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清静txt下载:第四部分 立体构成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19:24
第四部分 立体构成
第一章 引言
生活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不断地创造,创造梦想并使其成为现实;在于不断地更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的生活单调得如同复印出来一般。
对于童年的记忆每个人都不会忘却,成堆的泥巴被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转眼间捏成有趣、质朴的小动物;色彩绚丽的折纸不经意中已化为栩栩如生的小乌、飞虫;就连老师用的粉笔都会被偷偷地拿来雕刻成各种生动有趣的脸谱。孩子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充满了想象力,这个世界带给他们触摸的快乐和想象的自由,创造的种子在温暖的阳光下开始萌发出稚嫩的幼苗。
没有想象与联想就不会有创造。如果没有对于鸟儿的联想就不会有飞机的创造,如果没有对于沸水的联想就不会有蒸汽机的发明。因此,多彩的世界离不开联想与想象。
然而想象力并非凭空而来,它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师”,在那里蕴藏着一切设计原理。如果没有对自然的观察,我们的设计原理从何而来?作品的生命力从何处得到?我们的设计不会无病呻吟吗?的确,我们有很多艺术设计的学生把自己囚禁在钢筋与水泥构成的现代都市的笼子里,他们不愿也没有机会走进自然,他们想象的翅膀早已被折断了,当然他们自然也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而如何帮助学生寻找丢失的想像力,则是当代艺术设计教师的职责。
第二章 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立体构成
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日常所接触的各种物体,小到一只蚂蚁,大到摩天大楼,都具有三维的立体形态。构成.即具有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虽然我们时刻都在接触和感受三维形态,但我们更多的却是用平面的思维来思考和表现它们,这就使我们的三维创造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三维形态与二维造型之间的区别在于,三维形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由于比二维造型多了一个维度,就要求不仅具有前面,而且具有侧面、上面、下面、后面等多视点、多角度的造型意识,视点和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地扩展了造型的表现领域。三维立体造型和二维造型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三维造型是要具备能承受地心引力的力学性坚实结构,部分还须有抵抗风、雨、雪、地震等各种外力影响的能力,如各种建筑等。此外,在立体造型领域,还能使形体产生真实运动,这是二维领域所无法想象和实现的。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对象
立体构成的对象分为三方面。一是“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如点、线、面、体、空间等。二是制作形态的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三是材料构成过程中的形式要素,如平衡、对称、对比、调和、韵律、意境等等。
点、线、面、体、空间是“构成’’的基本要素,在三维空间使用这些要素进行构成和在二维空间有很大不同。因此,在立体构成中,对形态要素的研究仍然非常重要。
运用点、线、面、体、空问等形态要素,可以创造出各种立体,运用各种材料可以赋予立体各种特性,而构成之问的各种关系也是影响立体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各要素之间的主从关系、比例关系、平衡关系、对比关系等等,都关系到立体构成的视觉效果和优劣评判。因此,对其的研究也是学习立体构成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
学习立体构成,需要抱有坚定的信念和开拓精神,从立体造型的特点出发,不断训练空间转换能力和立体想像力,培养对形体的概括、提炼和联想能力,这就要求学习者应该具有良好与敏锐的造型意识和恰当的表现方法。
一、想象力的训练
从平面的形转为立体的态,没有想象力是无法实现的。立体形态的想象力是完成立体构成创作的基本能力,我们需要通过对基础造型的学习,训练、提高自己由平面进入立体的空间转换能力和立体想象能力。
缺少时空观念是立体空间创造的障碍,尤其是在已经形成了多年固有的二维思维习惯后,很多学生很难突破平面的思维意识。时空观念不仅仅指3D空间,还包括空间的延续、生命的跨越,好的立体构造能使人产生突破时空的无限联想。而时空观念的有无则是能否创造立体空间的关键。
二、学会观察
观察能力是一切视觉活动的必备条件,对自然的观察实质上是对自然形式的本质的有意识观看和全方位观察,是超越物象的表象而达到的对物质内在结构的理解,并借此获得对对象结构性质的完整认识和整体把握,从而达到对形体的超然的体验,使我们获得对自然的独特的感受能力。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我们的思维就会产生创意性的想象,从而为进一步的构想和设计奠定基础,想象力与创造力就是对自然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对于形体结构的创意的理解。
三、有机形态的获得
自然世界为设计提供了无可限量的素材,成为创造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一向是互为渗透、互为适应,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器具都蕴含着人类对自然形态的感受与再创造,也体现了人类对于有机生命的欣赏与追求。有机形态符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而追求与环境的天然和谐也是当代的主题。物体的有机性质是指物象的生长模式,即物象的结构单位及组合规律,物象的生长模式决定了物体世界的基本样式。结构规则显现为有条理与无条理、对称与均衡、动态与静态,而无论物象呈现的规则如何的不同,其结构都是由一些相同小的结构单位按一定的组合规律形成。这些小的结构单位本身具有明确的图形暗示,能启示我们的想象,它具有被其他性质的结构单位替换的可能性,同时还有按照新的组合系统重聚的潜在契机,这种结构单位的生长模式有着与生俱来的严谨而生动的生命机制。这些对生命机制结构关系的感受,将启发我们的想象,采用这些结构单位,就可以发明新的组合系统,创造一个新的完整物体。
四、形体抽象能力的培养
抽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避免具象和材料带来的局限和束缚。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现今设计师、艺术家都认为,所有形体都可以还原成圆球、圆锥和正方体三种基本的抽象形,这三个抽象形的平面投影分别是圆、三角和方形。我们可以通过对最纯粹的几何形态各要素间的构成关系的研究,来培养自己的抽象能力。除了对于几何体抽象获得之外,还可以从具体物象中获取。格式塔--阿恩海姆谈论某一事物的抽象形式时提出两个过程:“一,把握某类事物的最重要性质;二,构造出它的动态形态,以达到对其总体结构状态的把握”。
