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身高体重:罗章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1:08
 罗章龙
       [淘股吧]
       
         罗章龙(1896.11.30—1995.2.3)是湖南浏阳人,生于1896年11月30日。早年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1979年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一级教授。1912年入长沙第一联合中学就读,1915年入长沙长郡中学,与同在长沙就读的毛泽东结为好友,被称誉为“管鲍之交,后无来者”。1919年参与五四运动,在火烧赵家楼事件中身先士卒。自1934年起,罗章龙先后出任河南大学、西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湖南大学等的经济学系教授。在1949年后,又先后任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教书。并且,罗章龙先后选为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姓名:罗章龙
         曾用名:敖阶,号文虎,字仲言,笔名沧海、景云、真君等。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省浏阳县
         生卒:1896年—1995年
         描述: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罗章龙1896年11月30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曾就读于长郡第一联合中学。1915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名义发出征友启事。他是最早的响应者。从此与毛泽东、蔡和森过从甚密,积极参加爱国青年活动。1917年毕业于长沙一中。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后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德语预科。时值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倾向革新,治学用人,均主张“陶冶中西,兼容并包”,一时北大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苏联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一新的思潮影响下,爆发了“五四”运动。罗章龙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并如饥似渴地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当时,共产国际文献和马列主义原著多以德文为主,更觉其博大精深,有“皓首穷经”之感。于是,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在1920年初发起组织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参加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组织,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
         在此之前,他曾翻译并出版了《康德传》(作者为新康德主义者,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同时开始从事工人运动的实践。他参加举办长辛店工人补习学校并到南口、唐山等地作路矿工人状况的调查,还主编了宣传工人运动的刊物— 《工人周报》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罗章龙任北京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北京区委委员。9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他兼北方分部主任。其后几年,他频繁奔走于长辛店、天津、唐山、石家庄、沈阳、哈尔滨以及陇海沿线与津浦沿线等地。结识了大批路矿工人领袖,比较著名的有:史文彬、王俊、邓培、王荷波、孙方鹏、姚佐唐、康景星、游天洋、苏兆征、伦克忠、唐宏经和王维俭等。其中不少人经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罗章龙是中国早期劳工运动的领导,参与组织北方地区的工会,先后参加领导了1921年底的陇海铁路大罢工、1922年长辛店八月大罢工和十月开滦五矿大罢工等。1923年在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时,他和铁路工人一道在长辛店与反动军警捕斗中光荣负伤。这次罢工结束后,他一面组织善后救济工作,一面编写并于当年三月出版了《京汉工人流血记》一书。该书为中共第一份详尽报道“二七”斗争史实的重要文献。他是中国工运的实力派人物。至中共“六大”一直是中央领导人,曾与陈独秀、毛泽东等共同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在党的“三大”、“四大”、“五大”、“六大”历次代表大会上,他均被选为中央委员。但他的主要工作仍是在基层从事工人运动。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他就致力于筹建全国铁路总工会,出席了1924年在北京秘密召开的全国铁路总工会代表大会,并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铁路总工会代表大会。这两次会后,罗章龙编写了《1925年的中国铁路工会》、《铁总年鉴》及《革命战士集》几本小册子,真实反映了当年中共领导下的铁路工人英勇斗争的史实。其中《革命战士集》是最早的一部革命英烈传。他曾任铁总宣传部长,在铁总“三大”会后,他当选为委员长兼党、团书记。1926年秋,北伐军节节胜利,攻克武汉后,他奉调至武汉中央分局工作,兼任湖北省委委员、宣传部长和中共汉口市委书记。在此期间,他还担任了中共湖北省委机关刊物《群众》的主编工作。马日事变后,革命形势岌岌可危。他曾力主就地反击,但未被主张退让政策的中央所采纳。不久,他被调往长沙,参加湖南省委新领导班子,任工人部长、中央工委部长、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全总党团书记等职。主编过全总机关报《中国工人》《劳动报》《上海时报》《斗争导报》等,并著有《1928—1930年中国职工运动状况》和《工人宝鉴》等书,记述了这一时期的工运状况。1930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确立了王明的中共中央领导地位。为反对危害中国革命的米夫、王明篡权,三十余名中共中央委员发起成立了“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罗章龙被选为书记。“非委”发表了拒绝承认六届四中全会合法性的声明、“告全党同志书”和“致共产国际信”。罗章龙等因此被开除出中共。“非委”大部分成员被出卖给国民党而遭到捕杀(著名的“上海龙华案”即为一例,其中包括著名的“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殷夫),或被锄奸队杀害。罗章龙辗转逃生后,从1934起,他在河南大学开始了教学生涯,任河南大学经济系教授,1935年兼任经济系主任。1938年日寇侵袭开封,河南大学被迫南迁,罗章龙随校至鸡公山。不久辗转至西北大学任教,后又至华西协合大学和湖南大学。直至全国解放。近十五年的大学教书生活中,他潜心学问,教书育人,先后著有《中国国民经济史》(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列为大学丛书)、《欧美经济政策研究》、《经济史学原理》及《国民经济计划原理》(湖南大学出版)总计近百万字。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他调往武汉中南财经学院(后改名湖北大学),继续任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罗章龙奉调北京,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他虽已耄耋之年,却勤奋不辍,积极撰写革命历史回忆录,先后著有《椿园载记》 《椿园诗草》等,翻译了《为人类工作》等著作。还先后发表各类文章500多篇。1991年7月,国务院给罗章龙颁发了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表彰他为发展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1995年因病逝世,享年99岁。
       [编辑本段]生平年表
         1912年就学于长沙第一联合中学。
         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同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初参与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1月加入北京大学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中共北京大学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书记部主任,中共北方区委委员。
         1921年参与创办《工人周刊》 。同年11月参与领导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2年参与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八月罢工和开滦五矿工人十月罢工。
         1923年2月参与组织京汉铁路总工会,领导罢工斗争。同年6月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局委员。会后担任中共中央会计,与陈独秀、毛泽东等负责中共中央日常工作。
         1924年参加共产国际五大,接着又出席在汉堡召开的第四次国际运输工会代表大会,当选为该会中国书记。回国后负责主编《中国工人》 。
         1925年1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27年任中共武汉中央局委员、中共武汉市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同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秋任中共湖南省行动委员会执行委员,参与秋收起义领导工作。11月参加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的扩大会议。会后曾任中央工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和全总党团书记。
         1928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30年9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前后,他组织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第二省委”、“第二工会党团”等组织,1931年1月被开除出党。
         从1934年起,先后在河南大学、西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湖南大学等校经济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任教。先后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起,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著有《康德传》、《中国国民经济史》、 《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原理》 、《椿园载记》等。
         1995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
       [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美国溪流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罗章龙一生最重要的著述《罗章龙回忆录》 ,这部回忆录于1965年基本完成。后又经过罗章龙的修订。并于晚年将文稿的出版事宜郑重委托给外孙女罗星原。全书共计80万字,在隐匿于世40年后,由美国溪流出版社独家出版。
         这部回忆录记述了中共早期的建党活动,工人运动的发动和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往来;党内、工会内部的争斗;中共早期方针政策的制定;特别是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的缘起,及其所作所为和被灭杀的过程。还透露了被开除出中共的原非常委员会成员策动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重要线索。本书(上、下两部)内容翔实,史料珍贵,具有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编辑本段]人物影响
         罗章龙是早期中共领导人之一,1921年就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1924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曾当选为中共第三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四、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他也是早期的工运活动家,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党团书记,曾由共产国际派往德、法、荷等国工作。为中国早期的革命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建党人之一。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后,他成立“非常委员会”,另立中央、分裂党,被开除党籍。中共党史书籍上,罗章龙和陈独秀、张国焘并列为分裂党、叛党的人物。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这样说的:“企图分裂党和实行叛党的托洛茨基、陈独秀派和罗章龙、张国焘等的反革命行为。”但他的晚年,与陈、张有天壤之别。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罗章龙仍得到党和人民的关怀与尊重。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罗章龙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事党政、统战、司法和新闻工作,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建国后,对党的建设、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和统战工作,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新闻战士,他晚年担任中国政协副委员,继续为统战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罗章龙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数十年如一日,甘做人民的公仆。他是廉洁奉公的典范,实事求是的典范。
         罗章龙的一生,秉公执法,是人民的好公仆,也是人民的好法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顶楼]咖啡卡 收藏 0 推荐0 加油券0/0   获取积分相关股票:关联标签:罗章龙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1:39 只看该作者(-1)  】       在张学良身边“另起炉灶”的前共产党人
       [淘股吧]
       
       2009年12月11日 12:29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1936年12月11日,暮色将临,古城西安笼罩在“无声”之中。未察“惊雷”逼顶的蒋介石,在临潼华清池召见了张学良的心腹——西北“剿总”政训处副处长少将黎天才。蒋介石拉着客人的手说:“我从来没把你只看成是张学良的部下,而把你看作我的同志和学生”,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数小时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政治场上的戏,看不透的冷冷热热。三年前,在保定的专列上,蒋介石就单独召见过黎天才,想趁张学良下野之隙,把黎拉过来,还亲笔写信,将黎介绍给自己最信赖的何应钦;一年前,西北“剿总”成立,自兼总司令的蒋介石又颁令,任命张学良推荐的直属秘书黎天才执掌政训处之要职;此刻,尽管蒋介石口口声声“同志”“学生”,可黎天才似乎不为这番“热情”所动,虽有问必答,却总是不卑不亢。谈话的气氛十分不愉快,居高临下的“委座”竟失了风度,踏上办公桌指着西安城方向发火:“你们附和共产党的宣传阴谋是对国家严重犯罪”,又一派恼火地逼问:你同汉卿所讲如出一辙,到底“是你受了他的影响,还是他受了你的影响?”
       
