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嘲讽按键:长春老建筑物语—长春大马路商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49:50

长春老建筑物语—长春大马路商圈

     长春大马路修建完工于1908年。1907年清朝的吉林西路兵备道决定开始建设商埠地,这条马路和道台府衙的建设成为了最重要的两项公共设施工程。大马路工程的名称为“商埠地大马路”,建成时称为“北门外大街”,后更名为大马路。这条马路南起长春老城的北门口,北至满铁附属地的日本桥,为长春商埠地贯穿南北的交通干线。后来,在大马路沿途,自北门开始陆续修建了六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与大马路交叉,并分别命名为二马路(现长春大街)、三马路……直至七马路。这些道路系统,像人的骨架一样,构造了长春商埠地的城市框架。

 1905年,为适应对外开埠的条约,清政府颁布《劝办商会谕帖》,令各地组建商会,意在为未来的开埠和商业竞争有所准备。1906年,吉林省也成立了吉林商务总会,随之长春也有了商会。西路兵备道动员高管和巨商出资成立“兴业公司”,在东三马路一带开设市场,并通过政策和行政手段,吸引老城区的商业、剧院、妓院的设施集中到商埠地发展,几年时间内就把北门外以往的荒凉之地变成了长春当时最热闹的繁华之地。到1913年左右,就像前文提到过的那样,满铁附属地还只是一些孤零的公共建筑,可大马路已经是一个很繁华的商业区了。

以下三张照片,见证的是初期到后期的变化……

             左手边的商号为绸缎庄宝泰昌,一楼的小平房,造型也是蛮漂亮的!

 

    右手边的宝泰昌已经变成二层的洋楼,同一个地点,同有一台马车,明显发展了!

         这是上述两片拍摄地点再往右前方走几步,镜头左移后的结果,仔细分辨宝泰昌的橱窗和白条幅广告!旁边的商铺是老天合分号的百货店,就是上述三张的第一张中标着“东兴百货商店”的那个楼!两边长长的飘带广告条上只辨认了“老天合分号……”几个字!

        在商埠地建设之前,长春老城就有了一些形成一定规模的商贾。最大的商帮是来自河北乐亭的“老呔儿帮”,他们的益发合、东发合、金发合、成发合、文发合、涌发合等字号在长春赫赫有名,涵盖了粮栈、大车店、草市、杂货、钱庄、茶店、烧锅等诸多行当。后来著名的益发银行和商埠地最大的商场泰发合(一商店)就是多家“发”字号合资设立的。当时吉林商会董事会的19人中,“老呔儿帮”就占了9人,甚至在东三马路上有一个乐亭胡同,被老百姓俗称“老呔儿胡同”。另外,有像专营绸缎的宝泰昌、经营布料生意的老天合、经营小百货的振兴和(后来的东北商场)、面向农村市场的玉茗魁小杂货、粮油作坊出身的鼎丰真等等。在商埠地成立之后,他们纷纷登场、洋洋洒洒数十年。在清末、民国、“满洲国”、光复、解放后等不同年代里,这些大小商号在商海沉浮、几番蹉跎,描绘了长春城市发展画圈中浓重的一抹!就是在“满洲国”时代,日本人在此也不敢造次,那种华人商圈的氛围是外人绝不敢轻易撼动的……

 

 


        遗憾的是,当年的影像存留不多,目前可见的大部分是日本人当年留下的。但就是这几张有限的照片,你也完全可以体会到商埠地大马路从初建到成熟,从砂土到柏油,从平房到楼房、从破烂到繁华的发展过程,那种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景象,见证着一个商圈的成长。

更遗憾的是,时光进入1990年代后,这里却迅速破落!沿街修起了急功近利的高楼大厦,绝对的不伦不类!市场在逐步萎缩、人气在急剧下降,繁华了近百年的的大马路商街名存实亡,人气不在远比老楼没了更可怕。有识之士们不断地呼吁,各类代表“上表”疾呼,还是挡不住那些想钱疯了一般的“老城区改造者”,开发商唯利是图倒也罢了,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又哪去了呢?!近日去看,就连那个已经面貌全无的东北商场也没了!你们敢保证建起来的新楼比那些百年前的东西更好吗?看以往,没信心!!!这种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是最让人可怕的缺失!

 

哎!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从关注“物质文明”过渡到更关注“精神文明”,难道真的要一次经济泡沫大破裂之后吗?日本人从20年的经济停滞中,学会了更加理性对待经济增长,而我们还在像他们30年前一样,疯狂地“跑马圈地”呢!醒醒吧!社会需要发展,但不需要缺失公信力胡乱填充式地发展,现在的东西过20年还会拆掉重来,我敢打这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