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玉兰珠书包网:小儿高热怎样降温合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9:22:37

请教,小儿高热怎样降温合适?

临床工作中常常碰到不少小儿发热,我常用的降温方法是用药物配合物理降温,请教: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用?注:我在乡镇级的医院工作。
小儿发热以药物与物理降温为主,但不要滥用激素。我在这儿要强调一个易忽视的问题,即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如发热,各种退热药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在新生儿期易产生毒性作用,或药物剂量稍大,引起虚脱,故在新生儿期应慎用退热药。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室内温度过高,应设法降低室温。常用的物理降温为头部枕冷水袋,当体温超过39度时可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浴,水温为33-35度,擦浴部位为前额、四肢、腹股沟及腋下,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甚至低于35度,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
发热是小儿疾病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热的原因很多,只要病因清楚
体温过高当然应该退热,退热不外乎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在用以上处理的
同时要让孩子多饮水,尽量不要包裹太严,不利于散温。
这里特别说明一点,新生儿高热不宜药物降温及酒精擦浴其副作用小小小鸟
已经谈过。新生儿的高热应该以散包降温为好,往往有好的效果,二十多年
临床观察证明其效果很好,打开包不要怕感冒,因为新生儿的体表面积大散
热快。
小儿发热在儿科极为常见,而造成发热的原因极为复杂,然而一些家长在遇到小儿发热时因急于求成,往往给小儿服用大剂量的退热药,有时甚至超过成人的用量;还有的家长交替使用几种退热药,由此而引起许多不良后果。事实上,在小儿出现发热时,家长既不要惊慌,也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先掌握小儿的体温,再根据具体情况用药。
  
首先,家长要对小儿的体温变化有所了解。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是在一定的范围中波动。肛温为36.5℃~37.5℃,腋下温度为36℃~37℃,傍晚时体温较清晨时高,哭闹、饮食过多以及运动后都可影响体温使之稍有增高。尤其对于新生儿、小婴儿,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未成熟,外界气温、哭闹、喂奶、衣服的厚薄等均能引起体温波动。当肛温超过37.8℃或腋下温度超过37.4℃时,方认为发热。其次,发热是许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外部表现,是人体对致病因素的自卫性反应,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讲,它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使白细胞增多,促进抗体的生成及肝脏的解毒能力等,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从消极方面讲,发热能使小儿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烦躁、哭闹,容易导致3岁以下婴幼儿抽风;过高热(持续40℃以上)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甚至出现昏迷。因此,当小儿发热时,需要尽快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8℃时,先进行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无效时再考虑用解热药。

WHO规定,肛温在39°C以上时应用解热剂。 

2个月以下婴儿肛温38.5°C时均应认为有感染或严重感染存在,应首先进行抗感染治疗,而不主张先用解热剂。  

对2个月以上小儿,一旦作出治疗发热的决定,即应选择适宜的解热方法。传统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面。  

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包括多饮水、降低室温(夏季)、脱去过多的衣服、确保患儿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环境中。WHO不主张传统的在高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冷、温水擦浴可加重肺炎和其它疾病;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  

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药物治疗,目前,解热药品种繁多,但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水杨酸类
  常见的阿司匹林、APC、速克痛、阿苯片等属于此类。该类药物疗效确定,安全性较高,多作为小儿发热的首选药。儿童一般按每公斤体重计算用量,此类药每次每公斤体重用量为10mg,每间隔4小时用药一次。
  这类药的副作用表现在:用量较大时易发生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胃出血。用量过大时可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视力听力减退等中毒症状,还可能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出现出血倾向。在小儿出水痘时,应用阿司匹林有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发病趋势。
2 乙酰苯胺类
  此类药常见的有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一滴清等,也是较安全的解热药物,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过敏者可使用。用法为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10mg~15mg,一日3~4次。此类药不良反应较少,有报道,儿童每公斤体重用药量超过140mg,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3 吡唑酮类
  此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安乃近、诺静等,疗效较强,但不良反应也较严重,此类药物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肾损伤和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应慎用。
4 芳基烷酸类
  常用的有布洛芬(拔怒风),用量每次每公斤体重10mg~15mg,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不良反应少,其栓剂作为小儿解热药疗效较好且安全,不良反应是偶有胃肠不适,严重的胃肠溃疡者不宜服用。
  除上述四类之外,还有吲哚类,如消炎痛等,在小儿解热时使用较少。
  使用解热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不属同一类的解热药一般不宜联合服用。
  (2) 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服药时应注意与食物同时服用;有慢性出血性胃病的患儿,应尽量不用水杨酸类解热药。
  (3) 注射给药除能迅速降低体温外,并无其他优点,还易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除非必需,凡能口服者均应口服给药,或使用栓剂。
  (4) 应用解热药应以水杨酸类为首选,也可应用乙酰苯胺类、芳基烷酸类,疗程不超过一周,高热不退时也可考虑使用安乃近,但必须慎重

