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酱的做法大全:首届“国医大师”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2:41

首届“国医大师”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玉川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绵之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方和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邓铁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朱良春       南通市中医院
任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苏荣扎布(蒙古族) 内蒙古医学院
李玉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济仁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李振华       河南中医学院
李辅仁       卫生部北京医院
吴咸中       天津市南开医院
何 任       浙江中医药大学
张 琪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张灿玾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学文       陕西中医学院
张镜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陆广莘       中国中医科学院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
贺普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班秀文       广西中医学院
徐景藩       江苏省中医院
郭子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
唐由之       中国中医科学院
程莘农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强巴赤列(藏族)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裘沛然       上海中医药大学
路志正       中国中医科学院
颜正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颜德馨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详细介绍:http://www.zhongyiyao.net/tcm/doctor/5A5254AB2D76.html

收藏 评分 
 
 回复 分享
 
 

李龙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李龙 (李龙)当前在线

UID1 帖子3750 主题619 精华19 杏仁9069  鲜花352  威望116  阅读权限10 性别男  
网站管理员

 

积分15560 杏仁9069  鲜花352  威望116  注册时间2006-10-20  2#
 李龙 发表于 2009-5-14 10:12 AM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首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

公示人选中,年龄最大的是1913年1月出生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裘沛然,年龄最小的是1935年10月出生的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张学文。这些人均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5年以上。

据悉,公示结束后将为“国医大师”颁发奖章、证书,30位国医大师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 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擅治多种疑难杂症。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

2. 王玉川 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 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家学渊源,是王氏名医第19代传人,15岁便开始随父识药辨病。《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4. 邓铁涛 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生在中医家庭,祖父是广州天福堂药材股东,父邓梦觉是岭南温病医家,中学后考入省中医药专门学校,跟随陈月樵等学习,后在香港和广州两地行医。

5. 任继学 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岁从师吉林名医宋景峰。中医内科急症专家

6. 朱良春 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为师,后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著名中医内科学家

7. 何任 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医学上自家传,1941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8. 吴咸中 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攻里通下派。中西结合治疗急腹症。早年师从哈荔田(承施今墨周介儒等)

9. 张灿玾 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 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著名的中医医史文献专家。1943年从祖父与父亲学医,1959年在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学习

10. 张学文 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 年 5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杂病、中风治疗。出身中医世家,1956至59年,在陕西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首届全国温病师资班学习。

11. 张琪 男,汉族,1922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黑龙江省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张琪祖父是河北乐亭名医,16岁独自闯荡哈尔滨在药店学徒,顶着“学汉医无用”的压力,夜晚在油灯下揣摩药方医书,后在哈尔滨汉医讲习所就读。

12. 张镜人 男,汉族,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擅长内科杂病诊治,尤于热病和脾胃病甚有建树。出身名医世家,曾叔祖张骧云,以擅治伤寒称誉,幼承庭训为第十二代传人。

13. 李玉奇 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名中医明星垣,颇得真传,后又拜师丁乙青、姜弼臣。

14. 李济仁 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徽州新安医派。师从新安名医“张一帖”张根桂、汪润身等,精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长子张其成)

15. 李振华 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1941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曾从师于名中医孔伯华等。内科杂病,尤其善治急性热性传染病。
16. 李辅仁 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出身中医世家,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

17. 苏荣扎布 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独到疗效。

18. 陆广莘 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席心脑血管病专家,1948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陆广莘先后师从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自身免疫病专家

19. 周仲瑛 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家世业医,幼随父著名中医周筱斋教授习医,后悬壶乡里,后又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内科(急难症)

20. 贺普仁 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师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22岁悬壶应诊,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30年之久。

21. 唐由之 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西医结合眼科。早年随陆南山学医,1948年起在杭州开业行医,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

22. 徐景藩 男,汉族,1928年1月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自幼随父学医,后师从浙籍名医朱春庐,力主中西医结合。

23. 班秀文 男,壮族,1920年1月出生,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40年毕业于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用药常从脾胃入手,主张辩证审慎,用药精专。中医妇科造诣尤深,崇尚肝肾之说,喜用花类之品。

24. 郭子光 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内科诸病,尤对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系统疾病有丰富经验。四川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

25. 程莘农 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16岁拜温病大家陆慕韩为师临床实习。

26. 裘沛然 男,汉族,1913年1月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叔父裘汝根通晓针灸,为广西名医罗哲初之高足。1930~34年入丁甘仁创办上海中医学院学习。并在名医丁济万诊所临床实习,1934~58年悬壶于慈溪、宁波、上海。

27. 强巴赤列 男,藏族,1929出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1947年起从事藏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藏医。

28. 路志正 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潜心于痹证,胸痹的临床。中医世家,伯父是河北省藁城名医,1939年开始悬壶乡里,1950年到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29. 颜正华 男,汉族,19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3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早年他曾先后拜著名儒医戴雨三和杨培良为师,杨培良是清末名医马培之的再传弟子。

