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纽博格林赛道:河南省即将爆发金融危机,恐怕成为第二个温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02:09

河南省即将爆发金融危机,恐怕成为第二个温州!

发布: 2011-11-22 01:00 | 作者: 甘道夫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79 | 回复: 0

河南省即将爆发金融危机,恐怕成为第二个温州!


甘道夫


在前一段时间,温州市的金融危机震动全国,中央政府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息了事态,没有酿成严重后果。而现在,三则新闻勾勒出了河南省正在面临的金融危机,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河南将会成为第二个温州。


温州金融危机,中央政府为什么要救援?


许多人骂中央政府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一听说温州的炒房客、高利贷主身陷危难,立即跑去当散财童子……其实,温州的金融危机,我认为中央政府出手救援是正确的决策。

曾经有新闻说,温州90%的人口参与了各种金融游戏,许多普通的老百姓,都把身家性命投入到“民间贷款”中。如果中央政府不出手,任由事态一步步地恶化下去,就有可能激发民变。

单纯的商人赔钱还好说。中国的商人自古就是软弱的,赔了钱只会悬梁自尽,很少想到去找政府的麻烦;但是,中国的农民如果赔了钱,那是一定要闹事的,因为赔钱不啻于杀命。

而如果商人与农民同时赔了钱,商人就有可能凭借他们的资源和见识,组织农民闹事,把农民推上前台,跟政府叫板(农民只是他们手中的工具),来牟取自己的利益。



如果河南的金融危机不能被解决在未爆发之时,中国将祸起萧墙!


现在,河南省的金融危机已经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了。

由于河南省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至少比温州大)、还是省级行政单位,那么,河南省金融系统中的资金理应比温州多得多。而即使有如此众多的资金,却仍然无法摆平一些黑洞,以至于即将爆发金融危机。由此可见,河南省的金融系统中的黑洞究竟有多大。

一个温州市,就爆发出影响全国的金融危机,把中央政府搞得焦头烂额,差点被牵连下水、上不了岸,某些后续效应至今也无法消除。那么,如果河南省爆发了金融危机,中央政府还能够成功救市吗?如果救市不成功……以下省略一万字……

中国古代的军事经验中有一句话,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河南地区。这句话不是娱乐界的花边新闻,而是有历史依据的。

那么,如果“中原”大乱,现在的中央政府失去了“中原”,是不是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失中原者失天下”呢?


河南省金融危机的相关新闻


河南圣沃倒闭揭开银行企业担保公司三方利益链


2011-10-22 00:07:49 来源: 中国经营报(北京) 

最近一个时期,各地有关民间高利贷崩盘的案件此起彼伏,浙江温州、河南郑州、内蒙古鄂尔多斯等等,这些之前全民皆放高利贷的地区在狂欢之后正在迎来一个个恶果。此次,我们选取了河南圣沃担保公司以及鄂尔多斯苏叶女的民间借贷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发现,之前民间高利贷所依附的多为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狂飙不止的房地产市场,而如今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很多民间高利贷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或许,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深秋十月,河南担保业打了一个大喷嚏。

河南圣沃投资担保公司资金链突然断裂,让上千名“理财客户”的资金打了水漂。而且不安和焦虑情绪迅速蔓延至整个河南担保业。许多担保公司挤满了要求提前退款的理财客户。

这一事件对河南担保机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河南有将近1600多家担保公司,超过10万的从业人员。圣沃事件背后,巨大的民间借贷需求和政府相关政策制之间的错位隐现。

圣沃之乱

河南有1680家担保公司,选择哪家作为理财对象取决于利息的高低。

圣沃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1日,其注册资本仅为5000万元,但却凭着高息策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积累了上千个理财客户,其中大多数客户投入的资金都在百万元以上。