改变视角包括:不从特定的视点位置观察,而是更换视点位置即观察物象的另一面;观察物象的内部、隐藏的现象;不以自然人的眼睛观察,利用复印机等仪器将物体放大若干倍,使其呈现独特的一面。
五、立体构成中形的语意
不同的形以及形的质感、比例关系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和情绪感受。例如弧线给我们阴柔、圆滑的感觉,而直线给我们刚直、呆板的感觉;细线让人感觉纤细,粗线让人感觉粗犷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比例程式训练来获得这种量感能力。另外,每个形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都具有特定的含义,这种含义建立在认知空间、风俗、习惯等约定俗成的关系上,对这些形的语意的学习、探讨,也会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创作带来很大的益处。
六、灵感的获得
柏拉图对于灵感的赞美给艺术创作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然而,灵感并非凭空而来,实际上,灵感是指暗伏于创作者个人意识中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能力。它出现在主体极度的思索过程中,也只有在思索的推进中才能使灵感在某个偶然的情景之中突然显现出来。即使灵感有时似乎在无意之中,但这无意却是创作主体长期思考、探索、实践所形成的一种潜意识,谁都不可能意识到灵感在何时产生,但意识却提供了灵感出现的可能性。任何一种灵感都是创作主体在思考、探索中的顿悟实现,创作主体某一心态意向表达欲望的程度愈强,就愈逼近灵感出现的境界。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沿革
溯源
立体构成和我们上学期学习的平面、色彩构成的源头是一样的。
构成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在风格派(De Still)与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小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色彩的构成效果。在俄国构成主义的理念首先被运用到建筑和电影上,并影响了绘画、雕塑、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构成主义运动以构成表现为最后终结。俄国的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突破,并对世界艺术和设计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代表人物塔特林。此后,俄国的前卫艺术探索者把构成主义的思想带到了西方,对西方尤其是德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2、1 9 1 8年.荷兰的一些画家、建筑师、设计师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并且单体在造型中仍然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风格》杂志是维系这个组织的核心刊物,“风格派”的平面设计主要体现在这本杂志的设计上,这本杂志的特点是高度理性,完全采用简单的纵横编排方式,无装饰、直线方块和文字是全部的视觉内容。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1919年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而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不仅受到构成主义的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还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结果,,并加以综合发展和逐步完善;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1 91 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韦玛现代设计教育先驱格罗毕斯(waiter G ropiest)把韦玛的工艺学校和韦玛的美术学院合并而创立包豪斯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
第三章 形态要素的构成
任何一个立体造型都是由三要素构成的。一是形态要素,二是机能要素,三是审美要素。形态要素指构成形态的必要元素,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任何有形态的现象。一个立体构成的实物,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元素:形(由点、线、面、体构成)、色、肌理以及空间等。机能要素是指蕴含于形态中的组织机构所应有的功能。审美要素则要求综合各要素以达到完美的造型。
第一节 形与立体构成
在立体构成中,“形态”有别于“形状”。“形状”(figure)是指物质形态在特定位置,特定距离,特定角度与特殊环境等条件下.呈现出的物质外貌.而“形态”(shape)则是指物质形态的整个外貌。也就是说,形态的概念要远远大于形状的概念,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轮廓,而形态是无数形状的集合,是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概念体。
一、点
我们用笔在纸上点一下,就成了一个点。打在窗户上的雨滴、远去的背影、夜晚闪烁的星星,都给我们点的实际感受。点也存在于线段的两端、线的转折处、三角形的角端、圆锥形的顶角。
点在造型学上的特点是确定位置。它在造型学上的特性是通过凝聚视线而产生心理张力。在立体构成中,点是一种表达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不管它的大小、厚度、形状怎样,只要它同周围其他形态相比具有凝聚视线和表达空间位置的特性,是最小的视觉单位,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点”。也就是说,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因为在立体构成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意义上的点,而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比较。如你和蚂蚁在一起时是一个“体”,而当你和一座楼房比较时,就成一个点了。
点虽然是造型上最小的视觉单位,但因为点具有凝聚视线的特性,所以往往成为关系到整体造型的重要因素。
2.5D构成
板式的2.5D构成
半立体主要制作方法:
折屈:就是在平面材料上通过直线或曲线的切压形成折印,然后进行折叠,把其中一部分折成立面,造成深度空间。单折、反复折、多方向折。意在笔先,心中有数,在12CM*12CM的纸片上先要画出准确的图稿,安排好各个棱面的连续次序。切线用直线画出,折屈线用虚线画出。压屈:多处理柱式结构棱线部位变化。将凸出来的部分压成凹进去。
板式构成可以分为有板基构成和无板基构成。板基就是在平面材料上,通过反复的折叠而得到的板式基础原形。
