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兵永不吃鸡是什么梗:【访谈录】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张和生教授谈对外汉语教学相关问题_对外汉语—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32:15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张和生教授谈对外汉语教学相关问题2010-04-22 13:18

鹤鹤按:张和生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执行院长,他是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里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这篇访谈中涉及到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可以参考。

张和生教授访谈录

(作者:马牧原)

作为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的160团体中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够有机会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院长张和生教授。在这次采访中,张院长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验,并从志愿者的人生规划、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等方面谈了谈自己的观点,使听者受益良多。以下是关于志愿者人生规划及对外汉语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采访录音稿,与大家一起分享。

1 问:对于您来说,您是有着深厚的汉语文化知识的,特别是在古代汉语方面。而对外汉语教学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您以前所储备的知识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那么您是如何实现从古代汉语教学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转变的呢?还有在现在的160这个集体当中,有一部分同学是非中文专业的同学,那么这些同学怎么样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对外汉语教学联系起来呢?

答:汉语文化学院的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都有这么一个体会,到了这里,自己的专业长处很少有用武之地。比如,一位老师的长处是英语,可是到了这里不能说英语,得说汉语,还是最浅显的汉语。再比如,一位老师的专业是古典文献,引经据典是强项。可是到了这里,不需要这些。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我如何在我的专业基础上,向对外汉语的方面进一步发展。有一位澳大利亚的博士,专业是文化学,来汉语文化学院求职,我就告诉他,你可能会研究文化,可能会给研究生上这一类的课,但你做地更多的事情是每年两次的从“你好”开始的教学。他说我知道很枯燥,但他会认真去做。我说,你说错了,我做这些事做了二十年了,我年年从“你好”开始教,每年两次,但是我乐此不疲。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心态的调整。我为什么要觉得枯燥呢,我每年面对的都是新的学生,都从不会说到会说,当一个老师,让学生喜欢这是最重要的,让学生建立一种对老师的信任,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没有一种固定的做法的。因此,第一节课很重要。

2 问:现在有关对外汉语方面的研究生有两种,一种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属于科学硕士;另一种是汉语国际推广专业,属于专业硕士。在第二种出现之前,第一种研究生就是在培养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但是在第二种出现之后,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来看,更适合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那么该如何给第一种硕士定位呢?他们的出路在哪呢?

答:这个问题很复杂。往前看的话,中国在开始的时候认为,上过大学就已经是国家的高级人才了。后来大学普及后,研究生被认为是高级人才。发展在现在,研究生又慢慢变成了一种通识教育,不再被看作是高级人才了。也就是说,你学了这个专业,毕业后不一定做这个专业方面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外汉语专业这样,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是这样。而现在的对外汉语基本集中在高校,科学硕士进高校可以说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每年培养出这么多的科学硕士做什么呢?这就又回到了这个问题,学什么专业的毕业后就一定要做这个专业的工作吗?不一定。当我们把大学本科当作一个通识教育的时候,研究生其实也只是一个高级一点的通识教育,但博士应该是一个专门的高级人才。所以对于科学硕士,可以有一个在专业方面向上发展的机会,可以考博士。而专业硕士应该是一个职业培训,我培养你就是让你做一行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从课程设置或知识结构是不适合考博士的。许嘉璐先生认为,有专业硕士就应该有专业博士。但这是今后的教育改革的事情,就目前为止,这种现状是这样的。对于科学硕士的培养,毕业后要么继续考博,要么就做什么工作都行,因为这是通识性的教育。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我们强调的是技能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系统性,教你这种技能,就是要你做这个工作的,至于毕业后做还是没做,这就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了。从源头上来说,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的培养一开始面对的是那些有职业的人,比如中小学的语文老师,毕业后有学历证没有学位证。后来发现有职业的这些人是很难从他所任职的中小学里向外派出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所以国家才允许这个专业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毕业后发学历证和学位证两个证书。

3 问:志愿者回国后,如果还想继续从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一般情况下会有以下几个出路:进语言培训公司、进国际学校或某个学校的国际部、考研或者考博。那么这几个出路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呢?

答:志愿者们把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投入到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当中,这一段经历是从事其他行业所无法得到的。志愿者回国后,出国的经历对于找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对于志愿者本人来说,不论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工作经验或者人生经历都要比一个刚从学校里面出来的学生要强得多,去面试的时候,都会给别人不一样的感觉。对于本科生来说,回国后继续从事对外汉语方面工作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也有,比如在北京就有很多美国高校在中国办的教学机构(CET、 ACCE、 PIB等)。这些机构觉得,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足够了,更何况有对外汉语的教学经验,只要去应聘就可以。一般情况下,这些机构对于外语没有要求,不会最好,但是要通过他们的面试。面试的时候,合适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海外的志愿教学经历很能吸引他们。这些机构除了不能解决户口和档案这些问题,他们可以给你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和一份可以让你在一个城市里体面地生活的收入。如果是一个研究生,志愿服务回来,有些人继续深造考博士,有些人凭借自己在海外积累的人脉和经验继续在海外找工作,会有很多机会。

4 问:关于“汉语热”的问题,您之前并不怎么赞同这种说法。现在对外汉语事业又轰轰烈烈地发展了一段时间,您的观点有没有一些变化呢?

答:我的观点仍没有太大变化。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到现在,特别是在亚洲地区派了很多的志愿者之后,人数和规模有所扩大是肯定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如加拿大,派出志愿者的数量在萎缩。因为这里是法语区,我们很难派过去人家愿意要的志愿者老师。本来学习法语的人就少,而真正法语学习很好的人可能又不做志愿者。我所说的“汉语还不够热”是从一个绝对数值上来说的。拿中国学习英语的人和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比一比就知道了。所以我们现在达到的程度还不能叫做“热”。

5 问:先不管汉语在世界上有没有“热”,在国内高考或者考研选专业的时候它确实是“热”起来了。其实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乐观。对于大家一窝蜂地挤到这个专业中来您是怎么看的?

答:这就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中来,大学生毕业后一定要是“学什么就工作什么”吗?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肯定会看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的,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就对外汉语方面来说,中国的对外汉语主要是在高校,要想进高校教就得先成为大学老师,成为大学老师的门槛最低得是博士。我曾经在师大学报上写过一篇文章,写的就是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会从高校向社会上的语言学校转移。从长远上来看,一定会是这样的。放眼世界,中国这一点和世界是不接轨的。去其他国家学习语言,一定是进语言学校。大学也有,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放在外语系里面。在中国,高校“一把抓”对外汉语教学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定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