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戟之灵欧姆蛋第几集: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37:43

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l.我国法律规定,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包括有( )。 
A.未满10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c被逮捕的人犯 D.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2.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称为 
( )。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 
C.有行为能力人 D.法人 
3.在我国,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视为( )。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 
c.完全行为能力人 n部分限制行为能力人 
4.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件( )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必须 B.可以 
C.不能 D.可能 
5.法律关系是由( )保证的社会关系。 
A.围家洪缝 B.国家权力 
c.国家强制力 D.国家司法机关 
6.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 
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 
c.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 
7.权利主体之间的权穗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关系主体 
8.违宪制裁是依据宪法的特殊规定对( )实施韵强制措施。 
A.违宪行为 B.违法行为 
C.违纪行为 D.违章行为 
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10.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 
A.法律后果 B.法律责任 
c.法律行为 D.法律制裁 
11.刑事制裁是( )对犯罪分子实施的刑罚。 
A.国家机关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 
12.夫妻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这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A.行为 B.非物质财富 
C.物质财富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3.法的共同本质是( )。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B.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法是领导者个人意志的表现 D.法是全体公民的意志的体现 
14.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入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 )。 
A.法律草案 B.议案 
c.法律草稿 D.法律 
15.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 D.法律的公布 
16.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 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17.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 
A.以事实为根据 B.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D.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18.一个法律行为( )引起多种法律美系的产牛。 
A.不能 B.可以 
C. 必然 D.肯定 
19.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 )的手段。 
A.强制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引导性调整 D.制约性调整 
20.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 
A.有效的 B.无效的 
c.部分有效的D. 上答案都不对 
21.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 
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 
c.法的规范性 D.法的强制性 
22.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第一层次本质是( )。 
A.统治阶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 
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3.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24.法的国家强制性来自( )。 
A.舆论力量 B.国家强制力 
C.政党的力量 D.社会力量 
25.《公司法》规定: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规定属于 
( )。 
A.法律的技术性规定 B.法律概念 
c.法律规范 D.法律原则 
26.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 
表明法具有( )。 
A.规范性的属性 B.连续性的属性 
c.一般性的属性 D.效率性的属性 
27.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实拖主要是靠( )。 
A.社会舆论 B.领导的威信 
c.自觉遵守 D. 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28.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 , 
A.权利和义务 B.物和行为 
c.法人和自然人 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9.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律关系的主体。 
A.不能成为 B.可以成为 
c.部分可以成为 D.必然成为 
30.法律的公布是指( )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主席 
C.国家司法机关 D.法律制定机关 
3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 )的社会规范。 
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 
32.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33.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法律制裁 
34.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含义之一是指( )。 
A.公民在立法上平等 
B.公民在执法上平等 
c.公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上平等 
D.公民在法的适用上一律平等 
35.根据法的域内效力原则,我国法律规范的效力及于( )。 
A.制定规范的机关所辖领域 B.全国 
c.我国领土部分 D.我国领土及其延伸部分 
3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 
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7.我国法律规定,无行为能力人,包括有( )。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c.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D.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38.在我国,法律监督客体的重点是( )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 
c.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全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9.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 )。 
A.国内法和国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40.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的一项基本原则。 
A.法律适用 B.法律制定 
c.法律遵守 D.法律实施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律适用具有如下特征:( )。 
A.它是由特定主体依法定职权来进行的活动 
B.它是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法律得以实现的活动 
C.它是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n它一般都要作出适用法律的文书 
2-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 )。 
A.法的制定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适用 
3.能够影响守法主体的范围的因素有( )。 
A.法律的本质 B.政体的性质 