       到底谁影响了谁,蒋介石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一问——恐怕蒋氏至死也没有明白,张学良的这位心腹“天才”,到底是谁家之人。
       
       “钦差”淫威称霸中共 “非委”遭挫殃及南北
       
       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政治风浪中,黎天才算是一条“蛟龙”。辨其面目,十分复杂:各党各派,各家特务,甚至各路豪强,他都有来往,且四面八方、上上下下,游刃有余。扑簌迷离中,有一点总是为圈内人所注意:黎天才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依附了奉系的张作霖父子,却又始终与共产党有着若离若即的关系。另有一点,就鲜为人知了:西安事变前的数年间,黎天才在张学良身边非同寻常的作为,并不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与一个有组织有目标的秘密群团行动有关。参与其事的都是与黎天才经历相似的前共产党人,匿于其后的,则是中共创始时期的中坚人物,连续几届的中央委员,六届四中全会后被开除出党的罗章龙。这一切,又可视为中共党史上“中央非常委员会”(简称“非委”)的最后政治行动。黎天才是“非委”的人。
       
       “非委”并不是中共有计划成立的特殊组织,而是党内斗争“非常”状态下,被迫产生的临时性组织。
       
       事情发生在1930年底,共产国际为了全面控制中国共产党,派米夫潜入中国,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召开了所谓六届四中全会,导致了王明等篡夺党的领导大权。此举不仅使逆境中的党损失了一批自建党初期就投身革命的有为之士,造成了无以挽回的巨大损失,也改变了为数不少的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
       
       当年在会场内外,罗章龙作为有独立思考、得到大家支持的工运领袖,领头反对米夫、王明等人的倒行逆施:当面据理力争,执笔向共产国际申述,拒不认同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的合法性。全国总工会系统、江苏与上海的党组织、全国苏维埃准备会议、文化界党组织……一如既往按原班人马工作,抵制王明等操纵的中央指派来接管的新干部。
       
       政治上反对,组织上自行其事,令米夫大为光火。先找罗章龙谈话,又召集“反对派”的骨干们开会,双方对峙不下时,米夫使出了“杀手锏”:声称自己是代表共产国际的,反对他就是反对“国际”,反对“国际”就要受到处分:将不服从者统统开除出党。事态发展至此,罗章龙和何孟雄等人发起成立“非委”,致信共产国际,通报各地党组织,力争召开有全国党员代表参加的“紧急会议”以解决党内危机。
       
       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王明之流的出卖,在上海,何孟雄、林育南等人突遭当局逮捕入狱,不久,24人血溅龙华;在天津、北平,“北方非委”的大批骨干也先后遭军警拘捕,身陷囹圄;“非委”重要成员先后被撤职、被开除党籍并断绝生活来源。南北受创,内外遭挫,“非委”声息渐弱。作为“非委”的核心领导人,罗章龙被四中全会中央撤去“全总”的领导职务,又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开除党籍。他无法继续立足上海,便转向北方,出山海关到了东北。罗章龙的革命生涯起步于北方,选择仍有根基的天地作为匿避之所,既避开新一茬中央的锋芒,又回到北方的组织网中,图谋再有作为。
       
       王明事后颇为得意地写道,“在上海及北方曾经‘轰动一时’的罗章龙派活动,便在三个多月……无情的两条战线上的斗争中,打得烟消云散”(《为中共的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
       
       1933年春,罗章龙潜回上海。孰料刚刚踏上苏州河畔,就再遭不测,被捕入狱,解至南京。幸有当年北大校友亦是“非委”骨干的李梅羹多方奔走,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等出面营救,羁狱经年方得脱身。南京的师长友好邀请罗章龙留居京城,供职政府,他认为南京是政治龌龊地,以身体不佳为托辞,婉言相拒,再度北上。
       
       告别金陵时,面对一江秋水一鞭残照,送行的友人叹曰“名利舟中客,英雄浪里花”,罗章龙也不禁感喟无限。车行重重,经彭城,入中原,陇海横亘,京汉纵贯。十数年前,罗章龙就在这里与战友们一起,共同开辟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战场,张国焘、吴雨铭、何孟雄……而今物是人非,天各一方,令人思之怆然![沙发]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1:40 只看该作者(-1)  】       东北军中火种犹在 开封城里故人又来
       [淘股吧]
       
       “非委”真的烟消云散了吗?
       
       罗章龙辞却金陵的旧友新朋,只身来到了古城开封,隐去真名,易名罗仲言。但就在1934年这个秋季的前前后后,另有几位“故人”与之续上了旧交,那就是张学良身边的黎天才和他的几位秘密同志——由他掩护先后进入东北军的“非委”幸存骨干。
       
       黎天才,是山东蓬莱县人,1900年(一说1901年)生,原名李伯海,也称渤海。黎自“五四”起投身政治:结识天津的韩麟符(后也为中共党员,1931年因参加“非委”被开除党籍),共同组织“澄社”,取义于“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捧一份论古代哲人文著,往见胡適之先生,得到特许,进入北京大学文科学习;随后,参加了罗章龙为首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主要指挥者之一的罗章龙立即挥笔撰写《京汉工人流血记》,同时,北京举行了元宵节声援大游行,韩麟符任游行总指挥,副总指挥就是黎天才。此后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介绍人正是“五四”风云人物高君宇、何孟雄。
       
       加入组织后,黎天才任职颇多,曾往开封接洽驻军,曾回山东管党务,也曾到过铁路系统,学运、军运、工运都有所经历,与孙中山、汪精卫、胡鄂公等风云人物亦有接触。1926年秋,黎天才负责北京市委宣传工作,兼国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李大钊先生匿居苏联使馆时,内联外交多靠黎奔走,进而由他代理了李大钊所兼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北京分会主席一职。李大钊等遇难后,1927年5至9月间,黎天才接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中共北方的领导机构,老一茬有李大钊、罗章龙、张国焘为骨干,被喻为“三块石头”支起大锅;后起的则以王仲一、韩麟符和黎天才为骨干,人称新的“三块石头”。
       
       革命低潮后,党内“左”风渐盛,黎天才被撤去市委书记的职务。1927年秋天的一个清晨,黎奉命去街头散传单,返回市委机关时被张作霖的警察逮捕。刚入狱,便遭受双重意外:外面原先统一了口径以备万一的老关系不肯搭救他,胡鄂公与杨度等弃他南下;里面同案的新市委成员王某很快出卖了他。加之当局动用酷刑,黎天才低头招认了。张作霖赏识黎的才干,留其在北平公安局政训部任秘书兼宣传科长。从此黎天才投向奉系,老张之后,黎天才更是步步被小张重用,直到成为张学良倚重的心腹谋士。
       
       在和张学良相处之初的两三年间,黎天才来往于北平和沈阳之间。东北易帜后,他初次为张学良出谋划策,提交了“易帜后的东北党务计划”。“九·一八”之后,黎帮助张学良迅速建立起东北沦陷区情报网,主办对日、伪情报,同时在全国各地也有情报站,引起了南京方面对他的注意,蒋介石曾亲自出面拉拢,戴笠则直接要求黎天才为南京方面效忠。
       
       黎天才虚与周旋,始终没有真格儿倒向老蒋。但是为共产党人,倒是实实在在地办了几件事。1931年春天以后,北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党员干部被捕,其中以反四中全会的“北方非委”骨干居多,也有新的中央派来重组系统的干部,一时间竟有几百人被投入监狱。张学良把此类政治案交由黎天才专办。共产党的要犯全送来北平关着,所有政治犯都未转押南京,绝大多数以不同的形式被先后释放,这与黎天才的暗中作用是不无关系的。尤其是1933年的春天,张学良下野出国之前,又交代黎天才直接开释押在北平草岚子监狱中的政治犯。这一批出狱的六名共产党人中,包括韩麟符、李希逸等人,他们和先前释放的吴雨铭等人,都是黎的老关系,又都是被六届四中中央点名批判开除出党的“非委”骨干,黎天才既与之接触,又掌握大量情报消息,更加上他处处留心中共事务,自然知晓了“非委”事件,知道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何孟雄已慷慨就义,知道自己敬服的老上级罗章龙已沦为逐臣……政治敏感和党内斗争经验,使黎天才意识到此刻不可袖手旁观,凭着自己在东北军中的有利位子,来了个“闻风而动”。
       
       黎天才先是照顾了自首出狱的潘文郁(问友、冬舟)。潘某曾是共产党中央宣传口子顶尖的“秀才”,不属“非委”,而是被六届四中新中央派来北方的,很快被捕,已被开除了党籍。后来中共北方特科又找上了潘文郁,指示他利用黎天才在东北军内做工作,算是“将功赎罪”吧。不过,黎天才是明白其中弯弯绕的。安排潘进入东北军,其实就是在北平的东城安顿好一个居处,让潘文郁不愁吃喝,翻译马克思的《资本论》,按章节分册出版。移驻武汉时期,张学良对共产主义感兴趣,黎天才就安排潘文郁去伴读,以共产主义理论给了张学良重要的影响。某种意义上说潘是在为“黎天才们”赤化张学良使劲用功了。不料党内的叛徒供出了潘与中共的特殊关系,南京方面追逼不赦,张学良无奈之下处死了潘文郁。黎天才也因“潘在黎天才掩盖下进行匪谍阴谋已久”之嫌,被南京问罪,靠张学良的保护才化险为夷。
       
       
       “非委”风波之后的数年间,黎天才把吴雨铭、李希逸等几位重要人物都“照顾”进了东北军,形成了“非委”在东北军中的秘密群体。要论在东北军中的公开身份,毋庸置疑是黎天才最显;可要追索他们原先在中共内部的资历,寻思他们在“非委”秘密活动中的作用,吴雨铭这个人物就非同一般了。
       
       据罗章龙晚年回忆,吴雨铭的秘密身份是“北方非常委员会”的书记。吴同罗的关系极好,既是湖南老乡,又是长郡中学、北京大学的同学,共同发起组织过北京大学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为早期的中共党员。吴雨铭深度近视,人称“吴瞎子”,素以品质忠厚、埋头实干得人信任。当年吴雨铭不辞辛苦地长期扎在长辛店,鼎力协助罗章龙办好铁路工人夜校,使之成为早期工人运动的基地;京汉铁路大罢工时,唇枪舌剑,枪林弹雨,两人结成生死战友;武汉革命政府期间,吴雨铭在罗章龙负责的中共汉口市委任要职,又一同被选进“五大”的中央委员会;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当年曾和罗章龙一起长期工作过的北方,再转辗到上海,在罗章龙身边任全国总工会秘书长。
       
