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水而上:哥窑真赝鉴定及其他 (藏宝堂朱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5:04:37
窑真赝鉴定及其他 (藏宝堂朱敏) 作者:藏宝堂 时间:2006-9-18 9:20:07 浏览量:2809人 哥窑真赝鉴定及其他
(藏宝堂朱敏)
哥窑,名列宋五大名窑。窑址在浙江龙泉县大窑、溪口两地(即文献中琉田哥窑);还有杭州凤凰山哥窑。哥窑在南宋开创了以纹片为装饰手段的新工艺。
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说:“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者均取土于杭州之凤凰山。烧于修内司者,为官家造也;烧于私家者为哥窑”。
明朝嘉靖辛酉年(1151年)<<浙江通史>>记载:“处州县城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未知何许人。主琉田窑造青瓷,精美冠绝当世。兄曰哥窑,弟曰生二窑,即龙泉窑”。
弟窑与妹窑实属传说而己,并无文献资料及考古证据佐证(<<格古要论>>龙泉窑条目中并没有提到弟窑, 可见明初哥窑,弟窑之说尚未成立)!
根据考古发现及传世品情况分折,宋,元哥窑特征如下:
一. 器型有: 贯耳弦纹壶、贯耳八方壶、胆瓶、贯耳瓶、莲辨瓶、三足炉、鱼耳炉、绳耳炉、五足洗、三足洗、花口洗及各式碗、盘杯、碟等。
二.     胎质有:瓷胎、砂胎二种;胎骨:有厚有薄;胎色有:黑色、深灰、灰色、土黄色等几种。
三.     釉色有: 1. 灰青; 2. 月白; 3. 粉青 ;4. 炒米黄 。釉层失透乳浊。
四.     开片有:1. 金丝铁线 (文武片),;2. 鱼子纹片,纹片十分细小; 3. 百圾碎片,大小参差错落;4. 牛毛纹片,为大开片里有细小如牛毛状小开片。除土黄胎者外,均有“紫口铁足”特征。
五.     气(釉)泡:用40倍显微放大镜观察,釉泡如聚沫攒珠状,俗称唾沫状釉泡,层次分明,通透,大中小气泡有序分布。

目前,全世界登记在册哥窑300多件。这称为传世哥窑,其中有一部分与元朝哥窑相似。(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科学测定,表明其化学成分,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同)。说明传世哥窑有一部分为元代产品!
曹昭<<格古要论>>说: “旧哥哥窑出窑器者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未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
明.祟祯年宋应星<<天工开物,陶诞第七>>说:“浙省处州丽水、龙泉两邑,烧造过铁锈花杯碗,青黑如漆,名曰处窑。宋、元时龙泉琉华山下,有章氏造窑,出款贵重。古董行所谓哥窑器者即也。”
根据文献,传世哥窑器及考古发掘,宋哥窑鉴定标准是:1. 非白胎; 2. 紫口铁足; 3. 金丝铁线; 4. 宋代器型; 5. 气泡之密似攒珠(这与宋代以干法施釉有关); 6. 釉为失透的乳浊釉; 7. 釉色有粉青、月白、灰青、青黄等多种。
鉴定程序采用排除法: 一方面要排除明清民国仿品,或者是现代仿品(宋元以后采用是湿法施釉法,而干法施釉及紫金土配方己失传);另一方面要确定是传世哥窑还是龙泉哥窑;或者是宋哥窑,还是元哥窑。
哥窑主要特征是金丝铁线, 紫口铁足;与官窑区别主要也在金丝铁线上;其他方面区别不大;古文献就有官,哥不分之说;
历史黑胎哥窑只有南宋、清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有; 北宋多为香灰胎。其余各朝代产品均为白胎。南宋哥窑有明显特征:底足处釉非常肥厚,形同堆脂,边缘也不整齐; 雍正、乾隆御窑厂仿官窑底足修削规整。胎釉结合处有一条黑线。乾隆民窑仿品为白胎,底部一般装饰有7个酱色点,以表示支烧痕。