1、瓦楞板基:横向反复折叠,引起材料横向收缩;
2、蛇腹板基:在平面材料的横向和纵向都因折叠而收缩;
3、无板基:有两种方法。(1)、先设计半立体为基本形态,然后通过基本形态的重复聚集、排列、形成板基;①不切多折②一切多折③多切多折
(2)、象重复构成一样,进行骨骼设计,然后在每个单元格进行切割和折叠。
本练习是从平面走向立体的过渡性练习,也是培养三维意识的第一步,在空问和材料上都进行实质性的体验,包括了审美要素与物理要素的共同把握,要求在创造空间的同时,必须贯穿形式美的法则,既要结构合理,又要便于制作加工。
二、线
钢索、铁轨、发丝、树枝、筷子都给我们线的实际感受。线在造型学上有直观的线和非直观的线两种。直观的线存在于线状物、单一面的边缘处等,非直观的线存在于两面的交接处、立体形的转折处、两种颜色的交界处等。线沿着一定轨迹运动则形成面。
线在造型学上的特点是表达长度和轮廓。
在立体构成上,虽然没有几何学意义上的线,但只要它的粗细限定在必要范围之内,与周围其他视觉要素比较,能充分显示连续性质,并能表达长度和轮廓特性的,都可以称为线。根据其存在的状况,可分为积极的线和消极的线两种。所谓积极的线是指独立存在的线,如绘画中的线条,三维形态中各种线类材料如钢丝、绳索等实际存在的线条。所谓消极的线是指平面边缘或立体棱边的非独立存在的线条。
线的构成
线在立体造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能决定形的方向,也可以形成形体的骨骼,成为结构体的本身。许多物体构造都由线直接完成。错落有致的树枝、无限延伸的铁轨、岁月沧桑的皱纹,都给我们实际线的体验。线相对于面和体块更具速度与延伸感,在力量上更显轻巧。不同形态的线会带来不同的情绪感受,用直线制作的立体构成造型,使人产生坚硬、有力的视觉感受,但易呆板。曲线形成的造型则会令人感到优雅、舒适,但若处理不当则容易混乱。同样形态的线会因材质的不同而引起视觉与触觉上的不同。如同样是直线的棉签与牙签、钢管与木条所造成的心理感受就截然不同。棉、毛、藤等天然植物材质具有温暖、轻松的亲和力,而钢铁、塑料、水泥等人工材质则给人带来机械、冰冷、理性的感受。
由具备线特征的材料,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构成新的形态叫线的构成。用于线构成的材料有木条、树枝、铁丝等动植物纤维,以及钢管、塑料管、玻璃条等人工材料和其他可以分割成线形的材料。
1、线框构成
线框由硬质线材构成,它是构成物体的骨骼,决定物体的基本形态。线框中最简单的构成是桁架,它由四条直线构成,在力学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即用最少的材料构造较大的构成物,并且能承受很强的外力。桁架的构成原理常用于大型建筑物,以达到既经济又单纯的目的。硬线的不同形态与构成方式能产生不同的线框形态,十二根硬线可以构成正方体、长方体、梯形体以及其他不规则体。将硬线构成的线框进行重复、渐变、密集等韵律构成,则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2、线层构成
将硬线沿一定的方向轨迹,作有秩序的层层排出,则会使呆板的硬质直线变得优雅生动,具有很强的韵律和秩序感,尤其是在轨迹为曲线形态时。
作线层构成时,要在方向与空间位置上把握秩序与变化,以渐变为宜,否则容易零乱。
3、软线构成
软线线材有麻绳、绒线、呢绒细线等具有软性触感的线形材料。软线自身很难定型,且视觉上缺少力度感,但若将其进行编织、缠绕或依托硬性材质进行拉引,则能获得较强的造型空间,同时也能提升它的力度感。造型丰富的中国结、盘扣就由软线编织、盘绕而成,传统纤维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为软性线材。
4、自由形态线构成
地表的龟裂纹、满墙的爬山虎、密而有序的鱼刺都展现了自然造化的魅力,并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构成规则。这些形态生动、构造合理的自然物象都是在创作时取之不尽的素材。
三、面
面在造型学上,也分为积极的面和消极的面两种。积极的面是由线的密集移动、点的扩大、线的宽度增加或体的分割界面所形成的,也就是实际存在的面;消极的面是由点的集合、线的集合、线的交叉围绕或是体的交叉所形成的虚有的面。
在立体构成上,只要其在厚度、高度和周围环境比较之下显示不出强烈的实体感觉时,它就属于面的范畴。
面的构成也有多种方式。利用数学法则、定律构成的形称“几何形”,它给人明确、理智、秩序的感觉,但容易产生单调和机械的弊病。有机形的面是一种不能用几何方法求出的曲面,富于流动与变化,同时不违背自然规律和秩序,给人舒畅、和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和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自然形成,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结果的偶然形面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但有难以得到和流于轻率的缺点。不规则形是大自然中与几何形形成对比的更为复杂的形,比几何形更具人情味和温暖感,更自然,更具个性。
面的构成
具有轻薄感,其厚度和周围的环境相比较,显示不出强烈的实体感觉时,就属于面的范畴。面形态因视觉角度的转换会呈现出线或体的特点,面的侧面切口具有线的延伸感,正面又具有体的厚实感。
1、层面构成
我们都见过切片面包,切片的形态是由面包体进行层层分割而成。若把这种分割方法用于其他的形态,如几何体、有机体以及具象形体,则会因被分割体及分割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层面形态。将分割后的层面进行层层排列构成,可称为层面构成。
切割:试着将正方体进行切割,从正方体的正面或侧面作等距离的垂直切割,每一个切割出来的面都与正方体的正面或侧面平行,这样获得的层面均为正方形,其形状与大小都是重复的。试着改变方向进行斜切,从正方体的顶面垂直向下切,切面与正方体的正面或侧面都不平行,成45度角。由此得到的层面是渐变的,形态由条状渐变为长方形,再由长方形变回窄的长方体。
位置排列:将分割后的层面进行移动,以产生空间距离的变化,或前后错位、或疏密变化,则会产生不同的韵律效果。
方向变化:层面进行不平行的方向渐变,按垂直、水平或中心方向旋动。
切割线变化:改变切割线的形态,以曲线、折线或其他不规则形进行分割,产生层面本身的变化,继而进行不同的排列,为形态与空问创造多种可能。被分割的基本形变化:更换被分割的基本形,以具象形进行分割、排列构成,则又产生新的造型与构成空间。
2、曲面构成
海螺、贝壳、花生等物以简练、轻巧的曲面外壳保护自己的躯体,他们就像伟大的设计师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造物奥妙。首先,这些曲面外壳的构造合理且简单,他们都以很少材料构成;其次,他们展示了非常优美的造型。相对于平整的面,曲面更具有承受外力的能力。曲面由于造型优美且具有机感,构造简单,原料节俭,因此许多设计师都将其原理应用于建筑设计,尤其是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悉尼歌剧院以及许多体育馆等。
四、体
在几何学中.体是具有位置、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次元,但无重量等实际质。立体构
成中的体(块)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占有三度空间的实体,它能最有效地表现空间立体(物理空间),同时,呈现出极强的量感。实际上,任何形态都是一个”体”。体在造型学上有三个基本形:球体、立方体和圆锥体。