WH0推荐应用扑热息痛口服,每次10-15mg/kg,发热持续不退可每4小时服用1次。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应用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因多数发热与内生热原有关。内生热原可产生各种炎性介质,非甾体抗炎药则可减少炎性介质产生。其中萘普生的解热作用为阿司匹林的22倍,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7倍,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炎镇痛解热药,剂量为每次8-10mg/kg。目前不主张肌肉注射解热剂,尤其是安痛定或复方氨基比林,肌注不仅可引起局部感染或臀肌萎缩、坐骨神经炎等,且以上两药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用后可产生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其发生率远远高于氯霉素。
非常感谢各位示教,我想说的一点是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各种中药制剂对病毒引起的发热治疗效果非常好,只是不知道国内外是否有中药制剂的毒性的报告?
风中枫 wrote:
非常感谢各位示教,我想说的一点是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各种中药制剂对病毒引起的发热治疗效果非常好,只是不知道国内外是否有中药制剂的毒性的报告?

中药制剂是指普通的中药制剂还是对病毒引起的发热治疗效果非常好的中药制剂?是临床表现情况,还是毒理数据?

含重金属中药制剂的临床药理及毒性综述.pdf (83.27k)
我觉得应分年龄,半岁以下不宜药物降温。但幼儿如体温过高,需尽快降温,以防高热惊厥发生。
我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说来惭愧,我门这里的降温方法是:

38.5以下用温水擦

39.5以下用扑热息痛10---15mg/kg

大于39.5用来比林静点 10---25mg/kg

欢迎大家批评!
儿科医生永远要和发烧斗争。面对高热,我们也确实要有几招。退热前提是不能违反诊疗规则。以下是我的几个心得(纯属个人观点):
1 腋温大于38.5度使用退热药物(新生儿松包散热,顶多温水擦浴),可以用布洛芬(美林,托恩),对乙酰胺基酚(泰诺林,扑热息痛,百服宁),消炎痛肛门栓剂。其中布洛芬制剂退热快,退热时间长,还有抗炎作用,可用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我的首选。注意,如果是布洛芬混悬液,比如美林,一定要摇匀药物后服用才有满意效果。来比林是赖安匹林,水杨酸制剂,我这里商品名叫阿沙吉尔(一支0.5g12元),静脉可以iv也可ivgtt,根据我的经验退热效果非常好,10--20分钟起效,有效血药浓度可以维持8--12小时。可是瑞氏综合症是它的一个阴影。我检索过它在儿科使用的文献,大部分是发表在护理杂志上,这些文献篇幅都很短,结论是退热肯定,副作用少。但是就是因为水杨酸,病毒感染(水痘)和瑞氏综合症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我的老板不让我再用了它。可是面对40度以上,细菌感染教明确的时候,我还是用。现在乙酰胺基酚也有im的制剂了,起效比口服快,但是维持时间短和口服差不多,一支20元左右,我个人觉得性价比不好。中药方面,我这里也常用醒脑注射液,0.6ml/kg,可im或ivgtt,文献报告效果好,我个人感觉还可以,可是贵了点,起效比较慢,一般要1小时。穿琥宁注射液也说可以退热,据我个人经验效果不明显。顺便说一句,对于有过高热惊厥的患儿要同时用用安定或鲁米钠。一边输液一边高热抽搐,我这里的患儿家属是会吃人的。还有,对于麻疹的高热不要指望用药物把它将到正常,也不要一直用退热药物,适当用用物理降温吧。
2 物理降温我一般用温水擦浴,本话题有人说WHO不主张传统的在高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冷、温水擦浴可加重肺炎和其它疾病;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 这些观点我基本同意,但是对于使用退热药物效果不好,体温还是大于39度,适当的温水擦浴是应该的,效果也是满意的。冰枕,冰帽在非常状态下是最后的防线。冬眠灵加全身的物理降温我没用过。
3 激素。不是洪水猛兽,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可以使用。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见:
>
我发现临床中,很多小儿发热后,使用抗生素时一边输液一边发热,而且有愈来愈高的倾向!我现在的习惯是一边用抗生素,一边用温水擦,还要用点中药的针剂,如双黄连/穿虎宁等等,效果还是可以的!
外科患儿也有不少发热的,我一般采取下列措施,供参考。
一、38.5度以下,选择物理降温。
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如为新生儿,可以松开包被,降低温箱温度。大一点儿童可以用冷毛巾湿敷额头。甚至温水浴。
二、38.5度以上,可以选择
物理降温
1、冰袋敷额头或其他部位
2、冰枕头部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
APC、泰诺林退热口服液,甚至感冒冲剂也有退热作用。
高热达39.度以上者,可以考虑用
1、双氯酚酸钠纳肛,效果不错,不行就
2、肌注退热药物,如复方氨基比林,甚至
3、冰盐水灌肠,也有很好的降温作用
如果高热40度伴有抽筋者,一定要考虑用冬眠药物,否则很难有效果。
冬眠药物为:
1、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mg/kg,肌注,效果不错。
还有几个问题:
1、象来比林之类的阿司匹林盐,是否有确切的资料显示与瑞氏综合症有关,哪位高手给检索一下外刊?
2、来比林的剂量10~25mg/kg范围太宽,诸位一般用多少?成人才0.5!
我一般按体重给

