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大特色咖啡馆:陇西世家(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04:04
陇西世家(六)

李氏鼻祖李耳世系考

由于李耳著《道德经》闻名于世,后被道教尊为李氏鼻祖。
(1世)李耳,乾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之史。” 这是正史中明确指为李氏的第一人,许多书云:“李氏,李伯阳之后。” 李耳,于周平王(前770-前719)时任太史,古之圣人,博大精通,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如龙乘云”,即好象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老子的学说,流传于后世,著有《道德经》上下编五千言。
(2世)李宗,字尊祖,战国时晋国人,后至魏,为将军,被封于魏国的城邑段干,以邑为姓,人称干木大夫、段干木。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隐而不仕。魏文侯赏识他的才能,曾登门拜访,欲授予官爵。段干木避而不见,越墙逃走。魏文侯不但不怪罪,反而更敬重他,每乘车路过段干木的家,都要下车,以示尊敬之意。仆人对此十分不解,魏文侯说:“段干木虽住陋巷,其贤德的名声却在千里之外,我怎能不尊敬他呢?”
(3世)李同,段干木(李宗)生,赵国大将军。
(4世)李兖,李同生,赵国相。
(5世)李跻,李兖生,赵阳安君,李跻生二子,一名云,一名恪。
(6世)李恪
(7世)李洪,李恪生,字道弘,秦国太子太傅。
(8世)李兴族,李洪生,字育神,一名汪,魏国将军。
(9世)李昙,字贵远,赵国柏人侯,后入秦,任御史大夫,死后葬于柏人(今河北唐山县西)西部。李昙生有四子:崇、辨、昭、玑。
(10世)李崇,字伯佑,仕秦陇西(治甘肃临洮)守,南郑公,为李姓陇西房的始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焦作温县人),隐而不仕。李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
(11世)李崇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李瑶,字内德,南郡守,为狄道(陇西郡之治)侯。
(12世)李信,瑶子,字有成,为秦朝大将军,封陇西侯。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说到他杀死燕太子丹的事:“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李玑有三子,云、牧、齐。牧为当时赵国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他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李牧足智多谋,治国有方,又长于用兵,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曾率军伐燕,使秦国不敢轻易举兵赵国,后李牧两次击败秦军,秦国惧怕李牧,就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诬李牧造反,赵王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终于杀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国大将王翦立刻率军灭了赵国。
(13世)李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
(14世)超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李仲翔,为汉朝河东太守、征西将军,曾征讨叛乱的羌人于素昌,阵亡,追赠太尉,葬于陇西狄道东川(今甘肃狄道县),其后人以此为家。
(15世)李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
(16世)李尚,为汉朝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令,他把家安在成纪。尚弟向,西汉时期人,范阳房始祖也。范阳,三国时期魏置的一个郡,治陕西涿县,晋朝时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至西晋末年,李氏已成为甘陕交界之六郡中的大姓之一,氐人李特家族便是其中一支。
(17世)李广,李尚生有二子,大的叫李广,为汉朝名将。《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以善射著称。文帝曾叹息的说,如果李广生在汉高祖之世,就能更好的显示才能,封个万户侯是不在话下的。景帝、武帝时先后仕陇西、北地(统甘肃旧宁夏、庆阳二府之地)等郡太守,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匈奴称之为“飞将军”,闻而避之。由于他勇敢善战,时人传说他箭能穿石。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拔剑自杀。
(18世)李广生二子:长曰当户次曰敢。李敢,字幼卿,郎中令,关内侯。
(19世)李禹,其父敢,字子道,其弟忠,顿丘房始祖也,顿丘,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到晋朝,它成为顿丘郡治,隋朝复为顿丘县,故城在今河北清丰县西南25里;李陵,当户子,广孙,《汉书·李广传》称之:“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仕为骑都尉。前99年,李陵奉命率五千步兵出居延千余里击匈奴,单于以三万多骑兵进攻,李陵陷于重围但仍奋力拼杀,日杀敌数千。正当单于准备撤军之时,汉朝降将侯管敢向单于透漏了李陵军无后援的消息,于是,单于再次猛攻,李陵终因矢尽,被迫投降。武帝闻讯大怒,时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陵孤军作战,军无后援,兵败投降,不全是陵的过错。武帝愈怒,下令逮司马迁,处腐刑。后武帝杀了陵的母亲、妻子、儿女,陵在匈奴生活20多年后病死。其后裔孙归魏,因魏帝接见于邴殿,而赐姓邴。
(20世)李丞,禹子,河南太守。
(21世)李先,丞子,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
(22世)李长宗,先子,字伯礼,渔阳丞。
(23世)李君况,长宗子,字叔平,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
(24世)李本,君况子,字上明,郎中、侍御史。
(25世)李次,本子,字仲居,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其弟恬,三国前期人,渤海房始祖也,渤海,汉朝所置的一个郡,当时治河北沧县,后汉把郡治移到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此后历代有因有废,治地不同,大体包括今河北海河以南,静海、青县、沧州,南皮以东,山东东陵、宁津、无棣以北的地区。
(26世)李轨,次子,字子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其弟潜,申公房始祖也。
(27世)李龙,另说隆,轨子,字彦绪,长安令、机弩将军。
(28世)李艾,龙子,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
(30世)李雍,艾子,字杰熙,为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
(31世)李伦,丹阳房始祖也,其五世孙李文度,为西凉安定太守,他后来归后魏,并徙家于河南京兆山北,于是,形成丹阳一大房系(文度公的十世孙为晟,即“西平堂”开基启祖)。丹阳,后魏所置的一个郡,北齐废,故址在今河南项城县东北。
(32世)李?(实考)
(33世)李?(实考)
(34世)李抚,武川刺使。
(35世)李文度,西凉安定太守,入魏把家安在京兆山北(今属河南)。
(36世)李权,仕后魏为河、秦二州刺史,封杜县公。

