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金控股票最新消息:翠翠的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3:35:57
翠翠的悲剧
                              ——读沈从文《边城》有感
  
    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旧军官家庭,后因家境转入困顿,刚刚小学毕业、年龄还不满十五岁时,即侧身行伍,到人世间去“学习生存”。其后数年间,他随当地军阀部队辗转于湘、川、黔边境及沅水流域各地。
    我很迷恋沈从文,更迷恋他的《边城》。读书时,就知道《边城》是蜚声中外,饮誉文坛的名著,被誉为“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是梦幻中的湘西绝唱。以致很多人,甚至怀疑《边城》里的人物是虚幻的,是沈从文梦幻中的故乡童话。其实不然,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最为真实,最为本色的湘西。只是现在已经物是人非,甚至也人物两亡了。
    湘西外人,对《边城》的人情美,山水美,伦理美,建筑美的怀疑,那却是地地道道的桃花源外人的肤浅看法,其实,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故事人物山水,都是曾经存在的,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近百年,但在湘西这样的小城,还有孑遗。譬如湘西凤凰,黔东的镇远古城,湘黔交界的茶侗古城,都还有《边城》里的人情风物遗迹残痕。只不过今天在旅游开发的商业模式下,人情味已经淡漠了,人性美也逐渐沾染上了铜臭味。正如沈从文当年感慨那样,好的女人,犹如好的风俗,往往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边城》可以说是沈从文写给故土的一曲深沉的无奈的挽歌,也是一曲充满牧歌情调的悲剧。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发表于1934年,而实际生活画卷,应该是他十几岁时的所见所闻。小说时光可追溯到上世纪初。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二八年华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边城》是一个关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经典文本。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受外来文化冲突扭曲的思考与隐忧。实际现在苗族文化,已经名存实亡了。汉化得有些面目全非。以今人的眼光看,《边城》更像是子虚乌有的桃花源了。这是因我们不懂湘西的过去,也不懂沈从文。
   与其说《边城》在写景,不如说是在写人性。柔美朴素的文笔,一点点勾勒出了一个乡村,一片理想的净土,没有战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铜臭,人们都以最本质的状态生活着。端午节前,翠翠的爷爷在市集中受到许多人的关照,在彼此洋溢着的笑靥中,没有欺骗,没有讨价还价的争执,人与人之间更像是互帮互助的一家人。在这片桃花源,生存不需靠金钱来维持,彼此信赖,关心使每个人都能舒适地生活。这里没有凭金钱建立的等级制,即便是比较富裕的顺顺,待人接物也毫不傲慢,还主动送给翠翠祖孙许多粽子。淡泊的金钱观,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自然的人性,使我们找不到丝毫“文明”社会的礼法与习俗,这看似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然而在作者的白描中,一切又是如此的真切,或者说,是人类内心中对真善美本质的渴望使这一切显得真实。而一百年前的湘西,甚至现在湘西的偏僻处,,就是这么一个远离王化的自在自得之地。翠翠是这片水土养育的精灵。沈从文是这样描述翠翠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是沈从文所有作品中,描写的最美丽最纯粹的少女形象。美得不可方物,美得叫人心痛。
  翠翠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缩影。更是沈从文年少时见过的女人的命运的综合。沈从文是敏感而早熟,他对女性的爱,超出常人。我感觉他多少有些贾宝玉的细腻与多情。早在他十五岁准备从军出走时,母亲带他去一个姓杨的军官家里拜访,他以为是去相亲,还因此很忸怩害羞的。就是因为杨家有个极为漂亮的小姐,是凤凰城里最美的黄花闺女。但其实沈母不过是托杨军官照顾自己的儿子。而杨小姐也随父亲下了沅陵城。这是沈最早的暗恋的心上人了。而这杨小姐后来嫁人了,最后是吸食鸦片而死。第二个可以考证的是他十六岁驻扎在榆树湾(也就是现在的怀化市鹤城)时,看到的商会会长的小女儿。他与同伴和当地的一个做豆腐的青年一起迷恋上了这绝妙的女子。后来这小女子却不知何故吞金而夭亡了。(此事见沈《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其后是十八岁时沈随母亲与妹妹到芷江舅舅做官的芷江城里,沈做了一个小小的屠宰税管理员。当时因为毕竟是将军的后人,且舅舅又是芷江警察局的局长,自己又爱读书,又写得一笔好字。所以想把女儿嫁给沈的人很多。但此时沈却鬼使神差爱上了一个城里漂亮的平民女子,天天为了她写情诗,这位姓马的女子,美貌动人,让沈痴迷不已。但因为爱恋而把钱陆续借给了女子的弟弟。转眼间,就亏空了一千多大洋。这是母亲卖掉凤凰老屋的钱。