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发声热狗:《古代送别诗歌赏析》——自序<<浏览塞北风情的文章<<立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52:28
《古代送别诗歌赏析》——自序标签: 还没有添加标签

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礼仪,珍视感情,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是诗歌大国,先秦的原始歌谣、诗三百、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诗,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诗词散曲,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横贯中国文学的广袤星空。于是诗词歌赋的唱和酬答成了古代文人墨客交流感情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有的设宴饯别以表友情;有的十八里相送以表恋情;有的彻夜相思以表亲情。

    早在《周易》的筮词中,就有涉及友情的内容,如《中孚(九十二)》中:“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于尔靡之。”

 而在《诗经》中人们已经用诗歌来描写别离情景表达离情别绪,如《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人类的真情实感如同地下的岩浆,沉积于日月,爆发于一瞬。古人不是高朋满座,就是盛友如云,遍布社会各阶层,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渔人、樵夫,在人生聚散时,友情、亲情、恋情都在挥手告别的一刻喷涌而出。或频频举杯、殷勤劝饮;或互做唱和、慷慨高歌;或解剑相赠、依依惜别;或互道珍重、表心达志。

在江淹的《别赋》中,分别描绘了富贵者之别:“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兴师动众、场面壮观,然而也免不了“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游侠之别:虽然是“剑客惭思,少年报土”几多豪气飞扬,也逃不脱“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亦是侠骨柔肠;从军者之别:“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天隔一方,生离犹如死别;远赴绝国者之别:虽然“可班荆兮赠恨,唯樽酒兮叙悲”依诸多哀怨、诸多思念洒便走过的每一步行程;夫妇之别更是感天动地,已经没有任何形式能够表达出夫妻之间的离别情思,“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学道成仙者之别:千百年的修炼才取得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 这样的成就,然而理想的实现却丝毫不能让成仙者走得潇洒、无牵无挂,因为“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恋人之别:“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所以自古送别其状有别、其情各异。或感伤:“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送友人》(李白)用离群之马的悲鸣来表达别情的沉重;或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用极其豁达的胸襟表达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或深情:“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送朱大入秦》(孟浩然)以赠送价值千金的礼物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或留恋:“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李白)用春风吹来柳条未青这一自然现象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眷恋;或表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用“玉壶冰心”来说明诗人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表达为官做人的志向;或祝愿:“料如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对友人充满寄托和期望,希望友人凯旋归来;或思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用大胆的想象身化明月,伴随友人天涯海角,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或赞颂:“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夜送赵纵》(杨炯)联系友人的姓氏,以《完璧归赵》的典故强化诗歌的表达效果,用璧玉的洁白无暇暗喻友人完美的德行和操守;或惆怅:“郢入逝矣,谁与尽言。”《赠兄秀才从军》(稽康)友人别后,再无能够尽情谈心的知己了,与谁尽言,怎会不惆怅之极呢?或关切:“自当逢雨路,行矣慎风波。《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送友人出行,千叮咛、万嘱咐,怕风雨侵之,怕寒暑病之;或期盼:“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王维)有多少期待,有多少深情都融入了这临别的赠言之中。总而言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江淹)。

古代送别酒是必不可少的。别宴上的美酒不但寄托着送别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更成为送别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寄李袁州桑落酒》。古代交通不便,山高水长,一旦分别,重逢无期,所以设宴饯行,以表厚意。有的从天明喝到天黑,有的一场不行,再饮一场。“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以酒表达依依不舍的浓郁深情;“州人洗眼望归程,会约春风载酒迎。”美酒之中充满祝愿、满带期盼。

    而杨柳被古代文人描绘得优美动人,寄托着缠绵情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小雅*采薇》有诗句:“惜我往矣,杨柳依依。”景中融情,以杨柳寄托依依深情。自此杨柳便被人们赋予了惜别之情。如:“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在宋词中更是莫不如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人远行,无非选择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车马为交通工具从陆路出行。在古代车马所行的古道旁,多设有亭子,以供旅行之人休息或做送别饯行之用。于是就有了“何处是归程,长亭接短亭。”《菩萨蛮》(李白)。这里的“长亭”和“短亭”便成了古代诗歌词曲中的一个意象;另一种是乘舟楫从水路出行。清人王琦曰:“南浦,送别之地。”于是“南浦”这个代表水边之地的词汇便成了送别诗词中的一个意象。如:“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送别》(王维);再如:“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总之,送别题材是中国古代诗歌瀚海中的一朵奇葩,繁多而精彩,字里行间浸透着亲情、友情和爱情。如八月桂花、芳醇美酒,自古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