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色升迁之官崛起:毛泽東决定下放知青始末【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40:54

毛泽東决定下放知青始末【ZT】

 

 

  从1963年起,毛泽東就认为中国存在—个官僚资产阶级,并且已经掌握了基层一大部分权力。到1964年,他认为,搞“四清”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要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1965年下半年到1966年初,毛泽東认为,在中国,特别是在中 共中央内部,已经产生了修正主义分子,他们是—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简称“小五界”)的领导权已经不在无产阶级手里了;在党、政府、军队里,也有一部分权力被这些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所掌握。如果不搞掉这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就会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因此,他下决心,要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被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篡夺的权力夺回来,以保证无产阶级江山永不变色。而要整倒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又必须先从“小五界”下手,这就需要搞一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从“小五界”下手搞“文化大革命”,依靠谁?毛泽東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把目光落在了青年学生身上。

  毛泽東说,“文革”中这些群众主要是年轻人、学生,正是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最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亲身体验斗争的严重性,让他们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再告诉他们将来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也可能使杜勒斯的预言在中国难以实现。

  正是在对所谓“小五界”中存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斗争中,全国各地高校和青年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造反的青年学生,并且自发地组成了一个又一个松散的组织,产生了一些小头目。这些学生组织以“红卫兵”作为自己的名称。

  1966年8月,毛泽東主持召开的中 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除了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等文件外,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肯定红卫兵组织。

  接着,毛泽東自己主动提出要接见红卫兵。

  1966年8月18日,首都举行有百万人参加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

  参加这次大会的主要是北京和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大会召开之前,毛泽東并没有出席这次大会的打算。

  当他得知参加大会的多数是红卫兵时,临时表示要出席这次大会。

  他出席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见一见红卫兵。

  他还要求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一套绿军装。这是建国后毛泽東首次穿军装。

  这个举动带有深意,说明毛泽東要直接管军队,还说明毛泽東鼓励军队要支持红卫兵造反。

  当天,毛泽東身着绿军装,登上了天安門城楼,在天安門城楼上接见了几百名红卫兵的代表。

  接着,毛泽東走过天安門前的金水桥,一直走到群众当中,同周围的许多人紧紧握手,并且向全场革命群众招手致意。

  毛泽東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很快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国内报纸上发表的消息来看,全国出现一片欢呼和庆祝的声音,国外一些左派政党和组织也表示祝贺。

  此后,全国的红卫兵组织展开了“破四旧”的大规模行动。

  8月23日当天,《人民日报》发表两篇社论:《工农兵要坚决支持革命学生》、《好得很》,对红卫兵扫“四旧”表示支持。

  1966年8月31日,毛泽東第二次接见红卫兵。之后,中 共中央于9月5日发出通知,决定全国各地的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全国很快就掀起了大串联的高潮。

  1966年9月15日,毛泽東第三次接见红卫兵。

  当天被接见的红卫兵约有100万人。

  毛泽東这次接见红卫兵之后,党中央内围绕着红卫兵运动,明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完全肯定;一种是反对红卫兵造反时打倒一切领导干部,冲击工农业生产。这两种声音,在1966年8月17日出版的第16期《红旗》杂志上同时出现。

  1966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纪念日。毛泽東决定把庆祝建国17周年大会和接见红卫兵合并进行,因此这次被接见的红卫兵比以前要多,有15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有的红卫兵组织在天安門广场打出了“打倒刘少奇、鄧小平”的横幅,公开呼喊打倒刘少奇、鄧小平的口号。毛泽東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时林彪的讲话和《红旗》杂志社论,引导了红卫兵的斗争方向。

  1966年10月18日,毛泽東第五次接见红卫兵。据毛泽東的警卫们回忆,他在这次接见红卫兵时,已经明显表现出很无奈的神情,他虽微笑着,但表情却很严肃。

  1966年10月底,在北京的外地红卫兵越来越多,都要求毛泽東接见,不接见,他们就不走。无法,11月3日,毛泽東只好再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東第六次接见红卫兵,人数比前几次都多,有200万人。

  到1966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无奈,毛泽東决定当月的11日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東第七次接见红卫兵了。

  这次接见结束后,毛泽東焦急地问周恩来:“我已经几次接见红卫兵了,为什么北京还有这么多红卫兵要接见?”

  周恩来回答说:“你不见他们,他们不走啊。”

  于是,毛泽東当即决定:“11月25日、26日连续两天接见红卫兵,让在北京的红卫兵都参加接见。接见完毕后,再不接见红卫兵了。由中央起草一个通知,以后串联再不实行免费了。”

  1966年11月,上海发生了“安亭事件”,王洪文率一部分造反的工人卧轨拦车,造成全国主要铁路中断。

  毛泽東明确表示支持这一事件。1967年1月,上海工人造反组织又夺了中 共上海市委的权,毛泽東又支持了上海工人夺权。这就是震动全国的“一月夺权事件”。此后,毛泽東主要瞩目的是工人。他在此后的一系列批示,都是支持工人造反夺权的,很少再有批示支持红卫兵夺权了。

  对于青年学生及其组织红卫兵,毛泽東是不再信任了。不仅不信任,他还认为,这些青年学生是需要接受再教育的。

  基于这一考虑,毛泽東采取了三个措施:

  一是派工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工人维持学校的秩序,甚至在党委已经倒台的情况下,由工人代表来当学校的负责人;

  二是派军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军代表主持学校的工作;

  三是在后来成立的“三结合”領导班子中,让军队干部、工人代表、老干部代表担任主要领导人,青年学生代表虽然也结合进領导班子,但是位置排后,不担任主要领导工作。

  再到后来,毛泽東看到,学校的秩序仍未稳定下来,而且全国的大学、中学都停课闹革命。加上全国各地都处于混乱之中,学生到了毕业期,却难以分配工作。怎么办?

  毛泽東想出的办法,就是让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工厂、部队去,接受工人阶级和解放军战士的再教育,让中学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大学生们逐步分配出去了,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展起来了。学校也相对安静了下来。

  此后,红卫兵组织大多自然消失,红卫兵运动沉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