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里zqsg是什么意思:在国际视野中观照远程教育的本土进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27:18
2005年3月7日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综合)》2005.1作者:记者 冯琳 曹凤余
 
2004年12月1日,由本刊和中央电大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四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研讨活动在京举行,主题是“中外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着重探讨中国远程教育面对的挑战与机遇,国际远程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以及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发展中国特色远程教育。谈松华、张伟远、丁兴富、高利明、刘英、严冰、陈丽、张少刚、单丛凯、陈庚、钱辉镜、尹伟中等在研讨会上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纵观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中”与“外”的相互参照与比较,向来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不论在理论研究或实践探索中都是如此。伴随着发展的进程,这一主题的内涵不断丰富;更为可贵的是,人们对这一主题的探究也逐步走向深化。在近年来现代远程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和政策层面的调整与规范之后,当远程教育逐渐进入社会舆论的聚焦区并承受着各式各样评说的时候,从国际视野中来观照我国近年来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做出比对印证,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许多远程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尽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通过汲取更多国外与本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们的认识可能获得更新的视角,并不断趋于深化。
一、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
在2004年5月的“中国远程教育大会”上,张伟远博士在论坛报告中曾简略提及国外远程教育的失败案例,引起了许多与会者尤其是媒体记者的惊讶和强烈关注。成功的国际经验更加广为人知,但关键是我们能否从中得到比较深刻的启示?同时,那些失败的教训也亟须得到深入的剖析。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耳熟能详的“道理”,但张伟远博士何以特别指出,从国际远程教育研究的前沿所获得的最突出的启示,就是远程教育理论来源于远程教育实践?似乎是与此相呼应,谈松华教授认为,中国的远程教育,基点是建立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的中国自己的创造。实际上,这也就是与会者们所共同强调的“中国特色”。
张伟远(香港公开大学遥距及成人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国际远程教育领域获得理论和实践启示我们从国际远程教育研究的前沿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理论启示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远程教育理论来源于远程教育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概括总结远程教育的基本原理。远程教学的理论也是一样,它也是来源于远程教学的实践,而远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则是来源于远程教学设计的实践。国际远程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理论,就应该很好地总结我国的远程教育的实践,然后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论。同样,从国际远程教育发展的实践中,也能够通过丰富的实例获得很多启示。比如,关于教育管理的模式、现状、挑战与策略,关于教学设计的不同模式、其在不同国家的运用和成效,关于支持服务的理念、模式、方法及成本问题,关于远程学习的动机、自律、自我图式等,关于同师资发展有关的入职训练、在岗培训和高级人员培训,关于质量保证层面的资源库建设、课程开发、评价和考试,关于学习互动的派别、作用及其运用,关于国际合作的优势、困难、挑战和策略,还有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有关一国、一校远程教育的个案研究,等等。
从国际远程教育领域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有助于国内了解国际上最新的远程教育发展,有助于我国远程教育同国际接轨,也有助于认识和发挥我国远程教育的优势力量,成为亚洲的典范,从而站在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前沿。
剖析并汲取国外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失败教训不同国家的远程教育理念和实践是不同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一个国家成功的远程教育实践,搬到另一个国家可能是不成功的。比如,英国开放大学是国际领域的一个成功范例,它能够跻身英国100所大学中的前6名,简直可以同牛津、剑桥比肩而立。英国开放大学为了扩展它的市场,在美国建立了一所开放大学,也称为“英国开放大学”,并试图把它的理论和模式搬到美国去。然而几年之后却失败了。原因就在于英国和美国的教育理念、传统、制度等是不同的。
国外的教训还可以举出一些。比如,全球21世纪大学曾经轰动一时,也得到了商业机构的大笔投资,它认为依靠一些一流大学所建设的网上大学会受到欢迎,然而实际上它缺乏生源。再如,英国的网络大学由英国一些著名大学联合举办,但亏损二千万美元。此外,如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坦普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墨尔本大学及在美国境内的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开放大学等,都曾尝试开办一些盈利性质的网上学习课程,但是每所大学都损失了至少一千万美元。
