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挠妈妈的脚心文章:血荒的背后——公众对社会信任的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2:19:18
网友:献的血被医院牟利,这合理吗?医院,你又凭什么这么黑心?现在之所以到处会出现血慌的情形,是因为现在人的意识高了,不在像我们上学时那么傻,有爱心。现代人更知道医院的这种无耻行为,认清了他们的真面目,不想让他们拿我的东西在其中牟利?

今天看了一则新闻说昆明的各大医院在闹血荒。昆明一个有着600万人口的城市,按照常规来说,安全的血液储备量应该是在40万到50万毫升之间,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中心血库里只有2万毫升存量,需要做手术的病人需要自己去找血。看到这则新闻后,不知道大家的感受如何?对一个病情危急的病人来说,没有血液提供就无法做手术,手术的推迟可能就意味着病情的加重或死亡。也许有一部分病人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到了血液,但大部分病人估计都很难弄到血液。何况,在昆明闹血荒之时,其他城市就血液存量就充分么?如果病人通过非法渠道弄到的血液会安全性么?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血荒与自己可能没有直接关系,但任何人都可能会生病、会做手术,如果哪天你或你的家人生病做手术需要血液时,也正闹血荒,你该怎么办呢?

关于闹血荒可能不是一次两次的报道了,每次闹血荒可能都有部分病人因找不到血液或找不到合适的血源导致病情的恶化或死亡,但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在闹血荒的时候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才会感到其重要性?主管部门为什么不建立一个长效的应对机制或方式呢?难道非得靠每次的血荒,每次血荒中病人的灾难去吸取经验和教训么?

血荒背后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会闹血荒,为什么医院或血液中心的存量这么少?

中国的献血从以前的有偿献血到现在的无偿献血,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其中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和“血头”的存在。但在政府主导无偿献血过程中,大部分献血靠在校学生、军人、机关单位等组织的集体献血,而个体主动献血者相对数量很少。并且组织集体献血中,大多献血者多少带有任务性的去献血,并非所有参与集体献血都是自愿的。而一个社会的血液存量不能仅仅靠部分单位的集体献血来支撑,更应该是全社会参与的活动。

虽然,现在也看到过不少宣传无偿献血的活动和标语,但通过几次的血荒报道来看,估计这种宣传效果堪忧。难道我们的国人都那么自私么?都不愿去参与这种善举么?我感觉应该不是的,因为每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会考虑到哪天自己或家人也会用到血液的,所以自己应主动去献血。但为什么还出现献血者的大量减少和“血荒”呢?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对血液管理和使用的不信任。前段时间看到网上转帖比较多的是成都血液中心的员工用血液浇花的图片,可以想象网友看到这样的照片后,内心如何想呢?自己的血液难道就这么浪费掉了?这么没价值么?而且,按照《献血法》的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使用其献出血液量的3倍的血液,但整个操作过程之烦琐、操作之不便,让不少人止步于前,让人怀疑这个规定的可信度。

众多的管理漏洞和使用不当等问题,让献血者对自己所献的血的用途和贡献完血后能否享受到免费使用3倍血液的规定持怀疑。只要大部分民众这样的想法,不管政府如何宣传,主动献血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少。

其实,血荒背后献血人的对社会信任的危机只是我们目前社会信任危机的冰山一角,从近几年的某些地方出现的群体民众攻击政府,对警察钓鱼事件的愤慨,网友对国家公务人员执法的质疑、群讨等现象可以明显感觉到政府和社会信任的危机。

可以想想,在一个大部分民众对政府失信的社会中生活,不知道这是国家的悲哀还是我们个人的悲哀。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青岛、威海、南京、昆明等地出现血库告急。尤其昆明严重。昆明已经停止九成输血手术。严重的血荒正威胁着不少人的生命。

