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人间1电影粤语:大棚菜病虫害图谱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6:15:10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一大主要病害。重病棚枯死50%-80%。 
症状 苗期受害,胚茎基部水渍状软腐,子叶萎蔫,病苗猝倒枯死,维管束变黄褐色。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的菌丝或粉红色霉层。成株期染病,多在根瓜期显症。起初植株下部叶变黄,植株白天萎蔫,夜里恢复正常。枯黄继续向上发展,全株枯萎死亡。茎部染病,多从基部始,初为水渍状褪绿,后病部纵裂。湿度大时病部有粉红色霉状物。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萎蔫。维管束变黄褐色。 
病原 Fuarium axysporum (Schl)f sp cucumerinum Ouien 称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瓜蔓上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镰刀型,天色透明,两端渐尖。顶细胞圆锥形,基部倒圆锥截形,具横格0~3个;小型分生孢子生于气生菌丝中,椭圆形或梭形。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肥料内或种子上越冬。土壤中的病原菌可存活4年以上,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侵入后,进入维管束,繁殖发育并引起中毒,造成维管束堵塞、变褐,导致植株萎蔫死亡。最适宜发病温度20~25℃,湿度90%,田间土壤潮湿、土壤粘重、板结、酸性、偏施氮肥、多年连作、重茬,以及连续阴雨等均有利此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 1、选用抗病品种。长春密刺、津杂1号、2号、津研7号等、中农5号、中农7号、中农8号、山农1号、早丰2号、早青2号、津春3号、露地3号等抗枯萎病品种。 
2、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3、土壤消毒。以溴甲烷熏蒸消毒土壤。 
 4、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5~20分钟或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洗净后摧芽播种。 
5、嫁接。嫁接以黑籽南瓜作砧木,以黄瓜为接穗,靠接或插接,防病效果极好,并且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6、栽培防病结果期小水勤浇。浇水以上午为宜,浇后应闭棚,增温后再放风,并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7药剂防治:(1)土壤消毒。发现有轻微发病的连茬黄瓜,在定植前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药剂,以1∶100比例配成药土,按每亩1—2公斤的量用药,撒在定植沟内,有防治作用。(2)发病后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400倍液灌根,8—10天灌一次,有控制蔓延作用。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用上述药物进行穴中消毒,控制土壤传播。 
西葫芦银叶病


西葫芦银叶病造成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严重阻碍光合作用,影响果实正常成熟,导致大幅度减产。 
发病症状 被害植株生长势弱,株型偏矮,叶片下垂,生长点叶片皱缩,呈半停滞状态,茎部上端节间短缩;茎及幼叶和功能叶叶柄褪绿,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严重阻碍光合作用;叶片初期表现为沿叶脉变为银色或亮白色,以后全叶变为银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但叶背面叶色正常,常见有白粉虱成虫或若虫。3—4片叶为敏感期。幼瓜及花器柄部、花萼变白,半成品瓜、商品瓜也白化,呈乳白色或白绿相间,丧失商品价值。 
发病原因 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美国发现烟粉虱的B型(后被学者定名为银叶粉虱)以来,美、欧、澳、非、亚各大洲的学者都纷纷报道了它的严重危害。 
目前银叶症状产生的原因,公认的看法是B型烟粉虱为害引起的,其危害有三,一是银叶粉虱对叶片直接的机械伤害,二是银叶粉虱分泌物(毒素)的危害,其唾液分泌物对植物有毒,且具内吸传导性。证据是有银叶粉虱的叶片往往不表现银叶症状,而在新叶上表现银叶。三是银叶粉虱携带病毒的危害。

影响发病的因子 据观察,银叶粉虱虫口密度、虫龄、西葫芦品种及光照均影响银叶症状的表现。且光照越强银叶症状的表现越轻;虫口密度越高,若虫比例越大,银叶症状的表现越重;大部分西葫芦品种均对银叶粉虱的为害产生生理混乱,只有少部分品种症状轻微或不表现症状,我国目前主栽早青一代和以色列Goldy品种均对银叶病十分敏感。 
 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银叶粉虱 由于西葫芦银叶病是烟粉虱的B型(银叶粉虱)危害所致,试验表明:对若虫防效较好的药剂有10%吡虫啉3000倍液、5%锐劲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3000倍液、10%除尽1500倍液;以上这些药剂对成虫的防效也很好,表现为药后7天对成虫的防效均在90%以上,同时由于敌敌畏具有熏蒸作用,80%敌敌畏600倍液对成虫防效也较理想。 
上述药剂虽然对银叶粉虱的防效较好,但银叶病症状在银叶粉虱消灭后恢复不明显,甚至不消失,也就是说使用以上杀虫剂虽然防治了银叶粉虱,但其造成的危害不能恢复。为把因银叶粉虱引起的危害降到最低,在用杀虫剂防治银叶粉虱的同时,混配叶面肥和内源激素以及杀病毒剂等,结果表明,增效作用比较明显。 
混配剂3000倍蚜多虱+爱多收,蚜虱净+爱多美,蚜虱净混加爱多收、爱多美、低聚糖素、病毒A的防效分别比单施蚜虱净的效果好。 由此可见,在防治银叶粉虱时,最好加混复硝酚钠(爱多收)、芸薹素内酯(爱多美)、吗啉胍?乙铜(病毒A)和低聚糖素等。银叶反应症状表现初期喷药可有效防治。药剂防治一般用20-30毫克/升的赤霉素+500倍细胞分裂素+5000倍双效活力素混合液防治效果最佳,喷药后可恢复正常生长,2周后进入正常结果