那么,上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它们错误地把网上教学等同于“面授教学+技术”,没有把远程教育看作是教育的一个领域;它们没有预料到网上教学中教材开发、支持服务、师资培训等昂贵成本,没有预料到跨校合作的网上课程在管理和资格认可上的困难,也没有预料到远程教育课程在国外推行中的本地适合性,包括语言的障碍问题,本地辅导教师的资格问题,考试的管理问题,等等。此外,很多大学联合在一起,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中国的远程教育要靠自己从国际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主要结论呢?那就是:中国的远程教育要靠自己,我国的远程教育专业的建立主要应该依靠本国的教育机构。建立远程教育的专业是势在必行的,因为从国际范围来看,不论是东方或西方,培养大量的远程教育人才,师资是关键。如果教师没有经过远程教育的训练,他就会把课堂教育的一套搬到远程教育中来,这样,远程教育的优势就不能够发挥。一些国家的远程教育比较发达,如英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专业开设了很多年,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把它的师资培养模式照搬到中国就可能面临失败。英国与美国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了英国开放大学在美国的失败,而亚洲的文化和教育理念与西方有着更大的不同。我们应当把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拿来借鉴,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在国际的水平上来开始发展我们自己的远程教育的专业,培养能够为我国远程教育服务的专业人才。我们当然应该利用国际力量,在远程教育领域加强国际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吸引国际学者加入我们的队伍,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增进我们的优势。
谈松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创造我们一方面需要吸取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一方面也面临着如何总结远程教育本土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问题。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时候,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远程教育应该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实际上否定了卫星电视教育的远程教育,认为卫星电视教育已经过时了。当然我们最终坚持的观点,还是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主张天网和地网的结合,不能只讲计算机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不能脱离现实。在理论上也是如此,你可以说国外的理论多么先进,但在中国如何“结果”、如何能够真正有所发展?如果不和中国实际结合的话,那就是照抄照搬。
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信息技术,但这必须从国情出发。比如,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西部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就不能想得太简单。有专家指出,按照中国现在的信息化推进规划,仅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就要投入126万亿人民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2000年我国的全民国民生产总值是10万亿,那么这就意味着20年当中就要有12.6年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不包括培训、维护等费用。可见,信息化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搞信息化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在中国这样的条件下,信息化的确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托点;但是,究竟怎样推进信息化,这还是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要着力去思考的问题。
中国的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基点是建立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的中国自己的创造,包括理论上的创造。
重视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中国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如何整合,如何提高效率?我们有时有一哄而上“刮风”的问题,提倡一个事情,大家都来扛旗子、都来乘风。有一些网络学院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普通高校怎样搞远程教育就一哄而上,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很可能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资源共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麻省理工学院课程上网引起了很多关注。世界银行专家介绍了墨西哥的一所学校,说它搞了30多个分校,取得了成功,用的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资源。那么,在资源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如何尽可能地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如果都来重复建设,质量也不高,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当然,这里面就有一些机制的问题需要解决。
远程教育的发展确有制度建设的问题远程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要有它的地位,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而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一个教育领域,如果没有制度保障,就很难在教育体系中确立它的地位。所以,我们需要制度的建设来确保远程教育的地位,包括学分、学籍、学分考核和学分承认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果有一套制度能够确保远程教育这种形式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应有的地位,就能够从制度层面上保证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理论研究滞后在何处?
相对于远程教育实践跨越式发展的“领跑”,远程教育的理论进展似乎显得有些尴尬。反映实践进程,并对其进行指导,是理论的使命。那么,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不平衡”,其解决之道是什么?究竟如何梳理远程教育的“规模”与“品质”同理论“滞后”的关系?此外,对远程教育逻辑起点的重新审视,是否会令我们切入一个理念与模式选择,乃至学科建设的新视角?
