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文怎么出名的:【三国三十六计赏析】—借尸还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1:47:23
',1)">',2)">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计名出自元代岳伯川杂剧《吕洞宾度铁捌李岳》中一则道教神仙故事。指假借外力或其他条件来恢复自身生机,东山再起。此计一般是处于被动或不利局面时使用,是一种无为而用的谋略,名为“借尸”实质上在于“还魂”。大凡已经有作为的事物,难以驾驭和控制,不可以加以利用。凡是尚没有作为的事物,往往要寻求依附而存在,便可以利用。借尸之方法可捡、可偷、可抢、可换,方法多多。
原文是:“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刘备所以称皇叔
三国时期最想当皇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备!其将二子一个取名为刘封,一个取名为刘禅,心里想着的只是“封禅”两字。但你刘备一个编篓织席出身的人想当皇帝总得要有资本啊。没想到这个资本真的找到了。
曹操把刘备推荐给献帝,并表奏玄德军功,献帝宣刘备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盘根溯祖,刘备找到并托出了自己是汉室宗亲这个渊源,进而凭此按辈份又被汉献帝认作皇叔。
刘备最得意的就是皇叔这个称谓。罗贯中演义刘备当皇帝是继正统,不外乎也是根据这个渊源的:汉天下是姓刘的天下,皇帝没有了,曹魏篡权了,刘备再称皇帝是光复汉室,继正统当皇帝。
刘备能盘踞四川当皇帝,并获得士大夫阶层的认同,其最成功的也是借助了汉室宗亲这块牌子,用借尸还魂之计为自己挣得了当皇帝的资格。
算一算时间,刘备先生搬出的中山靖王正是刘备的上十八代祖宗,距刘备已300多年,而孝景皇帝则是上十九代祖宗. 刘备只搬到中山靖王刘胜为止,可能与罗贯中协商了,感谢十八代祖宗较合理些. 今人盘根念祖,也往往以能上溯十八代为荣.
刘备先生借尸还魂功夫不错,借了一具300年的古尸,园了当皇上的美梦
曹操所以迎献帝
曹操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最成功的“借尸还魂”。
汉献帝刘协无论在聪明才智还是对皇帝角色的适应上,都比他前两任的桓帝和灵帝要优秀得多,但他却相当倒霉。他几乎是在董卓的挟持下,不得不推翻哥哥刘辨的政权,而以陈留王名份晋升为天子的。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汉献帝一开始便得不到朝廷大臣的支持。
董卓被诛,郭汜、李傕之乱,洛阳皇宫尽毁,宫殿被大火烧为灰烬。汉献帝回到洛阳,只好在破墙头上搭个草房,凑合居住。粮食也极为紧张,皇帝、皇后、皇妃都被饿得两眼发昏,肚子咕咕乱叫,只好挖点野菜充饥。
汉未虽然衰败如此,但汉天下的尸壳毕竟没有灭。当时,很多军伐想到的只是尽量扩充自己的地盘,在大乱中多争取一些利益。虽然袁绍军团的首席幕僚曾经建议过袁绍奉迎天子,但未被袁绍采纳。袁绍想到的只是重新立一个皇帝。西凉军也曾讨论过是否以实际行动奉戴天子问题,但最后也没采纳谋士“奉皇帝以正天下”的策略,反而内乱不断,放兵劫掠,破坏民生经济,错失良机。
这时侯的曹操,从公元189年讨董开始,到公元195年,连续六年苦战,历尽艰辛、危险,虽然收编了三十万青州军,一下子由私人军团升为有资格争霸天下的大诸侯,当上了兖州刺史,实质上掌握了全部兖州及大部分的徐州和豫州,但仍不是最有实力的军团。
公元196年,曹操会议讨论是否拥戴献帝的问题。这时候,除程昱、毛玠、荀彧等人拥护外,曹仁、夏侯惇、满宠等大部分将领及幕僚都表示反对。很多人认为,奉迎天子不一定有利,董卓便成为众矢之的。以现有实力,“挟天子”不一定能“令诸侯”,万一掌握不好反受其害。
好在荀彧力主,并大声向曹操表示:
奉天子绝非纯为功利,从前高祖东向讨伐项羽,便以为义帝复仇为出师之名,因此得到天下诸侯响应。董卓之乱起,天子流亡关中,将军便首倡义军勤王,只因山东秩序混乱,才使我们无力兼顾关中。现在虽然战事连连,我相信将士们仍心向王室。今皇上脱离西军掌握,正是大好机会啊! 拥护皇帝顺从民望,此乃大顺;秉持天子公道以收服豪杰,此乃大略;坚守大义招致人才,此乃大德。即便遭到其他军团围剿,也难不倒我们。要不及时决定大计,等到别人也有所行动,就来不及了啊!