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greenhousewhitefly )学名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 俗称小白蛾子 ,属同翅目,粉虱科。 为害黄瓜、菜豆、茄子、番茄、青椒、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莴苣、魔芋、芹菜等各种蔬菜及花卉、农作物等200余种。茄子是温室白粉虱最易寄生的作物,防治不及时,温室白粉虱就大量发生。在严重寄生的情况下,在畦间一走动,成虫就会立刻飞翔起来,能看到象撒白粉一样。所以很易被发现。大发生后,不仅严重影响茄子的生长发育,而且排泄物粘附在叶片和果实上,易引起煤污病的发生。
为害特点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5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如蛾类,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
卵长约0.2毫米,侧面观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柄长0.02毫米,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色。
1龄若虫体长约0.29毫米,长椭圆形,2龄约0.37毫米,3龄约0.51毫米,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着生活;4龄若虫又称伪蛹,体长0.7 ~0.8毫米,随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侧面观),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生活习性在北方,温室一年可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是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142.5粒。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因此白粉虱在作物上自上而下的分布为:新产的绿卵、变黑的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白粉虱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做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始营固着生活。
粉虱繁殖的适温为18~21℃,在生产温室条件下,约1个月完成一代。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虫源,通过温室开窗通风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粉虱迁入露地。
因此,白粉虱的蔓延,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物不明显,到秋季数量达高峰,集中为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在北方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1)提倡温室第一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黄等较耐低温的作物,而减少黄瓜、番茄的种植面积。(2)培育“无虫苗”把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理杂草和残株,以及在通风口密封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3)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4)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粉虱发生严重的蔬菜。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 由于粉虱世代重叠,在同一时间同一作物上存在各虫态,而当前药剂没有对所有虫态皆有效的种类,所以采用化学防治法,必须连续几次用药。可选用70%艾美乐水分散剂20000~25000倍;10%康福多可溶剂4000倍;10%吡虫啉2000倍;10%扑虱灵乳油(优乐得)1000倍对粉虱特效。2.5%天王星乳油3000倍;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25%溴氰菊酯(敌杀死)3000倍,每7~10天一次,连续三次,效果较好。此外,还可用烟熏法,即将80%敌敌畏乳油与锯末掺匀,加一块烧红的煤球熏烟每667米2用药250克,于傍晚时熏烟,棚膜要盖严,每棚放4~5点,此法仅防治成虫效果较好。
2、生物防治可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又名粉虱勺鞭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在温室第二茬番茄上,当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每隔两周放1次,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株,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并能有效地控制白粉虱为害。
4、物理防治白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方法是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1×0.2米长条,用油漆涂为橙皮黄色,再涂上一屋粘油(可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亩设置31~34块,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当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一般可7~10天重涂1次。
番茄根结线虫


番茄根结线虫病是危害番茄的主要根部病害,近年来在温室、大棚和露地番茄上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温室条件下四季连续发病,毁苗重种事件经常发生。该病除了危害番茄外,还危害茄子、黄瓜、莴苣、菜豆、芹菜、辣椒、甘蓝、大白菜等30多种蔬菜。
症状病害发生在须根和侧根上。病部肿大成不规则形瘤状结。剖开根结有乳白线虫。根结大小不一,一串串如糖葫芦一般。染病植株瘦弱矮小,生长不良衰弱,结果少而些
病原Meloidogyne incognite Chitwood称南方根结线虫(详见黄瓜根结线虫)。
发病特点 见黄瓜根结线虫。
防治方法 以溴甲烷熏蒸消毒处理土壤是目前防治黄瓜枯萎博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的好方法。方法步骤是:首先浇小水湿润土壤;再耕翻土地,耕深20cm以上,并疏松、平整土壤;放置安装好开口器和溴甲烷罐,药量按每平方米50克;覆膜,膜宽7米,长30~50米为宜,压(用土)两长边一宽边,留一宽边,抖动鼓风,使膜隆起离开地面,然后用土压好,顺序打开溴甲烷罐,待48小时后,揭开膜,7~10日后,散尽有毒气体,即可种植,其防治根结线虫、黄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效果好。
其他防治方法见黄瓜根结线虫。
 
