备。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计提?我对他产生了警觉。赵勇说:“我不象倪润峰、张瑞敏,我永远不会被郎咸平抓到的,我做得最正派”。我在上海做节目的时候,除了王石外,谁都不敢来。我打电话给柳传志,让他到上海来,柳传志听了吓得要死,说:“有什么事情啊?哎呀,我就别去啦,你千万别讲我的事情。”你们知道我是从来不怕压力的,你不来我照讲,你来了,我还客气一点。我打电话让李东生来,他不来,他的董事长秘书打电话过来,说:“哎,老师,我是私下里给你打电话的,李总不知道的,我来好不好啊?”我说:“你来好啊。”她说:“我来是代表我个人,李总不知道我来。”我对她客气极了,我这个人的风度还是可以的。
  第三把火——迈向未来。
  我们这位赵勇同学壮士断臂,毅然前行,迈向未来。
  我上午让大家牢牢记住“朝华科技”,你们记住没有?大家发现长虹与朝华科技的五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虹将由传统家电向信息家电、IT转型。一家国企要做如此之转型,其中一定有猫腻。朝华科技不是金信系的公司吗?看来昔日情缘并没有断。
  赵勇说:“长虹要由过去的产—供—销的计划式流程向销—产—供的市场化流程转变,逐步朝着独立子公司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产权改革。”长虹那么多部门为什么不叫事业部而叫子公司呢?用赵勇本人的话说,“就是为各个业务单元预留了体制改革的可能。”你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倪润峰和赵勇是同一个人,他们都是一步步照着既定的程序向MBO走。
  走到今天我这样的地步,没有胆量是不行的。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妻儿嗷嗷待哺。你们知道我走到这步的致胜方针是什么吗?你们培训中心赵副主任在路上接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看你讲话,不觉得你是一个教授,而觉得你是一个英雄。”我有一个特性是其他教授没有的,我不怕死。一个教授如果不怕死,是非常可怕的。我夫人说,我这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我有钢铁般的意志,斗争不懈,和夫人吵架也是斗争不懈,所以我的婚姻都不幸福。
  下面我们看看长虹朝华的股权结构图:
  长虹朝华有一个股东叫新公司管理层,占10%的股份,他没出一分钱,他所需资金将以新设公司对管理团队的年度经营奖励和公司设立初期的10%的协议股权所得分红逐年出资到位,真是莫名其妙。
  大家看看朝华科技有什么背景。
  我要告诉大家,朝华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
  朝华科技的每股收益并不好,2004年半年报显示,朝华科技当期实现净利497万元,而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亏损1993万元,这么差的一个企业,长虹为什么要和他合作呢?
  原来是长虹朝华成立后,朝华科技将把上海朝华科技中的所有不赚钱的分销业务和相关资产剥离到长虹朝华中。上海朝华的股权结构是什么呢?我们就像福尔摩斯的侦探一样,一步步抽丝拨茧,看看究竟。
  我们看到上海朝华的股东有四个,朝华集团、四川立信、祝剑秋和李磊,大家猜猜这两个管理层控股多少?有人可能已经猜出来了,和长虹朝华的新公司管理层是一样的,也是10%。这个股权结构图和长虹 朝华是不是一摸一样的。赵勇这个人没有什么创建,搞得太象了,让我抓到了,水平还是不行。
  祝剑秋在短短两年半内,成功地由5%股权增持至11.77%。
  我们发现朝华科技的控股股东是四川立信,他用低价转让了500万股给上海一家叫上海可欣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他为什么要低价转让呢?我们发现,原来这家公司的大股东就是祝剑秋。
  我们现在明白了,四川立信就是通过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的方法,让合作者祝剑秋赚一笔。所以,我相信同样的事情也一定会发生在赵勇身上,因为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的同班同学嘛,他们一定会把长虹的法人股贱价卖给上海的另一家公司,名字我现在还不知道,你们会发现这家公司的大老板一定是赵勇,按照赵勇同学的智慧,他也会控股90%。
  赵勇在上个星期竟然对外宣布,长虹朝华要搞MBO试点。记者把这个情况告诉我,我说,他会这么露骨吗?赵勇通过人告诉我,他是有背景的。我说,我去年没有背景的时候,我都不怕,何况现在。赵勇对外又宣布,长虹不是搞MBO,是管理层试点收购。
  下一步金信系会不会协助朝华科技收购长虹股份呢?肯定会,这是我的预测。
  长虹的案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利用中小股民的钱来迫害中小股民,他们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运用新型的资金运作手法,打压股价,套取、掠夺国有资产,当然也包括银行的债权。你们给这些国企的贷款,他们通过转移资产到子公司,然后再转移到一个不知名的公司,最后回流到这些国企老总的手中,就像我一开始讲的印尼金光纸业一样,把资金转移到大股东手中,然后让企业破产倒闭,银行贷款血本全无。
  你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就像这样他轻轻地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你们觉得象不象一本小说啊?这样一本精心撰写的小说竟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你们不觉得我是在讲一个我自己虚构的故事吗?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之案例分析之二—格林柯尔
  郎咸平
  我们现在来分析格林柯尔这个案例。
  去年7月,我在上海复旦大学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讲的是顾雏军的格林柯尔,这个案例的重要性在于激起了全国产权改革的大讨论。
  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家不得了,出门坐奔驰,前呼后拥,经不起任何批评。你是一个上市公司,接受媒体、股民的质疑是应该的。我们这些企业家是怎么做的呢?你敢批评我,我就告你,和你打官司,让你倾家荡产。各位知道,我对TCL的李东生和海尔的张瑞敏,只讲过一次话,没有讲第二次,我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没有必要穷追猛打,但我和顾雏军拼得是你死我活,我倒要看看谁先垮台,谁先坐牢,从目前的情况看,应该是他而不是我。
  2001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刚开始的时候,顾雏军还比较谦虚、低调,随着他骗的钱越来越多,他开始对北京的各个研究机构,以企业赞助的名义捐钱,名义上是作研究,实际上是收买这些研究机构,到了2004年果然派上了用场,开始了长达半年的产权改革大讨论。
  媒体对顾雏军有一些质疑,第一,顾雏军收购企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第二,他到底是做产业整合还是资本运作?第三,科龙、美菱真的盈利了吗?第四,顾雏军真的有汽车情结吗?
  我们先看看顾雏军的背景。顾雏军1959年5月5日出生,曾经上山下乡,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上山下乡的人多了,就他拿这个经历吹牛。我还当过兵呢,而且在中国那么多的人中,胆敢和解放军对抗的人很少,我和哪位林连长——林毅夫就是其中的两个人。林毅夫在我当兵的时候,抱着两个篮球游泳游到了对岸,现在成了北大的教授,我没有游过去。林毅夫游过去后,我们这些军官马上接到司令部的命令,从上尉以下的下级军官,他是上尉,我是少尉,一律不准买篮球,难怪我不会打篮球,因为我没有这个机会。顾雏军在1989年提出了一个“顾氏热力循环理论”,当然是错的,1997年光荣地回到社会主义国家来创业,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风暴。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非上市公司)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制冷剂、冰箱和客车。制冷剂产业包括位于天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冰箱产业包括顺德格林柯尔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下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客车产业包括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的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公司(上市公司)。
  顾雏军到底投资了多少钱呢?根据资料,顾雏军注册了四家公司,顺德格林柯尔、扬州格林柯尔、安徽格林柯尔和江西格林柯尔,注册资本共计23个亿。顾雏军收购科龙、美菱、亚星和襄轴,投资南昌工业园、安徽格林柯尔,共花了41个亿,除了从香港股市套现的3亿港币外,他还有38个亿的巨大缺口。对于一个归国的企业家,他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的钱?对于媒体的质疑,顾雏军说,“我的钱有国际背景”,“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我用的我个人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
  为什么会受到质疑呢?因为这些钱来历不明。根据证监会和我的披露,顾雏军是从上市公司中拿出钱放到自己的私人公司,然后用私人公司的名义投资,控制所有股权。
  根据调查我发现,顾雏军收购科龙只付款1.5个亿,所剩部分都用香港格林柯尔的应收帐款抵押,收购完科龙后,他就用科龙的钱收购美菱,花了2个亿,收购亚星花了4个亿,收购襄轴1个亿,收购安徽格林柯尔0.3个亿,总共投资了9.1个亿。顾雏军用香港格林柯尔套现3个亿港币,足够他收购科龙,还剩下一点钱。顾雏军曾说,“给我几个亿,我可以撬动一个行业”。他就是用这9个亿元换回来了一些响当当的企业,资产总值共计136个亿。
  顾雏军赶上了什么机会呢?主要是赶上了国退民进,地方政府急于甩掉包袱,加快国企退出的好机会。他不断复制科龙经验,加快收购其他国企。
  顾雏军用了什么手段呢?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七板斧,这七板斧在中国所有商学院都是要讲的。我一一给大家解释:
  第一斧:安营扎寨
  顾雏军收购的四大企业:科龙、美菱、亚星、襄轴都是通过私人公司收购的。顺德格林柯尔收购科龙及美菱,扬州格林柯尔收购亚星和襄轴,问题就在于顺德格林柯尔和扬州格林柯尔是私人企业,不需要披露资金来源,这就是媒体对顾雏军质疑的原因。根据证监会和我的披露,顺德格林柯尔和扬州格林柯尔收购这些企业的钱来自上市公司,这是违法行为,顾雏军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斧:乘虚而入
  我们发现,顾雏军收购的这些国企都是一些生产条件和市场基础非常好的企业,但都遇到了经营困难。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购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术团队及一系列专利技术及营销网络。继2000年首次报亏之后,2001中期报表显示,科龙销售收入和利润继续下跌。与2000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下跌9.8%,纯利急降85%,每股盈利0.02元。中报发布当日,该公司在香港股价下跌12%。
  美菱冰箱是中国四大名牌之一,美菱电器在业内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步伐,自创业元老张巨声退隐后,曾一度公告亏损。2001年,美菱电器巨额亏损达3亿多元,业绩一路下滑。
  亚星客车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大中型豪华客车制造商,是国内客车底盘技术开发的教父。亚星客车的业绩从1999年开始也一路下滑,直至2003年被收购前每股收益跌至-0.78,息税前利润为-1.4亿,2003年第一季度,亚星客车合并报表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8.69%和43.95%。
  襄轴股份前身为襄阳轴承厂,建于1968年,是国家“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四大轴承基地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汽车轴承生产专业厂,拥有国家级的专门从事汽车轴承研究、设计、开发的技术装备和研发力量。但是从1999年开始,襄轴的业绩也一路下滑,从1999年开始每股收益和息税前利润几乎为负值。
  第三斧:反客为主
  以科龙为例,在收购前的7个月,顾雏军就跑去当科龙的董事长,我的问题是,顾雏军为什么这么早就跑去当董事长?他急什么?一个民营企业家提早进入董事会一定有问题。有人说,他提早进入董事会是为了国家、人民、股民,这是不可能的,在当前整体社会信用水平下不可能产生这种人。
  科龙是不是一个例外呢?我们看美菱。美菱是2004年3月完成收购,但顾雏军在10个月前的2003年7月8日,就急着跑去当董事长。亚星和襄轴也是一样,但由于我的披露,襄轴的收购到现在也没有完成。
  顾雏军在每一次收购的前一个会计年度,就跑去当董事长,为新控股股东在对公司的一些操作中带来某些便利。
  第四斧:投桃报李
  科龙电器的母公司是容声集团,根据资料显示,容声曾向科龙借款12.6个亿,没有能力还。
  顾雏军来了一个投桃,这个桃子就是:用3.5个亿股权转让直接抵债,其余的部分以科龙的专利和注册商标抵债6个亿;以土地使用权抵债2个亿,免去所有的利息。这就是我们的产权改革,拿国家的钱做私人交易。
  对方是如何报李的呢?科龙的收购价格从5.6个亿变更为3.48个亿,顾雏军实际上只出了1.5个亿。你们知道不知道,象科龙这样的大型家电企业,国家光是花在全国各地为科龙电器赊销的费用就有几十个亿,我们的国企老总用1.5个亿就把她卖了,我们的媒体还高声叫好,这就是我们期望的产权改革吗?我把顾雏军的事情披露以后,我接到了大量的投诉信。四川郎酒的一名员工在信里说,郎酒这家企业的净资产20亿,党委书记只用了4个亿就把企业卖给他的朋友,这4个亿还不必支付,等到郎酒上市了以后,从股市上圈的钱中拿出4个亿给国家,我讲这种事情都讲烦了,这种事情在现代社会怎么还能发生呢?
  顾雏军在解释科龙的收购价格从5.6个亿下降为3.48个亿的原因时说,因为科龙前年有巨幅亏损。我听了后就想,那时顾雏军不是当了董事长了吗?为什么顾雏军当了董事长后科龙就有了巨幅亏损?原来是为了掩饰投桃报李的企图。
  美菱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美菱集团曾向上市公司美菱电器借款4个亿一直没还,再加上其他债务共计10个亿,顾雏军如何投桃的呢?这个桃子就是:以美菱集团934984.67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及洗衣机公司房产和附属设备使用权作价8个亿抵债10个亿,完全是用国有资产抵债。对方是如何报李的呢?中国四大冰箱之一的美菱电器只用2.2个亿就卖给顾雏军了。国家对美菱电器的投资是多少呢?估计达上百亿。我告诉各位,如果把我们的国企放到美国,让美国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不能说每个都会经营很好,但绝大部分会有光辉的未来。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要,我们中国缺少职业经理人文化。
  第五斧:洗个大澡
  顾雏军说,民营企业非常有效率,一家亏损的国企只要到他手中,立刻扭亏为盈,我告诉各位,如果你的贷款客户讲这样的话,你千万别相信,都是骗人的。就凭你是民营企业就信口开河,美国都是民营企业,做垮的多得是。国企亏损的原因很多,包括行政、管理、物流、营销、财务等等,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你要把一家亏损的国企扭亏为盈,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三个月就能扭亏为盈一定是骗人的,按照我的研究,最能干的CEO也要2年才能扭亏为盈。
  你们把他的财务报表一年一年地看,什么也看不出来。上市公司可以雇人把本期之内的财务报表做得非常漂亮,可是一跨年度就凑不在一起了,任何一个伪造财务报表的人,他可以把2002年、2003年、2004年做得都很好,如果你这样审财务报表,我告诉你别看了,结果一定很好。看中国公司的财务报表不能一年一年地看,要把每一个会计科目提取出来,几年放在一起对比,你只要一对比,破绽一定出来,因为伪造的财务报表只有当期的一致性,没有时间的一致性。什么叫没有时间的一致性?我提取出1998、1999、2000、2001、2002各年的总费用/总收入这个比例把它画在一张图中,就会发现顾雏军在当董事长的时候,科龙总费用/总收入的比例是最高的,竟然高达20%,你能相信吗?
  