在我们的意识里献血是分为有偿和无偿的,我们经常看见电视剧里,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人去卖血,他们拿着用鲜血换来的钱给孩子交学费,还不能让孩子知道。这样的故事情节使人看了很揪心,这样的鲜血,是社会的悲哀;国家提倡无偿鲜血,宣传的力度不能说不大,因为献血者在无偿鲜血时会得到一个无偿献血证,根据国家规定,个人在献血到一定数量,献血者本人或亲属在需要用血时,便可以无偿用血。按这样的规定,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可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无偿献血者大多来自军人和大学生,也有部分企业员工。

谈到军人,我本身就是一个转业兵。从军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平安幸福连生命都可以牺牲,献几滴血,何足挂齿呢?这是这个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这是无可厚非的;至于大学生们,他们为什么会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呢?可以说这个群体是一个纯洁无瑕的群体,他们正是青春期的时候,总有着无限的理想和浪漫,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大多对社会抱有很大希望,阳光的心理情绪触使他们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无偿献血便是一种最初的表示。可是,谈到企业员工无偿献血,我就觉得这里面或多或少带着功利性了,当然也不乏纯粹献爱心的。因为在我们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一两次无偿鲜血活动,可是名额有限,你想去去不了,原因是虽说是无偿献血,实则是有偿鲜血,献血者可以得到单位300块钱的补助和一个星期的休息,凭这点待遇,一般人要想去还真去不上,多少还得和领导有点关系。如果你没那个关系你提出去献血,别人会说这小子穷的要去卖血,如果你自己不经单位组织去鲜血,别人又说,这小子是个傻B,人家鲜血都有补助,他啥也没有,是不是你血压太高,血管要爆炸了,想减减压,这样一来,你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一个缺心眼的印象了,所以,我很少发现单位有自己去鲜血的。

从军人,学生和员工这三个群体身上采到的血液当然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可是有关部门似乎人力有限或是经费不足,很难将采血车开到乡村去。其实农民伯伯的血液是最鲜活的,他们整天劳动,吃的都是自己种的粮食蔬菜,血液里的杂质应该比起城市人少。如果你能够采到他们的血,填补血库的空虚是可能的。可是,谁也没有向老乡们宣传无偿鲜血的好处,当然人家就不知道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采血车开到乡村恐怕也是无济于事,一个是乡里人不知道献了血对身体无害,另一个是乡亲们也不愿意献,他们很怀疑自己献了血是不是真的到自己或亲人用血时可以免费。还有就是,抽完血还要适当休息,休息了谁来替他们完成地理的活儿。所以,当前的情况要想采到农民的血应该说不太现实。

可是,血液资源又不能着眼于官员和富豪,因为官员和富豪们并不担心血荒,他们有权有钱,甲地的医院没有血,他可以到乙地医院治疗,他们无需什么无偿使用血液,所以,也就不会想到无偿献血事情了。当然,大部分的官员和富豪的血液都是不合格的,他们大多有流行的富贵病“三高”,有的还多一高,就是酒精浓度太高,如果不认真化验,采着艾滋病血液也可能,可以说官员和富豪的血液大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群体也就不报什么希望了。

从上述几点来看,中国血库今后出现血荒情况应该是不会减少的。但是国家有关部门,不该坐以待毙。应该利用宣传工具号召全民无偿献血,在媒体上大力宣传那些因无偿献血而得到无偿使用血液的患者,让人们看到回报的现实。另外还需各地领导或高层领导在媒体上公开无偿鲜血,为大众作出表率,把无偿献血这一活动开展成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使之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最终实现全民无偿献血和无偿用血的长效机制,使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更加人性,更有朝气。

这几天,昆明的医院、血战告急,严重缺血导致血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就缺血的状况,我自己就觉得很生气,我是坚决不会再献血去了。

记得去年7、8月份,看到一篇报道说上海也出现了缺血的情况,分析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此时都放假了,无偿献血的人急剧下降,所以导致血站缺血。当时我就很生气,医院就是靠着善良的大学生无偿的给他们献血,他们才能毫不费力的拿去卖给患者,正好赶上学生放假了,没了经济来源了啊!这合理吗?