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
灰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随日光温室的发展,灰霉病也日趋严重。此病还为害番茄、茄子、大椒、韭菜、生菜、西胡芦、菜豆等。
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瓜条,造成烂瓜。病菌多从花部侵染,渐向瓜条发展,致瓜条顶花部变软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始,呈“V”字形向叶内扩展,病部长出灰色霉层。苗期染病,常引起湿烂,并长出灰色霉。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详见番茄灰霉病)。
发病特点 该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管理不善、种植过密,放风不及时,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以及大水浸灌等,均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可以参考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黄瓜白粉病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情发展速度很快,若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往往造成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黄瓜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症状 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博但多见于叶片。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
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单胞。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1倒梨形子囊,内有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75%以上。
发病特点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黄瓜上、温室花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在16~24℃的适宜温度和75%相对温度下,有利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2、4、6号,津杂1、2号等。
2、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注意棚室通风、透光、降湿。
3、药剂防治。可选用的保护剂有各种硫制剂,如50%硫悬浮剂500倍,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75%百菌清600倍,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
可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2000~3000倍,20%福?晴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好力克43%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晴菌唑乳油5000~60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62%仙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使用保护剂要早,若病害已盛发,应使用具内吸性杀菌剂,连续3~4次,间隔期一般为7~10天。对瓜类比较敏感的药剂主要有粉锈宁、福星,粉锈宁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很好,但不能在黄瓜上使用。因为粉锈宁会严重抑制黄瓜的生长,使用后1个月之内黄瓜生长特别缓慢,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使用时要慎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Cucumber Angular Leaf Spot)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及华东普遍发生,尤其是东北、内蒙古等保护地黄瓜和华北春大棚发病严重。病叶率有时高达70%左右,是保护地黄瓜重要病害之一。黄瓜受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商品价值。
症状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
叶片 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
瓜条 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下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浙变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瓜条受害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
角斑病易与霜霉病混淆而用错药,使病害屡治不愈。一般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 Dye & Wilkie。属薄壁菌门假单胞菌属。该菌属好气性,不耐酸性环境。生长适温24~28℃,范围4~39℃,48~50℃经10分钟致死。
发病特点 病菌附在种子内部和随病残体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率2%~3%,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气孔、水孔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部带菌。初侵染大都从近地面的叶片和瓜条开始,然后逐渐扩大蔓延。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可致种子表面带菌。病菌在种子内可存活1年,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3~4个月。
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保护地黄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棚顶大量水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露地黄瓜蹲苗结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渐扩展,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之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
除病菌数量以外,温度和湿度是角斑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温暖、多雨或潮湿条件发病较重。发病温度10~30℃,适温18~26℃,适宜的相对湿度75%以上,棚室低温高湿利于发博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夜间饱和湿度持续时间大于6h,叶片病斑大;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h,病斑小;昼夜温差大,叶面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露地黄瓜在低温多雨年份,病害普遍流行。黄河以北地区露地黄瓜,每年7月中下旬为角斑病发生高峰期,棚室黄瓜4~5月为发病盛期。保护地浇水后放风不及时,露地地势低洼积水,栽培密度过大,管理不严,多年连茬,偏施氮肥,磷肥不足等均可诱发角斑博
防治方法 由于黄瓜角斑病的症状类似黄瓜霜霉病,所以防治上易混淆;造成严重损失,故应注意识别和防治。详见黄瓜霜霉病防治附文。
1.选用抗、耐病品种 中国、日本等国家对已有的品种进行人工接菌鉴定,还没有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间发病程度有明显差异,津研2号、津研6号,津早3号,黑油条,夏青,全青,鲁青,光明,鲁黄瓜四号和87-2等为抗性品种。
2.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植株或瓜条上留种,瓜种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h,或50~52℃温水浸种20min,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或转入冷水泡4h,再催芽播种;用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h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min,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h,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h,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新植霉素200μg/g浸种1h,用清水浸3h催芽播种。
3.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无病种苗,用无病土苗床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埋。保护地适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露地实施高垄覆膜栽培,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翻晒土壤等。在基肥和追肥中注意加施偏碱性肥料。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农用链霉素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或5%加瑞农粉尘每亩1千克、30%DT500倍液、70%DTM600倍液或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喷霉防治,每7天1次,连续2~3次。也可喷30%或50%琥胶肥酸铜(DT)、50%代森锌、50%甲霜铜、50%代森铵、14%络氨铜、77%可杀得等,连防3~4次。日本北兴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2%加收米对该病有很好的防效。与霜霉病同时发生时,可喷施70%甲霜铝铜,或50%瑞毒铜。也可选择粉尘法:即喷撒10%乙滴或5%百菌清或10%脂铜粉尘剂。
 黄瓜畸形瓜