  象冰箱业能够赚5%的利润就谢天谢地了,而且第二年总费用/总收入的比例是零,明显财务报表是作假。你们要分析一家企业,就把他的所有财务数据按时间序列画成图,如果财务报表造假就一定能发现问题。
  现在我们明白顾雏军急着当董事长的真正目的了,他是伪造财务报表把费用大幅度提高,造成亏损的假象,在第二年收购的时候把费用大幅度降低,造成赢利的假象,说明他有能力扭亏为盈。
  美菱、亚星也是一样的。
  第六斧:相貌迎人
  顾雏军在收购的前一年提高费用造成亏损假象,收购后减少费用造成赢利假象,扭亏为盈,交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让投资者欢呼雀跃。我按照过去三年的总费用/总收入的平均数,重新调整总费用/总收入比例,不让你在前一年突然增加,在后一年突然减少,我们发现科龙、美菱、亚星根本没有赢利。
  
  我告诉大家,你们要学会把伪造的财务报表调整过来,这样才能发现问题。
  第七斧:借鸡生蛋
  从顾雏军收购科龙开始,人们就对他的钱从何而来就产生了强烈的疑问。那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无休止地进行收购?我们对科龙的一系列收购活动进行分析,发现顾雏军利用了科龙电器的强大现金流来完成他的国内冰箱行业收购。
  