从国际范围看,远程教育的学科与专业建设似乎不成其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我国则涉及方方面面的环境与条件。本刊在去年刊发系列文章集中探讨学科建设问题时特别指出,在学科建设的长期过程中,需要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关注本土实践,从中发现、提炼前沿课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本次研讨会上,不少与会学者对远程教育的学科建设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应该有助于判定理论滞后的原貌和症结。
丁兴富(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教育技术特聘教授):
解决理论创新的滞后,充分重视远程教育学科建设我国远程教育的实践发展很快,规模与效益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其已经发挥的作用看,是其他国家的远程教育所做不到的。同时,远程教育的实践也从高等教育领域很快地扩展到基础教育、继续教育领域,扩展到整个终身学习的领域。与此同时,目前存在理论与实践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践发展呼唤理论的创新,但理论创新还是非常滞后的。这会制约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上公认远程教育是一个学科,它既不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也不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它不是其他哪个学科的一部分或一个方向,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英国、美国、德国等许多国家都有远程教育专业,都有他们的课程体系。
中国的远程教育规模很大,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缺憾,包括引起了许多风波和说法的质量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队伍的原因,问题的根子在于中国远程教育的从业队伍缺乏专业培训。而要想使这支队伍受到专业培训,最基础的一个问题就是远程教育本身要成为一个学科,要发展得更快一些。学科专业的建设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得到充分的重视。我国远程教育的从业队伍如果能逐渐得到更好的专业培训,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远程教育方方面面的一些问题,也就不难得到根本的治理。
单丛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
更重要的是远程教育实践与理论品质的提升远程教育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问题的确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远程教育理论成熟必经的一个阶段。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远程教育这个学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实践学科,而不是一个理论学科,它的建设更直接地与我们的实践水平有关。它的专业性问题,更多的是品质决定的,而不是规模决定的。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还需要更多地关注、推动远程教育实践品质的提升。
当然,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有了一套成熟完整的理论,实践工作者才能知道走到哪里、身处何方。从实践角度来讲,对理论的品质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把理论研究区分一下层次的话,如果以金字塔来描述,最底层的应该是研究,再上一层是理论,最高层是科学。我们不能把每年发表的大量论文都看作是理论,这只是研究的层次——研究中还有真研究、伪研究;真正能够自成其说,能够抽象出实践中的核心问题的,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而这些理论也未必就是科学,只有被验证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的时候,它才上升为科学。所以,现在需要审视我们的研究中有多少是理论、多少能够上升到科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乐观的理由去过高地估价这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我们需要做更多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在学科发展、理论建设上更有说服力。
张少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助理):
把分布式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逻辑起点远程教育发展到今天,需要对远程教育的“距离”概念这一逻辑起点进行再认识。一个基本命题是,如果将远程学习的概念转换为分布式学习,那么理念的不同就决定了远程教育模式的不同和学科的发展。
如果我们的逻辑起点是“距离”,更多地就是指时空的单向与线性特征,如此推导就要考虑用什么技术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于是有了技术的推动,有了所谓的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要想保持零距离的话,就必须要有教材,要先做优质教材,而这就必然要有高投入、高成本。如果我们改变前提,以分布式学习为远程教育的逻辑起点,把分布式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基本概念,把分布式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学习的双向感、网络感就出现了,互动性教学活动就出现了,学生的归属感就存在了,我们看待远程教育,就不会单纯跟着技术跑。
基本命题下面有两个子命题。子命题一:如果师生“分离”引发了远程教育,则网络技术让师生有可能“重逢”,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子命题二:“距离-远程学习”理念下的远程教育,其前提和基础在于开发教学材料;而“分布式学习”理念下的远程教育,其前提和基础在于选聘教师。由此,带来了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成本构成的变化。
以往强调的是补偿教育,提供教育机会,相对应的是规模办学等准工业化教学理论;而分布式学习强调的则是教育服务,提供学习超市。以往有人认为远程教育就是以“手段”解决“距离”问题,所以不值得去建立学科。如果以分布式学习的概念去看待、理解远程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可能就不会那么困难。
三、探寻提升实践品质的现实路径
远程教育实践领域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远不是全然的凯歌行进。一些我们取得很大成绩的方面,同时也可能是依然存在问题或出现新问题的方面——这是教育部高教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负责同志所感触颇深的。与会学者所涉及的,不论是透过国际范围内的研究而提供我国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还是结合国外学者的成果来总结自己帮助普通教师掌握远程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经验,抑或是对国家远程教育的发展格局进行比较宏观的思考,都是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探究进一步提升实践品质、保证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尽管这些围绕特定主题的讨论,远远无法涵盖诸多重要的实践课题。
