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80穿多长的裤子:读维基经济学有感 (评论: 维基经济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1:57:02

读维基经济学有感

2008-06-17 23:25:50   来自: TiTi
维基经济学的评论    4

  混沌时代——维基经济学读后感1
  
  看完《长尾理论》,其实并没有更多意外惊喜,因为在拿到书之前我对其所要叙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然而看完《维基经济学》,却仍感觉要写点什么。应该说这是一本相当有深度的新经济思想著作。作者以相当翔实的案例证明了企业大规模协作时代的到来,而这种协作是基于员工、用户自发的行为。至于我们习惯的命令-控制式管理方式还能在哪些角落存在,who knows.
  
  复杂系统有三种情况,无序,有序,介于无序和有序之间叫做混沌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我们的企业发展史基本上齐备了。由于人手少,集中式工作,换句话说,沟通效率极高,手工作坊是不担心无序问题的。然而工业社会,出于大规模生产复制的需要,企业追求规模庞大,规模的庞大意味着产品边际成本的最小化,从而利润最大化。不过,规模的持续扩大带来了一个重大问题,即沟通。由此,规模的扩大极容易导致企业开发生产的无序行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学家们提出了无数方案。项目组织方式、管理系统,BPR,ERP,以客户为中心等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其哲学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序、有序,有序到不能再有序。这当中也包括对互联网的使用,始终未能超脱有序观。
  
  现在看来,这些尚未完全普及的思想又面临新的竞争对手了。人肉搜索,用户、员工自发的生产协作往往并没有一些完整清晰的流程,也从未做过效率方面的优化,验证。然而现实中他们发挥的威力却是最好注解。
  
  维基百科是完全开放的编辑,不担心有人破坏吗?从2005到2008,我一直对把这个问题作为洗脑的开篇问题乐此不疲,因为饭桌上大多数回答的人第一反应都是“那不乱套了?”。有这样的顾虑是完全正常的,可是成功者往往就在这种完全可行与完全不可行之间的缝隙中产生,维基百科正是开放思想成功者之一。的确经常有破坏者访问维基百科并大肆破坏该计划,不过IBM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维基百科遭遇的多数破坏活动5分钟内就能修复。归功于无数网民自发的维护。有趣的就在这里,维基百科创立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统计假设:“这世界总是好人多”—— 放弃静态的有序观,把自己洗脑成动态的有序观,需要很大勇气和智慧。
  
  这对现行的管理科学像不像是个侮辱?要工作有个预想的结果,原来并非一定要清晰的过程。大自然早已给我们天生的协作原动力,人肉搜索,看来群情激昂、满篇脏话的帖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搜人过程,却能得到一个相当理想的产出,“混沌”就是这么奇妙。这种“复杂”思维完全不同于经典西方科学研究范式,后者于还原论,研究一个事或物,遵循的是由上至下逐步分解的过程。而混沌(chaos)是系统论的思想,与我国古代的思想相近,主要认为事物是作为一整体来看待的,不可以简单地用分解方式去研究之。不打算展开,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有关复杂系统的资料。
  
  在自己的书完稿的几个月,我才拿起这本著名的 “应该皈依的宗教”著作。知道应该高兴还是苦恼。高兴的是自己的关于开放、协作等观点理论观点甚至内容居然与Tapspcott这名著名新经济学家和商业策略大师的思想一脉相承相贴近,苦恼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己的书该如何出台呢。。。相比之下,自己的书在分析深度上仍然不足。不过所幸的是自己处在中国市场,书从撰写一开始就定位于中国电子商务案例的研究。更重要的差别是,《维基》《长尾》等书属于思想型、宏观型的作品,而由于自己一直对微观方面的企业商业问题感兴趣,从开放、价值回环、平台化、正反馈、长尾一系列理念的陈述与论证,为本土希望适应新经济的企业提供了可操作的战略决策思路。我想这样的差异化,潜在的读者们应该会认可吧...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维基经济学》读后感2
  
  有一年去一家企业做战略方面咨询,在唾沫四溅鼓吹了一番电子商务之后,总裁激动地肯定,电子商务看来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完了却一直没有动作。两年后的今天,该企业在自家大厦上贴出了巨大的广告牌,“XX电子商务网”,宣布进军B2C,走“鼠标+水泥”战略。若是2年前能够入手进入,以其实体的背景,即使不敢说No.1,也会是中国电子商务界的典型案例。
  
  历来的管理实践文献中,以及自己的企业经历,都告诉我们,一个新的潮流产生并不困难,最困难的是企业领导者观念的革新。一些成功的大企业及其管理者,由于以往的成功,会对自身的思维模式、操作模式形成定式。而新经济思维牵涉到对旧模式极其自信的领导者对自己的洗脑问题,毕竟没有多少人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能够主动放弃管制权力,而从下至上或者从外至内地建设自组织的创新文化。更重要的是,这种混沌式开放式对等协作势必要求原本高度结构化,有着清晰管理流程的优秀企业在层级制度上伤筋动骨,变身一个毫无成功保障的“混沌”式的组织,大量经理散失权利和奖金,阻力可想而知。另外,既证明成功的企业文化也往往是一种反变革的超稳定因素,即使领导者做出开放的姿态,其周围关系、氛围会让这种开放姿态反而显得另类,如果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耐性,最终领导者也会被打回原形。与人体接受异体移植一样,企业外部的生态系统对这种主动自发的变革也会起敏感反应。例如好莱坞、唱片公司对互联网免费内容的围追堵截。
  
  基于企业文化、领导层思维定势,公司政治,以及对旧有模式的沉没投资,成功的大企业对新事物会呈抵制心态。而即使认同新事物的潜力,它也不一定能够成功的贯彻实施,这就是 Christiansen所说的《创新者的两难》。例如微软的互联网战略,10年前比尔盖茨高瞻远瞩,一夜之间决定掉头互联网,甚至不惜每天被判罚数百万美元的血本,扑灭了网景之火。而10年后的今天,它被google逼得无处藏身节节败退,这是它争取雅虎的根本原因。
  
  所以绝大部分时候,我们似乎应该把变革的希望寄托在一些中小企业,尚未形成成功认知定式的管理层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