  顾雏军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顾雏军说,顺德格林柯尔(顺德格林柯尔控制科龙和美菱)已经形成了对国内冰箱行业的控制,我正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把顺德格林柯尔拿到海外市场上上市。顾雏军控制国内冰箱行业只花了3.5个亿(科龙1.5个亿,美菱2个亿),他在等国内冰箱行业市值增加,当超过100个亿时,他就会在海外上市,至少能赚96.5个亿,你说顾雏军可恶不可恶!他凭什么!清华大学的很多教授都是我的学生,他们拿了顾雏军的研究经费,在去年8-9月份,我最被动的时候一起攻击我,他们说,我们支持科龙,因为科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表率,这就是我们中国学子的良心啊!人在利益的面前是绝对不顾师生情面的。
  从格林柯尔的案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一定要学会用技术分析的方法,把它的问题揭示出来。
  你们是在睡觉?国企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当课堂上的学生中既有国企员工又有民企员工时,上课特别难,到了下午的时候,国企的学生想睡觉,上午的时候民企的学生想睡觉,因为昨天晚上跑去卡拉OK,早上起不来。有人说,郎老师,我们是早上也不想睡,下午也不想睡,我反讽说那都是一群没有出息的人才这样干的。
  大家对这个案例有什么问题?
  问:郎教授,您说的这些资本运作情况,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您把他们的情况暴光后,对他们如同雪上加霜,您如果不说,他们可能还会经营得不错。
  答:你的问题我明白了,你讲得非常客气,你的问题是说,如果你不骂德隆、格林柯尔,他们就不会倒闭,郎教授你这个人不厚道,是不是?
  很不幸,我念的博士是公司治理博士,是中国唯一的公司治理博士。我主要研究上市公司出台的各种政策,如何才能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我拿美国的上市公司做研究的时候,感到非常正常,但我拿中国的上市公司做研究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并不是我想去找德隆、格林柯尔,而是我的学生找的,他们想研究分析这些案例,我只是指导他们做分析,仅此而已。很不幸,我把德隆、格林柯尔做垮了,所以有些人就骂我,说我不厚道,说我讲谁,谁就要垮,说我是乌鸦嘴,嫁给你要离婚,跟你做公司要倒闭等等。各位要明白,我们期望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你今天如果把德隆、格林柯尔这些事情压下来,民怨没处发泄,后果更严重。有人会说,你说了德隆、格林柯尔的事情,股价下跌了,反而伤害到了股民。可是各位知道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的股民为什么对我支持呢?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很多人不讲是非、没有道德感的社会,我们不知道公平、公正、公开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多么重要?我们的股民这些年来是被骗大的,上市公司骗他们,专家、学者骗他们,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上市公司是不值得投资的,我只是把这些话讲出来了而已。如果国家多几个象我这样的人,如有200个人,上市公司还敢这么嚣张吗?这些上市公司为什么如此嚣张?因为他们和一些人结成了利益集团,他们会收买很多人,让他们的非法手段变成合法手段。社会的公理、正义一旦丧失以后,等待各位的就是社会的不安、。凭着这点小小的使命感,我就要揭露这些大企业的不法行为,和他们奋战到底!并不是我不厚道啊,你们搞错对象了,是那些大企业他们不厚道!
  问:郎教授,现在一些上市公司都存在一股独大,老总大权独揽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请问银行信贷如何才能避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造成的风险?
  答:你们说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一人独大的问题怎么解决?有人说找一个第二大股东就能制衡,这样行吗?这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办法。2001年我在美国最有名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在论文中我说,研究发现,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全世界的上市公司几乎都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一股独大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如何有效监管。在欧洲,第二大股东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常常出来和第一大股东对着干,结果是保护了自己,顺便也保护了中小股民的利益。我们研究了亚洲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9个国家,不包括中国,因为没有资料,我们发现亚洲的第二大股东常常和第一大股东勾结在一起,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较长时间,期望短期改善是不可能的,类似的问题1929年在美国也发生过,当时美国的上市公司坏透了,和今天中国的上市公司一样。在美国证券交易法的第二章中,详细罗列了这些上市公司是采取多么狠毒的手段来侵害中小股民的利益的。当时的罗斯福总统认识到,如果期望上市公司自行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是缘木求鱼,根本不可能的。因此,美国政府从1929-1932年,用了3年的时间,创建了全世界最严格的法案——《美国证券交易法》,这是世界上最严酷的证券交易制度。严酷到什么地步呢?你只要上市,你就是在犯罪。什么意思?我们的法律都是假设你是清白的,除非控方有证据证明你有罪。可是《美国证券交易法》是怎么说的呢?所有上市公司都是有罪的,除非你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这一招之狠毒,不晓得在美国让多少人人头落地。我说的德隆、格林柯尔、长虹等案例,如果放到美国,根本不需要控方,美国政府马上就会认定这些公司有罪,除非这些公司拿出证据能证明自己清白。什么叫证明清白?举一个例子,我问你上个星期看过某某电影没有?你说,这很好证明,我和妈妈去看的电影,妈妈可以为我证明。如果我问你,上个星期你没有看过某某电影吗?你就很难证明你没有看过某某电影。美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的监管和处罚是最严厉的,他是如何定义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的呢?你只要在公布好消息的前一天至三年前有任何一笔交易,只要是能带动你的股价向同方向走的,就是内部交易。一个上市公司三年内可能有700-800笔交易,美国证监会怎么抓呢?他从大到小抓,只要抓住一笔内部交易,他就用美国政府的力量和你打官司,直到你家破人亡为止。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交易最高罚款50万元,而美国是要死人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安然事件出来以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有两个人自杀的原因。国家要逼你自杀,你不自杀行吗?安达信破产被清除掉,本来是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现在是四个了。我们做得到吗?我告诉你们,这就是美国政府的英明之处,他用严刑峻法使上市公司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如果我们也用美国一样的严刑峻法,根据美国的经验,3年就可以使现在的中国股市变得和美国股市一样好。在亚洲,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和第一大股东既然可以合谋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也可以合谋侵害银行的利益。要减少银行的坏账,仅仅靠银行一家的力量是不够,要靠政府的力量,全社会的力量,搞系统工程才能根本解决。
  我这样讲,你们觉得我可能比较悲观。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让你们了解到,今天你们所处的局面是一个无奈的局面,我们的政府还没有认识到,真正使中国富强要靠法制,真正使中国股市兴旺要靠严刑峻法。我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性的办法,帮你们把损失尽可能减少,仅此而已,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除非国家下坚强的决心,否则改变不了。
  问:郎教授,近期国家加大国有股流通比例,国有股减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现在各方面对此探讨比较多,我想听听您对此的看法?
  答:中宣部让反对加大国有股流通比例、解决股权分置的意见闭嘴,我就是不闭嘴,我已经写了反对文章通过内参递上去了。我坚决反对加大国有股流通比例,让国有股减持,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因为这将导致误国误民的严重后果,从根本上损害政府的信用。美国没有国有企业,英国有很多国有企业,英国的国有股减持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英国是怎么做的呢?在国有股股权价值不变的前提之下,第一步,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第二步,经营好的国有企业进行国有股减持,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不进行国有股减持;第三步,对减持后的国有企业,政府要保留黄金股,拥有企业重大决定的否决权。为什么英国政府要这样做?因为英国人非常清楚,国有股减持代表国家信用下降,为了维持国家信用,只能让最好的国有企业上市。新加坡也是这样做的,新加坡政府到各地收购大型企业,使之成为国有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经营好的企业上市。这是英国的成功,新加坡的成功,因为他们的政府知道股市兴旺的唯一根源就是政府的信用。政府信用极其重要,这也是美国政府用严刑峻法治理上市公司的原因。而我们许多人不知道这样的道理,我们第一批上市的企业都是比较差的企业,都是到股市圈钱,为国企解困的。这么差的国有企业你还让国有股减持,凭什么减持?减持的结果就是国家信用下降,以后国家再推出任何政策,老百姓都不会听。而且社保基金入市,将摧毁老百姓明天的财富。
  问:现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在加快步伐进行,请问您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有何看法?
  答:这个题目太敏感了,而且你们的培训负责人也叮嘱我不要讲这方面的内容。我讲了你们领导会不高兴,领导不高兴怎么办?(底下人鼓掌)我没办法了,只好讲啦。
  银行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可能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独好。如果你把花旗银行放到15年前的中国,他现在的坏账一定和你们一样多。为什么?国企不还钱你能把它怎么样?银行的现代化管理没有用,因为你不可能改变目前的处境。为什么美国的银行要收购中国的银行?这都是国际谋略。
  我们现在对现代金融的无知就像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一样,叶名琛看到英国的炮舰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依然一炮一个准特别厉害,按照叶名琛的思维,英国的炮舰上一定有妖术存在。对于妖术怎么破呢?他听了别人的建议,派人弄了很多女人的月经血、狗血盛满了十几大罐,放在广州城墙上,要破英国的炮舰。当然没有用,英军开炮轰破了广州城,他震惊不已,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采取七不政策:不降、不死、不走、不跑、不躲、不理、不动,人称“七不总督”。他坐在椅子上不动,英国人把他象猪一样抬起来关在笼子里,运往印度并死在了那里。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听了以后,常常感叹清朝的官员太昏昧了。我告诉各位,今天我们对现代金融的认识跟150年前叶名琛对英国炮舰的认识是一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银行都是国有银行吗?因为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良好的司法体系,大家都不愿意还钱,逼着私人没法做银行,只有国家来做。任何发展中国家的银行都是坏账一大堆。有人会说,中国银行也是国有银行,但中银纽约分行和伦敦分行为什么能赚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都知道王雪冰在纽约分行做得不错,难道是王雪冰比别人聪明吗?不是,是因为纽约人的经济素质是好的,当地法制是健全的,每个借钱的人都愿意还钱,银行当然就不会有坏账了,仅此而已。香港1997年楼市崩盘以后,上百万的家庭有负资产,香港的老百姓仅凭着那一点点的信托责任,硬扛着债务不放,没有造成香港银行的倒闭,这就是香港人的经济素质!一个国家的国民没有好的经济素质,国家没有好的法律体系,银行一定是坏账一大堆。
  当国民的经济素质上升,国家法制健全的时候,银行就一定会做得好。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党的“十六大”开始的。无可否认,现在中国企业的经济素质比15年前要好多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坏账会因为整个社会环境的不断好转而减少,绝对不是哪一个领导的英明,这是经济规律。但就在这个时候,外资银行想要进来。因为现在中国银行业坏账太多,外资银行可以贱价收购,我们自己还很高兴。等到5-10年之后,我国的法制健全了,国民的经济素质提高了,银行自然就会赚钱,但是你们那时会发现,中国的银行可能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中。你们知道在WTO中,外国人最想要的是什么?是金融。等到150年之后,那时人们再谈论中国银行业150年前的改革的时候,就会像你们现在笑150年前的叶名琛一样,哄堂大笑。
  问:郎教授,您是坚决反对社保基金入市的,但如何才能弥补社保基金的缺口呢?
  答:我们看到美国的社保基金,他叫相对基金,投资在股市,美国的保险基金也投资在股市,我们也想把社保基金入市。你们知道美国为什么把社保基金、保险基金都投在股市吗?因为美国有严刑峻法,所以没有一个人敢操纵股市,以身试法,这样就让美国每一个老百姓对股市充满信心。美国每一个人,从他大学毕业的那天起,就把他赚的钱以养老金的形式放在股市中进行投资。为什么?因为他对美国政府有信心。如果大家对美国政府失去信心,把资金都抽走,美国就立刻崩溃。美国人口在不断增加,每个人都把钱放在股市中,美国的股市就不断扩大,从1940-1990年的50年间,美国股市的平均回报率是7.6%+银行利率。你把社保基金、保险基金投在股市中,资金就会按照7.6%的复利不断增长,你退休时就会拿到很多的钱,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美国股市有美国政府的信用,美国公民对美国政府是有信心的,他们敢把钱往股市中投。你们敢把钱往中国股市中投吗?
  我们强迫社保基金入市的结果就是在摧毁你们明天的财富。你们可能会说,郎教授,你危言耸听了,偏激了。我告诉你们,在香港象我这样等级的教授,我们这样的讲座教授还是比较希缺的,香港中文大学只有三个,一个是物理系的首席讲座教授杨振宁,一个是数学系的讲座教授邱成桐,另一个就是金融系的我。在1997年之前港英政府时代,我们退休的时候可以拿2000万港币的退休金,你们听了不要眼红,我现在比你们还要糟糕,经过我们中国人自己管理的结果,我退休的时候只能拿20万港币,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在2001年已经彻底破产了,香港的所有公务员都要重签合同,这个合同的内容是什么呢?放弃以前的退休金。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国有股减持、社保基金入市、股权分置等,这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什么代价?老百姓不满,社会动荡。政府现在可以做什么?加强法制建设,不但要规范每一个经济个体的行为,而且要规范政府的行为,这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这些话题很沉重。各位有没有想到,如果我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呢?我是多么希望我现在说的这一切都是错的,可是到现在我还没有错过。不是我比较聪明,而是我清楚美国为什么成功,我们很多人不清楚。我们引进美国的制度,引进美国的机构投资人,认为美国的机构投资人制度特别好,他们喜欢做长期投资和基础研究,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美国证监会是采取辨方举证的,你只要有一个交易带动了自己的股价上升,证监会就让你解释清楚,不然你就有罪。你如果能拿出一个基础研究报告说,我们之所以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是因为我们做了研究后发现,这家公司的股票被低估了,你这样说就没罪。但你买了以后不能马上卖啊,逼得你只能做长期投资。
  这些机构投资人到了香港后,因为香港监管力度没有美国那么大,也没有美国的严刑峻法,所以他们就兴风作浪,他们是香港股市最坏的人。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2000年的H股炒风,都是你们心目中的这些伟大的机构投资人炒作的,因为他们更聪明,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更好,所以他们是最坏的。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没有严刑峻法,香港引进这些机构投资人就好比引进了一些老虎,这就是“叶名琛现象”。
  问:现在上市公司中能进行决策的都不是职业经理人,你对现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怎么看?
  答:王石在我上海的节目中曾说:“我之所以敢来,因为我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现在中国象王石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太少了。
  世界500强企业没有一个不是职业经理人做的,创办人已经没有能力应付一个大型企业了,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是大势所趋。你们知道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在美国、欧洲做得好?因为美国人、欧洲人在他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信托责任的血,他们认为把企业做好是应该的,他们会拿着他们应得的报酬走人。而我们中国不是这样,我们的血管中没有信托责任的血,我们认为把企业做好是不应该的,做好就应该是自己的,这就是中国和欧美的职业经理人的根本不同之处。
  职业经理人、股份制这些概念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只有西方人才能玩得转,我们中国人玩不动或把他玩歪了。你们信不信,向银行借钱的人,越是学历高的,聪明的,就越是不想还钱。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建设任重道远。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之案例分析之三—TCL
  郎咸平
  我们现在来研究TCL这个案例。
  TCL创业22年来,从一个以生产磁带为主的地方国有小企业起步,发展为一个在通讯、信息、家电、电工、多媒体电子等领域都颇有建树的大型企业集团,产权改革方面被形容为中国产权改革的典范,在国内的名气如日中天。2004年1月,TCL集团成功上市,标志着TCL长达7年的产权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成功,TCL老总李东生成功地将国有产权转变为私人产权,个人资产估计高达12个亿。对TCL的产权改革,深交所称之为“中国产权改革的典范”,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称之为“中国未来产权改革之路”。
  我是坚决反对TCL产权改革的。我当时在香港连发了一个星期的文章,表达我的反对意见。TCL真的是产权改革的成功范例吗?还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我今天不谈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只想借着TCL的案例,讲如何评估国有产权改革问题。
  TCL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国有独资阶段(1981-1997)。
  1985年5月,中港合资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向电话机方面发展业务,很快TCL成为中国电话大王;1993年,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这个时期,TCL集团是一个国有独资的企业,TCL通讯也已上市,但整个TCL集团产权无实质性的变动。
  1996年,李东生继任TCL集团总裁后,发展思路与前任迥然不同。李东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但他不存在对国家、民族的幸福责任。王石在我上海节目中讲了一句话,他说“郎教授,你知道我今天的成功是谁给的?是给的。”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我的第一桶金是我囤积玉米得来的。人家为什么会把玉米免费给我呢?因为当时我在国营企业,我有国家信用,人家才敢把玉米免费给我,我瞅准了一个好的时机,把玉米买掉,赚了一大笔钱,才能够搞房地产。”
  TCL的发展历程。第二阶段:国有股权稀释与转移阶段(1997-2002)。
  1997年4月,广东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TCL集团进行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惠州市人民政府和李东生签订了5年的放权经营协议。李东生趁着产权改革的天赐良机,趁着家电行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打着产权改革的大旗,开始一步步把国有资产“合法”地中饱私囊。
  TCL的产权改革是什么呢?我打一个比喻,我家很脏,我请了一个保姆为我清扫,这个保姆就是李东生,我家价值100万元,李东生这个保姆跟我说,他想用每月我付给他的400元的薪水中的一半买我家,我脑袋一发昏,就答应他了。李东生就把400元薪水中的200元,每月存起来想购买我家的股权。他又跟我说,经过他的估价,我家只值600元,他用三个月的工资就把我家买走了,这就是TCL的产权改革。海尔的产权改革是什么呢?我家很脏,我请了一个叫张瑞敏的人为我打扫,他干了几年后,我家是干净了,但我家就是他的了。
  按照惠州市人民政府和李东生签订的协议规定,TCL到1996年底的3亿元净资产全部归惠州市人民政府所有,此后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不足的部分以李东生为首的TCL管理层要用自己的钱补贴,超过的部分以李东生为首的TCL管理层按比例提成。提成比例为:若净资产回报率多增长10%—25%,TCL管理层可获利多增长的15%;若净资产回报率多增长25%—40%,TCL管理层可获利多增长的35%;若净资产回报率多增长40%以上,TCL管理层可获利多增长的45%。你们认为这样的规定合理吗?如果你们认为这样做合理,那么你们也是一群不讲道德的人。凭什么合理?超过的部分应该百分之百属于国家,TCL这个企业是谁给你的?是国家。红塔集团的储时健贪污,媒体对他百般同情,凭什么同情他?要不是国家不准民营企业做烟草,能有你储时健的成就?企业做得好,功劳就是自己的,凭什么?国家不是给你待遇和荣誉了吗?
  用净资产回报率这样一个唯一的指标考核经营业绩,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李东生数据造假怎么办?你们认为他有没有可能造假?怎么不可能?一定可能!
  我们看看李东生是怎么造假的。
  这是TCL自己公布的TCL在41家电子行业中的各项指标排名:
  