陈丽(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增强远程教育实践科学性,提升远程教育实践队伍水平远程教育实践的发展,确实受到体制的制约;但是,我们是否也需要从内部找一找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实践的科学性问题。加强远程教育实践的科学性,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第一,要有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人家的理论可能非常好,但可能并不适合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学习者没有经历过西方式的工业社会,没有足够的参与远程学习的能力和思想准备,甚至学习动机都与西方国家的学习者不同。第二,一定要站在国际的平台上去吸收他人的经验。学习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要真正了解人家。第三,建立远程教育专业,提升从业队伍的水平。中国远程教育的实践发展得太快了,而这支从业队伍对远程教育的了解却太可怜了。这也是一种现实,我们没有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比较成熟的学习材料可供他们学习。要想在从业队伍的水平方面有所突破,建立专业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了一项研究工作,目的是调查国际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训的现状,总结对培养中国远程教育专业人员有借鉴意义的经验。研究发现,国外对于远程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层次上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文凭和证书类三个层次,其中硕士学位课程目标是高级专业能力,如专业研究能力、组织和项目的管理等,研究生文凭目标为扩展和深化远程教育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证书类课程目标则是培养远程教育领域专业基本能力或特殊技能。培训项目的的生源主要是远程教育领域的在职人员,教学模式一般以远程教学为主。在课程结构方面,分为非均衡型与均衡型课程结构两类。从非均衡的课程研究中可以发现,尽管远程教育是对技术发展最敏感的一个领域,但是对远程教育的规律的重视远远大于技术本身的操作,也就是说,远程教育尽管同教育技术有交叉之处,但它不是研究技术怎样有效地改革教育,而是研究人才培养的完整过程。可见,即使今天我国远程教育专业产生于教育技术这样一个较大的学科背景下,但仍然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远程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而远程教育从业人员所要求具备的能力远远不是教育技术的一些能力,还应该包括对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管理、设计、支持等。
远程教育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发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成熟的课程计划。同时,国际远程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实际上满足了国外远程教育实践对不同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多种课程设置结构也满足了各类专业人员的能力需要。此外,远程教育的形式适应成人在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我国的远程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可以有本科层次、证书层次和硕士层次。目前我国远程教育领域的实践者大多数人的学历还是在本科层次,特别是技术支持、教学设计等,硕士以上层次的比例还不是很大。证书层次是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培养不同的专门岗位的技能。硕士层次人才的需求很大,因为大量本科层次的从业人员需要提高学历,以提高自己的执业能力。在培养方式上,应采取全日制面授和业余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而言,仅仅是培养在职人员是不够的,应当通过建立专业,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远程教育课程,较快地提升远程教育实践队伍的水平。
高利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应对远程教育“流行”所带来的挑战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向两端延伸,一个是宏观、外延的发展,跨行业、跨层次,营建学习共同体,实现终身教育;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深入,围绕学习科学,研究人如何学习。技术总是在更新的,远程教育不应盲目追随那些最新的技术,而一定要用最牢靠、比较普及的技术,否则花费巨大却收效最低。这样,宏观上有依托,根基上有研究作为基石,远程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开展自己的工作。
穆尔认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在于流行,作为一个概念,已经为“主流教育”所接受。同时,穆尔认为远程教育的挑战也在于它的流行。教师不去了解远程教育的最好方法,只用以为最好的方法上课;机构则不进行任何根本性的改变,只想传送课程。这可能是需要远程教育工作者深入做工作的一个方面。现在的老师,可以称为“繁忙的老师”。他们需要适应学科的迅速更新,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还要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远程教育。因此,国外一些专家,如Susan KO和Steve Rossen,就研究如何让那些不懂远程教育的老师把他的课上成好的远程教育课,希望这些老师知道最简练的、最精要的远程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参与远程教育。
对于从事传统教学的老师,尤其是普通高校的老师,其需求是很大的,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地做这样一些工作:需求分析,快速原形设计,教学内容的切分与组织,视觉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材料,实施、评估与修订。对普通高校的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资源,要提供资源的支持。近年来,我国搞了很多资源建设的项目,现在需要研究这些资源究竟“实打实”地进入了多少教师的课堂?复用率如何?还有,面授老师现在也需要用远程教育的种种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关于远程教育中交互的研究。
陈庚(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思考整个国家远程教育的整合问题有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重新构建整个国家远程教育体系、重新组合远程教育资源的历史性时刻了?
