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捐了多少钱:做到谁也不欠谁的 | 博客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4:53:14
做到谁也不欠谁的作者: 李昌平 | 2005年08月23日16时44分 |    【内容提要】村里不欠村民的了,村民不欠村里的了,镇里不欠村里的了,村里不欠镇里的了。临清市刘垓子镇进行了一次为期近两年的村级财务“小四清”活动,取得了“四清”的好效果。一个困惑农村工作的老大难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其中定有经验,为此,9月5日至8日,记者到此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

——刘垓子镇进行村级财务“小四清”的调查
李昌平 徐少林

  村里不欠村民的了,村民不欠村里的了,镇里不欠村里的了,村里不欠镇里的了。临清市刘垓子镇进行了一次为期近两年的村级财务“小四清”活动,取得了“四清”的好效果。一个困惑农村工作的老大难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其中定有经验,为此,9月5日至8日,记者到此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

  不治不行了

.pip_li {background:url(http://adimage.bokee.com/images/images/pip/ulbl.gif) 0 10px no-repeat;float:left;color:blue;width:150px;text-indent:8px;line-height:24px;}.bluelink a {color:#074ECE;}

    “真是到了不治不行的程度。”尹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于培森,向记者诉说起“小四清”之前的情况仍不寒而栗。这个只有388口人,745亩耕地的小村,从1992年到1999年四茬村干部就不明不白地花掉了村里100多万元钱。他如同数家常似地列出如下数字:1993年村里106亩耕地和大量的土方卖给国家用于“京九”铁路建设,共得收入160多万元,1991年至1994年一茬村干部乱花钱,支书弄了个留党查看处分;1994年至1996年的一茬村干部乱花了50多万元;1997年至1998年5月的一茬村干部乱花了17万元,欠下村民的17万元的账;到1999年他接任时,村里就剩下了30万元的聊城发展债券。当时村里几十个村民集体上访,“三提五统”收了半个月收不上来,村里开会都开不起来。

  原任刘垓子镇党委副书记,现任镇长的李金祥说,那时候全镇32个村有17个村有问题,最典型的有孔集、尹阁、杨井于、后李、宋庄、赵圈、逯庄等,收入不入账,白条下账,不审批,不公开,乱花钱,真是到了无法无天的程度 。他说了两件事来证明当时的乱劲,一个是镇里组织镇直干部到一个收不上“三提五统”村去突击征收,自带去的大包子都让群众给倒掉了,“三提五统”没收成,还被饿了肚子。一个是当时发生集体上访的村占了全镇的一半多,孔集村上访的人达到100多人。就这个孔集村,三年间的吃喝费达40多万元。“干部贪了,班子瘫了,民心散了,矛盾多了,没有辙了,不治不行了。”

  记者在后集村里调查,村支部书记李祖华如今提起当时的情况还气的直打哆嗦,他说“哪叫什么事呀,村里账乱的一锅粥,四五十万元的铁路补贴钱,啥像样的事也没办,几年就给糟蹋完了。涵洞改道上边给的两万元钱,没入账就分了,原来一个砖井报成机井就贪四千多元。支书带着村里收上来的一万五千元的提留款跑了,查账时村会计也跑了。村里乱七八糟,不像个村了。”分析原因,这位憨厚的支书说:“修铁路,上边给了钱,有了钱,用钱没规矩,干部随便花,那时候没人管村里的账,也不兴村账乡管,也没直选村委会,更没有村民理财小组,手里有钱没人管,不贪才怪呢。”

  据了解,当时这个镇大部分村的账目上,村欠户,户欠村,村欠镇,镇欠村,干部不清白,群众有意见,致使十几个村的群众集体上访,一半多的村完不成“三提五统”任务,三分之一的村“两委”瘫痪半瘫痪。

  村级财务是牵动村民每根神经的敏感所在,只要它乱了,干群关系必然就紧张,工作必然就无法开展,治乱先治账,只有下功夫把村账搞好了,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不然的话你就别想在这儿干下去。原刘垓子镇党委书记梅永建当时来到这个镇时,基于这种认识就下决心开始了“小四清”活动。
  必须认真