黄瓜畸形瓜的形成,影响了其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常见畸形黄瓜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如下。 
一、尖头瓜 尖头瓜又称尖嘴瓜,是畸形共黄瓜中常见的一种。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发生原因 黄瓜单性结实弱且开花期雌花没有受精。因为单性结实弱的品种,一般较难独自发育成果实,又由于雌花没有受精,果实中不能形成种子,缺少了促使营养物质向果实运输的源动力,因而造成实尖端营养不良,形成尖头瓜。 
防止方法:
1、在黄瓜开花期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如放蜂、人工授粉等。 
2、植株生长早期,氮肥供应不足,使得植株茎秆细而坚韧,果实也会产生尖头瓜。 需要施入尿素等含氮量较高的肥料。 
3、植株生长势弱,特别是果实膨大后期,肥水不足,使得果实中不能得到正常的养分供应,保证有充足的矿质营养运输到果实。 
二、.大肚瓜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畸形型黄瓜类型。 
形成的主要原因①黄瓜雌花受精不完全,只在瓜的先端产生种子,使得营养物质积累到先端,导致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呈大肚瓜头。 植株缺钾而氮肥又供应过量,也会产生大肚瓜。黄瓜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大量供水,也会产生大肚瓜。这是因为水分对细胞的延长或肥大生长会产生很强的影响,缺水时,细胞生长缓慢,大量供水时,细胞则发育迅速。
 
1、创造良好的开花授粉条件。
2、土施硝酸钾、草木灰等,或用0.3%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植株叶面。 
3、整个生长期均衡供水,保持土壤见湿,避免过度干旱缺水或大水漫灌。 
三、弯曲瓜 
发生原因
①黄瓜受精不完全,仅仅子房一边的卵细胞受精,导致整个果实发育不平衡而成弯曲瓜。 
②黄瓜生长期间,受高温、高湿及不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弯曲瓜。 
③黄瓜在生长过程中,瓜条受到外物的阻挡而不能正常伸展,以致产生畸形弯曲。 
防治方法
1取一牙签,扎在产生弯曲瓜条部位的黄瓜蔓上,紧接着浇一遍水,次日瓜条即可伸直,此时再将细牙签拔出,黄瓜仍能正常生度。、
2、黄瓜坐瓜以后,去掉阻挡黄瓜生长发育的外物,可使黄瓜正常伸长。 
四、蜂腰瓜 
发生原因①同弯曲瓜的形成相似,黄瓜雌花授粉不完全,也易发育成蜂腰瓜。 
②黄瓜授粉后,植株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少,养分分配不足,也易引起黄瓜发育形成峰腰瓜。 
防治方法:
1、加强植株营养,特别是坐果期要加大肥水供应,保证有充足的养分积累。
2、2、对于弯曲瓜或蜂腰瓜,可用激素处理,使黄瓜瓜条长直。常用的激素有:2,4—D,浓度以0.01%~0.1%为好;GA,浓度以50毫克/公斤为好。处理方法:在黄瓜开花前3天内涂抹或喷雾,以开花当天处理最好。 

大棚黄瓜预防畸形,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对黄瓜霜霉博疫博灰霉病等病害,可采取施放烟雾剂的方法,不增加棚内湿度,防病较为彻底。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分点布施在大棚内安全处,于傍晚从里往外逐一点燃后闭棚烟熏,一般7-10天施放1次,连续2-3次。对蚜虫、白粉虱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杀,也可选用22%敌敌畏烟剂熏杀。
此外,还须及时摘除畸形果,让营养供给发育正常的瓜条。
 黄瓜根结线虫


随着棚室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温室深冬茬黄瓜--越夏番茄的多年连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呈蔓延之势,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已成为部分地区保护地蔬菜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症状 主要危害根部,黄瓜染根结线虫病后,根系发育不良,主根和侧根萎缩、畸形,上面形成大小不等瘤状物,即虫瘿,呈白色串状。剖开虫瘿,可见其中藏有很多黄白色卵圆形雌线虫。地上部植株生长缓慢,僵老直立,叶缘发黄或枯焦。严重的停止生长,后枯死。
病原黄瓜根结线虫病由分类上归线虫纲的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侵染所致。南方菜区以南方根结线虫为主[M.incognita],其次为瓜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北方菜区还有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发病特点 该线虫多在5-30厘米土层内生存,以成虫或卵在病组织里,或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的幼虫或越冬卵孵化出幼虫,由根部侵入植株,致田间初侵染,现在苗期就有感染。该线虫发育适温25-30℃,土壤含水量40%左右。幼虫遇10℃低温即失去生活能力,48-60℃经5分钟致死。根结线虫靠病土、病苗、浇水传播,重茬地发病严重;呈中性的沙土、沙壤土发病较重;土壤肥沃,幼苗健壮,水肥适宜,则发病轻;久旱无雨或浇水不均匀及土壤湿度大的地块有利于发病;发病地块如长期浸水可抑制土壤中根结线虫活动。
 防治方法
 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选用无病土进行育苗,培育无病壮苗。移栽时发现病株及时剔除,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以减轻病害发生。
 2、实行两年以上轮作。葫芦科、茄科、豆科蔬菜较易感病,可与葱、蒜、韭菜、辣椒等感病轻的蔬菜轮作。发病重的地块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最好。
 3、深耕或换土。在夏季换茬时,可深耕翻土,达到25厘米以上,把表土中的虫瘿翻入深层,减少虫源,同时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把表土层25厘米以内表土全部移至棚外,进行换土,效果更好,但较费力。
 4、清除病残体。黄瓜、番茄拉秧后,及时清除病残根,深埋或烧毁,铲除田间杂草。
 5、夏季高温土壤消毒处理。在夏季高温,将大棚内撒施麦秸草5厘米,再撒施过磷酸钙100千克左右,翻入地下,盖地膜,密闭大棚,使棚温高达70℃以上,土壤内10厘米深温度高达60℃左右,闭棚15-20天。
 6、药剂防治。⑴溴甲烷熏蒸土壤,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见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⑵用1.8%阿维菌素土壤处理或灌根。定植前配制500倍液喷洒地面,浅翻10厘米左右,每亩地用量667克。或定植时,每亩地用667克1.8%阿维菌素,兑2000斤水,每株灌根0.5斤。
 7、其他防治措施。在黄瓜拉秧后,种一些易感蔬菜,如小白菜等,待感染后再全部挖出棚外,以带走大部分虫瘿后,在松动的地表进行喷药处理。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效果也可以。
 西葫芦灰霉病