在立体构成中,物质实体的体与量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共存、相互依赖关系。体是指物质的三度空间体积的外在;而量是由体所赋予的物理和心理上的特征。物理量的特征通常是指物质的重量、容量、数量等,心理的量是通过物质的外貌、色彩、肌理等要素,对物质的体及物理量的直观判断。
体是由面的包围、闭合而产生体积感,根据这个因素.我们把体块分为:平面几何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曲面体、自然形体。
平面几何形体是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线相互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也可以是平面直线移动的结果。如正三角锥、正方体、长方体、多面体、棱柱体等。其特征是:形体表面为平面,有直线棱线。给人简练、大方、直率、庄重、严肃、稳定、沉着的心理感受。
几何曲面体是由几何曲面构成的方块体或回旋体。也可以是曲面的移动或平面、曲面的旋转。如:圆柱、球体、圆锥等。它的特征是:表面是几何曲面或曲面与平面的结合。几何曲面体秩序感强,规范、完美。
自由曲面体是自由曲面构成的立体造型,形式多样,有自由曲面形体、自由曲面的回旋体、流线形体。其特征为:表面为自由曲面或其他形式,多变化。呈现自由、活泼、丰富、优美的心理属性。
自然形体是指自然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一些偶然形态。它的特征是无规律,偶然性强。让人感到淳朴、自然、亲切。
综上所述,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的本质都是具有三度空间,客观存在的实体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质材料,之所以把物质形态归纳为点、线、面、体根据视觉心理反应作出的。
体块构成
宇宙空间多数物体是以体块的形态呈现的,如山川、星球、生物躯体、果实等都给我们实际的体块感受。体相对于线与面来说具有厚重、稳定和充实感,并在体积上占有优势。
体根据其构造,可分为实体、虚体与半虚半实体。
实体的内部充实,具有厚重感,如木块、石头、动物躯干等;虚体由面包围而成,内部为空,如气球、房屋及各种容器等;半虚半实体则较实体更具透气感,而比虚体则更具充实感,如海绵、蛋糕等。
用于体的构成材料有泥土、石膏、木块、水、蔬果和卡纸等一切可以构成体的材料。
由具备体块特征的材料,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构成新的形态叫体块的构成。
1、几何多面体构成
在立体世界的基本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正方体、球体、圆锥体,这三种形体被称为三原体,由此可以衍生出多种复杂的形体。
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都相同的体叫正多面体,正多面体有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等等,面越多则越接近球体。
几何体尽管形体简练,但较机械,缺少有机感与变化,为此,可以对几何多面体进行改造,使其既保持几何形的简练,又不失生动变化。
表面处理:利用二点五维的各种处理手法使多面体的表面产生立体变化。
边缘处理:将直线的棱边进行曲线、折线或其他不规则线替换。
棱角处理:棱角是由三个或多个面相聚而成的点,若将其切割或增加另外的形体,则会产生新的形态。
2、多面体的群化将多面体进行群化,以重复、渐变、密集等韵律重新构成。
3、多面体的有机感
流水冲击过的河床,总会留下流水的痕迹;湖面的层层涟漪总能让人明白是风使然。要使几何形态呈现有机感,则可以借鉴自然力对于物体的作用,即将外力施加于几何体,让几何体产生与外力抵抗的形态。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具备超乎常理的想象力,设想如果微风轻拂一组正方体,是否也能泛起层层涟漪呢?石膏球体会不会像腊一样因热力而融化?就像摩尔的雕塑以极其简练形态带给我们浑厚的生命感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五、空间
在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中,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常容易被忽视的要素。而当我手中有某一物质时,同学们对物质的空间体量的存在是肯定的。这就是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现象的差别。
我们往往很容易注意到物理空间。物理空间是指物质形态实体所限定的空间,即物质形态存在的形式。物理空间是依靠物质形态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来表达,并与物质形态一样客观实在。空间和物质形态是相互的,物质形态依存在空间之中,空间也要依借物质形态作限定。
通常物理空间又称为实空间。
心理空间,也称为虚空间,是指空间的心理感受(即空间感),它是物质形态的空间实体(物理空间)向四周的扩张或延伸的结果,即实空间以外的空间部分。心理空间是人们对空间概念的宽泛意义上的联想,它不是客观存在的,但却留给人们更大的创造空间。也是立体造型和设计工作中最值得注意、探讨和研究的因素。
空间在立体构成中是一个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要素。
空间构成
空间是由形与形之间包围的空气形成的“形”,它依靠“正形”存在。造型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如何有效利用空间的设计,如房屋设计、车厢设计以及各种生活器具的设计,实质上就是让使用者在心理和生理上舒适地享用空间。
空间作为“负形”,给我们造成的心理效能与物理效能与“正形”一样重要。小的距离空间显得活泼、灵巧,它能使“正形”与“正形”之间相互吸引,构成量感与紧张感。但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拥挤、压抑。大的距离空间显得宽敞、透气,但若过之,则会造成松散、缺少凝聚的感觉。
在空间设计时,应注意材质带来的变化。透明的材质易产生透气、轻巧和延伸感,不透明的材质则产生固定、厚重感。现代建筑及其他生活用具经常使用透明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拥挤的城市生活空间显得透气、舒畅。
第二节 色彩与立体构成
色彩赋予立体构成作品以性格特征。
从物理学角度看,色彩是不同波长的光波通过视觉神经表达到大脑的一种电磁波。而光的物理性质是由光波的波长和振幅所决定的。振幅决定了光的强度,也就是光表现出来的明暗和波长决定了光的色彩和种类。其波长在380 u m~780 u m之问的称为可见光,波长大于780 u m的称红外线,波长小于380 u m的称紫外线,这两种属于不可见光。
立体构成的色彩与绘画和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有所不同,因为在立体构成中的色彩,是在三维空间中实体表面的色彩,它要受到实际空间光影作用、实际环境因素、材料本身质地和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立体构成中的色彩有自己独特的要求,首先,要符合色彩的审美心理效果;其次,还要使得色彩和材料、技术、环境相谐调;再次,还要考虑色彩和明暗光影的关系。
一、物体本身的色
