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妇女流氓团伙:黄帝世系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45:20

炎帝世系图





                            少
                            典
                  黄帝支系      ┃      炎帝支系
                    ┏━━━━━━━┻━━━━━━━┓
                    勗               石
                    其               年
                    ┃       (炎帝神农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
                    ┃           【前3217年甲申年位】
                    巨               臨
                    駓               魁
                    ┃            【在位八十年】
                    ┃               ┃
                    芒               帝
                    昧               承
                    ┃            【在位六十年】
                    ┃               ┃
                    夷               帝
                    栗               明
                    ┃            【在位四十九年】
                    ┃               ┃
                    柏               帝
                    堅               宜
                    ┃            【在位四十五年】
                    ┃               ┃
                    節               帝
                                    來
                    ┃            【在位四十八年】
                    ┃               ┃
                    赫               帝
                    胡               裹
                    ┃            【在位四十三年】
                    ┃               ┃
                    封               帝
                    胥               莖
                    ┃               ┃
                    ┃            ┏━━╋━━┓
                    依            罔  克  戲
                    盧            榆     ┃
                    ┃         【在位五十五年】 ┃
                    ┃                ┏━┻━┓
                    啟                小   名
                    昆                帝   器
                    ┃                    ┃
                    ┃                    ┃
                    轩                    祝
                    辕                    融
               (黄帝,姓公孙,后改姬姓)            (黄帝司徒)
                【前2697年甲子年位】               ┃
              ┏━━━━━┻━━━━━━┓             ┃
              昌            玄             术
              意            嚣             器
              ┃            ┃             ┃
        ┏━━━┳━┻━┳━━━┓      ┃             ┃
        乾   安   悃   魏      矫             雷
        荒           道      极             ┃
        ┃           武      ┃             ┃
        ┃           帝      ┃             ┃
        顓                  帝             四
        頊                  喾             岳
        ┃                  ┃             ┃
  ┏━━━┳━┻━┳━━━┓   ┏━━━━━━┳━┻━━┳━━━━━┓    ┃
  穷   駱   仲   伯  (后稷)    (殷商)  (唐堯)    帝    句
  蝉   明   容   稱   弃      契    ·     挚    龙
  ┃   ·           (周)     (殷)    ·          ┃
  ┃   ·           ┃      ┃    ·          ┃
  敬   ·           不      昭    ·          信
  康   ·           窟      明    ·          ┃
  ┃   ·           ┃      ┃    ·          ┃
  ┃   ·           ┃      ┃    ·          ┃
  句   ·           鞠      相    ·          誇
  望   ·           ┃      土    ·          父
  ┃   ·           ┃      ┃    ·          ┃
  ┃   ·           ┃      ┃    ·          ┃
  桥   ·           公      昌    ·          垂
  牛   ·           刘      若    ·          公
  ┃   ·           ┃      ┃    ·         (共工)
  共工、伯夷二代辅大禹治水有功。因源于炎帝之后,共工复赐姜姓。大禹治水功成,伯夷功高,被封邑于吕城,后人以“吕”为氏
  ┃   ·           ┃      ┃    ·       ┏━━╋━━┓
  瞽   ·           庆      曹    放       伯  伯  伯
  叟   ·           节      圉    勋       夷  常  益
  ┃   ·           ┃      ┃   (尧帝)      ┃
 ┏┻┓  ·           ┃      ┃    ┃       ┃
 重 象  鲧           皇      冥    丹       吕
 华    ┃           仆      ┃    朱       侯
(舜帝)   ┃           ┃      ┃            壤
 ┃    ┃           ┃      ┃            ┃
 句    文           差      振            吕
 望    命           弗      ┃            侯
 ┃   (禹帝)          ┃      ┃            发
 ┃ 【夏朝前2165年】        ┃      ┃            ┃
 ┃    ┃           ┃      ┃            ┃
 商    启           毁      微            吕
 均    ┃           谕      ┃            侯
    ┏━┻━┓         ┃      ┃            ┃
    太   仲         公      报            吕
    康   康         非      丁            侯
        ┃         ┃      ┃            衍
        ┃         ┃      ┃            ┃
        相         高      报            吕
        ┃         圉      乙            侯
        ┃         ┃      ┃            远
        ┃         ┃      ┃            ┃
        少         亚      报            吕
        康         圉      丙            侯
        ┃         ┃      ┃            我
        ┃         ┃      ┃            食
        ┃         ┃      ┃            ┃
        杼         公      主            吕
        ┃         叔      壬            侯
        ┃         祖      ┃            孙
        ┃         类      ┃            藏
        ┃         ┃      ┃            ┃
        槐         古      主            吕
        ┃         公      癸            侯
        ┃         澶      ┃            伯
        ┃         父      ┃            陵
        ┃      ┏━━╋━━┓   ┃            ┃
        泄      太  虞  季   天            吕
        ┃      伯  仲  历   乙            尚
      ┏━┻━┓          ·   (汤)   (相武王伐纣,封于齐。称齐太公,又称姜太公)
      ┃   ┃          ·【商朝前1600年】      【前1027年】
      ┃   ┃          · ┏━╋━┓          ┃
      不   扃          · 太 中 外          丁
      降   ┃          · 丁 丙 壬          公
      ┃   ┃          · ┃             (齐侯伋)
      ┃   ┃          · ┃         ┏━━━━┻━━━━┓
      孔   廑          · 太         乙         穆
      甲              · 甲         公         公
      ┃              · ┃         得         虎
      ┃              · ┃ (传32侯,于前379年为田氏所并)(封于鄣国,即鄣穆子虎)
      ┃              ·┏┻┓                  ┃
      皋              ·沃 太                  靖
      ┃              ·丁 庚                  公
      ┃              ·  ┃                  ┃
      ┃              ·┏━╋━┓                ┃
      发              ·小 雍 太                康
      ┃              ·甲 己 戊                公
      ┃              ·    ┃                ┃
      ┃              ·  ┏━╋━┓              ┃
      履              ·  中 外 河              植
      癸              ·  丁 壬 澶              公
      (桀)              ·      甲              ┃
    【夏朝止】            ·      ┃              ┃
                     ·      祖              平
                     ·      乙              公
                     ·     (中宗)             ┃
                     ·    ┏━┻━┓            ┃
                     ·    祖   沃            厉
                     ·    辛   甲            公
                     ·    ┃   ┃            ┃
                     ·    ┃   ┃            ┃
                     ·    祖   南            武
                     ·    丁   庚            公
                     ·    ┃                ┃
                     · ┏━┳┻┳━┓             ┃
                     · 阳 盘 小 小             太
                     · 甲 庚 辛 乙             子
                     ·       ┃             伟
                     ·       ┃           ┏━┻━┓
                     ·       武           定   闵
                     ·       丁           公   公
                     ·       ┃           ┃   ┃
                     ·     ┏━┻━┓         ┃   ┃
                     ·     祖   祖         隐   懿
                     ·     庚   甲         公   公
                     ·         ┃         ┃   ┃
                     ·       ┏━┻━┓       ┃ ┏━┻━┓
                     ·       禀   庚       缪 胡   章
                     ·       辛   丁       公 公
                     ·           ┃         祥   韅
                     ·           ┃    (齐人伐而降之,鄣国灭)
                     ·           武 【韅公,祥之弟,因兄亡邑,去邑自立章姓】
                     ·           乙        章氏自此始
                     ·           ┃
                     ·           ┃
                     ·           太
                     ·           丁
                     ·           ┃
                     ·           ┃
                     昌           乙
                   (文王西伯)         ┃
             ┏━━┳━━┳━╋━┳━━┳━━┓ ┏━┻━┓
             姬  叔  周 毕 叔  叔  封 微   辛
             发  振  公 公 鲜  度(康叔伯)子   (纣)
            (武王) 铎  旦   (管) (蔡) (卫) 启 【商朝止】
            【西周】(曹) (鲁)          (宋)【前1028年】
             ┃                     ┃
             姬                     禄
             诵                     父
            (成王)
             ┃
             姬
             钊
            (康王)
             ┃
             姬
             瑕
            (昭王)
             ┃
             姬
             满
            (穆王)
          ┏━━┻━━┓
          姬     姬
          翳     辟
         (共王)    方
          ┃    (孝王)
          姬
          坚
         (懿王)
          ┃
          姬
          燮
         (夷王)
          ┃
          姬
          胡
         (厉王)
          ┃
          姬
          静
         (宣王)
          ┃
          姬
          宫
          涅
         (幽王)
        ┏━┻━┓
        姬   姬
        宜   伯
        臼   服
       (平王)【西周止】
       【东周】
        ┃
        姬
        泄
        ┃
        ┃
        姬
        林
       (桓王)


本图谱综合参考资料:
  1.汉·司马迁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
  2.台灣·詹招琳 《中華民族姓氏源流通用家譜譜系簡表》
  3.浙江苍南章氏史志编委会 《苍南章氏史志》——章显广提供
  4.浙江兰溪女埠镇渡渎村 《渡渎章氏宗谱》——庚午(1930)年重修谱
  5.杭州大学历史系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1974年7月
  6.台灣·李文章 《炎帝神農氏的傳說》——香港章骏明提供

   中华民族姓氏总源头溯自少典氏,古衍今传炎黄世冑同源共祖普天下,为阐扬自然伦常法则,以千字文作辈序,使脉络广而能昭穆明,垂千代三万有馀年,谨列辈序如下:(注:典:少典氏;炎:炎帝神农氏;黄:黄帝轩辕氏)
  

    远古氏族集团
  旧石器时代.史前时代
 

    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钜灵氏.句疆氏.谯明氏.涿光氏.钩阵氏.黄神氏.狃神氏.犁灵氏.大騩氏.鬼騩氏.弇兹氏.泰逢氏.冉相氏.盖盈氏.大敦氏.云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辰放氏.蜀山氏.豗傀氏.浑沌氏.东户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几籧氏.豨韦氏.有巢氏.遂人氏.庸成氏.史皇氏.柏皇氏.中黄氏.大庭氏.栗陆氏.昆连氏.轩辕氏.赫苏氏.葛天氏.尊卢氏.祝诵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无怀氏【据路史前纪第一卷至第九卷。其中狃【丑改巨】神氏.柏(白改百)皇氏。】太昊氏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朝代:旧石器时代..史前时代
    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三皇一).伏羲氏(三皇二).炎帝(三皇三)
    少典一代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炎帝一代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以千字文为辈序
天   地   玄   黄   宇   宙
少典氏┬炎帝 ─临魁 ─帝承 ┬帝明 ─帝宜→
   │本表炎帝为黄帝纪年前五└裔开基越南
   │二0年、公元前三二一七年、岁次甲申年。
   │中华民族现有姓氏,除炎帝分支命氏以来
   │计有二四七个姓氏外,馀皆为黄帝派下裔
   │孙,故曰炎黄世冑。
   └勗其 ─巨駓 ─芒昧 ─夷栗 ─柏坚→
典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第九代 第十代 第十一
炎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第九代 第十代
辈序:宙 洪  荒   日   月   盈
帝宜 ─帝来 ─帝裹 ─节茎 ┬榆罔 ┬小帝→
               └戏  └名器
柏坚 ─节  ─赫胡 ─封胥 ─依卢 ─启昆→
典十一代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第十六
炎十代 第十一代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
  黄帝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辈序:盈 昃  辰   宿   列   张(以下以千字文类推之。)
启昆 ┬五帝一┌昌意 ┬乾荒┬五帝二┌穷蝉→
妣女蟜│黄帝 ┤晋皇甫│安 └颛顼 ┤骆明→
氏  │黄帝纪│谧撰帝│悃,派下黄帝│仲容→
   │年元年│王世纪│第一0二代北└伯称─卷章─吴回→ 罗
   │为公元│:昌意└魏道武帝。
   │前二六│虽黄帝之嫡,以劣降居若水为诸侯。
   │九七年│玄嚣 ─蟜极 ┬五帝三┌后稷→
   │、民国│即少昊,禅位颛│帝喾 ┤商契→
   │前四六│顼。     │禅位帝│五帝四
   │0八年└龙苗     └挚  │唐尧→
   │岁次甲子,位百年。生二十五子得└帝挚→
   └十二姓。
 