  TCL的净资产收益率排第3名,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净资产回报率是惠州市人民政府和李东生签订的协议的唯一考核指标,当然是越高越好了。但是你们发现没有,TCL的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排在第25名,我就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差的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怎么能够创造出如此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呢?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
  如此低的毛利率要创造出如此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种可能就是成本费用,包括各种税非常低。但是大家看到TCL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排在第26名,成本费用是非常高的。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TCL的负债非常高,导致净资产非常低,这样净资产收益率就会比较高,但是我们发现TCL的资产负债率排在第35名,高极了。资产负债率高,总资产收益率一定下降,但是我们发现TCL的总资产收益率排在第6名,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我的结论是:TCL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假的。
  我把李东生数据造假这件事公布之后,李东生在媒体上说,郎咸平收集的数据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我马上给他打电话,告诉他,这些数据都是TCL的网站上公布的。第二天李东生叫人把网站上的有关数据删掉了,让他的董事长秘书来上海和我对话。
  深交所让李东生解释数据造假的问题,李东生是这样解释的,是他的手下人搞错了,在41家企业中,很多不是真正的电器企业,排名应该只有6家,他把6家又作了一个排名。为了公正,我把TCL第二次在6家中的排名也登出来,供大家参考。
  41家中排名 6家中排名
  净资产收益率(%) 第3------------第2
  股票收益率(%) 第32-----------第2
  流动比率 第26-----------第3
  资产负债率(%) 第35-----------第3
  毛利率(%) 第25-----------第2
  主营业务利润率(%)第25-----------第2
  深交所接受了TCL的这次排名。
  我们来看看李东生是如何扩大股权比例的。
  
  因为TCL每年都有近30%的净资产收益率,所以TCL管理层股权上升很快,李东生持有5.59%的股权,按2004年2月2日收盘价8.35计,已达到12亿元,成为T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对于TCL的产权改革,一些评论认为,产权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原因,TCL产权改革带来了企业利润增长和健康发展,所以它是成功的,它走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模式,从而为解决困扰国企已久的产权症结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TCL的产权改革“可能会吸引其它大型国有企业群起效仿,纷纷进行换股IPO”。
  TCL的案例我就谈这么多,他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善于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找出企业造假的证据。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之案例分析之四—宇通客车
  郎咸平
  现在我们分析宇通客车这个案例,它和长虹有一些类似之处。
  宇通董事长汤玉祥曾说,我们是最公开、最阳光的MBO,收购宇通客车,就是想把企业做好。我一听这话就不爽,我根本不相信现在中国这类企业中还有最公开、最阳光的事情,就产生了好奇,想研究一下这个案例。
  宇通董事长汤玉祥是江苏宜兴人,毕业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媒体称其有才干,为人低调,常引“宁做过头事,不说过头话”为座右铭。
  2003年12月,上海宇通假道司法拍卖,与其旗下公司郑州宇通发展收购宇通集团100%的股权,宣告历时数年之久的宇通客车MBO的完成,这是国内第一例公开以上市公司国有股为对象而实行的MBO。
  大家看看宇通客车的情况。
  
  我们看看汤玉祥的MBO是怎么做的?
  
  1997年5月5日宇通客车上市,1999年6月22日,宇通客车控股母公司宇通集团成立,2001年3月,实施MBO收购的上海宇通公司成立。
  上海宇通收购宇通集团,宇通集团控股宇通客车,汤玉祥的MBO是倒着来的,这些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宇通集团注册资本1.46亿元,宇通客车于2001年和2002年两次各分红了1410万元,2003年宇通集团在MBO收购时净资产为1.2805亿元,宇通集团从成立到转让亏损1795万元,如果算上宇通客车两次分红,则一共亏损4615万元,以宇通客车这么好的成长率和利润增长率,这怎么可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汤玉祥要削砍宇通集团的利润。
  汤玉祥是通过什么方法削砍宇通集团利润的呢?
  第一手:向母公司注入劣质资产。
  汤玉祥为什么要在宇通客车上面搞一个壳——宇通集团呢?因为他要是直接收购宇通客车,会有一定难度,搞一个壳就比较好运作,如果把壳收购了,就可以收购宇通客车了。1999年,宇通客车将其持有的河南宇通快运公司2000万股,按面值转让宇通集团,1999年宇通客车年报显示,宇通快运经营十分困难,投资效果很差,汤玉祥把壳——宇通集团资产变坏的目的成功了。
  第二手:打压核心资产利润。
  
  大家从图中看到,2002年的利润大幅下降与2003年的利润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一个重要原因是汤玉祥通过费用操纵,压低了MBO之前宇通客车的利润。
  汤玉祥的手法和长虹的倪润峰几乎是一样的。
  第一,提列存货跌价准备
  
  第二,大量清理固定资产
  
  第三,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调整
  
  第四,转移利润
  除了宇通客车外,汤玉祥还控制了宇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洛阳宇通。1999年,宇通客车与宇通集团签署托管协议管理洛阳宇通,托管资产10046.73万元,净资产3662.37万元。
  洛阳宇通托管三年的利润
  年份 2000 2001 2002
  利润 61万 21.7万 63.1万
  
  洛阳宇通在宇通客车的托管下,仅仅收支平衡,其盈利能力真的这么差吗?
  
  我们发现:洛阳宇通每增加100元收入,宇通集团就增加100元;而宇通客车每增加100元收入,宇通集团只增加17.19元,汤玉祥收购的对象是宇通集团,当然要打压洛阳宇通的利润了。
  汤玉祥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把洛阳宇通的底盘生产许可证无偿转让给宇通客车。底盘生产许可证值多少钱呢?2000年宇通客车底盘生产许可证销售收入达总收入的30%,2003年宇通客车以底盘生产许可证、商标,技术对外投资1.6亿。
  其次,宇通客车还通过提供劳务的名义,向洛阳宇通收取劳务费。
  
  年 份 2000 2001 2002
  洛阳宇通利润 61万 21.7万 63.1万
  宇通客车收取的劳务费 1690.1万 2798.8万 3752.2万
  三年内宇通客车共从洛阳宇通收取劳务费8241万,宇通集团增加收入8241万×0.1719=1416.6万,这些利润如果放在洛阳宇通,则宇通集团就要增加收入8241万,那还得了。
  
  宇通集团在拍卖时净资产为1.2805亿,拍卖时,保底评估价为1.5976亿,最后拍卖时按帐面净资产评估计算的价格是1.65亿。表面上看,政府赚了,但实际上赔惨了!因为宇通客车不是行将清算的静态资产,是生钱机器,对这样的资产怎么能用净资产的方法来估价呢?我们采用收益乘数的方法,即股权价值=净利润×市盈率来重新评估。
  宇通客车2003年度的利润1.2826亿元,宇通集团持有17.19%股份,应分得利润2204.7万元,乘数采用2003年12月31日客车行业平均市盈率45.9,结果是10.1196亿,即宇通集团持有的宇通客车的股权价值高达10亿元,怎么能用1.65亿元就把宇通集团卖掉呢?
  