立体构成中的色彩的应用,更大程度上是物质材料的本色。每种不同的材料,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颜色。物质材料的本色通常能更好地展现物质材料的材料属性和质地美感,我们在通过色彩感知形态表象的同时,色彩还会带给我们心理的感触和联想,软的还是硬的,重的还是轻的,冰凉的还是温暖的……这些质地感的经验和美感都只能通过物质材料的本色获得,所以在现代造型设计中,对自然材料本色的保留更显重视。在立体构成中利用材料这种天然的、与生俱来的本色,能带来自然清新、顺乎自然、古朴原始的风味,又能很好地体现材质本身的质地美。
二、人为处理的色
立体构成中的色彩的应用.还可以是人为处理的色彩。在相同的物质形态表面上,施加不同的色彩,会在视觉和情感上产生不同效果,这要充分考虑色彩心理的作用。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和感官效果,如高艳度色彩会使人觉得活泼热情,高明度色彩会使人觉得明亮、开阔,低明度色彩会使人觉得压抑、沉闷、庄重等等。因而,在立体构成中,相同的形态如果配以不同的颜色,就会造成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立体构成创作时,要根据表现主题来考虑材料的性质、原色、色面大小、方位、光源以及各种色之间的搭配情况等,这样才能很好地在立体构成中利用“色’’来表现需要表现的感情效果。
第三节 肌理与立体构成
在立体构成中,肌理指的是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它根据来源可分为材料本身的肌理(如木纹、大理石纹等等)和人工处理的肌理(如仿木纹的人造板材、仿大理石纹的人造石材以及将各种材质综合形成的肌理等等)。另外,肌理根据人体感受方式不同,可分为触觉优先型肌理和视觉优先型肌理两种。可以通过人皮肤的触觉而感受到其肌理的称为触觉优先型肌理,而只能用视觉来感受的称为视觉优先型肌理。在立体构成中的肌理往往是触、视觉综合性的肌理,既能通过视觉感受,又可触摸得到。
肌理是除了色彩之外,第二个让我们认识、感知事物外在形态、质感的重要视觉、触觉要素,是物质材料的外貌特征。人们在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中,经常通过物质材料的表面肌理判断物质的物理特性.比如光滑与粗糙、轻与重、软与硬、干与湿、疏与密等等。同时,表面肌理还能激发人们的冰冷与温暖、鲜活与沧桑、轻快与笨重、精致与粗狂、华丽与朴素等心理效应。
触觉是人体的一种特殊感觉。各种外界刺激(如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通过分布在皮肤的神经末梢,传达到大脑,使人体产生一种综合的感受,它较之听觉、视觉都更为复杂。比如,有经验的陶艺师通过对陶土的触摸就可以判断陶土的好坏,以及用此陶土烧制的瓷器的好坏等等。因此,触觉是带给我们肌理感受的主要手段。
第四章 构成材料
在立体构成中,对材质的感受是触觉、视觉的综合体验,因而,材料的使用重点不在于对物质原有的形的利用,而在于使物体的表面状态让人通过视觉和触觉产生美感。也就是说,对材质感的理解和使材料构成有生命力的造型是材料在立体构成中的运用重点。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除了要研究材料本身的特性之外,还要研究材料的加工手段和方法,从而使材料在立体构成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第一节 材料的分类
根据材料的来源、特性、形状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材料的来源分类
根据材料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种。自然材料是指天然存在的各种材料,如木头、石头、泥土、水、沙子等,它能给人天然、野趣、质朴的感受,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人工材料是指人工合成或制造的各种材料,如纸张、塑料、石膏、玻璃、金属等等,人工材料能给人规整、新颖的感受。
二、根据材料的质地分
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木材、石材、金属、玻璃、塑料、纸材、陶瓷等等。不同的材质,可表现不同的意境。如木材能表现质朴、幽静、雅致、原始的意境,玻璃能表现明亮、通透、活跃、现代的意境,陶瓷能表现浑厚、古朴、沉稳的意境等等。
三、根据材料的固有形态分类
根据材料的固有形态可分为有形材料和无形材料两种。有形材料指有一定自身形态的材料,如石头、金属、木材、陶瓷等。有形材料能表现坚固、稳定、刚毅的特性。无形材料指没有固定形态,可随外界因素而改变形状的材料,如沙子、水等材料可随着装载容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形状,再如水泥、石膏等材料可根据需要塑造成各种形状等,这些都是无形材料。无形材料能表现柔和、曲线、灵动、多变的特性,还可根据需要,塑造出各种形状的造型。
四、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能分类
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能可分为弹性材料、塑性材料和粘性材料等。弹性材料有皮筋、弹簧等,塑性材料有石膏、粘土等,粘性材料有胶水等。
五、根据材料的形状分类
根据材料的形状可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片状材料、块状材料以及连接材料等几个主要类型。点状材料有钢珠、石子、豆粒、玻璃球、纽扣等。线状材料有钢丝、绳索、丝线、细木棒、纸带、尼龙线等。片状材料有纸张、玻璃板、木板、塑料片、石膏板等。块状材料有金属块、石块、粘土、泡沫块、木块、泥块等等。
六、根据材料的使用性能分类
根据材料的使用性能可分为连接用材料、着色材料、打磨材料、切割材料。
连接用材料有胶带纸、普通胶水、强力胶、铁钉等。着色材料有罐装油漆、水粉、水彩颜料等。打磨材料有砂皮,锉刀等。切割材料有美工刀、锯子、剪刀等。
第二节 常用材料
一、橡皮泥。
粘泥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对于它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在现今粘泥较难找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都用橡皮泥来代替。相对其他材料,橡皮泥的优势在于它有可以反复使用、反复修改、可塑性强等优点,并且可用于点、线、面、体等任何造型。橡皮泥可搓成线;橡皮泥可摊成面;橡皮泥可堆成体;橡皮泥可进行肌理改造。
二、石膏
石膏为白色粉末状材料(调水使用),易加工造型,可塑性强且价格低廉,是立体造型的常用材料。以翻一脸部为例,说明用石膏翻模的具体过程。
三、木材和竹
木材是较容易加工的材料,它同石材、金属等其他材料相比,具有质地柔软、体轻、易加工的性质。木材天然的纹理具有独特的质朴、原始、雅致的风味,而且由于木材的种类和生长环境不同,木材的独特性也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可以这样说,世上没有两块完全一样的木材,因此,用木材进行的立体构成也就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而我们在使用木材时,也要根据木材本身的特性进行创作。在利用木材做构成时,还应注意木纹的纹理、木纹的位置和方向等,木纹纹理的改变会使造型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同时,还应注意造型的强度问题,尽量利用木纹的结构,使受力大的部位不会因为外力作用而开裂。另外,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比如易扭曲、开裂、变形等等,这也要求我们在用木材进行创作时要尽量减少和消除这些不利因素。