    说明:
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瞍─虞舜(五帝五),衍传黄帝第一0七代成朝陈霸先。
骆明─伯鲧─夏禹,衍传黄帝第7代夏朝
仲容─夷─武恆─伯辛─皋陶─伯翳,衍传黄帝第69代秦朝始皇、第107代宋朝赵匡胤,第87代唐朝李渊
吴回,衍传第137代明朝朱元璋。
后稷,衍传黄帝第28代周朝武王、第83代隋朝杨坚、第90代后周郭威、第128代国父孙中山、第129代总统蒋中正、第138代总统李登辉、第153代总统陈水扁
商契,衍传黄帝第18代商朝成汤、第91代齐朝萧道成、第93代梁朝萧衍
唐尧,衍传黄帝第80代汉朝刘邦
  本表摘自黄帝第一二九代詹招琳拙作「中华民族姓氏源流通用家谱。」约有一千馀姓氏源流谱系。
  中华姓氏同源共祖统一辈序(昭穆)一览表
本谱以千字文排序,少典氏第一代为天字辈,以炎帝第一代为地字辈,以黄帝第一代为玄字辈。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崑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澹。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弔民伐罪。周发商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壹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髮。四大五常。恭维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烈。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讚羔羊。景行惟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鬱。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陞阶纳陛。弁转疑星。右过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硕。勒碑刻铭。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迴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鑑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祇植。省躬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閒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早凋。陈根委翳。落叶飘颻。游騉独运。凌摩降霄。耽读翫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牆。具膳骖饭。适口充嚐。饱厌烹宰。飢饫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絃歌酒讌。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嫡后嗣续。祭祀蒸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牋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辽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璿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俳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旧千字文注解)梁散骑常侍周兴嗣撰。阳羡蒋守诚注解版本。加注音。
 

说明:
  中华民族的疆域:东至渤海,西至崆洞今甘肃省西边,南至长江,北至荤粥,即商代的鬼方,周代的孍狄,秦汉时的匈奴相互为邻﹔颛顼高阳氏创制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中华五千年史﹐将远古史人类的活动中心分为汝颖﹑汶泗﹑山南﹑中原﹑河东﹑西﹑河南﹑河间﹑河内等九区。
  中国地广物丰人杰﹐从上古氏族集团衍生有氏﹑有姓﹐夏商周三代以前﹐男人称氏﹐女人称姓﹐母系转承父系的时间尚无一致定论﹐姓氏难分﹐古籍中较为可据者﹐乙太昊伏羲氏集团姓风﹐炎帝神农氏集团姓姜﹐黄帝轩辕氏姓姬又姓公孙等衍生出﹐汉、满、蒙、回、藏、苗、维吉尔、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僄僄、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人母)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倡﹑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等五十六个民族;海峡两岸十数亿人口中约使用有一万二千多个姓氏﹐其中汉族约有三千馀姓﹐人数佔全国总人口之百分之九十四左右。
  史称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尚无确论。王符潜夫论:「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为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我闻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以为或及此谓﹐亦不敢明。凡斯数其于五经皆无正文。故略依易﹑繫记伏羲以来以遗后贤。虽多未必获正﹐然罕可以浮游博观共求厥真。
  三皇从古史上发现﹐燧人氏谱系无从查考﹐伏羲氏至其第五代顾相,神农氏至其第十五代伯夷后均谱系中断至周朝武王时始再封其裔祀祖。至于黄帝之子孙及其派下之五帝历夏商周三代间之谱系﹐众说纷纭。 少典 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
炎帝 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
以千字文为辈序
天  地  玄  黄  宇  宙  洪  荒  日  月  盈  昃
少典┌勗其┬巨駓┬芒昧┬夷栗┬柏坚┬节 ┬赫胡┬封胥┬依卢┬启昆┬黄帝→
氏 ┤妣扶│妣蜀│妣逿│妣女│妣赤│妣钜│妣摩│妣女│妣九│妣有└子高
娶有│胥氏└山氏└伊氏└仪氏└水氏└闾氏└利氏└娥氏└方氏└蟜氏
侨氏│炎帝┬临魁─帝承┬帝明─帝宜┬帝来─帝裹─节茎┬榆罔─方雷氏
女曰│姜姓│董权   │裔开   └帝釐      │克 ┌器 ┬姜钜
安登│ 炎│会魁   │基越            └戏 ┴小帝│姜伯陵→
  │帝为│斗临   └南。                  └姜祝庸→
  │黄帝│邛
  │纪年│柱
  │前五│起  ─庆甲 ─帝监 ─缙云─蚩尤
  │二0└女娃(女)
  └年、公元前三二一七年、岁次甲申年,在位一四0年。
说明:少典氏,娶有侨氏女曰安登,生子二人,长袭少典氏是为黄帝之祖,次为炎帝神农氏【氏族典。】
  中华民族现有姓氏,除炎帝分支命氏以来计有二四七个姓氏外,馀皆为黄帝衍传。
  勗其至启昆谱系,编者詹招琳摘自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九0二年版刘氏总族谱中之古代世系。
  下据民国九十年李文章撰炎帝神农氏的传说。炎帝第一代衍传至炎帝第五十四代为姜齐太公(本谱炎帝三十七代。录考。)
炎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鳌─帝哀─帝榆罔─雷 ─共工─句龙→
句龙─信 ─夸父─垂 ─伯夷─先龙─玄氏─王宣─王定─王怀─王恒 →
王恒─王宙─王宇─王高─王许─王宰─王禅─王启─王蒯─王正─志道 →
志道─祖荣─杜成─济公─林 ─承先─荣 ─永和─禹宣─恒车─海复 →
海复─祖甲─二懋─正二─心成─元 ─仲调─训元─先二─司会─辉前 →
辉前─公伦─豫仲─姜(齐)太公,另见炎帝第三十七代。待考。

下据泰国谢其昌珍藏谢世族谱,炎帝第一代衍传至炎帝第六十三代谢申伯(本谱炎帝第四十六代。)姓谢。
姜祝庸─卫嚣─条 ─垂 ┬姜伯夷
            │姜伯常
            └伯益─若木─费昌─房 ─仁昌─天英─珪 →
珪  ─敏 ─豹 ─谦 ─澄 ─晔 ─宇 ─清 ─宝 ─宽 ─典 →
典  ─明 ─车 ─能 ─宏 ─瑞 ─倚 ─拜 ─世长─恭 ─祥若→
祥若 ─范 ─箨 ─安世─忠贞─绍良─庵年─卿 ─渰 ─彦 ─筠生→
筠生 ─吕尚─佐 ─汲 ─陵高─嵩 ─谋 ─成 ─胡 ─献 ─宁 →
谢宁 ─宏道┬谢申伯┬谢宏 谢申柏,另见炎帝第四十六代。待考。
      └谢申甫└谢勐﹐派下裔孙,炎帝第一00代为谢安等(本谱炎帝第七十七代。)待考。
㊣㊣㊣㊣㊣㊣㊣㊣㊣㊣㊣㊣㊣㊣㊣㊣㊣㊣㊣㊣㊣㊣㊣㊣㊣㊣㊣㊣㊣㊣
典十二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
黄一代第二代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第十一代
炎十一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
辈序:
昃  辰  宿  列  张  寒  来  暑  往  秋  收
  黄帝轩辕氏
五帝┌黄帝元妃西陵氏长子昌意之系
一 │昌意┬乾荒┬五帝┌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虞舜(五帝五。)
黄帝┤姓姬│安 │二 │衍传黄帝第一0七代陈朝,陈霸先。
轩辕│ 晋│悃,│颛顼┤骆明─伯鲧─夏禹(夏朝。)
氏姓│皇甫│派下│高阳│八凯:苍舒、隤敳、檮演、大临、庞江、庭坚、
姬又│谧撰│黄帝└氏 │   仲容、叔达。
姓公│帝王│第一   │伯称─卷章┬重黎┬长琴┌樊
孙。│世纪│0二   │季禺─叔斀│  └噎 │惠连
黄帝│:昌│代北   │     └吴回─陆终┤籛 ┬彭夷
纪年│意,│魏道   │           │求言└钱通
元年│虽黄└武帝   │           │晏安,衍传黄帝一三
为公│帝之      │           │七代明朝,朱元璋。
元前│嫡,      │           └季连
二六│以劣      │女脩─皋陶┬伯翳┬大廉,衍传黄帝第六十六代
九七│降居      │ 招夫  │仲甄│秦朝,秦始皇政。
年、│若水      │係黄帝第五│季封│、第一0四代宋朝,赵匡胤。
民国│为诸      │子清之孙佚└偃 │若木,姓徐。
前四│侯。      └名       │恩成,衍传黄帝第八十四代
六0│                 │唐朝,李渊。
八年│                 └季子,姓黄。
岁次│黄帝元妃西陵氏次子元嚣之系
甲子│元嚣─蟜极┬五帝┌帝挚─玄元
,位│金天氏  │三 │五帝┌刘监明
百年│姓姬   │帝喾┤四 │衍传黄帝第八十代汉朝,刘邦。
。 │即位是为少│高辛│唐尧┴丹朱─房陵
生二│昊,禅位颛│氏 │商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 ─振 →
十五│顼。   │禅位│衍传黄帝第十八代商朝,商汤。
子,│     └帝挚│第九十一代齐朝萧道成、第九十三代梁朝萧衍。
得十│        │后稷─漦玺─叔均─不窋─鞠陶─公刘─庆节.→
二姓│        │衍传黄帝第二十八代周朝,周武王、第八十三
。 │        │代隋朝,杨坚、第九十代后周,郭威、第一二
  │        │八代国父孙中山、第一二九代总统蒋中正、第
  │        │一三五代总统李登辉、第一五三代总统陈水扁。
  │        │八元:伯奋、仲堪、叔献、季仲、
  │        │   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        │帝喾之庶子:实沉、续牙、晏龙、
  │        │      巫人、叔戏、厌越。
  │        └厌越─乌丸...慕容氏,晋时,前燕、后燕、
  │黄帝元妃西陵氏第三子龙苗之裔       南燕、西燕、前燕。
  │龙苗─吾融─卞明─白犬
  │黄帝次妃方纍氏长子休之系
  │休 ┬白民
  │帝鸿└嘻嘻─季格─帝魁
  │氏,姓釐。
  │黄帝次妃方纍氏次子清之系
  │清 ─少昊┬倍代
  │姓纪   │般 ┌永格
  │     │昧 ┴台骆
  │     └支子佚(失)名,入赘黄帝第四代颛顼之女曰女脩。
  │黄帝三妃彤鱼氏长子挥之系
  │挥
  │黄帝三妃彤鱼氏次子夷彭之系
  │夷彭,姓纪。
  │黄帝四妃嫫母氏长子苍林之系
  │苍林─始均
  │姓姬
  │黄芾四妃嫫母氏次子禺阳之系
  │禺阳─禺号┬禺京┌番禺─奚仲─吉光
  │任性   │倕梁┴牛黎
  │     └儋人
  │黄帝庶子结、箴、依姓之系
  │黄帝别派,又有姓桥、乔、侨、鄗(高改乔)、陈、有熊、轩、轩辕、
  └公孙。
  说明:
  第一代黄帝:氏族典第一卷,黄帝定氏族,别其子为十二姓。按国语,秦伯召公子重耳,于楚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公子欲辞司空,季子曰:同姓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方雷
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嬛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故皆为姬姓。
  按史记,黄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注,索隐曰:旧解破四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按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嬛依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称青阳与苍林。盖国语文误,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阳当为元嚣,是帝喾祖,本与黄帝同姬姓。其国语上文,青阳即是少昊,金天氏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无烦破四为三。
  按路史,黄帝有熊氏,作玉律,以应候气,荐之宗庙,废治忽,以知三军之消息,以正名百物,明民共财,而定氏族。
  注,易是类谋曰:圣人兴起,不知姓名,当吹律听,以别其姓。黄帝吹律定姓是也。律六律也,故有五音姓之说。堪舆经有黄帝问天老五姓,而援神契,亦谓圣王吹律有姓。白虎通云:圣王吹律定姓。演孔图云,孔子曰:丘援律而吹,命阴得羽之宫,而李房推律,亦谓五音,生于本姓,遂自定为京。
  氏定而繫之姓,庶姓别于上,而戚殚于下,婚姻不可以通,所以崇伦,类远禽兽也。礼大传云:繫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或云六世亲属竭财通婚姻。故杜佑云:商以上,亲不隔,同姓妄也。
子二十五,别姓者十二。
  为姓十一。祁酉滕箴任苟釐结儇依。苟国语、史记皆作旬,非。及二纪也。青阳、夷鼓,馀循姬姓。
  古书大概可质然不容无缪。国语言,青阳与夷鼓,同为纪姓是矣。而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则非也。夫姬姓乃元嚣而非青阳。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十二人为十一姓,馀十三人皆姬姓也。今乃云惟二人同于黄帝为姬姓,其得信邪
!且昌意、元嚣、苍林、挥、皆姬姓者,岂惟二人哉?
  有虞氏,舜以禹治水,功成乃锡土姓。按书经禹贡锡土姓。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谓有德之人,生此地,以此地名,赐之姓以显之【疏。】周语:称帝,嘉禹德赐姓曰姒。胙四岳赐姓曰姜。左传称周赐陈胡公之姓为妫,皆是因生赐姓之事也。臣蒙赐姓其人少矣,此事是用贤大者,故举以为言也【大全。】林氏曰:水土平,可以封建诸侯也。如契封于商赐姓子。稷封于邰赐姓姬。有土有社,昔固有之至,是偏锡之也。
  黄帝第五代周后稷至第二十五代古公亶父,史记阙列八代祖先名讳如下:漦玺、叔均、辟方、侯侔、云都、太公、组绀、诸盩。自后稷至周文王,因夏朝政衰时,裔孙奔居戎狄地区,致其间谱系,世本、史记、路史诸书各有所本,异同乏史可考,实难确也。
  黄帝之后,舜封为侯伯者十有九,其封于资者为资氏、鄮(贸改资)氏,封于郘(吕改周)者为郘(吕改周)氏、辅氏,封于虔者为虔氏,封于寇者为寇氏、若口引氏【后魏赐寇(人隽)为若口引氏。】刘氏【刘封先主养子,本罗侯寇氏子。】封于郦者为郦氏、俪氏、食其氏,侍其氏,封于翟者为翟氏、籴氏、狄氏,封于詹者为詹氏,自詹徙葛,又有葛氏、詹葛氏。

