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有电脑卖么:国际体系的变革与欧盟的定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28:29

国际体系的变革与欧盟的定位

 

国际体系的概念主要属政治学研究范围,随着经济在国际关系结构和变量中的份量和影响力日益增大,随着政治和经济关系紧密交融,政治问题经济化和经济问题政治化现象已屡见不鲜。当今国际体系的态势在学术界歧见迭出,拙文试图着重从经济视角对国际体系的当前态势和发展趋势进行宏观剖析,主要从格局结构和变量上简要论证,以求阐明国际经济体系发展和变革的态势,从一个侧面论证国际体系正朝向以全球化、多元化为特征,以经济中心扩散为特点的三中心多极化基本格局转变,限于篇幅仅以欧盟作典型给予其在全球三中心多极化格局中定位。

 

    一、国际经济体系的当前态势和变革趋势

所谓国际体系就是由国际行为体(主要是国家)按一定制度规范和互动作用构建的一种政治、经济交织的关系组合形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处在不断变革的动态发展中。严格意义的国际体系的形成可追溯到15世纪,真正具有全球性的国际体系到19世纪末才构建成形。现行国际经济体系是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诞生和形成世界市场后的产物,是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普世价值观为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力量格局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动,国际经济体系的体制结构和主导力量也随之变迁。几百年来国际经济体系一直为欧美列强所主宰,战后美国凭借绝对优势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独占鳌头,加上军事和政治的超强实力,在苏联解体后终于成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空前霸业,强化了其在国际体系中唯一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然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美国也逃不脱霸权周期规律的制约。这其中经济全球化是最大的变量因素,“成也萧何,败与萧何”,全球化这一历史大趋势既是国际体系变革的大背景,也是国际体系变革的主要动力和最大变量。

美国的强盛和霸业成就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美国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与全球化相应匹配的一整套正式的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规制和行为准则的主要倡导者、决策者,更是牢牢掌握着国际经济贸易、货币金融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知识产权这类关键领域的创制权和话语权。美国的富裕和强大得天独厚地依赖于并借助于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条件。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美国也就没有经济全球化,没有经济全球化也就没有美国的今天。但是经济全球化绝不是也不可能是全球美国化。

经济全球化绝非任何人任何国家主观创造的,它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反映的世界经济运行的主旋律。因而它具有一定的不偏袒的客观性,尽管可施加影响也可加以利用,但全球化不可逆转更不可独占。正因为如此,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欧美国家在某些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损害,而一些发展落后的国家也可以抓住机遇,创造有利条件为己所用,得以迅速崛起,从而使世界经济力量格局显露此起彼伏巨大变化,推动了国际经济体系变革,经济全球化这一派生的成果,是美国始料所不及的。

经济全球化为一些具有较好综合实力基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挥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得以脱颖而出转化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有利国际环境,多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上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时代的新现象、新特征。最典型的要数“BRICs”,即美国高盛公司一份评估预测报告中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第一个字母复合组成的新词,该报告认为这四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潜力较强,把这四国与美、日、德、英、法、意发达国家六强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比较,预测“BRICs”在2038年左右将在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上赶上六强,2050年将全面超越六强,届时欧洲列强都被排斥在外,由中、美、印、日、俄、巴共列为世界经济六大强国。[①]再扩大到整体发展中国家,据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2005年年底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13%上升到2005年的20%,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也相应从18%上升到25%。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中所占比重已达43%。[②]另据英国?经济学家?采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法,估计2005年新兴经济体的总产值已增至全球的近一半。由此该权威经济杂志哀叹:自工业革命以来“第一世界”的富国始终支配全球经济的时代“也许已经宣布结束”。[③]