C.社会力量对比关系 D.历史及文化传统 
4.依法治国的对象是( )。 
A.自然人和法人 
B.社会组织 
c.国家机器和国家权力 
n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5.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立法可以分为( )。 
A.法的创制 B.法的认可 
c.法的修改 D.法的废止 
6.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法指导思想应该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R邓小平理论 
c.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法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其作用有( )。 
A.引导作用 B.限制作用 -- 
c.促进作用 D.保障作用 
E.监督作用 
8.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 
A.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B.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D.法是明确的普遍的规范 
9.法治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 )。 
A.与人治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 B.依法办事的原则 
c.良好的法律秩序 D.代表某种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 
10.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方面作用有( )。 
A.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 B.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c.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E.解决经济话动中的各种纠纷 
11.法律关系客体包括( )。 
A.物 B.行为 
c.自然人 D.精神财富 
12.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 )。 
A.准确 B.从重 
C.合法 D.从轻 
E.及时 
13.法的基本特征是:( ) 
A.法由国家机关公布 B.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旌 
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D.法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 
E.法由经济基础决定 
14.法的规范作用有( )。 r 
A.指导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E.预测作用 
15.法的非本质属性有( )。 
A.国家强制性 B.规范性 
C.阶级性 D.预测性 
16.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 
A.不包括国内法在内 B.不包括国际法在内 
c.不包括已失效的国内法在内 D.不包括已失效的国际法在内 
17.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 )。 
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的调整方法 
c.法律的调整机制 D.法律的制定时间 
18.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为( )。 
A.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c.属于物质关系 D.以现行法存在为前提 
E.由国家政治内容决定的 
19.法律的溯及力是指( )。 
A.新法制定颁布后对旧法是否有效的问题 
B.法律之溯及既往的效力 
c.新法生效后,原有法律是否有效的问题 
D.新法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20.我国现阶段立法指导思想为( )。 
A.党的政策方针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党的基本路线 D.统治阶级的愿望 
E.外国的法律思想 
21.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为( )。 
A.以宪法为依据 B.从实际出发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E.保持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宪法的效力高于法律 
B.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c.国务院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可以同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 
23.决定一个国家立法体制形成的因素是这个国家的( )。 
A.国体 B.政体 
c.文化传统 D.阶级力量对比 
24.按照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划分,可以分为( )。 
A.一级立法体制 B.两级立法体制 
c.三级立法体制 D.四级立法体制 
25.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 )。 
A.法律规范的规定 B.权利主体的存在 
c.法律事实的出现 D.合法行为的产生 
26.法律效力是指( )。 
A.对人的效力 B.对物的效力 
c.对行为的效力 D.空间上的效力 
E.时间上的效力 
27.权利能力( )。 
A.以权利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B.以行为能力为前提 
c.以相应法律规定为前提 D.是权利主体构成的条件 
28.按照法是否规定根本制度和是否具有最高效力,法可以分为( )。 
A.根本法 B.普通法 
C.公法 D.私法 
29.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的作用有( )。 
A.法是实现政策的重要形式 
B.法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政策 
C.党的政策在制定为法律的过程中将日益完善 
D.法对党的政策有制约作用 
E.法对党的政策有指导规范作用 
30.依责任的性质,法律责任可以划分为(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 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31.依制裁的性质,法律制裁可以划分为( )。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违宪制裁 
32.法的渊源主要有( )。 
A.宪法 B.部门法 
c.地方性法规 D.国际条约 
E.实体法 
33.法的制定是指一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 )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 
件的一种专门活动。 
A.制定 B.审查 
C.修改 D.编纂 
E.废止 
34.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 空间效力 D.时间效力 
35.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主体的特点是( )。 
A.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B.享有广泛的权利 
c.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是一致的 D.主体与客体是一体的 
36.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 )的客观情况。 
A.发生 B.终止 
c.恢复 D.变更 
E.消灭 
37.立法的准备阶段包括( )。 
A.立法的预测 B.立法的规划的制定 
c.立法议案的形成和拟订 D.法律草案的拟订和论证 
38.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 )。 
A.法治是指法律制度,而法制则不是 
B.任何国家中都有法制,只有在民主国家中才有法治 
c.法治不必蕴含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必有法制 
39.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人民 
B.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社会组织 
D.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国家机构 
40.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为( )。 
A.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B.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 
c.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D.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E.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实现民主的程序和方法 
4l.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意味着( )。 
A.法具有客观性 B.立法应注意现实的经济条件 
c.法应随经济条件而发展 D.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 
42.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 )。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技术法规 D.习惯规范 