       王明篡党夺权,“非委”被迫成立的前后,吴雨铭始终是罗章龙的同道人。六届四中全会后,新的中央给共产国际写报告,专门提到吴雨铭去北方进行反四中全会的活动,指控“吴雨铭一贯跟随罗章龙进行反国际反党分裂党的活动”。大概就在同一时间,吴雨铭在天津被捕。出狱后便通过黎天才进入东北军,起初并未显山露水。潘文郁之后,黎天才自己曾为张学良做先生,讲解马列学说,介绍国际共运历史。可是这位好学而性急的学生,并不满足于这种纯理论的讲法,希望听参加工人运动有较长历史的人讲一讲中国的“阶级斗争”历史,黎天才立刻抓住这个机会,把吴雨铭推荐到了张学良身边。黎氏此举堪称高招:吴雨铭是一位称职的老师,他摸准了张学良的思想发展动向,既辅导张学良这位特殊的学友“攻读”马列等革命理论,又介绍中共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张学良果然欢迎这位“理论联系实际”的老师,委之以“中校秘书”的军职。
       
       原中共顺直省委、天津市委负责人李希逸,当年与罗章龙、吴雨铭同是北大文学院学生,同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他在中共党内同样资历不浅,六届四中全会后,也是被点名的党内右派头面人物。其时,他已在天津被捕。1933年春,张学良特令黎天才经办释放时出狱。随后,他和一同获释的韩麟符进入孙殿英军中,任政训处的宣传科长,为孙军的学生队开讲马列课,积极参与策动孙殿英部的反蒋兵变。孙军兵败西北,韩麟符被南京政府通缉,隐居乡间遇刺身亡。李希逸接上了黎天才的关系,进入东北军。这位提着脑袋的前共产党人,亲历了塞外兵变的惨败,又闻到了韩麟符的血腥,仍毅然入帐,可谓屡败屡战,不惟余勇可贾,更以前车之覆时时引为明鉴。
       
       黎天才、吴雨铭、李希逸,如“三块石头”,又形成了“非委”东北军地下组织的核心。而此时的罗章龙,刚刚作别金陵,走进了河南大学校园,隐忍待时的黎、吴等人就循踪而续,或许是他们之间本来就没断线。
       
       经历了数年的风风雨雨,“非委”火种犹在。下一步,另起炉灶,再燃它一把火,文章又能怎样做呢?
       
       “非委”有心另起炉灶 少帅思变寻访高人
       
       旅欧回国后,张学良渐渐把共产党的高人视为希望的星星之火。他从边缘开始寻访,悄悄接触各色各样的共产党人。
       
       翻开早已发黄的民国24年的《中央日报》,4月25日的第一张第二版上,有一则中央社发自开封的消息:“行营主任张学良二十三日午由汉飞抵汴,即于午后检军,并参观河南大学,二十四日晨九时离汴飞西安。”这是前后数年内张学良唯一的开封之行,停留不到24小时。匆匆来去之间,张将军于23日午后近3时,往小南门外演武厅检阅军队,作了关于“安内攘外之使命”的长篇报告,完成了他“奉命校阅豫、鄂一带驻军”而来开封的公务。应酬、作息之外,闲暇无几。可张将军还去了河南大学,看来只能在傍晚或晚间了。不过校方如何接待,张将军又如何“参观”,从未见载于张学良的“行事状”,河南大学两修校史也不着一笔,令人好生奇怪。
       
       谜团何解?正系于“非委”一线。
       
       年前,罗章龙脱离南京羁绊,来到河南大学,堂堂正正成了经济系教授,不久又受聘为系主任。这期间,罗章龙由“内线”得知,身背骂名的张少帅如今苦怀国恨家仇,亟思收土安邦,正在向身边的先生们讨教马列主义理论。当然,武汉行营的张学良通过黎、吴,也知道了如今河大讲台上的教授罗仲言,原是共产党“高人”,遂产生了寻机相晤的愿望。张学良西安任职前的开封之行,军务之外单赴河南大学“参观”,乃“顺便”去见罗章龙。
       
       特殊的人物,特殊的背景,事先把握妥贴,临机见缝插针,就有了特殊的相会。“汉卿忽来河大见访。张来时轻车简从,见面略事寒暄,互致问候,随即开始谈话。”看罗章龙晚年写下的回忆,可知虽是初次见面,或因时间紧促,或因早有铺垫,双方都省却繁文缛节,直奔主题,坦率陈述“个人对目前政治的抱负与企图,毫不含糊。”这个春天的夜晚,“彼此对话范围涉及很广”,虽不知进行了多长时间,不知涉及了哪些具体话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谈到了“打开目前政治僵局的问题,并为今后双方合作奠定基础。”
       
       1935年4月23日,张学良与罗章龙始会于开封——修史者应补上的一笔。
       
       开封会晤,一个如春风化雨的开端,自此以后,双方信使往来络绎相属,消息交通大事共商。不仅黎天才唱“非委”的戏有板有眼,与罗章龙相处最密的吴雨铭也又一次成为罗的“忠实助手”,罗章龙对东北军中“非委”秘密工作的指导,包括对黎天才的指点,主要通过吴雨铭进行,加之李希逸也频频来往其间,参与议事。这一切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来之不易。不过丁点儿力量的“非委”,早已为“红”“白”双方所不容,却依然不废家国之计,图谋政治作为。如今寄身于东北军中,倚重张学良的实力做文章,终于迎来与30万大军全面合作的机遇。可谓惨淡经营,开得一片天地。
       
       同年的春夏之间,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西南兜圈子,蒋介石摸到红军北上的意图,有意让张学良西上。面对又一次的抉择,张身边的黎天才进言,主张接过南京的令箭,反客为主,理由是“西北是我远祖发祥地的摇篮,是待开发的处女地,搞得好可以与蒋翻脸抗衡,分治割据,同时也可以接近我党及联合国内各反蒋抗日之地方武力,以此为抗日后方之基地。”入秋以后,东北军移师西驻,张学良再次出任“剿总”的副司令。“非委”的辅佐也悄悄地由“务虚”进而“务实”,吴雨铭与李希逸奔波于西安-开封间,和罗章龙一同商讨方略:立足西北,选定题目做文章。
       
       1936年的4月上中旬,罗章龙以系主任身份,借带领毕业生参观实习之机,曾有一次西北之行。师生数十人先是便道游览华山,罗教授还用自己早年从德国带回的相机,为山道中的几位登山人留下了写真。随后,一行人进入了古城西安。
       
       在做客西安的日子里,由吴雨铭具体安排,罗章龙与张学良有了第二次会面。张学良为了他的西北大局,有“不知计将安出”之惑,正四方招致人才,邀请罗章龙“来东北大学讲学,藉便朝夕‘聆教’”;罗章龙也明白少帅张学良为可交之人。与一年前的校园初晤相比,话是越说越近越说越深了。兴致所至,少帅亲自驾起座机,陪同罗教授“空游”华岳。
       
       西北为营逼蒋抗日 汉卿定计陕北惊喜
       
       1936年4月盘桓西安期间,罗章龙与东北军中的“非委”全体人员见了面,游宴于远近名胜,王曲、杜祠、大雁塔、下马陵……难得之聚会,一泻多年积郁之情。最要紧的是通宵议事,“集中思想,对于当前时局交换意见”,黎天才、吴雨铭“二人发言最多,他们着重提出一个改变当前时局的建议和实行方案”,又根据方案原则作出具体部署,分期付诸实施。罗章龙叮嘱军中同志“宜从政治思想、组织宣传各方面”多下功夫,更需务实,有步骤地推进各项计划,注意在“军士、学生和市民中组织力量”,“计策万全以防内奸”,可望稳操胜券。罗章龙还同意了众人的要求,预定于九月(旧历)间离开封来西安,执教于东北大学,以便共举大事。
       
       “非委”为张将军设计了西北为营的方略,也把自己推上了“华山”一条道:
       
       其一为兵变方案:动员全体官兵自上而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行兵变,拒绝独夫一切命令视同非法,并以武力逮捕元凶,迫其就范。兵变完成后,即通电全国讨贼,联合全国各界民众力量立全国民主政府,对内实行民主政治。对外联合各省军政实力,出兵抗日,收复东北失地。
       
       第二步为建设方案,主要以重兵分据陕甘四川地区,利用关中、汉中、河西、成都殷庶人力物力,实行改革内政,发展经济文化,达成富国强兵,经济自给自足,争取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模范重要地区,如此进可以战,退可以守。
       
       (罗章龙:《大革命时期中共军运工作纪略》未刊用件)
       
       这里的“兵变”,当然不是指后来发生的“兵谏”,而是通常意义上的拥兵自重,登高一呼,拒绝“独夫”命令,以达抗日救亡,收复东北之目的。[板凳]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1:42 只看该作者(-1)  】       也是在这个4月里的上旬,张学良秘密进入了陕北古城——肤施,即延安。9号夜里,张学良在当地的一座天主教堂会晤了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此刻的张学良,表明了他对陕北、对南京的亲疏,但又坦率地声明“现在反蒋做不到……”。可时隔仅半月的4月下旬,则情况有了惊人的突变:刚刚参加了延安秘密会晤的中共派驻东北军代表刘鼎,在4月27日以隐语方式写信给李克农转周恩来,报告了出乎意料的新情况,信中称:
       [淘股吧]
       
       这位老头子昨夜同我见面,……表白他的不小的计划。……可见他一日千里地进步着。……此外加上他的大老板越发在他面前现恶,他家大大小小的嘴也利害,很多人逼他,而且他已经感觉到大老板对他开始了恶毒的布置,你看他的计划,大则要把他家这庄大房屋的一角(靠他住的这一边)完全拿过来,东头一条大道他也企图着;小则把他的几个佣人全都要练为强干的打手。最近他预备出去大活动。目下还要装得老实些,赶这个功夫要向他邻近各房本家以及住在他大门口的爱好老蓝布袍子的几个小伙子和严老老等相好去。他已经开始用了“爱国抗日”话向内向外活动,将使大老板无法公然反对,同时预备着硬干,预备着和大老板打一架也可也。
       
       “老头儿”是指张学良,“大老板”当然是指蒋介石,“他家这庄大房屋的一角(靠他住的这一边)”应该是指东北军所驻的西北地域,“他的几个佣人”是指东北军的干部。很明显,张学良的不小的计划,是以反蒋抗日、另立局面为核心的,表现了与半月前延安密晤时大不相同的态度。
       
       三天之后,刘鼎又一次报告:
       
       老头儿提出,牵延到十一月就起变化。这当中一面对内亲和,对友作抗日的大活动,另一面捧大老板登峰造极。只要有半年功夫,大事可济。我要干就彻底干!
       