若干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预示着延续几百年的国际经济体系由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预示着国际经济体系正在发生重大而带根本性的变革和转型。体系变革受制内外种种因素,这次变革根源在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经济产业链连接环的结构性大变动,因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而促成产业结构链接的新中心和新力量出现。新兴工业化国家迅速崛起不是靠传统的域外扩张,而是靠自身的改革开放,靠在现存国际经济体系内进行合法、合理竞争所推动。所以这既不是新兴国家的挑战性变革,更不是霸权更替性变革,而是适应全球化客观剧变的多元化变革。如果考虑到国际体系中非国家行为体这一因素的作用和权重的明显增大,可以说当今各重要经济力量几乎都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联系,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区域整体凝聚力量并发挥集体作用,由欧共体开创的区域一体化已成燎源之势,形成巍巍壮观的区域一体化全球遍地开花结果的格局。以实现自由贸易、组建关税同盟为目标,以货币和科技合作作推手,具有一定制度化、机制化并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区域合作组织已不下几十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东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方共同市场、南美共同体、独联体经济联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非洲联盟、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等,上述BRICs四国都依托区域合作和一体化不断壮大自己。这是当今时代又一新现象、新特征,是全球化时代多元化特征的典型表现。

新兴发展中国家作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世界经济增长源在东亚表现得最为突出,近十多年来这里的年经济增长率遥遥领先世界各国,是OECD国家的三倍。一批批外向型经济体的崛起,通过贸易的大进大出使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世界市场空前扩展,使市场经济地图和世界经济力量格局大大改观。达沃斯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教授就此认为,“全球化进程实质上是在世界水平上大规模重新配置经济的进程。到20世纪末,我们将进入美国、东亚和欧洲三者战略经济均势的时代”。[④]日本三极经济研究所所长斋藤进20067月撰文说:“在21世纪中期,任何经济体都不具霸权地位,世界经济将彻底走向多极化”。[⑤]由此可见,国际经济体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中,以欧美发达国家为核心和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正在向全球化、多元化为特征,以经济力量扩散为特点的(美、欧、东亚)三中心多极化基本格局的全新国际经济体系演变,这一演变是一个历史长趋势,过渡性进程是渐进的,预计要到21世纪中期才明朗化。这一演进与传统的国际体系变化少有可比性,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已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基本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律,国际经济体系内各种经济体之间生产和资本的交融日益加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加强,多边主义的协调解决国际争端渐成主流,因此,在体系变革进程中,世界经济的国与国之间、区域集团之间竞争尽管是常态,但全球协调合作则是变革的基础。因此,新崛起国家既不是加入所谓西方欧美体系问题,更非自成体系争夺霸权问题,新崛起国与欧美国家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一场零和游戏,而是经济竞争和全球合作并存,共同应对日益复杂严重的全球性挑战,探索全球多边治理,开创共存共赢的新局面。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杰弗里·加滕对这一经济发展态势作如下评论:“我们正处于力量格局调整的巨大变化之中,这个格局正由新兴大市场所改写。就其含义而言,这是一场革命,与封建制度的瓦解、两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世界经济的增长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秩序的解体具有同等重大的历史意义。”[⑥]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体系正在酝酿发生的这一重大变革和转型的深远历史意义和巨大影响,远远超过已往几个历史里程碑,它将开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的一个新时代。

 

二、全球化与多极化互动关系

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的认识和评判往往产生诸多分歧,有学术观点和学术研究方法不同的因素,也有视角和议题差异的因素,还有词汇概念理解和表达存在差别的因素,所以出现意见分歧是正常的,关键在面对现实,弄清情况,采取切磋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态度,来共同追求真理。真理是客观存在,真理会愈辩愈明,在分歧中寻求和探索真理是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学术进步的。本着这一认识态度,拙文试图从世界经济的视角谈论一下全球化与多极化互动关系,这将会有助于认识和弄清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客观存在的一种越来越明显的发展态势,它既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生产关系交织融通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生产力加速发展和生产方式寻求变革需求的规律性反映,是一种自然积累的曲折渐进的历史进程,应该说它是能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的宏大目标相对应的。但是经济全球化一旦落到实处,为人们所利用,其产生的效应却是双刃剑,它对于包括美欧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各类人群并非利弊得失一律,全球化的利益导向不是均分均沾,客观上出现利害差异是显然的,存在祸福相倚相转,这是当前严酷的现实。所以对待全球化需要引导和调整,趋利避害,择善而从,把其负面影响尽可能降低到最小化。

