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追求一事不为而万事皆成的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44:40

  揭穿努力工作的神话

  很遗憾,直至今日才有人现身揭穿工作的神话,但我很高兴自己能成为这现身说法的第一人。好了,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其实努力工作毫无价值。更明白点讲:

  努力工作并非成功的基石。

  努力工作与成功毫无关系。

  如果努力工作与成功偶尔走到了一起,那一定是纯属巧合,两者之间绝无因果关系。

  我知道,对于那群一身腐臭、脾气暴躁的老恐龙来说,这一观点无异于异端邪说。他们还想逼迫我们劳动得更卖力,让我们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忍受痛苦折磨,好让他们自己坐享其成。而现在,我振臂高呼:是屠宰“努力工作”这头臭名昭著的野兽的时候了。因此,我将高兴地列举以下事实,作为我的挑战宣言:

  成功与努力工作成反比关系。

  那些公开宣扬努力工作的人事实上是在危害全人类,因为努力工作其实对成功只有负面作用。

  找办法来逃避工作的动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所有进步。

  你所能拥有的最深沉、最深邃、最完善的精神体验都来源于不做任何事,彻头彻尾什么活儿都不要干。

  现在,请和我一起,加入这一让你大开眼界的神奇之旅。你将发现,通往成功的惟一途径是逃避工作,而那些真正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的英雄们都是,并且将永远都是,在本质上懒惰的人。

  你也将会发现无为而无不为的秘诀。

  哈利路亚,我是游民!哈利路亚,我还是游民?

  ?0世纪30年代的民歌

  1969年的我,还是一个毛头小子。脑袋都一年多了还没碰过剃头刀子。一天到晚穿着条破破烂烂的工装裤。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连袜子和内衣都不穿。这样全身上下就没有什么东西会限制我的行动自由了。

  我老爸开始担心起来。当时我刚刚从拉特杰斯大学本科毕业,但是从我老爸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来看,我似乎对工作毫无兴趣。我保有一个工作的最高纪录是两个月,于是这个数字就常被老爸以痛心的口吻挂在嘴边。

  是啊,老爸很担心。而且他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替我担心。看吧,我又一次被炒了鱿鱼,而且丢掉的还是一份政府文职工作,这可是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力的,尤其是我老爸的想像力。于是他决定,父子之间应该好好谈谈了。

  受到最新一期杂志上刊登的一篇题为《如何跨越代沟》的文章的启发,老爸怀着打造一座伟大建筑的期望,踌躇满志地开始了谈话,而这项建筑计划便是要在老一辈打着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烙印的心理和正处于黄金代的不修边幅的六十年代嬉皮精神之间建造一座悬桥。

  “儿啊,你将来有什么打算?”

  “很高兴你问我这个问题。”我开始畅谈了,“我想我要一路搭顺风车到墨西哥,然后到马扎特兰海岸冲浪去。要不你也一起去?”

  这下老爸差点没有火山爆发。他竭力克制怒火,我几乎都能看见他的两个大脑半球在激烈地啃咬。

  等他压制了怒火,他说:“儿子,我指的不是这个。我想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正经的职业计划。”

  “我正儿八经地想做一名摇滚鼓手。”我热切地说。现在老爸忍无可忍了,他嚷起来:

  “你还没从那些该死的鼓上赚回一毛钱呢。”

  “这不是真的。”我支吾着。

  “参加三两个无足轻重的兄弟会聚会不能当成是一种职业。”老爸反驳说,“而现在你居然打算要像叫花子那样到处乱跑。这只是在浪费生命。你必需要考虑开创一番事业了。两个月就辞职或被辞实在都太荒谬了。”

  他停下来,平息一下怒气,沉痛地说道:“哎,弗雷德,政府文职可真是一份美差啊。”

  “那工作糟透了。”我抗议道,“你根本不知道官僚主义有多么冷漠、狭隘、琐碎、愚蠢,还完全让一般人都够不着。事实上,我现在感到获得了解脱。”

  “解脱!解脱!”老爸的声音越来越尖,越来越大,语气中的怀疑和恼怒也越来越明显。“他妈的,弗雷德,要对生活抱现实的态度。你这轻浮的态度必须改掉。”

  “我可不轻浮。”

  “说什么呢!”老爸唾液横飞,“你只想荒废光阴。你已不是一个孩子了。游戏的时间已经结束了。现在你已经大学毕业了,是改邪归正、承担责任、找份工作和养活自己的时候了。”

  “该工作的时候我会工作的。”我坚持己见。

  “这正是我的意思。”老爸咆哮起来,“非得有人用枪指着你的脑袋你才会工作。听着,我是你老子。我太清楚你的底细了。你就是这样一个懒人,总是竭尽所能地逃避工作,然后没辙了,就加倍卖力地让工作变得更轻松,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老老实实地干。凭这种态度是成不了大器的!”

  说完这番话,老爸一脸胜利之色——他总算掷地有声地、清楚明白地、很有说服力地阐述完了他的观点。现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弗雷德会长大成熟起来,会明白事理,懂得以认真劳动来谋生这个道理的。

  此次讨论最终以“墨西哥僵局”结束——我一路搭顺风车到了墨西哥,把恼怒不堪大摇其头的老爸一个人“僵”在了新泽西。这就是他梦想跨越代沟搭建悬桥的下场。

  但在一件事情上老爸的看法没错。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确长大了,变老了,娶了一个很好的姑娘,承担了很多责任,其中最重要的责任便是我的乖儿子杰克。我教授“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Meditationtech-nique)多年,开创了两桩事业。头一桩事业使我成为《人物》、《财富》、《福布斯》、《新闻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等无数报刊杂志的新闻人物,还接受了《今日》、《早安美国》、《CBS早间新闻》、《NBC晚间新闻》等不计其数的电视电台节目的采访。我也因此两次成为白宫的座上宾。我的另一桩事业则使我加入了美国橄榄球大联盟。公司壮大到拥有1100名员工,被《公司》杂志评为全美增长速度排名第二的公司,年收入增长达到4亿美元,并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一路走来,我从未改变过对工作的态度。我的那些工作狂的同事们仍然怪我懒惰,怪我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工作,怪我只知道玩。对于这些指控,我乐意且自豪地认罪。

  然而,我老爸和其他看法相近的人视为缺点的性格特点却极大地促成我获得最大的成功。我甚至认为这些所谓的“懒惰、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特点对于文明进步和创造巨大财富来说是绝对必要的,更是人生幸福美满的关键。

  我知道自己的立场会引起争议。它与传统智慧(我称其为“智慧”纯粹只是一种礼貌)显然背道而驰。但我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写这本书,是为了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给大家带来幸福、财富、健康和成功。而且,你现在大概也猜到了,我根本不是在费劲“写”书。事实上我全当在玩儿呢。  

  第一部分 第1章 工作

  你拥有青春,你拥有健康,那你还为了什么而工作?

  ——电影《举起亚利桑那》

  如果工作是件好事的话,为什么人们会称它为苦差,称工人是苦力,工作场所是汗作坊,是盐矿,老板是奴隶监工,整个工作环境是狗咬狗、耗子追耗子的火并之地(老天不容)?

  为什么有这些说法呢?因为工作是令人恶心的,这就是原因。

  怎样才可以从邪恶的工作中获取成功呢?西蒙·莱格拉斯建议我们要“埋头苦干”?

  √鹄凑飧袷抢醋缘赜某晒Ψ匠淌健?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工作到皮包骨头并非是趣味人生的写照。

  以鄙人之愚见,一般工作场所和劳教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们在工作场所是自愿干苦活的。

  工作生出的问题之果

  我不吐不快的问题是:有人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财富、健康或成就的吗?

  ◇埋头苦干?

  ◇努力工作?

  ◇甘受奴役?

  ◇流血流汗?

  ◇扎根盐矿?

  这样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成功,还会使人郁郁寡欢、才思枯竭、筋疲力尽、积劳成疾,以至最终英年早逝。

  劳动是违反自然法则的。其直接后果就是心脏病、胃溃疡、酗酒、吸毒、家庭破裂、交通拥挤、严重失眠、消化不良(很可能是“狗咬狗、耗子追耗子”造成的)。

  那么有其他办法吗?

  你是在问这个问题吗?唉哟,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办法就是——完全逃避工作,你的收获会超出你最不切实际的幻想。

  本书将教你成功之道,让你得到财富、健康、成就和自我实现。你还将明白成功之路与努力工作完全背道而驰。

  约翰·肯尼迪

  约翰·肯尼迪在西弗吉尼亚为总统竞选进行宣传活动时,曾对一群煤矿工人发表演说。其间有个工人大声问他:“我们的处境,你又知道些什么?你一辈子都没劳动过。”

  “你说的一点也没错。”时任参议员的肯尼迪谦逊地说。

  “没关系,”另外一个矿工大声回道,“你什么都不缺。”  

  第一部分 第2章 懒惰赞

  美好之极,无需工作。

  ——古谚语

  懒惰就是逃避劳动的念头。用最不恰当的方式说,就是尽可能少做。懒惰是一种值得称许的念头。我们应为它感到自豪,并继续培养它,因为它不仅符合自然规律,而且是开启成功的钥匙。一个人若是能巧妙地利用上帝赋予他的懒惰的天赋,就会成就任何事情。

  上帝慷慨地赋予我们懒惰的天赋。上帝从不期望我们劳动。他像每位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步其后尘,那就是不干活。

  创世纪

  上帝不是用劳动来创造宇宙的。对于上帝这样的神来说,创造又怎可能是劳动?他是万能的。既然这样,他当然不用担重。既然这样,他显然不会流汗。既然这样,他连上下班都不用,那么工作又从何而来?

  考虑到上帝的能力,只可能有一种解释——创世纪之举只是上帝无边无际的意识中的一丝难以察觉的微动。其他的解释都大大低估了我们这位创造者的无边力量和荣耀。但最妙的还不在于此,最妙的是,在六天完全不费力的游戏之后,上帝休息了。

  既然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我们,就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来体现这种美好的佑护吧。让我们也轻松地创造六天,然后在第七天休息吧。

  自然之母懒惰吗?

  上帝不仅不劳动而创世纪,他还按照不劳动的原则设计了整个宇宙。

  换言之,大自然也不劳动。她轻松地工作着,遇到情况时总是选择尽量少做事。

  物理学家还给这种可爱的特质一个名称——最少运动原理。

  该原理在18世纪由拉格朗基、汉密尔顿、雅科比三位研究天体运动的著名科学家最先提出。

  后来证明,最少运动原理不仅是阐述天体运动的数学公式,而且还适用于所有已知的物理运动规律,包括电磁运动、光的传播和量子论。换言之,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在乐意地遵守着最少运动原理。

  举个例来说吧。将一个球抛出去,球不会在空中随意走出一条弯弯曲曲的路线,它只会先沿着最易、短、直的路线上升,然后又以最易、短、直的路线落下。科学家对这个简单现象的解释是:球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一定时间内动能和势能的差异,这个可测量差异也即运动,其结果必然是最易、短、直的路线,即最少运动。

  结论显而易见:自然之母是位懒妈妈。

  爱因斯坦也赞同

  无须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时空弯曲几何学,更不用理解它,本人只是相信爱因斯坦证明了恒星的轨道实际上是最直、最短、最简单的时空史——测地线。科学家说,在弯曲的空间,测地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因此,涵括各种各样运动和变化的整个宇宙不过是在遵循最易、最短、最直的路线罢了。

  最少运动原理又一次得到证明。大自然之母无论是从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层面来管理宇宙时,都在尽可能地少干活儿。

  让我说啊,考虑到过去、现在、将来都没有劳动牵涉其中,这事儿可真是一桩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成功啊。

  我们讨论完物理了吗?

  还没有呢。下面我要把话题从宇宙转移到人的理解力。

  现在物理研究的趋势是统一和简化。换言之,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原理来解释尽可能多的现象。

  因此,如果爱因斯坦和其他当代物理学理论家可以得偿所愿的话,一条原理,一个统一的学派,就可以阐释所有的事情。对于懒惰的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突破。这样的话理解一条原理就可以知道所有的答案了。这样最少运动原理就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了。

  这并不是一个不着边际的想法。稍后我们会再讨论这个理念。  

  第一部分 第3章 追求轻松

  在历史上的政治和经济架构中,“闲人”总是被当作潜在的麻烦制造者而极其受到憎恶,然而大自然从不憎恶同样闲散的树木、青草、蜗牛、珊瑚,以及空中的云彩。

  ——《关键路线》,美国发明家巴克明斯特·福勒(1895-1983)

  懒惰的技巧也有高低之分。当然,有最基本的小打小闹的偷懒。对于这类懒惰来说,逃避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了。它当然也有其价值和魅力,应该给予鼓励和培养,因为所有的懒惰(哪怕是这种小打小闹)都是上天的礼物。

  而在懒惰级别谱的另一端则是懒惰大师们。他们拥有无上功力,干活儿少到人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些黑段带级的懒人不仅可以享受无需工作的快乐,而且还可因此成就大事,聚敛财富。很快我们就会发现正是这种高级别的懒惰推动了社会的所有进步。

  不幸的是,未受挑战的传统文化通常认为懒惰会损毁人性。这还是他们的客气说法。按照不客气的说法,懒惰就是魔鬼作坊。所以懂得懒惰的高等艺术的人,必然要面对反反复复令人麻木的驳斥和说教,其要旨无非就是多劳多得。

  “我每天卖力工作16个小时”是贴广告的小工的一句典型夸耀,颇能体现这种扭曲无趣的精神。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努力工作,夜以继日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只要你不介意牺牲个人健康、家庭生活、后半辈子,以及精神成长。而且你还得学会接受自己的一种“小成就”——困到鼾声雷动。从这个方面来说,努力工作有它一定的优点和好处。

  但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足以让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像受过训的熊一样围着你团团转,你就需要用新的数学公式来替换“16小时工作制”的思维公式。那种1加1加1加1的单调的累加工作方式就像是用数数来结束数学教育一样荒诞。

  首先,我承认如果你在一小时之内完成一件事,你可以在两小时之内完成两件类似的事情。如果你只要至多完成16件事,那么这无疑是一个适用的,正确的,不用动脑筋的公式。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一百万件类似的事情呢?你就需要一个新的数学公式了。

  这个新的公式源自一条纯粹、简单而典雅的真理——成功与努力工作成反比。这就意味着,努力越少,成功就越大。越接近什么努力都没有的境界,成功就越趋近无穷无尽。

  根据这条真理,自然就可推论出努力工作会妨碍成功。一个明显证据就是世上充斥着努力工作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然而成功者寥寥无几。但是为着某种虚假的原因,人们仍然一门心思地相信努力工作会带来成功。事实上,惟一与努力成正比的是疲劳。

  本章将教你学会接受以轻松为目标的懒惰,也即无为而无不为的能力。

  努力工作的金钱价值

  我们将看到,工作对我们没有金钱上的任何意义。如果我们想了解努力工作和金钱之间的真正关系,我们会发现,工作越苦越累,报酬就越少。越不需要努力,以金钱来衡量的成功就越大。如果人们的报酬是以完成工作所需的辛苦劳动量来计量的话,干体力活儿的就会成为社会中最成功的一群人了。显然他们不是。

  举个最基本的例子,假如没有动脑筋产生的发明或设备,一个人仅靠蛮力来产电,他这辈子所产出的全部电力大概只能赚美元。

  对于一直在用心阅读本书的读者来说,结论早已显而易见:我们必须开动脑筋来减少并最终完全避免工作,不然就只有屈尊降驾去劳动。活儿干得越多,报酬就拿得越少,这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的重大突破

  几十年前,我和几个朋友打算把一个破败的地方装修成一个时尚的图像设计室。

  然而,即将被装修成镶木的地板中央,却躺着一个丑陋不堪的黑色保险箱。箱子大约有6英尺长,3英尺宽,3英尺高。很明显,在开始装修之前,我们得先将这个发锈的丑箱子搬出去。  

  我们7个人将这个保险箱团团围住,算好时间,同心同力,完美发挥,全神贯注,要将保险箱抬起来。我们几个人搬得目眦尽裂,筋骨扭曲,指节泛白,腹痛如绞,青筋暴露,满头大汗,指甲断了,衣服破了,搬得哼哼唧唧的,但保险箱依然纹丝不动。

  我们于是改变策略。所有的人都移到箱子的一边,以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努力工作的精神,使劲地推箱子。这一次,箱子还是一动也不动。尽管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堪与大力神媲美的努力,我们只是把自己弄得肮脏不堪,汗流浃背,浑身青紫,疲倦乏力,垂头丧气。

  “也许,”我们当中一个失去信心的人提议说,“我们可以在上面搭上一块桌布,然后再放上一个花瓶。”

  他说完这句沮丧而无用的话之后,大家都出去吃午饭了。

  我吃完饭回来,发现另一个朋友正绕着保险箱转,若有所思的样子。这个朋友并没有加入到早些时候那场混乱的搬运活动中。

  “你在做什么?”我问。

  “我要搬开这个保险箱,”他若无其事地说:“你要不要帮我一下?”

