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想找个公益服:中医药处方大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3:17:04
秘方补心丸
  【 来 源 】赤水玄珠 , 孙一奎, 1584
  【 处 方 】当归 生地各45克 川芎 甘草 人参各30
克 柏子仁 酸枣仁各9
  0克 远志(去心)75克 辰砂(飞) 胆星各15克 金
箔20片
  麝香3克 琥珀9克 石菖蒲18克 茯神(去皮、心)21

  【 用 法 】上研为细末,蒸饼胡丸,绿豆大,辰砂为衣。每
服70 ̄80丸,津唾咽
  【 功 用 】养血补心,安神镇惊。
  【 主 治 】心虚手振。
  
  秘方定心丸
  【 来 源 】赤水玄珠 , 孙一奎, 1584
  【 处 方 】天麻(蒸熟) 秦艽(去芦) 全蝎(去头、尾
) 细辛各30克 熟地
  各45克 威灵仙(酒洗)15克
  【 用 法 】上药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70 ̄80
丸,空腹时用白汤或酒送
  【 功 用 】益气养血,祛风定振。
  【 主 治 】老人颤振,由于气血两虚,风气外袭所致者。
  
  秘方定振丸
  【 来 源 】证治准绳 , 王肯堂, 1602
  该方是下列方剂的异名方
  秘方定心丸【 书 名 】证治准绳 , 王肯堂, 1602
  【 处 方 】
  
  秘方茶调散
  【 来 源 】赤水玄珠 , 孙一奎, 1584
  【 处 方 】片芩60克(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 小川芎
30克 细芽茶9克
  白芷15克 薄荷9克 荆芥穗12克
  【 用 法 】上为细末。每服6 ̄9克 用茶清调下。
  【 功 用 】祛风止痛。
  【 主 治 】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
  【 加 减 】头巅及脑痛,加细辛、藁本、蔓荆子各9克。
  
  秘方换腿丸
  【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医局, 1078-1085
  【 处 方 】薏苡仁 石南叶 天南星(洗,姜制炒) 川牛
膝(酒浸,焙) 肉桂(
  去粗皮) 当归(去芦) 天麻(去苗) 附子(炮,去皮、
脐) 羌活
  30克 苍术(米泔浸)45克 槟榔15克 干木瓜120

  【 用 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 ̄
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
  【 功 用 】祛风湿,壮筋骨。
  【 主 治 】肝肾虚弱,风寒湿邪下注腰漆,腿足沉重少力,
移步迟缓,筋脉挛痛,不
  能屈伸,脚心陷痛,有妨履地;干湿脚气,赤肿痛楚,发作无
时,呻吟难
  忍,面色黧黑,大便秘涩者。
  
  秘传羊肝丸
  【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医局, 1078-1085
  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医局, 1078-1085
  该方是下列方剂的异名方
  羊肝丸【 书 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医局, 1078-1
085
  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医局, 1078-1085
  【 处 方 】
  
  秘传抱龙丸
  【 来 源 】种福堂公选良方 , 叶桂原著, 1752
  【 处 方 】赤芍3克 川贝母5克 防风15克 桔梗9克
明天麻5克 钩藤10
  克 枳壳9克 薄荷叶9克 胆星21克 陈皮9克 天竺黄
9克 茯神
  6克
  【 用 法 】共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朱砂为衣。每服1
丸,滚汤下;有外邪,姜
  【 功 用 】祛风化痰,安神镇惊。
  【 主 治 】小儿因受惊吓,唇青,四肢摇动,起卧不安者。
  
  秘传敛瘤膏
  【 来 源 】外科正宗 , 陈实功, 1617
  【 处 方 】血竭 轻粉 龙骨 海螵蛸 象皮 乳香各3克
鸡蛋15枚(煮熟,用
  黄熬取油20毫升)
  【 用 法 】上药除鸡蛋油外,各开为细末,共再研和,入鸡
蛋油内搅匀,每日早晚先
  【 功 用 】生肌完口。
  【 主 治 】瘿瘤用枯瘤药,其瘤自然枯落后,疮口未敛者。
  
  秘传膈噎膏
  【 来 源 】种福堂公选良方 , 叶桂原著, 1752
  引: 缪仲谆方
  【 处 方 】人乳 牛乳 蔗浆 梨汁 芦根汁 龙眼肉浓汁
人参浓汁各等分 姜汁
  少许
  【 用 法 】上七味,隔汤熬成膏子,下炼蜜,徐徐频服之。
  【 功 用 】益气补血,养阴润燥。
  【 主 治 】噎膈。
  