我上大学的时候献过2次血,学校象征性的给予了“安抚”:一杯奶粉冲的热牛奶(说不定就是三鹿奶粉冲的呢),一件带有“献血光荣”的白色T恤,模糊记得有60块钱。我当时的状况就是如此,200ML的血就换来这些东西。当然我不是说想拿自己的血去换取什么,只是学校组织,说到市中心血站献血,所以才去的。不止我们一个班级,一个大学里所有的班级分批分次去献,当然你也可以不献,只不过是学校宣扬的献血有多好,让我们又爱心。是的,我有了爱心,然而医院你们却拿着我们的血高价卖给了患者,这合理吗?医院,你又凭什么这么黑心?

现在之所以到处会出现血慌的情形,是因为现在人的意识高了,不在像我们上学时那么傻,有爱心。现代人更知道医院的这种无耻行为,认清了他们的真面目,不想让他们拿我的东西在其中牟利?

如果这样,那不如提倡卖血,我缺钱了,我去卖2回血,换个千把块钱,对我身体也没害,这样我愿意,同时患者从医院买血的时候,可能就是把钱间接地给予了卖血者,按照这种市场经济的法则来说,没什么错的,对谁都好,绝对不会存在血慌的情形。

现在人们认清了血站和医院的真面目:牟利!所以才不去献血。

医院、血站,你们的真面目被揭露了,是怎样的心情呢?是不是很害怕?以后没的暴利赚了?  

我今后,坚决不会鲜血了,尽管我已经献过400ML,离1000ML的距离还远,我以前一直想献到1千的,说这样以后自己就能不花钱用血了,现在看来,我的身体吃不消,献不了那么多,以前献过的400就白搭了,唯一换来的那件“献血光荣”的白色T恤,在家当做睡衣,偶尔穿穿。

核心提示

血荒。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北京近日也出现了用血紧张的状况。在一些地方,医院接到了限血令“省着点用”。手术被迫推迟,患者安全受到威胁。

全国大面积凸显的用血告急,让血荒这个长久存在的现象,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在昆明,被认为达到了十年来最严重的程度,有八成以上的手术因“缺血”被迫推迟。有的医院储血量甚至不够一次手术使用。

为什么会出现血荒?记者通过对昆明血荒样本的调查,试图找到深层原因,探寻解决之道。

10月25日,昆明市,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楼。

23岁的黄绍波躺在病床上。丈夫王新华坐在床沿,闭目养神。有人进来,他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睛。

黄绍波想坐起来。听到在谈论自己的病情,她眼睛红了。

十多天前,黄绍波得了缔结组织病住院。贫血很严重,且怀有身孕。“原本需要先将孩子引产,才能进行下面的治疗。”主治医生说。

黄绍波治疗的前提是输血。每天要300毫升常规输血,要做手术也需要输血,但一直拖了下来。

因为医院缺血。

“到医院后,我们只要到了一次红细胞300毫升,血小板两次,2000毫升。远远不够。”

这些输血也只是救命用。医院给黄绍波下过两次病危通知。“医院也要不到血,没办法。”

黄绍波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

昆明全市260多家医院都正在遭遇缺血难题。据介绍,最严重时,全市医院八成以上的输血手术被迫推迟。

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说,昆明有人口600万,血液中心正常血液存储量应该是每天20万毫升。理想储存量是40万到50万毫升。血液中心血液管理科主任李开红说,但十月中旬以来,库存量最低时不足2万毫升,是应达库存的二十分之一。