四、金属
金属虽然种类繁多,各有特性,但各种金属都具有一定的共性:①物理特性:通常情况下为固态,质量较重,在高温下可熔化,导电导热能力强,有光泽,有磁性,热胀冷缩性明显。②化学特性:往往可被酸性物质腐蚀。③机械特性:通常比较坚硬,有很好的延展性,耐拉伸、剪切和弯曲。
金属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金属合金材料成为人们寻找新型材料的新宠。如:
高温合金 即在极高的温度下,不会发生熔化、变形,仍能正常工作的金属材料,属高科技材料。
超塑性合金: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金属,在特定的温度下.这种金属会变得像糖一样柔软,并且有极强的延伸性能。
记忆合金:普通的金属材料在外力下变形,若变形超过金属弹性极限则永久变形,无法
恢复原形。记忆金属的变形在超过极限后,只需加热,就可以恢复原形。
防震合金:是一种具有消音和防震功能的先进金属材料。用这种金属材料制造的机械零件,可以自身直接削弱震源和噪音。
在立体构成中大多还是使用价格便宜.易于加工的各类铁丝、铁皮等。
五、纸张
纸张是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其主要原料是麻类、稻草、麦杆、竹子、树皮和其他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轻松、随和、便捷的心理感受。纸的种类很多,传统纸的分类主要是从原材料角度来进行划分.如麻纸、皮纸、竹纸等:而现代纸张的生产、加工先进,原材料丰富多样.纸的种类自然也是大大地丰富,单从使用状况就可分为 工业用纸、生活用纸、文化用纸,还有用在国防、科研中。
纸是立体构成中很好的面材料。由于纸具有可塑性好,易定型,切割方便等物理特性:同时.纸材料又具有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对加工工具要求简单的特点。在立体构成中,纸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材料,也是使用机会最多的材料。各种卡纸、手工纸、艺术纸和铜版纸都是立体构成中常常使用的纸张。
用纸材料做立体造型加工方便、简捷,通常的加工方法是:
折叠包括直线折叠、折线折叠、曲线折叠。折叠前最好用刀背刻画折叠线.易于折叠。
弯曲:包括扭曲、卷曲、螺旋曲。
切割:分为直线切割、曲线切割、挖切。切割工具主要是美工刀、剪刀等。
接合有插接、编接、粘接。粘接材料主要是双面胶、白乳胶等。
六、塑料
塑料因为其加热后,可利用其可塑性而进行加工、塑形而得名。塑料一般可分为两大类:①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聚苯乙烯、氯乙烯树脂、聚丙烯等。②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氯基树脂(尿素树脂、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脂树脂等。其中在立体构成中运用较多的是最具造型性的丙烯酸树脂和杜邦可利安。丙烯酸树脂是德国人Otto Rohm于1901年首次合成成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其特性是:具有93%以上的透光率,无透光形变,表面如镜面般光滑,如水晶般晶莹剔透。有“塑料女王”的美誉。其比重只有玻璃的一半左右,强度却是玻璃的15倍以上,破裂时碎片不会飞散,且具有无限造型的可能性。杜邦可利安是一种具备天然材料和塑料两者优点,并含甲基丙烯酸甲脂树脂的强化无机材料,又名“人造大理石”。其特性是:具有柔和的质感,耐冲击,不褪色,容易加工,具有柔美的视觉效果。格调高雅、耐久性好、相容性佳、易加工是其突出的优点。但其板面大、重量重会对造型加工带来不便,这也是其不足之处。
在立体构成设计制作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是ABs板和PVc管。塑料材料在未来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构成材料。
泡沫塑料是立体构成中很方便的材料。
七、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以泥土为原料,经人工制胚后放在窑炉中以烈火煅烧而成。由于胚料成分不同,窑炉温度的高低不同等原因,烧成的产品也就出现了陶和瓷的差别。
陶器:胚体一般由普通泥土烧成,烧成温度较低(一般在1000~C以下),烧成品的器体胎质较疏松,吸水率高,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不清脆,器体外一般不施釉或施低温釉。
瓷器:胚体由粘土(高岭土)制成,烧成温度较高(一般在1200~C以上),烧成品胎质致密,吸水率低或不吸水(在1%以下),敲击时能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器体内外往往施高温玻璃釉。
泥土也称为粘土,意思是有一定粘性的细粉矿物,一般都会夹带着有机物等杂质。粘土具有可塑性好,易于成型,干燥后有一定的强度的特点,在民间的泥塑中广泛应用,并施以彩色装饰。
粘土干燥后虽有一定的强度,但还是容易碎裂,十白水,不利于清洗、保存。所以,通常人们在用粘土成型后,再进行干燥、烧制。粘土在火中受到氧化和还原反应得以玻化,从而烧制成陶瓷,所以陶瓷艺术也被称为“火的艺术”。因烧制温度、材料的不同,以及成品的密度、声音、吸水性的不同,陶瓷可分为陶器和瓷器。
瓷土又称高岭土,是纯净粘土。也是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材料。另外还有石英、长石也是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
八、石料
石材料即岩石,是指在地壳运动等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大小、形状不定的矿物质凝结物。石材料的成因、组成成分以及成分的纯度,都会影响石材料的色泽、质地、强度一所以不同的石材料的物理特性会有所差异。但石材料总体上都让人感到坚硬、沉重、光滑、冰冷、冷漠。
石材料因质地坚硬,所以加工强度大。传统的加工是敲凿、打磨,现多用大型机器设备进行加工。
原石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形态各异,色彩多变,丰富多样。且给人自然淳朴、沧桑厚重的心理震撼r部分原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石材料的加工手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能,经敲凿过的石材料,更显得粗狂、浑厚:漫漫打磨后的石材.则呈现精细、光洁、温润之美,打磨后能更加清晰突现石材纹理的美感。
九、玻璃材料
人类发现、加工和应用玻璃材料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公元前1 600 2~,当时的古埃及已出现了玻璃手工业---并能加工玻璃花瓶,但不具备透明性。到公元前1 300 2~,玻璃才有透明性。现今,玻璃材料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为了舒适、清新、安静的生活环境,在建筑中采用采光性能好,具有隔音降噪、防火防盗功能的玻璃材料。
玻璃是具有各种高机械和光学属性的一类材料,它不经结晶过程而从融化状态凝固而成.被认为是超低温液体而不是真正的固体。通常玻璃用硅酸盐与氧化硼、氧化铝或五氧化磷等原料合制而成。若加入其他化合物作色剂.玻璃会呈现各色各样的色彩,若加入其他添加剂r还会改变玻璃的硬度、弹性、透明性等物理属性,从而大大丰富了玻璃材料的种类.