一张银行卡在圣沃公司的POS机上轻轻划过,从这一刻起,一笔打到另一个账户的数十万元资金就开始以月息3分的速度实现自我增值。
银行卡的主人和担保公司在一份合同上各自签字。这份合同上已经有借款方的签字。但大多数理财客户都没见过借款方,更无从了解借钱做何用途。《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的借款方都是担保公司虚拟的,只是起到募集资金的作用,而至于吸收来的资金究竟投向何处,则由担保公司再行决定。无疑,作为担保公司,这种操作手法是违规的,但是理财客户们大多也不太关心这些,他们更关注利息。

虽然合同上注明月息一分五,但实际上3分的月息是最保守的数字。根据借款时间和用途的不同,利息还会达到6分,甚至9分。不过也有些信息不灵的理财客户拿着1.5分的利息,并为此抱怨不已——在圣沃事件爆发后,他们才发现一些业务人员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收益吃掉了——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少潜规则。

一对母女——58岁的法人代表于兆君和28岁的财务总监王雨是圣沃公司核心人物,掌控着以十亿计的往来资金,据说圣沃每天出去的钱达到一个亿。

多名圣沃公司的理财客户告诉记者,圣沃在资金链断裂之前信誉良好,投资总会按时兑现,有时甚至提前还款。圣沃看似良好的运转从9月19日开始出现异常,许多理财客户接到圣沃公司王雨的电话,称有借款方紧急用钱,仅用一两天,按日付息。

一些客户将资金放了进去,但圣沃并未及时在第二天支付资金和利息。直到21日,更多察觉出异常的客户询问圣沃,得到的答复是圣沃公司账上已经没有钱了。原因是由于借款方没有按时还款,因此导致他们也没钱兑付给理财客户。

虽然失算的理财客户不愿透露关于这笔业务的真实利息,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郑州过夜资金最高能够达到日息0.12元,也就是一百万元的业务,一天之后要支付12万元的利息。这样的业务通常被称为过夜资金。

随着越来越多理财客户合同的到期,引起了理财客户们的群体恐慌。10月13日,近千名理财客户占据了郑州金水路浦发国际金融中心圣沃公司所在的整个楼层。

在这次壮观的追讨活动中,有理财客户当众拨打了财务总监王雨的手机。王雨说,河南省工信厅的领导要求她在当天晚上将圣沃客户的所有资料在第二天上午全部递交,包括每位理财客户的身份证号、合同、家庭住址以及利息等信息。

王雨在电话中表达了她的担忧:如果这件事情交由政府处理的话,结果会很漫长,大家的钱很有可能长期不能收回。王雨的说法在理财客户中引起一阵骚动。主张报警和反对报警的声音形成两种对立面,有人为此大打出手。

不久,郑州市公安局介入,王雨等人被控制。据说,郑州市公安局为了调查圣沃一案,抽调了120名经侦警察开展调查,并在圣沃公司附近一家快捷酒店大厅设了登记点。

截至10月19日,圣沃公司未兑付的借贷金额已经超过15亿元。

三角游戏

圣沃公司揽储的巨额资金究竟去了哪里?

即便是动辄联系到上千万元资金的圣沃业务员也未必了解。圣沃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务员告诉记者,这些资金使用只有老板才知道。

但王雨在被警方控制前最后一次与理财客户的对话透露,有将近10亿元的资金分别在日常合作的几家银行,以及3家与银行有着密切合作的大型企业。

多位理财客户转述王雨的话说,这几家银行包括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等在郑州的分行或某支行,总共占用5亿元,其中兴业银行占用了1.4亿元;3家河南知名企业共占用4亿多元,分别是生产速冻食品的三全食品公司、思念食品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宇通集团。

不过三全公司否认了上述借款的说法。而其他企业和机构未能在记者发稿前做出表态。

王雨解释资金链断裂的说法被许多理财客户作为事发后最大的安慰,但也被一些理财客户质疑为托词。

有人猜测,圣沃公司的资金流向了温州,因为那里的民间借贷利率更高,圣沃的存在就是为了在河南揽储再投放到温州获取更高收益。而且据说圣沃公司股东中就有温州老板。还有人称圣沃的资金流向了省内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