  秘旨安神丸
  【 来 源 】保婴撮要 , 薛铠, 1555
  【 处 方 】人参 半夏(汤泡) 酸枣仁(炒) 茯神各3
克 当归(酒洗) 橘红
  【 用 法 】上药为末,姜汁糊丸,芡实大。每服1丸,生姜
汤下。
  【 功 用 】养血安神。
  【 主 治 】心血虚而睡中惊悸,或受惊吓而作。
  
  秘传酸枣仁汤
  【 来 源 】永类钤方 , 李仲南, 1331
  【 处 方 】酸枣仁(泡,去皮,炒) 远志肉(净) 黄耆
莲肉(去心) 罗参
  当归(酒浸,焙) 白茯苓 茯神各30克 陈皮(净) 粉
草(炙)各
  15克
  【 用 法 】上药с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
姜3片,大枣1个,瓦器
  【 功 用 】补血养心,化痰安神。
  【 主 治 】心肾水火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内蓄,怔忡恍惚
,夜卧不安。
  
  氤氲汤
  【 来 源 】谦斋医学讲稿 , 秦伯末, 1964
  【 处 方 】大豆卷6克 藿香9克 佩兰9克 青蒿6克
焦栀皮6克 连翘9克
  滑石15克 通草3克 郁金6克 菖蒲3克
  【 用 法 】水煎服。
  【 功 用 】清热化湿,宣气透Э。
  【 主 治 】湿温,发热身痛,热势起伏,汗出不解,胸脘痞
闷,呕恶便溏,颈、胸、
  腹部等处见白Э,舌苔黄腻,脉濡数。
  
  透肌散
  【 来 源 】医学正传 , 虞抟, 1515
  【 处 方 】紫草茸 绿升麻 粉甘草各3克
  【 用 法 】上药细切。水煎服。
  【 主 治 】痘疹,由于皮肤厚,肉腠密,毒气难以发泄,痘
出不快者。
  
  透顶散
  【 来 源 】普济本事方 , 许叔微, 1143-1150
  【 处 方 】细辛(表白者)3茎 瓜蒂7个 丁香3粒 糯
米7粒 脑子 麝香各1
  黑豆大
  【 用 法 】上将脑、麝入乳钵内研极细,将前四味另研为末
,然后入乳钵内,荡起脑
  【 主 治 】偏正头风,夹脑风,并一切头风,不问年深日近

  
  透罗丹
  【 来 源 】卫生宝鉴 , 罗天益, 1343
  【 处 方 】皂角(酥炙,去皮、弦) 黑牵牛(炒) 半夏
大黄(湿纸包,煨焙)
  【 用 法 】上六味,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生姜汤送下30丸。咳嗽
  【 功 用 】下痰止咳。
  【 主 治 】痰实咳嗽,胸肺不利。
  
  透骨丹
  【 来 源 】外科大成 , 祁坤, 1665
  【 处 方 】青盐 大黄 轻粉 儿茶 胆矾 铜绿 雄黄
枯矾 皂矾各1.5克
  杏仁7个 麝香0.3克 冰片0.15克
  【 用 法 】共为细末。用苏合油调匀,擦患处,用炭火烘之
,以透为度,五至七次愈
  【 主 治 】鹅掌风,多年顽癣。
  
  透骨丹
  【 来 源 】本草纲目拾遗 , 赵学敏, 1765
  引: 药鉴
  【 处 方 】闹羊花子30克(火酒浸炒三次,童便浸二次,
焙干) 乳香 没药(不
  去油) 血竭各9克
  【 用 法 】上药为末,研匀,再加麝香0.3克同研,瓷瓶
收贮,封固。每服0.9
  【 主 治 】跌打损伤,深入骨髓,或隐隐痛,或天阴则痛,
或年远四肢无力。
  【 禁 忌 】服药期间,忌房事及酸、寒、茶、醋等物。
  
  透脓散
  【 来 源 】外科正宗 , 陈实功, 1617
  【 处 方 】黄耆12克 山甲(炒末)3克 川芎9克 当
归6克 皂角针4.5克
  【 用 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临时入酒适量亦好。
  【 主 治 】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穿破者,服之即破。
  
  透脓散
  【 来 源 】医学心悟 , 程国彭, 1732
  【 处 方 】黄耆12克 皂刺 白芷 川芎 牛蒡子 穿山
甲(炒,研)各3克 金
  银花 当归各1.5克
  【 用 法 】酒、水各半煎服。
  【 主 治 】痈毒内已成脓,不穿破者,服之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