沈羞愧难当,离家出走。而那位沈爱过的女孩,后来在土匪攻打芷江县城时,为土匪所虏,而做了压寨夫人。而在芷江期间,他与同学从凤凰县城到城西四十里的高枧玩,住在主人家里,主人是当地的富家,且正逢同学哥哥新婚。沈也被当做贵客住下了。当晚给他铺床的丫鬟,也是个十六岁的淳朴美丽的女子,名叫巧秀,几乎让沈一见钟情。可是第二天早上,巧秀竟然跟迎亲吹唢呐的青年私奔了。不过一个月,这巧秀因吹唢呐的青年在土匪交战中死去,巧秀怀了孩子,又回到高枧,且住在原主人的磨坊里度日。而沈在高枧呆了一个月,知道了巧秀的身世,她母亲也是苦命女人,守寡后因与打虎匠来往,而被族人沉潭而死。(此事见于沈的《雪晴》小说)当然翠翠的身上还有黔东女土匪幺妹的影子。幺妹美艳动人,却实当地著名的匪首,沈还专门求人去牢里看望过这奇女人。可是第二天就幺妹被处决了。(见《从文自传.一个大王》也是因为那次从保靖去黔东驻军,沈从文经过湘西边陲的小城茶侗,为当地的边城风物所吸引。后来才有《边城》的故事发生地,就在茶侗的魅力。
    沈从文从十五岁到二十一岁,在沅水流域漂泊辗转。这六年时光,造就了他一生的生命意识与情感模式。不论是凤凰城里的杨小姐吸食鸦片而死,榆树湾大家闺秀的吞金而亡,芷江女子马小姐的沦为压寨夫人,还是高枧乡下女子巧秀的私奔而寡,还是黔东女子的落草为寇,都叫着红颜薄命。其实都是湘西女子悲剧命运的缩影与写照。这些女子的美丽与命运,都触动过沈从文年轻而敏感的心灵,都是沈从文一生念念不忘。她们身上已经具备了翠翠的美丽与忧伤。以致沈从文有深刻独到的感悟:一切美丽的东西,都叫人忧愁。
   作为一个来自湘西边地的小说家,自然对自己的这些人生经历,难以割舍。而且沈从文也明言,自己写小说散文,就是表现最纯最美的人性。他也说过,时间造就一切,也毁灭着一切。他只是梦想拿自己的笔真实的记下一些光影,一些人事哀乐。他深爱着这片土地,且温暖的爱着这一方山水,爱着那些生存在历史之外芸芸众生。所以,沈在写出《边城》之前,已经在不同的小说散文里,刻画回忆过那些美丽而忧伤的女子的人生遭际。我想可以那么说,沈从文就是为那些美丽忧伤的湘西女子而生的,沈从文所有的文字,最终就是为了成就《边城》,为了雕琢出不朽的翠翠这一不染尘埃,且充满悲剧意味的少女形象。
   沈从文写《边城》,据说是对妻子张兆和的承诺。是在青岛看到一个穿白孝服的漂亮姑娘。沈对张兆和说:“我可以把她写进小说里去。”后来竟然真的写了。我私下以为这个萍水相逢的女子,之所以让沈从文动心,估计是神韵与他生命里的某个女子极像,而触发了他的情思。且把黑里俏的张兆和的某些美艳吸纳了。她们多少成就了翠翠。其实,张兆和在沈从文死后,曾经感慨道:“我不懂沈从文。我懂他懂得太迟了。”那是她在整理沈的文稿后的感慨。沈从文的生命长河里,有很多浪花与波澜,有些张兆和是不懂,或者说是不知的。
   翠翠,是很多湘西女子的浓缩。但最直接最厚重的,是以为湘西泸溪县城的女子。这段故事保留在沈的《湘西散记》里。那是一九三四年一月,沈回家到凤凰看望重病的母亲。坐船溯流而上,夜泊泸溪。他想起了一个让他一辈子难以忘怀的女子。那是他十五岁第一次从军出门,与凤凰军人一起下沅陵,傍晚停泊在泸溪码头。他与一个朋友上街去玩。见到小店铺里一个最美丽精致的女孩子。让他们惊艳不已。且都在心底发誓,将来发达了一定要娶这漂亮女子。可是时光流转。十六七年后,沈以教授与文学家的身份,再次经过少年梦幻的小城。竟然不由自主,又来到这当年的店铺前。那店铺竟然还在。沈只看到柜台后一个瘦骨如柴的老人,在咳嗽。沈随意说:“买点东西。”这老人抬起头,朝内门喊:“翠翠!翠翠!有客人买东西。”门内应声而出,竟然就是那个留在记忆深处的买绒线的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这让沈感到恍如梦幻,似乎时光倒流了。当他定神看看那老人时,他明白了,这过早衰老的吸食鸦片者,竟然就是当年自己的朋友。他不敢惊动这位故人,只是从旁近打听到,原来这朋友因迷恋着女子,竟然从部队溜了,且如愿以偿的娶到了泸溪女子。但女子在生翠翠时,竟难产而死。现在他们的女儿就是眼前的翠翠姑娘。那一夜,沈从文在泸溪沅水岸边独自散步,彻夜未眠。他感叹着人生的命运与得失。翠翠就是这样产生的。
   读过《边城》我记忆最深的是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不知为啥?总觉得它意蓄着什么似的,就像块磁铁深深地吸引我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而这绵绵无尽期的等待,充满了悲剧意味,叫人魂牵梦绕,哀婉缠绵不尽。 
  而我觉得傩送这个人是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沈从文以他的人生阅历,自然知道翠翠的爱情结局。他见得太多了,且一切都是命啊!但他又不愿意明明白白的悲剧写出,只是留给读者凄美哀婉的回味与想象。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个独守渡船的孤身女子,心里思念着傩送,但傩送却怪罪翠翠的祖父间接导致哥哥的死去。包括傩送的父亲顺顺,也心里以为儿子的死与翠翠有关,且要傩送与团总的女儿结婚。傩送就是因这些总错复杂的原因,而离家出走桃源了。

    即使会来又能如何呢?有情人难成眷属,看来不光是因外人的干预,同时也有自身心里的纠结。有些坎总是难以跨过去。湘西虽然是很淳朴很善良,但一百年前也很迷信。一个女子出世就死了父母,且与她提亲的天宝也意外淹死。这都会归于迷信的,以为翠翠命运不好。这就足以使翠翠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尽管翠翠是罪无辜最可怜悯的。这也就是悲剧的原因。
     
                                                  (2010年10月9日06,24于五溪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