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萍露扮演者:阿姜查修行问答 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33:23
问:我觉得很爱困而不能打坐。
   答:有很多方法可以克服睡意。若坐在暗处,可以移到亮的地方,或者睁开眼睛,起来洗洗脸、拍拍脸,或者冲个澡。很想睡时,可改换姿势,多经行,或者倒退走,怕碰到东西会使人清醒过来。若还无效,可站着不动,清净内心,做光明想。或者坐在悬崖边、深井旁,你就不敢睡了。一切若真的无效,祇好去睡觉了,但要小心翼翼地躺下,尽量保持清醒直到睡着了。一旦醒过来,就要立刻起身,不可再看时钟,或转头翻身。保持清醒是从一醒来就要开始的。

  假使每天都想睡,尝试少吃一点。自己试验看看,要是再吃五汤匙就会饱了,就此打住,然后喝些水直到觉得刚刚好为止。去坐下,观察自己的昏沉和饥饿。一定要学习调整饮食,当一直修行下去,你会自然地感觉到更有精力,也不必吃那么多,不过这必须自己去调整。

  问:为什么要礼佛?
   答:礼佛很重要,这个外在的形式是修行的一部分。姿势要正确,前额完全着地,手肘靠近膝盖,两膝打开约八英吋。要慢慢地拜,观察身体,这是对治我慢的良方,因此要常礼佛。拜三拜时,内心忆念佛、法、僧三种德行,也就是内心纯净、光明、安详。我们藉外在形式训练自己,使身心和谐。不要看别人怎么拜,这是错误的,若年轻的沙弥或年老的比丘漫不经心,也不用你来评断。人是很难调教的,有的学得快,有的根器钝,评判别人祇会增加我慢,相反地,要观察自己。常礼拜可袪除我慢。

  已经与法融为一体的人是超越外相的,不论他们做什么──走路、吃饭、大小便,都是在礼拜,因为他们已经超越自私我相了。

  问:你的新弟子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答:意见。关于修行上,佛陀的教法,以及自己本身,他们都有一大堆的想法和意见。他们有些来自社会高阶层,有些是富商、大学毕业生、教授,以及政府官员,每个人脑子里都装满了一大堆自己的想法,太聪明了,别人的话根本听不进去。这好比一个杯子,若里面装满污浊腐臭的水是派不上用场的,除非你先把旧有的东西倒掉。你一定要先清除自己的成见才能见到真理,修行是超越智愚的。你若自认为:「我天资聪敏,我家财万贯,我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佛法我全都懂了。」那你已自绝于无我真理的门外了。你所见到的无非是自我、我、我所,可是佛法是袪除自我、空、涅盘。

  问:贪欲和瞋恚等烦恼纯是虚幻的,或是实在的?
   答:两者皆是,我们把烦恼称作贪欲或瞋恚或无明,这些都是外在的名相。正如我们说一个碗是大的、小的、好看的,随你怎么称呼它,这都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从概念中产生贪欲:假使想要一个大的碗,就把眼前这个碗叫做小的。贪欲使我们分别,而真理纯粹是事物的原貌。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你是一个人吗?你会说:是。这是事物的表象,其实你祇不过由各种元素,或者一堆变化不居的五蕴所构成的。假使内心是解脱的,就是没有分别计较,没有大或小,也没有你和我。一切皆空,我们称它为无我。的确,到后来,无所得,也无我。

  问:请你对业力稍加解释?
   答:业是一种造作,一种执着。我们一有执着,身、口、意都在造业。我们养成种种的习性使将来受到苦报,这是我们的执取,以及过去染污行为的结果。所有的执着导致造业。假使你以前是个小偷,现在出家了。你曾偷窃别人的财物,使他人以及你的父母忧愁苦恼,现在虽然出家了,但祇要一想起以前如何造成他人内心的焦虑痛苦,你现在也会觉得忧悔而承受这个苦果。记住,不祇是身体的行为,言语和心念也在造作来日果报的因缘。假使你以前做了些善事,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会喜悦,这种喜悦的心情就是过去所造的业的结果。一切事物的形成都是有因有缘的,若去观察它,会发现因缘即是源远流长,也是片刻相续,前后影响的。但毌需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上费心思,祇是单纯地观照自己的身心,即可知道自己的业。祇看着自己的心,自己的修行,你会清楚地见到法的真相。切记,别人造业是他自己的事,不须你来执着,也不要管他人的事。我若吃了毒药,受苦的是我自己,你不必来陪我一起受苦。要撷取你老师的优点,这样你会愈趋祥和,你的心也会愈来愈像你老师的心,将来检证,自己就会明白。即使现在体会不到,祇要开始做,这个道理也会愈来愈清楚,你可以自知自证的。这才叫做修持佛法。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教导我们并且也会对我们生气,他们是真正在帮助我们,经过很久以后,你才了解到这一点。父母和师长指责我们,我们心里不高兴,但后来也了解到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修行也是如此,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你才会领悟到它的好处。那些太聪明的人,才学了一阵子就动身离去;他们永远学不到东西。你必须放弃自己的聪明才智,若自认为高人一等,来日唯有自尝苦果,这是多么悲哀啊!切记,不要心生懊恼,祇是单纯地观照。

