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芳主教祝圣视频: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08:54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1月25日   第 11 版)

厚意深情为国民,生平驰笔美和真。
戏同社会与时进,剧坛永远百花春。
在中国戏剧界,有一位老人,话剧出身、导演起家,又写剧本,后写剧评,成为著名的戏剧评论家。刘厚生,虽已91岁高龄,至今笔耕不辍,对中国的戏剧事业情深意重,呕心沥血。
11月16日,在《中国京剧大百科全书》出版座谈会上,作为京剧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的编委会主任,这位艺术家欣慰地笑了。记者与刘老相约,择日前去拜望。
11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北二环的一座楼房。刘老住在9层,旧式的格局,房间都不大,也无奢华的装修、家具。书房里的书柜,基本已空,房间也还没有怎么收拾。原来刘老去年将他半个多世纪收藏的有关戏剧的书籍数千册都捐给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以期对更多需要的人有所帮助。记者了解到,今年夏季,刘老与老伴傅惠珍还向中国剧协捐款50万元,希望中国剧协能建立一个图书馆,让更多的戏剧人更方便地读书。
“中国的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的形成,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戏曲的代表,我们应传承、完善、提高。”说起戏曲,老人一往情深。他告诉记者,近几年一直在整理他的文稿,主要是3个部分:戏曲、话剧、散文,前不久已送到中国戏剧出版社。
老人现在读书看报更多的时候就在门厅了。东面墙上了挂满了照片,有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的艺术家合影、有两位老人钻石婚的纪念照、有刘老出访的留影、有各个时期的全家福,还有今年年初中国剧协为祝贺老艺术家九十寿辰举办的庆祝活动照片。许多照片周围挂上了红花。
西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工艺品,都是刘老出差各地带回的,附着着一些珍贵的回忆。茶几上、小凳上,放着些书报刊。
“我从上海解放前夕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都是做戏曲工作。既然是话剧出身,自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当今时代,百业兴旺,有着光荣历史的中国话剧亦应振奋直追。中国新一届文代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借着这个强劲东风,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应该能够进一步振兴起来。”老艺术家念念不忘话剧艺术、戏剧艺术乃至整个文化艺术事业。
刘厚生  江苏镇江人,1921年1月生于北京,1931年移居上海。1935年起观看了上海各大剧团演出的大量话剧,成为少年话剧迷。1937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抗战爆发后随校迁往湘、川。1938年在剧校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后在重庆、成都、上海、台湾等地从事话剧工作,做过演员、导演、剧务、剧团领导和剧刊编辑等。于1948年末在上海开始转向戏曲,做了越剧导演。1949年上海解放后全力投入戏改行政工作。1964年调入中国戏剧家协会编辑《戏剧报》。1966年“文革”时下放干校。1976年调文化部工作约4年,又调回中国戏剧家协会,负责日常工作。1985年当选中国剧协第四届副主席,同时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志》编委会副主任等职。自上世纪40年代起,陆续撰写了剧本、剧评、戏剧研究及散文等五百余篇。著有《刘厚生戏剧长短文》、《剧苑情缘》等书。现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顾问。
本报记者  潘衍习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