43.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有( )。 
A.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E.确认国家的政治制度 
44.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 )。 
A.政治决定法的产生 
B.政治体制改革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C.政治体制决定法的体系 
D.政治活动内容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E.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 ' 
45.在法的效力等级体系中,下位法制定的依据是:( )。 
A.同级法律 B.党的政策 
C.宪法 D.上位法 
46.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 
A.成文法 B.不成文法 
c.习惯 D.判例法 
47.我国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是( )。 
A.责任法定原则 B.因果联系原则 
c.责任相当原则 D.责任自负原则 
48.根据法定解释的主体或性质的不同,法定解释包括(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宪法解释 
49.立法程序分为(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查 
c.法律草案的讨论 D.法律的通过 
E.法律的公布 
50.法律责任的分类,以责任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 )。 
A.过错责任 B.无过错责任 
c.有限责任 D.无限责任 

三、判断题 

1.狭义的立法程序,仅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刨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 ( ) 
2.每一个公民生来都具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 
3.法治与人治是指两种治理国家的制度和原则,前者强调法律的作用,后者强调人的作用。 
( ) 
4.静态意义上的法治,是指法律和制度,简称法律制度。 ( ) 
5.所谓法的刨制,就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 
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 ) 
6.法的“废除”,是指由于情势的变化等原因,其中不符合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利益,从而 
对于原来法律规范作些改变,包括补充和删除某些法律规范。 ( ) 
7.法律的时问效力,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 
有无溯及力。 ( ) 
8.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前后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 ( ) 
9.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 
监督。 ( ) 
10.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 ( ) 
11.中国公民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 ) 
12.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祛律保护。 ( ) 
13.狭义的立法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广义的立法指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法律的活动。 ( ) 
14.立法的主体是法定的国家机关,不是任何的国家机关都可以进行立法活动。 ( ) 
15.判决书、委任状、逮捕证等都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是法。 ( ) 
16.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必然通过法表现出来。 ( ) 
17.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强制和惩罚来实现的。 ( ) 
18.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 ) 
19.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立法活动整个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则。 
( ) 
20.立法具有灵活性,法的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等,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 ) 
21.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也可以是我国某些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 ) 
22.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因为法律事实的产生以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为转移。 
( ) 
23.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意志要受法制的制约。 ( ) 
24.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 ( ) 
25.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 ) 
26.法律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 ( ) 
27.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强制方法。 ( ) 
28.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 ( ) 
29.法律部门是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 ( ) 
30.在许多情况下,作为部门法没有相同名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与之对应。 ( ) 
31.公民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权利能力。 ( ) 
32.国家机关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其权利能力是由该机关的职能、职权决定的。 ( ) 
33.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和国内法律关系中都可充当主体。 ( ) 
34.在任何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都是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的。 ( ) 
35.各种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都是确定的。 ( ) 
36.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有法可依。 ( ) 
37.我国社会主义法一般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 
38.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并不都是法的渊源。 ( ) 
39.立法技术主要是指立法表达技术。 ( ) 
40.法律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 
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 
4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对象是人民群众及社会生活。 ( ) 
42.民主政治的最基本内涵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权力是有限的。 ( ) 
43.民主政治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政治。民主是法治的政治基础。 ( ) 
44.社会主义法的科学性和进步性是建立在它能够反映客观规律基础之上。 ( ) 
45.法律与党的政策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规范性,后者不具有规范性。 ( ) 
46.党的某些政策可以起到法律的作用,是因为该项政策具有了国家意志的属性。( ) 
47.法学上所说的“精神财富”,并非指法律关系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 
48.事件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 ) 
49.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规定中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 
( ) 
50.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其他社会规范不规定。 ( ) 

四、简答题 

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法的规范作用有哪几点? 
3.法有哪些社会作用? 
4.当代中国立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5.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怎样? 