炎帝神农氏
姜伯┌殳 ─灵忍 ─氐人
陵 ┤鼓
  └延
姜祝   ┌条 ┌垂 ┬伯夷┬太岳─先龙─元氐─乞
庸 ─卫嚣┴勾龙┤  │  └伯夷─伯夷─伯夷─伯夷─伯夷─承伯夷→
        │  │下据公元一九九七年许嘉立编许姓图表。
        │  │伯常─仲右─叔真─许由,衍传炎帝第二十九代
        │  │许文叔。
        │  │下据泰国谢其昌珍藏谢氏族谱:垂生伯益,衍传
        │  │炎帝第六十三代谢申伯(本谱炎帝第四十六代。)
        │  └伯益─若木─费昌─房 ─仁昌─天英.....
        └信 ─夸父
㊣㊣㊣㊣㊣㊣㊣㊣㊣㊣㊣㊣㊣㊣㊣㊣㊣㊣㊣㊣㊣㊣㊣㊣㊣㊣㊣㊣㊣㊣
典二二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
黄十一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
炎二一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
辈序:
收  冬  藏  闰  馀  成  岁  律  吕  调  阳
  黄帝轩辕氏
振 ─微 ─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成汤,商(殷)朝。
庆节─皇僕┬弗差─毁隃─公非─辟方─高圉─侯牟─亚圉─云都─周太公→
     └史记差弗
  黄帝第十一代庆节:氏族典第十一卷,庆节生皇僕弗,皇僕生差,弗差生伪隃(史记作毁隃。)伪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侯牟,侯牟生亚圉(史记无侯牟。)亚圉之弟云都,生祖叔绀是为祖类,祖类生亶父是为太公(姓汇谓祖类生大公,大公生亶父,非也。)
  黄帝第十七代高圉:据竹书纪年,商祖乙十五年(公元前一五一一年)命邠侯高圉。
  黄帝第十九代亚圉:据竹书纪年,殷商盘庚十九年(公元前一三八三年)命邠侯亚圉。
  炎帝神农氏
伯夷─伯夷─伯夷─伯夷─伯夷─伯夷─伯夷─伯夷─伯夷─伯夷─承伯夷→
㊣㊣㊣㊣㊣㊣㊣㊣㊣㊣㊣㊣㊣㊣㊣㊣㊣㊣㊣㊣㊣㊣㊣㊣㊣㊣㊣㊣㊣㊣
典三二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
黄二一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
炎三一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
辈序:
阳  云  腾  致  雨  露  结  为  霜  金  生
  黄帝轩辕氏
太公─组绀─诸盩┬公叔┌古公┌太伯┌古昊,姓古。
        └祖类┴亶父┤仲雍┴季简
              │  ┌文王┌伯邑考,早卒。
              │  │昌 ┤周朝┌成王诵...
              └季历┤东郭│武王│唐叔虞┬晋燮父
                 │仲 │发 ┤应侯 │子良
                 │西郭│  │韩侯 │杨抒
                 │叔 │  │寒侯 └公明
                 │母弟 │  └狄侯
                 └煇 │管叔鲜,生管仲、管咏。
  黄帝第二十八代周武王:武王发,公元前│(管)
一一二二年至公元前一一一六年,即位七年。│周公旦┬鲁伯禽(鲁)
妣姜氏。国都镐,今陕西长安。      │蔡淑度│凡伯
                    │(蔡)│蒋伯龄
                    │郕叔武│靖渊封邢侯。
                    │(郕)│茅侯
                    │霍叔处│胙侯
                    │(霍)└祭伯
                    │卫康叔(卫)
                    │毛叔郑(毛)
                    │冉季载(聃)
                    │郜叔(郜)
                    │雝叔(雍)
                    │曹振铎(曹)
                    │滕叔绣(滕)
                    │毕公高(毕)
                    │原叔(原)
                    │丰叔(丰)
                    │郇叔(郇)
                    └..召公奭(召)
  黄帝第二十一代太公,组绀,诸盭【中庸正义。】第二十三代诸盭,太公(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姓汇。】太公(公叔祖类)尚待考。
  炎帝神农氏
伯夷─伯夷─伯夷─伯夷─伯夷┬承伯┌齐国┌丁公汲┬季子─崔穆伯
              └夷 ┤太公┤   │季子让国採于崔
                 │  │   │,姓崔。
                 │  │   └乙公得...
                 │  │丘穆,姓丘、邱。
                 │  │穆公虎─鄣静,姓鄣、章。
                 │  │灶 ─易南仲,姓易。
                 │  └次女邑姜,适周武王。
                 │纪侯,姓纪。
                 │焦侯,姓焦。
                 │申侯─申吕─承申氏,至炎帝第
                 └四十六代谢申伯。
  本表摘录自黄帝第一二九代裔孙詹招琳拙作「中华民族姓氏源流通用家谱。」约有一千馀姓氏源流谱系。

 