多数剂量是0.2-0.3
有专家推荐萘普生,剂量8-10mg/kg
就是不知有没有适合小儿的剂型?
在临床上发现,应用退热药时,提醒大家要多注意一下它的副作用。比如上次一个再障的9岁患儿,发热一个多月,高烧不退,反复应用美林、百服宁,包括万洛(儿童尚未研究能否应用),结果在应用美林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等等
看到这些贴子,我心里发热。前一阵子我孩子发热,看我们医院儿科,建议用宝安退热,宝安的主要成分即为安乃近。好在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主要是用的温水擦浴的方法。看来各个科室的学术水平相差是大,虽然我们医院也是相当大的三甲医院。
我一向喜欢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对付发热,因为觉得对于感染性发热,提早降温会延长病程且不利于孩子免疫力的锻炼。但是要做好孩子脑部降温的工作,冷毛巾敷额以及冰枕可以在中高热一开始就使用。
但是如果碰到罗嗦家长,那么,哼,退热药一定要用的积极,哪怕是滥用激素!
双黄连、鱼腥草注射液静点都出过事,应用时注意了!
hech wrote:
有专家推荐萘普生,剂量8-10mg/kg
就是不知有没有适合小儿的剂型?

很少应用!
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它是机体对抗侵入的细菌病毒的正常反应,有利于消除病原体,恢复健康。成人是很少发高烧的,往往是疾病严重的征兆。而小孩很容易发烧,是正常的反应,并不见得疾病严重。盲目退烧往往引发很多不良反应,由于退热快、出汗多,容易导致虚脱、循环系统问题,体温过低等严重后果。
温度上升到38℃以上,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法有如下几种:
1. 温水擦浴。
出1克汗可以带走1卡热量,而蒸发1克汗水则可带走273卡热量。即使是夏季,也不能用冷水擦浴,因为冷刺激导致体表毛细血管收缩,不利于散热。

2. 冰袋或冰帽。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的患儿,高烧时可枕冰袋或戴冰帽保护大脑,注意冰袋不能全身应用。具体方法:将毛巾浸凉水后敷在头额部,每隔5-10分钟更换一次;或将暖水袋灌入冷水枕在脑后;也可将大毛巾浸温水后拧干,敷在胸背部(如遇小儿面色发青、发抖应停敷)。