十、布绳
布绳材料是软性材料,可以构成软雕塑造型。
布:a、扎系:正面扎系—扎系点突出,立体感强。反面扎系 –隐藏含蓄。b、折叠。将布折叠处理,产生折痕,也称褶皱。活褶立体感强,死褶稳定性好。三宅一生的时装,满足了人们向往自由自在的穿着愿望。这种服装免去了桌装前必须上下熨烫的麻烦,旅行时可以方便的折叠。而且以全心的概念,将褶皱所形成的自然之美升华为新的美感价值,并用的创新品牌方式有效的把这种高超的观念深入人心,获得世界的成功。三宅一生始终坚持的概念就是保持一块布的完整性,尽量减少裁减和接线的方式,使布料和穿着者之间形成更加默契和体贴的关系,做到“人衣合一”。c、包缠:包裹效果可以平整光滑也可褶皱起伏。
线绳:a、抽纱:抽去面料纬线,留下经纱,形成流苏效果,进一步可以编结缠绕。b、编织:形成各种半立体浮雕感装饰图案效果。c、缠绕系结:中国盘扣。把绳子捆绑扎系在一起:体、孔、尾。马蹄结、8字结、细结、花结。
第三节 综合材料
我们学习和认识材料可以是逐一地、独立地就各种不同材料进行研究,但材料往往在设计应用中是多元化的综合。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体现不同材料间肌理和质感的对比,丰富表现语言.使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烈材料心理效应。
第五章 视觉关系的构成(可选择)
立体构成和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共同的目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关于“美”的认识,从古到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立体构成中,量与质的美要通过构成物的视觉关系来得到体现。本章将着重介绍影响构成美感的各种视觉关系。
第一节 视觉关系的形式法则
物象外观形式的美,包括外形式(形体、色彩、材质)与内形式(运用这些外形式元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以完美表现内容的结构等)。外形式与内形式被人通过感官感知,给人以美感,引起人的想象和一定感情活动时,这种形式美就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物象的形式多种多样,表面上看不出社会内容,但实际上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的。人在长期社会劳动实践和审美实践中,按美的规律塑造事物外型,逐步发现一些形式美法则。
一、简练与单纯性
艺术领域内的节省律,要求艺术设计所使用的形态与材料不能超出要达到一个特定目的所应该需要的量,只有这个定义上的节省律,才能创造出审美效果。但这并非就是简单。儿童画和真正的原始艺术大都因为运用了极为简单的技巧,而使他们的结构看上去简单,而那些风格上比较成熟的艺术家则是表面上看上去简单,其实是复杂的。如果仔细地观看一尊优秀的埃及雕塑、一件完好的非洲雕刻时,就会发现他们是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在立体构成中,单纯化指的是以尽量小的代价换取可能大的心理效果和物理效果。构造简单,材料少的形态有利于识别,而容易识别的信息则更容易记忆。对于较复杂的形态则可以秩序化使其简化,以便于记忆。而秩序则是人的本能渴望,人在空间中需要寻求安全,想知道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意义,并能利用所得到的知觉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秩序表明了位置的关系,使人很快了解所见到的环境并使组成的物体之间具有内聚力。秩序存在于重复、对应以及组成部分间的合理结构和固定比值之中。如果没有秩序,人的感知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从而失去行为的准则。
设计的重要功能是实用,越是简化的形态越有利于生产、加工与使用。
二、对称与平衡
对称指图形或物体在对称中心的周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称是表现平衡的最完美形态,具有绝对平衡。在自然界许许多多形态都呈现对称法则.如人自身的构造.从五官位置分布,到躯干和四肢,都是以对称形式生长。还有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构造也是对称的。在人类创造的形态中,也有很多是运用了对称形式,如许多建筑.北京故宫的建筑就是其中的一个。
对称形式能给人以条理的秩序感,产生庄重、严肃、稳重、平和、完美的感觉。但对称也会带来负面感觉.因过于完美,缺乏变化,而带给人静态、拘谨、呆板、单调的感觉。
对称形式就对称中心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点对称、线对称和面对称。在生活中.应用点对称形式的现象也比较多,如风扇的扇叶,圆形的花台以及球体造型。蝴蝶和树叶则多呈现为线(轴)对称形式。面对称形式经典的表象是照镜子,虽然,镜子中的影像是虚化的形态,但却能很好地让我们了解面构成在三度空间中的应用,再如,马路两旁的路灯及行道树。
对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平衡都是极其重要的。就如一座建筑物,只有平衡时才会给人坚固、安全、可靠的感觉,当它不平衡时,所带给人的感觉则是即将倾塌。因此,在立体构成中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比例与习性
每一件物体的构成,其各成分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当这种比例关系符合一定的规律时,就会给人带来美和具有内在的生命力的感受。如描绘或塑造人体时,人体的躯干和四肢之间、五官之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都有着一定的比例结构,符合这个比例的,会使人感到是一种健康的生命力的象征,如果超出这个比例结构,就会使人感到失去了其自有的形象和美感,有丑陋、臃肿或纤细的感觉。因此,比例关系是否和谐,是一件构成作品能否产生美感和内在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对比和调和
对比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总法则。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和谐广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事物放置在一起,不显得杂乱无章,狭义地说是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对比与统一讨论的是物质形态中所有因素的综合问题,对比与统一是对立的矛盾关系,对比是强调物质形态的丰富多样性,而统一是要求物质形态应具有整体统一感。对比与统一在构成和谐美感中,又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物质形态在构成中只一味地追求统一而没有变化对比,则显得单调乏味j如果只一味地强调对比而缺乏整体统一,则会造成杂乱无章。所以对比与统一的和谐是产生形式美感的最终要求。
五、主次
与一部电视或电影中需要主角和配角一样,在立体构成的造型艺术中,也需要有主有次,这样才能突出重点,表达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六、节奏与韵律 。
节奏是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力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能在艺术中表现、传达人的心理情感。柏拉图认为能感受到节奏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人能通过优美的节奏感到和谐美。
韵律原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律,它的本质是反复。韵律的表现是表达动态感觉的造型方法之一,在同一要素反复出现时,会形成运动的感觉,使画面充满生机;在一些零乱散漫的东西上加上韵律,则会产生一种秩序感,并由这种秩序的感觉与动势萌发生命感。
七、意境
艺术意境是指艺术家熔铸在具体艺术作品中的有深刻意味的丰富的心灵、情思与境界,这些不仅刺激听觉或视觉,更是直接打动鉴赏者的心灵,并牵引鉴赏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再一次升华艺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只有具有了艺术境界的作品,才会让欣赏者获得‘‘景不盈尺、游目无穷”的景外之趣的结果。
第六章 其他立体构成艺术形式
第一节 光立体构成
光的立体主要是人的视觉活动,由光来表现体积和空间的构成叫光立体构成。
光立体构成分为两类:一类是光体固定构成,是发光体依附在造型本身不动。另一类是投射动感构成,使光体以发射、交叉形成,并带有闪烁动感变化,比如烟花、喷水柱等。利用光可以制造物体的变形、形象的消融和空间维度的创造。光源位置的变化,光度和色光的变化以及构成的光体运动变化状况都是光立体构成研究的内容。光立体构成所形成的立体属于虚体。1、光照和漫射2、光束:手电筒和激光束,的厅的色彩激光束3、反光:水、镜面、碎玻璃4、光影:光照被物体遮挡间接形成的构成,遮挡物的构成规律即是光影的规律。
第二节 动立体构成