各朝代仿哥窑特征分别论述如下:
1.    宋元龙泉黑胎哥窑: 黑胎; 紫口铁足; 金丝铁线; 宋代器型;气泡如聚沫攒珠; 釉色带有龙泉青瓷特征;釉层为失透乳浊釉;釉面有一层酥油光皱;
2.    非黑胎宋哥窑: 明清朝廷从民间征集品: (1).胎质: 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色; (2). 紫口铁足; (3).金丝铁线; (4).宋代器型; (5).气泡似聚沫攒珠; (6).釉层为失透的乳浊釉; (7).釉色有:粉青、月白、灰青、青黄等多种;
3.    元哥窑: 器物比南宋哥窑稍粗糙,胎体一般较厚重而疏松。视觉上好象火侯不够,含有一些杂质,釉面不太均匀洁净。开片零乱,不清晰,缺乏宋哥窑那种开片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宋元以前用干法施釉,明清以后用湿法施釉,在釉泡上表现不同);
4.    洪武仿哥窑 (明代仿哥窑,主要集中在宣德、成化、嘉靖三朝) :胎色灰黄,胎质粗松,釉薄欠光润,开细小纹; 以月白色釉为主;口部涂有茄紫色;
5.    永乐仿哥窑: 胎白轻薄, 釉肥细洁光润,片纹开裂较大;
6.    宣德仿哥窑: 釉色通常呈谈黄,灰白(月白)色;釉面略带油腻感;釉表有象明代白釉桔皮皱纹,但与宋代哥窑釉面特有酥油光皱不同; 没有紫口铁足特征,底足涂抹了一层酱紫釉,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片大小分布不均匀;纹路僵直;颜色浅淡;气泡具有宣德瓷器特征。
7.    成化仿哥窑: 胎质细腻白净,釉质肥厚晶莹,玉质感较强,器口与器足有的施酱色釉;有的没有;有的光亮,有的则无光泽;开片有大小,呈金丝铁线状,纹路僵直;分布不均匀。
8.    嘉靖仿哥窑: 水平较高,胎体厚重欠规整,胎白粗松,釉面有光亮和不滋润现象;黄釉多开大片,灰白釉多开小片,片纹色黑。
9.    明代民窑仿哥窑:集中在成化,嘉靖二朝; 其特征是: 釉色呈暗黄色,釉面平滑光润,纹片稀疏,纹线清晰而僵直;足端裹釉,足底没有露胎处,修胎不规整;多数为宜兴欧窑作品;
10.    清康熙仿哥窑,此时工艺水平提高;造型庄重规整;胎质白而坚细;釉面莹润;玻璃光泽强;有的刻有中丞二字,为郎窑作品;
11.    雍正仿哥窑(清朝雍正、乾隆仿的最好,可以乱真,用黑胎):雍正仿哥窑胎质为铁灰色,外表有油亮光泽,釉面有宋哥窑那种玉质感,但缺宋哥窑那种酥油光泽。开金丝铁线,但铁线较多,金丝较少。开片纹路多数僵直,不如宋哥窑在小区域也有曲折变化。
12.    乾隆仿哥窑:基本上是雍正朝延续,开片欠细碎,开片中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路多数僵直,在小区域曲折变化欠佳。
13.    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制瓷工艺低下,显露粗糙之气,胎质为白胎; 釉质多松懈肥厚,釉面不够均匀干净。有波浪釉特点,器口涂抹酱黄釉,底足涂抹黑色釉。
10. 同治、光绪、宣统三朝: 有些精品不再有波浪釉,釉面疏松,紫口铁足靠涂抹,名为仿,却己是有名无实。
11. 民国仿品: 又兴起一个高朝。清未民国初,因英、法、日、德、美大肆收罗中国瓷器。涌现出一大批仿古能手,其品种之齐全,数量之多超出任何一个朝代。这个时期仿哥窑釉色只有粉青与月白二色,没有紫口铁足特征。上釉采用湿法上釉法,从气泡上及胎质上可以区别。
12. 现代仿品以景德镇叶宏明等人为高仿, 虽然仿制了黑胎哥窑及官窑,但其包浆、开片、气泡及玉质感是无法仿的。其他造假者是白胎,与南宋哥窑己不可同日而语,相差甚远。
总之,鉴定是一种综合能力,多种技巧具体表现。要采用5合1鉴定法( 1. 目测法; 2. 比重法; 3. 气泡法; 4. 比色法; 5. 气味法及听音法等手段),光靠目测法是不够全面的,再用排除法来最后决定鉴定结果!(温州藏宝堂.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