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新楼盘小户型:找规律―搭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9:44:52

找规律―搭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0-51页例题,完成“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具:

3个木偶娃娃,2顶帽子

学具:

每个小组3个布娃娃,2顶帽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逛超市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老师今天中午刚刚逛了一回超市,看看老师都买了些什么。

出示一种矿泉水、三种点心(面包、薯片、饼干)

生:矿泉水、面包、薯片、饼干

提问:一瓶饮料选配一种点心,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生:3

师:能具体说说是哪三种选配方法吗?

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选配问题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简单的事物的搭配问题,并从中找到规律。(把课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学引入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如此可以形象地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搭配,从而明白事理,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二是明确研究的课题,使学生有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

1、出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突出2顶帽子和3个娃娃,教师在讲桌上摆出这些物品,木偶、帽子各摆一排。)

提问:小明说了一句什么话?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要了解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从实践入手。你们每个小组都带来了3个娃娃和2顶帽子,现在请组长拿出来,摆在桌子上,两人动手搭配,其余两人负责记录,研究一下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把教材上的独立操作改为小组合作,一是可以降低教具准备的难度,二是可以留下操作过程的痕迹,便于组织下面的活动。)

3、学生活动,教师注意不同的搭配方法。

安排不按顺序搭配的小组到讲桌前演示搭配的过程,说出结论,全班学生发表对这种搭配方法的意见。

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这样搭配没顺序、没条理,容易重复和遗漏。

4、谈话:哪个小组是有顺序和条理地搭配的,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吗?

指定两个小组到讲桌前演示。一个小组是先按摆放顺序选娃娃,再按顺序配帽子;另一个小组先按摆放顺序选帽子再按顺序配木偶。

全班学生评议这两个小组的搭配方法,先说说他们是怎样搭配的,再说说这样搭配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按顺序有条理地搭配,是本节课探索规律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学中难点。教师在留心观察学生操作情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先让不按顺序搭配的学生操作演示,再让按顺序搭配的学生操作演示,并通过认真地组织评议,让学生通过两种操作方法的比较,体会、醒悟有顺序、有条理地搭配的好处,从而在思想的深处接纳这种策略。)

5、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娃娃和帽子搭配时,用的是实物,假如没有实物,我们可不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代表实物?你打算用什么表示帽子?用什么图形表示娃娃?想一想图形应该怎么安排,用什么方法表示搭配。

引导学生各自设计图形,用画线的方法搭配,并得出答案。

教师出示教材上的图形,指名连线搭配。

(设计意图:由实物搭配到图形搭配时一次抽象,在这里给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图形的机会,但又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的排列和搭配形式的选定。这样既放又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自主创新意识,又利于基本问题的解决。)

6、小组讨论。

出示讨论题:

(1)    怎样选配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    娃娃的个数与帽子的顶数,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3)    你能列式计算出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吗?你能结合具体情境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在小组内讨论。

在班上交流。
让学生逐题发表意见,在第一个问题讨论后,要明确应该有顺序、有条理地搭配,可以用实物搭配,可以画图形连线,还可以在脑中推想。

在第二个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娃娃的个数×帽子的顶数=搭配的种数

在第三个问题讨论后,明确算式可以为3×2=6或2×3=6。如果选帽子,有2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3种配木偶的方法,因此选帽子配木偶的方法共有2个3种;如果选木偶有3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因此选木偶配帽子的方法,共有3个2种。2个3、3个2都可以列成上面的乘式。

(设计意图:这里没有回避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相反的,最后归结到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找规律最后找到什么规律,就是找到了事物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于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生活中的问题,找到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具体方法。)

拓展

如果增加一个布娃娃,有几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先分别给帽子编号:帽子:1、2、;布娃娃:A、B、C、D)

(设计意图:充实一个探究的例子,更容易找出这类事物间的规律,使本课的教学更丰满。)

总结规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类似这样的搭配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找到了求一共有多少种选配方法的规律。

应用练习

谈话:现在我们就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观察图形,阅读题目。

2)谈话: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各自思考并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指名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用数的方法,让其在教师呈现的放大图上指一指数一数;有的学生可列式计算,让其解释为什么这样列式。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答。

2)指名在班内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说思考过程,再让想法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感知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都与什么问题有关?

生:、、、、、、

师:是啊,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搭配。例如我们的一日三餐的搭配,例如我们穿的衣服、鞋帽的搭配,我们用的学习用品、玩具都有搭配的问题,等等。只要做个有心人用心去观察,你就会从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探索和思考,你就会找到其中的规律。你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多么的色彩斑斓,富有挑战性。

附板书:

                            找规律―搭配

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帽子的顶数   ×   木偶的个数   =   选配的种数

2                    3                     6

2                    4                     8

反思: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探索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规律。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以买3个不同的木偶娃娃配上两顶不同的帽子,研究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为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搭配——图形搭配——建立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例题教学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一、在买娃娃配帽子的情境中理解“选配”的含义。二、开展选配活动,交流选配结果。三、用图形代替实物,反思选配过程,感受图形的优点。四、小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要有条理地思考,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教材稍作了改动。教材利用买娃娃配帽子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选配”的含义,我认为四年级的孩子对这个事件不太感兴趣,在课始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改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逛超市事例引入。这样既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我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得较好。但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还是要进一步推敲的,要注意小结精炼,又能承上启下。并且在学生演示帽子和娃娃搭配后,应直接小结,不需要再在黑板上演示搭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