昆明正经历着最严重的血荒时期。

不同的等候:血

需求1万毫升实发600毫升……有的救护车等一上午只拿到两袋血

黄绍波等病人在医院等血的时候,医院的人员,在市血液中心等血。

在昆明市血液中心,现在最常见到的一幕,是排队的救护车队。他们来自各医院。

血液在生产线上加工,做好一袋,拿走一袋。有的车等了一上午,只拿到两袋血。

10月26日,昆明血液中心分血牌上,标记着各医院申请的血量和实际领到的血量:省一(医院),B型1万毫升,实发600毫升;市一(医院),B型5000毫升,实发600毫升;肿瘤(医院),A型8000毫升,实发1000毫升……

当病人和医生都在等候的时候,血液中心的采血车,也在等候,等候义务献血的人到来。

26日天下着雨,有些阴冷。在昆明市南屏街,赵建海的采血小组在此工作。下午4点时,记者看到采血车上有6名献血者。

“采血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血液离开人体8小时之内必须要处理,所以中午会有一趟车来接各辆采血车采到的血。下午5点半,我们准时把血带回去,然后进行血液处理。”赵建海说。

昆明血液中心有8台采血车,在全市有4个固定采血点,一个流动采血点。每天出动5到6台采血车。

昆明市血液中心血液管理科主任李开红说,其他车子需要修理维护,工作人员也需要轮休。

赵建海他们所在的采血点,是5个采血点中,平均采血量最大的。近些天当地媒体集中报道缺血后,26日这一天,采了近30人。

赵建海说,这是近期难得的收获了。低谷的时候,一天不超过10个人。以前,一天可以采50到60人。

“缺血”的焦躁

有时准备好手术用血了,抢救垂危者又用掉了。做不了手术,家属会“围攻”医生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董伟群,这段时间焦头烂额。她每天的压力不仅来自急需用血的病人,医生也会向她抱怨。

她说,血荒从年初就有苗头,“我们去血液中心要血,他们都不会给足。”

医院每天储备A、B、O型血各3000毫升,但最紧张的时候只有300到600毫升。“一台手术都满足不了。”

做不了手术,病人家属会轮番“围攻”医生,“为什么不多弄点血?”家属的愤怒,甚至让有的医生无法正常工作。

一个动脉瘤患者,病情突变,肿瘤很可能破裂,急需手术。但手术需要1200毫升血液,当时库存只有300毫升。

“暴躁的家属一次又一次找到医生,声称要投诉我们。”董伟群回忆,医院通过血液中心从其他医院紧急调来血液,才完成了手术。

据介绍,以前手术前一天血液就会准备好。现在就算准备好的血液,经常由于抢救垂危病人用掉了。第二天要手术时,主治医生和家属会被告知血液不足不能手术。

这时候无论家属还是医生,都会焦躁。

董伟群介绍,以前术后的止血过程,交给年轻医生做。现在,都是主任医生亲自上阵,目的是节约用血。

一位老人要做前列腺手术,没有血液储备。由一名主任医师从头做到尾,“还好没有大出血等意外,否则就难说了。”

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介绍,20年前,昆明市每年用血量七八吨,现在要50多吨。目前昆明市临床用血量每年递增10%,采血能力虽也有增加,但跟不上需要。

董伟群认为,用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病种的出现。不过,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认为,医院有些临床适应症方面把握不够合理,不需要用血或可少用血的手术没把握好,也造成一定浪费。

昆明市血液中心要供应全市260多家医院用血。

李开红介绍,血荒从9月底开始变得严重,“从没出现过这种极度缺血的情况”。

她介绍,2006年、2007年库存相对好,只有过年和暑假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今年七八月份的采血量与同期相比要下降很多,国庆期间,采血量则比去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

学生搬离带来血荒?