  要拍卖宇通集团,必须经过国资局的同意,如果国资局不同意,怎么办呢?
  汤玉祥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发现了我们国家法律中的一个漏洞。
  第一步,汤玉祥让上海宇通与国资局签署受让宇通集团股权的协议,国资局没有同意。
  第二步,汤玉祥把1.65亿股权转让款交给郑州市财政局,但被财政部驳回,因为国资局没有批准。
  第三步,上海宇通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冻结、公开拍卖宇通集团股权。
  第四步,9天以后宇通集团拍卖完成。
  正常的MBO应该是国资法人股必须得到国资局的批准后,才能成为社会法人股,在国资局不同意的情况下,汤玉祥通过法律拍卖,绕过国资局,使国资法人股转化为社会法人股。
  汤玉祥是怎么绕过国资局,成功实现拍卖的呢?
  他在没有得到郑州市财政局无偿债能力声明的情况下,让上海宇通先行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冻结宇通集团股权,然后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用拍卖所得清偿债务。当然这一切要得到郑州市法院的支持才行。汤玉祥怕在拍卖的时候有竞争对手,就在《郑州日报》上刊登拍卖公告,9天以后就拍卖完成。汤玉祥为什么不在三大证券报上发布公告让全国的投资者来竞标呢?因为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公开竞标,能出1.65亿的人多的是,就轮不到汤玉祥了。
  拍卖当天只有两个买家到场,一个是上海宇通,另一个是宇通发展,这两家企业的法人都是汤玉祥。拍卖的结果是:上海宇通控制宇通集团90%的股份,宇通发展控制10%,拍卖圆满成功,它开创了在中国如何利用司法机构的腐败及司法程序,绕过国资局的审批,而合法地将国有资产纳入私囊的先例。
  关于这次拍卖,一些证券分析人员认为:没有竞价机制,信息不对称,至少在拍卖上是不透明的。
  一些投资者认为:每股净资产值达到7.65元的宇通客车是许多投资者都感兴趣的,可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拍卖消息。
  闪电拍卖和有限公告使得国有资产失去了最后的升值机会。
  让我们看看收购宇通集团的上海宇通的股权架构:
  