       几天后,就在5月上旬里,刘鼎第三次,还有当时负责中央联络局机要电台的曾希圣、负责与陕甘地方实力派联络的朱理治,分别向中央发出了报告。短短几天内如此频传迭至的情报,内容全都围绕张学良的大幅转变:决心反蒋,以11月为“变化”期。太令人惊奇了。
       
       回头再想想这“一日千里的进步”背后的日程表和大事记:罗章龙与“非委”朋友们的通宵设计,和延安教堂里彻夜的密晤几乎同步;其后“他家大大小小的嘴”中,“黎天才们”的嘴当是最能析透利害的了;罗章龙,这毛泽东眼里“世事风云从君理”的人物,在张学良“表示要请几位研究马列主义的学者来西安,以讲学为名,实际请他们来参加我们的政治工作”时,成了被请之人;刘鼎等向中央报告的张学良“实在可爱”的计划,与“非委”计策万全的方案何其相近……其间的关联恐怕是不可忽视的。
       
       1936年的春夏之际,长途转徙立足未定的中共与红军,“借”驻西北亟思抗日的张学良和东北军,还有,隐忍待发的“非委”,似乎都有过好一阵子的亢奋。他们从各自的困境或迷茫中看到了转机和亮色,虽然出发点各异,选择却集于一:西北大发动。
       
       风起青萍事出有因 退避三舍处变不惊
       
       正当蓄势待作的“非委”为历经九九劫难将成正果而兴奋时,孰料黄雀在后,事出有变。不明中共内部曲折的张学良,在9号深夜的延安密谈中,毫无顾忌地道出自己身边重用了共产党人。一说来路,立即引起了周恩来等人特有的高度警觉。罗章龙、吴雨铭都是五年前漩涡中心曾经与之面对面的人物,一旦重新出现在中共特科领导的视野里,必然引起后者本能的防范。随后的两天,即10日与11日,周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就迅速通报“张言他左右有一些研究法西斯主义的人,其中有几个共产党人(脱离党的叛徒)。”
       
       这时,中共代表刘鼎已住进了西安的张公馆。他1930年从苏联返回上海时,就是中央特科的人,完全清楚六届四中全会后的“非委”风波,今天再一次直接听命于特科的老领导周恩来。两个月后,中共对东北军中的政治动态、人事情况等,有了稍深入的了解。6月20日即定出“指导原则”:东北军的政训处是“蒋介石的爪牙”,要“集中火力……使政训处完全陷于孤立”,“并不放松去分化法西斯蒂政训处内部的工作”;要设法发现、物色和教育勇敢积极的军官,使之在东北军中形成核心,同政训处进行有组织的斗争。
       
       刘鼎等人把几个“脱离党的叛徒”作为对立面,而选定了孙铭九、应德田等少壮派人物作为依靠对象。少壮派以积极进步自居,又被中共代表所借重,盲目排斥老派。老派人物多为主持军政的高级军官和幕僚,本是东北军的主心骨,实力所在,他们也都主张抗日,而张学良为了绝对保密,尚未把自己“联共抗日”的底完全交给他们,一时间造成了张学良身边人事矛盾突然激化,以致他不得不延缓西北发动的步子,致使中共方面也颇感疑惑。
       
       作为政训处实权人物的黎天才,一向是一副“灰色”面孔。他和蒋系的微妙关系,对于张学良和东北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此时却也成了少壮派攻讦的重点之一。那几位新秀甚至在张学良面前对黎天才飞短流长。黎天才防备不及,又忍无可忍,一怒之下不辞而别,趁张学良7月间去南京开会之时,和夫人孙菩缘带着孩子,一起回了黎的老家山东。张学良回到西安后心急如焚,函电交驰,黎天才不作答,张又电请山东的韩复榘和青岛、烟台地界上的军政长官等协助促返,黎称病拒归,而由夫人孙菩缘回陕复命。讲义气的张学良落泪修书,约法三章,黎天才闻之涕零,才重返帐中。
       
       细究起来,这一波折颇为蹊跷。黎天才是何等人物,涉政以来,什么场面没有经过,什么人物不能对付?一向是不露声色,周到自如。这一逆风小浪,不过是几个小人物的流言蜚语,张学良本人并未吭声,何至于就让黎天才丢下数十万人马的军政要务不顾,擅离职守,更弃自己和“非委”同志苦心经营的大计于不惜,耍起了小孩子脾气。
       
       “山东之行”是否背后有戏?
       
       黎天才的家乡游,的确不是逞一时意气,而是面对“危机”的一次应急行动。东北军中“左派”们咄咄逼人的来势,给振奋中的“非委”诸位亮起了红灯:拿出对策,保全“炉灶”。
       
       这一回,罗章龙再来西安恐怕惹眼,黎天才去开封显然没有理由。加之暑假前,罗章龙已感到校内气氛不祥,周围不乏各种政治背景的人,盯梢甚严,寻衅滋事。放假以后,罗章龙即以避暑备课为名,带着女儿罗梦平(孟平)去了青岛,还请刚毕业的女学生魏文同行,帮助照顾女儿,辅导其功课。每日里沐朝阳而出,披晚霞而返,荡舟游泳,登山观景,过栈桥摘黄花,满抱以归,颇为惬意。
       
       也就在这几日,罗章龙“巧遇”“负气而出”的黎天才与夫人,双方交谈的要点当然是眼下军中的形势和对策:陕北方面在东北军中的工作迅速展开,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张学良新拔擢的那几个人与陕北越靠越近,但处世无谋,非成大器之辈,难保不坏大事,也是不可不防的;自己作为记录在案的“右派”,在陕北那边不会被赦免,更是心中有底的。“非委”决意暂避三舍,保持“灰色”,但既定目标不变,依然是西北大发动。罗章龙的青岛纪游诗句,道出了此时的心迹:“颇思汗漫游,西向揽崆峒。相期在远道,奋发方为雄。”(《崂山吟·一九三六年偕魏文、孟平同登崂山作》)
       
       黎天才返回了西安,张学良要他再兼新职,黎婉言回绝了。“山东之行”可谓是漂亮的防守反击,既抵挡了少壮派的势头,又把握了张学良的态度,最重要的是稳固了“非委”的“前沿阵地”。1936年的那个多事之秋,张学良“曾企图作独立政党活动”,黎天才为他起草“党纲政策以及战时政府组织”的具体方案;张学良“预备出去大活动”,黎天才替他起草了“致苏联书”,“代表东北军全体将士及东北三千八百万同胞,愿与苏联人民结成兄弟般的友谊”;“艳晚事件”既发,张学良要杀几个南京特务泄愤,黎天才引导他权衡利害,“如果有更大的计划”,则不可因一朝之忿,与人以借口,陷自身于不利;张学良与阎锡山达成默契,黎天才即派心腹秘书李金洲作为特使常驻太原;10月间,遭蒋介石通辑的高崇民,被悄悄地接回西安,张学良令黎天才与其保持“单线”联系……黎天才不唱高调不抢戏,总是恰到好处地为张学良补台救场,也一笔笔地铺陈着“非委”的文章。
       
       而罗章龙呢,本来准备9月间履约束装进入西安,接下东北大学的教职,似乎将从幕后走向台前了。而暑假连日颠簸,开学之时,却因为突患胃炎,竟至卧床不起,很像是旧病复发,留在了河大的校园里。这一躺下,就是几个月。虽然他没有在西安登台亮相,“病”中依然惦念着“大文章”,少不了两地“客串”。曾与吴雨铭行潼关道中,过风陵渡口,追抚往事,瞻望前景,“晓行原野瞥经过,驰骤风烟渡大河。东望崤函西大散,卫鞅前事感人多。”(《潼关道中》)成败在此,既抒奋发为雄之情,亦含千秋悲歌的感叹。
       
       12月上旬,西安城里调兵遣将了,黎天才心中有谱,让夫人带着孩子“回乡省亲”,给罗章龙送出了密简:“众意已决,立即付诸行动!”张学良最后哭谏不成,决计起事。12日凌晨的一声惊雷,劈在蒋介石的头顶心,全世界都懵了,而于“局外”无声处坐听惊雷者,独罗章龙一人欤?“非委”的“大文章”起承转合纹丝不乱,到了这一笔,可谓做足了。
       
       望峰息影何论成败 甲子循环旧事堪存
       
       12月12日以后,西安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风云人物。真正的“实力游戏”开始了:飞机大炮要说话,小米步枪也要发言,“国际”老板仗着手中军火,更是翻云覆雨颐指气使。唯独“非委”,该做的文章做了,该点的火点了,可他们既无一兵一卒,更无后台靠山,下面的文章,只有听之任之了。
       
       罗章龙身在开封,心念长安,陇海路被中央军切断,他寸步难行,无计可施,也与“非委”的同志断了音讯。忽有放蒋送蒋的消息传来,不禁仰天长叹:何至“受愚”若此!从此望峰息影,不问政治,校园生涯直至耄耋之年。晚年的罗章龙留下了丰富的回忆录,可涉及西京兵变却颇为简略,因为在其心目中,这一事变可谓“走麦城”,而命运多蹙的“非委”从此真的烟消云散了:
       
       事变的当天,吴雨铭也在临潼的捉蒋现场,目睹蒋介石被推上军车,押往西安。东北军缴获了蒋介石公私文件六箱,张学良命现场指挥官刘多荃送到黎天才家中,押解文件的,很可能就是这位佩着中校军衔的总部秘书“吴瞎子”。事变之后,他流离颠沛,曾在武汉遇上了知情人,劝他去延安,然而吴雨铭存有戒心,悄然南去,向当局谋了个社会服务部的差事,又做过行政区秘书。1949年解放军南下时,他到景德镇公安局自首,从此坐牢。十年后,他向监狱看守人员口述历史,只说自己曾“在张学良的左右工作”。不几日,便告别人世。吴雨铭可能是东北军的“非委”一干人中最先下世的。听说他有一个知文懂事的女儿,长成后曾在北京的《团结报》供职,后来举家移居北欧了。
       
       黎天才在兵变中受命执笔起草“八项主张”,功莫大焉,就连陕北来的“周同志”也赞同有加:“……这一次如果没有这种内容的通电及其八项主张,事变的意义,将来在历史上更混沌了。”之前,张学良就嘱咐黎天才“我们这次宣传工作,由你负最高责任”。事变中成立的“设计委员会”,下设宣传组,黎为召集人。三天后,知周恩来等人将来,黎天才立即辞去职务,回避和陕北的人交锋。
       