  “谁敢捣弄村级账?唯有乡官‘梅大胆’”,这是记者在刘垓子采访时听到这样的话。所谓“梅大胆”就是当地干部群众对镇党委书记梅永建敢于负责的一种肯定。当我们去采访老梅时,可他顾虑于“自己已经离开了,不愿说当时的情况,以免伤了和有关领导的感情。”但他说:“当时真是冒着好大的风险,不捣弄,工作已无法开展,捣弄,得罪了人拔不出腿来,搞不好弄个身败名裂,我这人胆大,不图升官只图干事,只要把村级账捣弄清楚了,这镇里的工作就一洼水——平趟了”。问老梅有啥经验,他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只要认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尹阁村党支部书记于培森说,他们村1995、1996年纪检来查过两次账,但都因为认真程度不够,无功而返。1998年村里也组织群众代表进行查账,因为没有查账经验,查了半天也没有抓住什么问题。他认为,要认真首先要形成一种气候,一种谁也挡不住的气候,形成气候了,说情的不敢轻易说了,被查的不敢抵触也没法抵触了,保护伞不敢保护了;其次,查账要专业化,纪检来的人不懂账,村民代表也不懂账,怎么也查不到点子上,检察院来的专门的查账员,先“关大门”,再有针对性的查收入,查支出,专业人员一眼就看出来。比如,1991年一笔处理障碍物的账,账上有笔贷款,村里已还了,后来账上又出来一笔还贷款,检察院的同志一下子就抓住了,那个村干部就退赔了2万多元。

  刘垓子镇进行村级财务“小四清”活动,动用了全镇的所有脱产干部,组织了三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都有一名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有纪检、审计、经管、财会人员组成。每个村都由村民直选出若干名村民代表,组成查账监督小组。第一步先由各村的村民代表和监督小组自查;第二步由镇工作组在村民代表和查账监督小组的监督下细查;第三步对有问题的移交检察院进行立案查处。全镇分了三个组,分了三大片,同一时间全面铺开,而后根据情况排出一、二、三类,从易到难,先解决一般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老大难问题。查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对有问题的干部实行“双规”,问题较大的移交检察院立案取保候审。

  说到认真,镇长李金祥说了他当时作为副书记带工作组进村搞“小四清”的三个例子:孔集村100多万元的铁路补贴钱,三年就被村支书给玩完了,地没了,钱没了,原来纪委、检察院也查过,因为群众反映啥查啥,就事论事,一找熟人就了了。工作组进村之后,把群众发动起来,把1996、1997、1998三年的账全封起来一笔一笔地查,查出来夏征的小麦直接交到粮管所,按规定每人交100公斤,他们让村民每人交115公斤,多余的部分他们从铁路款里退给了村民,而把粮管所付给的一万多元私分了。全村三年的电费,他们从铁路款里支付了,可又从村民身上收了三年的电费,然后私分了。给村民代买的地膜,一万五千元,下账时成了三万元。村里12个干部人人有问题,吃喝就花了四十多万元。

  杨井于村是有三个自然村组成的村,村里从镇住地往村里修一条油路,从村民手里借的存折做抵押贷的款,共15万元,路修起来后,支书电死了,于是这笔账连续两届村“两委”都没解决,工作组进村后和村民代表一起先清村里欠村民的账,又清村民欠村里的账,还清了村民的15万元的存析。接着就查建中心小学的账,建中心小学实际用了10万元,而这个村子报了15万元,一笔一笔地查,硬硬地把问题抠出来。

  第三个就是尹阁村,除了以上说到的情况外,这个村钱存到银行里,村干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为查清铁路补贴款,专门组织一个小组到铁路部门去查,内查外调,一笔也不马虎,从济南到兖州又到东北,查铁路上到底补贴了多少钱,尤其是后来的卖土钱,查回来再和村里的账核对,入账的不入账的才搞清楚了。小卖部的欠条,饭店的欠条以及村干部所有能去消费的地方的账全都查了。共查了这个村8年的账,4茬村干部,在台上的查,下台的也照样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真惊人呀,工作组的同志都说有三个想不到:想不到村干部的胆有这么大,想不到村里账能这么乱,想不到犯错误的干部能有这么多。

  不能手软

  在李金祥镇长办公室里,镇纪委、审计、经管等部门的七、八个负责人,扳着手指向记者数落各个村在这次“小四清”中村干部受处理和退赔的情况:孔集村,村支书被取保候审,退赔6万元;12名村干部全部退赔,共计8万元。杨井于村,10个村干部退赔,共1.8万元。尹阁村,1名村支书留党察看,2名村支书取保候审,10名干部退赔,共计14万元。后李村,村支书被判刑4年,村委主任取保候审,村会计取保候审,5名干部退赔,共计8万元。刘垓子村,1名村干部取保候审。------全镇被判刑的村干部3名,取保候审的6名,受党纪政纪处分的9名,受退赔、罚款处理的42名。全镇清理偿还村欠村民款72万元,清理偿还村民欠村集体款36万元,清理镇与村集体债务102万元,收缴各种干部退赔款47万元。