30. 颜德馨 男,汉族,1920年11月出生,同济大学(原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自幼从父颜亦鲁学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0位国医大师是我国37万多名注册中医师的领头人。当选者中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74岁。评选国医大师的重要目的就是推进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继承与创新,国医大师所在地区和单位将建立“国医大师研究室”,配备助手和学员。同时国家将对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经验进行有组织的整理及研究。今后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国医大师评选。

 

医家之言

中医界治风湿病素称“南朱北焦”,即指南通朱良春和北京焦树德。朱良春的经验方“益肾蠲juān痹丸”是目前唯一能修复骨膜破坏的中药制剂。蠲[juān] :除去,免除。

朱良春常说,世上只有“不知”症,没有“不治”之症。关键是找到“证”的本质。

朱良春有个“五毒医生”的雅号,他善用有毒的虫类药,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生物活性强,但作用峻猛、具有一定毒性,能搜剔深入精隧骨骱之病邪,没有功底的医生不敢乱用。

据医史学家马伯英考证,朱良春是为我国最早撰文提出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学者。朱良春指出,“证”和“病”不可分割,但不能为追求统计学意义,就始终使用一个处方治疗,这样会把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活法”庸俗化、机械化。

对急性热病的诊治,他主张打破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提出“先发制病,发于机先”,采用表里双解或通下泄热,多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对于中医发展,朱良春一语中的:“一个是保持中医特色,一个是要有信心。”“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很多人请教朱良春诊治疑难病的诀窍,朱良春总是倾囊相授:“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久必及肾”;“上下不一应从下,表里不一当从里”。准确辨证之后,采取相应的扶正、培本、涤痰、化瘀、蠲痹、通络、熄风、定痉等法,再配合虫类药,很多时候都可明显提高疗效,这是朱良春70年从医生涯的心得。

上海中医“三老”:裘沛然、颜德馨、张镜人并称。

张丹参:张学文先生以温病、脑病专业为最大特长,但他并不轻视岐黄之理、仲景之言。张学文治疗疑难大病,除了活血化瘀疗久病之外,祛痰化浊可愈怪疾、巧施虫药可愈痼疾、扶正补虚可愈慢病、以毒攻毒可除大病。


民国北京“四大名医”

1935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了考核办法及立案手续。北京第一次考核时,当局挑选医术精湛、民众信誉好的医生负责,施今墨和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被举为主考官,负责出试题及阅卷,嗣后即有“北京四大名医”之说。

学术思想

(1)萧龙友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萧龙友,四川三台人。重视医德伦理,注重医学修养;临证主张四诊合参,最重问诊;立法因人而宜,主张老少应予不同治法;调理虚证, 善用育阴培本法;临证用药,注意形神并治;治疗虚损重视调补脾胃,又防过中; 无门户之见,提倡中西医汇通;精研中药学,处方用药独到。白啸山、杨润芳继承与发展了萧龙友的学术思想。

(2)孔伯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孔伯华,山东曲阜人。衷《内经》运气学说,倡河间“六气皆从火化”说;重视湿热致病,提出“肝热脾湿”说;衷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提出先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人”、后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病”说;重视人体之本,提出“肾为本中之本”的观点;重视脏腑辨证,提 出辨证论治的两纲六要;临证善用石膏、知母和黄柏、旋复花和代赭石,并善在 汤剂中用中成药、善用鲜药。 屠金城、姚五达、宋祚民、刘春圃、步玉如继承和发展了孔伯华的学术思想。

(3)施今墨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施今墨,浙江萧山人。力主中西医汇通;崇尚李杲脾胃学说,重视后天之本;重视气血辨证,创立十纲辨证;临证精于组方配伍,创施氏 对药;分析其早年与晚年医案,发现其用药规律有不同,说明其学术思想形成有 一个发展的过程;临证治外感热病注重解表清里,给邪以出路;重视审表里,详 查表里比重,创七解三清、六解四清、五解五清、四解六清、三解七清说;用药 平稳,忌寒凉、攻伐;善于调理气机升降;善用通络药。祝谌予、哈荔田、李介鸣、董德懋、翟济生继承与发展了施今墨的学术思想。

(4)汪逢春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汪逢春,江苏吴县人。重视后天之本脾胃,临证善用醒脾 开胃消食药、益气健脾药、养胃阴药、曲类药、健脾利湿药、理气药;擅长治疗湿温病,治湿温善用三焦辨证,辨湿温以脉舌色症互参,治湿温用药轻灵;临证重视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重视滋养肝血、温补肝肾;善用通络药;精于药物炮 制和配伍;善用粉剂、成药入汤剂;善用鲜药。赵绍琴、李鼎铭、谢子衡继承与发展了汪逢春的学术思想。