燧人氏时期
      燧人氏为古羌戎的一支,祖居昆仑山,古羌戎发祥于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在公元前二万八千年至一万年之间,为地球最后一个冰河期的最冷期,原在青藏高原游牧渔猎的古羌戎族从昆仑山下移到祁连山一带的河西走廊,游牧于弱水、黑水、丹水、合黎山、龙首山(又名群玉山)至天祝、古浪之间。在公元前九千年至八千年间,中国河套地区发生了第一次大洪水,居住在这一带的古羌戎部落损失惨重。洪水退后,大约在公元前八千零五百年至八千零二百年间。燧人氏的一个主要支系弇兹氏自祁连山开始东迁。这时的燧人氏早已不是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古人,已由渔猎、游牧时期转入半农半牧、火灶、火食时期。后来又逐渐东迁至甘肃永登、兰州、贺兰山、乌达、甘谷、天水一带的黄河、湟水、大夏河、庄浪河、祖历河流域人口得到大发展,并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盘瓠氏、华氏、胥氏、赫胥氏、华胥氏、雷泽氏、仇夷氏、婼氏也都在这带化育。
  燧人氏又名燧家氏,是人工取火、用火、从渔猎游牧走向半农、半牧的前期时代的氏族,其代表氏族是弇兹氏,其次是盘瓠氏,是为伏羲文明奠定基础的时代,所以也可称为前伏羲时代。燧人氏不仅用人工取火、还发明了用大山榑木观天测星定四时的太阳历,根据河图、洛书制定的以右枢(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星象历,还发明了结绳记事,搓绳的妇女名织女,第一位织女就是弇兹圣母,初创八索准绳、圭表记历。
  河图洛书测天图由今凉山彝族(燧人氏遗裔)所继承,他们把测天者叫做支格阿尔,说他有主日月的两个妻子,可能是少昊(测天图)的彝称。少昊能行太昊之法,则(测)河图洛书,必是继承了燧人氏的榑木大山纪历(河图)和洛书星象纪历法。
  燧明国的燧人氏以鸮鸟为图腾,族名弇兹其母系下传的姓为妘、始、姒、其居地为台、邰、有邰。以畜牧、渔猎为主、以藏獒为牧羊犬。栽培的蔬菜、瓜果为“瓜”“瓠”,谷物为“菜”(青梨、燕麦),所依之山为峻为“崦嵫”;所居之水为妘、浚。以火纪。火,日也。其后的一支在殷周时称“猃狁”。
  燧人氏是炎帝的祖先,也是诸羌戎族的共同祖先。史称炎帝为连山氏,即指燧人氏原住祁连山。古昆仑山又名方山,日月山,即观测日月之山,昆仑山上立天柱以观天故名柱州。这里的天文世家又名魁隗氏。这个庞大的氏族以后一直延伸到河南的大隗山(具茨山)一带。兖州,即其裔族在中原的集聚地。
  上古时代的结绳,现在尚无实物发现,但在象形文字中确有大小篆的结绳文字。
  伏羲以前。燧人氏时期已经过了二千多年,如再上溯,还可追到五万年前。
  盘瓠氏是燧人氏的一支,当时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是以“葫芦”为主要粮食,并最早发现培育葫芦的族人,就被众人尊称为瓠民。古代莱又名华,是种莱的氏族,又叫华族,专门培育葫芦的氏族又被称为瓠氏。葫芦又名“瓜瓞”《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瓠民发现瓠不仅可食,还可作器物用。巨瓠剖之为舟作船,名盘瓠舟、天盘舟;小瓠剖之为盘、为瓢为勺;自蒂开口,为“瓶”,为“壶”,用以盛水;自蒂上下截半,为葫芦罐,或上段为盖覆之以扣如“盖天”;下段为“盆”,为“碗”,为“钵”,为“盘”,因而名盘瓠、槃瓠。
  后来,有了陶器的发明,其各种形状皆源于瓠器。
  个字形穹顶草棚园形壁土屋以及亭形的昌高屋,都源于对葫芦的启发,这是盘瓠氏的发明,所以盘瓠时期又称作葫芦时期,已有蓋天宇宙观并有坛台竖表的天文观测建筑。这时的盘古又名盘固,河西走廊的肃南裕固,天祝古浪,六盘山的固原,固关的固与古,应是盘古氏葫芦天时代的早期居地。固、古又称“胡”。
  其后盘匏氏东迁陕西泾阳、黄河壶口、灵宝故县盘固,汾水下游的垣曲县丘、济源王屋盘古山,河南濮阳壶子口,桐柏泌阳盘古山,山东东平瓠山各地。在公元前四五一五——四五一0年前后,参与了炎蚩与黄帝的战争是炎、蚩联军的成员,失败后即成败瓜(在星象上有瓠瓜、败瓜之名)。盘瓠氏实为燧人的一支,并非开天地之英雄。伏羲(风姓)时期(公元前7724-5008年)
      公元一万年前,燧人氏自康、青、藏高原分南北两路东迁,总称为燧人伏羲集团。南路主要是黑虎支,北路是牛羊支和白虎支。其中南路发展为古苗蛮集团,北路发展为燧人伏羲羌戎集团。由青海、甘肃东下的羌支中的一个氏族集团首先发明舍饲牲畜和栽培牧草,并培植莱麦(野生青稞),这就是伏羲氏。后来北路所传的伏羲氏,只把羌族牧业发展到陕西黄土高原一带;中原伏羲把舍饲畜牧,熟食炮牧,栽培并改良莱麦带到中原。
  伏羲时代是指伏羲氏和女娲氏作为氏族首领个人与氏族群体,所创的舍饲、半牧、半农的大山扶木圭表八卦纪历的上古文化时代。这个时代既包括伏羲氏、女娲氏的父母双亲系统氏族群体;又包括伏羲氏、女娲氏氏族群体与伏羲、女娲在不同阶段,不同生活区域继承伏羲、女娲发明的后世裔民;也包括接受并传播伏羲、女娲文明的氏族的裔民,所以大约前后延续二千七百到三千年。
  赫胥氏或华胥氏、雷泽氏是伏羲氏的祖先氏族。
  《路史?太昊纪》:“伏羲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嫟(昵)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铨之,意有所动,因生伏羲。”
  《长沙战国楚帛书,开篇,第一节》大意说(不是原文):太古时风兖(包)(戏),出生于大迹雷泽氏,居住在母亲华胥氏居地雎(音沮)州渚,以佃以渔,是时四时无度,治世耕稼,无所依从。风兖是姓,雎州之渚即沇(允州)之渚。伏羲是名。当时母系下传,子女从母系,所以姓风兖或风,又因伏羲是华胥与雷泽氏之子,从父系称伏羲。
  实际是伏羲的母亲是风兖部落的一个精明能干的女首领,居于华胥之渚(今甘肃华亭,华池,合水一带的河边),被称为华胥氏。她和她亲族叔嫟领着族众逐水草而居,游牧到水草丰盛的雷泽(现甘肃天祝成县一带)。在这里结识了雷泽氏,在成县仇夷山生下伏羲,然后伏羲随母又回到华胥氏的发祥地华亭华池一带。因为是以游牧为生,华胥氏居地经常有变化最后才在今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一带定居下来,并长大***,立圭表纪历,从此纪历兴起,因之这个地方又叫成纪,当地人叫“大地尼”,又叫“大帝湾”。他的母亲后来仍然在雷泽氏那里定居,仍用华胥氏之名,后来华胥的族裔东迁,推广莱麦种植,因而东夷地区有了莱夷这个族称。
  伏羲、女娲在传说中是兄妹婚,并且都是风姓。《史记?补三皇本纪》说女娲本是伏羲妇,代伏牺立,号女希氏,世世祀为臬禖。
  帛书说:女娲是虘(举干)氏之子与伏羲不是同一氏族。女娲《帛书》作女(音施),读作“析”、“希”亦为风姓。虘 是虎与且的合婚族的族称读举,又称“(女虘)”、“(虘又),发祥于河南辉县古沮水,至殷时虘周国尚存。虘氏又是虘与的合婚族,故女娲是虎族与鸟族之子裔。伏羲的父亲叫雷公,母亲叫华胥,女娲小于伏羲十五岁,都是两个氏族的第四代。
  伏羲女娲合婚后,伏羲女娲氏族形成。伏羲以木德代燧人氏继天而王,称皇,伏羲去世后,女娲代立,称女(羲)。
  《帛书》简述了伏羲,女娲氏族的形成及历史贡献:
  伏羲生有四子重,该、修、熙、或羲、和、重、黎。伏羲命四子去四个不同方位测天,各自提出自己的数据来制定历法,经过一千多年才完成上元太初历并颁布实行。后来遭遇洪水,原来的观测系统受到破坏,伏羲族离开昆仑山命四子后裔重新校正已经偏移的天道运行系统,重新在新迁地区建立天地之中确立五方五行集合式的新的观测中心。
  公元五千年前炎帝代伏羲,仍命伏羲四子后裔继续掌管观天工作,奠定了日、月、星三天观测基础,四极,观地基础、积累了不少观测知识。是时,中心在华山、太行山一带。
  帝俊(少昊)时,恢复了上元初历,是时伏羲氏在山东,代表氏族是少昊。
  共工时,才确立了十日一旬的四季(四时)纪历法并确立了四年置闰法。
  伏羲是一个以虎、龙、蛇、羊、犬、蛾为图腾的复合图腾氏族部落集团。
  现今的彝族以黑虎母虎为其祖先。宗伏羲。
  嫟与婼是女系下传姓,来源于桑若。桑若在上古东夷人称桑、扶桑、穹桑;中原河洛(雒)地区称建木、扶木、婼木、表木;西羌称若木、榑木、榆木;北狄称扶余等。嫟叔属于以桑蚕经济为特色的氏族,华胥氏是这个氏族的子支,华胥与嫟叔结伴行于雷泽,除了寻找牧草莱麦之外,还有寻找宜于蚕桑之地的目的。
  《禹贡》:上古济水、河水、徒骇河、太史河、马颊河、覆釜河、胡苏河、简河、絜河、钩盘河、鬲津河、雷夏泽、雍水、沮水和古沇丹河地区盛桑蚕。因此称为穹桑之地,是叔嫟和华胥所寻找的理想之地。后来的“莱夷”因此得名。
  伏羲继承祖业,大力发展牧业和农耕文化。(注:此时的伏羲已是东迁后的伏羲,不是在榆中或成纪时的伏羲)牧羊和蚕桑治丝,正是伏羲时期的重大贡献。羲字是羊、蚕娥、女妣的合体字,“婼戏”二字,一是说他们的女始祖母(高禖)是女娲(女妣),二是说戏的戈,是蛾(希)的简化。
  “伏羲化蚕”不是化为蚕。是指野生蚕驯化成为家蚕。