  “开什么玩笑。我可是从头到尾看到了整个事情的发展经过。”我经验十足地说,接着便告诉他七个壮小伙和一张桌布的故事,并举起自己流血的大拇指作为佐证。

  “我和你可以搬动这个小捣蛋鬼!”他轻轻一挥手,不顾我的经验之谈。因为那个保险箱是如此丑陋,和我们梦想中的工作室是如此的不和谐,所以我也就忘了早上的失败,接受了他的邀请。很快我们便想出了对策。

  我们把一个螺丝起子的尖端塞到箱子底下,在起子把手上放上一根长管,然后在长管下面放了一个小东西作为杠杆支点。我们将管子往下压,让箱子抬起来一点点,虽然缝隙很小,但足以让我们塞进一些纸。尽管保险箱离地的距离微乎其微,我们还是可以让起子的尖端再往里塞一点。

  我们再压一下管子。这次可以把箱子下垫的纸换成杂志了。接着我们调整了杠杆和支点的角度,把箱子举到足以让我们塞进第二本杂志。随着杂志越放越多,我们终于能够把整根管子塞进箱子下面了。我们又在箱子另一端重复了这个操作过程。然后,就像两位推着婴儿车在公园里轻松闲逛的老祖母,我们毫不费力地让保险箱从这些管子上滚出了房子。

  我们这下可真是得意非凡,觉得自己所向披靡,无所不能,甚至认为单凭我们二人就可以建筑起新的埃及金字塔。

  两个人开动脑筋就能毫不费力地干成七个人竭尽全力都不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并没有逃避任务,只是逃避了劳动,并找到了轻松的法子。

  这件事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我就相信人生没有做不了的事,只不过要找到正确的角度,而这个帮你获得大成就的角度,就是要时时找准轻松与省力的方向。

  成功与努力工作成反比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搬重物,还适用于一切事情——人、财、物,还有形势、思想、情感等等。

  成功的基础不是努力工作,而是尽量少工作。

  创造型人才都是懒人

  世上绝大多数的(如果不是所有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受够了老一套做事方法的人带来的。他们从心底知道总会有更轻松、更快捷、更便宜、更简单和更安全的法子,知道总能找到减轻工作的更好方法。

  这些人想让自己生活得更轻松一点。他们想避开工作,想少做而多得。从我的观点来说,他们都是懒人。

  想想吧,第一个在船上装帆的人是想省下摇橹的力气。首先让牛拖犁的人是为了逃避耕地。最早用水车碾谷子的人当然就是不愿费劲儿拿石头砸谷子。

  让我们面对这一事实吧:创造型人都是懒人。

  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也对呢?懒人是不是都有创造力呢?答案是否定的。但起码他们起步的态度是正确的。

  现在我想请您加大您懒惰的程度,把它提升到应有的完美艺术高度,同时发挥您的创造天才,推动世界进步吧。  

  文明的进步

  文明的进步史也就是以更少的资源来做更多的事情,以更少的材料、能量和时间来做出更大成绩的历史。

  不妨想一下你新的左右手——电脑。旧式的电脑要占用整个房间,花费上百万美元,需要贴上一大堆“勿折勿刺勿砍”之类的卡,还要专设一个房间来装散热装置。这种电脑麻烦一大堆,速度却还慢,又不灵活,功能还小,远不如我现在写这本书用的小巧可爱的电脑,而这个小可爱的价格还不到它的老前辈的百分之一的十分之一。

  社会大踏着节省劳力的脚步前进。

  巴克明斯特·福勒

  巴克明斯特·福勒博士是我所崇拜的一位大英雄。他杜撰了“朝生暮死化”这个词,意思是以少成多。以下是他的观点:

  科技发展朝生暮死化的加快也许将会帮助我们以少成多,从而令全人类持续地过上以往从未体验过的更高水准的生活。

  ——《关键路线》

  福勒博士坚信以少成多的观念。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发明工具发现方法来减轻人类劳动谋生的需要。他将此描述成“为了他人的私愿而投其所好地做他人想要完成的事”。

  我致力于研究发明能帮助人类更简便、愉快、有效地完成不可避免的任务的工具,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坏方法。

  ——《关键路线》

  零是英雄

  假定你是中世纪公元1000年的一个意大利修道士。你的工作是做乘法。有位需要你专业技术的商人找你帮他做一个算术题:罗马数字CDXXXIV(即434)乘以IX(即9)是多少。无需提醒,当时*数字还未被引入欧洲,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掌大小的计算器更是1000年之后的事情。好了,答案是什么呢?要知道这还算是个简单问题。那个商人本可给你出一个超出小学四年级水平的难题:

  CDXXXIV

  ×IX

  MMMMMCCCXL

  -M

  -CDXXXIV

  ========================

  =MMMDCCCCVI

  (或更准确些)

  =MMMCMVI

  但是不用害怕,救星来了。骑着骆驼穿越沙漠而来的正是东方*教国家的*邻居们。他们从印度那里借来了印度基础数字,包括一个全新的概念——0。*和印度数学专著在11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文,最终(经过了又一百年或更长时间)新数学传遍了欧洲。不用说,这一数学上的简化改变了计算的难易程度和快慢速度。现在我们的商人可以无需借助你这个修道士的计算,给你省出了更多的祈祷时间。他自己就可计算出4434×9=39906。这又是一个以少成多的例子。事实上,这个例子体现的是以无(零)成多。

  数码世界

  电脑进一步简化了已经很简单的印度*数字,让人类向前更跃进了一大步。现在一切都可以简化成1和0的组合——单词、数字、照片、声音、音乐、声响和电影。这的的确确是以少成多。

  德式懒惰

  你听说过有个德国军事领袖提倡甚至奖励懒惰的故事吗?你肯定觉得这荒诞不经。因为整个德意志民族从来就是极其勤劳的,出这样一个领袖似乎是不大可能。然而,这事儿是真的。当然,他是个异类。但他确确实实存在过,而且还是个重量级人物。他就是赫尔穆斯·冯·默特克将军,曾于1858至1888年间任德国参谋总长。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军队发展成为所有现代军队的楷模。

  冯·默特克将军根据军官们的智力和生理特征,将所有军官分成四种截然不同的类型:(1)迟钝而懒惰型;(2)聪明而勤奋型;(3)迟钝而勤奋型;(4)聪明而懒惰型。

  迟钝而懒惰的军官们干的是简单、重复而没有挑战性的活儿。

  冯·默特克将军认为聪明而勤奋的军官过分注重细节,成不了好领导。所以,他从来不将此类军官提升到参谋部的指挥职位。  

  至于迟钝而勤奋的军官,在冯·默特克将军看来则十分危险。他认为这类人是些会走路会说话的麻烦制造机,必须时刻提防着。由于这些人制造麻烦的速度比修补的速度还快,成了很大的障碍,都被遣返了。

  而我们的英雄,那类聪明而懒惰的军官,则是冯·默特克大力提拔的对象。为什么呢?因为他聪明到足以看清需要做什么事,又懒到要找出最容易简单的方法来把事做成。当然,这类军官决不会让自己的手头沾上太多琐事,而是宁可让勤快人去操心。

  不劳无获

  不劳无获。是谁想出了这么无聊的话?答案是举重运动员。

  对那些兢兢业业实践这一哲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的人们,又有什么闪亮的回报在等待他们呢?

  他们获得了举起更重杠铃的能力,从而又可以重新感受到举重的辛苦了。

  下一章

  找到以少成多的杠杆是成功的关键。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找到这个杠杆以及在何处可以找到这把成功的钥匙。那么我们就可一劳永逸地抛开努力工作这回事儿,以后就再不用使劲费力了。  

  第二部分 第4章 如何不劳而获

  第1节:享乐和游戏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呢?生活必须像玩耍一样。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

  别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要反对劳动本身。我只不过对它敏感而已。一想到劳动,我就会面部抽搐,五脏六腑都不舒服,脑子里就会盘算逃走的对策。

  这就是我。如果你不介意干活儿让别人坐享其成的话,那我自然也不会介意。若你要的是成就大事,过着随心所欲的日子,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记者们都一窝蜂地要采访你,那么我就要警告你,没有哪种劳动可以帮你实现这样的目标。你所要的和劳动完全无关。

  要成就大事,你必须理解享乐、游戏、欢笑和嬉戏的价值,必须理解玩耍的价值。你必须要看到玩得越厉害,成就就越大。而玩得越少(意味着劳动越多)……哎,那可真是不堪设想,无需多说了。结论嘛:别劳动了,开始玩儿吧。赶快啊?

  ≌獠⒉灰馕蹲拍憔鸵侨スぷ骰蚶肟衷诘氖乱祷蚋谖弧N业囊馑际牵灰压ぷ鞯背晒ぷ鳎压ぷ鞯弊魍胬帧?

  你的工作(我甚至不愿说出这个讨厌的字眼)应该成为享乐。纯粹的、不掺一点杂质的享乐。你的工作(噢,上帝,我又说了)应该带来幸福,许许多多的幸福。如果不能,我建议你还是赶快溜之大吉。

  所有想成就大事的个人或企业必须接受认真玩耍这个概念。在这个事情上,玩耍应该是我们惟一要较真儿的。

  鼓吹努力工作的人想让你相信工作场合中的玩耍是闹着玩儿的,别信他们。恰恰相反,玩耍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它是个人和企业成功的基础。

  玩耍让心灵无拘无束地流动,不惧拒绝和否定,勇敢地去探索,去实验,去询问,去冒险,去探奇,去创造,去改革,去成就事业。因此,如果一个企业视享乐为“没有职业操守”、“不合适”、“烦琐”或者“不入流”的话,就会窒息创造和发展的进程。这就好比你在参加一场竞争激烈的赛跑,一只脚却卡在了木桶里一样。

  搞熟了我自己的各项事业,我已看出了什么能刺激增长,什么会导致溃败。享乐能刺激增长,否定享乐会导致溃败。享乐是通往目标的最快捷径,因为享乐本身就是目标(至少是其中一个目标)。所以及时行乐吧!什么都玩,什么都可以成为你的玩耍内容或伙伴:东西、点子、机器、同事、顾客、字词、食物、织物、颜料、学术、金钱、音乐、科学、技术、电脑、孩子、朋友、祖母等等。首先,你现在在做什么,你就玩什么。

  我相信如果你做的事情不好玩的话,你就是在浪费自己成功的机会。

  与众不同之言

  我这一辈子,自打能够记事以来,周围总是有人告诫我要成熟起来,要有责任感。那么,我现在要告诉你们的是,他们都错了。我所做过的所有有意义的事情都是在玩时做出来的。

  ——《蒙蒂·派桑的空中马戏团》,动画设计者特瑞·吉利安(1940-)

  需要并非发明的惟一源泉

  人类许多非常重要的发明、进步、发现和理论原本是为玩耍而构思的,或者是玩耍的结果。莱特兄弟本来并没有预见到他们的飞行运动有如此之大的实用价值。他们把一堆自行车零件弄到天上去只是为了好玩。

  爱迪生和伯尔林纳尔也是完全没有料到他们发明的留声机会被用于复制音乐。

  马可尼可曾想到他瞎弄的第一部收音机最终会产生哥伦比亚广播公司、NPR、MTV和Pampers牌尿片的电视广告吗?不大可能。

  发明家通常不会预见到自己的发明会有什么实际用途。他们只是乐在发明的趣味中。

  信不信由你,当有人(巴克明斯特·福勒)认为相对论有实用价值时,连爱因斯坦本人都大吃一惊。

  世上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发现甚至都不是在正常工作时间产生的。  

  哥白尼在完善他对行星运动的划时代阐述时,还是受雇于波兰弗伦堡天主教堂的一个教士。但他的雇主们并没有以同样的审美热情来认同他的“课外”天文观察,而是断然结束了他的神职生涯。

  伽利略原本是学医的,却喜欢摆弄各种物体找到其重心(他也因此青史留名)。

  格莱格尔·门德尔,一个修道院的修道士,因爱好园艺而成为遗传学之父。

  为了躲避瘟疫,牛顿爵士将自己在市区的工作放在一边,到乡下暂避。百无聊赖之中,他就用想想万有引力理论来打发时间。

  在瑞士专利办公室做店员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写出了他最重要的著作。

  发明的乐趣

  许多发明并非应某个特定的需求而产生,而是来自于一种“工匠”的感觉,即发明者从创造中获得的*。

  ——《发明之源》,约翰·朱克斯、大卫·索尔斯、理查德·斯蒂勒尔曼

  傻瓜物理

  理查德·费恩曼博士心急如焚。他在康奈尔大学教物理,但是觉得自己在理论物理方面永远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闲暇时读了《一千零一夜》,费恩曼决定要像年轻时那样,纯粹为了好玩才搞物理。他发誓要随心所欲地玩物理,而不去担心它是不是有什么重要性。

  有一天,有个学生在餐厅里抛盘子闹着玩儿。费恩曼博士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盘子上下晃动着,而盘子上红色的康奈尔校徽也随之转动。他还注意到校徽转动的速度比盘子晃动的速度快。

  他当时无所事事,便开始计算起盘子晃动和旋转的关系。结果发现这是个很复杂的公式。

  他后来给一位同事看了公式,后者询问公式有什么重要性。费恩曼博士说没什么重要的,他当时只不过是闹着玩儿罢了。

  “那时我算出晃动的公式后,便开始思考电子轨道是如何开始相对移动的,然后又想到了电动力学的迪拉克公式,随后又想到了量子电动力学。就跟玩儿似的……

  “非常容易。玩儿总是轻松的。就像一打开瓶盖,所有的东西都毫不费力地流出来一样,止都止不住!我所做的当时看起来似乎并不重要,但它的重要性最终还是凸显出来。所以,我因此而获诺贝尔奖的图表公式和其他成就其实都是晃动盘子玩出来的。”

  那么费恩曼博士提到的伟大的物理学家迪拉克博士又是如何评价20世纪20年代量子物理学的发展的呢?

  “它是一种游戏,一种人人都可以玩的有趣的游戏。”

  (摘自《你肯定是在开玩笑,费恩曼先生!》,理查德·费恩曼著)

  诺贝尔奖与闹着玩

  阿尔伯特·迈克森博士是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美国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将生命中那么多时间都用来计算光速时,他回答说:“因为这很好玩。”

  芭芭拉·迈克林托克博士因其在遗传学方面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奖。而她是这样描述她的工作的:“我做这件事是因为它好玩。我每天早晨都迫不及待地要起床!我从来没把它当成科学。”

  实现目标是好玩的事,但玩也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换言之,成功与玩耍互为因果。如果你发现自己实现目标的过程好玩的话,你就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在谈论自己的工作时,假如你也能像迈克林托克博士那样:“我做这件事是因为它好玩。我每天早晨都迫不及待地要起床!我从来没把它当成工作。”那么这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几点鼓励玩耍的贴士

  玩与工作场合并不矛盾。好玩的态度是创造型思维的关键。好玩的工作环境比常规的工作环境更能促进生产力。如果人们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能想出很多新的点子。你还会发现玩是会传染的。人人都喜欢参加有趣的事情。

  取消严苛的规定和处罚,在共同的价值目标框架中,给人创造的自由。

  不应批评坏点子。创造一种让人人都感到舒服的氛围,以激发创造力。  

  创造一种文化,让人们知道自己有主宰命运和承担责任的权利。这会帮助人们找回自己,工作起来好玩有趣。

  不要过度强调逻辑,否则会妨碍创造力。

  古希腊箴言

  当人像孩童玩耍时一样认真时,他最像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公元前535—473)  

  第二部分 第5章 如何不劳而获(1)

  第2节激情

  每个人都喜欢钱。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赚钱的最好方法是一门心思扑在钱上。只要是为了赚钱,人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不幸的是,因为这种态度,他们注定了要干苦活儿。而我们已经知道苦活儿是赚不了多少钱的。

  一门心思扑在钱上可能是我所知道的致富和成功的最落后途径。

  让我换个说法。如果你做事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钱,你可能永远赚不到你所希望的那么多,也永不可能在你的工作中做出成绩来。

  如果你一门心思扑在钱上,你一辈子都不会感到幸福和满足。为什么?因为你永远都赚不够。这是真谛。

  你被你所不能左右的因素来回折腾着。财富来来去去,货币升值贬值,国际货币兑率起起浮浮,更不消说还有许多威胁财富的灾难存在。再也没有比专注于这样反复无常的东西更令人沮丧和不长进的了。追逐金钱就好比追逐海市蜃楼一样。

  重音要放在正确的音节上

  既然你想成为富有、成功、伟大的人,而且还要毫不费力地(事实上这是惟一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那么首先你要做一些符合以下条件的事情:你喜欢做这件事。

  它能让你热血沸腾。

  它能挑战你的创造力。

  它能深深吸引你,激发你的激情,给你带来快乐。

  它的吸引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你不要钱都愿意干。

  这些条件就是这么简单。假如你有了以上任一感受,就意味着你爱上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一旦你爱上了自己所做的事情,成功就会沿着以下的道路展现出来:如果你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它就不再是一项工作。

  你越是喜欢它,你越自愿投入。

  投入越多,获得知识越丰富。

  知识越丰富,知识的力量就越大。

  知识的力量越大,成功就越容易,因为丰富有力的知识是启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关键。

  有了丰富的知识,你就能迅速识别机会并抓住最佳机会。

  但这一切都始于你爱你所做的事情。

  经济利益

  当你爱上自己所做的事情时,金钱作为副产品会源源不断。

  斯鲁利·布洛托尼克对中产阶级各阶层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百万富翁之所以能成为百万富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极为投入。而只有爱你所做的事,你才可能对它极为投入。

  做你所爱做的事,有钱可赚。

  其他利益

  如果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的财富将不仅仅是以金钱来衡量。你还会拥有权力和影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极其重要贡献的了不起的人。

  致大学生们的建议

  我恳求你们这些上大学的孩子们,不要因为什么专业能赚钱而学什么。要选择那些能激发你热情的科目。

  我彻彻底底地恳求你们,不要因为会计、法律、医学可以让你们过上好日子而选这些专业。只有当你们喜欢这些专业时才可选它们。

  掌握会计知识是一回事,但如果你的惟一动力是大会计事务所开的高额工资,那还是不要成为会计算了。否则,你会很不快乐,生活的枯燥乏味更是不在话下。

  其他专业也是一样。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去学法律或医学,你这个律师或医生不仅会很平庸,还会很肤浅。

  等一下!会计?

  1964年至1968年间我上大学时,从来没有遇到过读会计的学生。

  而现在,学校里的会计课总是最先爆满的。

  我很想问一下,会计哪儿来这么大的吸引力?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知道会计有它的用途。会计知识对商人在生意上的成功非常必要。但如果你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到了会计上面,我担保你最多只能做到副职。

  问你个问题:你能说出人类历史中有哪个会计成为了伟人?

  反正我是想不出谁来。我所能想到的最沾点边的人就是画家高更和诗人*·史蒂文斯。高更尽管不是会计,但从事的是相近的行业——他是一位银行家。但高更的伟大来自于他画的塔希提岛系列作品,而不是他的银行事业。*·史蒂文斯是一位保险经理。但令他名垂青史的是他的诗作,而不是保险单。  

  感谢上帝,发工资了

  若你做事的惟一目的就是钱,那你的工作很快就会成为一桩苦差事,而发工资的那一天就是你惟一有成就的一天。我希望处于这种困境的人至少可以一个星期领一次薪水。否则,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笑不出来实在是太辛苦了。

  但若你喜欢自己的工作,若你真的乐在其中,你就不会说“感谢上帝,今天是礼拜五”,而是“感谢上帝,今天是礼拜一”了。

  小结

  人们总是说努力工作就会得到回报。我从不怀疑努力工作会产生有益的结果。可要说努力工作和回报会有什么关联,我确实不敢苟同。

  成功者所谓的努力工作并非真的工作,更不用提努力二字。如果这些人直言是对事业的热爱令他们实现了目标,那么就不会那么误导人,就更能启发人,也更真实得多。

  例如,每当我听到某个运动员用努力来解释自己的成功时,总感到很好笑。对那些自称是通过努力练习来完善扣篮技艺的篮球运动员,我只想说一声“胡扯!”是因为你对这项运动的爱如此强烈,你才离不开球场。你丝毫不是在干篮球这项工作——你是在玩篮球这种游戏。你不可能说服我改变看法,除非有一天我听到裁判的口头语是“干篮球!”

  也没有哪个高尔夫球手敢说自己干活有多么努力。我玩高尔夫球能玩到天黑,玩到两手起泡。我惟一要干的活儿是向老婆解释自己为什么那么晚才回家。

  那么称自己一天工作16个小时的企业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的确是投入了那么多时间。但所有的企业家都会告诉你开创一项事业是多么绝妙的体验,它是如此吸引人,令人迷醉。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每前进一小步都会给你带来欢欣鼓舞的感觉,因而吸引你想更进一步。正是这种逐步靠近梦想的令人无法抗拒的快乐,导致了企业家长时间的投入,决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受虐心理。

  此外,企业家本身并没有因此而受奴役。他们高兴地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创立一番事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事业会成为他们的奴隶,会帮他们赢得更多的东西,而且比起抡起拳头砸钟来讨回长时间工作应得的工资还要省时省力,还要赚得更多。

  假如你真的不得不从事你不喜欢的工作,你将永远不会胜任它。当劳动(痛苦、压力、努力)减少,非劳动(享受、热爱、轻松)增多时,成功才会增长。是爱和激情带来了成功,而非劳动、痛苦、压力和努力。  

  第二部分 第6章 找到生命的使命

  一生唯一值得追求的财富是生命的使命;它不在别处而在你心中。

  ——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芬孙(1850-1894)

  宇宙设计了成功

  这是摆在牌面上的事实。上帝明显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辉煌的成功,拥有财富、健康和幸福,并且被爱包围着,从而实现他创造我们的最大价值。同样明显的是,他创造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前提下,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使命这个概念。

  我所指的使命并不是工作或职业,因为它们描述的只是人的活动。用它们来定义使命显然是肤浅的。我所说的使命指的是个人的最高目标。在古印度它被称做“dharma”。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这样的使命,而且上天也慷慨给予每个人实现这一使命的天赋。

  使命的价值有两个方面。首先,它是实现个人可能获得的最大成长、成功和幸福的手段。其次,它是个人为整个世界作出最大贡献的途径。

  不过使命有个特点是懒人特别珍惜的。那就是,它碰巧也是最容易、阻碍最少,而成效最卓著的道路。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妙?