与上述未经证实的猜测相比,许多理财客户就银行与圣沃有着必然联系达成共识。

一位谙熟其中规则的理财客户告诉记者,许多企业在向银行借贷后,由于发展周期较长,在贷款到期时往往利用担保公司的资金还款,时间最多为两三周,将银行的贷款还上后再由银行重新发放贷款。而担保公司之所以有勇气将资金借给企业使用,是由于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私下做了“担保”。还有人告诉记者曾亲眼看到银行公然为担保公司开具盖有银行公章的保函。而这些做法均违背了金融业的相关法律规定。

银行、企业和担保公司三方之间达成心照不宣的默契,这笔周转于三方之间的资金被称之为“过桥资金”。记者调查了解到,郑州95%以上的担保公司均开展这项业务。而达成交易的关键在于企业会多付出一些利息,日息达到2分甚至3分是很正常的。

根据王雨的说法,圣沃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最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流通量急速减少,银行从中撤出,从而让这个三方融资链条无法再继续,担保公司借贷出去的钱一时无法回款导致资金链断裂。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每到月底或年底考核存款量前夕,许多银行也会求助担保公司,往银行账上存上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巨额资金,用来应付上边的考核,在短短的两三天后,即可将这笔钱和高额利息还给担保公司。

错位的规则

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存款任务考核不惜找到担保公司求援的银行,而另一方面则是手中握有巨大闲散资金和理财需求的民众,还有一方面是融资需求远远无法满足的中小企业。河南担保行业短时间内的兴盛似乎有着合理的内部逻辑。

短短几年间,河南省的担保机构从190多家增加到1600多家,占全国担保公司数量的四分之一。而政府监管措施的缺失和滞后使得这一依靠潜规则运行的民间借贷模式从一开始就蕴藏着巨大的危险。

2008年上半年之前,担保公司与普通工商企业一样,只需要按照正常程序到工商局办手续就可以。而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8月期间,申请成立担保公司需要经过河南省中小企业局审批,合格后才能到工商局办理执照。

2009年9月2日,河南省工信厅和工商局联合下发《备案通知》,要求全省的担保公司先到工信厅审批,再到工商局办理执照,然后在登记注册后30日内,到同级信用担保行业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并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2009年9月2日之前成立的担保公司由于没有备案证,被要求必须限期补办。

这似乎表明了河南的民间借贷活动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制约和掌控。
从2010年3月份,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担保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整顿,整顿期结束,没有办理备案证的担保公司就不能拥有合法身份。

2010年6月份,河南省工信厅提高准入门槛,将其中的246家担保机构列为初审合格机构,还不足实际开展担保业务公司的五分之一。

但在2011年初,拥有政府颁发备案证的河南诚泰投资担保公司违规吸纳资金而导致400多位理财客户数亿元资金无法收回,正好发生在整顿期间,也体现了政府在监管方面的无力。

政府限制担保公司数量,但无法压制民间借贷的巨大需求。僧多粥少的格局反而成为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圣沃事件的爆发,使得河南整个担保业笼罩着恐慌的情绪。这对于地方政府的监管能力和相关政策,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河南投资担保业乱象严重 信用危局下挤兑潮隐现


2011-10-22 08:07:17 来源: 华夏时报 

继今年郑州诚泰事件、洛阳盛归来事件之后,河南投资担保业非法集资、高息吸储、违规放贷、超额担保、关联担保等乱象依然严重,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9月17日,河南圣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圣沃担保”)资金链断裂引发河南担保业危机开始发酵,并出现一定范围的挤兑现象。在担保公司聚集较多的郑州财富广场、华悦时间广场、国贸大厦及招商银行大厦等高档写字楼内,均出现投资者到担保公司追要理财款项的情况,而投资担保公司则采用续签借款协议或拖延还本付息的办法应对。