西葫芦灰霉病在温室和大棚春茬栽培中,发病率逐年增高。
症状西葫芦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实。被害花和果实初呈水渍状,后逐渐软化,患部表面长满灰绿色霉状物,此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分孢梗和分生孢子),终致花腐和果腐。后期患部有时还长出黑色菌核,菌核亦为本病表现的第二类病征,但南方不常见。 

病原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Pers.。
发病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如果形成菌核,菌核也可遗落在土中越冬。分生孢子为本病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接种体,借助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染,一般从伤口侵入致博病菌属弱寄生性,通常寄主在衰弱情况下易受侵染。低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棚室栽培如果在低温高湿度情况下比露地栽培的更易发博 
防治方法 以生态防治为主,以发病初期用药防治为辅。

1、加强栽培管理提倡高畦地膜覆盖栽培,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栽培法。加强通风换气,适当控制浇水,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
2、药剂蘸花 西葫芦开花后,在每天上午蘸花时,在2,4.D中加入0.1%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地控制西葫芦的灰霉博
3、及早摘除花瓣因病菌主要侵染花瓣,因此要在花瓣凋萎时提前摘除,装入塑料袋内带出田外深埋处理,能明显减轻发病率。
4、生态防治 利用保护地创造一个适宜西葫芦生长,而不适合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生长初期,上午密闭棚室,使温度达到32~34℃,超过31℃灰霉病菌不产生孢子,但不能超过35℃,超35℃以上对西葫芦结瓜不利。中午后放风,湿度降到60%~70%,低湿度不利于病害发生。晚上闭棚室,温度降至11~12℃,低温对病害发生不利。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防治。烟雾法,用2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用药200~250克或50%农利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熏3~4小时,于傍晚熏棚,早晨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速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用药1千克。
发病初期也可喷撒药液防治。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茄子灰霉病