(37世)李崇义,后周雍州大中正、五州刺史,封武康县公。
(38世)李诠,隋朝赵郡太守,封临汾襄公,子二,达节、傅节。
(39世)李达节,隋太守。子四:长李端;次子李靖字药师,唐封卫国公,生二子:德謇、德奖。李德謇,为将作少监,封卫国公;三子客师,右武卫将军封丹阳郡公赠幽州都督;幼子正明,唐右威卫大将军。
(40世)李端,字药王,唐东郡守梓州刺史,封永康公。子二:长子李修志幽州都督;次曰修行。
(41世)李修行,唐汝州刺史都尉。
(42世)李元慎,唐赠洛州刺史。
(43世)李芝,赠右翊府中郎将赠陇州刺史。配张氏,赠清河郡夫人。
(44世)李嵩,陇右节度副史右武卫大将军,赠洮州刺史。配刘氏赠彭城郡夫人。
(45世)李思恭,洮州刺史冀军史,赠幽州大都督。配高氏,赠齐国夫人。
(46世)李钦,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使,死后赠太子太保,葬临洮西坪山钦王湾。配王氏,赠代国夫人。一子晟。
(47世)李晟,字良器,为西平忠武王,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县)人,生唐玄宗开元丁卯(公元727年)正月一日,年十八由武功官至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食邑一千五百户,赐京兆府万年县永崇里第泾阳上由延平门园林女乐八人,德宗御制纪功碑太子亲书立石东渭桥。贞元四年诏封先世立五庙,五年九月赐图形凌烟阁,贞元癸酉(公元793年)八月初四日薨,寿六十七,赠太师,谥“忠武”,十二月十六日葬高陵县(陕西)奉政原。配张氏,赠肖国夫人,先卒,继配郑国夫人杜氏祔焉。

李晟为“陇西李氏—兆京房李氏—西平堂”始祖。
(48世)李宪,系李晟之第十子。李晟共生有十五子:
李侗;
李伷;
李偕;
李愿——河中节度史;
李聪——光禄寺主簿、尉州刺史;
李縂——太子中允,赠兵部侍郎;
李愻——左神武大将军;
李憑——右威卫大将军;
李恕——光禄卿;
李宪——岭南节度史;
李愬——陈许节度史、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
李懿——渭南尉;
李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李琢;
李惎——右羽林将军;
李慇——岚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