  如何找到你生命的使命

  哎呀,这个世界可真是一团糟。大多数人不得不用劳动来谋生。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痛苦地生存着。而这些受苦的人又原封不动地将这种无用的生活方式教给年轻一代,说什么努力工作是一项美德,就好像受苦是什么好事似的。具有悲剧色彩的是,这些人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生命中存在一个特别的使命,更不会去追寻,去完善这个使命了。

  那些不清楚自己生命的使命的人,我想向你们保证找到它并不难,不会让你感到困惑。恰恰相反,寻找的过程极其简单。

  我们怎样才能明白自己生命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世界著名神话学学者约瑟夫·坎普贝尔给了我们一句言简意赅的好建议:遵循你的福祗?

  ∽裱l?

  无比仁慈的上帝让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在他的设计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令自己幸福,会带来最大成功的事。毕竟,我们都是他的子民。又有哪个父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挣扎受苦呢?若我们感到幸福,那我们走的路就是正确的。反之,就要变更路线了。

  被使命召唤

  我开始接触音乐完全是本能所致。我没有选择它,是它选择了我。我从未面对过诸如“我是应该成为数学家、乐师,还是老师”之类的问题。

  ——美国作曲家爱伦·科普兰德(1900-1990)

  使命的价值

  当人们从事合适的工作时,工作就会带来欢乐,如同花朵生出鲜艳的花瓣一样。若他们因此而乐于助人,悲天悯人,他们的所有情感便会变得沉稳、深切、永恒,让心灵生机勃勃,如同身体的脉动。

  ——英国哲学家约翰·拉斯金(1819-1900)

  使命有其目标

  伟人拥有的是目标,凡人拥有的是希望。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1789-1859)

  展示你最大的财富

  记住,使命不仅仅是你所做的某件事——就像工作或职业那样。使命也是一种展示。你以此表达你是谁,这是你的天性。

  使命使你变成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你的成长而演变。当你追寻自己的使命时,权力和声誉也会接踵而来。你会时时受到启迪,同时也启迪别人。每天的挑战对你来说都是纯粹的乐趣。你正在实现你人生的最高目标。

  你知道自己的路走对了,若你所做的工作:

  带给你快乐

  让你感到自然、舒服和适当

  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你应该想一想:

  你通常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

  什么情况下你能轻松成事

  你对哪个领域有激情

  什么情况下你的运气看起来不错

  你的工作应该:

  对你来说很重要  

  令你的生活有意义

  使你满怀一种使命感

  假如你的工作满足不了以上条件,你应该想想:

  什么情况下你高兴付出

  什么情况下你觉得自己被需要,自己的存在有价值

  然后,在你开始注意到自己有最细微的进步时,用下面这条永恒的智慧箴言来指导你以后的步伐:

  趁热打铁!

  当你知道自己偏离了正路时

  找到并追随自己的使命是容易的,确定自己是否偏离了正路一样容易。现在,我就向你提供免费的社区服务,告诉你什么样的工作不是你的使命:

  让你痛苦付出的工作

  令你窒息的苦活儿

  降低你身份的程序般的工作

  单调、枯燥、丑陋的日复一日的劳动

  没有成就感、不具挑战性、没有启发性的工作

  劳累、费劲、冗长的闷活儿

  压得你直不起腰的苦差

  毫无意义的劳动

  做你不愿做的事情

  认为人必须凭劳动来获得成功

  遗憾的是,许多人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使命,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打算去找过。他们已泥足深陷,总是努力工作,做别人认为该做的事,以至于他们从未停下来考虑是否有更好的选择。这些人追逐金钱,因而注定一辈子都要辛苦劳作,遭受挫折,自我实现也非常有限。这是极其可悲的,因为他们想要拥有的一切其实很容易得到。只要他们遵循自己的福祗,就能展现出自己的丰采,为全人类做出杰出贡献,轻松地实现辉煌的成功,并且永远都不用再劳作。

  但丁的《神曲》

  “站在我生命旅途的中央,我发现自己走进了黑森林,迷失了方向。”

  13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在这里用迷失在森林里来比喻自己的中年危机,他描述有三头垂涎三尺的野兽正在紧紧地追逐他,要把他变成自己的盘中餐。这三头野兽分别是狮子(野心)、山猫(欲望),还有母狼(贪婪)。

  为了逃命,他爬上了一座山坡,但野兽还是追上来了。走投无路之下,但丁开始企求神的佑助。他的祈祷得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魂魄的回应。维吉尔早在一千年以前就已逝去,但是但丁非常膜拜他的诗文。

  “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维吉尔的魂魄说,“好消息是有逃生的路。坏消息是这条路要经过地狱。”

  经过各重地狱时,他们先是目睹了那些生时没有找到生活目标的鬼魂受苦的惨状。更惨的是那些活着时制造混乱的人,他们给世界带来更多疾病、犯罪和苦难,而这些正是最大的罪恶。

  再论罪恶

  若你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潜力,你就是在欺骗上帝。

  ——美国雕塑家路易斯·内维尔森(1899-1988)

  警言

  你的使命不属于别人,只属于你自己。你可以从别人的使命中得到启发,却不能去追随别人的使命。假如你应该做厨师,就不要去想成为什么画家。

  奠定美国心理学基石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说过:“一流的汤比二流的画更有价值。”

  古印度文学更强调人要追随自己的“dharma”,也即个人独有的使命。若人真心追随自己的“dharma”,物质财富和精神自由都可得到提高,并且保有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追随自己使命的行为则受劝止:

  因为人可以实现自己的dharma,故自己的dharma即使看起来比别人的低微,也比追随别人的dharma好。人宁可死于自己的dharma,因为别人的dharma会带来危险。

  ——5000年前的梵文《巴格瓦德·吉塔》第3章第35节

  我们的目标——健康和长寿

  上帝希望我们找到和追随自己的生命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有研究表明,生活没有目标的人老得更快。这些研究还发现延缓衰老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快乐。

  假如你快乐,你就会年轻。假如你生活有目标,你就会长寿。造物主定是以这种温和的方式来告诉你:若你不做自己分内的事情(那就是,追随你的使命并因此而获得幸福和成功),那你就没有必要死乞白赖地活下去。  

  第二部分 第6章 找到生命的使命(3)

  将这一知识和上一章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工作开心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而且若你开心又有目标的话,你还能更长久地享受成功的果实。

  治愈疾?

  ≡凇栋⒁┪锖推婕!芬皇橹校帷の鞲穸蠓蚪擦艘桓瞿昵崛说墓适隆U飧瞿昵崛说募依锔┘友沽ΓM艹晌晃宦墒Α5诟陕墒φ庖恍惺保幢徽锒铣龌剂送砥诎┲ⅰV雷约核5氖奔湟盐辈欢啵飧瞿昵崛司龆ㄊ迪炙簧脑竿佳袄√崆佟R荒旰螅耆蹈矗哟瞬辉偕孀懵墒φ庖恍小?

  诺曼·卡森斯在《病理解剖学》一书中讲述了他和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一次会面。卡萨尔斯当时已年逾八十。由于年高老迈,他行走、穿衣甚至呼吸都比较困难。他的背已经驼了,双手也因肿胀而扭曲。然而每天早餐前他都要弹奏钢琴。一天早晨卡森斯也加入了演奏,他目睹了这样一幅场景:

  我没有想到竟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他舒展开手指,伸向键盘,如同花朵朝向太阳一样。他的背挺直了,呼吸顺畅了。现在他的手指停留在键盘上。接着就响起了巴赫的前奏……他边弹边哼,然后告诉我说巴赫在和他通话,而他的手正放在巴赫的心上。接着他又弹起了勃拉姆斯的协奏曲。他的手指已变得灵活而有力,急风骤雨般地滑过键盘。他的整个身体仿佛被音乐点燃了,不再僵硬和萎缩,而是灵活的,优雅的,完全不受关节炎的困扰。

  ——诺曼·卡森斯,《病理解剖学》

  生化构造的福祗

  约瑟夫·坎普贝尔鼓励我们遵循福祗的建议,这建议清晰无误地指出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为了证明他的话不只是漂亮的言辞和表面的诗情画意,我们将转而研究传统的经验主义科学。这类与试管打交道的科学向来是以客观严格为其特点的。

  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会产生一种叫做“内啡因”的神经传感物质。

  这种物质和吗啡一样有镇痛舒缓之效。令人惊奇的是,当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正确时,内啡因的功效是吗啡的30~50倍,分泌量也大大提高。

  不妨再细想一下,若我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大脑就会分泌造福的内啡因作为奖赏。所以我们自己的生理构造就决定了我们应遵循福祗。正如我曾说过,这是摆在牌面上的事实。

  小结

  我们生来即注定要给自己创造这个生命荣耀。假若我们生活得幸福而有目标,就不辱自己做荣耀者的使命。我们也因此青春常驻,长寿安康,享受各种物质利益,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反之,若工作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话,荣耀离我们就有十万八千里。

  令生命荣耀的关键就是要找到那吸引你、让你无法抗拒、带给你成就感的独一无二的工作,以致你都无法想像能干别的事。假如你找到了,你就会带给苍生和造物主以快乐,而你自己也就走在成功的康庄大道上,正如你在下一章会发现的那样。

  找到属于自己工作的人是受到佑护的人,不要让他们再祈求其他的佑护了。

  ——苏格兰作家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  

  第三部分 第7章 至高表现

  再没有比伟大更简单的东西了,事实上简单即伟大。

  ——美国诗人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1844-1930)

  本书的一则基本信条是:伟大就存在于你自身。人人如此。而挖掘你的伟大潜力的最佳办法就是不用劳作没有压力的懒方法。你惟一要做的事就是玩好并爱自己所做的事,遵循自己的福祗。

  本章将帮你把循福的道路抬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直至完美的境地。我们将研究什么是至高表现以及如何持续实现它。

  现在我想先请你回想一下自己有生以来最杰出的表现,也即那个奇迹般的远远超出你对自己的期望的表现。它也许是你在运动方面的杰出表现,也许是你超常的艺术发挥,抑或是一项深邃的学术成就,等等。不要以输赢来作为挑选标准。选择那个你原子能般爆发的时刻,那个你真正云中漫步的时刻,不管时间有多么短暂。

  在那个时刻你的表现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绝。现在请回想一下你在那个绚烂的时刻的感受。

  你有没有似这般的感受?

  “我仿佛腾云驾雾。所有一切都按我的意愿进行着。整个情景像在放慢镜头一样。一切都游离了常态,变得无比生动。我的思绪不多但清晰而透彻。我忽然间可以捕捉到极小的细节(加速的网球上的缝合线,震动我耳膜的小提琴弦的细微颤音,舞伴与我心有灵犀)。在那个时刻我完全地生活着,毫不关心自己的输赢成败。我动,我画,我演,我讲,我舞,我算,我写——以完全的自由。没有任何事先准备或思考,就那样水到渠成地做着,而结果棒极了。我忘我地表现着。和一切都那么默契——我在做的事,我的搭档,使用的机器,骑的马,波浪,以及大自然。不仅如此,我感到极其幸福和满足。”

  若你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你可是与一些了不起的人为伍。这种感受正是很多超级明星翘首以盼的演出感受。然而哪怕是对这些明星来说,这种颠峰时刻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不可能通过操纵控制来刺激它的产生。至高表现是纯粹的简单轻松的表达,我们将学习如何培养它。

  没有哪项伟大的学术成就是通过极大的努力来实现的。只有伟人才能获得伟大的成就,而且他毫不费力地就获得了。

  ——英国作家约翰·拉斯金(1819-1900)

  诗人气质的运动员

  杰出的运动员们能非常巧妙地形容他们如有神助胜利在握的时刻。他们用的是精神层面的词汇——压倒性的胜利、超放松的心态、放开自我意识的控制和表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出。

  网球运动员将这种状态称为在区(inthezone),篮球运动员称其为失去知觉(goingunconscious)。相比之下,一位处于下滑态势的棒球手承认由于自己在比赛时想得太多或努力太过,以致从未有过这种颠峰状态。还是尤纪·贝拉说得好:“思考?你怎能指望我在思考的同时还能把球击中呢?”出色的表现往往出自对具体情况的本能反应,而无法同时思考。微管理和自觉的控制反而不利至高表现的发挥。

  精神足球

  球王贝利曾这样描述他的经验:

  在比赛进行过程当中,突然有一种奇异的镇静感觉控制了我。我觉得仿佛可以整天奔跑而不知疲倦,可以带球甩开对方的所有球员,甚至可以穿过他们的身体……也许这只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但多少次我深感自信却找不到那战无不胜的感觉。

  ——巴西球员贝利(1940-)

  极乐篮球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一比尔·拉塞尔对此有精彩描述:

  有时凯尔特人队的比赛会打疯起来,令比赛不仅是力的较量,甚至也不仅是精神的比赛,而变得如神奇的魔术一般……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可以感到自己的表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不仅可以左右我自己和其他凯尔特人队的队员,还能左右对手甚至裁判。  

  通常当场上10名球员中有3~4人开始“疯”起来时,我也会找到那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很快又感染了其他人,于是所有的人都“疯”起来。整个比赛也就“热”起来了。其间还有高潮和低潮,提醒你,篮球比赛应该是有韵律性和音乐性的。

  这种情况下我会想:“这就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这一切能继续下去。”我甚至会从心底支持我的对手……

  在这样特别的时刻,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比赛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然而不知为何我却感觉不到竞争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竭尽全力,拼命奔跑,然而我却没有一点难受的感觉。

  比赛进程非常快,以致每个假动作,每次截球,每次传球都出乎意料,然而我对一切都不感到意外。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多次领略到了感动和快乐的心情。然而只有在上述时刻,我才有那种脊椎阵阵激灵的感觉。

  (这种魔法时刻)是如此甜蜜。对它的期待成了我走入赛场的最大动机……

  有那么几次当比赛进行到这种特别的程度,我几乎不再关心比赛的输赢了。即使我们输了,我仍然会心情舒畅,情绪高涨,感觉自己如同自由高飞的鹰一般。

  ——《恢复呼吸:一位固执己见者的*》,

  比尔·拉塞尔

  艺术表达

  音乐家们也曾提起过,在一些奇妙的时刻,乐队所有成员集体超脱了个人的自我意识,合而为一,如同一位音乐家在演奏所有的乐器。

  音乐家们说这种特别的时刻是无法设计的。只有在每位演奏者都停止自觉的努力并放弃自我的需要,不再刻意控制时,这样的情形才会出现。在这样奇妙的时刻,音乐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而演奏者和听众都能从中得到激动人心的感受。

  本能的创作

  肖邦的创作总是本能而奇迹般地降临。他从未刻意求之,也不曾预料过。音乐常常突然地落到他的钢琴上,是那么完整,那么崇高。有时音乐会在他散步的时候来临,在他的脑子里歌唱,这时他就会迫不及待地用钢琴将它弹奏出来。

  他整日整夜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呜咽着,走动着,折断了一支又一支笔,一个音节会改上一百遍,写了又划,划了又写。第二天,他又以一种细致而不顾一切的坚持开始了创作。完成一页乐章他会花上六个星期。这时他终将一开始就记录下来的乐章写出来。

  ——法国小说家乔治·桑(1904-1876),如是谈肖邦

  信手拈来

  很难解释一切进展顺利的情景。当我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我会问自己:“这都是谁写的?”接着我便告诉自己:“不是我。我都不知道它从何而来?”然而我确实认识它……一切仿佛都信手拈来。

  ——百老汇剧作家尼尔·西蒙(1927-)

  激动人心的芭蕾

  在那些一切都进展顺利的绝妙时刻,芭蕾对我来说是如此简单。我对自己说:“上帝,这太容易了。”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完全集中精力,排除一切外在的干扰。因此我一上台,就会全神贯注。此后一切都是本能的表演了。

  ——美国芭蕾舞演员爱德华·维莱拉(1936-)

  欢乐

  在一个创作的时刻……诗人的灵感仿佛源源不绝……这种状况是快乐的……其间诗人感到自己整个人仿佛被放大了,可以完整地享受他日常生活中只能零零碎碎地享受的东西。

  ——英国诗人保拉(1898-1971)

  喜剧

  若你把观众逗乐了,你会得到纯粹的快乐……就好像你属于获胜的一方,而且知道自己表现得很好。当你自在地发挥着,当观众大笑不绝,你无拘无束地调整着搞笑的时机……仿佛时机是整个世界的韵律。

  ——美国喜剧表演艺术家鲍勃·霍普(1903-)

  涨潮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哈利·塞克森特米哈利博士一直在研究一种他称为“涨潮”的体验。他说“涨潮”是一种专注和迷恋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一端是枯燥,另一端则是焦虑。  

  也就是说,当人们处于“涨潮”状态时,会非常专注而快乐地投入到自己从事的活动,以致不会觉得枯燥、焦虑、害怕,也不会受自我意识的困扰。

  啊呀,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并非什么“涨潮”状态。塞克森特米哈利博士认为,很多人的生活就是做自己不喜欢但又觉得不得不做的工作,工作之余参加的都是不会带来任何刺激的消极休闲活动。“结果是,生命就在一系列枯燥和焦虑的体验中度过,而人们对此却无能为力。”然而,当一个人处于“涨潮”状态时……

  参与取代孤立,欢喜取代枯燥,控制感取代无助感,精神能量加强了自我认识,从而不会因受外部目标的奴役而迷失。

  ——《涨潮:最佳体验的心理状态》,米哈利·塞克森特米哈利博士

  过于努力

  曾有过“涨潮”或“在区”体验的人总想可以再次拥有这种体验。但它偏偏不是你努力就能找到的。过于努力反而会产生反作用,从而阻断涨潮。

  凡在极度紧张时产生的念头都会导致失败。

  ——高空钢丝杂技演员菲利普·佩蒂特

  超脱

  所有的“涨潮”体验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在乎输赢,事情的结果并不是关注的焦点。许多运动员在平时练习时和那些最棒的运动员的表现实际差不多。可一旦要积分了,他们就不在状态。

  至上体验的秘诀

  遵循你的福祗,别受困于外在的目标,而应专心致志于过程。这就是达到至高表现的途径。

  若我们专心致志于正在做的事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了自我的控制欲望,我们的表现也就如流水般无拘无束,自然流露。这时,我们所期待的那些特别的时刻也就来临了。放手外在目标令我们与伟大之间的路途畅通无阻,而这种放手正是上天从一开始就赐予我们的。于是,我们个人的目标和“涨潮”与宇宙的目标和“涨潮”相融合,其结果是我们的无边潜力和出色表现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富有诗意地将这形容为就好像一个人“把马车套在了星星上,然后发现神们替他做了所有的琐事”。  

  第三部分 第8章 通往力量和效率的懒方法

  你的动作越快越轻松,你就越有力量。

  ——武术家李小龙(1940-1973)

  至此我已说明了辛勤劳动是无效的,是没有产出和意义的。现在我要说明为什么辛勤劳动是无效的,是没有产出和意义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成功和辛勤劳动成反比关系。但为什么做的少成就反而高?为什么使劲少的比使劲大的要更有力?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可以让懒人理解并利用它来实现成功呢?