       数日后,周恩来、杨虎城乃至高崇民诸人,正在为是否放蒋、如何放蒋权衡谋划之时,张学良已和黎天才密定了送蒋事宜,新编了亲译的密电码,彼此各存一份,以备张学良到京后单线联系之用。25日午后,张学良送蒋登机,黎天才则主动与“俨然谋主”却毫不知晓的周恩来、博古谈话。当飞机掠过头顶时,周恩来方“恍然大悟”。
       
       五天后,西安三方公推黎天才进京看望张学良,他用新编的密码与张学良通了信息,揣着周恩来、赵媞的亲笔信,带上李金洲等起飞。刚着陆南京明故宫机场,戴笠的一名副手就钻进机舱,向他耳语几声,黎天才立刻明白,自己失去自由了,便交代李金洲“办事”。李办事不顺,径闯软禁黎天才的戴笠府上,要讨个说法。戴笠一看来者是个讲义气的汉子,毫不掩饰地说:最高当局怀疑天才兄暗中鼓励劫持领袖。李金洲又往返奔走,将此前“回乡省亲”的黎夫人孙菩缘接到南京,引至戴笠家中探视,再送回西安“料理家务”。
       
       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里把黎天才骂得不轻,这段话还进了学生的教材,这就苦了黎天才。遭软禁的黎天才,依然是不卑不亢地和戴笠们周旋。戴一心想探知蒋介石在华清池同黎面谈的内容,他却守口如瓶。数月后,抗战全面爆发,迁都西撤很紧,戴笠急了,要逼黎天才走。而黎当时病重,架在车上动不了,这才得以留下转至上海,算是解禁了。此后,他化名王文德,隐居不出。
       
       抗战胜利后,黎天才出来任职,又与共产党地下组织有了联系。解放军围住上海时,他带着地下党员,去见市政府的秘书长,布置保证水、电、交通及保存档案。上海的天变了,黎天才的“工作关系”从公安局又到了华东联络局,被特邀为静安区的人民代表,担任了区抗美援朝支会的副主席。
       
       1955年5月,黎天才突然被捕,审讯的重点是同汪伪的关系,这冤枉就大了,他一生和方方面面都有关系,红的、白的、灰的,都曾交涉,就是同汉奸不来往。案情实质是受潘汉年案子的牵连。狱外,夫人孙菩缘艰难持家,还打发孩子往狱中送食品,送药品。但她没能支撑多久,竟先于夫君离开了人世。黎天才被判无期徒刑,1961年8月病死在狱中。他死后20年,上海市地方法院撤消了原判,予以平反,宣布按起义投诚人员对待。
       
       其人虽殁,其音犹存。早在刚刚呼吸到新社会空气时,黎天才就开始动笔写回忆自传。成稿以后,他誊抄了一份寄给北方的高崇民,成为幸存于民间的黎天才自述。许多年来,黎天才的官方案卷成了被尘封的秘密资料。直至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写西安事变、写张学良时,才偶尔把黎天才摆了进去;北京大学的校史中,中共北京市委的党史中,也都有了黎天才的名字。当年黎天才曾对张学良说过,对党国领袖忠不忠,不叫作问题,只问我们对国家对人民忠不忠。他深知忠奸的标准很难定,直言告诉张学良,要看将来的历史归谁来写,更要看是站在哪一种阶级立场来写这一段历史。西安事变研究界资深学者张魁堂先生看出“在张学良身边,黎天才是唯一主张造蒋介石反的人”,准备替他写传。所惜未及动笔,张先生就病故了。可谓张氏有心,天才不幸。
       
       参与“另起炉灶”的几位,最后辞世的数李希逸。兵变失败,“非委”悄然而散,李先生始终没有回到中共圈内。抗战事起,他在屯溪的《中央日报》社出任主笔,改用李秋生名。抗战后随报社迁回上海,1948年底,报社南迁广州,再往后他又去香港《时报》,历任显职。80年代退休以后,李先生到了美国,“过着半隐居生活”。90年代初,张魁堂先生与之取得联系,老人托张先生去看望罗章龙,附上名片,以数行蝇头小字聊慰存念:“1936年西安一别,已近一甲子,每忆故人,不胜怅惘。……”1996年,李希逸老人在美国去世。
       
       故人俱往,甲子重来。当年的罗章龙、黎天才、吴雨铭、李希逸,还有黎夫人孙菩缘……不论他们离开中国共产党时,有着怎样的原委、怎样的无奈,甚至怎样的荒唐和怎样的叛逆,但在西安事变的台前幕后,他们扮演的,是不失光彩的角色:深想一下,当他们开始为张学良讲解马列时,共产党和红军正在长途跋涉、东奔西突中争取活路;当张副司令终于决心借重红军和背后的“国际”,开始“三位一体”的“实力游戏”时,“非委”为中共的大戏曾是处处“救场”“补台”……曲终人散时,历史来不及给每一个人留下浓墨重彩;盖棺论定日,应该会为他们写上实在的一笔吧。[地板]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1:43 只看该作者(-1)  】       故人俱往,甲子重来。当年的罗章龙、黎天才、吴雨铭、李希逸,还有黎夫人孙菩缘……不论他们离开中国共产党时,有着怎样的原委、怎样的无奈,甚至怎样的荒唐和怎样的叛逆,但在西安事变的台前幕后,他们扮演的,是不失光彩的角色:深想一下,当他们开始为张学良讲解马列时,共产党和红军正在长途跋涉、东奔西突中争取活路;当张副司令终于决心借重红军和背后的“国际”,开始“三位一体”的“实力游戏”时,“非委”为中共的大戏曾是处处“救场”“补台”……曲终人散时,历史来不及给每一个人留下浓墨重彩;盖棺论定日,应该会为他们写上实在的一笔吧。[第5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1:46 只看该作者(-1)  】       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里把黎天才骂得不轻,这段话还进了学生的教材,这就苦了黎天才。遭软禁的黎天才,依然是不卑不亢地和戴笠们周旋。戴一心想探知蒋介石在华清池同黎面谈的内容,他却守口如瓶。数月后,抗战全面爆发,迁都西撤很紧,戴笠急了,要逼黎天才走。而黎当时病重,架在车上动不了,这才得以留下转至上海,算是解禁了。此后,他化名王文德,隐居不出。
       [淘股吧]
              
              抗战胜利后,黎天才出来任职,又与共产党地下组织有了联系。解放军围住上海时,他带着地下党员,去见市政府的秘书长,布置保证水、电、交通及保存档案。上海的天变了,黎天才的“工作关系”从公安局又到了华东联络局,被特邀为静安区的人民代表,担任了区抗美援朝支会的副主席。
              
              1955年5月,黎天才突然被捕,审讯的重点是同汪伪的关系,这冤枉就大了,他一生和方方面面都有关系,红的、白的、灰的,都曾交涉,就是同汉奸不来往。案情实质是受潘汉年案子的牵连。狱外,夫人孙菩缘艰难持家,还打发孩子往狱中送食品,送药品。但她没能支撑多久,竟先于夫君离开了人世。黎天才被判无期徒刑,1961年8月病死在狱中。他死后20年,上海市地方法院撤消了原判,予以平反,宣布按起义投诚人员对待。
              
              其人虽殁,其音犹存。早在刚刚呼吸到新社会空气时,黎天才就开始动笔写回忆自传。成稿以后,他誊抄了一份寄给北方的高崇民,成为幸存于民间的黎天才自述。许多年来,黎天才的官方案卷成了被尘封的秘密资料。直至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写西安事变、写张学良时,才偶尔把黎天才摆了进去;北京大学的校史中,中共北京市委的党史中,也都有了黎天才的名字。当年黎天才曾对张学良说过,对党国领袖忠不忠,不叫作问题,只问我们对国家对人民忠不忠。他深知忠奸的标准很难定,直言告诉张学良,要看将来的历史归谁来写,更要看是站在哪一种阶级立场来写这一段历史。西安事变研究界资深学者张魁堂先生看出“在张学良身边,黎天才是唯一主张造蒋介石反的人”,准备替他写传。所惜未及动笔,张先生就病故了。可谓张氏有心,天才不幸。[第6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1:48 只看该作者(-1)  】       当年黎天才曾对张学良说过,对党国领袖忠不忠,不叫作问题,只问我们对国家对人民忠不忠。他深知忠奸的标准很难定,直言告诉张学良,要看将来的历史归谁来写,更要看是站在哪一种阶级立场来写这一段历史。[第7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1:53 只看该作者(-1)  】       万毅中将2009年12月11日 16:06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1907年8月8日生于辽宁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早年曾在大连市钱庄当店员,后在奉天省财政厅当雇员。
       [淘股吧]
       
       1925年春考入东北军陆军军士教导队(队长是张学良)学习。
       
       1926年起任副官处少尉副官、沈阳北大营军械官。
       
       1929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
       
       1930年毕业。东北易帜,张学良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随同去南京,任少校团副、少校营长、中校团副。
       
       1935年任东北军3旅7团代团长。不久,被任命为联络参谋。
       
       1936年1月起任东北军第109师第627团中校团长(当时29岁,是东北军最年轻的团长),同年加入抗日同志会,11月参加革命工作,任第627团的抗日青年团荣誉团长,支持和掩护中共党员在该团秘密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西安事变”中,万毅率部向渭南前线开进,准备抵御国民党进攻西安的军队。后因发表“张学良把蒋介石扣留,又亲自送回去,他这个事情做得不对,未免太重义气了”的言论,被缪澄流扣押,
       
       1937年2月被反动势力逮捕入狱。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获释后任东北军第57军(军长缪澄流)第112师第672团上校团长,曾参加南京保卫战,全团战没,只身幸免。
       
       1938年1月任东北军第112师第334旅第667团上校团长。
       
       同年3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
       
       1940年初任东北军第57军第111师第333旅代旅长。同年9月与师长常恩多(是位具有爱国心和十分同情共产党的领导人)发动针对与日军勾结的57军军长缪澄流的“九?二二”锄奸运动,将反共和勾结日军的军长缪澄流赶出部队。
       