从历史脉络上看,教育领域的形势发生了一些非常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大幅增加,作为补偿教育的脱产形式的远程教育,其存在的必要性已经减弱;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成人教育招生的增长率逐年下降,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学生素质出现明显的下滑;教育质量存在许多令人忧虑之处;各种形式的远程教育,其基本对象相同,都是在职从业人员为主,但教育标准不同,如进门的门槛不同、毕业证书不同、教育过程不同等;管理体系上自成门户,生源大战激烈,无序竞争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资源重复建设,自成体系,不可共用;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各类传统远程教育,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国家提出信息化社会的建设要求。
在种种变化之中,面向成人的远程教育,就自然面临着整合的问题。在整合工作中,可以考虑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具有一定级别的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协调;二是制定各种法规;三是要重视远程教育的评估;四是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教育还是要有国家行为;五是整合肯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要一刀切;六是要加强关于远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不一定要搞本科层次的远程教育专业,甚至教育技术学科的学生可能都不宜规模过大,应该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用这种方式来提高水平。
四、创新与深化:构建中国远程教育的本土模式
当远程教育进入改革创新、依法行政的新阶段之际,发展中面临的很多深层次问题依然对我们构成挑战。因此,奠定改革创新与深化发展的立足点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科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强化本土实践研究,是两项非常重大的课题。做好这些课题,需要在国际视野的观照中摸索并遵循一些指导性的原则或理念。不能把一些国家的某些成功经验当成衡量远程教育发展水平高低或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以及牢记我们最终要建立的是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本土模式,并以此为世界远程教育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就是一些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观点。
刘英(教育部高教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处长):
远程教育步入新阶段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使中国的远程教育走上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创新之路,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回顾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几年来的试点工作,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断审视问题、研究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高校网络教育定位的逐步明确,规范管理政策与机制的逐步完善,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的探索,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都是处在这样一个进程中。
目前,我们的远程教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改革创新、依法行政。我们要继续贯彻在质量保障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教学层面上的问题:远程教育究竟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什么样的发展定位,什么样的质量观,如何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应该建构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怎样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包括体系的建设,以及如何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以适应终身化学习的需要。在资源建设、技术模式、队伍建设和质量保证方面,都应该有更明确的要求,这是非常迫切的。
奠定改革创新的立足点我们的改革创新,其立足点是什么?第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这就需要重新思考,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远程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发展的政策问题、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第二,要考虑我们怎样参与到终身教育体系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来,如何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第三,要继续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上进行深入探索,在这方面,理论研究还很滞后。国外远程教育的很多理念可以吸收进来,但是还要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包括文化背景、服务对象的素质。我们的探索必须要有中国特色,包括在教学层面上的设计,对老师的要求,等等。同时,借鉴吸收国外的理念时,在具体的做法上也还要进行研究。第四,政策法规的完善及其理论研究,是特别需要加强的方面。远程教育体系当中还缺乏相应的法规、条例。我国需要制定终身学习法,制定继续教育法,但这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要进行依法行政方面的研究,适时出台相关的条例。
强化实践研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实际上是在边实践、边研究,远程教育的研究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总的看还存在滞后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应当加强有针对性的研究、结合实践的研究,尤其希望紧密结合我们的试点工作。更重要的是,应提倡远程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机构和人员参与研究,使每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而在理论方面有所突破,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共享,推进实践。同时,要保证我们的实践研究工作站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交流,关注并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严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主编):
国际视野中的共性问题与特殊问题进入新的世纪以后,中国的远程教育实际上在更高的层面上、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远程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同时,各个国家的教育,包括远程教育,也都面临很多新的课题。这些课题会因各个国家的国情、包括教育的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各国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而且即便是对那些特殊问题的研究,实际上也会对其他国家有这样或那样的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在当前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科学地看待国外的经验和中国的实践国外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确实值得学习、借鉴,但这种学习与借鉴必须同中国的国情、同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实际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借鉴国外什么样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要看它们在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方面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在一个国家获得成功的实践,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是不成功的。我们决不能把一些国家的某些成功经验当成衡量远程教育发展水平高低或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我们最终要建立的是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本土模式,我们的实践探索实际上也正是通过构建本土模式来为世界远程教育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辩证地认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关系对于人们提出的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探索的问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滞后。这里面可能有大环境的因素,也有研究者的因素。还是要研究“研究”,也就是对理论研究本身进行一下反思。对于实践探索的成果,很多人不善于提炼,不会写;但也有一些人太会写,或者只会写。所以一定要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认识得透彻一些。
学科建设的问题确实值得重视。远程教育学科的建立是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但过于强调学科建设恐怕也有问题,尤其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不要把学科建设本身作为目的,或者说,不应把学科建设作为首要或终极目的。要看在创立这个学科的过程中,我们对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进程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的影响。
深化国外成果的研究,加强本土经验的推介对于国外远程教育取得的理论成果,介绍、引进本身并不是目的。我们要研究这些成果,尤其是要研究国外同行们取得这些成果时所进行的实践探索。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于国外远程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很不够的。我们现有的一些研究,比较多地停留在一般化的叙述层面,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如何把远程教育的本土经验介绍出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对国内远程教育这些年的发展,还缺乏具有国际背景与视野的研究,再加上交流能力方面的一些制约,也使得我国的远程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不能够产生国际影响。在这方面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解决。
关注远程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国际远程教育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到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中确实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制度障碍和文化缺失就是其中两个很重要的方面。制度障碍就是常说的体制性障碍,远程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文化缺失不仅仅存在于远程教育领域,而且是高等教育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涉及大学精神、大学理念这样一些层面的问题。应当通过在这些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国际上相关问题的了解,从更深的层次上研究远程教育的发展、开放大学的发展,探讨开放教育的文化特征,包括从文化的层面上研究对学习者的关注,研究共享与合作的手段与理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