  问:有时候,我似乎觉得自从出家后,烦恼和痛苦反而增多了。
   答: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以前的生活是优渥的物质享受和外在的自由。相较之下,现在过着清苦严刻的日子。在修行时,我往往要求你们一坐或者一等就是好几个钟头,而且这里的食物和气候也有别于你们家乡的。但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过这一番,因为现在的艰苦将导致来日烦恼的止息。这是你们应该学习的。当生气或自怜时,就是了解自己内心的大好机会,佛陀也曾说,烦恼就是我们的良师。

  所有的弟子就像我的孩子,我内心唯有慈悲和以他们的利益为念,若我使你们受苦,也是为了你们好。我知道你们当中有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博学多闻。那些没念过多少书,世俗知识不丰富的,可以很容易地来修行。但好比你们西方人有很大的房子待清理,等你把房子打扫干净了,将会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你可以使用厨房、图书室等。你要有耐心,耐心和长远心是我们修行所必备的。我小时候出家,不像你们现在碰到这么多的困难,我懂得本国语言,吃土产的食物。即使如此,也曾失望挫折,想要还俗,甚至自杀。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来自错误的见解,你一旦见到真理,就会从知见中解脱,这时万事万物都显得和谐宁静。

  问:我的内心已因禅坐而变得很安详,接下来该怎么用功?
   答:很好。使心宁静和专注,然后用来观照身心。当心不宁静的时候也要看着它,这时你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宁静。为什么呢?这样才能了解无常,即使宁静也要以无常看待它,不能执着,否则一旦失去它又要苦了。什么都要放下,即使宁静的心。

  问:你是否说过,你害怕太用功的弟子。
   答:没错。太用功的,我会怕。他们过于努力而缺乏智能,逼自己受没必要的苦。有些人下定决心要开悟,咬紧牙关,随时在拼命。他们太操之过急了。人的本性都是相同的,他们不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所有的形色、身、心都是无常的,祇要观察它们,不要执着就好了。

  有些人自以为懂,到处批评,注意别人,品头论足。这没关系,随他们怎么说。评断分别是很危险的,这好比一条路有急转弯,我们若认为别人比我差,或比我好,或跟我不相上下,那我们会冲出弯道。批评比较,唯有受苦的份。

  问:我已静坐多年,无论处在什么境界,内心几乎都能保持明觉和安详。现在想要尝试从头练习高层次的禅定或者进入完全融入的状态。
   答:很好,这是有益的心灵训练。你若有智能就不会执着在禅定上面。这好比想要坐久一点,它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不过真正的修行与姿势无关,它是直接观照内心。这才是智能。你一旦检视并了解自己的心,就有智能知道无论禅定或者书本都是有限的。假如你修行并且体验到不执着的道理,这时可以回到书本上面,它们将好比甜美的点心,有助于你去帮助别人。或者你也可以回来练习全神融入。你将有智能知道一切皆不可执着。

  问:关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你可否将某些要点再提示一遍?
   答:你必须检视自己,祇是单纯地观照自己的身心,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在吃饭、睡觉、或者坐着的时候,知道自己的缺点。要用智能,修行不是要完成什么,祇是清醒地知道事物的原貌。整个禅修的要点是直接观照内心,你将清楚地看到苦的生起因缘以及灭苦之道。但必须要有耐心,要有极大的耐心和长远心,久而久之,自然有所成就。佛陀住世时,教导他的弟子至少要追随老师五年以上。你一定要了解施舍、忍耐和奉献的价值。

  修行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要执着外相。看别人的过失是坏的修行法,祇要顺其自然地观照。出家戒和道场规矩很重要,它们创造了一个纯朴、和谐的修行环境,因此,要善加遵循。记得,比丘戒的精髓是注意动机,观照起心动念。要用智能,不要分别批评。你会对森林中的一棵小树生气,怪它没有长得像其它的树又高又直吗?这是愚蠢的,不要评判别人,人各有特色,毌需搁负着想要改变所有的人的包袱。

  因此,耐心修学,奉持戒律,生活简朴,保持自然,观照内心。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