  首先我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是的,确实是有这样一个规律。它隐含着成就一切的秘诀。在第9章中我们将谈谈这一规律为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主要秘诀,事实上是惟一的秘诀。

  成功懒人用的伟大规律的前奏

  懒人更有力量的秘诀存在于宇宙的构造方式中。造物主创造的一切都以分层结构存在着。最明显的一层是我们用感官系统能感觉到的表层。但在表层下还有越来越微妙,越来越不易觉察的层次。这些微妙的层次更难以触摸。它们不像表层那么具体,而更抽象,也更安静。它们是构成更宏观更具体的层次的基础。

  让我们用量子物理学来说明这个规律。左右张望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固态的具体的物体。但是正如高中生都知道的那样,这所谓的可触摸的世界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所有的物体都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微原子粒子构成。

  在微原子粒子层,极为神秘的事情发生了——固态的世界消失了。微原子粒子其实是基本磁场中的电磁波。作为物体构成的基石,这些粒子并非固态的微小球体。物理学家有时称他们为“波子”。而磁场作为波的基础,是具有纯粹潜力的无边海洋。它是最具力量的一层,完全沉默,却是自然智慧的最集中的表现形式。

  不仅限于物理

  我们对“层”的讨论不必只局限于量子物理学。用个生理学的例子吧。人体也是由更微妙的层次构成的。大的器官由细胞构成。细胞由细胞核和细胞膜及其他部分组成。而这些又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其中包括DNA分子。

  我们还可以将人的个人特征分层。人体是最明显最物质的一层。比人体更微妙的是感觉;比感觉更微妙的是思考的心;比思考的心更微妙的是分辨事物的心智;比心智更微妙的是自我意识。最后者正是将个人与宇宙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的因素。而这一切层次的基础又是什么呢?最微妙的一层就是意识,它是人类所有体验和表达的基础。(在以后章节我们再对此详细讨论。)

  伟大规律

  微妙是可触摸事物的基础,理解并深知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你理解了,你就能接近伟大而光辉的力量。其中的原因令人惊异甚至耸人听闻:力量存于微妙。换言之,微妙比显著更有力。越微妙,越有力。

  这个规律是绝对毋庸置疑的真理:任何系统里较微妙的、较基础的层次总是比较显著的、较具体的层次要更有力。

  这就是成功的秘诀所在。嚣张没大脑的男人气概不是力量的象征。相反,力量存于细致。这一规律是所有成功和方法的基础,无论人们对它的利用是有意还是无意。

  比较显著力量和微妙力量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显著力量和微妙力量。

  假设我们从飞机上扔下重达四又二分之一吨的一些锤子。他们肯定会产生强烈得不得了的撞击,在那不幸被撞的表面留下很大一个窟窿。

  现在再来考虑一下重为四又二分之一吨的炸药爆炸产生的窟窿会有多大。那肯定是要大的多。为什么?因为锤子只在物体的表面作用,而炸药却作用于物体更微妙因而也更有力的层次——分子。

  下面先祈祷一下我们将讨论的不再发生——想一想广岛的原子弹爆炸。投到广岛的原子弹总重量也就是四又二分之一吨,然而却产生了相当两万吨炸药的能量。其杀伤力是炸药的4444倍。为什么?因为原子弹的能量来源于原子,而原子比分子更细微。  

  氢弹比原子弹能量更大。它用的是氢原子,比原子弹用的较复杂较重的铀原子要更简单更轻。迄今测试出的能量最大的氢弹的杀伤力相当于5700万吨炸药。并且我猜这种氢弹的重量远不抵9000吨。

  力量存于细致。

  裂变与聚变

  原子弹将铀原子核分裂,将部分物质转化为能量,这个过程就叫做裂变。

  氢弹并不是分裂原子核,而是将两个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这个过程叫做聚变。在这个讨厌的核*中有一小点质量被排除在外了,变成了愤怒的能量和很多的能量。

  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揭示了产生的这种能量会有多大。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能量(E)等于质量(m)乘以光速(c)的平方。

  我们知道光速是每小时669,600,000英里。那么c的平方就是669,600,000乘以669,600,000等于448,364,160,000,000,000。把所有的数字都填充到爱因斯坦的公式中计算一下。以氢弹为例,当两个氢原子变为一个氦原子,毫无疑问,你能推断出那一点点留下的质量定会产生超重量级的一拳。

  现在来看看天体对聚变的正面利用。我要指出太阳正是利用聚变产生了整个太阳系的光和热。它通过作用于自然极微妙的层面来获得力量。

  加深微妙是进步的基?

  』赝房纯瓷缁岬目萍冀焦蹋悴荒逊⑾炙且徊垦镂⒚钕堤逦镏实睦贰O胍幌掳桑缡印⒋妗⑽⒉⒐庀恕⒗厣洹⒌缒院腿砑鹊扔玫亩际亲匀恢蟹鞘堤逦镏实奈⒚畹牟忝妗?萍嫉那把囟际且苑鞘堤逦镏饰〉摹?

  我们每天享受的所有科技进步的成果都利用了这些人类感觉不到的细微的化学、生物和电磁活动。然而正是这些我们感觉不到的活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

  如何与巨人斗争并获胜

  一个体重只有98磅的人如何才能击倒一个世界级的重量级选手?答案很简单:利用细致的力量。

  大卫打败了勇士哥利亚,靠的就是细致的力量。他只是依据比使用蛮力更细致的物理学原理,利用了离心力,更不消说他的准确瞄准的细致之处了。一滴汗也没有流,大卫就取得了胜利。

  在19世纪,分子作用的细致力量让原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人能够面对面地和壮如山的汉子们搏斗。大补偿器(西部片里六响枪的昵称)靠的就是比体积和力气更微妙的东西来分出胜负的。而这些更微妙的东西包括快速的反应、准确的手眼协调,以及镇定的神经。

  要记住,结束了太平洋战争的原子弹是由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学院的学者们研制的,而非希曼式的大力斗士。

  如何与武器斗争

  武器不幸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急需了解如何才能制止杀伤性武器的使用。

  我们能否同样运用加深微妙这一规律来打败武器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只需作用于比武器更微妙的层面便行了。

  有道是“笔比剑更有力”,其言不假。

  因为思想是作用于更微妙的层面的。和以武力相威胁相比,以文表意可以影响更多的人,结果也更有效。

  若我们文字论证的逻辑性和学术性都完美无缺,可偏偏别人不为所动该怎么办?我们要更进一步。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还要从更微妙处着手。赢得一个人的心,必须利用人类情感中最微妙的一种,那就是爱。爱是所有逻辑和学术讨论的肥沃土壤。“爱能战胜一切”这句老话是至理真言。爱甚至可以征服戒备最森严的壁垒——人的智慧。

  爱从不会失败。

  ——《科林斯人》第13章8节

  运用一个更微妙的自然原理或者说更细致的创造层面,你会获得绚烂的成功,因为你没费什么劲,却成就更多。

  《圣经》马瑟福音书第5章第5节说:微妙的将承袭大地。事实上,人们熟知的对希腊文本的译文是“温顺的”而非“微妙的”。但我深信,这样翻译若非水平太低,便是对原文理解有误、而我的译文要贴切得多。  

  战胜敌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公元前604-531)  

  第三部分 第9章 解决问题的懒(也是惟一)方法(1)

  我们面对的重大问题永远不能在产生问题本身的层次上被解决。

  ——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829-1955)

  就我个人来说,承认自己必须努力工作是一种我绝不能忍受的耻辱。这就相当于承认自己尚未找到一种聪明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但似乎其他人对此并不苟同。他们总是夸口自己工作有多么努力,就好像徒劳无功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只要是神经正常的人,如果有更简单更有效的办法存在,都不会选择用艰难的方法来做某事。不幸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少,人们于是把努力工作当成一种合适的替代。连徒劳无益的劳动都被抬升到解决问题的无上地位,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多么的悲惨啊?

  ∧敲次裁凑嬲陌旆ㄈ绱讼∮卸ぷ魅幢还阄τ媚兀渴率瞪险嬲陌旆ㄒ坏阋膊幌∩佟V徊还嗣遣恢赖胶未θパ罢宜前樟恕H嗣堑讲豢赡苷业浇饩龇椒ǖ牡胤饺パ罢医饩龇椒ǎ潭纯嗟卦ぱ裕何颐切枰优Φ毓ぷ鳌S捎凇芭ぷ髂芄唤饩鑫侍狻闭庖慌で墓勰畋黄捣钡亍⒊て诘厍考拥饺嗣巧砩希灾孪衷诒坏背闪朔胖暮=宰嫉恼胬怼?

  让我来讲一讲人们错在哪里。当遇到问题时,许多人(许多政府也是如此)都是在问题本身的层面上去寻找答案。这就意味着人们首先是通过处理问题的表面征兆来解决问题。比如,树木即将枯死的征兆之一是它干枯的叶子。遇到这种情况,政治家们会建议我们努力地给叶子浇水。

  这就是大多数人,特别是政府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是为什么问题会更严重的原因。他们不是去给树根浇水,而是去努力地减缓表面征兆。

  现代医学喜欢治标不治本是臭名昭著的。可是治疗表面病兆并不能令疾病痊愈。针对高血压的表面病兆下药不能解决高血压的问题。吃了药,血压下降了。不吃药,血压又回升了。因此药物只是将病兆掩盖了。这些药物不仅没有治愈的功效,还会制造新的问题,比如产生负作用和新的病患等等。然而医生们却将这样的药丸塞给病人们,还要借着药方赚钱。

  在问题的同一层面来解决问题就好比想通过斥责黑暗,将黑暗强行拉出房间来驱逐黑暗一样愚昧无知。具体到政府方面,则通过指责反对党来达成目的。真正能够驱逐黑暗的方法其实与黑暗本身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它与黑暗不在同一层面,黑暗中缺少光明。那么,让光明到来,黑暗就消失了。

  在问题本身的层面上永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在我要轻声细语道出一个伟大而光荣的秘密,它能让整个世界永远改观。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在比问题本身更细微的层面上找到的。

  找到更微妙层面的艺术

  我们已经知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关键是到更细微的层面上去寻找,幸运的是,在上一章,我们就在着力培养对细微层面的理解。我们了解了宇宙中的一切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系统里较粗糙明显的在表层的层次是由基础的更简单抽象的细微的层面构成的。粗糙的层次复杂而喧闹,有太多躁动不安的成分。相比之下,细微的层面简单而安静,没有那么活跃。粗糙的层次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层面越细微,统一的趋势就越明显。

  如果问题出现在某个层面上,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将会在更细微更基础的层面上找到。神奇的是,当我们在更细微的层面上做工作时,我们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花费更少,问题解决起来也更容易、更安全、更优雅。问题的解决方法总是在比问题本身更细微的层面上。

  解决问题的秘密是要作用于更细微的层面。这样做的结果是少劳而多获。锦上添花的是,解决问题的层面越细微,产生的影响也会更深远。

  再谈大卫和哥利亚

  大卫可不傻。他知道要是和哥利亚较蛮力的话,自己没有一丝取胜的机会,所以他当然不会要求哥利亚跟他来场肉搏战,除非他不要命了。即使赌的不是大卫的生命,只要是纯力与力的较量,比如拳击和举重,哪怕是掰手腕,不管输赢几率如何,任何赌徒都不会把钱押在大卫的身上。要打败哥利亚,在哥利亚的同一层次上做工作显然是行不通的。  

  然而,大卫利用微妙的伟大力量来弥补了自己身形的不足。他运用了一个微妙的自然原理打败了哥利亚。因此解决哥利亚的办法是在比使用蛮力更微妙的层面上找到的。

  重回特洛伊战争

  希腊人和特洛伊人被困在战争中达十年之久。战争最终的胜利却是通过作用于一个更微妙的层面而获得的。就这场战争而言,胜利与战争本身所有的元素无关。它靠的不是战斗力,不是军威,不是战略,也不是制空或制海权,甚至也不是与神的联盟,因为双方有着均衡的来自神的帮助。打败特洛伊的策略不是在问题本身的层面上找到的,靠的不是诸如军事力量这样的因素。

  赢得这场战争需要的是一种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打仗是一件费力的事儿(也是一件危险的事儿)。强行攻打特洛伊铜墙铁壁般的壁垒无论是从精力上还是花销上来说,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更不用提攻了多年还攻不下来。要取得战争胜利就必须找一个更微妙也因而更有力的法子。

  我们现在都已知道,对微妙的利用越好,获得成就也越容易。希腊人应用了如此之多的微妙之处,因此是什么事儿都没干就赢得了特洛伊战争。基本上,他们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什么也不要干:不要说话,不要动,不要躁动不安,甚至不要大声呼吸,什么事儿都不要做!特洛伊人,战争的失败者,做了所有的事情。他们费了老劲地将装了一个排的希腊人的巨大木马推进了城门里。希腊人,最终的胜利者,只是这样坐了坐木马而已。他们就是用这样懒惰的方式赢得这场战争的,连汗都没掉一滴。

  问题存于凸显表层

  解之须到微妙层面

  微妙层面是基?

  ∥⒚畈忝娓橄?

  微妙层面更简单

  解题之法

  存于

  微妙

  微妙的是简单的

  物理学领域正在寻求用一个简单的程式来理解整个宇宙。随着关于更微妙的物质和能量的理论设想的产生以及发现,人们看出了世间一切皆有关联,有着共同的起源。回溯到几十年前,那时物理学界急需一种较为准确而凝练的方式来描述并识别粒子间复杂的状态。最后脱颖而出的阐释则用“构成砖”(即比粒子本身更细微的状态)来描述粒子。这些“构成砖”被称作“夸子”。这种用夸子来描述粒子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对自然的理解,最终被证明是非常恰当、精练而简单的。

  物理学领域里的新发现总是些更为简单的东西。在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新成果中,一切都比以前更简单了。这是所有原理的共通之处:它们原本都是简单的……

  识别真理,看的就是它的美丽和简单。

  ——《你肯定是在开玩笑,费恩曼先生!》,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恩曼博士(1918-1988)

  微妙的带来微妙的

  回到我们的曾曾祖父母那一辈,电和磁还被视作是两种不相干的现象。直到19世纪,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马克斯威尔通过在更基础(细微)的层面上研究这两种现象,才提出了一种统一的描述,正确而完整地将二者结合起来,那就是电磁现象。

  正如一种精准的工具可以促进更精准的工具的产生,进入细微的层面能够为进入更为细微的层面奠定基础,并推动更为深入的发展。麦克斯威尔对电和磁的统一理解,为一些当时还不可能产生的更微妙的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其中就包括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其他一些重大创新。广播电视产业和其他很多相关产业都是麦克斯威尔的发现的直接成果。

  大问题

  有的问题如此之大,似乎毫无解法。但千万要记住,力量存于细微。越细微,越有力。

  一个很大的,看起来无法可解的问题只不过是需要一种更细微的解法。问题越大,你就要到越细微之处去寻找答案。

  问题意味着缺乏解法,正如黑暗意味着缺少光线一样。故而解题之道不是去应付问题(黑暗)本身,而是要找到解法(光明):  

  解决软弱的问题不是去应付软弱本身,而是要带来力量。

  解决愚昧的问题不是去应付愚昧本身,而是要带来智慧。

  疾病的问题是通过疏通而轻松解决的。

  仇恨的问题是通过爱来解决的。那么爱又如何比恨要更微妙呢?在人类情感的图谱上,恨是一种粗鲁的表达方式。相比之下,爱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微妙悸动。

  给饥饿的人提供食物只能暂时解决讥饿的问题,它甚或会产生一个更大的问题——依赖。永远消灭饥饿的答案则在于教育人们要学会自立。

  争斗永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争斗之后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战争不可以用发动战争来消灭,停火也不是战争的解决之道,不管停火是协商的结果还是因为双方都厌倦了杀戮。要消灭战争,就应该让每个人都有一种深邃微妙的和平和睦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恐惧、焦虑和敌意都不复存在了(在后面章节我们将更详细地研究这个问题)。最后,我们可以想像,若世间某人掌握了所有微妙的技巧,他一定能在所有问题产生之前就避开问题。

  避开尚未到来的苦难。

  ——印度谚语

  我们如何能避开尚未到来的苦难呢?

  答案就是要掌握微妙的技巧。毕竟,俄耳甫斯就是凭他音乐的微妙之处来遏制住死神的。

  我的建议

  这个世界不是方方平平的,而是有着无穷无尽的深度和角度。每一层面都有着更细微更抽象的基础层。

  当你开始欣赏细微的东西时,不仅力量会增长,你还能随时发现并实施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一个人若只欣赏事物的表面价值,就注定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而最糟糕的是,他将不得不辛苦劳动。

  小结

  问题的解决方法总是在更细微的(也是更丰富的)层面上找到,这是因为细微的层面要更有力更统一。它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懒惰方法,其实应是惟一方法!绝对是值得我们追随的蓝图。

  从微妙处着手,就能少做而多获。这一趋势又指向那个闪闪发光的结论,即最终所有的事情都可不劳而获。用福勒博士的话来说,就是“一切皆有重的有形将由一切皆无重的行而上的智慧来掌控”。  

  第四部分 第10章 轻松领导的懒方法

  宝莉阿姨对汤姆逃学的惩罚是“让汤姆在星期六休息星期日干活”。

  ——《汤姆·索耶》,马克·吐温

  汤姆提着桶白漆,拿着把长柄的粉刷出现在路边。他打量着栅栏,所有的高兴劲儿都没了,一下子意志消沉起来。栅栏有三十码长,九英尺宽。生活对他来说是如此空洞。活着只不过是一种负担罢了。叹了一口气,他用刷子沾了油漆,开始刷起栅栏最上面的木板来,然后重复地刷,再重复一次。当他看到刷过的那道白条和未刷过的栅栏的面积相比有多么微不足道时,不禁垂头丧气地一屁股坐到地上……

  他想起自己本来为今天计划好的好玩的事情,心情就加倍郁闷了。很快那些自由自在的孩子们就会打这儿经过,去做各种各样有趣的探险游戏。他们还会大肆嘲笑不得不干活儿的他。一想到这儿,他就跟火烧火燎似的……

  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一个主意忽然在他心中一亮。这绝对是个伟大的,了不起的主意。

  他拿起刷子,开始安静地干起活儿来。本·罗杰斯走进了他的视线。在所有的男孩儿中,本的嘲笑正是汤姆最害怕的……

  汤姆继续自顾自地刷着。本盯了他一会儿,说:

  “嗨——噫!你看来处境不妙,是不是?”

  没有回音。汤姆以艺术家的眼光审视着自己刚才刷的那一笔,然后又轻轻刷了一下,再像刚才那样审视一下。本站到他的旁边。汤姆对本的苹果垂涎三尺,但是他坚持干活儿。本又开口了:

  “哈罗,老伙计,你得干活儿,啊?”

  汤姆猛地转过身来,叫道:

  “啊,是你呀,本!我都没有注意到。”

  “这——我要去游泳了,我。你难道不想吗?当然你要干活儿啦,不是吗?当然是啦。”

  汤姆打量了一下这个男孩,说:

  “你把这个叫做活儿吗?”

  “哎呀,难道不是?”

  汤姆继续粉刷着,一边满不在乎地回道:

  “哦,也许是,也许不是。我所知道的就是这活儿很顺汤姆·索耶的心。”

  “噢天哪,你的意思不会是说你喜欢这活儿吧?”

  刷子继续移动着。

  “喜欢?我看不出我为什么不能喜欢它。哪个男孩子有机会天天粉刷栅栏呢?”