6.当代中国法律适用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7 
7.如何理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8.如何理解法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9.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0.法律监督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 
2.试述法与党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3.试论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A 3.C 4.A 5.C 6.C 7.B 8.A 
9.C 10.C 11. D 12.A 13.A 14.A 15.C 16.B 
17.C 18.B 19.B 20.B 21.B 22.C 23.C 24.B 
25.C 26.C 27.D 28.D 29.B 30.D 31. B 32.D 
33.D 34.C 35.A 36.C 37.C 38.C 39.B 4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BCD 4.CD 5.ABCD 
6.ABCD 7.ACD 8.ABCD 9.ABCD 10.ABDE 
11. ABD 12.ACE 13.BCD 14.BCDE 15.ABD 
16.BCD 17.AB 18.ABD 19.BD 20.BC 
2l. ABDE 22.AD 23.ABC 24.AB 25.BC 
26.ADE 27.AD 28.AB 29.ABC 30.ABCD 
31. ABCD 32.ACD 33.ACE 34.ABCD 35.ABC 
36.ADE 37.ABCD 38.BD 39.ABD 40.BCDE 
41.ABC 42.AC 43.BCD 44.BD 45.CD 
46.AB 47.ABCD 48.ABC 49.ACDE 50.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l.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法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②法是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③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社会 
规范。④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2.【答案要点l法具有下列规范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预测作用。④教 
育作用。⑤强制作用。 
3.【答案要点】法的社会作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①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国家通过自己的权力系统和法律规则把阶级压迫合法 
化、制度化,把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保持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存在所允许的范围 
内,即建立起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 
②执行社会公共事务。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维护 
生产和交换的秩序;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d.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以及有 
关产品、劳务、质量要求的标准。以保障生产安全、防止事故,保护消费者利益;e.推进教育、 
科学、文化的发展。 
4.【答案要点】当代中国立法应该遵循下列原则:①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②立法必 
须从实际出发;③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④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⑤以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⑥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⑦保持法律 
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5.【答案要点】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体现在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和法与生产力的关系 
两个方面:①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②法与社会 
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6.【答案要点】当代中国法律适用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③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④实事求是,有错必 
纠。 
7.【答案要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当代中国法律适用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之 
一。这项原则有如下三层意思:①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 
行使,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行使此项权力;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 
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③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 
格按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 
8.【答案要点】法与政治的关系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1)法受政治制约,这体现在:①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② 
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I③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 
变化。 
(2)法服务于政治,这表现在:①在阶级对立社会,法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 
系、统治阶级内部及其与同盟者的关系,从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②打击制裁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和其他严重犯罪活动,③调整公 
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在发挥政治职能的同时发挥社会职能。 
9.【答囊要点】法律关系有下列基本特征;①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 
系,②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③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 
会关系;④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人们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10.【答案要点】法律监督的基本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法律监督主体、法律 
监督的客体和法律监督的内容。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作用表现为国家对经济 
的宏观调控和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两个方面。 
法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其作用具体体现为:①引导作用;②促进作用③ 
保障作用④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方面,起到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①确认经济活动主体 
的法律地位;②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③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④维护正常的 
经济秩序。 
2.【答案耍点】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 
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其政策理所当然地在国家生活中居重要地 
位,对国家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同时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形 
式,又对党的政策有制约作用。因此,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互为根据的。它们共同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具体来说,党的政策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①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 
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②党的政策对杜会主义法的适用给予指导,即指导执 
法与司法。在执法与司法中,要把严格依法办事与坚持党的政策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 
使其对立。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的作用t①法是实现政策的重要形式。法是定型化、 
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政策,使国家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政策。从而正确地 
执行和拥护党的政策。②法一般是在总结党的政策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群众 
的智慧而制定出来的,党的政策在制定为法律的过程中将日益完善,因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效 
果更为显著,从而使党制定与实施政策的目的得到全面的实现。 
3.【答案要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 
产生的依据。只有当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以后,才能把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制 
定为法律,建立起革命的法制。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谈不上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②社 
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内容和实质是人民当 
家作主,它要求一切上层建筑形式(包括法制)都要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工具的 
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以保障和实现人民利益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 
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民主,才能调动起广 
大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参加立法、执法、守法的活动,法制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 
法制的发展决定于民主的发展强度。民主越发展,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越强,法制就越能得到 
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因为:①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 
的范围,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②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和体现了对民主权利的行 
使和制约,为人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保证。③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实现民主的程序 
和方法,为人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了有效措施。④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对破坏民主权 
利行为的制裁措施,为捍卫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强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