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面试流程:3000張LIFE民國34年到47年圖像 (三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39:09
 3000張LIFE民國34年到47年圖像 (三八)                    1851、1948年12月,蚌埠。国军士兵在乡下搬运装备,以抵抗周围数以百万计的共产党军队。         1852、1948年12月,青岛。华北地区难民蜂拥而入,这是青岛地方团体为难民提供食物的情形。         1853、1948年12月,蚌埠。国军进入市中区。         1854、1948年12月,中国安徽省。国军第九十九军的炮兵和他们的武器。1948年9月,恢复99军番号,军长胡长青,副军长胡建修,下辖艾瑗的92师和杨达的99师,杨汝贤的268师。         1855、1948年12月,蚌埠。难民和士兵拥挤在行进中的火车交接处。         1856、1948年12月,蚌埠。国军士兵紧急开赴前线,以救援被数以百万计的红色共产党军队分割包围的几只国军孤军。           1857、1948年12月,蚌埠。一个小村的乡绅用马车赶着自己的行李和粮食准备南下逃亡。         1858、1948年12月,蚌埠。南下的难民在一个集镇用餐。         1859、1948年12月,蚌埠。南下的难民,他们用骡马驮着所有能带走的家当。         1860、1948年12月,蚌埠。两个老太因为腿脚不便无法逃亡,留守在自家店铺内。         1861、1948年12月,青岛。华北地区逃离共产党控制区的难民住在垃圾堆搭建的帐篷里,无法抵御严寒。         1862、1948年12月,青岛。华北地区逃离共产党控制区的难民妈妈和她的儿子住在政府搭建的难民营里,相对其他后来的难民而言这几床被盖尚能抵御严寒。         1863、1948年12月,中国安徽省。国军第九十九军伙夫在杀鸡。         1864、1948年12月,蚌埠。淮河岸边的国军防御阵地和工事。         1865、1948年12月,蚌埠。国军士兵在午休。         1866、1948年12月,青岛。逃离共产党控制区的难民的临时住所。          1867、1948年12月,蚌埠。国军士兵肩挑背扛向淮河北岸移动,以解救被百万共产党军围困的国军。         1868、1948年12月,中国安徽省。国军哨兵在哨位就餐。         1869、1948年12月,蚌埠。Chang Pa Ling 火车站难民,提篮里不知装的什么。         1870、1948年12月,青岛。逃离共产党控制区的难民带着瓜皮帽,穿着厚棉袄。          1871、1948年12月,蚌埠。曹老集全景图,为防共产党军队抢滩登陆战,淮河岸边的集镇周围全部用木桩链接的铁丝网。         1872、1948年12月,南京。首批美国军援物资从日本抵达南京,有高射炮等。
        1873、1948年12月,南京。首批美国军援物资从日本抵达南京,这是码放在港口的弹药箱子。         1874、1948年12月,蚌埠。曹老集,被共产党军队炮击的国军战壕和坑道。         1875、1948年12月,蚌埠。村民们安葬一位60岁的中国女人,她因为给国军带路前往共产党控制区而被射杀。         1876、1948年12月,蚌埠。国军Hu Su (?)将军在前线。         1877、1948年12月,蚌埠。街景。         1878、1948年12月,蚌埠。城市全景图。         1879、1948年,中国上海。海关人员在码头检测准备外销美国的上海工业制成品。         1880、1948年,中国上海。黄浦江畔的大型现代化工厂。          1881、1948年,中国上海。外商独资企业。          1882、1948年,中国上海。一家即将兴办的大型无线电工厂车间内景。         1883、1948年,中国上海。华资工厂,开办于杨树浦的水厂。始建于公元1881年8月,建成于1883年8月1日正式向外供水的杨树浦水厂隶属于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它位于上海市区东部,现在杨浦大桥浦西段西侧,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是全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之一。 建筑的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承重墙用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周围墙身压顶雉堞缺口,雉堞的压顶及窗框、腰线等均用水泥粉出凸线,墙面转折交界处为水泥隅石形状,如同一座中古时代的英国城堡,尤其是那些装饰性元素,使这座建筑成了沪上工业厂房中的异数。         1884、1948年,中国上海。众多货轮停泊在码头等待装运纺织品及其他工业制成品。          1885、1948年,中国上海。舢板林立在码头,背景是等待运货的英国商船。         1886、1948年,中国上海。黄浦江上的帆船,背景是英国商船。         1887、1948年,中国青岛。黄海边的渔船,背景是德国风情的青岛老城。         1888、1948年,中国青岛。黄海边捕贝壳的渔夫。         1889、还好,这个水厂还在
          1890、         1891、1948年12月,青岛。民间办的保安公司正在学校操场培训,操场中间是迎风招展的中华民国国旗。         1892、1948年12月,青岛。一家名叫“乐天饭店”的中国小餐馆,很多美国军人喜欢在此就餐,英文食谱上写着牛排、鸡肉、熏肉、火腿,也提供人力车出租服务。         1893、1948年12月,青岛。冬日的黄海之滨,海面上波光粼粼,岸边的青岛城恍然如亚洲的德国风光。         1894、1948年12月,青岛。开办于1938年的青岛高尔夫俱乐部,门扇上贴着历届优胜者姓名,1938~1939年为同一人WILLIAMS,1940~1945年为日本人(1942~1945年又叫皇纪2062~2064年),1946~1947年为西方人。         1895、1948年12月,上海。英国壳牌中国总部大楼门柱标志。壳牌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历经超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壳牌对于中国市场的长久承诺始终不变。
        早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后来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
        到二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家附属公司,在约20个省份经营1000个经销处。大战期间,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并严重破坏,一切经营活动停顿。
        战后,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壳牌已雇用员工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35名外籍员工和4名华籍经理。
        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壳牌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直至1966年,该办事处才结束。与此同时,壳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1970、71年,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并伴随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而不断拓展业务,成为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
         1896、1948年12月,青岛。驻青岛美国海军上将Oscar C. Badger将军。
        1897、1948年12月,青岛。驻青岛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寒风凛冽中训练。         1898、1948年12月,南京。蒋介石(右后)在胜利教堂门口,旁边是凯迪拉克防弹车。        1899、1948年12月,南京。基督徒蒋介石(左)在胜利教堂内和牧师握手,这天可能是圣诞节。         1900、1948年12月,南京。两位基督徒蒋介石(中左)和王宠惠(中右)在胜利教堂内聆听牧师宣教。歡迎進入還舊樓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