动立体构成是动态的构成,是物体运动状态的表达。分为自然的运动和人为的运动。一切自觉或被动的物体运动都是动立体构成。自然运动:地壳变动、风沙走石,潮起潮落。人为运动:飞机、火车、弹簧、秋千、靠气流运动的物体、靠动力运动的物体、靠联动运动的物体。
第三节 新媒体艺术构成
媒体艺术主要是电路传输结合计算机创作。但最新的媒体艺术就是“干性”硅晶计算机以及生命系统相关的“湿性”生物学的结合。这刚刚萌芽崛起的媒体艺术称为“湿媒体艺术”。这些作品可能显示于屏幕上的多媒体、机械操控的系统,使用者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象、造型甚至意义。并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在空间中移动、所发出的声音。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或其他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扳机”,观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性质的。
在媒体艺术中,存在与屏幕中的形态是虚拟的,而屏幕外的形态是真实的,受机械的操纵后真实的形态与虚拟形态形成互动。媒体艺术引发传统立体构成方式的转变,由于时间性的因素,使媒体的形象和物态的变化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为形体的构成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随着媒体和媒材的发展,新的构成方式和形态将会不断出现。
第七章 立体构成的设计应用
现代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学科,而立体构成教学、训练的目的就是为进行立体造型设计打基础。立体构成教学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立足于对立体造型可能性的探索,而完全不考虑造型的功能等因素,旨在讨论、研究立体造型的原理、规律和构造训练。立体构成的学习、训练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完善现代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章节里将对某些立体造型设计的内容做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立体构成在各类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认识立体构成学习的重要性。
一、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对空间进行研究和运用的艺术形式,空间问题是建筑设计的本质,在空间的限定、分割、组合的过程中,同时注入文化、环境、技术、材料、功能等因素,从而产生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
空间以及空间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设计是在自然环境的心理空间中,利用建筑材料限定空间,构成一个最小的物理空间。这种物理空间被称为空间原型,并多以几何形体呈现。由某种或几种几何形体之间通过重复、并列、叠加、相交、切割、贯穿等方法,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建筑的形态。
二、立体构成与工业产品设计
在现代人类的生活中已经无法离开工业产品设计,从喝水用的杯子到家里陈设的家具,从使用的各类电器到身上漂亮的衣着,还有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珠宝首饰装饰品,都是工业产品设计的范畴。工业产品设计是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惬意的一种手段,这种设计客观真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工业产品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工业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所以.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特别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性、审美性和经济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也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发展中,工业产品设计被更多地注入了精神和文化的内涵。
三、立体构成与展示设计
在高科技飞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同。展示为信息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全新的空间环境和方式,诸如展览会、商业展示厅、产品陈列室、博物馆、画廊等,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展示为“空间传播媒介”。它已成为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传播的有效工具。
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人为环境创造、空间运用和场地规划的艺术。因此,展示设计所面对的是:展示道具的形态塑造和布置,色彩的运用及灯光照明布置,以营造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气氛及环境;通过空间的划分、联系,从而对人为活动进行引导,创造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舒适、轻松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
在展示设计的过程中,空问运用和立体造型是两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这和在立体构成中所讨论和研究的原理、规律是相一致的。
四、立体构成与包装设计
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追求好的商品质量,还会要求商品的包装精美。甚至有些人会依据商品的包装来判断商品质量,可见包装对商品市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包装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把东西打捆成包或装入箱等容器的动作或过程。在《中国包装通用术语》中是这样对包装定义的“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一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从这个定义中,能够看到包装的功效:对商品进行贮存,保护商品完整免受损坏,方便商品运输、携带和使用,同时,通过包装装潢,有利于商品的识别.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包装的分类为一次包装、二次包装和三次包装。
一次包装也称为内包装或小包装,它是直接对商品进行包裹或贮存。如果商品是某种无形物质时,如香水、酒类、饮料、调味品、部分食品等液态或粉状、小颗粒物质,多使用容器包装。这样容器的造型设计是至关重要,容器造型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外部立体形态美的塑造.同时造型设计还会受到容器的内空间(容量)的限制。容器造型的这些设计因素的考虑,本质是对立体构成中,物理空问的界定,体与量的关系等原理的充分运用.
二次包装又称中包装,三次包装也称大包装、外包装。这些包装主要是对商品加强保护r便于商品运输、携带和堆放。因此这类包装都较为整体、单纯,多呈现几何形态.与立体构成的单体构成极为相近。另外包装目的是要保护商品免遭损坏.因此包装材料的特性也是包装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材料要素也是立体构成中的重要部分。
在包装设计中,立体构成的知识在包装结构上的应用更是直接.包装设计的纸盒结构无论是在切割、折叠和插接等加工方面,还是在立体造型的结构、原理和规律方面,都和立体构成中的纸立体构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五、立体构成与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就是指示系统,是公共环境视觉传达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包括字体设计、图形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又包括环境设计中的造型设计,还涉及到材料的研究,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设计。分为公共导向和商业导向。商业导向一般在企业CI手册里规范,公共导向一般在城市市政标志标识规范系统里规范。公共导向系统的发达代表城市文明程度和艺术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