  这句话可让事情呈现出新的面貌。本不再咬苹果了。汤姆灵巧地来回刷着,停下来看看效果,在这儿那儿加上一笔,再审视一下效果。本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受吸引。现在他开口了:

  “嗨,汤姆,让我刷一会儿吧。”

  经过极力恳求,本·罗杰斯终于买得了一个粉刷的机会,他的代价是高昂的——他的苹果。就在本在太阳底下干活儿流汗时,汤姆却退到阴凉的地方,咬着他刚刚收获的苹果。

  当本干累了的时候,汤姆已排好了下一个男孩儿粉刷,代价是一只风筝。再下一个的代价是一只死耗子,系着绳子,可以甩着玩儿。到了下午过去一半儿时,汤姆已经收获了……

  12颗弹珠,可以透视的蓝色瓶子玻璃,卷轴,什么锁都开不了的钥匙,一截儿粉笔,细颈瓶的玻璃塞,小锡兵,一对蝌蚪,六枚鞭炮,独眼小猫,铜门把,狗脖套——只是没有狗,刀把,四块橙子皮,还有残破的旧窗扇。

  他享受了一段美好的,快乐的,悠闲的时光,还有许多的伙伴。栅栏也上了整整三层白漆!如果不是白漆用完了的话,他大可以让村里的每个男孩都破产。

  ——《汤姆·索耶》,马克·吐温(1835-1910)

  不幸的是,在作者的误导下,读者认为汤姆拥有的是没良心的骗子艺术家的细胞,认为他戏弄了,不,是欺骗了他的伙伴。但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对汤姆严重不公。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汤姆的成就:汤姆这桩活儿干得比宝莉阿姨想要的好15倍都不止。(宝莉阿姨自己都承认如果汤姆刷完五分之一层的漆,她就很满意了。)汤姆还赚了很辉煌的一笔。而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这一切。这就是有灵感的领导之术!  

  汤姆天赋地运用了轻松领导的懒方法。

  轻松领导的懒方法

  把工作变成玩耍,那么手头的活儿对你周围的人来说会有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那他的伙伴们岂不是吃力不讨好?

  我现在能听到你们在说什么了。等一下,你们是不是都在问,他的伙伴们该怎么办?岂不是吃力不讨好?

  根本不会,我一定要声明,根本不会。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想像一下那天做其中一个栅栏漆工会是什么样子。想像一下与每个同伴在粉刷的乐趣与审美过程中的那种友爱,所有的参加者都会宣称这种体验是绝对愉快的,是他们一时间难以忘怀的。

  为了理解得更贴切一点,回想一下某次你和别人一起要完成一项枯燥的任务的经历。任务虽然无趣,大家的兴致却很高,每个人都积极投入地完成工作。回想一下这种经历是多么有趣,其中的感觉又是多么神奇。

  再回想某次在课堂上,老师将本来拖沓冗长的课变成了游戏。自那以后,你可能会忘了在学校里学的所有其他种种,但你绝不会忘记那天的那节课。

  因此,我们不应过早用加尔文主义的工作操守观来扭曲地看待汤姆的行为。而且我还要对您——吐温先生——这样说,不论您现在身在何方。汤姆没有欺骗任何人。恰恰相反,他让他的伙伴们拥有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并且,尽管汤姆没沾一丁点纯体力活儿,同样重要的是,他的朋友们也没干。

  这是极致的有灵感的领导之术?

  ∪绻ㄌ滥罚┦且晃晃按蟮闹腔鄣恼苎Ъ遥绫臼榈淖髡吣茄涂梢粤煳虺龉ぷ魇怯缮硖灞匦胍傻氖虑楣钩傻模嫠T蚴怯缮硖宀槐匾傻氖虑楣钩傻摹U饣岚镏斫馕裁粗圃旒倩ê偷コ当硌菔枪ぷ鳎虮A淝颍啦祭伎粕饺粗皇怯槔帧S⒏窭加幸恍└挥械纳鹗棵腔嵩谙奶旒葑潘钠ヂ砝穆沓得刻炫苌隙⒗铮庵痔厝ɑ怂且淮蟊是H欢闳舾肚盟翘峁┱庵址瘢槔志捅涑闪斯ぷ鳎且簿筒桓闪恕?

  ——马克·吐温

  动力

  领导就意味着要激发你的下属。可什么最能激发人呢?

  有两种根本的动力,一种是外部的,一种是内部的。

  外部动力的一个例子就是激发者使劲地用脚去推被激发者那多肉的臀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猛踢一下屁股),不论这是真踢还是假踢。

  这种做法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奏效,能够即刻起激发的作用。

  但外部动力有其局限性。首先,每次你想激发被激发者,你都得再踢他或她一次(无论是真踢还是假踢)。其次,这样做会累坏你的腿,磨破你的鞋,甚至伤了你的脚趾。最后——虽然也是最不重要的,目标臀部的主人可能会在被冲击的时候大喊大叫,以至破坏了工作场所的安静氛围。

  踢屁股是外部施加的动力的一个负面例子。也有一些正面的例子,领导们用来让下属替他们办事,例如减时、加薪、发奖金等。然而,这种做法影响去得很快。从长远来说,不能持续激发下属。

  要想激发人并能保持这种激发作用,只有一种有效的办法,那就是给人们自我激发的机会。这便是内部动力的原则。内部的毕竟比外部的要微妙。(还记得吧,微妙的要更有力,其结果是少劳而多获。)

  但内部激发因素也分两类——负面的和正面的。运用负面的内部激发因素的领导通过恐吓,在下属的心中注入恐惧的情绪。某些宗教(还有母亲)则通过灌输犯罪感来让人们按自己期望的模式行事。

  然而,最有效的内部激发因素应该是正面的,运用的是乐趣、爱以及非劳动的因素。

  要实现它,应给予人们自由、挑战和责任。给他们自我表达的工具,使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激情,让他们能够获得最大的个人成长。这样你不仅能看到人们表现和产出的提高,还能见证他们从中获得的极大的满足感。  

  人们想参与,想被需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想肩负责任做可靠的人。

  因此,领袖们,你们的工作实际很简单——解放你们的人民就行了。既然人们都是自我激发的,你们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让创造力和生产力茁壮成长,从而把人们的天赋释放出来。这样,你的每个追随者都是受到了内在的激发,从而又帮你这个领导解脱了另一项任务,那就是再不用去激发任何人了。这确确实实是个懒方法。

  理想的环境

  现在有一种管理过头的趋势,它的刻板僵化在这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让人无法容忍。

  ——《追求卓越》,汤姆·彼德斯、罗伯特·沃特曼

  理想的工作环境不会有严苛的条条款款、负面的工作态度,以及刻板的地位尊卑。在这样的环境里,真踢屁股和假踢屁股的行为都不存在。真威胁和假威胁也不存在。

  理想的工作环境也是好玩的工作环境,有着放松、自由、人人负责、相互支持和相互承认的特点。在这样的氛围中,个人的才华自然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在这种环境中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意义,有挑战性。当然,工作中的责任要大家都来承担,这样人人才能管好自己。还记得我们在第5章中讲到的吗?最终产生成果的是人对一个工作项目的激情,而非权威人士发号施令的结果。在这样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中,组织可以自我管理(还用我在后面再加上“而不用你费任何劲”吗?)。

  创造想像空间,疯狂加油助威

  好的领导从不工作,也不会使用高压手段。他们会创造一个激发人的想像空间,并卖力推销这种想像,其卖力程度甚至会扳倒十佳啦啦队队长的劲头,让他们看起来像老人一样。

  当人们承担了责任,就会成为工作的自豪的主人。作为领导,你就必须进一步激发这种自豪的情绪。庆贺成就,创造英雄,倾尽所有来兴高采烈地为他们加油助威。

  实际的工作项目在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中应是最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们在一起完成这个项目时会得到多大的快乐。

  批评

  你用蜂蜜捕捉的苍蝇比用醋捉到的要多。

  ——《如何赢得朋友,影响他人》,戴尔·卡内基(1888-1955)

  让我们来看清事实:当你心情放松,自我感觉很好时,你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会充满创造性,无拘无束。当你因为害怕批评或斥责而神经紧张时,你会心脏紧缩,创造力和生产力自然会随之紧缩。

  因此,当你想让人干事时,一定要记住上述那种负面作用。批评会降低产出,会毁掉团队,会扼杀成功。

  知道什么会像魔法一样起作用吗?那就是批评的对立面——表扬。假如你让一个人挖一条六英尺长的壕沟而他只挖了一英尺,那就为那一英尺表扬他吧。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领导工作既有效又轻松,就将溢美之词堆砌到你的团队成员身上吧。你的赞美再华美也不过头,只要它们是你的由衷之言,虚假的赞扬绝对比不上。

  在有些时候,非常少有的时候——事实上如此少有以至我想不起什么例子来,批评也需要用一用。若你正好处于这种情况,那么在批评之前一定要先肯定。

  最好的领导总是让人自我感觉良好。高生产力与和谐的社交总是以强烈的自我肯定和自尊受到满足为前提的。如果我们批评,斥责,贬低他人,或无视他人的尊严,就会损伤他人的自我感觉,从而永不能让他实现自己本来的巨大潜能。当人们紧张害怕时,他们就不能清楚敏捷地思考了。

  最佳领导的特色

  什么样的领导才是最好的呢?外向还是内向?高压型的还是温和型的?粗鲁的还是老练的?回答是对于领导来说,并不存在什么最佳的个性特征。科奇·文斯·伦巴第喜欢大喊大叫,而玛哈特玛·甘地则喜欢轻言细语。  

  那些得到最积极支持的领导都是真诚地关心下属福利的人。

  1927年,心理学家艾尔顿·梅欧、弗里兹·罗斯里斯伯格和威廉·迪克森在芝加哥西电公司的霍桑工厂做了一系列研究。他们希望了解在什么样的照明条件下工人的工作效率会最高。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发现当一组工人被观察时,无论环境的光线强弱,只要不是黑漆漆一片,这组人的工作效率会一直比厂里的其他工人要高。工人们自发地提高了生产力,因为实验意味着研究者们关心他们的福利状况。

  因此这个公式就是:你的下属的生产力与你表现出的关心和给予的照顾成正比。

  世间最好的销售人员知道,销售的诀窍就是要真诚地为顾客着想。

  做一个好老板的诀窍也是一样:要让员工们觉得你是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你服务。

  小结

  若你想轻松领导,以下是一些简单然而战无不胜的法则:

  表扬,而不是批评。奖励,而不是惩罚。

  通过教授任务背后隐藏的思想来使任务变得有意义。任务背后的思想比任务本身更为重要。

  让人们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很重要。

  关心下属的福利。

  灌输自豪的情绪。

  你自己要快乐。

  一个公司要成功,员工士气比组织模式(公司政策和行政级别)不知要重要多少倍。绝对绝对不要让模式盖过了士气。记住,这最终要归结到你自己的积极性上来。你越是积极(有激情),你的工作项目就越令人无法抗拒。  

  第四部分 第11章 交好运的懒方法

  当人们在寻找运气时,运气其实也在寻找他们,在如一句谚语:自助者神助。

  ——希腊哲学家尤里比德斯

  (公元前484-406)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和自然之母结盟是实现巨大成功的最容易最省汗的途径。

  我们已学会了在自然的更微妙也更有力的层面上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我们还明白了不用工作的成功来自于遵循自己的福祗,像自然希望我们做的那样。作为少劳而多获的化身,自然之母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做那个独特的和惟一的自己就能成功。我们不是生来用工作谋生的。正好相反,我们生来就是要轻松成功的。

  我意识到自然在让氢以其独特状态活动之前并没有要求氢去“谋生”。自然没有要求它的任何相互补充的成员去“谋生”。

  ——《关键路线》,巴克明斯特·福勒

  幸运女神

  现在是以新的视角来看待与自然结盟优势的时候了。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与自然之母结盟,以赢得她帮助我们能战无不胜的支持,并且会一直给予我们这样的支持。而这一切当然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

  那么,欢迎来到这片神秘的领域……不,欢迎来了解好运的科学(对,是科学)。

  好运的科学

  首先我要说明几点。

  我要讨论的可不是什么中彩票或是在拉斯维加斯赢钱的好运。那种好运玩的是统计学的平均率,是直接的赢和输,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输。如果你要的是赌博的好运,你最好还是打退堂鼓。

  我所指的好运要更深刻,更真实,更可靠。我指的是通过做你自己,从自然之母那儿得到完全的支持,来助你获得成功。我将告诉你获得支持的万无一失的方法。

  好运的科学——如果你愿意,也可称它为自然支持的科学,是很容易学的,也是很容易成就的,就像本书中所教的所有东西那样。

  顺便再提一下,努力工作是对好运科学的诅咒。它破坏你交好运的原因有二:

  1.努力工作对自然之母的个性和嗜好来说是如此陌生,就算她支持你努力工作,也不知该如何着手。

  2.假设好运碰巧出现在你努力工作的领域,从你滚烫的额头滴落的汗珠(不管真的还是假的)将会模糊你的视线。这时就算好运被放到金色托盘上,四周以茉莉花瓣环绕,呈到你的面前,你也认不出它来。

  但是,机会并非是无秩序的偶然的领域,而是自由的园地和创造力的前提。它轻敲着宇宙的潜在的超然的秩序。我们之所以称它为机会,是因为它已经超出了有条理的理性方法的领域,是“神秘领域”,也即爱因斯坦所谓的“真艺术和真科学的摇篮”的一部分。机会的领域是我们通向未来世界和神的旨意的途径。

  ——《微观世界:经济学和技术的量子革命》,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吉尔德(1939-)

  秘密

  交好运的秘密很简单,那就是承担义务。对,承担义务能激发来自自然的支持。

  承担义务!多么可怕的字眼!那是努力工作的滋味吧,不是吗?啊,其实不然。遵循你的福祗,自然而然就会承担义务。

  下面讲一下这是怎么一回事。首先,你刚刚涉足某件事情,被它吸引了,对它感到好奇,很喜欢做事的过程。这件事是什么并不重要,不论是玩萨克斯风,打网球,还是开创一番新的事业,都不重要。在此过程中每走一步,决定你是否在正确轨道上的关键是——你干得很开心!做事开心会让你的知识和对世情的了解自然增长,而随着你的知识和对世情的了解的增长,欢乐也会更多。更多的欢乐又带来更多的知识、技巧和对世情的了解。这恰恰是恶性循环的反面——良性循环。

  接着,妙事出现了。你开始有各种各样的视野,就好像你被允许可以看穿通往真正成功乃至伟大的长廊。

  然而你也会看到,通过这条长廊必须要跃出很大一步。这就意味着你作出承诺的时候到了。  

  承诺可以是对事情的更加专注,也可以是一大笔金钱或时间或二者兼有的投资。有趣的是,承诺的东西不是你缺乏的,就是你不想随便付出的。基本上,你要增大赌注。

  退一步说,站在深沟的一侧,你意识到必须要跃过去才能继续前行,这种感觉是令人不安的。你看到了风险——丢财、失败、浪费时间和尴尬。但你也看到了福佑,看到了获得成就的飞跃。

  听我说,我承认想到这个是很可怕的。但是,哇,也很爽快。当这个时刻到来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没有回头路了。你深深知道,一旦你作出了必须作出的承诺,就不能轻易回头而没有重大损失了。

  很多人都退却了。他们要不整个就放弃了,要不就继续徘徊在边界,浅尝一下,涉足一下,什么也干不成。这样产生的悲剧就是那长廊的视野在他们的记忆中褪色了。然后,他们总是口头承诺,但从不付诸行动,总是说什么:“要是……,我现在已经很了不起了。”这类人将自己打入含辛茹苦一辈子的炼狱,而这个炼狱他们本来是可以轻易避开的。

  但记住承诺只不过是自然的门票价格。她只是要以此清除弱者和妄求者。

  若为爱,若为循福,跃过去吧。当到了沟的另一边,你会体验到奇妙的事情?

  ≌庵制婷畹氖虑榫褪瞧婕#〖柑熘冢踔良感∈敝冢匀恢妇突崤芾矗⒙矶悴豢伤家榈脑似R磺泻檬露蓟峥枷蚰阕撸械氖虑槎蓟岚捶浅P以说墓旒U箍?

  我本不应该这么夸大其辞地谈这一跃,因为实际上若你遵循自己的福祗的话,在需要做第一个承诺的时候,你会大步流星地去做。这个选择是无法抗拒的,让你不能退缩。

  在一个人作出承诺之前,会犹豫,会有退缩的机会,会出现总是失败的情况。对所有的启始的(和创始的)行动来说,有一个根本的真理,不懂这个真理就会谋杀无数绝好的点子和计划。而一旦一个人确定无疑地作出了承诺,上帝也就开始眷顾他了。各种本来不会出现的好事都开始出现来帮助他。承诺的决定产生了一连串的事情,产生了有利于一个人的各种各样的从未预见到的活动、会议和物质帮助,而这些都是人做梦也想不到会拥有的。

  ——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戈瑟(1749-1832)

  时间和经验

  很快你就能看到好运自然而然地降临,来回报你所作出的每一份努力。你会发展到好运完全牢牢紧靠你的状况。当然它仍会让你感到惊喜(会胳肢你一下),但大自然的支持将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个稳定特征。

  过去56年来,我从未能做一做预算。当我因合适的原因而需要合适的资源时,我有的只不过是信念和正义罢了,然而我需要的资源都具备了:场地、人手、物资、点子、金钱,还有工具。

  如果我是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我就无须担心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什么凡人派我去做的,亦无须为需要的金钱、工具和服务发愁了……

  ——《发明:巴克明斯特·福勒的专利成果》

  纠正路线

  有一点是肯定的:承诺带来好运。但假如你的运气偏偏不佳,得不到来自自然的充分的支持,那你就应该将此视为自然给你的一个信号,让你纠正路线。可能你的目标不完善,甚至整个方向都错了。运气不佳会提醒你改变策略。

  我设想自然会在我工作进行时“评估”我的工作。如果我是按她的意思行事,而且是以自然法则允许的有前途的方式行事,那么我的工作就将得到物质上的支持而持续下去,反之亦然。在后一种不利情况下,我必须立即停止所做的事情,寻求一些符合逻辑的替代路线,直至找到自然通过提供物质帮助来表示赞同的新路线。

  ——《关键路线》,巴克明斯特·福勒

  难题是什么?

