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启示录百度云盘:[京剧百科]京剧行当的演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7:19:58

[京剧百科]京剧行当的演变

  湖北日报讯 京剧表演的角色行当,是京剧程式化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既是剧中人物分类的系统,又是表演程式分类的系统。

  京剧脱胎于徽班,徽班旧分九行,为末、生、小生、外、旦、贴、夫(即老旦)、净、丑;汉班则多一“杂”,共分十门。京剧形成后,承继徽、汉旧制而有所变通,成为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生、旦、净、丑的内涵与今天大致相同。最早的老生专指以唱为主的戴黑髯(黑胡子)的角色;末专指戴黪髯(灰色胡子),以做为主的角色,或扮演生行的二路角色。外指戴白髯(白胡子),以做为主的角色。副是指二花脸,是净、丑之间的角色;杂是指扮演旗牌、纛旗手、伞夫、报子、车夫、船夫、家院等角色,俗称“底包零碎儿”,也说“捞杂儿”;武指武行,包括跟斗行,俗谓“打英雄”,扮演武戏中的上下手、庄丁、武士等,基本上只表演武打,很少开口;流指扮演龙套、青袍(衙役)、军士、小太监等成堂(四人一组称一堂)的群众角色。后来,将末、外归入老生、副分别归入净或丑,而成七行。七行,一说是生、旦、净、丑、武、杂、流(齐如山说法);一说是上世纪30年代北平的梨园公会所立的七行,为文武生行、小生行、文武占行(即旦行)、文武净行、文武丑行、武行(专管起打)、流行(专饰兵役)。

  几经演变后,精简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各有分支。(据中华书局《打开京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