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城莲姬为什么是渊祭?:小心这些创业点子:8个最糟糕创业开局 - 创业起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2:29:03
2008年,由于经常自己做饭,Norasun把“吃什么”和“怎么做”想成一个很头大的事。他觉得菜谱书什么的都不靠谱,也不知道写的人有没有自己实践过。他的想法当然是谷歌一下,但是发现提供懒人菜谱的网站不多。然后,“美味工厂”出现了。刚开始他的设想比较商业: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之后,可以有广告或者还可以卖些土特产什么的。2009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其他类似的菜谱网站,有的公司有不错的投资方,比他有更多的钱去做推广。Norasun当时有自己的工作,在网站更新上不会花更多的精力。网站有一批固定的粉丝会经常在上边交流感情,但是每天新访问的用户数有限。

  —什么是创业前没有想到的问题?

  市场空白不会出现太久,如果是那些没有什么技术壁垒的行业,竞争者很快会出现。—所有投资都要拿吗?在可以选择的时候,最好有所选择。投资方自己的资金问题可能会对创业者造成打击,这不仅是钱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创业者对于产品的自信心。

  —为什么远离它?

  市场空白一定会有原因,技术是否能够实现,用户是否真有这个需求,这都是创业者要考虑的问题。这其中可能包含太多的隐性成本,例如需要花钱教育市场。

  利用平台培养自己的客户。淘宝开店的成本较低,同质化程度较强,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价格压力让赚钱的空间变小,如此“透明”的市场,价额的竞争很可能会让新进入者窒息。

  Case7:不要相信你的判断力:啊,如果判断错了呢?

  杨达华有自己的工作,也投资了一家便利店。2010年,他觉得未来服务业升级是个发展趋势,开一家便利店是自己可以承受的投资。他觉得对店主来说,喜士多的权限更大一些,于是他选择了喜士多。选址他选择了大连路附近,离西门子上海总部100米远的一个店面。他还问过附近工地的建筑工人,他们在造什么大楼—他知道这里之后要建一个大型的购物广场。他还打听到西门子总部只有一个2000人可以用餐的员工餐厅,“但是这幢楼远远不止2000人啊。”杨达华自己不会带饭,忽略了员工带饭的这个可能导致他生意失败的关键因素。

  杨达华学工商管理,对做差异化市场有些想法。年轻化,高端化,还有外卖服务是他设想的竞争战略。但是后来他发现顾客在每家便利店的选择是同质化的。最后是外卖服务,杨达华做了一个系统后台,还开了一个小网站,在西门子上班的人可以通过MSN或者网站定餐。他还印了名片去西门子大楼派发,刚开始的效果还可以,但是后来由于会这个操作的店员离开了,而新来的人始终没学会要怎么做。现在,杨达华仍然没有关掉店的原因是,他觉得以后这个地区会繁华起来,他等待着这个商圈变得热闹起来。

  —什么是创业前没有想到的问题?

  便利店是一个麻烦的生意,虽然每月都有流水进账,但前期要买货,存货成本占用创业者的流动资金。

  —为什么远离它?

  有人会自己带便当上班!就这么一个小的问题可能会让整个商业计划变得前景模糊。你有判断力固然重要,但是判断是否靠谱是另一回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看中的是个未来的机会,等待也会让成本无限累积。

  Case8:不要相信“看得到的成功”

  如果你进入到一个周期性行业,风险可能在未来陈元的生意是一家连锁袜子专卖店,叫名阪屋。店铺开业时是冬季,袜子很热销,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就到了6万元,第二个月更是蹿到了17万元。但到了淡季销售就不怎么样。旺季销量在800双以上的好成绩到淡季会缩水到300双,季节性的购买因素是陈元不得不考虑的,她尝试增加了家居服的品类。

  在日本市场,类似的店面也会根据淡旺季的情况来调整货品,“基本上是三分之二的袜子,三分之一的内衣。”但陈元也不想因为产品线扩张太快而迷惑了老客户,她会参考这样的比例,但最终的范围还会限定在家居服饰类。

  —什么是创业前没有想到的问题?

  低估了季节性的问题,一开始定位在高端产品的战略也遇到了问题。

  —克服什么困难能够实现盈利?

  陈元基本上没有花费广告费用,而是通过给时尚杂志提供拍照需要的袜子达到宣传的目的。

  —为什么远离它?

  在畅销时段看到了好的盈利前景,也尝到了甜头,然后加大投入,研发、生产、布局供应链、建立渠道……然后,发现市场变了。周期性问题困扰着大大小小所有公司,大公司的能耐在于它扛得过去,创业公司?可能在学会吸取教训之前就死掉了。

  成功者蔡中顺

  6年,蔡中顺算是在创业的路上活下来了。

  他选择的创业领域是不少文艺青年的梦想—咖啡馆。咖啡馆开张的第一天,他看着门外等待第一个客人进门。他甚至有些忐忑自己的选择对不对。如果能再回到几个月前,他会觉得有太多问题需要考虑了。

  比如说钱。对6年前的蔡中顺来说,钱显然是个大问题。他只是在北京的咖啡店打过两年工,当时想成为一名咖啡师,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他去市场摸了下底,开一家咖啡店少则二三十万元,多则一两百万元,店面的装修、面积大小、设备好坏都关系到投入的多少。蔡中顺想开店,但他手里只有13万元。

  “没资本的时候,连银行和高利贷都不愿意借钱给你。”蔡中顺说。他找了所有能找的人—父母、亲戚、朋友。他没有想到借钱是件这么难甚至有些丢脸的事—尤其是在开口的时候。找到合伙人就显得很重要。对拍档他没有任何要求,能凑钱开店就是当时唯一的目标。经圈内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另外3位合伙人,凑了40万元开始第一次创业。

  4个人。对于一家小咖啡馆来说,这个老板数目未免多了点。他为了钱做的这些让步,让谁都能对生意说上两句,但谁又都不能独自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