茄子灰霉病(eggplant grey rot)在每年的3~5月间易暴发流行。
症状茄子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灰霉博
苗期发病先从幼苗子叶和下部真叶开始。子叶染病后开始褪绿发黄,逐渐变褐枯死,并可扩展到幼茎,幼茎缢缩变细,折断枯死。真叶染病后出现半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和茎秆均可长出灰霉,致闰部腐烂。
成株期染病,叶缘处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变褐,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 ,密生灰霉层,病斑相连常致整叶枯死。茎秆和叶柄染病也可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可长出灰霉。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状灰色霉层。该病致病菌为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部产生的灰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在条件恶化后可生产菌核。
 发病特点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气流即农事操作技术传播蔓延。分生孢子在凋萎的花瓣和花托等处腐生,然后侵染花、果实和叶片。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再靠气流或农事操作而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灰霉病是高湿型病害。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开始发病,达90%以上时有利该病的发生,相对湿度达60%-70%时,不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7-30℃,以20-25℃最为适宜。当温度为20-25℃时,连续阴雨,灰霉病就严重发生。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气温偏低,保护地通风不良,或连作多年的老温室,种植密度过大,管理差,有机肥偏少,氮肥偏多,氮、磷、钾比例失调等都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法这是控制大棚茄子灰霉病的有效途径。采用地膜全膜覆盖,使用大棚无滴膜,切忌大棚内只盖畦面,不盖畦沟。其次是结合变温管理,加强通风,当晴天上午棚温升到33℃时开始放风,中午和下午继续放风,保持棚温22~25℃,湿度降到70%以下。当棚温降到20℃时关闭大棚,使大棚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阴天打开两门通气。这样上午控温,下午控湿,形成不利于灰霉病发生的环境。
2.实践证明,在发病初期摘除病花瓣、病果、病叶,集中深埋,防效可达85%以上,效果极为显著。
3.药剂防治法
(1)定植前用万霉灵1000倍液喷洒定植苗,达到无病苗下田。
(2)沾花时,在配制好的2.4-D药水中加入0.1%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沾花或涂抹。
(3)大棚茄子在发病初期或阴雨连绵的天气条件下,可以用45%百菌清烟熏剂熏烟,每亩200~250克,在傍晚进行,次日通风,每隔7天一次。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药剂防治:在早春多雨天气保护地内提倡使用45%乙熏灵,每亩250克,或50%百菌清粉尘剂每亩 1000克。每周一次,连续使用2~3次。还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或65%腐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600倍,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苯菌灵粉剂15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3~4次。
因灰霉病容易产生抗药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量采用农业措施防治,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农药必须轮换施用和混配施用,以利于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效,减轻损失。
 茄子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Eggplant Verticillium wilt )俗称半边疯,是茄子的重要病害。该病除为害茄子外,还为害辣椒、番茄、瓜类、白菜等。
症状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结果期发病最重,也最常见。初发病时,从植株的一边开始,渐向全株发展。初时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叶脉间褪绿变黄、坏死、渐渐整个叶片边缘上卷直至干枯脱落。初染病植株晴天中午萎蔫,早晚尚可恢复,后全株枯死。经常可见植株半边变黄、半片叶变黄的症状。植株明显矮化、分枝不舒展,叶片皱缩,变黄变褐,甚至全部脱落。该病为全株性病害。剖视茎、分枝、叶柄等,可见维管束变为黄褐色。
病原Vertic dahliae klab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称大丽花轮枝孢。菌丝体初无色,老熟时变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直立,轮状分枝。轮枝顶端着生椭圆形分子孢子。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也可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土中的病菌可存活6~8年。病菌靠风雨、浇水、种子、肥料、农事活动传播,从幼根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扩展到全株。该病当年不再重复侵染。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19~24℃,高于28℃病害发生受到抑制。低温使植株根系发育迟缓,利于病菌从根系伤口侵染。因此,低温、高湿有利发博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多年连作、供水不当、地温偏低及线虫较多,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 1、选用无病子种,育无病壮苗。用0.1%多菌灵加0.1%平平加,浸种1小时,捞出放清水中浸泡3小时后摧芽播种。或用25%适乐时拌种,方法为每10毫升悬浮液加水200毫升左右,拌种10千克,包衣后播种。
2、土壤消费。溴甲烷熏蒸(详见番茄根结线虫防治)和高温法消毒(参考黄瓜枯萎病)或用50%多菌灵每亩4千克。
3、嫁接防治。以栽培茄作接穗,以野心茄(红茄)作砧木,防效好。
4、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
5、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液、50%敌克松500倍液、10%双效灵1500双效灵1500倍液或DT500倍液灌根,每株0.25千克,连灌2~3次。
茄子黄萎病为真菌非卵菌病害。病株一侧从下叶起枯萎,开始时另一侧的茎并无异常,成为半身不遂。不久全株呈现枯萎。这种病除茄子以外,还侵染番茄、草霉、白菜等。用红茄作砧木行嫁接栽培,加强检疫。

茄子发病后,叶脉变为模糊的淡黄色,由叶缘开始变暗淡并枯萎。也有的以主脉为界,一侧枯萎。把病株的茎切开来看,导管变褐色。但不像枯萎病那样,从切口处会流出白色混浊的汁液,因此可加以区别。发病地在夏季休闲时浸水,密闭大棚处理有相当的效果。

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或在苗床或定植时用棉隆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40%棉隆10~15克与15千克过筛细土充分拌匀,施于15厘米土中,覆膜董蒸,隔10天后播种,以防药害。或用25%适乐时拌种,方法为每10毫升悬浮液加水200毫升左右,拌种10千克,包衣后播种。或定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液250克左右。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Cucumber downy mildew )俗称“黑毛”“跑马干”等,是黄瓜的最重要的常发性病害,防治不力会造成严重损失。该病除为害黄瓜外,还为害冬瓜、丝瓜等。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卷须、蔓和花梗也可受害。初在叶片背面形成水渍状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水渍状。潮湿时,病斑上生紫黑色霉层。叶正面病斑初黄色,边缘不明显,后变黄褐色。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卷缩、干村,仅留心叶。 
病原 为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 et Curt.) Rostov)。 