伤寒论解释

《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身蕴涵了诸多学说,如六病学说、方证学说等。后世在整理研究的过程中,又提出新说,如以方有执、喻嘉言为代表的“三纲鼎立”学说,以韩祗和、朱肱为代表的“六经经络”学说,以张志聪、张锡驹、陈修园、刘渡舟为代表的“六经气化说”,以舒驰远、柯韵伯、陈亦人为代表的“六经钤百病”说,以陆懋修、恽铁樵为代表的“温病即阳明病”说,以徐灵胎、岳美中为代表的“专病专证专方专药”说,以黄煌为代表的“药人方人说”“方证三角说”,“经方体质说”等等。

学派的命名方法有多种,有以代表性人物命名的,如丹溪学派;有以学科命名的,如医经派、伤寒派;有以学说命名的,如温补派、汇通派;有以地域命名的,如易水派、新安派、绍派等。

在文献学研究领域,有以晋代皇甫谧、宋代林亿、民国杨绍伊及刘民叔为代表的汤液经方派,该派认为张仲景医学思想和经方直接来源于《神农本草》、《汤液经法》,胡希恕、冯世纶、钱超尘等人及日本古方派人士亦主张此说,认为《伤寒杂病论》与《内经》不是同一学术体系。这一派的学说对于重新认识经方医学和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有重大意义。还有以日本丹波元简、山田业广、森立之为代表的考证派。

在理论研究领域,有以方有执、喻嘉言、吴谦等为代表的错简派;有以清代张志聪、张锡驹、陈修园及近现代陈伯坛、冉雪峰、刘渡舟为代表的气化派;有以清代柯韵伯、徐灵胎、王旭高及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尾台榕堂等为代表的类方派;以俞根初、章次公、万友生为代表的通俗伤寒派(寒温统一派);以陆懋修、恽铁樵、祝味菊为代表的经典伤寒派;以祝味菊、余无言、阎德润、陆渊雷为代表的汇通派,等等。

在临床应用上,有以舒驰远、柯韵伯、余听鸿为代表的临床经方派,近现代的经方大家如曹颖甫、吴佩衡、胡希恕、陈慎吾、叶橘泉等多属此派;以吉益东洞、尾台榕堂、汤本求真、大塚敬节、藤平健为代表的日本古方派,他们应用经方的水平可谓炉火纯青,丝毫不亚于我国的临床经方家们。以喻嘉言、徐灵胎、尤在泾、章次公、岳美中、姜春华等为代表的经典杂病派,该派尤其注重汉唐医学的研究,注重辨病识证,专病专方。杨大华先生称此派为“泛经方派”。而临床上虽用经方之名但组方时加减过繁而全无经方之实者,不属此派。

在临床诊断辨证上,有以范中林、陈达夫、杨麦青为代表的六经辨证派;有以刘渡舟、陈瑞春为代表的脏腑辨证派;有以汤本求真、大塚敬节、胡希恕、叶橘泉、黄煌为代表方证辨证派;有擅长辨体质,以森道伯、细野史郎、祝味菊、黄煌为代表的体质辨证派,还有以擅长运用脐诊、腹诊,以朱莘农、夏奕钧、曹永康为代表的苏南朱家伤寒派,等等。

在临床用药上,有善用干姜、附子,以郑钦安、祝味菊、吴佩衡、范中林为代表的火神派;有善用大黄,以萧俊逸、焦东海、吴咸中为代表的通里攻下派;有善用石膏,以缪仲醇、余霖、张锡纯为代表的清热派,有善体药性,尊奉《神农本草经》,以张锡纯、刘民叔为代表的神农派,等等。

经方家为数众多,有著作等身者,如徐灵胎、吉益东洞等;有自学成才者,如曹颖甫、章太炎;有师承者,如余听鸿、胡希恕;还有西学中者,如祝味菊、汤本求真,等等,知名的经方家不少。(章太炎,名炳麟,曾任上海国医学院院长、苏州国医学校名誉校长和苏州国医研究院名誉院长,被近代医学界公认为“国医革新之导师。”章氏的医学见解和治学方法,对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如祝味菊、章次公、陆渊雷、徐衡之、叶熙春等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章次公称之:“语必徵实,说必尽理,所疏通证明者,而皆补前人所未举”)

还有许多经方家不太知名,如近代以来的一批经方家,他们的著作不为人知,他们的学术经验无人知晓,如北京的朱颜,重庆的邹趾痕,南京的樊天徒,泰州的武简侯,江阴的朱莘农,苏州的叶橘泉,上海的盛心如、祝敬铭,江西的萧俊逸,岭南的易巨荪、黎庇留等等。解放后,各地的老中医经验整理工作陆续展开,中医学术气氛逐渐活跃。众多医术精湛的经方家陆续浮现在学术舞台上,如江苏泰州的潘白尘,苏州的吴怀棠,无锡的孙砚孚,南通的张谷才、陈伯涛,上海的夏仲方、叶怡庭,江西的杨志一,河南的周连三,北京的许公岩、宋孝志,山西的温碧泉,四川的熊永厚、刘梓衡,广东的程祖培、张志民等等,实难计其数。
 


本文来自:中华中医药论坛(http://bbs.zhongyiyao.net/)
查看原文,请访问: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114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