10月18日下午,郑州市相关部门发布了《严肃查处圣沃公司事件》的通报,针对河南圣沃担保出现投资利息不能按时兑付问题,郑州市公安部门已成立专案组,控制了相关嫌疑人,并提醒投资者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投资,防范投资风险。

圣沃投资东窗事发

从高息融资到无力回款,一个看似普通的担保公司引发了河南担保业的信任危机。从2011年9月中旬开始,圣沃担保未能按时兑付本息、资金链告急的消息在投资者中不胫而走。随后众多投资者到圣沃担保公司追要理财款项,而圣沃担保则对投资者采取拖延的办法,最终发生挤兑并导致资金链断裂。

据了解,河南圣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1日,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注册地址为郑州市金水路299号浦发国际金融中心,公司负责人为于兆筠和王雨,两人为母女关系。

一个成立仅一年时间的担保公司为什么能如此吸引投资者呢?投资者王某告诉记者:“圣沃能吸引我们到他们公司投资理财,纯粹就是高息揽储,月息2分是起步,最高可能达到月息6分。”

据记者了解,圣沃担保涉及投资者理财款项达到10多亿元。高息揽储而来的资金经过圣沃担保后,又以更高的贷款利息放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据了解,贷款者多为郑州、洛阳等地的房地产企业,另外一部分资金还流向了河南当地三家知名企业。

10月13日,投资者聚集到一起商讨维权事宜,其间投资者代表曾电话联系圣沃担保负责人王雨,王雨在电话中告诉投资者:“我接到监管部门通知,公司要把全部理财客户的相关资料统计出来后交到监管部门,如果这样的话,我是可以解脱了,大家就不用和我闹了,我就可以撒手不管;如果你们对圣沃抱有希望的话,如果你们的钱不想像诚泰事件一样遥遥无期的话,就相信我,我们最晚一批回款是明年2月份;如果政府一旦介入,钱什么时间能兑付我也不知道了。”

随后,投资者代表多次寻找负责人于兆筠和王雨母女,再也没有联系上两人,记者也多次拨打两人电话,均未联系上。

对于这种现象,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表示:“民间借贷构筑的维持其苟延残喘式的金字塔客户源,只有通过吸纳更多的客户理财资金来归还到期的本金和利息,总有一天,后面的客户新注入资金无法维系前面到期的本金和利息,非法借贷经营者的资金链条必然断裂。”

担保隐现挤兑潮

担保公司发生挤兑的同时,各类以“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命名的“准担保机构”,也在从事民间融资担保业务的同时发生信任危机。

在90%为投资担保性质公司租用的郑州英协路华悦时间广场,记者看到大门外聚集着大批前来追要理财款的投资者,该写字楼内的多家投资担保公司出现挤兑现象。

10月18日下午,在华悦时间广场17层,河南宝银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宝银投资”)办公室内众多投资者在追要理财款,而公司内除了前来维护秩序的警方人员外,仅有两名前台工作人员在上班。

宝银投资在公开信中称:公司的投资业务和实业项目都得到了快速扩张和良性发展,近期收购了位于深圳的一家韩资企业,并书面保证公司董事长停止一切出差,每天在公司正常上下班,直至客户疑虑消除,并建议投资者续签担保合同。

在宝银投资等待消息的刘某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是9月16日签订的合同,借款期限为32天,现在到期了来这里回款,却找不到他们公司的经理和负责人了,现在也没有人管,这都是我和老伴的养老钱!”刘某出示的借款合同上显示,该理财款在宝银投资的担保下,借给了一位名字叫张鑫的个人。而刘某表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见到张鑫本人,理财款也是直接打到了宝银投资的账号。

据记者了解,河南宝银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18日,注册资金3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谢国银,谢国银还是鹿邑县东方刷料制品有限公司、河南弘华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河南金砖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法人代表。