       1941年2月17日被东北军中的反动分子逮捕,关在鲁苏战区监狱。
       
       1942年8月在蒋介石密令处决的前夕,从监禁地逃出,进入滨海抗日民主根据地,找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指示,旋即被派回东北军,组织领导、改造脱离脱离反动派控制的第111师官兵,与反共顽固派进行斗争,任新111师副师长、师长。
       
       1944年10月20日,奉山东军区命令,新111师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支队长。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此时,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仅仅几年时间)。
       
       同年9月奉命率东北挺进纵队2支队(由胶东军区特务营和滨海、鲁中军区3个连组成,有1200人,万毅任纵队司令员)进军东北。
       
       同年10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司令员(至1946年1月)。
       
       1945年11月至1946年1月任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委员、吉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46年1月至7月任中共吉辽省委员会领导成员。1月至8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吉辽(辽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到1945年底,东北挺进纵队发展到14000人,整编为第7纵队)司令员。
       
       同年2月至5月任中共吉辽省委员会辽北分省委员会委员、吉辽(辽满)军区辽北军区司令员。
       
       同年5月至7月任中共吉辽省委员会辽北省分委员会委员。
       
       同年7月至1947年5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务委员、吉林军区副司令员。
       
       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在吉林敦化地区合编组成,以第7纵队领导机关为其领导机关)司令员(李作鹏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梁兴初任副司令员,周赤萍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7年5月至12月改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名将李天佑出任第1纵队司令员)
       
       8月至12月任党委书记。
       
       1946年8月至10月任东北各省(市)行政联合办事处行政委员会委员。
       
       同年10月至1949年8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
       
       1948年1月至3月任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同年3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辽东军区独立1、2、3师组建)司令员、党委书记。
       
       同年11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42军(第5纵队改称)首任军长、党委书记。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攻占四平、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战役战斗。
       
       1949年4月至12月任第四野战军(同年4月起兼华中军区)特种兵司令员、党委书记。
       
       1949年5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月至1951年10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党委书记(至1950年5月)。
       
       1950年4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5月至10月任中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司令员、党委书记。
       
       1950年10月至1952年7月任中国人民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副司令员兼东北边防军炮兵主任(至1951年2月)
       
       1950年12月至1951年5月任炮兵党委委员。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种兵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员,率部参加了第一、二次战役。
       
       1951年4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同月至1952年7月兼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党委书记。
       
       1952年8月至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53年9月至1959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
       
       1954年4月至1959年9月任部党委书记。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得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58年5月任国防部第五部部长,负责领导特种部队的组建工作。
       
       9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参与核试验场的空中勘察选址工作,并向中央军委领导呈送核试验场编制草案获得批准。
       
       1959年4月至11月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5月至11月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机关党委书记。同年9月庐山会议后因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销党内外职务(1979年平反)。1960年4月被迫离开部队,下放陕西劳动,5月起任陕西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1960年11月至1966年3月任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
       
       1966年3月起任陕西省农林厅副厅长。“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
       
       1967年11月至1973年11月被关押6年,患青光眼得不到治疗。
       
       1969年左眼失明。
       
       1973年11月被释放,右眼视力仅为0.08。
       
       1977年10月至1982年任中国人民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顾问。
       
       1978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9年11月至1980年11月中国人民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其平反,恢复名誉。
       
       1982年9月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5年9月辞去中顾委委员职务。
       
       1985年7月起按正大军区职待遇。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97年10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著有《在庐山会议上》。[第8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1:54 只看该作者(-1)  】       揭秘: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将领们的最终结局..............[第9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1:56 只看该作者(-1)  】       少将 解方
       [淘股吧]
       
       2009年10月14日 15:45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原名解如川,又名解沛然。吉林东丰人。早年就读于奉天(今沈阳)高级中学。毕业后被东北军选送赴日本留学,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30年毕业后回国,加入东北军,同年秋任天津市保安总队队长。11月下旬当日军炮击制造天津事件时,曾率保安总队进行了英勇反击。后曾任张学良副官。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在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军部参谋处任二科(侦察科)中校科长。积极对于学忠、张学良进行反蒋、联共抗日的宣传。曾三次被张学良派赴两广密见李宗仁,白崇禧,联络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发生时,他密传张学良亲电,使驻兰州的东北军部队及时参加反蒋抗日行动。1937年2月任中共东北军上层工作委员会委员,随东北军东调。
       
       抗日战争初期随军参加台儿庄、徐州等战役。1939年初任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三三七旅上校副旅长。同年夏任第一一四师少将参谋长,并任中共五十一军工委书记。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从事党的工作,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出了贡献。
       
       1940年6月奉命到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情报部第三局局长、中共中央党校军事训练班秘书长、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参谋长、吕梁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敌后抗日战争,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兼参谋处处长,辽北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第十二兵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教育处处长并兼中南军政大学教育长,第四十军副军长。
       
       1950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参与第一至五次战役的指挥,并作为朝中方面代表之一参加开城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建立了功勋。回国后历任中央军委军训部副部长,越南停战谈判顾问,南京军事学院科学研究部部长、副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后勤学院副院长等职。
       
       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4年4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第10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2:00 只看该作者(-1)  】       少将 沙克
       [淘股吧]
       
       2009年10月14日 15:52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沙克,曾用名沙星澜,1907年生于东港市汤池镇石岱村。1920年就读于县立商业中学。1925年8月参加东北军,1927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历任东北军第53军647团团部副官、连长,第691团团部副官、代营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革命思想影响,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1936年,参加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沙克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特种兵团团长,冀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在深泽、安国、无极、晋县等地区发动群众,锄奸剿匪,巩固和壮大革命政权,发展人民武装。
       
       其间,相继指挥了安固、无极、安国等战役,并取得重大战果。在冀中平原坚持游击战3年之久,使敌寇闻风丧胆。1942年,沙克参加了著名的“五一”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沙克奉命率部队进军东北,历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安东军区副司令员,辽东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安东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炮兵第二师师长。
       
       此间,他率部队出色完成葫芦岛海防任务并参加了辽沈战役中的义县、锦州战斗和著名的辽西会战,之后挥师进关参加平津战役,在解放天津战役中,战功卓著。新中国成立后,沙克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训练部副部长,军训部部长,空军学院副院长。其间,为空军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3年10月离职休养。离休后,他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支持空军学院的改革和建设。
       
       “文化大革命”中他虽然受到冲击,但革命意志不减,坚持同林彪反革命集团作斗争。1988年荣获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93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
       
       少将 赵东寰2009年10月14日 15:56新华社【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赵东寰是辽宁省法库县人,1907年出生。1930年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任东北军连长、副营长。1936年“西安事变”时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参谋处处长、3团团长、八路军第3纵队北上挺进支队司令员、冀中军区警备旅2团团长、八路军第3纵队南下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他指挥河北省梅花镇军民同前来进攻的日军浴血奋战,与外围兄弟部队里外夹攻,击毙日寇八百余众。随即,他在冀中12县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参加了“百团大战”,为创建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参谋长、辽西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骑兵支队司令员、独立10师师长、38军151师师长、42军副军长等职,参加了叁下江南、四保临江、四平保卫战、围困长春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以及伏牛山和嵩山地区的大规模剿匪运动。
       
       1948年赵东寰担任独立10师师长时,奉命率部前去解放本溪,来到浑河北岸的章党。浑河河深1.5米左右,岸边结有薄冰,无桥、无船。涉水,不仅火炮、车辆、物质过不去,而且会冻伤大批人员;架桥,又会延误战机。
       
       赵东寰立即召开集军事会议,决定依据客观情况灵活招待上级命令,顺浑河北岸西进,攻克抚顺,歼敌43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华南军政干校校长、高级工兵学校校长、军委军事建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特种工程指挥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他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赵东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去世。
       
       ===============================
       
       少将 封永顺2009年10月14日 15:41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封永顺是河北省大兴县人,1911年出生1927年参加东北军,1930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学校。担任过647团和691团军械长,1936年在647团参加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
       
       吕正操在小樵易帜,封永顺参与其间,是吕正操的旧部。封永顺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军械处处长、冀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冀晋军区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华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
       
       1949年6月,华北军区决定将军械处改为军械部,封永顺担任部长。由于总后勤部部长杨立叁兼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封永顺就在杨立叁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当时各大城市存放着许多武器弹药,发生过一些爆炸事故。中央领导要求将武器弹药调出大城市。为了健全管理机构,组织了一个军械训练大队,杨立叁任大队长政委,封永顺任副大队长。
       
       以后组建了军委总后勤部军械学校,封永顺任副校长。1950年,总后勤部成立军械部,总后勤部部长杨立叁任部长兼政委,封永顺任副部长,从西南军区调给军械部100多名干部,建立了军械部的机构。封永顺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军械管理,整顿仓库;向国家重工业部、东北军工部所属兵工厂订购军械物资;建立全军统一的军械物资供应制度;保障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军械物资供应;培养具有近代兵器知识的技术干部。1951年,封永顺曾到朝鲜检查军械勤务工作。1951年,根据苏联的经验,军械部改属炮兵系统,对外称军委军械部,由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兼部长,封永顺仍任副部长。
       
       封永顺主要负责组织全军武器装备统一制式,统一口径,改进军械装备维护保养工作,军械部当时还负责向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提供军援1954年,军械部改称总军械部,陈锡联继续兼部长,1955年王树声任部长,封永顺、涂锡道、陈文彪任副部长.1957年,总军械部改为总参谋部军械部,1959年,总参谋部军械部划归总后勤部领导,韩振纪担任部长,封永顺、涂锡道、陈文彪任副部长。
       
       同年11月,封永顺调任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1969年,封永顺升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装备部部长,苑化冰、李开、罗文、杜屏任副部长。封永顺后来回忆说:装备计划工作总后不好管,也难管好。起初,邱会作是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他签发的文件以总参、总后名义发出,尚能行得通。邱会作撤职以后,就更别扭了,无论对军内还是对地方,许多事都要找总参会签。
       
       1970年,苑化冰任装备部部长,但封永顺仍分管这方面工作。1975年4月,总参装备部和总后军械部分开办公,9月总后军械部改为总后军械车船部,1978年总后军械车船部又分为总后军械部和总后车船部。1980年封永顺担任总后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在北京逝世。
       
       ===========================
       
       少将 张加洛2009年10月14日 17:11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开国少将.张加洛
       