  “伏羲作八封”。传说伏羲于公元前七七零九年获白龟,观河洛交汇悟太极原理,作太极图。视龟甲中五环八,背甲十三、腹甲九,裙边甲二十四,背园腹方,四足撑天地,遂明大道,推衍出八卦,重复为六十四卦。用以观天、计数、卜筮,它的重大作用可参阅刘尧汉著《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公元前七七二一年,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称帝,号罗奉、史称“人皇”。尊始祖雷泽氏为雷明王以龙纪官,故为龙师而龙名。立巫政管理制度,始有官职分部、以共工氏为上相;以居龙氏(又名地龙氏)治屋庐,营建筑;以薮(叟)魁氏为水龙氏,导洪水、滋林木;阴康氏为土龙氏(又名中官黄龙氏)治田里,主农田与放牧;混沌氏(又名混纯氏)为降龙氏,驱民害;昊英氏为潜龙氏造甲历;朱襄氏(又名朱象氏,子襄氏)为飞龙氏,造书契统巫师,军师以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兼理左监,昊英氏兼右监,共工氏总管祭天权。其他还有春官青龙氏,夏官赤龙氏,秋官白龙氏,(又名骊连氏),冬官黑龙氏,中官阴康氏为黄龙氏等部门。
  公元前七七零四年伏羲卒于桐柏鸡公山。女娲代立,时年五十二岁。伏羲二世,三世皆听命女娲,女娲死后葬风陵渡。
  说伏羲女娲是中华各族的共祖,并不是神话。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中宫内端坐着一位比真人大三倍的***女娲娘娘,两边是龙凤巨型陶塑,四周坐满站满最小也与真人大小一样的***女神(有的还是孕妇),她们可能是历代黄帝—少昊—颛顼等氏族的母系祖先。她和她的女儿们(羲和、昌意、有跃、任姒、附宝、嫫母、女节、彤鱼、方雷……)坐在“女娲之肠”这长长的一横中央,不就是《山海经》中说的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吗。
  在此之前,伏羲女娲为避洪水已从榆中迁麦积山、太白山,再迁陈仓,又沿秦岭迁骊山,华山。公元前七七一三年伏羲都于此,女娲居栗家原,枣香河叉台地,设芦台以祀洪水。后又迁王屋山,时值日全食,月全食,天地黑暗,万民恐惧。女娲登王屋峰顶,设坛祭天,等日月之蚀解除,天光重现,民众欢腾,遂有炼石补天之传说。洪水退后,女娲于王屋山下,重建风城,再立大风雨表,天柱复生,四极重立,於于又有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是一种巫术)……之传说。
  公元前七七一九年,不周山忽遭大风雨,观天的大风雨表被毁,倾向东南。面对这场天灾,骊连氏(时任祁连山西表总管),认为是共工氏的责任,不应再任上相。女娲听信骊连氏所言,决定由骊连氏任上相。共工不服,不交出祭天权,聚族众守山,坚守表木天柱。骊连氏也率众攻山,两族在不周山争战,决战中撞毁了天柱,女娲怒,逐共工康回(虺)于祁连,共工含愤而去,族众不离,骊连也难以进驻,骊连建议迁榜罗,伏羲同意迁榜罗,重立天表。共工于公元前七六八七年或七六九零年卒于祁连山,於是遂有共工怒触不周山之传说。不周山位于祁连山尾(六盘山西侧)是一座三面环山,东面有一谷口故名不周山。
  伏羲又名太皇、泰皇,是因泰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封禅之地。管仲《封禅书》说:古易姓而王封泰山的有七十二家。伏羲东迁泰山地区成为东夷人的至上首领。后世又在泰山封禅,后人遂尊伏羲为泰皇。伏羲氏不仅教民栽培改良菜、化蚕、作结绳记事,作网罟,以佃以渔,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有“筮”卜、教民以“猎”,初置“元日”“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等等,功不可没。
  伏羲并不是太昊,太昊是伏羲第四世。少昊是伏羲第六世。伏羲与女娲是世代联姻的两个氏族,绵延三千八百多年,共一百五十三代,此后即与外族同化。其中纯伏羲、女娲血缘下传二十三帝;伏羲女娲大氏族(包括外母,外父血缘)共传七十七帝(含二十三帝)。
  传说伏羲“人皇九首”,实为伏羲东迁后有九大胞族,被称为“九风”,“九英”,“九凤”“九首人面鸟身”。居地在“九河”(即徒骇河,马颊河等河,俱在济水附近,东流入海)。也就是阳夷,莱夷,羽夷,风夷……的世居地。
  “皇”本是人与太阳合一字,此字亦作“昊”“皋”。羲炎集团(同族异系)以“皇”或“后”为至上君长。东夷人自称为“人”故伏羲又被称为“人皇”。
  今山东半岛篷莱(风莱)、莱阳、莱芜、徂莱、俱是古莱夷聚居地。
  华胥履大迹生伏羲图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伊查潘遗址中被发现(属于普鲁托——玛雅文化),是公元前四百年的玉圭遗物,共三件。圭片上,有太昊像、雷神像及其祖先图腾巨鳄。太昊白发白须,双臂平伸与葫芦身成十字形,身生双翅,名(麥鸟)鹩鸟(太皞鸟)又称雷鸟是一种猛禽,被美洲土著认为共同祖先。太昊象与巨鳄叠合成为人首合一的人形兽,就是雷泽氏。
  太昊生于山东泰安,公元前七五六六或七五六九年称帝,都山东汶上,是第四代伏羲,在位四十二年,故称太昊伏羲。妻子是第五代女娲。太昊时没有洪水发生,主要生活区域在山东半岛的东部山地。是时,渤海、黄海水位不高,山东半岛东部大陆架尚未完全淹没。因此有太昊所司之地“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榑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里,太昊句芒所司者二万二千里”的传说《淮南子、时则篇》。
  太昊除继承八卦历法外,主要成就有:进行农田改革,放水浇田。史称“畎田”(音犬有沟洫之田)。太昊发明的畎田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被周边氏族尊为“畎夷”(畎夷在商、周时期回迁甘肃,在榆中辛甸地区得到大发展,与共工氏融合,并南下川、滇、黔)。另外,改木制天表柱为石质天表柱名石晷。又发明草编蓑衣适多雨天气。畎夷的后裔分支最著者有任,宿、须句和颛臾,都在山东济宁,东平、费县一带。
  太昊佐臣为句芒,又作勾芒。作罗捕鸟减轻农害,其先为葛天氏,伏羲时任苍龙青官之职,作歌八阕以志其自西向东创业史绩: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四曰《奋五谷》?五曰《谨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帝德》、八曰《总万物知极》,深得信赖,被任为天柱总官,升为上相,如第一代伏羲时的上相共工氏康回。又任命重为句芒,以该为蓐收,以修、熙为玄冥,分管东、南,西、北四方测天工作。重、该、熙、修为太昊四子,少昊之叔。
  羲和是连称,羲即伏羲本族子孙,和即女娲氏本族子孙,和即女娲氏本族子孙。羲和连称意为其共主为伏羲,女娲。羲氏、和氏历来为掌管天地四时之官。
  第一代少昊号金天氏,是第六代伏羲。生于山东曲阜。他的父亲是金星氏之子,发明了金星历,少昊作了系统补充,所以称金星氏。能行太昊之法又叫少昊伏羲,发展了八卦历,作十月太阳历。有二妻一名羲和主日;一名常羲主月。少昊母亲皇娥,女娲之后裔,名书戚,掌书契戊规,因名。少昊后为冲帝(入赘)进入伏羲氏族。伏羲氏族母亲当政,书戚亦是钺、戚、威、娀之迥一字,故少昊为威姓、戚姓。在位十六年,都曲阜。少昊又名鸷,因登位时,凤鸟适至,故名。因生于穹桑之浦,又名穹桑氏,又名俊,以鸟纪官,以鸟为名,传为百鸟之王。少昊后迁荷泽与羲和常羲共建少昊之国,仍用重、该、修、熙后裔为掌天地四时之官。
  第一代少昊死后葬云阳山。裔子世代绵延,历炎帝神农,黄帝时期皆袭少昊之号。史称“少昊之世”。至蚩尤,夸父联军与黄帝争战失败后,被黄帝迁其族之一部于西方,使另一部少昊清统领东夷诸部,遂先有三苗九黎复太昊伏羲之德,而后又有颛顼用重黎进行历法巫政改革之史事。少昊氏首创青莲岗——大汶口——庙底沟文化。
  少昊本是东方百鸟之王的大国,后又传说为西方之天帝与蓐收共司“西方之极”万二千里,《山海经?西次三经》甚至传说降为西方长留山司反景(日西入则反景东照)之神。以上传说并非分歧无定,实际是反映了黄帝迁少昊氏一部于西方之历史事实。
  伏羲时代前后延续二千六百多年(公元前七七二四——5100),其中纯血缘伏羲共二十三代,大伏羲共七十七代。第二十三代纯伏羲(七十七代大伏羲)都宛丘,在此之前,第二十一代纯伏羲从舞阳贾湖迁宛丘。女娲去世后,称帝的分别是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迁巢湖)、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氏,皆袭伏羲氏之号。
  第九代纯血缘伏羲名羲(音昊),生于洛川,在临潼与骊山之间创文字符号,史称文载星。
  第十一代纯血缘伏羲与十八代伏羲(大伏羲),建都河南舞阳贾湖。共传五十七代,前后一千八百年。中间因洪水迁都沁阳,因干旱迁遂平。
  一九八七年贾湖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与安阳段墟甲骨文字无异,是知在公元前五千年至七千年间已有典藉记载。伏羲、昊英、朱襄(象)、羲、勾芒等造书契、故大典氏、少典氏之名并非传说。遗址中还发现墓主人手持义形器(牙璋)和白龟甲、有八人各有八个龟甲内装小石子,这种现象同样见于大汶口少昊文化,形成一个龟卜筮文化图。
  第十九代纯血缘伏羲和第七十三大伏羲在贾湖完成了上元太初历,在节芒(伏旻)帝时颁布,后归入炎帝系成为炎帝历法。
  在淮阳宛丘西有西华妇娲城,建在“一溜十八岗”上,是女娲后裔在公元前七千一百年营建,是天母女娲的王都,春秋战国时期,女娲后人还埋入许多“祭物”,祭奠女娲,又名“思都岗”。女娲后人世居汝水、涡水流域。
  有巢氏,混沌氏是伏羲时代的两个帝王。有巢氏先都舞阳后迁巢湖,混沌氏都舞阳。
  云南沦源岩画有巢居图当是上古原型巢居之再现。或其完善之造形。 