10月19日早上,约好再次到宝银投资等待兑付的投资者发现,公司办公室内已经空无一人,大门已经被紧紧锁住。

一位同在该写字楼内办公的担保公司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郑州无论是投资公司还是投资担保公司,只要牵涉民间高息揽储行为的,六成以上的公司出现挤兑问题,由于多数不能及时回款,所以只能让投资者多等待些时间,以后发展究竟会怎样,谁心里也没底。”

违规担保前赴后继

在发生挤兑的同时,一部分公司仍然从事着违规担保且高息揽储行为。在华悦时间广场15层,一位投资者提供给记者的借款合同上显示,该合同借款人为中铁北部湾新明工程建设公司,担保人为河南新明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新明投资”)。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中铁北部湾新明工程建设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10日,注册地为石家庄市,但其实际办公地址却在郑州,与新明投资为同一地址,且两公司法人代表均为金新明。

同样的现象还发生在郑州华珠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珠投资”)。一位知情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河南省海奥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原来曾向河南多家担保公司融资,后来为了自己融资方便就成立了华珠投资,后来又成立了漯河市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实这三家公司均是关联企业。”

在河南省海奥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上记者发现,其公布的办公地址为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路11号楼2幢10层1005号,而华珠投资注册地址也是上述同一地址。

“我在华珠投资的理财款,借款合同上的借款人为漯河市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保人为华珠投资和河南省海奥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者的理财款项转来转去,还是落在了他们自己内部。”不愿具名的投资者气愤地告诉记者。

经过统计,在接受记者调查的投资者中,有六成以上投资者并不具备理财条件,其中不乏依靠房贷按揭、信用卡套现、养老金等来投资理财的投资者。

10月18日,记者向河南省工信厅反映了暗访过的投资担保企业存在民间借贷、高息揽储的问题。河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河南省在2011年7月28日出台《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后,严格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业务范围、联系监管、风险防控,只要查实存在违规问题,一定依法严肃处理。


河南担保圈挤兑危情升级 23家公司涉案超百亿


2011-11-19 00:02:29 来源: 中国经营报(北京) 


河南担保业脆弱的神经又一次紧绷。

11月10日上午,郑州市主干道花园路自北向南车道几乎堵了一整天。来自河南中达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达担保)的众多投资客户在花园路正道花园商厦门口拉起了“还我血汗钱”的横幅。

继“盛归来”“圣沃”事件后,越来越多的河南担保公司陷入挤兑危情。《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知,经由河南省工信厅、公安厅经侦总队牵头的全省担保行业双向排查结果显示,截至发稿共有23家担保公司涉及非法吸储,涉案金额超过100亿元。而据郑州担保公司聚集地的郑州金水区工信局一份内部文件显示,河南省政府已经成立了由工信厅、公检法等部门组成的临时专案组,要求各担保公司负责人24小时开机,每6小时汇报情况,并随时接受调查。

上百亿资金被套

发生在中达担保身上的挤兑围堵事件仅仅是河南整个担保行业的一个缩影。“除去盛归来、圣沃、中达外,还有新通商、宝银等公司都先后发生了挤兑事件,在政府的介入下,大多数都采取了延缓还款期限的做法,而那些投资客户则每天都去担保公司上班,一步都不敢离开,生怕钱要不回来。”郑州当地一位担保公司老总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的担保公司不同程度遭遇挤兑。

在河南相继发生“盛归来”“圣沃”事件后,由河南省工信厅、公安厅经侦总队牵头的全省担保行业双向排查活动正在悄然进行。“一是排查到底有多少家担保公司涉及非法吸储;二是排查担保公司资金到底流向何处。”一位参与此次排查的经侦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目前已经发现存在非法吸储现象的担保公司共计23家,涉案总金额超过100亿元。”该经侦内部人士透露,截至2011年11月15日,已经发现问题的23家担保公司中,有5家被立案调查。

“立案调查就证明要么老板跑路了,要么放出去的钱短期内无法收回,而处于资不抵债状况。”郑州当地一位企业老板告诉本报记者,最近一段时间,经常遇到前来借钱的担保公司老板。