  汤玉祥作为上海宇通第一大股东出资4000万,占股24.31%,其他管理层代表800余名员工出资8054.14万元,占股48.95%,根据收购公告,所有资金来源于职工自筹,并特别说明汤玉祥的资金中有3600万来自借款,而汤玉祥作为国企员工,他向谁借来这3600万的呢?
  我们看看汤玉祥自筹资金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高分红套取现金
  现金分红方案 宇通集团分得现金股利 汤玉祥间接分得现金股利 其他管理层间接分得现金股利
  2003年 10派4元 1551.7万 377.22万 759.56万
  2004年 10派5元 1939.7万 471.54万 949.48万
  合计 —— 3491.4万 848.76万 1709.04万
  需要说明的是,汤玉祥间接分得的848.76万现金股利,是在MBO以后才能收到的,以前是不行的,因为汤玉祥还没有股权。就是这样在未来才能收到的?
   郎咸平8月7号深圳主题演讲:  (内部讲话,好不容易找到的全文,一字未删!)   今天谈的问题,是宏观的层面上来谈一谈我对房地产行业的看法,这个看法是我个人的浅见,可能这个切入的角度不太一样,我简单思考一个问题,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政府从2003年开始,陆陆续续地推出了多项政策,一直到今年6月、7月为止,在座的各位都是在深圳地区居住的企业家或者平民百姓,你们有没有感觉到,深圳的房价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扰。这是我的感觉,那么话说回来,我跟深圳的的地产发展商交流,他们激动地跟我们说这还是深圳的形势好,民间的所谓的经济意识比较强,自由市场形成比较早,所以并没有泡沫现象,因此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对深圳没有影响。  往北方走,天津和北京影响也不是很大,我们前两个月做简单的估计,我们发现广东地区跟北京购房率稍微提高了, 只有上海受到最大的打击。可是各位想想,难道上海地区的民众自由经济的认识不如广东吗?不如北京吗?我想不是这么简单。为什么在全中国经济首先的发源地并不是深圳?是明末政府时期从上海开始。这样与国际接轨的城市,为何会在这轮国家宏观调控成为对象?而且上海房价之高,涨幅之大,我相信从领导人到地方政府表示高度不理解,上海的老百姓教育水平跟广东相比不相上下,对事物的理解,对经济运行的掌握,不应该有太大的分别。这样的人群,怎么可能会在广东地区跟北京地区还有上海地区造成如此大的差距,难道是上海的民众有问题吗?我这么一讲,我相信各位嘉宾可以对我所讲的呼之欲出,整个事件不是简单的泡沫问题,而是我国整个宏观环境还没有跟国际接轨,而且从去年调整利率,一直到今年调整汇率,我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时候,我公开表示反对中央政府的做法。反对做法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二元化的金融体系,我国的金融体系承受不起利率与汇率的不稳定,我国的金融体系承受不起房地产的泡沫,这些都应事先作防范,正确的政策实施的话就不会有上海的现象,这就是我对外发言的基本观点。  今天看房地产的问题,升值对房地产的影响?房地产未来走势应该怎么样?深圳的老百姓如何看房地产?今天的房地产政府清楚一点,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不能单纯从房地产谈房地产,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环节了。因此我们从前几年的宏观调控一直到利率汇率的变动,到这次房地产宏观调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政策的调控认为基本上没有达到
要点。也就是说,最近这一轮政策的出台,对于房地产泡沫而言,我们基本上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泡沫形成于上海?而整个宏观政策的推行“一刀切”是不可以接受的,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取决于两个变数,一个变数是薪水所赚的钱,第二个变数是固定资产产生的财富效益,目前表面上看起来,我们一刀切的宏观调控对很多地区是没有影响的,包括广东、北京,但是你的财富效果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只要你的财富效果受到影响,一个最直接的打击就是消费心态会改变。  如果你今天买一部汽车认为贵,并不是今天要不要买的问题,而是很多人会由此推迟消费行为,后面将是整个深圳地区的新消费观念的改变。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次宏观调控目前没有多大影响。这就太简单了。不是的,影响之大,是我不能理解,也是你不能理解的。我在国外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包括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全世界
除了中国以外,公认的事实,那就是金融政策切忌大起大落,为什么?你调整利率也好,你调整汇率也好,有两点你是控制不住的。学术界称之为定论的东西:一个是什么时候产生效果不知道;第二个效果多大不知道。  因为如果一个政策的推行,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效果,或者不知道效果有多大,这个政策必须要稳健。而为什么美国政府对于货币供给的控制始终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你们在座都是做企业的,日本、美国、欧洲的厂商基本上都知道如何对外汇的风险。但中国不稳定的金融政策,也就是汇率和利率的调整,最后是由生产厂商承担,也就是消费者承担。当然,最后是要中央政府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来承担。  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在中国大陆还需要讨论?也就是应由中央政府来承担金融政策的风险,而不是老百姓承担。人民银行还搞不清楚这个道理,因此这种不负责任的政策,是我表示反对的。   那么各位想一想,今天房地产的未来,不是取决于老百姓怎么想,也不是取决于发展商怎么想,我们何尝不希望,住者有其屋;我们何尝不希望老百姓买到廉价的住宅,可是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你住不到!  我举个例,上海地区也是我比较熟悉的地区,房价到了什么地步?所谓城区“三二一”环线,内环是三万元一米,内环跟外环之间的二环线是2万元一平方米,外环“三环”线以外是1万元平方米。政府统计数据称6700多元/平方米是不可靠的,我讲的是数据是比较真实的。这种数据远远高于广东地区和深圳。  很多媒体说影响上海房价有三个因素:第一,是上海老百姓收入显著增长;第二,由2009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第三个原因,就是可能有外国资金的流入,包括温州、香港等地的资金的流入。我跟各位讲,这是非常简单化的看法。  第一,上海老百姓比较有钱吗?我们看一下,从2002年-2004年,上海老百姓可动用收入所得的增长率是12%左右,在广东也是12%左右,北京也是12%左右,几乎差不多。因此第一个理论根本不成立,上海老百姓并不比北京和广东老百姓更多钱。
  第二,世博概念。奥运概念在北京更吸引人,更是卖点。世博在哪里建造?在浦东,5.28平方公里土地。但我们观察到,这次泡沫的形成是在浦西。因此第二个理论也不成立。
  第三,是否是外部资金的炒作。我自己在上海电台有一个节目,曾经谈过上海的房地产,但是有人不希望播,结果没播成。为什么呢?既然,前两个因素表明,即不是上海百姓比较有钱,也不是世博概念,那上海房地产短短半年内,炒高了一倍以上的唯一可能,就是国际炒作。什么叫做国际炒作?我们比喻一下,外汇储备1000亿美元,其中有700亿知道来源,包括直接投资、贸易等,但还有300亿不知道来源!
  我同时又想到一个可笑的问题,你有什么资格搞浮动汇率制?你有什么资格搞利率自由化?你有能力驾驭国际炒家吗?甚至我在开玩笑讲,这个钱是不是国外潜水艇运进来的?
  今天上海房地产是怎么回事?假如我是国际炒家的话,我想暴炒国外的股票是傻子,炒不起的!我都知道国外监管机构不会不知道。但国际炒家所想的一定是会挑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有独特性,我如果只有500亿资金的话,我去哪个城市?
  就当成是我的猜测,虽然我猜问题是比较准的。我假如用500亿到1000亿资金炒作房地产,我会去广东或北京吗?象广州政府发展规划是东向天河,南向番禺;象北京是二环、三环、六环等,如果再数到七八环,连天津都变成北京的一个区了,北京二环之内的区域是市中心区,但是北京老百姓是不喜欢住在那里的,那里多是政府的机关单位。我们承认那是市
中心,但不喜欢住在那里。那么,住在哪里呢?跟着环走,在三环、四环,我们可能住在亚运村,朝阳区有可能住,海淀区有可能住,甚至住在清华、北大附近,各有各的特色。所以北京区域跟广州一样,居住区域散布得很广。但在我们大上海地区,是不一样的。上海地区有南京西路和淮海路,在这个片区,土地供给没有了,在有限的土地上造有限的几栋房子。上海老百姓和广州、深圳的老百姓不一样。如果上海老百姓买郊区别墅的话,也会希望在市区里有一个小房子,不希望脱离市区生活。你说在南京西路和淮海路买房,他们肯定愿意。  比如广州人想住在广州的市中心吗?肯定不想!北京人想住在北京二环以内吗?就是故宫附近,你肯定不想!但上海老百姓就是想住南京西路和淮海路,当然这个供给量非常小,没有数据公布的事,我不希望对外发言。下面都是我实地观察到的现象,那就是国际资金,比如香港来的资金大举购买淮海路和南京西路,这些内环区的所有高价楼盘。怎么买?我发现操作手法跟2003年国际游资炒作H股是一样的。什么原则呢?首先大批量的购买。在买入累积到一定数量以后,炒家一起进入,然后在最后要出手的三个月至半年左右时间,大幅度上扬,然后高位套现,卖给傻瓜。当时对H股炒作,我讲这个话的时候没有数据,因为香港联交所规定,机构投资人持股量10%以上才需要汇报,所以当发现没有机构投资的时候,到
了2003年4月1日,联交所突然宣布5%以上也要宣布,当月塌陷。大部分持股都在5-10%之间,有几家公司9.9%不想披露。这种现象当时炒作H股本,就是八国联军的时候,国外一起来炒作,不像我们自己的庄家是互相厮杀的。国外同时进来,一起囊括,一起炒作,第一阶段炒这几家,互相揭盘,我先购买,然后你也进来,然后一起退出,第四个人进来最高价格
拉升,然后四个人一起退出。炒H股的时候,第一家先进来,然后第二家再进来,第三家再进来,怎么套现,第四家进来到高位,前面三家一起套现,下一次换一家,你这次牺牲一点,下一次你第一个炒,我们互相配合。大家理解了没有?(掌声)  这是H股炒作,你们上网看一下,2003年我在《21世纪经济报》发表的文章。这次我们发现也是类似情况,但是我们没有数据,我很多学生做房地产代理的,我发现情况很类似,怎么回事?就是03年的时候,04年的时候,一起进来的,由于地方非常小,少量资金给拉抬楼价,到最后我判定是在今年年初或者去年年底,开始由最后几家进来,当时的房价,从去
年2004年的6月份到今年6月份房价在当地楼盘占了一倍以上,可以从1.5万到2万,甚至到3万以上,短短的几个月,一起出货,高位套现,卖给老百姓。造成泡沫,大赚一笔而走,人走了以后,政府开始宏观调控。第一,你两年之内卖掉的,给5%的惩罚。要卖房子以后,你必须先交清贷款才能买房,各项条条款款让你卖不了,这就是高手过招,让你走了以后才
来调。(掌声)到最后打击了谁?就是打击了上海老百姓,这叫做技不如人,也叫做嫌贫嫉富。然后房地产走到了这一步,你事先难道不晓得这就是国际炒家吗?我告诉你,他就是不知道。 我到处演讲,我从来没有给银行、证监会演讲,不学习是不行的。当然这话是公开讲的,在上海也照讲,你所接触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深圳的房地产商,不再是北京、上海的房地产商了,宏观调控要有宏观调控的原则,必须国际化,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在150年以前,在大清王朝的时候,我们签订了辱国的条约,我们高考的时候,看到这个都是非常痛苦,都是当时政府的无能,150年以后的子孙怎么说你们?到了300年以后,他们还不是说150年以前吗?我们这代人可是高高兴兴签的,政府宏观调控打击老百姓,还不如清朝,清朝还不会干这个事,财务金融不如人也要签订辱国的条约。我在公开场合的发言,任何积极的政策都可以调整的。金融政策是不能做调整的,你只要稍稍做决定就是上千亿,在美国最尖端的人才都是做金融的,在美国商人学院里面,薪水得最高的就是金融学教授,因为他们这套东西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可以席卷全国财经,美国是看贡献而定薪水,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这个行业操控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的制造业是非常辛苦,赚5%不得了,房地产能够赚20、30%可能,当然你们这些雕虫小技,让美国人透过某些国际炒家轻轻松松一笔就可以赚回来,怎么做? 去年,国际热钱大量流入,当时政府决定宏观调控,当事人提出一句话,什么叫做汇率?汇率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就是货币,绝对不是汇率
价格,如果专家学者不理解这个的,你所提出来的政策意见,包括调升利率都是错误的政策,你打击的对象都是老百姓,因为你计不如人。所以我们今天房地产的局面,而是一个事关全球经济发展的国际炒家的局面。  国际炒家三大特色,操作手法之复杂是你永远不知道!我们300亿外汇怎么来不知道,国际炒家动用国际资金庞大是你不知道的,人民银行不是对手。另外,跟各国政府关系暧昧是你不可想象的,举个例子,去年年初的热钱流入,根据我们的研究,60%来自于日本,40%来自于美国,你们回想一下,去年是哪两个国家给中国政府最大压力那就是日本和美国,这就是国际炒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结果,对于地产业而言,你们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而不是与日俱减。在这种危机时刻,政府必须谨慎而出,承担这个风险。可是各位请看,你们最切身之痛的宏观调控从哪里来?  从上海地区来,但是宏观调控的结果,是一种全面调控的,对所有地区都会造成打击,目前短期之内还看不知道,还没有开始,金融政策的效果跟时间是不确定的,这是国际承认的道理,我们今天还需要讨论吗?可是我们还在讨论这个事,想起来就悲哀。在这种格局之下,国外机构投资者进来,高位套现走人,政府才开始宏观调控,全国每个地区都受到调
控,因此这种调控是一个有问题的调控,这个调控带给很多的地区,将会是经济萧条。而且按照我们的估计,我国生产过剩的现象在2007年会体现出来,这是别人做的研究。生产过剩的经济配合消费形态的改变带给各位的将是不可避免的经济萧条,对于地产商而言,投资而言,我当然不希望,我希望能够更有英明的政策和有效政策来提升经济。可是对地产商而
言,在这个严峻的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有做法。你要有认识,我国地产商会被大量淘汰,可能有人听了心理不爽,与其不爽,但愿不要让我说中! 第一,你必须增加公司的现金流,第二,你必须减少负债,第三,你必须缩小规模,那么未来在地产业健全的地产公司,不再是现在大而全的公司,而应该是现金流充裕,负债率极低。规模不大的更加专