11万大学生搬去了大学城,城中村改造让务工人员离开了市区,被认为是血荒的直观原因

对于昆明血荒的原因,李开红认为是因献血的主体人群,发生了流动。

她介绍,今年,昆明约有11万的大学生搬到距市区20多公里的呈贡大学城去了。

她说也曾想让采血车开去呈贡,但大学城分散,采血车开进去也不知道停哪好,“也不是我们想进就能进的”。

此外,昆明的城中村改造,使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分散到了更远的郊区,李开红认为,这无形中又流失了一批献血者。此外,这段时间天气差,上街的游人减少。也导致了采血困难。

事实上,采血的硬件条件不足,献血地点少、献血不方便,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杨通汉介绍,昆明的5个采血点已设置多年一直没增加。北市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一直没有采血点。“我们正在报批,新增采血点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需经政府批准。”

正在全国推行的献血屋,昆明目前还没有。邻近的成都市,每个区有两个献血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献血屋由政府承建,交由血液中心使用。

杨通汉认为,昆明市如果有4到5间献血屋,按照每天采血20到30人,几乎能解决掉血荒的问题。

目前这一立项正在审批中。知情人说,申请报告已打了三年了,还没批下来。

李开红说,因为属地管理制度,血液中心不能到下面的地、州去采血,而且这样会把缺血压力转移到地、州。到其他省份调血也不太可能,附近省份也不能确保血液充足。而且还要考虑血液安全,“一般是不准异地调血的”。

关于无偿献血的属地管理制度,据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在日本、美国一些国家,不同地区可以进行调剂。目前在我国,只有遇到重大事件时才会跨地域调剂,比如汶川地震后。但从实际来看,我国的检测水平和设备都已经比较好了,应该建立调剂机制。

不过,一个现实是,血荒在我国各个地区普遍存在。李开红觉得,要解决血荒,“还是要从本地群众抓起”。

不献血的N个理由

调查显示,不献血者最担心的是传染疾病。此外他们担心献的血会被拿去牟利

综合媒体报道,血液来源单一,是目前国内各地的普遍现象。

“目前学生献血占到30%,外来务工人员献血占到30%,常驻人口即教师、军人、公务员等只占到40%。”李开红介绍,逢年过节,学生和务工人员会离开也会导致血荒。

杨通汉认为,如果这个结构能调过来,常住人口献血能占到60%,血荒会缓解很多。他说,目前全省一年有30万人次无偿献血,其中昆明有10万人次。假如昆明每年有15万人无偿献血一次,每次300毫升,就不会出现如此紧张的局面。

作为采血组长,赵建海感觉,外来务工人员相对有忧患意识,因为无偿献血之后自己可以无偿用血。常住人口,则没有这样的忧患意识。

血荒出现后,杨通汉到医院了解情况。病人家属得知他是血液中心主任后,围住了他。质问为什么不发血给医院。他问,你们平时献血吗?都说,不献。

“这不就是没血的原因吗?”杨通汉感到愤懑:平时不献血,用时觉得谁欠了他的。

事实上,公众对于血液中心也有同样的不理解。

昆明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说,大家无偿献血,血站却通过市场手段卖给医院,医院再卖给患者,“我们担心献出去的血,会成为他人牟利的资源。”

调查显示,这一观点在民众中颇具代表性。

昆明当地一家媒体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市民不愿献血的原因有:觉得制度存在问题,“无偿献血,却有偿用血”;担心传染疾病;担心影响身体健康;献血没有得到实惠,缺乏动力等。

作为献血主体人群的大学生,其实对献血也有顾虑。云南大学研究生王萍4年前在湖南献过一次血,她说当时是为了尝试,到云南之后,“也想过献血,但是有些人说献血感染疾病,就害怕了。” 她介绍,一些学校是通过年终评审加分等措施,鼓励学生献血。

据央视报道,一项关于不献血原因的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担心感染疾病,占到46.4%。

据赵建海介绍,目前认为献血影响身体的观念,还普遍存在。有一次,他给一个年轻人抽完血,没过多久,年轻人的母亲到采血车上质问:“为什么抽我孩子的血?”