神农时期
  

 

    《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祭法》以烈山为厉山)有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柱为后稷,自夏以上祀,草实日蔬)”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稷·田正也,有烈山氏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
  《礼记·祭法》说:“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为稷”。
  以上记载,明确指出柱是烈山氏之子,能植百谷,百蔬而教民为农,是炎帝的稷官,田正。
  柱农传一百二十年或一百四十年不在帝位。到柱的后裔羭(口菕)(读于哥)或临魁时始称帝。天下咸归,号农或神农,是时,炎帝帝号虽有,却名存实亡。从此炎帝氏族分裂为东西二部,西部为炎帝本部以华山为中心,华山为冢,祭炎帝诸祖。至于在宝鸡,扶凤故都陈仓之地,尚有羌姜氏族后裔留住。再西还有诸氏、槐氏、磈氏、隗氏等。东部为神农本部,在太行山南麓与共工,祝融氏相邻,后在博山、历山发展,先都陈留,后迁曲阜(大庭氏共工故居),称霸于三苗、九黎。以后,又被蚩尤驱逐出境。灭其八个“假太阳”“假月亮”蔑称神农氏为黑乌鸦,战败的神农又退回陈留。至神农榆罔,又值天灾,不得不从陈留再西退,复又与共工,夸父诸炎帝裔族冲突,榆罔取胜,占据伊川常羊山共工领地,都空桑,共工、夸父后又联合蚩尤收复失地。榆罔北上求天鼋氏(轩辕氏)挥师南下,经过涿鹿、阪泉之战,失败蚩尤再败夸父,最后黄帝代神农氏,榆罔在位五十五年,失帝位,降封在洛水上游祁村湾卢氏城,神农氏亡。
  从神农羭(口菕)称帝至榆罔(读忙)传七世,共二百一十年左右。如果从柱为炎帝农正、田正算起则神农氏前后共三百四下多年,实际是柱为盘瓠氏有硚氏之后的大典氏之次子名农,为炎帝农正,稷官。从柱的图腾像中可以看柱的祖先是盘瓠,图左为柱,右为盘瓠葫芦。
  被贬封的神农,不受,率众离开中原南迁淮河,汉水之间,在湖北随县厉乡也出现了神农氏的遗迹,神农深入到鄂西大山中架梯采药,并折向湖南,神农架由此得名。
  因为共工氏子句龙助黄帝有功,共工氏仍留在太行山地区共水(辉县)一带。夸父和三苗一部分主力则离开华山西退至渭水。三苗一支南下四川、云、贵;夸父一支又北上入河套,至于贝尔湖地区。大部分蚩尤民向南迁徙,路线与神农氏南迁路线大体相同,但在时间上总是蚩尤有前,神农在后,两族成为世仇。从而不断发生争夺生存空间,领地和财富资源的战争。蚩尤氏最后退到湘西武陵、黔东南、云南时,才基本上摆脱神农氏的困扰。神农氏的南支到茶陵不再南下,稳定在湖南,南睛支的神农因尝百草中毒死葬茶陵白鹿原。炎帝氏支祝融氏和共工氏支在中原矛盾上升,祝融支不断南下,在湖北与神农氏联合起来,创造了后世的屈家岭文化,楚文化;蚩尤氏创造了大溪文化,良渚文化。
  神农氏的文化成就:1.承离火德授时太阳历。2.龙星龙侯农历不误农时。神农氏从天上青龙星座的变化和地上鳄鱼的生活规律来设置物候历法以定农时。冬眠的鳄鱼,叫“潜龙勿用”,春天鳄鱼苏醒爬出洞穴叫“见龙在田”,二月二,龙抬头这个农谚就是指的鳄鱼出洞的季节。夏天雨季到来为“或跃在渊”,盛夏时为“飞龙在天”,“龙战于野、其血去黄”为龙的交配季节,“亢龙有悔”为交配后的鳄鱼又进入穴居,冬天到来再次进入“潜龙勿用、群龙无首”的蜇伏季节。农字的辰是见龙在田之象。3.耒耜(音饲)稼蔷植谷教天下。4.始置腊八祭确立祭典规则。5.鞭草和药济人。神农时,依山地河谷草甸而居,多虫蛇,于是用种红色鞭子鞭打草莽,惊走蛇虫,在草莽中寻觅可供食用的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品尝它们各自的味道如酸、甜、苦、辣、辛以及寒、凉、温、热、平、毒之性,体会在自己身上的反映,确定百草的性状和作用,结果发现有的可作粮食,采其种子引种为五谷,有的可以为菜,采之引种为百蔬,有的可以治疗疾病,内病外伤以百草相施,病患自除,由是始有医药,外炙,作巫方,始有医。
  炎帝神农时期前后延续四百多年(公元前四千六百年至五千年),神农称帝时期二百余年。

 

少昊颛顼时代(公元前4050-3380年前后)
  

 

    黄帝后期,东部少昊与西部少昊日益强大并联合起来向中原会聚,邹屠三苗与共工夸父重振族威,少昊代黄帝登临帝位,重建三苗九黎国,都兖州曲阜穹桑。
  少昊的父亲族因以太白金星为主要观测星,父为白帝子,少昊继承这一天文成果,故名金天氏。母皇娥,母系下传以鸠鸟鸷类为图腾,皇娥并继承太阳历,为主管相风木相风仪,立在桑丘,故又名穹桑氏。
  《山海经,海内东经?海内北经》和《庄子,逍遥游》均有列姑射与始鸠国之说疑为皇娥与白帝子相爱之传说。
  《左传,昭公元年文公十八年》《史记、五帝本纪》《淮南子地形篇》以及《山海经》其他各经对少昊(帝俊)后裔均有许多传说。如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日冥师。生允格,马骀……少昊生晏龙、羿、蒍、始州、北齐、叔歜、儋耳帝鸿、十二月女和月母、玄股、天吴季厘、齿民、倍伐、张弘、中容……等。
  还有八才子、不才子之说。不才子谓“穹奇”状如虎、有翼、或谓“其状如牛,猬毛“音如”猓狗、食人,食人从首始”。
  以上子裔均表示分封、入赘、夫妻联姻女系下传或代系不明。不都是直接下传。
  少昊另一支羲和氏早在公元前五千四百年至五千一百一十三年因海浸迁到美洲加利弗尼亚和墨西哥北部地区,以羲华华(奇瓦瓦)为居住中心。
  少昊常羲、羲和之国其裔民的一支又西迁至甘、陕、南下云贵,其中一支为今四川凉山彝族和云南彝族之先民,又有一支南下海南为今黎族之先民。
  在山东江苏一带少昊羲和常羲氏族为少昊直系裔的北支裔(三苗九黎北支)。
  《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五二九年)载:少昊裔郯子朝见鲁昭公,昭公问郯子:少昊氏以鸟为名是何原因,郯子说:“少昊是我祖先,我先祖少昊名鸷,登帝位时,恰有凤鸟来贺,所以鸟为我族族徽,纪于鸟,并以鸟的不同习性区别各氏族的分工和官职名称:凤鸟氏为历法之总正;玄鸟氏主管春分秋分节令,名司分;伯赵氏主管夏至冬至节令,名司至;青鸟氏主管立春、立夏、名司启;丹鸟氏主管立秋、立冬,名司闭,祝鸠氏为司徙,睢鸠氏为司马,鸿鸠氏为司空,爽鸠氏为司寇、鹘鸠氏为同事,这五鸠教化管理百姓,五雉氏管理百工,改良器物用具,统一度量衡,使百姓遵循农时不乱耕作。
  由此严密的分工,可以看出了当时的社会已是一个多层次而机构完备的国家了,是一个以德为天下号,以“德”为纪,或以图腾,社会分工为氏的国家。
  郯子所说的先祖少昊即是被黄帝封在东部统领东部九夷使四鸟的少昊鸷(青阳玄枵),同时还统理九狸旧部及一部分有熊氏族裔(黄帝后期帝鸿时入赘依附于少昊的黄帝氏族)。
  今江苏连云港云台山将军崖岩画,就是少昊鸷鸟氏的天文日月星象图,共分四组,这些天文象形字是少昊氏族继承太昊文明的证据。
  大汶口、良渚文化地区出土的鸟图腾柱,大山纪历八卦太阳历,璇机玉衡天文观测仪,牙獐与牙璋量天尺,进一步证明了是伏羲,太昊,少昊文化的继承。巴人是太昊裔。龙山文化,巴蜀文化地区民族至今保持了大汶口文化牙獐的祖制。凉山彝族称少昊是支格阿尔,是少昊裔,彝族巫师毕摩禽克使用的就是牙璋牙钺量天尺。
  这种观天用的璇机玉衡,一直使用一千五百多年到商代末期殷墟中尚有遗存,而且形制多样,甚至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奥尔梅克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
  黄帝时代就出现了“九黎乱德”。少昊时,保留了鸟官制,又实行金星历,日月阴阳合历。少昊又采取宽松治理政策,不断立族分氏,以族为国,支庶迅速繁衍,遍布山东、辽东半岛,国族上百。各有自己的祭祀中心(高、昌、京……),各建灵山、灵台、灵柱、标志城邦国家家业已形成。国之四周又出现许多聚落即后来的村、镇,各国族围绕祭祀中心又建立起自己的宗教中心。这就是以族为中心的国族或族国。
  少昊族部有就二十五个。羲和阳夷日族十个。昌意(常羲)兔族十二个。另有女和月母国。三苗就有三首,三身、三青鸟、三五彩鸟(皇鸟、鸾鸟、凤鸟)至少十二个。九黎九虎九个。蚩尤已分化为蚩、尤、邹、屠和邹屠至少五个。人夷分化为人、修、儵、条、已、己至少六个。畎夷分化为宿沙、白犬、天犬至少三个。重,分化为老(耆)童、大章、重董、句芒、东、中、仲、榆、程、温、苏、羋等十三个。该,分为蓐收、奎、封豕、封稀、防风、大人至少六个。熙,分化为宧、已、熊、龟、鳖、鲧六个。其他如吕(莒)、费、奢比尸国、君子国、天吴(虞)国、青丘国、黑齿国(黑夷)、凿齿国、危国、雨师妾国、玄股国(玄夷)、劳民国(崂夷)、窫窳国、始鸠国、中容国、司幽国(奚人)、白民国(白夷)、女丑国、壎民国、弇兹国……都因少昊鸷开明宽松的治理方式,氏族迅速滋衍。
  这样三苗,九黎氏族文明繁荣,进一步涣散了少昊巫政。
  高、昌、京是不同国族建立的祭祀宫殿,与个、亭不同。高、昌为北方城廓民居,京为南方吊脚式楼建筑。亭,个是四边无壁,只有立柱和顶的建筑。
  凡建有灵台之地,均为国族之都,国族越大,灵台就越高越大,当了天子,自然就要去泰山封禅,因为泰山在山东半岛是最高最大之山。封禅,即封神封祖先、封功臣使地界所有有功之人都升到天界,列宿天庭。
  上古之时,凡联姻族迁徙,均结伴而行。高氏、昌氏均发祥于古青州、昌潍地区,青州得名与清阳有关,为少昊爽鸠氏居地。故清河、青城、高青、高城均在一处,高密(高氏、密氏合婚族)、高唐(高氏唐氏合婚族)、高乐(高氏乐氏合婚族)、高阳(高氏与阳氏的合婚族)等地均为这些合婚族之居地。高青为高与蜻的合婚族名。昌潍为水名,潍又为系(奚氏弇支氏裔)与佳(鹰)的合婚族名,清河也是水以青名。秦汉之后又有昌邑、阳谷、山阳……等地名出现。
  为避水患东夷族均改平地祭祀为台地祭祀,河南称为岗;塜、丘、河北称台,江苏称墩,鲁中南称孤堆,城子等,而且祭祀中心越建越宏伟,开始为祭天专用叫郊,后来慢慢变为在节日可以游览之地,后来分离出来,叫太庙可以在这里祭祖,行施政令,又叫明堂。后来又叫作宴会、射艺、养国老之地,以后又分离出洋宫(太学)等。明、清、北京的天坛、地坛、月坛、日坛,先农坛以及太庙等均由此而来。
  由于少昊末世,巫政乱德,遂由颛顼代之。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天地通”。
  少昊鸷(挚)少昊之一支,下传六世,前后共260年左右。在此之前这个氏族已存在三千多年(即古老的伏羲氏族)。伏羲六世少昊称帝只有十六年。
  少昊颛顼时代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少昊之前,天下之号象其德(政绩),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名(以部族国族联盟,称雄天下的名号),象其事(部族联盟宗主领袖及其臣属的社会分工或官职分属之性质),因此只能记载眼前发生的事,无法追记以往之事。颛顼时代(公元前3787-3380年)
 