       张加洛是山东省掖县人,家境贫寒,父母无以为生闯关东。张加洛1919年出生于苏联阿穆尔省城小北屯。3岁移驻黑河。读小学和高小一年级。1929年中苏发生战争,移驻齐齐哈尔,做童工。1930年回家乡定居。1931年上县立西由镇小学,1933年考入省立掖县中学。1934年入党。后因胶东党组织遭破坏,失去联系。1936年,考入北平弘达二院(高中部),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到东北军学兵队当学员,重新入党,从事在东北军的兵运工作。西安事变后,被分配到学生抗日先锋队第1支队1中队任指导员。1937年,受党组织委派,到韩复□部队开展兵运工作。同年回掖县,担任县委书记。成立了掖县民众抗敌动员会,有近500人枪。1938年3月8日,中共掖县县委负责人郑耀南、张加洛举行玉皇顶起义,攻占掖县县城,建立了山东最早的抗日民主政府。起义部队从500人迅速发展到3700人番号为胶东抗日游击第叁支队,是当时胶东人数最多的抗日武装。
       
       支队长郑耀南,副支队长周亚泉,参谋长赵森堂,政治部主任张加洛。后来的27军235团2营、1营2、3连和3营7连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1938年2月,胶东军政委员会开始整编各地起义武装,将3个主力大队编为叁军第一路;蓬莱的抗日武装为第二路;文登、荣成、牟平、威海的抗日武装为第叁路;黄县的抗日武装为第四路;即墨、莱阳、招远等地起义武装分别编为大队。掖县的第叁支队名称不变。
       
       5月,第叁军第二、第四路与马保叁率领的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第八支队会师黄县,组成抗日联军。指挥马保叁,政治委员林一山,参谋长赵修德,政治部主任宋澄;前敌指挥部指挥韩明柱,副指挥郑耀南,张加洛为政治委员。9月18日,第叁军、第叁支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辖5个团。司令员高锦纯,政治委员宋澄,参谋长赵锡纯,政治部主任宋竹庭、于眉。
       
       第五十五团(由第叁军第二、第叁路及第叁支队各一部编成),团长李华(回东);第六十一团(由第叁军第一、第二路各一部编成),团长赵一萍,政治委员刘仲华;第六十二团(由第叁支队编成),团长郑耀南,政治委员李耀文,张加洛为政治部主任;第六十叁团(由第叁军第叁、第四路各一部及莱阳起义武装编成),团长于得水,政治委员张玉华;第六十四团(由鲁东第七、第八支队各一部编成),团长陈龙飞,政治委员翟瑞甫。
       
       11月,第五支队改编成3个旅。第十九旅由第五十五、第六十一、第六十叁团编成,旅长高嵩,政治委员宋竹庭,参谋长王瀛洲、政治部主任李丙令; 第二十一旅由第六十二、第六十四团编成,旅长郑耀南,政治委员李耀文,政治部主任张加洛;第二十五旅由1938年9月投诚的国民党栖霞县警备队刘万岭部编成,旅长刘万岭,政治委员柳运光。
       
       1939年3月,张加洛被派往延安汇报工作和学习,后来调到军委工作,1940年任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处主任,1941年任军委直属队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兼秘书科科长,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直属政治部办公室主任,1944年任联防军直属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解放战争回到胶东,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49年2月,他担任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当时部队逃亡严重,他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措施,稳定了部队。9月任华东军区警备5旅政委。
       
       解放后,1950年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53年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55年任江苏军区政治部主任,1962年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64年晋升少将,同年转业,任水电部政治部主任。文革期间受迫害,1978年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获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第11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2:03 只看该作者(-1)  】       吕正操自述:为抗日加入中共留在北方打游击
       [淘股吧]
       
       2009年12月11日 16:03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本文摘自《吕正操回忆录》 作 者:吕正操  出 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张学良送蒋介石去南京后,东北军内部矛盾重重,高级军官和少壮派争权夺利,混乱局面难以收拾。我考虑当时六四七团的政治情况,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于是在张学良走后,于十二月三十一日,乘第一班民航飞机至郑州,又坐火车赶回徐水团部,抓紧掌握部队。随后孙志远赶来团部,通知我北方局已同意我入党。我想留孙志远在团内做党的工作,他说,在五十三军他太红了,要到山西躲一躲,北方局另派人来团主持党的工作。
       
       回到徐水的当天晚上,我就把沙克找来了,告诉他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一手造成的祸国殃民的内战就要停止了。”接着,我向他讲述了共产党如何光明磊落,为国家民族利益不念旧恶,英明地处理了西安事变。并且还对他说:“我们共事多年,算得上是知己。不瞒你说,我已经加入共产党了。你想参加吗?”沙克听了我的话,很激动,当下表示:“我也愿意参加党。”我说:“不过担子可重啊,既要开展救亡工作,又要保守秘密。”我们推心置腹地谈了一夜,决定以经济委员会为基础,积极扩大团内“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以便聚集和扩大革命力量。之后,我们就扩大“东抗”组织,抓紧发展党员。此时黄显声已调任一一九师师长,并兼任五十三军副军长,驻石家庄,我们经常来往,共同商讨,配合工作。
       
       一九三七年初,经北方局五十三军工委会介绍,胡乃超、杨经国、戈亚明等学生党员六七人来团里下连当兵。他们当兵后很快被提升班、排长,便于开展党的工作。二月间,北方局派来李晓初负责六四七团党的工作,相当于党的总支书记,公开名义是上尉书记长。他代表组织正式通知我,北方局已批准我入党,并由他来做我的入党介绍人。
       
       同年一月间,万福麟借口开会把黄显声扣在保定,撤销了黄显声的一一九师师长职务,不准回师。我对此早有戒备,万福麟多次召开团长会议,我都托病不去参加,派中校团副徐荣奎前往。万福麟为了要扣押我,乘铁甲车前来徐水车站召集六四七团官兵训话,大骂共产党。之后要我即刻跟他同去保定,我坚决不去,对他说:“你训完话,我要接着做工作,不能丢下就走。”并事先做了防备,在徐水的漕河桥头埋上了炸药,由沙克负责准备炮火,如果万福麟竟敢把我带走,即把桥炸掉,再动用迫击炮,截断铁甲车去路,把万福麟扣留。万福麟觉得形势不妙,知道我不会跟他去保定,而且又是在我团防地内,看我坚决不肯随他去,也无可奈何,只好乘铁甲车败兴而归。
       
       万福麟走后,我们对他就更加防备。他到徐水来未能得逞,自然不会甘心。不久,一九三七年四月,他把六四七团调到定县师部附近,以便于监视我团活动。我们到定县防地,及时派一些可靠的部队和党员进行反监视。
       
       团内党的工作迅速发展,更引起万福麟和刘元勋的警觉,四月间他们趁蒋介石缩编东北军的机会,把六四七团拆散,分编到两个师的三个旅里。宣布命令时,全体官兵群情激愤,反对改编;团内党员、“东抗”队员纷纷要求把队伍拉出去,西渡黄河去找红军。我们当即召开党员和“东抗”干部会,决定派李晓初到北平请示北方局。李晓初去后很快赶回,传达说:你们千万不能拉出去,第一,那样做会破坏党的统一战线;第二,你们的队伍拉不到黄河就会被打散了;第三,你们要服从改编,分到各师去扩大党的影响和力量。李晓初原原本本地传达了这三条。
       
       根据北方局的指示,我们服从改编。五月初,我带一个营到石家庄与一一九师六五四团的两个营合编为一三○师六九一团,师长周福成,旅长丛兆麟。
       
       就在从定县去石家庄的途中,五月四日的晚上,在一个帐篷里,李晓初代表党举行了我的入党仪式。在此之前,在旧军队中发展党的组织,一般是要兵不要官。刘少奇同志来北方局后,提出了在军官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意义,才改变了白区党的“左”倾路线。
       
       到了石家庄,我们就和市委陶希晋等取得了联系。部队协同石家庄市委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我团官兵和正太路工人联合组织歌咏队,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当时流行的救亡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五月的鲜花》、《大路歌》、《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等。由于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开展,也大大地提高了全团官兵觉悟水平。
       
       相关阅读:吕正操:这一辈子干三件事: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
       
       “我这一辈子主要干的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
       
       吕老将军有中国网球协会主席的头衔。“在东北军时,张学良打网球,我也跟着他练,就这样,一直打到了90岁。后来实在打不动了就去给人家发奖。”———吕正操
       
       戎马生涯●年少有为20岁任张学良副官
       
       1905年1月4日,吕正操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时期,辽东处于日俄的炮火之下。出于安全考虑,吕正操出生之后,就被母亲藏到柴草垛中。
       
       少年时期的吕正操目睹了日军的残暴。他家菜地靠近南满铁路,这条铁路在日俄战争后被日军占有。吕正操自小恨透日本人,立志长大当兵打日本。他的学名是“正言”,被他改为“正操”,意思是操练好了打日本。
       
       吕正操从小就有叛逆精神。还在读小学时,他就在班中第一个站出来,剪掉了长辫。有一次他还掀下一根板凳条,狠狠地打了一下他的老师,然后跑到河边壕沟里藏了三天。因为家贫,他小学没读完即辍学,在一家缫丝厂做学徒。
       
       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加入奉军,20岁时成为张学良的少校副官兼秘书。从1929年一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他一直都在张学良身边或部下任职。
       
       ●反对南撤改编部队投奔“八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时,吕正操与应邀前来西安共商国事的中央代表罗瑞卿等人常有接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吕正操到国民党53军任691团团长。1937年5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秘密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吕正操随国民党53军南撤。此时,吕正操接到中共北方局指示:留在敌后,找地方党开展抗日游击战。
       
       1937年10月14日,在一次对日作战中,吕正操带领部队撤离到河北晋县东北的小樵镇,宣布退出国民党53军。吕正操对大家说,已和军部失去联系,“这种时候和日本人打,死了是烈士,活着是英雄!既然我们与军部失去联系,我看只有回师北上,到敌后打游击!”因暂未和中共地方党组织联系上,部队改称“人民自卫军”。
       
       不久,人民自卫军被纳入晋察冀军区领导。吕正操被任命为冀中军区司令、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公署主任。
       
       冀中根据地的创建由此开始,这是中共在平原地区的第一个根据地。凭着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赫赫战功,1955年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
       
       
       
       ●军部被炸趴在床底侥幸逃生
       
       著名的“百团大战”与吕正操的一封军机密电有关。
       
       1940年8月20日,为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打响。日军在当时的作战记录中写道:百团大战是自开战以来共军采取与过去游击战完全不同的战术,日方从未想到中共势力竟能扩大到如此程度。
       