发病特点黄瓜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在周年栽培黄瓜的地区,秋季病菌从露地随气流传到保护地黄瓜上为害。春季又从保护地传至露地黄瓜上,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但在冬季不种黄瓜的地区,对其传播、越冬场所及方式还不清楚。湿度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当温度在16~20℃,相对湿度85%以上,尤以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时,病菌侵入最快。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如津研2号、4号,津杂3号,沪5号黄瓜、沪58号黄瓜、宝扬5号、洋泾黄瓜、协作17号、宝杂2号、宝杂3号等、中农5号等。密刺类品种不抗病,但具早熟、丰产之优点。
2.农业防治 施足底肥,施有机肥每亩5000公斤,浇透底水,培育无病壮苗;适时埂式移栽,地膜覆盖,膜下浇暗水;定期追肥,及时摘除病叶于田外深埋。
3.生态防治 保护地采用利于黄瓜生长发育而抑制病菌的环境条件,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一是改变浇水时间,晴天的早晨或上午浇水,浇后闭棚升温至33℃保持1小时后放风,反复2~3次。二是科学放风,严格控制湿度和温度。大田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30℃,高于31~32℃时,应放风,先开顶风,秋春季气温高时结合放腰风或后墙风。夜间温度11~13℃,白天相对湿度75%~80%,有利于黄瓜光合作用。夜间相对湿度80%~85%,可减少养分消耗,抑制病菌侵入。
4.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病情调查掌握发生动态:在病害进入始发期前,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查见水浸状中心病株后5~7天,或大量出现水浸状病斑后1~2天,参考叶片的病斑由水浸状发展为多角形,叶背出现霜霉层及未来天气转阴或有重雾、露及下雨等情况发报,即为参考防治适期。
在病害始见后3~5天用药,用药间隔期7~10天左右,连续3~5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还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在发病初期治疗性防治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52.5%抑快净水分散性粒剂2000~3000倍液(亩用量40~50克);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等喷雾。发病前预防性防治可选用大生M-45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亩用量125克);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液(亩用量165克);56%靠山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亩用量150~200克);80%山德生可湿性粉600~800倍(亩用量150~180克);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量100克)等喷雾。
发病前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每亩1千克,每9~10天喷1次,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千克,每7~9天熏1次。熏烟于晚上闭棚时始,翌日清晨放风。药剂应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
附文 :由于黄瓜霜霉病的症状类似黄瓜角斑病等病害,所以防治上易混淆;造成严重损失,故应注意识别和防治。
由于品种的抗病性不同,以及所处的发病条件的不同,黄瓜霜霉病害的表现往往出现一些多样性。如有时整个叶片布满许多黄色的角斑,而没有黑霉;有时叶片出现一些多角形的枯斑、圆斑而在叶片的背面看不到紫褐或黑色的霉层,在这种情况下给病害的识别会带来一些困难。这时可以采用保湿的方法诱发繁殖体的产生。具体的方法是将病叶采下,放在一个容器中(用塑料袋也可以)放一点水增加湿度,将容器的口封严,放在20℃左右的条件下保湿,大约经过一晚上,如果叶片的背面有黑色的霉层出现即可以证明黄瓜得的是霜霉博如果病斑经过保湿没有霉层,而出现了一些溢脓(粘稠的液体),黄瓜得的是角斑病;如果病斑上长出一些小黑点,则是发生了蔓枯病,如果病斑上隐隐约约出现一些小的黄色粘稠物,则是由炭疽病引起。

为什么要介绍这种快速鉴定霜霉病的方法呢?这是因为,这种病害发展得太快,早一点确定,可早下药,避免由于防治过晚,控制不砖

 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异名有L. pulata Frick,L.munde Frick, L. canomarginis Frick, L. guytona Freeman,L. propepusilla Frost等, 俗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甘蓝斑潜蝇等。美洲斑潜蝇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巴拿马、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东、北京、天津等12个施市自治区,菜田发生面积2000多万亩。

寄主 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蚕豆、大豆、菜豆、芹菜、甜瓜、西瓜、冬瓜、丝瓜、西葫芦、蓖麻、大白菜、棉花、油菜、烟草等22科110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美洲斑潜蝇发生初期虫道呈不规则线状伸展,虫道终端常明显变宽别于番茄斑潜蝇又称瓜斑潜蝇L.bryoniae(Kaltenbach)。受害田块受蛆率30%-100%,减产30%-40%。严重的绝收。


形态特征 成虫小,体长1.3—2.3mm,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0.1-0.15(mm)。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mm,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1开口。蛹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大小1.7—2.3×0.5-0.75(mm)。美洲斑潜蝇形态与番茄斑潜蝇极相似,美洲斑潜蝇成虫胸背板亮黑色,外顶鬃常着生在黑色区上,内顶鬃着生在黄色区或黑色区上,蛹后气门三孔。而番茄斑潜蝇成虫内、外顶鬃均着生在黑色区,蛹后气门7一12孔。


生活习性 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美洲斑潜蝇等在美国南部周年发生,无越冬现象。世代短,繁殖能力强。