  这里面有一个小难题。我们且把它叫做澄清。

  若你想得到自然的战无不胜的支持——当然所有有脑子的人都想,你的行为应遵从自然的意愿。换言之,你应该做自然想让你做的事情。正如我们已了解的那样,循福是判断自然想让你做什么的上佳途径。另一个判断方法就是要确定你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  

  第四部分 第11章 交好运的懒方法(3)

  我的建议是:简单一点,自发地站在好的、有用的和支持生命的一边。若你的目的是要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就会急不可待地跑来帮你完成她想让你完成的事。

  那么自然想要的是什么呢?她希望你(还有其他所有人)快乐而有成就。她想要幸福扩展开去,和睦扩展开去,爱扩展开去。并且很清楚的是,自然不希望你做最终会让人生病和不幸的事情。

  梵语中有一个词,sattva,意思是纯粹、简单和创造的精髓。有一句古老的梵语箴言:方法聚集在sattva四周。意思是成功的方法(包括获得资源、人员、能力和运气的方法)会被吸引到纯粹、简单而有创造性的人事旁边。换言之,完成工作需要的东西会受到sattva式的人和项目的吸引。

  好人落后

  棒球名将利奥·杜洛科尔有一句名言:“好人落后。”千万不要相信他。利奥是在1947年讲这个话的,所指的是纽约巨人队的经理,大好人梅尔·奥特。1947年巨人队的排名是倒数第一。但正好在这一年里,斗志旺盛的杜洛科尔先生因为与犯罪集团成员和赌徒交往而被停赛。

  一个好人是在1947年落后了,但至少他在1947年参赛了,不用说比1947年的利奥·杜洛科尔要好多了吧。

  一位圣人般的生物学家

  说罗曼·维希尼亚克博士只是拍摄自然,就像说联合国秘书处做的是赛马的事一样荒谬。维希尼亚克博士集合了他在科学、艺术和摄影方面的激情,揭示了超出我们想像的显微镜下的自然世界。

  在壮观的海底探险传记中,我们可以读到可怕的深海怪兽以及长不见首尾的海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不过是在水边仔细看看沙粒中的平常生物。然而在电影屏幕上,每一粒沙仿佛如鹅卵石那么大。

  另外一部神奇的电影展示了血液流过胎儿的心脏。维希尼亚克博士竟然能够在不损害生命的情况下拍出这样的东西来。

  人们老是对他说,他想要做的事是不可能的。

  “这不是不可能的,”他总是指出,“因为我刚刚做过了。”“但那是不可能的,”那些人总是固执己见,“那么忘掉它吧。”值得庆幸的是,他并没有忘记。

  维希尼亚克博士的成功源于他走的是一条圣洁的道路。他总是把他借以拍摄的东西归还给自然。在精心设计下,他的拍摄从不会打扰或破坏他要拍摄的东西。

  他说自己的这一哲学是实现他巨大成就的关键。“当你尊重大自然时,她会向你展示她的秘密。”他说。

  小结——好运

  成功的秘密在于发掘运气。运气的秘密就是要作出承诺。承诺的秘密就是要热爱你做的事情。当你在成功之路上行进到越来越罕见的领域时,你将会面临让你做出进一步承诺的要求。但在你作出第一次的跳跃之后,接下来的每一跃都会变得更轻松。你将会看到随承诺而来的是好运,随好运而来的是更多的福祗,随更多的福祗而来的是更多的承诺,如此继续。整个过程循环下去直至你得到大自然全心全意的帮助,然后你就会深切理解到为什么上帝只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  

  第四部分 第12章 天才眩目闪光的懒秘密

  意大利给世界带来了伟大的音乐、绘画、建筑、烹饪和时尚艺术,但没有什么艺术贡献的深远程度超过一句意大利谚语,那就是“无为是多么甜蜜啊!”

  而我要添一句,不仅甜蜜,还有壮观的力量。

  你瞧,一些安置得恰到好处的无为能够产生奇迹。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重点在谈成功与劳动的反比关系,谈少劳反而可以多获。从逻辑上拓展这一点,即假若我们恰当地无为,就能无所不为。

  天才的眩目闪光

  当然,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你遇上了一个真正的魔鬼问题,于是费了吃奶的劲去寻找解决方法。可是什么办法都不奏效。没有办法?

  ∧愦雇飞テ1共豢啊D闶芄涣耍詈缶头牌恕?

  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呀!你猛一抬头,双眼圆睁,突然意识到,你已神了似的撞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我的秘密

  上述的经历体现了启明的结构和本能闪光的基础。它的公式简单得让人惊奇。解决问题的帖子就是休息。对,休息,什么也别干。

  是不是听起来好得不像是真的?不,应该说是好得非是真的不可。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

  活动阶段

  在一个项目的活动阶段,假如我们够聪明的话,就会按本书中前面章节所讲的方法行事:我们爱上了自己所做的事,自然会对它全神贯注,承担责任。

  随着活动继续展开,我们不断地学习、尝试、提高技巧,琢磨和咀嚼获得的知识并用它来面对挑战。我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自然的支持,指导着自己。假若运气好,我们就知道自己的路走对了。假如运气不好,我们就纠正路线。每一刻钟,每个经历都会产生新的见识,带来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思想和行为上的这种持续的增长令整个活动阶段成为一段真正愉快美妙的体验。

  正因为这个阶段是如此有成就,如此吸引人,所以让人很难停止。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意大利朋友的智慧箴言:

  无为是多么甜蜜啊。

  休息阶段

  成就事情是会让人上瘾的。从这个观点来讲,休息的行为会被轻易贬低为是做不出东西,无关紧要,以及浪费时间。但这种想法只是脑子劳累过度的人才有的。休息阶段被证明比活动阶段更为重要,因为休息给了活动更高一级的燃料,助其继续进行。

  让我来解释一下,我们一直全神贯注于活动阶段。因为忙碌专著,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脑子里就会留下轨迹,印下某个特定的思维模式。现在,是退一步,让大脑静养一下的时候啦。换言之,是该休息一下的时候了。让我们什么也别做。

  什么都不做给大脑的化学物质一个机会,让它们流动流动,晃荡晃荡,从而从我们输入的信息中搞出一个更高的秩序来。你猜怎么着?假如我们不施加任何控制的话,这整个流动晃荡的过程会进行得更好。我们的工作就是放手,让这个过程在表面下自我发展。

  信不信由你,如果我们给它机会的话,大脑(它远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更聪明,更智慧,理解力更强,更有爱心,更时尚,也更期望成功)能够用我们输入的东西创造奇迹。

  让大脑休息松开了旧的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它有机会进行新的神经联络。大脑用我们给它的信息产生更高的秩序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我们是利用休息来让这个奇迹发生的。

  [问题]会在地底下生长着,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突然无比清晰地冒出来,接下来所要做的就只是记下出现的办法,如同记下新的启示那样。

  ——英国哲学家伯特伦德·拉塞尔(1872-1970)

  从酝酿到“啊哈”?

  “⒒椎禄岽蠼小癊ureka”(“有了”)!其他人会高兴地发出“啊哈”的声音!不过所有最闪光的时刻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源自休息,源自一段时间里对问题的漠不关心。  

  工作狂很少能想出有创意的点子,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天才眩目闪光的懒秘密。相反,他们深陷于一种强制的常规泥潭,专注于无关紧要的细节。这些人不仅失去了眼光,还剥夺了大脑的休息,从而剥夺了大脑表现宇宙魔术的机会。

  千万不要掉到这个陷阱里去。从你最专注的事情中脱身出来,做一些其他的事,是很好的一个主意。把工作抛在身后,给自己放一天假,哪怕是一小时,20分钟,不论多长。总之,忘记所有的工作。

  举个例子,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来放松。努特·诺克内则喜欢看滑稽戏。事实上,他为自己的橄榄球队设计的精彩的“四骑兵后场移位”不是来自橄榄球训练场,而是他看戏时从一段合唱中得到的灵感

  假如某个念头让你感到困惑,你应从中抽身出来,尝试另外的东西,你的思维也就会变得更清晰,从而重新开始。

  ——雅典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8—380)

  放手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曾经受够了作曲的压力,于是放弃了。这是真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当时就是放弃了,斩钉截铁地向所有的朋友发誓,他再也不会写出一个音乐符号。

  满足于自己的选择,勃拉姆斯隐居到乡下,在那里他享受着轻松漫长的散步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他的音乐灵感自此有如泉涌,挡都挡不住。当有朋友问他时,他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想到不用再写音乐时是如此高兴,以至于音乐反而毫不费力地不请自来。”

  枕着工作睡觉

  大多时候,我都是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作曲。我认为几乎所有作曲家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躺着作出来的。很多时候我太太走进我的工作室,都会发现我正躺在地上。我太太会说:“噢,我以为你在工作呢,对不起!”我的确是在工作。只不过我要是不说的话,你是不会知道的。

  ——《音乐的无穷变化》,美国作曲家伦巴德·伯恩斯坦(1918-1990)

  不需知晓一切而获得知晓一切的好处

  知识对成功来说至关重要。但悲哀的是,无所不知是不可能的。我们学得越多,就越明白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有多少。随着知识的增长,我们也看到自己的无知增长得更快。

  怎样才能吸收所有的信息?答案是不可能,事实上也不需要。

  因为本能救你来了?

  ∥颐且Щ岱⑾植⒁览底约旱谋灸埽蛭亲钗⒚畹乃枷牒颓楦小?

  在第8章中我们了解了生命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微妙的层次比表面的更有力。自然母亲以同样的方法来构造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微妙的思想比浅层的思想要有力得多,全面得多。

  当人心情平静,思维细致时,能够安静地吸取更深刻的知识。图书馆凭直觉知道了这一点,所以会要求读者在图书馆里保持安静。这是休息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它让心情平静,从而能够清楚地辨别浅层的和微妙的知识。

  复印机

  切斯特·卡尔森在安静的纽约公立图书馆做了四年研究。他说发明复印机的点子完全是一种直觉在闪光。然而IBM公司在面对这样一个商机时却没有表现出同样水准的直觉的天才。当卡尔森向他们推介自己的发明时,他们拒绝了。那天,IBM公司想必很嘈杂。

  意识

  在最后一章中,我们将研究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微妙领域,并将发现自己可以加强精神力量,提高直觉的清晰度。我们还将学会如何令休息更有深度,从而产生更眩目的天才闪光,以及更有活力更有效率的活动。  

  第五部分 第13章 从失败、事故、错误、障碍和困难…

  如果一个人交好运,你就简直不能预见这会到什么程度。就算把他投入幼发拉底河,他也能抓着一个珍珠浮上来。

  ——古巴比伦谚语

  让我们来假设你失败了,或者说不及格,或者说一开始并没有成功。

  失败的女士和失败的先生们,你们是不是就该自怜自怨,埋头羞愧?当然不该。那样只不过是浪费生命。那是不是应该照人们常说的那样一试再试呢?其实不必,而且这样做可能丢弃了老天给的最好的礼物之一。

  失败赞

  失败不是坏事。恰恰相反,它应该是件好事。我们绝对不应因它而感到羞愧。有很多原因可以让我们把失败当成一种巨大的财富。不过现在我想从懒惰学说的角度来为失败唱赞歌。从这一角度来说,我喜欢失败,是因为从失败中获得成功要比再试一次以期下次成功的做法要容易得多。就是这样,从失败中获得成功。为什么不呢?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劳力和精力,又减少磨损。如果你知道从何寻找以及如何寻找的话,一次好的失败的价值比得上一百万次以前苦苦追寻的成功。

  让我先来讲一个绝妙的故事。

  马虎的亚历克斯

  马虎的亚历克斯在一个医学实验室工作。这个实验室的例常工作是接收一家医院的病理标本。亚历克斯要把这些标本中的病菌注入消了毒的培养皿中。最后,这些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细菌会在培养皿中繁殖,长成乳状的物体。亚历克斯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病菌剔下来,把它们放到显微镜底下,然后帮医院鉴明这到底是什么疾病。这样的工作是地球上每个医疗技工都会做的。

  然而,有一天,亚历克斯注意到在乳状物的中央有一个孔,其间没有病菌繁殖。在孔的中央有一小撮霉菌污染了细菌培养基。亚历克斯不明白那儿为什么会长霉菌,因为消毒的培养皿都已经盖起来了。但霉菌仍然长了出来,破坏了这个实验。

  假如亚历克斯是个生物系的本科生而成功完成实验是及格的必要条件的话,他肯定是要不及格了。任何从事科学教育的老师,只要不是白消耗了那么多氯化钠(盐)的话,都会跟你解释:亚历克斯的可悲的低劣的实验技巧,竟然让这样容易阻止发生的霉菌破坏了他的培养基。

  假设你管理的实验室要做很多种这样的实验,而亚历克斯这个马虎虫搞一个培养基就坏一个,让任何病理诊断都不可能。让我们再假设这样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那你该怎么处理这个麻烦?要知道,医院、医生和病人都在指望着你们能准确鉴别这些病菌。你是不是要先关闭实验室,在重新开放之前对它进行彻底消毒?你是不是还要解雇亚历克斯?毕竟是他这个拙劣无用的家伙将这一切搞得一团糟。

  霉菌的名声向来不好。没人对它有好印象。它很脏,在腐烂的东西上繁殖,看起来又很不堪入目。

  亚历克斯对霉菌也有这样的偏见。他需要繁殖出病菌,但是恶心的霉菌却碍了他的事。我敢肯定,他的第一个冲动,就是诅咒,发狠地说他的实验被毁掉了,他失败了,要重新再做一次。

  但就在这时候,纯属天才的灵光一闪,亚历克斯意识到了如果这种霉菌能破坏培养基中的病菌的话,那么如果将它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注入病人体内的话,也许能够杀死他们体内的同类病菌,消除病菌带来的感染。在这个与众不同的个案中,霉菌在亚历克斯的眼里不再是肮脏的需要清除的东西,而是美好的能够清洁甚至治病的事物。

  正因为亚历克斯这次从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他发现的霉菌所拯救的生命和解除的病痛比历史上所有的医学进步都来得多。千千万万的人都要感谢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救了他们的命,因为弗莱明爵士在1928年发明了青霉素。

  那些真的一试再试的人

  你知道吗?在弗莱明作出这一卓越发现之前,至少有17处不同的科学文献提到了在细菌实验中有这么一种霉菌破坏了培养基。也就是说,在弗莱明之前至少有17个人作出了这百万分之一的发现。可他们又是怎样处理这个看准了就能让他们青史留名的情况呢?这17个人都视霉菌的产生为失败,在笔记中将它记成一个“令人遗憾的失误”,然后抛开了做坏的实验,接着又重新开始尝试了。  

  第五部分 第13章 从失败、事故、错误、障碍和困难…

  这17个人承认有这么一个“失败”,还算是够诚实的。你想还有多少人因为感到羞惭而没有承认有这么一种霉菌破坏了他们的实验?

  若第一次没有成功,就停止吧?

  〔灰砩细墒裁匆皇栽偈缘纳凳隆?

  再看一看失败,但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要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其实你也许已经成功了,远超过你的想像,只不过是以你没有预先计划的方式成功的。新的视角常能发现在失败中暗藏的黄金机会。假如你想每次都准确地(并轻松地)击中靶心,只要每次在箭落下之后绕着箭画一个靶子不就得了吗?

  就算你似乎不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也一定不要将成功和失败看成是两个对立面,应该视它们为整个创造性思考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我们应该拥抱失误、错误、事故和失败,因为它们可以是通往重大进步的跳板。

  让失败率倍加

  成功之路就是让你的失败率倍加。

  ——IBM前总裁汤姆·华生(1918-1993)

  新发现就是和别人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想到的却不一样。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阿尔伯特·曾特

  乔治·冯·纳格拉波尔特(1893-1986)

  假设他一开始就成功了会怎样?

  亚伯拉罕·林肯经历了一辈子的失败,而且每一次失败都似乎是下一次更大失败的起点,这样直到他成了美国总统。以下便是林肯的失败记录的细目清单。

  他在1832年丢了工作,同年还在州立*选举中败北。1833年他的生意失败。1834年他终于被选进了立*,但却在1835年失去了他的太太,次年他还曾精神崩溃过。

  1838年他在州立*发言人的选举中失败。1843年没有获得国会的提名资格。1846年他终于被选进了国会,但在1848年又失去了提名资格。

  他继续扩展着他的失败趋势,包括在1849年很不光彩地落选土地官员,1854年参议院竞选失败,1856年副总统提名落选,1858年参议院竞选再次失败。

  你会认为有这么多可怕的竞选记录的人早该终止自己的失败,去做另外的事情去了。

  不过,1860年老亚伯拉罕又怎样了呢?又是谁被历史学家们推崇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呢?

  若你一开始并不成功,将你的位置定得更高一些。

  其他著名的失败

  哥伦比亚没有能找到印度。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那么下面这个呢?

  托马斯·爱迪生在发明白炽灯泡的过程中失败了一千多次。曾有人问他对失败一千次的感觉如何。

  我从未失败过;我只不过是发现了一千种灯泡不亮的方法而已,而每一次尝试都让我离成功更进一步。

  ——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

  错误是新发现的入口。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居里夫人发现镭是因为有一连串的失败、事故、错误、有害的副作用以及丢弃的废物。具体说来,镭的发现的年历表是这样的:

  先是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奎罗尔的新的照相感光板因为靠放射源太近而无意中被弄坏了。谁又知道呢?在他不再为自己的坏运气生气后,他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法国科学院。但是没人关注此事。毕竟,刚发现不久的X射线还不时兴。

  但是居里夫人却被这些不时兴的射线吸引住了。首先,她不愿抱着一大堆学术论文苦啃。为懒感谢上帝,因为这就意味着她可以直接投入实验。为激情感谢上帝,她甚至都没有去寻找镭。她实际是在研究这些无意中已被发现的射线,只不过这些射线过去被人忽视了而已。她在废矿上的一间废弃的小屋里做实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研究的东西有什么用途。

  她说:

  刚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俩谁也没有料想到我们将要踏上一条新的我们未来要一直走下去的科学之路。  

  第五部分 第13章 从失败、事故、错误、障碍和困难…

  ——化学家居里夫人(1867-1934)

  假如你视事故为偶然,视失败为坏事,你就错失了良机——实际可能是自己将良机推到了一边。

  副作用

  一个有进取心的懒人若是有意少干活儿的话,就必须对副作用特别注意。为什么呢?因为副作用不仅是一座金矿,它还可能就是那座惟一的金矿。副作用常常是大自然的主要作用。最好的东西常常是在你最专注的事情侧面或外围发现的。

  这是个奇怪的现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不同寻常的是带来成功的东西往往首先是作为副作用被发现的。以下的事例就说明了副作用作为首要专注对象的二等公民,如何让一项事业恢复元气,从而产生首屈一指的财富、名气和成功的。

  ◇我们首先来看看毕塞尔先生。他是一个谦恭的人,开着一家瓷器店。他的职业,他的首要专注对象,当然是瓷器,包括考究的茶具、印着鲜花图案的餐盘和盛汤盖碗等等。麻烦的是,他太太很讨厌瓷器装箱的锯木灰。这些锯木灰老是嵌到地毯上,清除它们要相当长的时间。为了减除太太的烦恼,他发明了地毯清洁器。当人们听说了这个东西之后,纷纷要求订货。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毕塞尔地毯清洁器在全世界都有销售。毕塞尔先生的巨大成功不是来源于他的瓷器生意,而是来自他的外围的次要活动。

  ◇另一个关于灰尘的故事。休伯特·布思一直想要完善一个过滤系统。一次实验中,他躺在地板上,用一条手绢蒙口来吸附灰尘,看其如何移动。瞧,他就这样发明了吸尘器——又是副作用。

  ◇凯洛格兄弟是素食主义者,在密执安州的巴特尔·克里克开着一家疗养院。他们鼓吹清淡的早餐能让人的脑筋更清楚。为了展示他们所宣传的食品是什么,两人制作了爆米花。在凯洛格兄弟看来,爆米花只不过是一个小脚注而已,是疗养院顾客日常食物疗法的一个次要细节。但顾客们却坚持要买爆米花回家吃。就这样,凯洛格兄弟就做起了将爆米花卖给离开疗养院的客人的副业。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本是聋哑学校的老师。他研究声学的惟一目的就是要研制出一个能放大声音的助听装置。而他研究的副作用就是发明了麦克风和电话。

  ◇打字机本是作为给盲人设计的凸版印刷工具而发明的。

  ◇怀特兄弟首先是自行车修理工。

  副作用用于现实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副作用的金科玉律就是要告诉你为什么想富就不能一心扑在钱上。如果赚钱,就应该好好地专心为顾客服务。随之产生的副作用就很可能是利润。假如你一心一意只在钱上的话,副作用就会是压力、胃溃疡和头痛,以及诸如此类令你衰弱的痛楚了。