       “百团大战”之后,日军的扫荡更为频繁。1941年9月,冀中军区司令部被日军炸弹击中,值班参谋和通讯员等人被炸死,趴在床底下的吕正操侥幸生还。
       
       熟悉军事地理的人都知道,6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缺少天然屏障,历来被兵家视为死地,尤其是面对拥有汽车、装甲车、骑兵的敌人快速部队。在反扫荡的过程中,吕正操以多种战术与冈村宁次周旋,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交通战等战法。
       
       但1942年日军发起的“五一”扫荡,迫使吕正操带领部队向太行山区转移。
       
       ●抗战结束争分夺秒接收敌占区
       
       在日军正式投降之前,八路军接收敌占区的工作就开始了。
       
       1945年8月10日,朱德总司令在延安发布命令,要求各解放区部队向日伪军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时间内缴出全部武器,并派兵接收敌占区。
       
       11日上午,朱德又发布了第二号命令,对各部队的任务作了明确指示,其中要求“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在日军即将投降之际,吕正操意识到,共产党接下来面临的将是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之间的争斗。在奉命北上接收敌占区时,他心里想的还是如何“把国民党挤出去”。他刚到延安,毛泽东与他共进晚餐时说,“冀中、晋绥,用‘挤’的办法,快把日本人挤出去了。现在恐怕要有人来挤你们来了。”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次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三天。在这前后,吕正操正率领部队,争分夺秒地展开接收敌占区的工作。
       
       吕正操率领军队在晋绥军区接收了部分敌占区之后,又率军向东北挺进。东北关东军积存的大量武器设备和其他物资,大部分都被八路军抢先接收。这些武器设备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作用。
       
       和平年代主管铁道部开修青藏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吕正操任铁道部副部长。抗美援朝开始后,吕正操担任军事运输司令员,保障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后勤需要。
       
       1965年,吕正操任铁道部部长。1977年12月,吕正操任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此时,青藏铁路再度上马,并计划在10年后修通。1979年9月,青藏铁路铺轨至南山口,但由于“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再无资金继续,加上进藏一段的地址、气候更为复杂,青藏铁路二度下马。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第12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2:08 只看该作者(-1)  】       王以哲将军纪念馆(以哲公园) 
       [淘股吧]
        
       
         博物馆介绍: 
       
         位于哈尔滨市宾县县城西南出口处迎宾路南侧,距哈尔滨市60公里,同三高速公路和221国道可达宾县。为哈尔滨市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以哲公园占地3万平方米,其前身为1952年建立的宾县烈士陵园,园内于1993年辟建了王以哲将军纪念馆。王以哲原名蓬峤,字鼎芳,1896年生于宾县,1922年在保定军校毕业,是东北军中与我党联系最早、最密切的主要将领之一,是张学良将军与红军合作的亲密助手。王以哲历任东北陆军步兵第十九师中将师长兼第七旅长、六十七军军长等职务。在铲除亲日派“扬常事件”中,王是参与者之一,并领导了“夜袭挑马渡”、“榆关之战”等著名战役。1936年,周恩来与张学良的肤施会谈就是由王以哲一手促成的。在西安事变中,王也是主要参与策划和实施人。此外,他还曾支援红军大量枪支弹药,并与红军达成互不侵犯、共同抗日的协议。1937年2月2日,蒋介石手下孙铭九派人枪杀了王以哲,享年41岁,制造了群情激奋的“二·二事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闻讯后,纷纷前往吊唁或发唁电表示哀悼。 
       
         [第13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为天下正 2009-12-12 22:51 只看该作者(-1)  】       实证是研究东北现代史的?[第14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转贴 实证 2009-12-12 22:52 只看该作者(-1)  】       有关张学良的几个悬念:他是不是共产党员?
       [淘股吧]
       
       2009年10月26日 09:2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2条有关张学良的几个悬念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病逝于夏威夷史特劳比医院。吕正操闻信立即发去唁电:
       
       张闾瑛女士、张闾琳先生:
       
       惊悉张学良将军逝世,极感悲痛,特致哀悼,并向你们及其他亲属致以衷心慰问,切望节哀。
       
       张学良将军和我既是桑梓情深,又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一生志在国家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民族。为了救国救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和杨虎城将军不顾集团利益和个人身家性命,力挽狂澜,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功在民族,彪炳千秋。
       
       张学良将军生则功盖祖国,逝则重于泰山,无愧于祖国人民称之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伟大称号。
       
       特此敬挽
       
       吕正操
       
       2001年10月15日
       
       其时,笔者赴内蒙考察巴丹吉林沙漠,特地先到北京,拜望吕老。吕老说:这次张学良病危的消息一传来,就预感不妙,为防不测,先拟好了唁电。并说:他的子女给我发过电报,希望我转达张学良想回国办后事的情况,我了解他的心愿。我都转过去了。我觉得,他回来天经地义,我希望他回来。他本来也说是要回来的。现在成永远的遗憾了。
       
       谈及张学良的一生,吕老说:“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始终如一!他一生从民族大义出发,志在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
       
       张学良给后人留下什么?吕正操概括了12个字:披肝沥胆、忍辱负重、浩气正人。
       
       有关张学良的几个悬念:为什么没回祖国大陆;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会不会归葬故乡。
       
       为什么没回祖国大陆?有说因病不便万里长途跋涉的,有说因赵四小姐阻拦的,有说受某些方面限制的……张学良曾向吕正操言及:李登辉只准许他到美国,但绝不能借此机会就跑回大陆,他回大陆要得到李登辉的批准。张学良接受了这个条件。
       
       贝太太对张学良说,不要管那么多,就利用这个好时机回去走走。他说:“我平生——成,是一个信字;不成,也是一个信字。”
       
       确实如此,张学良一生特立独行、处事果断而坚韧不拔:年轻时,以超凡毅力戒断毒瘾;东北易帜,放弃私利,只为反帝救国;枪杀钳制他的父辈老臣,断然决然;西安事变抓蒋送蒋,勇肩重责;命运突然逆转,惨遭幽禁五十五年,无怨无悔。其大义、信义,非同寻常。他说:“我的结局这么惨,归根到底,是由日本人侵华造成的。”是何等明澈的一究到底!
       
       依权威人士分析,张学良生前不能回祖国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主要是政治方面的阴影。沉钟扣顶,人何以堪?
       
       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
       
       1936年6月,中共中央接到派驻东北军的代表刘鼎“报告张学良申请加入共产党”的密电;7月2日,中共中央就此报告共产国际“拟允许其入党”。一个半月后,共产国际才电报回复不同意张学良的入党要求。
       
       阎明复证明,在莫斯科的苏共档案馆里,见到过共产国际关于张学良入党意见给中共中央的电报,电文说:不应该靠吸收军阀入党来发展。但中共中央有没有执行呢,或者在共产国际的电报发来之前,中共中央就已经通过了呢?
       
       东北军的王以哲也是中共党员,这已为叶剑英证明,并列入中共英烈名册。人们期待会有更宝贵的实证浮出水面。
       
       会不会归葬故乡?
       
       2004年5月间,笔者从海城方面得知,张学良先生90岁高龄时曾给自己的儿子张闾琳和副官谭海先生之子谭福添先生留下遗嘱:委托他们在恰当的时候归葬白山黑水间。
       
       张学良1991年3月10日第一次离台赴美,同年6月27日返台,次年再度赴美并得以定居,在宽广美丽的檀香山海边度过了10年相对平静的生活。
       
       挚爱伯父、了解伯父的张闾蘅说,伯父是“真正的东北老头”。她概括张学良的平生遗憾时,有几句概括的话:“伯父早年的愿望是学医救人,但他是长子,要听父命从军;他不怕强敌,渴望亲自上前线打鬼子,最终被禁了几十年;晚年想回东北老家看看,也落了空。”
       
       或许,张学良晚年是闲云野鹤心态,最终是否踏上故土,或是否曾经加入共产党,在他看来只是形式上的事情,他似乎已经摆脱那种人们难以完全支配自己意志的无奈而安之若素: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第15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原创: 实证 2009-12-12 22:54 只看该作者(-1)  】       【 · 转贴 为天下正 只看该作者(-1) 2009-12-12 22:51】   
       
             实证是研究东北现代史的? 
       ----------------------------------------------------------------------
       
       只是喜欢历史,专业是研究数学模型[第16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原创: 实证 2009-12-12 22:58 只看该作者(-1)  】       真正的英雄---罗章龙
       
       真正的“无名英雄”---黎天才[第17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原创: lbaiquan 2009-12-13 10:18 只看该作者(-1)  】       好贴,没油干顶了!![第18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原创: 实证 2009-12-13 15:37 只看该作者(-1)  】       【 · 原创: lbaiquan 只看该作者(-1) 2009-12-13 10:18】        
       [淘股吧]
       
            好贴,没油干顶了!! 
       ----------------------------------------------------------------------
       
       真正的英雄---罗章龙
              
       真正的“无名英雄”---黎天才 
       
       罗章龙、黎天才等人是真正有理想的人,《潜伏》中的余则成也是这样的人。[第19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原创: 做点贡献 2009-12-13 15:43 只看该作者(-1)  】       有理想--正确理想--付出--成功,渺茫一些了。。
       最近遇到一个数学系毕业生,有点意思。[第20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原创: 实证 2009-12-13 15:49 只看该作者(-1)  】       【 · 原创: 做点贡献 只看该作者(-1) 2009-12-13 15:43】      
       [淘股吧]
       
              有理想--正确理想--付出--成功,渺茫一些了。。
              最近遇到一个数学系毕业生,有点意思。 
       ----------------------------------------------------------------------
       
       [第21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原创: 实证 2009-12-14 10:41 只看该作者(-1)  】       !!!!!!!!![第22楼]   咖啡卡加油券0/0【 · 原创: joeylee 2010-01-03 16:33 只看该作者(-1)  】       难怪,实证姐姐厉害啊!
       [淘股吧]
       原帖由实证在2009-12-12 22:54发表
       【 · 转贴 为天下正 只看该作者(-1) 2009-12-12 22:51】   
              
                    实证是研究东北现代史的? 
              ----------------------------------------------------------------------
              
              只是喜欢历史,专业是研究数学模型[第2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