曹操最后当机立断,决定奉迎汉献帝。
当年,曹操奉迎献帝,把17岁的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后更名为许都,为他建立宗庙,修造宫殿,使许都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大批人才也因此蜂拥而至。像荀攸、郭嘉、钟繇等谋士,典韦、于禁、徐晃等武将,都是在此前后投奔曹操的,连北海太守孔融那样有名望的贤明之士,也让曹操给请来了。这样一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文武齐全,大权旁落的朝廷也焕发了新的气象。
曹操奉迎天子,招纳贤士,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今天的话说是拉大旗作虎皮,用计谋来说,就是一计“借尸还魂”,借献帝汉室牌子的外壳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处于一个名正言顺的有利位置。否则曹操的事业可能要艰难得多,一生要挣扎在不知为谁扫平天下的尴尬局面中。
忠勇的关羽投降曹操,曾经有个“降汉不降曹”的条件,虽然有点滑稽,但也正说明了曹操迎奉天子战略的成功。
姜维所以降钟会
蜀国阿斗政权垂亡之际,孔明的不二弟子、大将军姜维想来一计“借尸还魂”,可惜失败了。
当时魏国两路大军伐蜀,姜维与魏国的钟会大军拒于剑阁时,魏国的邓艾一路偷度阴平小道,直接攻入了成都,刘阿斗很快就投降了。
姜维见自己的大部队兵马还在战斗中,皇上却已投降,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乃设计佯装投降于钟会。
姜维降于钟会后,先是大赞钟会的才能,说要不是我们两人拒于剑阁,邓艾不可能取得大功。进而评价钟会与邓艾两人的战功,离间钟会与邓艾,点燃钟会与邓艾的战火,促使钟会用计杀了邓艾。然后与钟会结为“知已”兄弟,惺惺相惜,彻夜长谈,并用三个故事劝说钟会:
一是韩信在掌握兵权的时候,蒯通曾经劝说他起兵自立,背叛刘邦,但韩信不听,最后死于刘邦的老婆吕后之手。
二是文种、范蠡春秋战国时帮勾践灭掉吴国后,范蠡认为成功之后,勾践不可共事,于是托故离去,临行劝文种也离去,文种不听,后来勾践果然迫使文种自杀。
三是张良在帮刘邦成功以后,为了免遭猜忌,放弃功名富贵,跟从赤松子学道,得以保全自己。
姜维这么一说,钟会面临的好象只有三条路: 一是功高振主等候被烹,二是功成名就退隐江湖,三是拥兵自立独创王国。
果然,钟会受到诱惑,最后作出了反叛魏国拥兵自立创业的最错决定,并请姜维辅助。因消息走漏,姜维、钟会均被镇压。
表面看来,这里的一切是姜维在为钟会谋划前程,其实错了,姜维曾托人悄悄告诉刘阿斗,要他忍耐一段时间,自己有能力恢复汉室。姜维想借钟会的力量,先反叛魏国争取一支军队和一块地盘,然后再借机会除掉钟会,光复汉室。
只不过这样的借尸还魂太艰难了。
魏国的军队是国家的军队,大家都食国家粮,父母兄弟姐妹都是魏国人,此次作战的最终目的就是踏平蜀国,跟着钟会打倒了蜀国,可谓功成名就,取得胜利后谁又想随你钟会反叛,变成私家军再去冒死创业呢?
所以这次钟会的反叛注定会有人告密而失败。
所以姜维这一次借不到“尸”,更还不了“魂”。
短命的蜀国阿斗政权终于从地图上抹去了。
作者:孟德思奇
⊙当你把脚印留在我家园,你就走进了我的心田里,我会用感激的目光注视你,紧追寻着你离去的足迹,把幸福与快乐给你带去。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