  记者先后找到几名受处理的村干部,他们普遍认为,应该受到处理,但觉着有点狠。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尹阁村的一位老人说“对坏干部手软,就是对百姓不负责。只有下狠心查处贪官,才得民心。”镇党委的一个领导说“就不信没治秃子的药,下狠心一治,问题就解决了,村级财务不是不好治,而是治不治,要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非这么治不行。”

  不能手软,不是说到就做到的轻易事,这里起码有三个需要逾越的障碍:一是说情风,被查处的村干部中80%以上的都通过各种关系说情,有个村的支书竟找到省里的某一领导,那领导给市里的某领导打招呼,让高抬贵手,镇党委不但没听,而且加重处理。为此,还做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找人说情的加重处理。理由是你找人说情就让党委得罪人,增加了工作麻烦,就该加重处理。二是闹事,有的被处理村干部找有关人员闹事,破罐子破摔,闹事的比例能占四分之一,有的开始闹,老虎屁股摸不得,但真摸了,而且摸出问题来了他也就才老实了;有的一看问题查出来了,就采取赖的办法,你抓了我,我老婆孩子就找你要饭吃;还有的闹事为了把水搅混,蒙混过关。说有个村支书竟敢到镇党委大院里骂大街,还点名道姓地骂主要领导。有个村干部带着全家到镇主要领导家里闹事。三是行贿,被查的村干部想免除麻烦,40%以上的采取行贿的办法,他们有的送钱,有的送物,有的请吃喝,还有的以卖身投靠。说有个村干部为了免灾竟把贪污的钱全拿出来行贿,结果也没得以解脱。

  手软不软,取决于镇党委、政府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调查中,大部分干部和群众都认为,当时的党委书记梅永建是个干实事的人,说他不是光为了当官,而是为了干事,主要精力没放在搞形象工程上,而是扎实地从农村最棘手的问题抓起,没有应付两年就换届走人的思想,而是为了农村的长治久安。只有这样的干部才能做到不手软,心底无私天地宽,打铁还得自身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强化监管

  老梅在刘垓子时,不仅通过“小四清”搞清了农村财务,重建了村级班子,更难得的是建立了一整套的加强农村财务监管的制度和运作机制。即“明晰财权,专家理财;定项限额,预算支出;例会办公,群众唱票;定期审计,财务公开”。在“小四清”基本结束后,根据刘垓子镇农村财务的实际情况,梅大胆成立了会计服务站,将村级财务纳入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村村在银行有帐户,在会计站有专业会计,谁家的钱谁所有,谁家的钱谁使用。每月用钱多少,必须严格执行村民大会确定的定项限额的预算方案,每月底村出纳将当月的经过村长初审和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唱票终审的支出记帐凭证送到会计站报帐做账,并到银行领取下月的定项限额开支的现金。每月初,镇财经领导小组会对全镇上月的农村财务进行一次审计,并将审计的结果公开通报全镇,对审计出的问题公开进行处理。

  对老梅建立的这套财务管理办法,后李村的村支书李祖华深有感触的说:“要是早像这样管就好了,现在村里严格按照预算开支,每月只开支1000多元,只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尹阁的村长兼书记于培森说:“现在的管理没有漏洞,群众监督也扎实 有效,加上财务公开,我们这些村官现在都不敢多用一分钱了。自己村的开支要是比别的村大了,即使是合理的,也担心群众有意见,担心群众在换届的时候不投自己的票”。

  现任刘垓子镇党委书记的XXX如是说:“加强管理是保正农村财务一清二楚的关键,让老百姓参与农村财务管理是保证农村财务持续的一清二楚的根本”。刘垓子镇的镇村干部都说老梅建立的这套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他们说现在的镇党委政府班子过得硬,能够坚持下去。

  当然,如果再来一个什么书记镇长,他不想坚持现有的规则,也许老梅和他的继任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立起来的规则,不出一个月就荡然无存了。这也许就是从“大四清”到“小四清”运动不断,而农村财务还是混乱的根本原因吧!我们用什么办法保证那些立规矩、守规矩的干部得到奖赏和重用(譬如梅永建同志),让那些既不立规矩也不守规矩的领导干部受到惩罚并被淘汰(譬如那些借村级财务混乱之机浑水摸鱼的镇干部),这恐怕是更加重要的和紧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