 

  《史记·五帝本经》:黄帝妻嫘祖生子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
  《山海经·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鸟喙、麟身渠股,娶淖子阿女,生帝颛顼。
  蜀山氏女昌仆,世为天文世家,颛顼出生后,继承母业,观测北斗星,头戴通天尺木冠……。
  颛顼生于若水,若水因产生若木得名,同建木一样都是测日表木,在不周山西。
  颛顼长大后,从师伯夷父,就任少昊昌意,昌濮联盟的联盟长,帮助西部少昊摄朝云,司彘之国王政,行金星历,号金天氏。
  颛顼娶(阝九)夷女为妃,名九嫔,死后同葬于汉水上游鲋鱼之山。
  《山海·海内东经》:“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阳,九嫔葬阴。”
  蛇又作九,九族之女死葬要归根,所以同葬鲋鱼山,因此《山海经》又说:“有四蛇卫之”。
  颛顼葬鲋鱼之山,也是一种返祖归根的传说,因为颛顼继承的是少昊母亲皇娥观测北斗星的传统。传说颛顼“死而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鱼妇即鲋鱼。而北斗星又为玄武鱼蛇之象。“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所以颛顼葬地不管在哪里,都为鲋鱼之山。
  当黄帝王族退回北方,东部少昊青阳登帝位后,西部少昊、昌意、昌仆、韩流、颛顼诸氏族,开始向东移动,准备回到故乡故土。颛顼氏族在迁徙途中与共工氏发生剧烈冲突。不久又遇到泾河水害,沿秦岭行到临潼,与老童结盟,老童人赘颛顼氏为胥。老童原是伏羲、炎帝时主持观天大风雨表的祝龙祝融后裔。他们结伴东行于潼关,以后又与夸父结盟。颛顼时居灵宝,再居灵宝北重王村。另一支沿南洛水东行,在伊洛与娵訾氏会合,终于回归故里。
  昌仆颛顼氏继续东迁,到达兖州,昌仆氏定居于济宁独山湖,居濮城。颛顼氏居干城(今古干城)、韩流居韩村。后来昌濮又东移居阿城、东阿城,在东阿立天文观测中心,少昊清阳在清丰设立大天齐表。
  颛顼氏迁到濮水后,成为少昊清阳的亲族。族中有一非常聪明的少年,被清阳赏识,教他各种天文知识,故《帝王世纪》、《水经注·若水》说:“生十年而佐少昊,十二而冠,二十登帝位”“孙少昊金官之政,以水德王”。后来少昊清阳帝匠敬举颛顼为帝。少昊清阳以颛顼辅佐有功,封高阳。时在公元前三千七百九十年。
  高阳,本作高羊、弓高羊、有穹高羊。高羊故地是炎帝氏族姜姓羌人羊图腾氏族的都邑或聚落,少昊清阳封颛顼于此,成为颛顼氏兴起之地。此时的颛顼是从陕甘迁到中原的颛顼族裔支,号高阳氏。
  常羲是少昊妻之一,早于黄帝,黄帝使之占月,发明***历。这个氏族曾在洪水为患时,与少昊、羲和氏俱迁于中美洲,于奥尔梅克拉文塔留有常羲(常宜)制***历石圭祖石。
  高阳虽是颛顼氏兴起之地,却不是帝丘。颛顼帝丘在顿丘、位在今河南濮阳,后被水淹。今河南内黄梁庄乡西大城村(又名三杨村、大王城),另有古顿丘城遗址。第一代颛顼称帝在顿丘,归葬也在顿丘,家族墓也在顿丘。
  后来,濮阳因地势较高成为新一代颛顼政权的帝丘。颛顼时代任用南正重司天属神,命火正黎,司地属民,进行历法改革,重,司天,观星象灾变测人间灾变,反之观人间灾变,知星明灾变,收集观测资料,颁于天下(如同今日之气象预报)。黎领导百姓治病防灾,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农、商、渔、牧……)。
  原先民神同位时,任何一个家族巫觋都可能登临自己的祭坛,现在不行了,只有大巫觋才可以在其坛台上的神殿中进行祭天,观天象,做历算,授时活动。至于其他所有祭祀中心,均封闭起来不准再用。于是天归天,地自地,天地人神交通断绝,是为绝天地通。这是一项重大改革。所以颛顼之后的帝王只能记于近,而不能记于远。因此,职官之名大约就变成管理民事的司徒(土)、司马、司空(工)了。黄帝以后,颛顼再一次强化了中央政权,宗伏羲、建寅,颁颛顼历。
  黄河水患历代祸及共地(共工氏居地)、濮地(颛顼居地),共工氏治水很有经验,故在少昊之后颛顼仍用共工为水官(司空或工正),但有时因洪水过大,共工氏堤防被毁,大水不免冲到颛顼居地,颛顼误认为是共工以水逼他,于是便有讨伐共工之事。共工本为水官已在尽力减轻水害,而且看到“堕高堙卑”之法已不灵了,便急中生智凿山开豁,或削平山头以泄洪水,结果收到了显著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受到讨伐,自然愤怒之至,随即进行反击,双方对峙,争战多年不分胜负。史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缘于此。此时的共工氏首领帝江,称涅(涅为共工自立的天表之地名涅丘)。
  大约距今五千八百年至五千五百年间(即公元前三千八百年至三千五百年),这三百年当中,海浸又一次发生,终结了颛顼与共工氏的恩怨纷争。少昊、共工等氏族纷纷乘船(芦苇舟),向山地逃亡。在华北,他们沿太行山向北进入燕山,向东北转入努鲁儿虎山,辗转又到了朝鲜半岛、日本三千列岛、阿留申群岛,最后在今美国俄亥俄州亚当斯县定居(后又转到美洲西南部),筑赫比人螭龙丘。
  而留在中原境内的“涅氏”,则依“涅水”而居,其地在太行山西麓余吾、虒亭、襄垣、屯留、壶关一带。这些古老的地名现今犹存。
  美国境内的那瓦霍人、赫比人世代流传至今的《四大世界递升迁徙图》,就是共工氏的族徽。那瓦霍图为圆形,赫比图为方形。中国境内发现的共工氏图徽图像很多。
  伏羲女娲——炎帝系另一支,在公元前四千年至三千年间与南方北方的祝融氏会合,在洪水泛滥时期,同乘苇舟,经不同道路到达美州,这一支的后裔就是那瓦霍人,他们是从大河村、磁山出发的。
  赫比人、那瓦霍人同属“帕布罗”——粘土建筑的村庄——耕田的殷地安人。其建筑形式都保持了共工——后土的“邛笼”特征。
  共工之名是由于这个民族世代为木正、工正、水正。用斤伐木,筑堤、挖沟、排水、建屋、建坛台造舟车,他们用的棍叫“杠”用手持斤伐木叫“攻”,用力作工叫“功”。长沙子弹库出土战国帛书中的“共工”二字作“共攻”,可知攻、功、工可以通用。
  “共”之意为筹谋、齐举齐攻、恭敬、供奉供给。
  共工氏的贡献很多,担负着多种要职,造福于世世代代,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后来,共工氏分化为工方、邛方、珙方、虹方、江方、共方、土方(工方之子后土句龙氏裔又名吉方)等支族,至颛顼时改为司徒。“共工”是以德名族的一个大民族。
  “帝江”、“帝鸿”是连山共工氏,在神农时进入岷山地区。在甘肃临夏、四川邛崃、茂汶、广汉、珙县、西昌、云南祥云、元江流域、麻粟坡以及广西,直至东南沿海,香港等地都留下了绵延至清代的纹字。一九八六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一件石璋上的连山纹,与历代铜鼓上的连山纹一脉相承。由此可以知道共工氏的这一支历代迁徙,生存的路线。
  (工口)实为工,吉方是(工口)方、土方的讹变,是后土,句龙纳入黄帝氏族的别称。僰人是供工后裔。句町是句芒、句龙之后裔,帝江、帝鸿是共工氏族的杰出领袖。龚方是共方之先,是由共工向共方的过渡。
  共工是炎帝族骨干,在族内始终处于霸权地位。自伏羲、女娲之后王霸于伏羲神农氏之间。当炎帝族被黄帝打败之后,共工肩负着复兴炎帝氏族文化的使命,继续领导炎帝氏部族联盟与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其后裔遍及中国大部直到美洲,分成共、龚、湟、(工口)、邛、土、句芒等部族和国家。大部分成为羌、藏、汉族;一部分成为彝、土家、苗、布依、侗、傣、壮等族以及迁到美洲的赫比族和那瓦霍族。
  逃往北方的少昊鸾鸟部到冀东迁西滦河一带留下;少昊黑虎部入居辽宁鲁儿虎山;天吴水伯住朝阳,袭故土旧名,与轩辕后裔共创牛河梁红山文化。颛顼部到了黑龙江与夸父部大人国会合,定居在此,成为传说中的北方玄武大帝。后来他们中的一些族众又东渡北美南下南美,至今在美国各地发现的俄克拉何马、斯毕拉蒙特贝雕,加利弗尼亚楚玛斯岩画,圣埃米格迪亚洞中岩画和圣塔,巴巴拉山上岩画中,以及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州文化遗存中都有他们的遗迹。在今墨西歌竒瓦瓦州出现了少昊羲和国肇造的玛雅文化。
  公元前三千年后,渤海、黄海水面下降,华北平原洪水退却,逃难各族纷纷返回平原故地。出现了劫后民族共和,天下大治的局面。
  这时的颛顼任命重和黎进行巫政历法改革,统一历法,天下有章可循,各氏族忙于重建家园,互通有无,民心安定,经济繁荣。又任命少昊四裔叔重为木正、该为金正、以修熙为水正、黎为火正、四叔世不失职。疆土北至漠北,东至黑龙江东北,西至昆仑流沙弱水,南至交趾,皆为颛顼之天下。
  这个时期四大族(帝俊、颛顼、炎帝、黄帝)文化(大汶口、大河村、庙底沟、红山)得到空前繁荣,并交汇于中原,成为民族共和文化。大汶口文化是少昊文化,大河村文化是颛顼重黎文化,庙底沟型仰韶文化是炎帝文化,红山文化是颛顼、黄帝、少昊诸族共建之文化。
  颛顼称帝前,颛顼氏族已存在二百余年,继少昊称帝后又延续四百四十五年。
  公元前三三八零年至三一零零年前,黄河下游洪水再次泛滥,又造成华北平原氏族的大移动,纷纷向东北幽州大地,大茅山、大别山、桐柏山、太行山、伏牛山逃亡。黎氏据浊漳河建黎城,与住在这一地区的共工、后土、鹳兜、夸父、四岳、大彭等氏族发生冲突。颛顼氏族又与居住在安阳共头山的共工氏发生冲突,共工氏堤坝被毁,洪水冲击颛顼居地,遂放弃濮阳,向北方逃难,以冀河、潴龙河畔建高阳城,以后,颛顼氏族衰落。
  是时,居住在伊洛地区的高辛氏摄政王喾举兵伐共工。先命火正重攻,不克,复命木正黎佐重,又不克,废重黎祝融官职,又命重、黎弟吴回用围而不攻,困而以耗之计,又断共工水源,终于攻下共工居地共头山,破涅都。喾使吴回复居“火正”,仍为祝融之官。后来,吴回生陆终,陆终娶鬼方氏之妹聩氏,生六子,得八姓。
  共工氏被彻底打败,向北逃亡,中原无主,喾于是代颛顼称帝,始称帝喾,号高辛氏。
  颛顼氏到北方后,较逃到北方的黄帝、蚩尤、少昊诸氏族之裔实力较强,故独称霸北帝,又因其头戴干戈、尚武,又名玄武,北方玄武大帝。《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虎、危。”《尔雅?释天》:“玄枵、虚也。颛顼之虚,墟也。北陆,虚也。”郭璞注:“虚在正北。北方色黑。”《淮南子?天文篇》: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螟,执权而治冬。”
  颛顼时代使用的水星历,是以辰星为主要观测星,制定历法,颛顼水德、司北辰主水。
  玄冥是修(已)即蛇与熙(龟)的合婚族。
  重、黎或重黎皆为氏族族团名,是古老的氏族。重为太昊佐、少昊叔。黎为东夷族团领袖,也是少昊叔,是分衍出来的大巫觋集团。
  黎即后土,善于掌握气候节令的变化规律,教民适时播种收获。
  重黎是重和黎的合婚族。在颛顼之前早已存千年。
  因此,颛顼时代仍起用重黎,命重司天属神,命黎司地属民或重献上天,黎邛下地。表示夷、炎、黄三大族团联盟。颛顼为主,东夷为二,炎帝为三,即非血亲集团加入王族为子一级集团,纳入颛顼族系。
  重黎的黎被称为“祝融”之黎,又称铸融。炎帝时为“火正”,又可视为铸金属黎铧或锄的工正。也可视为共工。
  重族主要活动于山东北部地区。黎族主要活动于山东西部和豫北,晋东南,冀南地区。重黎氏族主要活动在章丘,平陵……等地。
  重和黎族独司天地鬼神以来又被称为“祝融”。不仅颛顼用之,其后裔直至夏、商世司天地。周时,程伯、休父为其后。
  陆终的后裔,重要的有第三子彭祖,封地在彭城(徐州铜山),豕韦是其别支;第六子季连,后为楚国先祖。
  帝喾(库)
  喾母为陈丰氏女握褒。少昊之孙,在陈仓(今宝鸡),与有邰氏姜嫄,在不周山有娀氏简狄联姻。
  后来喾氏族与陈丰氏自陈仓东迁太行山南河洛地区,时已进入颛顼时代。
  帝喾氏族的一位喾,后为颛顼“族子”,年十五佐颛顼,封在辛地,因称高辛氏。时颛顼与共工因水患皆北逃,中原无主,喾代颛顼称帝时,时年三十,都偃师亳地(约当公元前三三八零——三三四五年)。
  帝喾(挚)时代是上古史上最美好的时代,进入典型的龙山文化时代。
  传说帝喾有四妃:
  有邰氏姜嫄,帝喾元妃,是一个以蝾螈为图腾的氏族,其先在陇西,后迁武功,有子名后稷,周之先祖,葬都广之野(今成都、广汉之间)。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稷在这里种植莱麦五谷,后稷即弃。
  有娀氏茧翟(简狄)、帝喾次妃。原为“不周山”(六盘山)北少昊威姓族裔。其中一支东迁陕西蒲城。简狄吞燕孵生子卨(读削)(又名契,商之祖先),原居陕西,后迁商丘。另一支向西直到罗布泊,传为楼兰古国之先祖。在楼兰遗址中已发现至今四千年以上的木雕简狄女祖角,以及唐代壁画,绢画上的简狄像(注:楼兰遗址除有少昊裔支文物遗存外,尚有中亚人的文物遗存)。
  少昊威姓是黄帝时代被迫西迁不周山一带的少昊玄乌氏。威因何又称娀,因其先在东部称帝时发明金兵钺斧而威震天下,与蚩尤同称“灵威仰”。
  陈锋氏庆都,又名陈丰氏、陈酆氏。喾之三妃酆即蜜峰,文为蜂头,丰为蜂尾,逢为飞翔时的蜜蜂。“流黄蜂氏”为飞行的黄蜜蜂。陈丰氏活动地方有三:1.陈仓的陈丰;2.陈留的陈丰;3.河南宛丘陈丰。这时指的是陈留时代的陈丰。庆都生尧。
  娵(音居)訾氏常仪邹屠氏。喾之四妃。娵訾氏是娵与訾的合婚族。娵訾氏与帝喾联姻生子挚。娵訾即邹屠,黄帝时迁蚩尤善者于邹屠之地。妃常梦吞日,经八梦,生子八人,皆精通日月星辰观测,被誉为“八才子”“八翌”“八神”“八元”。
  喾四妃,是帝喾氏族在迁移中,不同年代与不同氏族联姻的顺序,不是同一个帝喾有四妃。
  挚后来又入赘少昊青阳氏,继承少昊挚称号。帝喾东迁濮阳时,封挚于其领地辛(伊川大辛),后承帝喾王位,禅位以后,尧封挚于此仍称高辛氏。
  尧母庆都祁姓,陈丰氏宗伊耆氏或伊祁氏。炎帝神农(神农建国在伊,复建国在耆、合称伊耆)故祁姓。炎帝神农以烧制陶器为祖传。尧从母姓,姓伊祁。尧从小随母烧陶,而益于众,被喾封于唐,在河北唐县建唐国(诸侯)。以后,尧娶散宜氏女女皇为妻,生子丹朱。在唐县北有尧山、南有都山,为尧母庆都新居。登尧山,见都山,故以“望都”为名。
  在濮阳继承颛顼登帝位的帝喾,在位三十五年,死后也葬在顿丘,在颛顼陵右侧,传为帝喾陵。
  帝挚继承帝王位是在伊川大莘店。这时才号高辛氏。
  从潼关入太行山南麓的皇系帝喾氏族的另一支分流进入汾水流域。进入濮阳地区的帝喾氏族后来又南下淮阳,舞阳,及淮河地区。帝喾(帝挚氏族)前后延续八百八十多年。
  传说高辛氏女嫁盘瓠(五色犬),而繁衍后代(苗、瑶、畲、壮)。历史的真实是:盘瓠即盘古,是以灵獒为图腾的古老氏族。在伏羲时为东夷的畎夷,属太昊的裔支。参与了蚩尤,少昊东夷联盟,对黄帝族作战,蚩尤兵败时,畎夷为蚩尤通风报信,并掩护蚩尤撤退,因而被苗族人视为救命恩人。后来也受到黄帝氏族的打击,失去领地,与娵訾氏或邹屠氏相依,受到保护,成为高辛氏的外戚。成为濮水的侯伯,被壮、瑶各族尊为中兴先祖的“布洛陀”、“布伯”。后来文献或传说中的畎夷、犬封、犬戎、狗王、犬王、狗明王、盘王、狗皇、高皇、盘瓠王等都为盘古氏,盘瓠之后裔。
  高辛氏时,防王(房王)吴将军是吴地的首领或是封稀氏、防风氏在吴地防国的国王。封稀氏又称稀韦氏、豕韦氏、室韦氏,风即东夷中的风夷,稀、风两放合婚的子裔为防风氏,防姓又为方夷。稀、南楚叫猪为稀,封,古文为大,封稀即以大猪为图腾以养猪为生的一个氏族。防风有凿齿之俗(古称凿齿民)。当时,防王政权是与高辛氏并立的两个政权。防王文化已是极为发达的良渚玉器文化。其图腾是以封豨和阳鸟凤凰为主。太湖地区的防王向北方发展或者是“问鼎中原”,当时就有了“防王作乱,数侵边境”之事,此时,高辛氏已迁都舞阳,被防王追击,又再迁淮阳宛丘,防王在舞阳建吴城。于是又才有高辛氏募天下,以千金、万金和家女换防王吴将军首级之说。
  因此,在濮水的盘瓠氏应征,带领獒犬、潜入吴台防王吴将军大营诈降,乘防王大醉,獒犬取防王头,献与高辛,高辛以其第三女配盘瓠,封定界侯,封地在大茅山。濮伯布洛陀率众南下,防王吴军大败,布洛陀攻下会稽,重新有了领地,开始垦荒岭南,艰苦创业。传说“盘瓠负帝女入南山”缘于此。
  由于畎夷布洛陀助高辛氏建奇功,因此,到南方后被免除徭役赋税,族众自称为“勉(免)”“莫徭”、“没徭”,其居地名瑶山(今浙江余杭良诸徭山),裔民称徭民、“摇民”。由于平地已为防风氏开发占领,故畎夷盘瓠氏只有去开辟山野丘陵地。畎夷盘瓠民由于免交租赋,又不受关梁限制,所以氏族很快发达兴旺起来,后来从会稽又向西南发展,又进入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而汇集于长沙武陵地区,与蚩尤氏、祝融氏共同开创了屈家岭文化和大溪文化。形成了古三苗国大联盟,雄据江南。对同时代的尧、舜、禹政权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这才引发了尧、舜、禹时代的对苗、夷、濮、越的大规模战争。
  畎夷向南发展的一支,在广东潮州建有高皇尞村寨,有盘瓠庙,这一支为后来的畲族,另一支是壮族。
  帝喾又作帝告,今河南登封县王城岗告城镇是帝喾的另一帝都(帝丘)。上古时代封爻筹算是帝王承传必学的一门学问。因学而明理,明理而后告天下。帝喾是帝俊在人间的化身,帝俊是上古东方民族传说中的上帝,实际上俊、挚均为以凤鸟为图腾的氏族。

