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武器:玉的诗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35:34
——读楚子的《说玉》可可(一)

王者腰间物,

凝脂玲珑透;

何言此石贵,

可遇不可求。

(二)

璞不磨,仍为石;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教,难成材;

知不足,学未迟。

2010-6-6   18:24

 


 

楚子的《说玉》二篇(点击标题可链接原文)

(一)“玉”字构造传奇 

楚风史诗—先秦篇

2010-06-03 17:43:03

结绳记事创象形,仓颉当任付辛劳;

黄帝佩饰缀一点,玉字构造传奇妙。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很是勤勉,他结绳记事,后又创造了象形文字。
   在造字的过程中,表示具体东西的字好说,只要把它的形状画下来就可以了。难的是那些抽象的,尤其是跟自己非常崇拜的黄帝有关的字。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想起了黄帝非常喜欢玉石,干脆把黄帝腰中玉石饰物描述出来不就结了吗?一根绳子串了三根石片代表大王的“王”字,“王”字加一点就变成了玉字,其所示是王者怀中的物品。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得以推广。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二)国人的玉石情缘

楚风史诗—综合篇

2010-06-03 19:01:09

国人爱玉堪称绝,天下谁人不敬佩;

恋入骨子融血脉,玉石品性至纯美。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故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玉,是古老的,它凝日月之光华,汇万物之灵气,在生成了亿万年以后,在遇到了中国人之后,才变成了通灵宝玉。玉是大自然对于人类最美好的馈赠,可惜只有中国人对它怦然心动,因为只有中国人发觉了玉的美好,而且倾心倾情。 
   随着生活资源的丰富,先民们感到美的石头,不但能护身辟邪,而且它还是一种美化自己的饰物,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一种最早出现的信念和虔诚。从这以后经过几千年,玉不断地被赋予新含意,发生着新的作用,在以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更产生了许多和玉紧密关联的神话与传说,并终于出现了我国特有的一种玉文化及崇拜,炼造了许多有关玉的美妙成语及词句。 
    例如人们在对美好事物的描述时,也喜欢加个“玉”字。如玉女、玉手、玉容、玉貌、玉照、玉音、玉食……哪怕是为正义或节操作出牺牲,亦以“玉碎”来形容。即使是生气发誓也包含了对玉的青睐:玉石俱焚。此外表达对人生期望的有“玉不琢不成器”,表达对爱人忠贞不渝的有“守身如玉”,表达对美丽诉求的有“美如冠玉、炫玉贾石、珠馨玉敦、被褐怀玉、戛玉敲金、琼枝玉叶、琼楼玉宇、喷金吐玉”。除此还有对男女美丽赞扬的分别有“玉树临风、冰清玉洁、玉貌花容、亭亭玉立”,甚至对死亡的描述也借用了玉石:香消玉陨。更让人惊讶的是,即使描写见不得光的粗鄙之情也引用了玉:窃玉偷香、怜香惜玉。 
    在中国的文化里,玉石简直就是美的代名词。 
    因为玉具备了人类所向往的所有的美好的品性:温文、宁静、含蓄、纯净、坚贞和正气。所以,具有人类所特有美好品性的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的精魂。 “君子比德于玉”,是中国人一句古训,是中国人与玉一见倾心的真情流泻。中国人活着,像玉一样,去世了,最神圣的悼念,也是“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生时如朝花灿烂,死时如玉石永恒。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一如列焰一般的辉煌在玉石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玉最让人称道的美丽还在于玉永远不折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玉最让中国人感动的品性。玉碎了,碎了还是玉!“竹可焚而不改其节,玉可碎而不改其白”,这是最高的人格境界,也是最美丽的人生情操。屈原怀抱槿玉投汨罗江自尽,与楚国共陆沉,吟出了感动千年的《离骚》之歌;李白手端玉碗,醉饮琥珀,走到哪里都不曾感到是他乡之客,抒尽了人生的豪迈;还有文天祥,故国已灭,生身被擒,就连故主也来充当说客,他不为所动,一如抱着玉皋,慷慨吟哦《正气歌》。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魂,近百年不折不挠奋斗,中国人有的就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维持着自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