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魔力视频:【提高】风光的内在:拍摄近景风光照片的几种处理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37:25
本文出自戴维 - 沃德的《风光的内在:摄影师的洞察力与灵感》。本文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拍摄近景风光照片可以有几种结果。

 

        首先,当我们把焦距对准中距离地面景致时,会很快发现,我们面前展现的结构形式千姿百态,以至于摄影表现主题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加,清晰度也更高。我们想方设法寻求理想的构图,实际上,我们所做的只是把可能的结构样式安排得舒服得体一些,使得照片范围内的景物能获得某种平衡。这种结构形式的范围越大,摄影师在对照片结构布局进行调整,或者希望对照片结构进行重新布局时,他需要跑动的范围也越大,这是显而易见的。

 

        地平线之间的真实世界与“构图原则”经常背道而驰,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导致远景拍摄地往往就集中在那么几个有限的地点,因为那里的地质形态有利于人们拍摄广角照片,例如布赖斯峡谷、约塞米蒂,或者苏格兰高地上的格兰•科大山谷。近景风光摄影受到这一局限的制约就不会那么厉害,不仅如此,它还有额外的好处:这些近景主题往往是广大读者所不熟悉的,这是它与绝大多数的远景风光所不一样的地方。因此,摄影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优秀照片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伟大的艺术家就是一个懂得删繁就简的人。"——亨利•弗雷德里克•艾米尔  其次,近景风光摄影暗示着某种被封闭的感觉,但它并不否定在这之外存在着更大的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远景照片,总是以一种敞开的构图——不管摄影师是如何巧妙地采用了重叠交错的形态、蜿蜒曲折的河流以及会聚相交的线条——来吸引照片的观赏者,注意画面的重心。然而,近景照片可以暗示,在照片之外,与照片内容相伴随或互为依赖的,还存在着一片更广阔的世界。这样在读图时,其导向性越发强大,却是远景照片望尘莫及的。这些照片所表现的,是天地之中的天地,它们在照片解读上加上了一种约束,并且有效地表达了“自相似性”这样的概念。在西方思想中,这一观点有着悠久的传统,这在威廉•布莱克所创作的以下诗句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一沙见世界
        一花窥天堂
        手心握无限
        须臾含永恒

 

        对于画面内容及画幅设计的仔细权衡取舍,会引导读者根据取入画幅内的景物构想出自己的想象世界。这种间接的暗示应该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近景摄影超过其他形式风光摄影的地方是,它会呈现一种自身的内在逻辑,迫使观赏照片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落入一张画面中的内容上。

 

        一个风光摄影师可以传达给读者的最强烈的感觉之一,就是一种孤独感。摄影师能够创造出这样一种错觉:观赏照片的人会自己去发现一片崭新的天地,他们可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自己视线中的景物,使其成为只有欣赏照片的观众才拥有的某种启示。这样的照片将促使观众暂时栖身于相机—也即照片拍摄者—的视野之中。他们的所见成为了我们之所见,而我们也从他们的想象和领悟当中,以某种完全个人的、非常独特的方式受益。只有这种近细景致的摄影,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些近景风光摄影作品有一个恒定不变的界定特征,那就是这些照片中都没有地平线 第三,也是最后一点,近景摄影有助于把照片从直观图示推向抽象概括阶段。对于那些试图逃离似乎令人感到压抑的客观性的摄影师,他们想让主观性也占一回上风,那么抽象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正如我前面曾提到过的那样,摄影的艺术基本上就是抽象的艺术,无论从信息的筛选这个意义上,还是从现代主义的突出结构形式、几何图形和用光这层意义上说,都是如此。抽象概括可以促使照片观赏者更加深层次地欣赏一个摄影主题,假使没有抽象,他们就不会这样。还在我小时候,我就记得我对“这是什么”这样的图画游戏颇为着迷,这些图画把那些日常物件,以特别近的特写方式呈现出来。设法解开拼图谜底的过程并没有激起我多少兴趣,让我痴迷的是那些画面是那样的简洁—正是这个游戏的抽象性本身,对我产生了诱惑力。