业化的地产商,包括生产和服务分开的地产商。所以很多时候,目前有的地产商90%转型为地产服务商,而不是盖房子。配套措施现在必定更加专业化。所以要未雨绸缪,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形成专业化,但是你本身的财务状况要好。  我跟上海的地产商曾经说过这句话,我国的民营企业家听不进去话,你跟他讲,他回去就忘了。等到今年7月份,我又跟他们讲,很多人就是在两年前听我讲课的那群人,见到我,说后悔没有听我这句话。现在宏观调控又开始了,如果当时低负债率的话不会产生这个危机。所以今天希望大家不要忘了,未来房地产走势格局一定是这样子。走到这一步多悲哀,我们的股市也是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我们的未来?  我们这是内部讲话,我可以再告诉你,金融政策所反映的不仅是利率汇率房地产调控的问题,这一切都是相关的,包括目前推出的股权分置。我是少数几个人公开反对股权分置的,我反对在哪里?我现在跟各位做交流。因为这一切都是跟房地产、汇率不可分的环节。那就是到底什么是我国目前存在的宏观调控的思维?什么叫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原始目的,就是在市场上集资,把我们这些老百姓不会做生意的一群人,把你们钱集合在一起,拿给最伟大的经理人经营,比如说通用电气的韦尔奇,他是世界第一首席执行官,或者让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官经营,他比我们聪明多,也有能力多,也懂管理,他能给我们创造无限的财富。这就是股票市场,集资把钱给最有能力的人经营,我们股票市场,当初为什么成立股
票市场?就是为了国营企业减少困难,因此这些国有企业老总不是傻子就是笨子,或者没有能力的,没有第四个可能!(鼓掌)   今天把社会宝贵的资源凑集在一起,我说是不是违反了股票市场成立的原则,政府越有决心,政府的信用越受打击。各位晓得,在任何市场、金融市场,什么是维系金融市场的唯一原则?那就是政府的信用度,你们千万不要小看的信用,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对未来的发展,不管房地产还是股票发展,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地方。  但是中央政府还没有体会到这道理,我现在不断呼吁,如果大家不信任我,我可以举例,英国也做国有股减持?我们高考的时候是不是花了太多的时间念书,考完高考的时候是不是这  一生再也不念书了?
  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强国,资本主义的皇冠民族——英国,它能做成功国有股减持。现在荒谬到中国证监会自己想不出办法。大家还记得这个事吗?三年以前或者四年以前,向全国各地老百姓征询意见,如何进行国有股减持?这个是非常滑稽的事,你是专业的监管机构,你都不知道,老百姓怎么知道?你为什么把这个风险加在别人身上呢?英国怎么做呢?英国也有国有企业,有的好也有糟糕的,怎么办?撒切尔夫人聘请了当时非常有名的一家投资银行,叫做罗斯查尔的投资银行,这家银行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欧洲是非常有名的,马克思的资本论谈到这个家族谈到473次,你们不信的话可以查。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几个人看过资本论,我看过。我们这个罗斯查尔的家族,在滑铁卢战役的时候,法国拿坡仑皇帝的两个总监都是罗斯家族的,他们为打战双方面凑集军饷。  因此,什么叫做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就是拿最优潜力最好的公司,把你的股权卖给老百姓,这才是强富于民的政策。为什么英国的私有化是少数几个成功的案例?我们亚洲有没有学习过的?有,那就是新加坡政府。新加坡政府利用政府的行政资源到亚洲各地收购公司,包括在香港和李泽锴抢购所谓的香港电讯,当然失败了,他也在苏州工业区收购了一些企业,政府通过行政力量收购企业了以后,聘请最好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好的公司拿去上市卖给中小股民,这就是新加坡成功的私有化。但是这两个国有股减持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最好的公司才能进行国有股减持,目的是强化政府。因为英国和新加坡还有美国政府知道,一个股市,如果政府不能担保老百姓都赚钱的话,这个股市将来一定会崩溃,就是这个道理。(掌声)  (因此)这个(不知道如何私有化的)道理是讲不通的,我觉得我的口齿还比较清晰,这个道理为什么大家不学习?如果你不遵循英国的私有化,大家晓得不,苏联私有化的失败在哪里?苏联人也不怎么学习,我看社会主义国家学习性不是太高的。  苏联国有股减持怎么搞呢?就是发行所谓的兑换券,比如说A公司是国有企业,价值1万,就发1万张兑换券,每个老百姓发你1张兑换券,如果对老百姓有兴趣的话,拿1张换这个股权,可以换到1%的股权,这种幼稚的想法只会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你想想看,一般小百姓有兴趣拿A公司1%的股权吗?这种没有法制、没有信托投资的国家,谁会买你1%的股权?他宁愿不要这张兑换券而买一瓶酒来喝,他觉得买这个股票不实惠。最后形成黑市,地下市场,就是专门卖兑换券的。  当时苏联有7个后来比我还要出名的金融人士,并不是专家,但他们看好这个时机,勾结国有银行,拿国有银行的钱去收购全国发行的兑换券。所以,突然之间在苏联这七个人,不但控制所有的国有企业,包括尤克斯。还控制着苏联的银行,控制着苏联的,出了什么问题呢?  国有股减持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国有股减持,代表着权益的真空。一个真空的权利一定要被取代,在苏联就有这七个人取代了的权利。这七人横征暴敛,席卷全国财富。几年下来,这么大的苏联,总的国民经济总产值竟然低于中美洲小国家墨西哥,不可想象,苏联权利真空以后,被七个人取代,这就是今天国有企业改革我为什么反对的道理。 为什么英国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因为英国人知道,国有股减持代表英国政府权利的真空,所以当初受全体中小老百姓的委托,管理这块国有资产,管理不好的话要进行私有化,不能交给个人,要交还给所有的老百姓。所以苏联的改革跟英国的国有股改革有什么差别?  苏联是取之于民,还之于七个人!英国的国有股减持是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这么深奥的学问你怎么敢不学习就推行呢?(掌声)。
  你说股权分置有什么问题?脉络是一样的,就是我为什么要买你的股票?我不懂,你又凭什么把你的法人股放出来?我拿你的法人股,我能不能赚钱呢?
  因为股票市场是有风险的,在中国才有风险。象美国股市有风险吗?短期有可能有,但长期看,股票市场如果不能保证中小股民赚钱,这个股市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美国的股市能赚多少钱?美国的股市从1930年-1980年,50年间,股民每一年平均拿回8.3%的回报率,加上银行利率,如果当年银行利率是3%,就给11.3%,40-90年拿回多少钱?7.6%的回报率,加上银行的回报率,这就是股票市场给中小股民的财富,象这种股市才有存在的价值。
  为什么要保证这个股市顺利发展、努力成长?因为把财富归还给股民,是政府的信用。我们今天振兴民营经济,政府的信用太重要了。美国政府保护中小股民,在1934年成立美国证监会,是为了保护中小股民。各位都知道,证监会的执法权受保障的,美国证监会按照规定,可以调查,权利是无限制的。
  郎咸平:请问各位,你们知道权利是谁赋予的?不是美国联邦法院,也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宪法赋予的。因为美国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以国家宪法赋予你的权利,你才能够将政府的信用加在股票市场里面,任何股市的违规现象,美国政府一定会出面解决,这使美国股民有信心,所以每个美国毕业的大学生,都会把一生的财富放在股票市场里面,只要美国股票继续增长,钱会越来越多。为什么美国每一年回报率7%-8%就是这个原因,美国政府保证股票市场上是不受欺凌、剥削和剥夺的。
  如果美国老百姓,对美国政府信心丧失的话,美国会亡国!因为美国每一个老百姓退休金都放在股票市场里面,只要股票市场像中国一样的话,美国老百姓退休以后,无休可退,到最后就是。(掌声)
  可是为什么你敢把退休金放在股票市场?因为有政府在,有美国政府的信用,你就能够得到保护,你退休的时候,得到退休金。这个道理你懂吗?我发现很多人不懂,竟然社保基金可以入市!今天的社保基金入市,摧毁百姓的财富,你们退休之后将没有钱退,你们认为我这是危言耸听的,我告诉你,我在香港是首席讲座教授,这个职位是非常崇高的,当然我的知名度远远不如杨振宁。(笑)
  像我们退休的话,1997年之前退休的话,我可以拿2000万退休金,那是以前,现在我退休是200块。为什么呢?是破产。香港会破产,何况中国大陆。各位想想,这一切都是什么问题?都是金融政策的问题,都是对于金融工具的不理解所产生的问题,甚至不了解为什么美国机构投资人在美国不敢为非作歹,到了中国就可以呼风唤雨,敢炒作上海的房地产,到
香港也是一样。
  为什么它们在美国不敢?因为美国的严刑峻法让美国人不敢做,逼得他们做长期投资,不得不做基础分析。现在你把这些人引进中国,你就搞错了,为什么搞错了?中国股市QFII是引进国际机构投资人,认为他们是做长期投资和基础研究的,可是你知道吗?这一些人做研究的精神在哪里?这是美国政府长期严加监管的结果,让你不敢操纵股价,操控房地产市场,监管才是这一切的根本,我们不学习是不懂的。你把他们引进来,那就是更可怕的庄家,是八国联军的专家,是互相勾结庄家,他可以炒你股市,也可以炒作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来源就是政府的信用不足,对这些人监管不够所致的,只有强有力懂得游戏规则的中央政府,才能保证我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地增长。
  所以我今天讲的话做一个总结,我们今天在看房地产市场,不能单纯看成房地产前途如何?是否有前途?房价是否会升?政府调升汇率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今天影响到各位的是我们这一切,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而这个金融体系所产生出来的是股市、是汇市、是利率,银行房地产业,是环环相扣的互联体。今天谈房地产不能简单谈房地产。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国际金融游戏规则不理解,所以才纵容国际炒家进来,有没有可能成为庄家?一样会!我们社保基金犯了什么错误,最基本的错误是你对资本主义的一切不了解。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成功?资本主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它这个土壤是有信托责任的土壤,每一个参与者为中小股东的利益奋斗!为老百姓的利益奋斗!
  你们以为我讲大话,在美国只要你敢乱来,政府就会取缔你的公司。因为政府的信用在里面,保护老百姓的权益,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任何侵犯美国老百姓的利益,美国政府都会出面,因为政府的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因为美国政府的严加监管,让每一个人不敢乱来。信托责任,就是根本所在。如果地产商有信托责任、上市公司有信托责任,我们还会有这么差的股市吗?我们还会有房地产剥削的现象吗,都不会有。
  信托责任非常重要,可是我们这个土壤就是没有信托责任的土壤。我们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使我们老百姓都没有信托责任。举个例子,你今天晚上去吃饭的时候,你问服务员有什么好吃的。他会说,先生,蒸条鱼吧!为什么呢?因为,这要不是最贵的,就是卖不出去的,不然没有其他的理由。
  因为我们的老百姓也是没有信托责任的,我们的土壤就是没有信托责任的土壤,在没有信托责任土壤,你引进这么多的国外金融机构进来,到最后就是今天的结局。
  在这个时候,政府的信用格外重要,政府的信用才能保证这一切制度的顺利运行,政府能不能保证每个人赚钱。如果政府不保证的话,那么现在投入股市的社保基金就要破产。如果政府不一开始就主动打击国际炒家的话,上海的房地产就不会等到最后宏观调控出来,打击到所有的老百姓。
  什么都要政府信用做保证,政府信用做保证是这一切信托责任的基础,各位要知道,你所经历的股市与房地产风险与日俱增。我们现在需要政府的信用,政府的信用是我们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关键。谢谢各位!
  提问:作为中国老百姓,我们应该做什么?
  郎咸平:听完我演讲的人,晚上回去的时候,会讲一句话,他会说早知道就不来听了,不听的话,迷迷糊糊过日子还过得挺好,什么都懂了,觉都睡不好。
  提问:台湾的市场当时产生萧条的原因是否跟炒家有关?  郎咸平:低负债,稳定的成长,大部分淘汰,让你们做更专业化的程度是台湾的经验。只要高考的都是一样的民族,差不多。
  特问:刚才您讲到中国刚刚开始利率的调整,这个利率调整微观上来讲,对中国的地产
市场或者宏观经济有没有近期远期的影响?
  郎咸平:大家知道,中国经济是全世界少有的二元体制,认为中国经济过热或者过冷都是错的。中国经济随时存在着过热和过冷。比如,我们利率调升有用吗?我们看一下实际资料,银行信贷最大的使用者,是地方政府和国营企业,地方政府搞政绩工程,他们见到钱就花了。边造边花!但我们资金的来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地下金融,地下金融利率是非常理性和敏感的,所以这次利率调升0.25%,地方政府照借黑市利率,黑市利率上升1%,上涨4倍,你打击到谁?就是打击到民营企业,这就是二元体制的必然下场。  所以利率的调升以及汇率的改变,作打击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这是一个政策的特殊性,所以各位要了解,随时存在着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房地产除了上海以外,还有非常好的三级市场,你深圳的三级市场怎么样?二级市场都不怎么样,三级市场更糟糕。你往内地走没有三级市场,象西北地区没有三级市场。你宏观调控打击的都是新建楼盘,到最后三级市场也被打击了。上海的繁荣跟其他地区房地产萧条相比,又是中国经济特殊的二元体制的体现。  任何金融政策的调整,包括利率的调整,打击是一起打击的。我们没有一个金融政策,能够同时解决膨胀与萧条的问题,所以什么是最好的金融政策?那就是什么都不做的政府是最好的。也就是金融变数不能动,汇率不能动,因为我们是二元经济体系,理解这个意思吗? 提问:中国的房地产土地使用70年,在国外可以终身使用,你如何看待这两个问题?就是国内外房地产的特点。现在对70年以后,这个土地怎么弄,我前段时间看三个方面没有确定,是否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才有一个清晰的未来?
  郎咸平:这个问题不能准确的回答,这个是纯政府的政策,不能经济分析怎么做,既然不是我分析的节目,我最好不做回答,我希望回答是通过我经济分析做的,这个是正确决定的事情。
  提问:我观察,中国人才过剩。我到工厂看年轻人,都是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这是政府的浪费,还有中国计划生育抓得很严,若干年以后,我们中国找一个人,不要是人才,找一个技术工人,都很难。我们将来应该怎样过呢?