3. 酒精擦浴。用75%酒精兑一倍温水(切记!),温度不可太低。用小毛巾浸泡后擦洗颈部、腋下、腹股沟、手足心、前胸后背各数分钟,即可降温。轻擦四肢腋窝、大腿根、颈部、膝关节后方。但是必须注意:①不能擦胸、腹部以免体温下降过快,幅度过大。②不可反复擦试,因为皮肤能吸收一部分酒精,小儿肝脏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酒精中毒。

温度达到38.5℃,可以使用口服退烧药,同时配合抗炎抗病毒等对因治疗,常用的有百服咛、泰诺林等合资药。
物理降温1小时后测体温,观察有无体温骤降,软弱无力等现象,如有应给予保暖,饮热水。此外还要注意有无新的症状出现,如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等现象。

发烧时的生活护理:
1、药物降温后观察有无大量出汗,如有应多喝白开水,并在水里加些盐和糖,以补充出汗而丢失的水份及盐。饮食以清淡为好,少食多餐,多饮水和汤,多排尿,帮助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降低体温。可适量吃一些牛奶、鸡蛋、豆类等易于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量要比平时减少。
2、应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服,以保持皮肤清洁。高烧的小儿还应注意卧床休息,室内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过紧。
3. 保持一定的室内湿度。这样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和汗液的蒸发。可以使用加湿器,也可用水、湿毛巾等蒸发加湿。
4. 可以进行强度不大的户外活动。室外温度太低或大风时例外。
有時 退熱藥(paracetamol, 扑熱息痛), 多種物理降温方法都用過了, 抗感染治療也上, 但熱一時半刻時退不來. 仍反复高熱不退. 那時不單要跟發熱作鬥爭, 還有跟發熱患兒的家長作鬥爭. 又不想用激素時. 會被迫用亞冬眠療法(冬眠靈+非那根)+加強物理降温(如開大空調, 温水擦身等), 效果是不錯. 但要注意血壓.
儿童发热,一方面说是机体自身调节的反应,但是体温过高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惊厥等,况且家长对高热的反应。所以体温高于39c (肛温),还是应给予降温药。
比较安全的还是用对扑热息痛,布洛芬
有时高热药物降温效差时,可用温水擦浴,或温水洗澡(可收到奇效),冷水和酒精不太合适
以往有高热惊厥史者可给予安定口服,0.25-0.5mg/kg.次,q8h 1 次 用2次即可
我来晚了,不知这个帖子关闭了没有。儿童高热时除了上面各位高手说的物理降温(冰袋、擦浴、灌肠等)、退热镇静药物以及激素等方法外,我平时的经验告诉我,有时这些方法用上后效果还不好,比如中暑、大量出汗等造成大量体液丢失等原因时,应该采用的方法还应该包括液体疗法,必须补足液量后患儿的体温才会按照预期的设想将下来。大家知道通过发汗降温是机体降温的一个主要途径,如果体液不足,身体内的液体主要用于维持血压等生命体征,没有过多的液体用于发汗散热,因此必须补充足够的液体才能达到降温的目的。
以上是个人的看法,有不对之处请指出。谢谢。
如下是我的一点个人感受,其实以前的我也是这样做的:
1 对自已的孩子发热,我会坚持用物理降温方法---因为我自已会不厌其烦的去做,不用担心会有人骂我是没用的医师。但对于接诊的患儿,我会分别对待,有时我会用最好的药物去满足他们----我的上帝。
2 对于酒精擦浴与冷水擦拭,我认为忌擦枕部及胸部,尤其是枕部很容易引起患儿头痛。
3 其它如抗炎等病因治疗,注意补充水与电解质等,上面各位都讲的很详细我就不多说了。
我院对于6月以下的婴儿首采用物理降温:冷生理盐水灌肠。效果不错,几乎从没采用过药物降温。
是不是白血病的患儿在发热时禁用扑热息痛啊?
还有我记得好像是6 个月以下的患儿需禁用退热药,不知对不对?
还有用冷盐水灌肠时的用量有没有限量?
正确应用退热方法有必要了解几个概念
1.发热: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导致肌体产热增多,此时用物理降温虽然可以暂时降低体温,但肌体会重新产热使得体温升至调定点。
2.过热:体温中枢调定点不变,但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病变(下丘脑)或者散热障碍(先天外胚层发育不良、中署)或者产热过多(甲亢),使体温升高,此时用解热药物无效,需要以物理降温为主。
3.热限:体温超过热限(41度左右),下丘脑发放升温信号的同时,也启动限热机制,使体温不再持续上升。
下列情况下必须及时退热(不惜任何手段):
1.40度以上的高热
2.发热伴恶病质,加重消耗时
3.心肌劳损或者梗塞伴发热加重心脏负担时;
4.长期发热或者诊断病因明确的发热。
物理降温法