必须指出,全球化绝非等同一体化,更非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不会使世界各国经济趋同化,使世界经济一元化、同质化,使世界成为一个均衡的整体。相反,经济全球化更促使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促进了多元化、多样化,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均衡,现实已经证明全球化如同洗牌已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原有力量对比格局,促进世界经济向多元化、多中心、多极化方向发展。正是借助于全球化,若干发展中大国得以迅速崛起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正是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越来越多的国家为趋利避害组成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当新兴发展中大国与区域一体化集团化相结合,一支支新兴经济力量在世界经济中逐渐成形,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世界多极化的催化剂,也是多极化的经济基础,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一体化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则是多极化的表现形态。新的极化力量的成长并不意味会出现一个绝对均衡的更不是一个等量齐观的力量格局,多极化的不对称性、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将客观存在,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有利于促进在全球化冲击下不均衡的全球经济力量格局去寻求建立新的力量制衡关系,世界多极化可以阻止单边主义,在全球形成一种新的遏制霸权的均衡制约关系,以确保世界和平、安全、稳定和繁荣的追求。这样多极化发展趋势反过来又能有助于防止经济全球化为强权所利用,并能抑制霸权的恶性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调理和重组,探索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并把全球化推向一个新水平。

因此,全球化与多极化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将推动国际经济体系的变革和转型,全球化是变革转型的动力和源泉,多极化则是变革转型的方向和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多极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政治表现,全球化和多极化两者关系犹如一块硬币的两面。

 

三、欧盟在国际体系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欧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主权国家紧密联合体,离开了赋予其权限的成员国,欧盟将什么也不是;没有了欧盟,这些欧洲国家包括法、德、英大国在内将在国际舞台上无足轻重,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欧洲势必走向末落沉沦下去。就本文探讨的多极化而言,欧盟能否算作是一支极化力量,或能否称得上是一个战略行为主体,这还必须具体分析。由于欧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已成长为一个价真货实的经济货币联盟,在国际经貿货币事务方面它应被看作并也有相当能量承担国际战略行为体的角色;但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欧盟在国际事务方面还无能为力,难有作为,被认为只是个“侏儒”,根本说不上是个国际战略行为体,所以从总体上看欧盟只能算是个不完全的有限的国际战略行为主体。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权威学者、前美国国际关系学会会长罗伯特·基欧汉教授最近在上海就单极、两极还是多极问题发表看法时明确认为,“经济领域欧盟与美国至少是并驾齐驱的”。[⑦]前述高盛公司谈论“BRICs”发展前景时,完全按国别来分析论证的,它认为“BRICs”在今后几十年里将先后赶超上德、英、法、意等欧洲国家,到2040年世界经济六强中已无欧洲国家的位置。这一论点严格地说是不完全的不准确的,因为衡量和表现经济实力绝不能单看GDP增长,还必须注重经济质量,必须联系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来综合考察,就此而论,“BRICs”迅速崛起是难以否认的,不过单个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还不能过于贬低,其能量和作用不能忽视,更何况,如果按联合的欧盟来考察比较,假定一切发展正常,几十年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欧盟和欧元区毫无疑问仍然将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在国际经贸和货币金融领域能发挥重大作用的战略行为体。就世界经济多极化多中心来说,欧盟届时还是主要的全球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和强大的力量,在全球经济合作和经济领域全球治理事务中欧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国际角色,甚至是关键角色之一。