除了各种担心,有专家认为,献血的激励机制不够,无法调动献血者积极性。

据了解,在实行自愿无偿献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面临血荒困扰。例如美国的纽约,登记捐血的数目不及各医院需求量的一半。为此,不少地方采取对献血者各种各样的补偿,来鼓励积极性。

根据我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需要用血时,免交费用;其配偶和直系亲属需要用血时,可以按当地的规定免交或减少费用。不过,据报道,现实中受血者必须先缴纳各种费用,然后再凭借有关手续办理免费和减免,整个过程非常烦琐,让不少人止步。

此外,城市居民大多享有公费医疗或医保。免费用血的激励制度,对这些人群没有吸引力。

期待政府强力支持

杨通汉他们认为,对于无偿献血宣传不够,让公众对于献血有误解

昆明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认为,公众对无偿献血存在一些疑虑,很大原因是对献血本身了解不够。

赵建海介绍,正规血站的采血用具都是一次性的,非常安全。献血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献400毫升血对身体没有影响。

而就用血本身,他说其实是免费的,“按照国家规定,我们以230元每单位(200毫升)卖给医院。这并不是血液本身的价值,只是收回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

他介绍,血液采集后,要经过几道程序的加工,其中检测耗费成本最高。例如要检测艾滋、肝炎、核酸等。

他说一个血站一年的费用大概4000万,都由政府承担。此外的一些费用,则通过血液本身收回成本。

董伟群也认为,民众对医院有误解,她称血液都是“原价给患者”,增加的是人工、治疗等费用,“血液是不算钱的”。

不过,这方面的“内幕”,并不被公众熟悉。

杨通汉认为,现在对于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他说昆明血液中心一年的宣传成本100多万元,“都是要自己想办法”。

他介绍,昆明血液中心会跟本地媒体合作,宣传献血知识。采血车也会在街头发传单。但宣传效果不明显。据了解,在供血问题解决比较好的深圳,献血知识宣传是滚动播出的。

杨通汉认为,这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资料显示,日本是相对好地解决了供血问题的国家。日本在1964年作出了《关于推动无偿献血的决定》,把能发动的部门和能利用的一切宣传工具调动起来,在各市、区、镇、村及保健所都设立了协议会。并以法律形式规定官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例如都、道、府、县官员每年献血一次。规定每年7月为献血活动月。在中小学开设献血知识课,并组织学生到血液中心参观等。到了1973年,日本的无偿献血即完全保证了全部临床医疗用血。

杨通汉认为,要彻底解决血荒,需要政府加大对无偿献血的支持力度,借鉴成功经验,建立献血长效机制。

血荒刺激下的“觉醒”

这次血荒也不一定全是坏处,起码让人意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目前,在媒体集中报道下,昆明市血荒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昆明市血液中心正在筹措资金,在呈贡大学城建设一个献血屋,预计12月能投入使用。

10月26日,市血液中心储血量有了一定回升,达到11万毫升。“还是不够,这点血2个小时就能发完。”杨通汉说,虽然血荒有所缓和,“缺口仍然巨大”。

李开红说,媒体报道后,“有时一天会有200多人献血。还有知道血荒后,全家人来献血的。这次血荒也不一定全是坏处,起码让人意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昆明的医院鼓励病人“互助献血”,发动亲人、朋友献血,病人可获得优先输血。

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新华献了300毫升血,随后妻子黄绍波得到了优先输血。

不过这远远不够。没过几天,王新华又想献血,被阻止了。医生告诉他,献血要间隔6个月。妻子等不下去。王新华苦苦哀求其他病人,把血让给黄绍波,最终有三个人答应。

但是,住院十多天,王新华他们的钱已花光了。“带来的3万元花光了。欠了4000多元,医院现在停止了用药。”

王新华说,如果医院没有缺血的话,就能及时手术和治疗,“也不会拖到现在。”他说,到现在,引产手术做不了,黄绍波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

据了解,出现血荒后,昆明一些医院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病人主动出院,准备等有血了再去做手术,“不然在医院干等着,还要交住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