发热是由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而出现产热增多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上升的现象。多为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疾病恢复。只有在易出现发热惊厥的小儿或肛温在39℃以上时,可用非甾体类解热药物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多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在体温高于41℃的紧急情况下急需迅速降低体温时,可以使用物理降温。但要注意避风,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通常体温降到38℃即可。如出现皮肤发花等异常情况,应停止物理降温。
1.  辐射降温法:小儿高热时,若周围环境温度不很冷,采用揭去被子、解开衣服等是促进人体散热的最好方法。主要适用于新生儿。
2.  温水降温法
1)  温水擦浴:解开患儿衣服,如室温在22℃以上可脱去所有衣服。用小毛巾在温水(32-34℃)中浸透,给患儿进行擦浴,持续擦洗前额、枕部、颈部、腋窝、腹股沟部等大血管流经处及四肢20min左右。
2)  温水洗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24~26℃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关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min为宜,半小时后测体温。注意:水温不可过冷或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及精神、面色、呼吸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3)  温湿敷:30度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注意事项同上。按着热的扩散原理,随孩子的大小,用小毛巾或大毛巾浸泡于低于病儿体温1~2度的温水中,拧干后辅放在患儿的胸腹部,或裹住患儿身体,只需露出面部及足底约10min左右更换一次。如病儿脸色发紫、发抖、四肢发凉时,应停止使用。
4)  温水浸足法:用低于体温2℃~3℃的温水浸足30min。
2.  冷敷降温法:温水降温法及解热剂无效时,在应用冬眠灵的基础上使用。
1)  冷湿敷法:将毛巾浸湿在冰水或冷水中后拧成半干,将毛巾放在病孩头上,待毛巾变暖后更换,两块小毛巾可交替使用。高热时还可以放在额部、腋下、大腿根部。
2)  冰敷法:将10%盐水冰袋外边用布包好,将冰袋按平,置于前额或置于枕后,如没有冰袋可将10%盐水放于热水袋或双层塑料袋中冰冻后应用,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注意: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胸部和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3)  酒精擦浴:酒精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同时也具有刺激皮肤血管使之扩张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热量的发散,可将纱布浸透在30~50%的酒精或白酒中(加等量温水或加热到30℃左右),拧成半干后进行擦浴。按全身方向如下,上肢:腋下→颈侧→上臂外侧→手背;腋下→上臂内侧→手心;下肢:侧髋部→大腿外测→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注意:   ①3岁以下不应用;②胸腹部不可擦,以免引起心率减慢及腹泻;③动作要轻柔,皮肤擦至发红为宜,不要将皮肤擦破。
4)  冷盐水灌肠:婴幼儿用冷盐水150-300ml,儿童用300-500ml,冷盐水温度为20℃左右。
这个专题其实在儿科版独立前我就看过了,当时我就觉得非常精彩,也很实用,和我的感觉一样,它现在成了精华,相信会对很多的儿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会有帮助的,希望能继续保留。如果我们的各个专题都能如此精彩,我相信儿科版的人气会越来越旺的,一定会,因每每谈起,我都会向我科的年轻医生极力地推荐。
言归正传,关于小儿发热处理的方方面面,上面的很多战友都讲得非常的好了,(不怕笑话,我把它们都整理保留了),看到前天都还有人发言,现在不妨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也谈一点点:1、小儿发热的药物降温,本人也主张用于6个以上的小儿为宜。在用退热药后鼓励患儿适量多饮温开水,此后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多数退热药于用后这么长时间起效),应尽量包裹患儿至汗出,效果较好,工作中常常遇到有的患儿在门诊高热,应用退药后不见下,收入院后医生一查体,患儿因惧怕哭闹,立时汗出而热。相反,用退热药后时间不到,在家长的要求下不得不行物理降温,结果退热药无法起效。2、关于激素的应用,本人主张不惧怕也不能滥用。