如果换个角度进一步评估国际角色的力量对比,必须强调切不可忽视软力量这一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尽管软力量概念及其估量还有不少争议,但作为一个价值共同体欧盟的软力量在国际上是无与伦比并显而易见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共同治理模式的幅射效应和魔力般的吸引力,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倡导的战略和政策的理念和行动准则,欧盟身体力行所显示的制度力量、规制和秩序所发挥的效果,欧洲人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文化素养,欧盟致力于积极推行的基本价值观的精神、理念和原则……这些都毫无疑问是欧盟所拥有的软力量并已显示其价值,人们能感触到它的影响和作用。莫拉莱斯在当选玻利维亚总统后公开声称:“我们想要一个以欧盟为榜样的南美洲,有一种像欧元那样的比美元价值更高的货币”。[⑧]类似言论在东亚、非洲、拉美不少,这是很有代表性的典型印证。

在谈论和评价一个国际角色的地位和作用,绝对不能够低估软力量的份量,其既是无形不定的,但有时也是有形可触觉掂量的;其既是无可估量的,但又是份量特重特大的。11不一定等于2,可能等于3或更多,其原因就是软力量因素发酵所致。欧盟的实力绝非成员国实力简单之和。人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欧洲一体化和欧盟,今天的欧洲和世界将会怎样?这有和没有之间的巨大差异就是制度、规制、战略、秩序、模式和理念这些政治文化软力量所发挥作用所导致的。欧盟处理国际事务的理念原则是承认多元化、多样性,崇尚多边主义、非集权化、非霸权化,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协调和妥协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寻求和平和安全,这能起到武力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因此,欧盟作为世界经济多极化多中心中的一支强大力量,作为国际规制的主要创建者,作为探索创建国际关系民主化新秩序的积极推动者,作为人类某些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引领者,正在当前国际体系的变革和转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其他国际行为体无法取代的重大作用。至少欧盟称得上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努力寻求建构一个合作性的力量趋于均衡的国际体系,对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全球霸权是一个制约力量或扮演平衡者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的国际形象与美国相比形成越来越鲜明的反差,这无疑表明欧盟在国际体系变革转型中,在21世纪国际力量竞争格局基本定型的进程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如果我们把思路视野更开阔一点,把国际形势发展看得更久远一点,那末战后半个多世纪欧盟实践体现出的一些积极精神和理念所拥有的价值就更值得研究思考了。美国著名学者J?里夫金用“欧洲梦”概括和表达了他对欧洲人追求和实践其理想的理念和行为准则,他在对欧洲20多年深入调研和欧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富有哲理和前瞻性的专著《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书中讲述“略显陈旧的美国梦和新浮现的欧洲梦”,他轻蔑物质,颂扬精神,认为“欧洲梦乃是一种创造崭新历史构架的努力”,强调“羽翼初成的欧洲梦代表了人性对美好明天的最美好的渴望”。他把欧洲看作“探讨人类前景的最大实验室”,“呼唤我们进入包容性、多样性、生活质量、深度游戏、可持续发展、普遍人权、自然权利和全球和平的新纪元”。他在中文版的“致中国读者”中还预言,欧盟和中国携手交融将会开创未来。[⑨]里夫金这一超越时空的前沿研究对我们很有启示,使我们对欧洲崇尚的理念价值和实践经验加深认识,表明它是一份能供世人甚至后世共同分享的丰富的公共产品,它对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将产生深远影响,预示在人类梦寐以求的崭新时代里欧洲将会作出率先和典范的贡献。



[①] Dominic Wilson & Roopa Purushothaman,?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 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s Pape, October 2003。

[②] ?环球时报?,2006年1月3日。

[③] 英?经济学家?周刊,2006年1月21日。

[④] 美?国际先驱论坛报?,1996年2月1日。

[⑤] 日?中央公论?,2006年第7期。

[⑥] 转引自宋玉华、汪振林:?新兴大国――历史性崛起的博弈与前景?,第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⑦] 《文汇报》2007111日。

[⑧] 德《明镜》周刊,20069月,第35期。

[⑨] 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重庆出版社20069月出版,第114页、271页、3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