防治方法 美洲斑潜蝇抗药性发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已引起各地普遍重视。
1、农业防治。在斑潜蝇为害重的地区,要考虑蔬菜布局,把斑潜蝇嗜好的瓜类、茄果类、豆类与其不为害的作物进行套种或轮作;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把被斑潜蝇为害作物的残体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覆盖防虫网在秋季和春季的保护地的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防止露地和棚内的虫源交换。

2、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667m2置15个诱杀点,每个点放置1张诱蝇纸诱杀成虫,3—4天更换一次。也可用斑潜蝇诱杀卡,使用时把诱杀卡揭开挂在斑潜蝇多的地方。室外使用时15天换1次。悬挂黄板诱杀成虫即在保护地内架设黄板诱杀保护地中的斑潜蝇成虫,如能保持黄板的悬挂高度始终在作物生长点上方20厘米并保持黄板的黏着性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3、科学用药。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于8—11时露水干后幼虫开始到叶面活动或者熟幼虫多从虫道中钻出时开始喷洒25%斑潜净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1500倍液、98%巴丹原粉1500倍液、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98%杀虫单可溶性粉剂800倍液、1%增效7051生物杀虫素2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4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时间掌握在成虫羽化高峰的8—12时效果好。此外,还可选用5%氟虫清悬浮剂、5%氟虫脲乳油、5%氟啶脲乳油等。
4、生物防治法。释放姬小蜂Diglyphus spp、反颚茧蜂Dacnusin spp.、潜蝇茧蜂Opius spp.等,这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寄生率较高。

附:蔬菜4种潜叶蝇识别与防治

1.危害状

1.1美洲斑潜蝇成、幼虫均可危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危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美洲斑潜蝇发生初期虫道呈不规则线状伸展,虫道终端常明显变宽别于番茄斑潜蝇。受害田块受蛆率30-100%,减产30-40%,严重的绝收。

1.2南美斑潜蝇成虫用产卵器把卵产在叶中,孵化后的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嗜食中肋、叶脉,食叶成透明空斑,造成幼苗枯死,破坏性极大。该虫幼虫常沿叶脉形成潜道,幼虫还取食叶片下层的海绵组织,从叶面看潜道常不完整,别于美洲斑潜蝇。

1.3番茄斑潜蝇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呈曲折婉蜒的食痕,苗期2-7叶受害多,严重的潜痕密布,致叶片发黄、枯焦或脱落。虫道的终端不明显变宽,是该虫与线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美洲斑潜蝇相区别的一个特证。

1.4豌豆彩潜蝇幼虫潜叶危害,蛀食叶肉留下上下表皮,形成曲折隧道,影响蔬菜生长。豌豆受害后,影响豆荚饱满及种子品质和产量。
 番茄灰霉病


 番茄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直接为害果实,引起烂果,对产量很大。此病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黄瓜、大椒、茄子、韭菜、生菜、西葫芦等。
症状该病在苗期、成株期都有发生,且对叶、茎、花、果均可为害。苗期染病,多从苗的上部或曾经受伤害(包括机械伤、冻伤等)部位开始。病部灰褐色、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成株期染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向叶内呈“V”字形发展。初为水渍状坏死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快速发展成不规则形,有深浅颜色相间如轮纹的大病斑,表面生灰霉。花期,病由开败的花萼处或花托部位侵入,渐向果实发展,使果实蒂部呈水渍状灰白色软腐,并产生灰色霉层。果实膨大时,病菌沿残留柱头或从脐部侵染,初为凹陷的小黑点,渐水渍状发展、扩大、腐烂,并生出灰色霉层,导致病果脱落。花染病,多从花托始,致花枯萎,病部长出灰色霉层。
病原Botrytis cinerea Pers 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孢子梗丛生,具隔,梗顶1~2个分枝,密生小柄,并着生大量图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该菌有较强的抗逆力。0~42℃范围内均可存活。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
发病特点 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田间有6小时以上的结露,病害流行。当田间温度15℃以上,相对湿度80%时就会发博当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灰霉病严重发生。因此,田间植株种植过密、生长茂盛、荫蔽、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结露时间长,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应抓好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两个生育期防治,省药省工效果好。
1、精细整地,畦面应做成鱼背式的深沟高畦,确保浇水畦面不积水。在雨季前,抓好温室、中棚四周清理沟系,防止雨后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和棚室内湿度,控制发病环境。
2、适时通风换气,调节大棚空气湿度,抑制病害的重要手段。
3、合理密植,每隔5~10天进行1次清理性的整枝打叉、及时摘除残花和病果,早春结合番茄灵激素混用速克灵沾花处理。 
4、化学防治 番茄蘸花时加0.3%速克灵或扑海因,预防灰霉效果好。农药可选40%施佳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65%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50%敌力脱水乳剂2000~2500倍;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时如遇阴雨天气或低温而不便喷药时,宜选用一薰灵或百菌清烟剂防治,每标准棚约3~4只。温室大棚还可以选用的药剂有,5%多霉灵或甲霉灵、扑海因以及灭克粉尘每亩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