  弗朗西斯·培根爵士和他的《科学的方法》

  创新常常会因错误的原因发生在错误的地方。发现也时常因偶然而出现。撰写《科学的方法》一书的弗朗西斯·培根爵士力图给科学发现定一个系统的程序。这样造成的悲剧后果就是现今所有的大学都把培根的《科学的方法》当成真正的科学途径来教。在我看来,培根的《科学的方法》就好比是一套蒙在马的眼睛上的眼罩一般,会限制你的视野。鲜有重大发现是按培根的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实现的。

  到底弗朗西斯·培根爵士发现了什么?他就像一位上了年纪的芭蕾舞老师,力不从心地告诉别人应该如何如何。发现最多的人对培根的了解也最少,而研究培根的人,和培根一样,并不怎么成功。

  ——“压力综合症”的发现者

  汉斯·塞尔耶博士(1907-1982)

  忘记培根和他的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去关注外围的事物。如果你在首要目标上过于专注的话,会错过真正出成果的事情的。

  障碍(困难、缺陷)

  尽管整个社会有这么一种无知的心态,我们还是知道了失败可能是财富,灾祸可能是恩赐,错误可能是福祗。我们不可轻视它们,相反,我们还要予以高度敬意,因为它们所蕴涵的是辉煌的成功。  

  第五部分 第13章 从失败、事故、错误、障碍和困难…

  同样地,我也必须要为缺陷、故障、阻碍、困难、障碍、弱点、过失和不足唱赞歌。它们也是强大的资源。当然有的不足要排除在外,比如说贪婪、欺骗、恶毒、利己、仇恨、欲望和狂妄。

  新英格兰

  想一想200年前的新英格兰地区。假如有什么地理环境有负面资源的话,那一定就是新英格兰。夏天这里的土地里的大岩石让人们无法耕作。漫长的冬天里,结冰的河流湖泊又让航运冻结。

  在这里,如果你用不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困难和阻碍的话,你会诅咒命运,然后结清损失,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然而,在这些不利条件中却隐含着两个巨大的机会。那些花岗岩被采集起来,销售装运到美国各地,去建设这个国家的城市。冰也被采集起来,销售装运到热带地区。下次如果你要在饮料中加冰,可以记得是200年前的扬基佬开创了冰冻饮料的概念和市场。

  以弱胜强

  假如你想到荷兰一个叫艾因霍温的小镇,必须要通过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

  在二战期间,纳粹准备开出1400辆坦克来占领这座毫无自卫能力的小镇。可是他们后来决定放弃这个计划。那座木桥实在是太不牢实,连一辆坦克的重量都支撑不住。纳粹于是决定整个就绕过艾因霍温。

  正像艾因霍温人喜欢说的那样:“上帝拯救了我们,出人意料地。”

  弱小正是艾因霍温的强大之处。

  缺陷

  缺陷也不应被当成是种负担。实际上他们可能是巨大成就的源泉。

  ◇画家亨利·马蒂斯在双目失明,老迈不堪,卧床不起的时候创造出了他最好的作品。

  ◇克劳德·莫奈有白内障,扭曲了他的视线。而他就利用这种视线的扭曲画出了著名的《睡莲》。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并指挥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听不见声音对他的音乐天才来说并不是什么缺陷。

  ◇作曲家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极度缺钱。为了找点钱他仅花了21天时间就作出了鼓舞人心的《弥赛亚》。

  ◇米歇尔·安吉洛毫不惧老,在年近90之时设计了圣彼得教堂。

  逆境

  在《以平常心致富》一书中,拿破仑·希尔将逆境形容成通向更大机会的踏脚石。他说每当逆境来临之时他都会对它说:“哈罗,小伙计,我不知道你这次想给我什么教训。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训,我都会好好领教的,这样你就不用再来了。”

  但若你被困住了该怎么办?

  除了懒惰和反权威之外,我还是一个讨厌例行工作的人。这让我一碰上它们就变得难以胜任工作。我对工作的反应就如同你要给猫洗澡时它的反应一样。每当我不幸要干例行工作时,我就会全身没劲,烦闷让我的身体疼痛,而压力则令我的灵魂枯萎。就像猫看到一池子的水时的反应一样,我在此时也急切地寻找着迅速逃离的出口。如果出口被挡住的话,我的爪子也会紧握的。

  可是有时这样的情况真的会发生。我被困住了,必须完成这样一种工作。

  是啊,虽然我会咆哮,我必须承认,有时候——尽管是很短的以秒计的一段时间,我也会工作。有时候明显不做比做要更惨,所以我只好乖乖投入徒劳工作的炼狱,尽管这对我来说是非常讨厌的一件事,尽管这跟我身体里的每个感知细胞都背道而驰。

  在这种情况下,你自然会问:“OK,自作聪明的懒人先生,现在该怎样?”

  假如你被工作困住,不能逃脱,只有一种办法可以保住你的清醒和健康,那就是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讨厌的例行工作。如同遭遇失败、障碍或不利时那样,你要视其为一次机会,视其为一片肥沃的土壤,在上面你可以运用新学会的成功的懒秘诀。如果需要是创造之母的话,那么按道理,可怕的需要就会加快创造之母怀孕的过程。

  在我们的鼻子底下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一个重要前提:大自然希望你会成功,而且希望你不用绕远路费老劲地成功。要达到这个目的,再没有比运用你的独到之处更有效的法子了。你的独到之处则包括了你的失败和你的具体情况。这是你开启成功的钥匙。当问题的答案就在你鼻子底下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地去找呢?事实上,问题的答案说不定就是你的鼻子。  

  第五部分 第14章 如何无为而无不为(1)

  本章针对的读者不是懒惰的业余爱好者,而是对懒惰这门功课抱认真严肃态度的学生。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百无禁忌地讨论如何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包括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变聪明

  我们都听说过“蛮干不如巧干”。这句话既可爱又时尚,肯定是指出了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但是除了反对干活儿(任何活儿,不管是巧活儿还是别的什么活儿)这件事之外,我还有一个很简单的疑问。假设我真的想巧干,我应该如何为了巧干而变得更聪明些呢?

  对此,亘古流行的一个答案就是:教育。当然啦,教育能使我们变得更有智慧,可真是这样的吗?

  让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我的大学业绩

  1964年,我初入拉特杰斯大学。那时候,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做一个勤勤恳恳的好学生,我就能成为聪明人。通过学习高深的理论,接触有深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参加发人深省的研讨会和其他活动,阅读各种各样的书,让我的心智得到锻炼,成为聪明人是可以料想的结果。

  我是如此深信大学会让我更聪明,深信在大学里功课做得越多我就会越聪明,我兴致勃勃地一头扎进去。我选的可不是降低了难度的课程,比如为诗歌专业的学生所设的基础物理课等。我选的都是那种能教你抵抗直接核袭击的课程,例如分析物理(这门课是为学工的学生而设的)。并且,由于我有些数学天分,我就绝不选为文科娘娘腔们所设的微积分,我选的是专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所设的10个学分的理论微积分。而10个学分就意味着这门课整个学年都是每天上课,而不是一周才碰面两次。

  带着童子军那种勤勤恳恳的劲头,我将所有的事实、公式、演算、概念、理论和验证一股脑地装进我那严重负载的大脑,下定了决心要以此变得更聪明。啊,你现在已经知道了这是个笑话——我并没因此有一丝一毫的长进。

  失败的体制

  很清楚的是,一所学校的好坏不在于它的声望有多高,接受的捐赠有多充足,师资有多好,学生有多勤奋,也不在于它是幼儿园还是有博士专业的学校或者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学校。现今的教育体制未能帮助学生变得更有智慧,未能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未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现代教育主要就是在灌输支离破碎的、常常是无关的、易被遗忘的、没有任何持久效果或用途的所谓事实。

  现代教育体制用的是举重运动员(或工作狂)的使用蛮力的法子来提高学生的智力:多读点书,多背点数据,多思考一点,沉重一点,深邃一点,并让你的想法多接受点挑战和批评,而在这整个过程中要不知疲倦地熬到深夜。这是一自外而内的途径,它视学生的心灵为容器——只是用来装信息的。

  这条途径根本行不通。拿大脑开练并不能让大脑聪明起来。

  不管你在刚开始被迫接受现代教育时是愚蠢还是聪明,你在毕业时都不会有长进。

  一项研究结果特别点出了现代教育体制令人失望的现状。这项研究发现学生的IQ从孩童时代开始增长,到15或16岁时就停止了。无论大学教育是否有别的什么影响,它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智力的。所以,人在余下的人生里智力都停留在青少年时期。

  这是一个可叹的事实。但现在的教育体制确有严重缺陷,肤浅得简直让人尴尬。它力图锻炼人的大脑,结果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未能提高学生的智慧。假如教育继续走这条老路的话,还会继续遭受失败。也许学生们会学会一些技艺(聪明点的会学会读、写、计算和考试,没那么聪明的则学会如何修理化油器、钉钉子等),但是没人能以此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现代教育体制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聪明程度和潜在智力,事实上还可能使他们的水平降低。近来有许多研究显示了学生的健康和幸福受到来自现代教育体制的威胁。其中有的研究反映了研究生自我意识的低水平发展,道德的低水平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低水平发展。有的研究甚至显示了研究生教育的结果竟然是研究生创造力水平的降低。  

  回到原地

  因此,在一个失败的体制上浪费了不计其数的金钱(更不用提学生们在学校里浪费的不计其数的时间)之后,我们又回到原地,问着同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

  如果像心理学家说的那样,我们只用了自己智力潜能的5%~10%,人类智力提高的余地显然是很大的。造物主显然没有道理给我们100%的智力潜能而只让我们使用其中的一丁点,剩下的95%当然不是让我们当成没用的负重来拖。肯定有一种办法能让我们更多地利用这天赐的礼物从而变得更聪明起来。但如果这个办法不是教育,又会是什么呢?

  假如你一直都在认真读这本书的话,你肯定知道问题的答案不会在表层,而只会在更深、更微妙、更基础和更根本的层面上找到。而当今的教育者们完全忽视了这个层面,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完全不知道这个层面的存在。

  缺少了什么

  现在的教育只重视信息和技巧。大多数大学不辞辛苦地将所有的知识分成各个学科,如物理、化学、数学、工程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生态学、政治学、哲学、艺术、语言学、天文学和地质学,等等。

  但是尽管这体现了教育的谨慎细致,他们还是忘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学生

  ——“求知者”,那些真正去学习知识的男生和女生。他们是谁?这个真正学习知识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你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核热力学?

  『芎茫≈篮巳攘ρУ氖撬?

  是我!!!我知道!!?

  拔摇庇质撬?

  啊……我不知道。

  显然,你的自我是你所有经验的基础。假如你并不真的知道你是谁的话,假如你不知道自我的存在的话,那么你所获得的其他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无知的薄弱基础之上。以无知为基础的知识不可能是深邃而有力的。对自我的了解,对完整的自我的认识是所有知识的基础。不幸的是,所有的学校都忽略了这一至关重要的知识。

  我了解除我之外的一切事物。

  ——法国诗人,弗朗索瓦·维隆(1431-1465)

  那么你是谁

  假如我们像剥洋葱皮一样,有条理地层层剥开组成我们的各层,就能发现我们的核心都有什么。

  我们来试一下吧,首先剥开最外面那一层——也即我们行走、讲话、舞蹈,乃至挥杆打球的那个部分。下面一层又是什么呢?下一层便是我们的感官活动:视

  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如果我们把这一层剥开,就进入思考这一层了。再剥一层,我们就会感知到感情。再往下,我们又会感知到什么呢?

  再往下我们就只是感知,完完全全的感知,这就是我们的核心。

  人类所有的体验都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之上的。我知我动,我知我看,我知我想,我知我感,如此等等。

  你必须先感知,才能体验,才能认识,才能行动。感知对于体验来说是必不可缺的。

  现代教育能够教会你量子力学、高等微积分,乃至教会你编篮子的方法,却找不到一种方法来帮你获得关于自己的感知的知识,更严重的是,它无法让你体验你最纯粹的,独立于思想、感情和观点的内在本性。这种体验才能开发你的潜在智力,令你变得更聪明,更有创造力,更有意识,也因此更有爱心。这种体验才能令你更充分地利用你的大脑,让它充分发挥造物主设计给它的能量。

  这就是你应该到哪里去认识自己——深切地、亲密地、完全地和深邃地认识。

  怎样认识?

  各种各样的文化传统都承认了纯粹感知体验的闪亮价值,并设计了各种方法来传授这种体验。然而,大多数方法都或多或少有些费神。这些拿脑力开练的法子在教授我们想要达到的体验时显得非常冗长无趣,效果也不大。除此之外,它们还很难学会。所以这些法子不受欢迎一点都不奇怪。  

  而我则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越简单越好。对我来说,轻松就是一切,工作则是留给笨蛋的。就这方面来说,让我获利不少的是冥想练习。“超觉静坐”是由玛哈芮希·玛赫希·瑜伽介绍给世人的。

  它简单而轻松,可以使你的心沉静下来,去体验更微妙层次的思想,直至你参透了所有的思想,以至你能体验到静默纯粹状态的感知(欲知更多,请详参附录)。

  如何无为

  体验纯粹状态的感知是无为的至高体验。在此所有的事,包括思考,都停止了。只有你在自己的真性中醒着,只有感知到醒本身,只有静默和放松,只有存在,只有福祗。这种纯粹的感知,纯粹的无为,是成就一切的基础。

  再谈统一领域

  谈到无为这个话题,让我们来听听物理学家们是如何阐述一切皆存在而一切皆无为的统一领域的。

  举世闻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约翰·哈格林提出,当我们在主观上体验了纯粹的感知,我们实际上也就体验了现代物理学客观描述的统一领域。既然统一领域是静默的,纯粹潜在的,包含所有促成创造的智慧和创造动力,那么当我们体验到纯粹的感知时,我们也就体验到创造过程中各种形态和现象的源泉。

  这意味着非常美妙的一件事:一个人自我的本质事实上是整个宇宙的本质。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性的。

  现在我们找到方向了。

  古老智慧之一

  刚才物理学给我们准备了开胃菜,刺激了我们的胃口。而真正的饥饿要用正餐来解决。幸运的是,来自印度的一种古老的吠陀梵语——《般檀珈利瑜伽佛经》能够给我们上一席盛宴,让我们享受对纯粹感知及它与宇宙关系的彻底理解。

  对般檀珈利而言,瑜伽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它意味着统一——个人与宇宙的统一。通过瑜伽,你会意识到你的本质事实上是整个宇宙的本质,一切皆在其中。这就好像新泽西州临海的海之一滴意识到它是整个海洋一样。

  要达到这种统一,你必须开发般檀珈利称之为三昧的纯粹感知体验。按照般檀珈利的解释,三昧即心中所有波动的消失,也即无为,体验你自己的感知或自我的绝对静默。

  古老智慧之二

  无风之处,灯火不跃——如此比拟以静默思绪修习自我统一的瑜伽之法。

  ——《巴格瓦德·吉塔》第6章第19节

  以上描述的是个人超越精神活动体验到自我的无限的感知。“自我”这个词在此处要大写,因为它代表的是宇宙性的自我。

  无不为之一

  上面引述的《巴格瓦德·吉塔》记载于五千年之前,可以视之为来自古印度的智慧精髓。它是无为的权威来源。现在让我们用另一个权威来源来找到无不为的办法。

  在《新约》中,耶稣基督说:“你要先寻找天堂的王国……而后所有其他一切皆会赠予你。”拥有赠予你的所有其他一切与无不为的意义非常接近。其中的秘密看起来就在于要先去寻找天堂的王国。

  耶稣接着告诉我们到底应到何处去寻这个王国:上帝的王国在你心中(《路加福音》第17章第20节第21行)。

  我们如何到达那里呢?大卫王直接从上帝那里获得了诀窍。在《诗篇》中,上帝告诉他:静默而知吾为上帝。

  静默。你想上帝要我们静默到何种程度呢?我猜他要的是完全的静默,没有思考的静默,纯粹感知的静默,宇宙的静默。如此静默,以至于按般檀珈利的说法,就是思想在此停止了。这是高度的静默。事实上,这是你一生中静默的极限。

  静默。再问静默至何种程度?是无为的静默。

  这个感知至纯的静默平台,这个你深刻了解自我、你的个性扩展至宇宙的平台,这个无限的、无约束的、永恒的平台,就是你能面谒上帝、认识上帝的地方。

  对我来说,认识上帝是另一种无不为的形式。(我想如果你认识上帝的话,你基本上已成就了生命中能成就的有价值的事情。)  

  这个至高成就以及其他成就的诀窍,仅仅是静默而已。无为,遵循大自然的最少运动原理,成就一切。

  这至高的静默是要花时间来培养的。就我个人来说,我发现经常锻炼“超觉静坐”是产生培养静默,也即自我统一的最容易、最好玩,也是最可靠的方法。

  最终自然而然地,你会意识到在自己做着日常活动之时,自己其实是感知的宇宙之洋。这样的意识也即各时代人所称的启迪。

  无不为之二

  凭懒惰走向成功的故事也是一个不断精雕细琢、由表及深的故事。在表面上辛苦劳作需要精力、折腾、干活儿,而走进微妙的层次则会找到有力的解决办法。

  有趣的是,《圣经》里所讲的“你要先寻找天堂的王国……而后所有其他一切皆会赠予你”似乎在暗示你甚至都不必到达天堂的王国以使所有其他一切赠予你,你只需去寻找它就可以了。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

  当然,问题的关键是一样的,那就是让心灵安定下来直至完全静默。

  我们知道通过培养静默臻至完美,最终会令你对自己的宇宙地位有着永恒的认识。而在你到达这个高位的目标之前,你一路走来,就已能收获越来越甜美珍贵的果实。例如,每天都沉浸在静默之中对你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好的效果,能提升你的理解,深化你的思想,扩展你的认识,强化你的直觉,改善你的健康和情感状态,提高你的活力,还会让你的运气变得更好。

  这样持续的提高意味着你可以作出更精彩的创造,得到更辉煌的成功。培养内在的静默让你充满具有感染力的快乐,你自然而然地将这种快乐带到你做的每件事上,带给你接触的每个人。所有这一切都仅仅来自寻找天堂的王国,无论你是否真的找到了。

  不过,我必须着重强调,你的寻找方式必须能让你的心灵安定下来,让它达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惕。(我会在附录中对此进行详述。)只有这种无为的深刻体验才会激发大脑保留的潜力,让它可以充分发挥上帝赐予的天才,从而轻轻松松地成就一切。

  无不为之三

  即使现在我们转而关注世界级的大问题,解决问题的诀窍也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我们要做一下乘法,乘上无为的人的总人数就可以了。下面我作一下解释。

  当今世界充满了数不尽的问题——战争、疾病、犯罪、污染、暴力、仇恨、饥饿、漠视、贪婪、*和滥用物资等等。存在的问题如此之多,人们都不知道应该先解决哪个,因为每个问题似乎都无法解决。让情况变得更复杂的是,每个问题都和其他所有问题纠缠在一起,盘根错节,难以应付。

  懒方法又来救急了。懒方法温和地指出,我们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其他所有问题都会奇迹般地迎刃而解了。这是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根源于一个问题,若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其他的问题就会很快消失。这个问题就是每个人都只利用了大脑的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没有什么其他问题比它更能滋长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知道“无为”能激发大脑保留的潜力,可是世界很大,有几十亿的大脑存在,我们应该从何开始呢?