根据河南省政府官方统计资料,目前河南全省登记在册的担保公司共计1640家,注册资金578亿元。而前述23家涉及非法吸储的100多亿元资金占全省注册资金的近1/6。

“涉案金额超过100亿元与注册资金没有直接关联。”前述经侦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23家公司存在大量的相互拆借现象,同时还发现,这些担保公司非法吸储的钱甚至放贷到了温州。

据透露,此次由经侦部门组织的排查主要是依靠担保公司自查的形式来完成,各担保公司负责人以书面形式上报是否存在非法吸储、吸储资金量以及资金流向等问题。

“政府说了,最好如实上报,否则出了事情谁都保不了,我听说总共有43家担保公司承认有非法吸储,但这肯定不是事实的全部,还有很多老板在隐瞒,整个郑州的担保公司老板都在四处借钱。”前述担保公司老总透露,自己吸储的资金也有近1亿元,但自己已经筹到了钱。

2011年11月6日,郑州市金水区工信局对辖区内各担保公司下达的文件显示:根据担保公司目前不能及时兑付投资人资本金的现状,省政府成立了由工信厅、公检法等临时组成的专案组,要求各担保公司董事长及高管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专案组调查,每6小时汇报工作进展。

同时,该文件还要求各担保公司在2012年5月31日之前结束兑付工作,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控制担保公司董事长及高管自由,而由政府监管,否则以非法拘禁直接批捕,在最后日期不能兑付,则以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罪直接立案批捕。

一位参与担保公司理财客户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政府已经派驻工作组进入出现挤兑现象的担保公司。每个担保公司的工作组通常由4名工作人员组成,分别为河南省工信厅、郑州市中小企业局、担保公司所在区的工信局以及着便衣的公安干警。

双向排查:房地产成首要对象

“除了排查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是否存在非法吸储外,还对担保公司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情况进行摸底。”前述经侦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河南正弘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向清向记者证实了经侦的排查,担保公司吸储的钱大部分都经过了层层“吃息”,到了担保公司手中,已经是2分或者更高的月息了,“除了房地产,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提供这么高的回报率。”李向清说。

而河南的房地产行情是否能够支撑这么多高息贷款成为此次河南担保行业挤兑事件最为关键的因素。

记者从河南省房地产商会了解到,2011年9月份,郑州市市区商品房销售6138套(间),环比下降3.08%,同比下降36.11%;商品房销售面积65.9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09%,同比下降29.99%。
“原本预计2011年销售50亿元,到现在才完成了20亿元。”李向清告诉记者,正弘置业蓝堡湾二期在“国十条”影响下,“销售很差”。

记者从郑州市房管局获知,总计2800余套的蓝堡湾二期项目在2011年10月份,仅仅销售了6套。

蓝堡湾项目早在“思达系”汪远思手中时,就因高息贷款而被迫陷入重组,“除了银行借贷外,大量的民间高息借贷压垮了这个郑州地王 ,而其中就有来自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兴业担保、大用担保以及宋基会旗下担保公司的钱。”一位熟知蓝堡湾项目重组的债权人告诉记者。

担保公司非法吸储到底多少流入了房地产行业目前并没有统计,不过,最近郑州的土地、房产交易以及按揭市场却“异常火爆”。

“最近两个月,很多地产公司找上门来,希望将手中的土地和房产变现,抵押或者出让都可以。”河南方华土地信息数据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急于变现的土地或房产在市场中仅仅能够获得市面价格的6成。

“真正成熟的地产企业通常不会用担保公司的钱,而担保公司的钱大都流向了一些初涉地产界的中小型公司。”河南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赵进京告诉记者,这些小地产商抱着投机心理用担保公司的钱,但是居高不下的利息使得地产企业使用这种融资手段充满了风险,其中一些地产企业干脆自己成立担保公司,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和资金便捷的使用渠道。

“这些担保公司通常将收益寄托到未来地产项目运作结束,但是一旦中间出现问题,将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关键。”赵进京说。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