  郎咸平:关于年龄跟人才结构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深圳地区都是年轻的工人,找不到老年人,这些年轻人变大了怎么办?我们将来的日子怎么过这个意思吗?我不是政府的发言人,我们最近提出新的措施,包括失业救济金或者退休金,我们制度方面能够提出创新的措施,解决类似的问题,这些措施也犯了错误,我们很高兴说政府首次承认错误,错在哪里?我们很简单地认为,只要通过竞争通过市场,通过民营化能解决问题吗?反而有病看不起医生,你投资股市就是摧毁社保基金,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理解不够透彻,还需要不断学习,怎么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保险金等等,绝对不能够单纯谈年龄结构怎么办?这是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系统工程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已经尝试到过度自由竞争的俄国,我们更多的产业推动,必须大型企业或者政府推动,没有可能企业自己推动。  主持人:今天的发言非常的踊跃,一会儿大家要提问,请递字条上来。因为现在提问非常多,我们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郎教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问郎先生,您是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你在批评国家不合理政策的时候,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是否对政府要求太高,从发展的阶段说,中国的经验积累能与西方的资本主义相比吗?
  郎咸平:这是很好的问题,我相信今天的政府也是希望自己是精英政府,我也希望今天的政府真正以民为本,这不是简单的口号。政府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我也相信政府有这个决心,我今天能够提出这个思维,对政府也是鞭策,我们也希望通过各个方法,让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政策能够准确推出。我们希望是精英政府,以民为本的精英政府,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地生活。
  主持人:希望您对国家的责任感在批评的同时,以自己的影响多做一些实事。这个是我们对您很高的期望。
  郎咸平:当然有媒体报道,郎咸平太尖锐了,喜欢批评人。我们今天讲得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得还不够清楚吗?
  如果还没有清楚的话,那真是可惜了。我今天不是来批评问题,而是提出解决方案,我重申一点,政府对股权分制国有股减持的问题。政府做什么?用政府的信用保证老百姓,政府如何用政府的信用?今天是对你们讲话,我们有这么多经验可以学习,我们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我提出的理念,我的理念就是政府的信用是我国金融、房地产发展的问题,这是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这就是正面向政府提出的建议!
  主持人: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目前这个阶段是处于房地产发展的哪个阶段上?您认为目前
  房地产宏观调控会持续多久?
  郎咸平:宏观调控能够持续多久?我演讲的意思是宏观调控本身方式的错误,最好不要持续太久。(掌声)而且我们国家的消费形态,消费函数,除了取决于赚多少钱以外,固定资产是很重要的一块,因此任何宏观调控出来,要注意到这个现象,因此一刀切的宏观调控是不可接受的,你要调控,就调控该调控的地方,不该调控的地方不要调控,这是房地产的基本原则。你调控应该对上海调控,为什么上海出现泡沫?上海的泡沫根据我的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际炒家炒作的结果,最后被人套现走了以后你才调控,这对吗?
  因此调控本身就是双重意义。第一个不能搞“一刀切”的调控。第二个的调控对象是谁,你要搞清楚,既然搞不清楚调控的对象,还不如不调控。话说回来,确实是有泡沫存在。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政府的力量。这个时候,政府出台调控政策当然很必要。虽然打击国际炒家的同时,也打到老百姓了。但我认为这个政策还是有正面意义的。
  以广东省的例子来看,广东省为什么没有这么多泡沫?这跟1992年开始就受到过数次打击,有直接关系,所以大家比较理性。广东民众历史教训多,所以宏观调控有没有正面的作用,我相信还是有的。我相信,下一次上海的老百姓会谨慎很多。所以要体会我说的话,政府的信用是积极的重要的,政府能不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下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方法可以改进,但原则要有,就是房地产是全面的市场,不能价格抬得太高,泡沫太多。所以,下次宏观调控的时候,不是提高利率的问题,而是如何防止国际基金投机炒作。这个,是下一步的问题。你说宏观调控有没有帮助?宏观调控肯定有抑制作用,上海的房价必须要调控。
  主持人:现在的主流媒体论调,“我国将会继续加息”,“人民币汇率还将继续调整”,请问您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郎咸平:这是一个事实,不是主流不主流的问题,当政府一再说不调利率,不调汇率的时候,这是政府信用的问题,当政府一再说不调,但后面你又调了以后,老百姓就会认为你下次还会再调。
  主持人:郎教授,您是一位最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贫富差距拉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请您谈这个方面的看法?
  郎咸平:这是很大的问题,你说我最有良知的经济学家,这个我不敢当,这个说法太庄严。这只是经济学家的责任,我这样讲,今天我们所处的局面,是一亿人的富裕致使十二亿人口的更加的贫穷。
  举个例子来说,农村按照最近的研究报告,我们发现农村高利贷盛行,有87%是用于消费的,用于吃饭医药,交学费,谁是高利贷借主呢?基本上是村里干部的亲戚拥有,这是农村集体破败的现象。
  农村子弟如何脱贫致富?以前是读书,考上北大、清华,可是各位想想,20年以前考上北大,没钱读,有政府帮忙。但今天考上北大,你还念得起吗?你看最后一条脱贫致富的路都走不通了。而且边远地区的情况就更触目惊心了。政府有很简单的思维,认为国企搞不下去了,总会有民营化接手解决问题。这个不太可能,民营企业家把厂子买下来以后,就会把这些工人推向社会。
  什么是“产权改革”,那就是牺牲全国人民的利益,因为你已经在承受这个代价了。
  主持人:请问郎教授,刚才您说政府政策影响到各地房地产市场,并不是好的政策,您觉得政府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好?
  郎咸平:房地产必须按照区域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政策,不能一刀切,比如在广东,会打击到财富效益。
  主持人:接下来关于房地产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的资本主要是针对高端的物业进行炒作,而对广大群众需求较大的普通住宅的价格影响并不大,您对此怎么看?
  郎咸平:我刚才已经说了,可能讲得不是很清楚。上海房地产是针对高端的住宅进行炒作的,但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房子,产生严重的泡沫现象。
  主持人:这样回答,大家满意吗?
  郎咸平:这是牵牛效应,炒作一块,会让周边的地产价格水涨船高。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苏联和英国采取的措施,他们在股权分制改革这个方面,为什么会采取不同的改革方案?是因为政治制度的差异还是有更加深层次历史的原因?
  郎咸平:之所以称赞英国,是因为它有上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历史,那是用政府信用承担全社会的信托责任,这才是资本主义革命的基础。但这是我们不理解的,也是前苏联不理解的。我曾经谈到过信用责任有多么重要吗?因为它是经过上千年形成的。我们都要学习。 提问:东南亚、日本的东京70年代房产大起大落,到了90年代香港的房地产也曾经出现过很大的泡沫,那么现在上海又出现了类似大波折,这从全球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这个问题,这里面有什么共性?还有什么差异性的特点?请郎教授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
  郎咸平:简单地说,为什么你拿香港跟上海做比较,因为香港的房地产有一个特色,第一个卖楼花;第二,大楼下面喜欢开商店;第三,香港的房地产商喜欢炒作,卖高价造成泡沫。从全国来看,全国学沿海,沿海学广东,广东学深圳,深圳学香港。但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香港所曾经发生过的悲剧在国内曾经出现,很多地区的地产商需要学习。
  炒作房产对房地产增值并不是好事。香港现在炒作房地产,这个区域富裕了吗?那话说回来,今天广东省有没有必要跟香港合作?他们说,当然要一起合作了。
  为什么广东省不和舟山群岛合作?你可能会说,舟山群岛没有什么优势新产业,但香港有吗?香港有没有什么优势产业?也没有,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而已,这才是香港的优势。但香港整个产业是以房地产为主导的产业群,这个产业群越来越国际化。
  今天中国产业的格局是不是学香港。我在上课的时候,EMBA的学生一半是地产商。我们农村搞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把从农民手上弄到的钱,一部分又投资搞房地产。眼看这么大的中国,未来发展走势跟香港有类似,这就是危机。
  主持人:今天的提问非常踊跃,但是时间有限,我最后提三个问题,问一个老百姓关心的楼价的问题,今年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市场进行了调控,但几个月下来,深圳的楼市仍然似乎在涨。深圳楼市目前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如果看跌,大家就喝彩;如果看涨,就招来骂声。老百姓希望楼市下跌,你认为深圳的楼市合理吗?下一步深圳的楼市会涨还是跌?如果认为楼市会跌。你也来骂一骂那些说楼市会涨的人?
  郎咸平:我不是培训师,我也不是地产分析师,我从来不对股市和楼市做预测,并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说,这是不我的专职,我专长是针对楼市和股市的问题基本面谈谈,今天是思想的交流,你们不要把我当成估评家。
  主持人:评判一下苏州和杭州房地产最近以及将来的趋向?
  郎咸平:这个不是我谈的问题。
  主持人:发展中国家如何减少交学费,负责任的政府如何作为?
  郎咸平:一个精英政府以人为本的政府,以民为本的理念要受到重视。但是问题在这里,作为地方政府,只有学习,才能够达到以民为本的政府,政府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多地继续学习。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我是留给我自己的,我想问一下郎教授,如果证监会聘请您做总顾问,您会不会接受?
  郎咸平:我不会。
  主持人:为什么?
  郎咸平:因为我不想做。
  主持人:如果老百姓希望您来做呢?
  郎咸平:也不会。
  主持人:为什么呢?
  郎咸平:因为不想做。我不是好的执行者,只是理念的传播者,今天讲演是谈理念的问题,如果要我做执行的话,肯定不如证监会专职人员做得好。我希望传播这个理念,就是政府的信用多么多么重要!不过,如何加强政府信用,那是证监会做的事情,我只作我能做的事,这是我自认少数的优点之一。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领略了郎教授的风采,郎教授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盛宴”,让我们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刚才,郎教授提到不光政府,还有企业都应该是学习型的政府和企业,我们今天跟郎教授学了很多,我再次代表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在座的各位听众向郎教授表示最热烈的感谢! 
郎咸平炮轰内地股权分置改革 称损股市利好
凤凰卫视9月11日消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10日在此间投洽会资本论坛上首次公开发表言论炮轰内地股权分置改革,指该股改制度将导致政府信用在中小股民中的破坏,从长远来看有损内地股市利好。 指股改模式「食洋不化」 虽然内地9日已全面展开轰轰烈烈的股改大动作,首批股改上市公司名单最快预计下周就可公布,但业界及专家对股改的看法仍然争议颇多。以敢言闻名的香港经济学者郎咸平今日对于股改的言论,在这场集港交所、星交所、纽约纳斯达克以及伦敦交易所及许多业内在场的「2005上市公司治理与监管」资本论坛上,引起轩然大波。据郎咸平透露,实际上自己此前也已收到近千封投诉,对股改持保留或不支持意见。 郎咸平称,中国目前的经济体系素质较过去好,法制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行,在股改以及国有银行改革的过程中陆续吸引到了外资强企的进入,但内地股改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进行过程中却出现了「食洋不化」的情况。 不良国企上市损政府信用 他分析说,国外减持国有股、治理股市的方式根据三步骤进行,首先对国有企业进行股权结构的调整,其次将经营好的企业拿到股票市场进行上市,最后,政府在国有股减持之后保持1股黄金股,可在涉及中小股民利益的重大决策中行使监督权或反对权。由于这些国有企业本身经营状况良好,经过股改后又进一步改善,不但增强政府在中小股民中间的信用,也可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股市。「可内地的股改往往将资产情况不良的国有企业推向上市,使得中小股民资金在股市中的风险加剧,便严重影响中小股民对于政府信用的评估。由于股市的真正支撑力量并非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一旦中小股民对政府信用产生怀疑,股市便没有存在的基础,最终甚至有可能走向崩盘的危机。」 关键须保护中小股民权利 郎咸平称,提高政府信用、利好股市的最关键措施是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保护中小股民的权利。股市成功的标准,就是在法制化游戏规则中发挥个人创造力而不会侵害到别人的利益。如美国股市能够50年以来保持8%的高增长率,也正是有赖于中央政府推动完善而严格的法制确保中小股民的利益。
 

该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网博客郎咸平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