 

        近景风光摄影法的最终结果,未必一定要表现一个抽象的画面(某种强大的简化也不错),也不必回避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空间的需要。但是,说到清晰的必要性,其实还有别的办法可以用来诠释空间,未必一定要将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直白地表明画面的比例尺寸。近景往往是以陡直的角度拍摄的,拍摄主体就像一个平面图似地展现在眼前,或许可以因此推定,所拍摄的照片必然是缺乏深度的。但事情未必是这样,因为即使是在这么小的尺寸下,我们用来评估深度的线索(评估过程将在第六章详述)依然是存在的:会聚相交的线条和对角线(例如岩石中的断层线),边缘呈深波浪的形状(例如树枝),互相叠接的形状(例如树叶),还有大气效应(例如尘或烟所致的光线的散射)。这些东西所起到的作用,是把照片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想象中的空间,有助于营造出一种方位感。在这里,我并不是在倡导全然置远景拍摄于不顾——一览无余的山水风光照片仍然可能是激动人心且触动情感的主题——然而,将镜头对准范围更小的景致,有助于我们拓展自己的语汇(正如韦斯顿所感到的那样),或许在将来合适的时候,这样的语汇就可以应用到广角风光的拍摄当中。还有另外一点,这一点与停滞有关。自20世纪初开始,绘画领域对山水风光的解读,要远比摄影界更加冒险大胆。尽管绘画经历了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派、野兽派运动,还有无数其他的什么“主义”,但是,主流摄影界广受好评的风光摄影创作却没有前进多少,仍然停留在18世纪时的那种鉴赏水平。这些创作显得十分僵化,束手束脚。你或许会想,那是因为摄影缺乏绘画具有的那种表达自由,受到它自身客观性的困扰。我认为,这更多地反映出,摄影从业人员以及读者当中的大多数人的态度是比较保守的,并不表示摄影存在着某种内在固有的局限。人们普遍认为,摄影的本质就是完美无缺的复制,而绘画的本质则是超然的转型。假如每个行业各司其职、各守其土的话,对一些人来说,那当然没有什么事情。但我却以为,没有理由认定摄影就不能享受绘画的一部分领地。难道现在不是到了我们摆脱风光摄影创作的局限性,继续前行的时候了吗?

 

 

        从事近景摄影,使摄影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优秀照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一个风光摄影师可以传达给大家的最强烈的感觉之一,就是一种孤独感。

 

 
 
        这种抽象性本身具有某种让人着迷的魅力。它迫使观赏者面对照片时,对其质地、色彩以及现实环境的格局重新加以仔细的审视。

 

 

        一览无余的山水风光照片仍然可能是激动人心且触动情感的主题。然而,将镜头对准范围更小的景致,有助于我们拓展自己的语汇,或许在将来合适的时候,这样的语汇就可以应用到广角风光的拍摄当中。 

 

《风光的内在:摄影师的洞察力与灵感》
 
丛书名:风光摄影大师丛书
书  号:978-7-80686-728-0
作  者:[英]戴维 - 沃德
定  价:58.00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者简介:戴维•沃德,英国大画幅摄影最成功的摄影师之一。从事大画幅摄影二十多年,教授的内容强调摄影师视野的拓展,而非各类尺寸照片的拍摄。其摄影以构图简练和技艺高超而独树一帜。他的摄影教学理念是,摄影应该是既有教益又有趣味的一种创作体验。

 

        内容简介:英国著名风光摄影师戴维•沃德在书中着重探讨了一个成功的风光摄影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还借助自己创作的引人入胜的大画幅风光作品,对风光摄影的创作本质、情感体验和思谋过程作了精辟独到的分析和解读。正如《户外摄影》杂志主编基思•威尔逊所说的:“戴维•沃德的摄影构图很巧妙,不能不让人钦佩。他对摄影过程的解读,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风光摄影的内在精神,提供了独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