当诊断明确,感染已在自己的有效控制措施之下时,适当应用,往往会减轻炎性反应过程及中毒症状,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化扁、中毒痢、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时。反之可能造成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的后果。3、这个问题本来不想谈的,但最近的工作的情况让我思考了一阵,觉得有必要弄得更清楚些,也算是提出来请各位战友指点指点吧。最近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接连遇到这样的患儿也有5、6个了吧,年龄6月到3岁,因感染性疾病入院,住院头两天内,突发寒颤,全身皮肤湿冷,四肢冰凉,脉细速,呼吸快,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极类似于输液反应,但与输液无关,测体温38~39度。据发热的病生机制,患儿体温会在短时间内继续升高,予吸氧、退热药肌注、地塞米松0.3~0.5mg/kg iv,适当应用止痉药,保暖,体温先升高到40度以上,最高的达41。3度,约1~2小时后,汗出热退,上述表现完全缓解。上述情况及处理和我在天津儿童医院进修时相似,我一直认为是很恰当的,但最近的事让我不得不反省是不是完美了。上述其中一例发作时,4、5个家长都很紧张,并一再要求我请专家会诊,还表示如果不这样做,出了事会找我算帐。所幸这些患儿都过来了,并很快痊愈了。因为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专题文章,心中也是捏了把冷汗。前两天和家属勾通,他们讲起自己的患儿在外院有过类似的情况,当时的值班医生害怕得不得了,当及请了主任,主任也很紧张,把患放到了ICU,好好抢救了一番才过来。我想请教的就是:1:上述年龄段的患儿是热厥的高发年龄,而热厥的发生常常是体温急剧上升期,对于这样的患儿,发生热厥的可能有多大?在处理时是否一定要用止痉药?上述几例只有一例因既往有热厥史而用了鲁米那,但全部未发生惊厥。2:本人认为,发生上述情况实质是一个严重的炎症反应病理过程,请问,如果不能及时缓解,会否就是一个SIRS的开始?继而发生MODS???这是我最怕的,试想,如果那样了,家长能放过我吗?虽然其实我是无辜的。
不是为了混分的,如果觉得我是在胡言,就当是在灌水吧。
我比较主张温水物理降温,还要多饮水,加快新陈代谢。并积极查找病因、治疗。夏天可以洗温水澡、吃常温下的西瓜。
在儿科发热上,传统医学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刮痧,捏肌,耳尖放血,十宣放血,安全而且有效,在民间还有点墨,但未见过听同学说过很管用。
解热治疗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可多饮水,少穿些衣服或少盖些被子,夏天应降低室温至25℃左右,确保孩子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6个月以下的小儿在发热时(39℃以上时)应选用35%酒精、温水浴降温;6个月以上的病儿,应选用有效的降温药物治疗。新生儿期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但目前不主张传统的冷水或酒精擦浴降温,因其违反小儿正常生理机制,可引起小儿不适,酒精还可经过小儿皮肤吸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近年已淘汰使用。特别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适用于腋温高于38.5℃的幼儿。在众多解热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百服宁)以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而被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首选的小儿解热药,是适合家庭常备的儿童退热制剂。该药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胃肠刺激甚少,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口服吸收迅速有效安全。 阿司匹林不宜用于流感,因其易引起雷氏综合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致出血,少数患儿可出现过敏反应;复方氨基比林已被国外20多个国家废止,因其会引起虚脱、粒细胞减少、甚至再障,其机率比氯霉素高数倍。激素一般情况下不用,可加速病毒复制,引起疾病迁延不,并降低抵抗力。
我们这里有好几种方法可以选择的!
1、美林(布洛芬)首选!
2、泰诺林(对乙酰胺基酚)
3、小儿速效感冒冲剂、复方锌布颗粒;
4、消炎痛口服或灌肠;
5、复方冬眠灵;
6、冰盐水灌肠;
7、小儿退热贴;
8、实在不行的话,地塞米松!但慎用;
9、小儿退热栓;
10、中药:羚羊角肌注;醒脑静静滴或肌注。

一般37.3度以上算发热,低于38.5度的话用物理降温、小儿速效或是复方锌布。
高于38.5度用其他方法。
儿童发热解热剂的应用评价

小儿退热药物的合理选用.CAJ (142.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