帝喾又作帝告,今河南登封县王城岗告城镇是帝喾的另一帝都(帝丘)。上古时代封爻筹算是帝王承传必学的一门学问。因学而明理,明理而后告天下。帝喾是帝俊在人间的化身,帝俊是上古东方民族传说中的上帝,实际上俊、挚均为以凤鸟为图腾的氏族。
  帝喾后来与邹屠蚩尤联姻,成为一个新的氏族。以后又与防风氏联姻,因此才有了中原帝喾联盟与江淮防风氏和平共处,才有了仰韶庙底沟、大河村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江淮良渚文化的繁荣。
  重、黎、重黎、童、有邰氏、有绒氏、邹屠氏、防风氏、娵訾氏、陈丰氏、高辛氏等古文字和族徽铭的金文,甲骨文中已屡见不鲜。有关盘王瓠传说的剪纸,至今在苗、徭、壮各族中广为流传。

 尧、舜、禹时代(公元前二三五七——二零八三年)
  

 

    尧(伊姓、祁姓)国号陶唐氏
  尧、舜、禹时代是战乱时代,又是洪水泛滥成灾时代。
  公元前二千八百年,海水又突然回升,黄河泛滥成灾,住在这一带的各民族为了生存,争夺高地,发生流血冲突,同时还要与猛兽毒虫斗争。
  帝喾后期,“命羿扶下国,除民百艰”(到各个属国帮助解决危难)。当时,羿为帝喾射正。
  不久,帝喾时代的最后一个领袖去世。众长老(那种国领袖)推举娵訾氏,邹屠氏的后裔挚继帝位,组织东夷各族人民抗洪救灾,向山地转移,重新划分氏族领地。导致大汶口文化进一步扩大并与良渚文化进一步融合。
  公元前二千四百年以后又迂到了大旱,烈日当空,河干泽竭,草木焦枯,住在丘陵地带的各族众又纷纷逃难。
  陈丰氏姜炎族大巫女丑,为解除旱情,登海岛求雨,遭到扶桑日君羲和后裔十日族之间的战争,从而取代帝挚。
  唐侯尧联合东夷民族有穹氏后羿,击杀了十日氏族,帝挚不能制止,这就是羿射十日之传说。十日出,一日真,九日假,是大旱之意。
  尧复与羿征服九夷各族,太行山南麓各民族亦皆归尧,尧班师回唐县,称天子,即帝位。仍以后羿为射正,总理兵权。随后羿又追杀南逃之蚩尤余众,诛凿齿,服修蛇,夷族各族皆归降。
  公元前二三五七年,尧称帝,国号陶唐,都平阳,在河北灵山之西,阜平之东,平水之北。封禅泰山。封羲和氏伯叔六人为四岳,封契为司马,后稷为田畴农正,夔为乐正,皋陶(要)为大理,共工为工正,垂为工师,伯夷为秩序,伯益掌鸥禽。鲧为水正,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兖、青、徐、荆、豫、雍、梁,各置州牧,统管州内各氏族。
  尧又设谏木于十字路口,设欲谏之鼓于宫门,广开言路。
  帝尧之时,百姓艰难,心存天下,居白屋服大布,食粗粮野菜,乘素车玄驹,同时经常巡狩行教勤劳天下,并对百官说:“有一民饥如我饥”,于是天下大治,南抚交趾,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从。
  经过一百五十年,平安无事。而后,又遭海水倒灌,洪水滔天。尧又西迁于山西临汾西之平阳,其子丹朱居高平。
  尧命共工治水,发生意外,黜共工,复命鲧治水,鲧治水九年,堤防时筑时毁,甚至动用颛顼,尧祖之丘土筑堤,尧不悦欲罢鲧,众劝复命鲧治水。
  尧年事已高,众长老荐舜,尧以二女娥皇、女英妻之,以观其内;并使其子九男事待,以观其外。舜入赘尧后,内行弥谨,二女事舜,竭尽妇道,舜耕历山(今名釜山,在涿鹿保贷乡)。
  舜父顽,母 ,弟象傲慢,几欲加害于舜未果,舜皆忍之。尧闻,召舜入平阳,授以司徒之职。舜举高辛氏才子稷契等八人行五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播达于四方诸侯。又使舜为三公,总理百官。舜又举高阳氏才子重、益、皋陶等八人,按九土之宜(九州)以时为序(即因时因地制宜),教民耕作。又使舜在平阳帝都祖庙灵台四门,迎送四岳群牧诸后,九州诸侯伯,宾客皆敬唐尧。
  尧又使舜人于深山密林,巨川大泽,值暴风雨,尧九男从之,皆惊惧逃避,唯舜行若无人,径自返国。九男以实情禀尧,尧以为舜有至人之才,于是召舜,欲禅位于舜。皋陶、后稷、契,伯夷皆同意,唯放齐建议让尧之子丹朱继位,尧不听。鲧闻之,亦不服,尧乃举兵诛鲧;共工也不服,尧又举兵攻共工。
  以后尧命舜摄政,舜摄政后,制刑法,先以鲧治水无功为由,殛鲧予潬渊。将鲧族从嵩山流放至东海羽山,永不还朝。流共工于燕山密云湖北燕之地,也不准再进中原。此后,天下诸侯再无一人敢言尧禅于舜为非者。从此夷夏联盟进一步解体,鲧氏族被迁东夷少昊修熙故地后,禹守丧三年,继续治水。
  舜(姚姓,妫姓)(公元前二一三六年——二一零零年)
  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及长迁荷泽,制陶为业。
  受摄政二十年,五十岁时,尧始禅位于舜。以后,舜封禅泰山,又封禅衡山,又巡华山,复回平阳。
  以后每隔五年,舜都要作一次全面巡视,诸侯也分别从四方来朝见天子,作述职报告,舜根据考核结果,对有功的诸侯奖给车马衣物。
  舜分天下九州为十二州,新增幽,并、营三州。
  舜制五刑,刻画在器物上,使人民有所儆戒,并用流放之法以代五刑,表示宽大。依刑法,除流工于幽陵,殛鲧予羽山外,还放鹳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四族受惩,天下皆服舜。
  大禹治水,还在舜为摄政王之时,先从壶口开始,再凿龙门、禹门,凿渭水上游岍(千)山、歧山、荆山,复整治汾水,又治蒲州雷首山、中条山、底柱山、析城山、王屋山、太行山、碣石山各山水系,导黄入海。经过十三年之努力,三过其门而不入,冀州水患平息。后禹在桐柏山治水迂到住在这里的桐柏山君巫支祁夸父阻挠,尧率军南下征讨,把他们驱逐到淮、扬地区,尧也在此时去世。
  后来,禹在淮扬治水又受到三苗族众阻挠,不与禹合作,禹以“苗顽不用功”上奏帝舜,说“三苗数为乱”,故“窜三苗于三危”。实际是禹在桐柏山强行征伐巫支祁,并强行把他迁徙至淮扬,激起苗民的愤恨。禹在淮扬治水无功,后来主要是在大别山南麓治理鄱阳湖(古称彭蠡)。后来禹又到洞庭湖地区治水,又迁到当地氏族包括巫支祁的一支的阻挠,经过后羿协助才平息叛乱,得以在荆州顺利治水。
  尧崩,禹过黄河舜述职,时舜已迁都蒲阪,禹为司空,帝命禹为百揆,统率百官,命禹继续治水。后五年,禹治水成功,水患平息。舜赐禹黑色大圭以资表彰。禹作《禹贡》,制定五百里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赋税纳贡法,呈舜颁九州。
  舜称帝时,反舜诸部,鹳兜、三苗、夸父、邹屠、娵訾、毕方、共工、放齐等拥尧长子丹朱在丹江丹朱城称帝,与舜抗衡。
  舜于是派军征丹朱,诛鹳兜,把他们逐出中原。三苗一分为二,一支流放于有北之乡幽州;一支随鹳兜远徙南方。
  战败的鹳兜、三苗、丹朱到了洞庭湖武陵地区,支庶繁衍,漫布于洞庭彭蠡之间,南达广西,及云南高原。后世的三苗尊鹳兜、畎夷、夸父、蚩尤、羲和、常羲为六祖,丹朱,鹳兜领导苗民建起三苗国。丹朱死后,葬长沙零陵苍梧山北麓。
  帝舜三十九年,征三苗,南巡衡山,崩于苍梧之野。随征的娥皇、女英,住洞庭,闻舜去世,追之不及,相拥痛哭,死于湘江,泪洒湘竹俱成斑纹,俗名“湘妃竹”。二妃亦称“湘夫人”。
  传说舜寿一百岁。
  禹(公元前二一零三年——二零七三年含摄政)
  (姒姓)国号夏后氏
  禹的先祖是黄帝,父名鲧(颛顼之后)生于四川岷山,茂汶羌族石纽刳儿坪。母名嬉,帝喾有莘氏女。因是夸父后裔,夸父称帝时叫帝夏,生于帝夏之地,长于帝夏之地,又为帝夏之后,故称夏后氏。后来,鲧禹就以母家夏后氏为族称。自四川迁入伊、洛、汾,凡其居地皆称“夏”。
  舜时,禹任百揆(三公)于安邑(今夏县),广施德政。帝舜二十二年(含摄政)召集禹、皋陶、稷、伯益论政,欲禅位于禹。禹举皋陶,舜仍要禹继,说禹治水十三年,功不可没,又能贤于众人,非禹莫属。禹仍不从,请以卜筮占。舜说不必卜筮。乃传禹治天下之道:要禹不要听无稽之言,没有经过商议的事,不要随便行事,君要爱民,民才爱君,要谨慎地替天行道,勿生恶念,生恶念,必害於政,民必穷困,国君的天禄也将永远终止。社稷安危存亡之戒,要牢记在心。
  于是禹摄政于安邑。
  以后禹南下湖北,陈师有苗之国,三十日不克,军师伯益建议退兵修德,以仁政感化苗民。禹从益言,偃师收兵,邀三苗国君会盟。宾主共舞干戚,双方和解,禹班师回京,后七十日有苗来朝。
  禹随舜法,对三苗三年一考绩,经过九年考核,有功者赏,提升,有错误或者批评或废黜,惩罚。这样赏罚分明,三苗心服口服。
  禹摄政十七年,帝舜三十九年去世,禹让位于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万民不附,追到阳城,高呼“禹弃我,日子难过”。禹哀民乃登帝位。但是这时的禹,治水积劳成疾,已是形体枯槁,面目漆黑,足不相过的半偏瘫老人(古称禹步)。
  禹登泰山封禅,都阳城,举皋陶为摄政,不久皋陶死,葬安微寿县安封(霍丘)。禹封皋陶子孙於六安,固始。
  帝禹三年,又举伯益为摄政,封百里。八年,会诸侯于会稽山(茅山、涂山),计功考绩,执玉帛者万国,禹皆按规定接受朝贡。防风之君后至,禹斩以示众,天下悉属禹。防风是当时江南霸主,是古老的封稀氏,阳夷、风夷与有苗、蚩尤的集合族。禹杀一儆百,旨在威慑苗蛮夷越诸族。
  禹让伯益教其子启如何管理国政,意在接受尧子丹朱,舜子商均无能之教训。
  帝禹十年崩,葬于会稽(今有禹穴在)益让启于箕山之阳,启与其支党谋夺益位,为益察觉,将启拘捕入狱并施巫术,以后启被支党救出,攻益而得天下。公天下终,私天下始。
  传禹铸九鼎,使民知神妖(是有能力铸大件青铜器之开始),又命太章与坚亥,促农耕,伯益发明凿井,有了井,人民可以离开河川去山地开垦。传说奚仲又发明造车(比独轮车又进一步),有了车,可以减轻许多劳动力。
  禹在位(含摄政)三十年。尧、舜、禹禅让,是部落联盟选举领袖的故事。
  禹子启夺伯益位自立,家天下开始,家天下的出现,实为生产力提高,氏族财富急剧增加,氏族联盟领袖拥有大量私有财产,必然出现阶级分化之结果。
  三皇、五帝始于燧人氏、终于禹,三皇是燧人、伏羲(女娲)、炎帝(神农);五帝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舜、禹)。
  燧人氏时代是上古文明时代,伏羲时代是上古文明奠基时代;炎帝神农时代是上古文明繁荣时代,彩陶文明时代;黄帝时代是上古文明进一步繁荣时代,中国玉器时代早期;颛顼时代;上古文明鼎盛时代;帝喾(挚)时代,是上古文明进入玉器颠峰时代,尧、舜、禹时代是进入玉器文明晚期,青铜时代早期,金玉并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