  我们就从自己开始。增强自己的感知(当然是通过时常保持静默和无为来实现的)是我们能为自己和整个世界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了。虽然一个灯泡只占用了一个大房间里很小的空间,可当它亮起时,却能赶走黑暗。随着我们感知的增长,其他人自然也会受到启迪,效仿我们。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增强大脑,增长感知,因个人的局限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也就能消失得越来越快。

  系统地增强个人的感知可以解决整个世界的问题。事实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小结

  实现我们自己的成功的诀窍是首先要保持静默(无为)。要实现教育的所有目标,就要教会学生无为。解决整个世界的问题的诀窍是要恰当地无为。认识上帝的诀窍(也即无不为)是首先要保持静默(无为)。因此通过寻找上帝的王国(通过保持静默或无为来完成),我们得到一切(所有其他一切皆会赠予你)。  

  朋友们,现在你们已得到了至高诀窍,可以用它来成就一切,获得你想从生活中获得的一切,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你只需要无为就可以了。这就是通往成功的至高懒方法。

  到此,我可以歇了——是最完全而又最警醒的“歇”。  

  附录 附录一:无为的最易方法

  接着讲我前面还未讲完的我那令人失望的大学时代。在数学系待了一年之后,我放弃了大学教育会增长智慧的想法,投入了艺术系的怀抱。我以为这样在大学里再待上三年,我大概也就能轻松开心了。

  然而,这样做也没用。到了大四,大学对我来说已完全失去意义。于是我决定退学,继续去寻找变得聪明的窍门。可是,我的这个想法令父母非常恼火。于是为了父母的精神健康着想,我完成了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业。

  在此要提及一下,我大四那年,也即1967~1968年,正是人们疯了似的迷披头士的顶峰。于是这段时间里我一门心思都扑在了摇滚上,我在一个喧闹的怪怪的乐队里乱敲着鼓。和我那一代的所有人一样,我热爱着披头士。他们的一言一行,我都是心无旁骛地专心研究着。报道他们的文章满世界都是,而我每一篇都吞了下去。

  我想我最早是在《时代》杂志上读到了披头士正从一位叫玛哈芮希·玛赫希·瑜伽的印度圣人那儿学习“超觉静坐”。刚开始,我没有搞懂。我(毫不留情地)疑惑着这个人到底是谁,而披头士又能从他身上能看到什么。不过,我当然很快就想到了这些难分彼此的披头士们很明显处于所有酷的值得了解的东西的前沿。简言之,如果披头士在做这样的事,这件事就值得我去了解。

  结果玛哈芮希粉碎了我的偏见。他优雅沉静地飘到台上,仿佛他就是智慧的化身。我从未见过任何人像他那样。在这位德高望重的圣人面前,约翰尼·卡尔森一反常态地表现得紧张而尊敬。很明显的是,玛哈芮希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同样明显的是,披头士为什么会受到他的吸引。有趣的是,他对披头士竟然只字不提。

  在电视上看到玛哈芮希之后,我非常想学习他所倡导的“超觉静坐”。第二天一早,我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当时美国只有两个地方教授这种技巧,一个是洛杉矶,一个是纽约。我很快就给纽约打了电话。由于玛哈芮希的电视形象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想听入门课的人太多,我只能被排在一个长长的等候名单上。一周一周时间过去,我总算等到了听课的邀请。抱着必听的决心,我在上课那天提早很长时间赶到了纽约。

  教课的是一位来自挪威的歌剧演员,他是美国十二位由玛哈芮希允准授课的老师之一。他授课时,下面是座无虚席。和我领教过的所有大学教授不同的是,他讲得自然而美丽,不用笔记,不用讲台,不用麦克风,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和不安。他的演讲和仪容都给我以很大的享受。但是他讲到的一点却让我感觉有如袋鼠般向我猛跳了过来。他说坚持练习“超觉静坐”会让人变得更聪明。我当时是目瞪口呆!我那让我失望不已的大学生涯已使我乏了。而我以前从未听到其他人发表这样的声明。我内心燃起强烈的好奇心,希望看一看这个预言是否会成真,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超觉静坐”的学习。

  深层教育

  说老实话,在内心深处,我当时还是担心“超觉静坐”对我不会奏效。像我这样一个经常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不安的人,自然会疑惑自己是否能长时间的一动不动。

  期盼的那一天终于来了。我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为老师挑了些水仙花,提早好几个小时到达了约定的地点。

  最后,轮到我学了。我和授课老师一对一地坐下。结果我发现“超觉静坐”极其易学,而且很快奏效。我感觉自己放松到了骨子里。对自己坐立不安的毛病的担心证明是多余的。在那里安静地坐上二十分钟对我来说是种纯粹的享受。按照老师所说,我每天练两次,一次在早上,一次在下午,每次二十分钟。每次练习时的体验都是深刻而悠远的。刚开始没多会儿,我的心就会沉静下来,处于一种美好的平和状态,思绪也会变得非常非常的细致。我体验着内在的静默,完全清醒,同时又极其放松,放松到几乎完全没有呼吸的程度。  

  然而最妙的是,除了感到神清气爽、体力充沛外,在练习冥想之后,我开始发现它还逐渐带来其他的效果。我的坏毛病逐渐消失了,健康改善了,失眠的情况也不再发生了。一方面,我对生活感到更放松,更从容。另一方面,我比以往都更发奋,更积极。特别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发现自己更有爱心了,对别人更宽容了。

  但最重要的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思考能力更强了。对此我非常惊奇。难道“超觉静坐”真让我变得更聪明了?的确是的!我一天天的开发启动出自己内在的智慧。

  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

  “超觉静坐”曾经而且现在仍然在为我创造奇迹,而我热爱它的一切。当我得知自己有可能成为教授“超觉静坐”的老师时,我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想到通过教给人们这一简单的技巧就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欢乐。在七十年代,我跟玛哈芮希本人学习,尽情体味他的每一句话。在修习结束时,他让我开始教课。这个职位来得比任何事物都让我更珍惜。我感觉再幸运不过。

  当我回到家里,爸妈看到我身上有这么大的变化(当然我的工作热情例外),两个人都开始从我那里学习“超觉静坐”。我老妈从第一天起就一天不拉地练习冥想。我老爸也自此每天练习。二老都日渐平静,越来越开心,越来越健康。(顺便提一下,我老爸真的高寿到了那一天,很高兴地为我在生意上的成功震惊了一把。

  时光流逝

  从1968年开始修习“超觉静坐”以来,我从未中断过。我视它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而它当然也是最崇高的事情之一,是至高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懒方法。

  这样坚持下来,我发现自己过的一年比一年更好更开心,很少生病,更鲜有不开心。我的内心很充实,好像从中找不到任何仇恨、恶意或是欺诈。我的感官、思想和精神体验也一天天变得更丰富,更深刻,也更精致了。

  顺便说一下,“超觉静坐”的学习不牵涉任何信仰的问题。它只是一种技巧。不论你信不信它,它都会起作用的。“超觉静坐”不仅与任何信仰都不冲突,还是所有信仰的补充。

  倾听心灵的人每天都在提升自我。

  ——《科林斯人》第2章

  有效的原因

  “超觉静坐”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是以心灵的自然趋向为基础的。

  在这里我要施展我的教师风范,给大家解释一下。如同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一样,思想也有许多的层面——从最活跃的层面(在这一层面思想形成了行动的基础)到思想最先浮出意识的最细微层。“超觉静坐”让你的心灵能够有系统地体验越来越细微的思想层面,直至你体验到最细微的层面。你的心灵接着便会超越所有的思想。换言之,心灵超越了思想,你体验到了意识的最简单最静默的状态,那就是纯粹的感知。在此,精神活动停止了。你的心灵本身非常的清醒——静默而安宁。

  因此,与那种在思想的层面上做工作来使思想更强壮更聪明的做法相比,冥想的传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可以让心灵超越思想,去体验思想的基础。而它是以最简单、最自然和最轻松的方式做到的。

  整件事自然而然地发生,不费一点劲儿。由于有这种轻松驾驭微妙超人之力的能力,修习冥想对懒惰野心家来说是再理想不过了。

  本能和天才的眩目闪光

  现在我们来考察变得聪明到底意味着什么。反思一下自己以前对它的定义,我发现自己真是大错而特错了。更多地运用大脑要大大优于只是记得更多,将数据事实之类玩得更好,以及在IQ测试中得分更高。当你更多地运用你的大脑时,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下面我们来先偷看火花之一幕吧。

  在第12章,我们谈到了让大脑休息对创造天才之眩目闪光非常重要。现在,如果我们加大休息的力度,让休息更深入,我们事实上也就点着了引擎,让它发出极有活力和极有效的外力。大脑在休息过程中休息得越深入,以外在活动表现出来的潜在天才也就越大。在这里,我要说,修习冥想让我的大脑获得所能得到的最深入的休息。我无法想像还有比这更深入的。  

  再进一步讲,我们最有力的本能层次处于思想的最深入层和它的来源——纯粹感知层的交界处。培养这非凡的静默层能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明晰的思想。若你坚持体验思想过程的所有层面,让纯粹感知的价值融入你的神经系统,上述所讲的思想便会自然产生并发展。

  未经加工的科学

  修习“超觉静坐”给我带来的美好作用并不少见。事实上,这十分寻常。

  在过去40年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研究人员进行了许多实验来研究它的效果。它是世界上研究最为广泛,也是得到首肯最多的个人发展学习方法。3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它进行了600多项研究,其中许多研究刊登在有名望的科学期刊上。它们发现了它对生活方方面面有着前所未有的益处,既能开发潜在智力,又可改善健康,既能强化个性,又可让人际关系更美好。

  无为的价值

  这么简单轻松的事物怎会产生如此丰富的利益?那是因为修习“超觉静坐”能够实现两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它洗白了身体里的压力。在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压力管理,而是消除压力。就像乌云遮挡住太阳一样,身心所受到的压力也会遮挡住我们潜力的彻底表达。由于心灵和肉体是相通的,若心灵沉寂下来,体验到思想的更微妙的状态,肉体也就会相应沉寂下来,体验到休息的更深入状态。休息大大有利于肉体的恢复,可以消除不适、疲劳、紧张和压力。

  2、它能开发大脑的潜力。在此我们谈论的不是学习某种新思想或是新哲学,而是对大脑生理的硬件更新。它使大脑可以发挥造物主设计给它的作用,而且更有条理,处理速度更快,可以让你运用到通常情况下用不到的大脑潜力。

  有了它,我们就拥有了一种简单、自然、轻松的技巧来开启我们那未开发的95%潜力。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来体验这种同时拥有静默的意识和深入休息的肉体的独特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开发蕴藏潜在创造力、智慧和幸福的海洋,而这个海洋就在我们身体里面,我们每天都带着它。

  有哪位中学老师、中学校长、大学教授和大学校长不想教学生们这个呢?这是一种自内而外的教育方法,在现行的自外而内的方法上再加上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内部扩展他们的心灵,继而能够自外部吸收更多的知识。

  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正是现今教育所缺失的那个元素,正是这一元素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清醒过来,从而真的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怎样修习

  学习课程以一种准确(而深入)的方式教授。授课时间为四天,每天大约一个小时。它不能从书本上或网上学会,必须要有老师亲传。它之所以有效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是由受过严格训练的老师有系统的教授的。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请访问,或给我发电子邮件,我的地址是fred@。我将尽力给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附录 附录二:特别感谢

  在此要承认和感谢很多帮助我完成此书的人。他们都很了不起。但我必须先单独感谢一个人。他就是玛哈芮希·玛赫希·瑜伽。

  在这本书玩世不恭和幽默的表面下,是深刻的真理。而这些我都是从玛哈芮希那儿学来的。

  玛哈芮希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事实上我相信他是今世活着的最非同凡响的人。

  玛哈芮希是一位通晓世事的圣贤和老师,他对人类深怀怜悯。他的“超觉静坐”是送给人类的特别礼物。在他的“超觉静坐”问世之前的几百年里,人们都认为这非常难学,需要放弃很多并极度专心。玛哈芮希改变了这一切,令数百万人可以轻松地体验内心深入的静默,而这种静默正是每个人创造和快乐的核心。玛哈芮希向世人显示了任何人运用他传授的技巧都可以轻松自然地实现冥想的目的——启迪。看到我自己以及其他许多人的生活中取得的巨大进步,我坚信如果“超觉静坐”得到广泛传播的话,一定可以改变社会,让所有人都能健康、富足、成功而和平地生活着。

  在这里,我要向玛哈芮希致以最深深的感谢、爱戴和赞赏,感谢他为我、我的家庭以及全世界所做的一切。  

  附录 附录三:感 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好太太雪莉。她是爱、美、艺术和活力的旋风。雪莉创造出了一个健康而有如天堂的家庭环境,让我们在此成长、创造、嬉戏、挥洒活力。没有她的支持、鼓励、幽默感、组织能力和智慧的建议,就不会有这本书的产生。

  我还要感谢我的儿子杰克。每当我的电脑或者我本人的电脑水平太弱而使写作无法进行时,多亏了有杰克那台强壮的电脑和他的高超水平,才让我的写作得以继续。杰克还设计出了Soma出版社这个名称。(顺便说一下,Soma在梵语中指最精妙的感知流动,在一切事物之内,而不依托于一切事物,它将整个宇宙凝聚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流动的整和的整体。)儿子的源源不断的地震山摇的创造力和干劲总是让我深受震撼。

  本书才华横溢的插图作者劳伦斯·肖尔夫是我的一位英国好友。我俩最早相识的日子要追溯到我们一块儿搬保险箱的时候(本书第3章中对此事有记载)。那时候我只知道他有非同凡响的图像设计才能,因为当时我们打交道的就只是图像而已。直到30年以后,我才终于看到了他卓越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都体现了画家那已被启发升华的精神境界。(若想欣赏劳伦斯的《完全图像》系列绘画作品,请访问。)而当我们两个人发现原来劳伦斯还是个世界级的漫画家时,我们两个人惊奇得下巴都掉了。

  能够让劳伦斯和我合作本书的插图是上帝对我的祈祷的回应。事实上,劳伦斯带给这本书的东西甚至超出了我所能祈祷的最好的结果。我不能指望找到比劳伦斯更好的合作者了。我希望插图可以和文字互动,而不仅仅是把文字转化为图。由于劳伦斯的超凡理解力、幽默感以及在艺术上的多才多艺,他绘制的插图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刚开始的时候,我俩有些职业性的礼貌。我们都小心翼翼地绕着对方走,寻找着共鸣,生怕触怒了对方。然而很快,共同的创造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忘乎所以。我们开始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卡通人物,越来越多的叛逆性的尖锐的东西,也创造出一堆堆的看起来很傻的有趣的插图。每当那些好玩的怪怪的图画从劳伦斯的笔下神奇地冒出来时,我们俩都禁不住狂笑不止。而最后的结果完美无缺,劳伦斯的插图为本书增加了一个动人的视角。我发自内心地深深感谢你——劳伦斯。是你让我俩共处的那段时间成为一段无比开心的体验。我相信未来我们之间的合作一定会非常愉快。

  当杰克的电脑专长也不能帮助我或我找不到他时,我就必须拉来重量级炮手。而我的不变人选就是伊夫杰利·特兰达。他是各种解决办法和电脑知识的活人喷泉。就算有的事他不懂,他也一定能很快收集到信息来解决。伊夫杰利的参与让我们信心倍增,事情也进展得更为顺利。页面设计和排版就更离不了伊夫杰利了。他就是一个专家纽带,让我和劳伦斯可以将文字和插图有机结合起来。假如没有他的技术天才、全面的知识面、超人的耐心和无私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前阵子我和克雷格·皮尔逊一起开车到芝加哥。我们在路上来回开了很长时间(在车上一共呆了10个小时)。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话。在我们的旅途即将结束时,为了证明点什么,我给克雷格讲了保险箱的故事。他听得津津有味,还追问更多的细节。最后我向他承认自己已将这个故事写进了几年前就开始动工的一本书里,但后来因为启动了一桩新的生意,就将写书的事搁在一边。他问我可不可以读一读这本书。我告饶说都忘了书里写了些什么了——我害怕尴尬。可他不依不饶地坚持要看。因此从芝加哥回来之后,我从电脑存档中找到了那本书的文件交给他,在文件之前还加了一串长长的说明和道歉。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竟然喜欢这本书,对它大加溢美之辞,我受到了鼓舞,决定完成这本书。因为克雷格不知疲倦地为我加油,更不用提他可贵的改编以及慷慨奉献时间来关注本书,凭着上天赋予我的力量,我要授予克雷格·皮尔逊“尊贵的《懒人成功有方法》接生婆”的称号。  

  我肯定在内心深处渴望过能碰到世上最好的编辑,因为这个人真的就在这本书成书的最佳时期自动地从天而降来到我的生活中。乔伊斯·威斯曼是一位编辑天才。她对语言的微妙结构的认识是我所遇到的人中最精准的。她对文字和逻辑的细微之处极其敏感。然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书的灵魂有着一针见血的见地。如果她觉得我的草稿中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她就会对我施以“蓝色压榨器”,直到我将这个部分改得和全书的整体风格一致,她才会满意。乔伊斯显然是满怀热爱来编辑书的。她启发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修补文字成为一种乐趣。这本书由于有了她出色的编辑技巧和对读者的认真负责而有了量子飞跃。能够有幸与她交流,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

  在本书第一稿完成之时,很需要找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给我诚实的反馈。博比·罗斯做了这项工作。他给我指出我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又比较蹩脚。他的经验、他的一针见血的见地,以及他令人开心的幽默对本书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将博比的友谊视为我人生中的礼物之一。

  讲到朋友,假如我要给“患难见真情的朋友”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会立刻将史蒂夫·鲁宾微笑的照片放到这个短语旁边。史蒂夫是那种稀有的总会伸出援手的朋友。他真是再好不过了。我珍视他对我的支持、友谊和鼓励。他对本书的审阅和对我们表现出来的信心让我和劳伦斯在设计插图时很有压力。我被他的爱深深感动。

  我想感谢谢普利·汉森。他是一位设计很有天分,品位无可挑剔,并且关注细节的艺术家。我感谢他在设计的开始阶段提出的宝贵建议,也谢谢他为本书设计了版式。

  玛莎·布莱特,人如其名(“布莱特”在英文中意为“聪明”)。她的校订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谢谢她如鹰隼般敏锐的眼力和美好的精神。本书出现错误的惟一可能就是我在她终审之后再加了新的内容。

  林恩·富兰克林,我们非凡的文学顾问,给予了我们多方面的帮助。她在我们开始做这本书时提出的建议对我们设计本书的形式和风格有很大的帮助。但她自己也没有料想到会发动一场出版革命。她拒绝出版我的书,说这不是她所代表的那一类型的书。接着她向我解释了出版行业是怎么运作的。我当时极为沮丧。不过这后来证明是件好事。正是和林恩的这次电话谈话启发了我,让我成立了一个新的、改善了的、偏艺术的出版公司。其他的出版社很快就将成为历史了。

  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应该感谢。这里有些人要特别指出。我要感谢梅兰妮·布朗所作的充分的资料收集,鲍勃·奥茨提出的充满智慧的建议,汤姆·麦凯格提供的法律帮助,以及艾伦·雷明尼克对时间、时机和永恒的适时掌控。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我那已不在的朋友亚当·克雷格。劳伦斯叫他“宇航员”。亚当创办了“晃动的画笔”工作室。他的艺术感、美感、风格、技术(“涂鸦”)、幽默和鼓励人的本领可是举世无双。正是有了你,亚当,我出色的朋友,我们才征服了那个不可一世的保险箱,让我们猛然意识到了动动小指头就可以做到那件事。你将永远活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