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祥瑞马伯庸:人文有斯亭――中国四大名亭[60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48:59

人文有斯亭――中国四大名亭[60p

                                      

与金陵客偶遇对酌,作者的兴致看来并不很高,笔者私下揣度,原因应当有三。概括而言,即“雅”、“狂”、“痴”三字。

  一谓“雅”。“雅”者,免“俗”也。什么叫“俗”?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张岱是个文人,更是一名雅士,曾自言“夺利争名,甘居人后”,然而“观场游戏”,却无论如何都不肯“让人先”的,甚至下棋赌博,都不懂得计较胜负,然而“啜茶尝水”,却“能辨渑、淄”。秉持这种性情志趣的

  

  人,总是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的,在人群中自然是落落寡合,对此,张岱倒也达观:“自且不解,安望人解?”这种清雅不俗之人,天地之间能有几个?故此,当他在“上下一白”的茫茫天地之间,与二位更早出行赏雪的雅客不期而遇之时,心中不禁暗自将他们引为知己,询问之下方知他们原来也是客居于此,同在异乡为异客,人生漂浮不定,萍水相逢,后会无期。可叹知音难觅,一如镜花水月,今日虽能偶得,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聚少散多,得而复失更加令人惆怅。如此想来,纵然有美酒助兴,也难有热烈的情绪。

  二谓“狂”。张岱曾在其《金山夜戏》中自述少年“狂行”:崇祯二年中秋次日途经镇江,日暮时分至北固山,因见“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遂“大惊喜”,半夜划船至金山寺佛殿,“盛张灯火”而唱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惊吵众人,吓煞寺僧,世人不敢为,而竟敢为之,不但为之,且著文述之,且这种“狂行”在其文中比比皆是。正是出于这种“狂”意,他才会特地选择大雪三日之后、黎明破晓之时,而且在他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形下,才出门看雪的。此时的他可能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与自赏,万万没有想到还会与人“狭路相逢”,并且不止一个,并且比自己来得更早,并且还不忘带全了炉酒童子,还有那一派主人声口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叹,直搅得分辨不清谁才是看雪的正家了。这多少会让张岱在意外的发现“吾道不孤”的欣慰之余产生一点点挫折感和失落感,因而有些扫兴。张岱的这种“狂”,在某种意义上凸显了我国古代文人所谓的“清高”之气,这种“清高”之气,还须得我们抛却今人世俗的眼光来欣赏方能谙此中三昧。

  如张岱之行者,古人中并不鲜见。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有才者的狂傲,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有德者的自许,唐人祖咏的《终南望馀雪》,是他在长安科举应试所作,按规定应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可他只写下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问其原因,祖咏答曰:“意尽。”他这样做,是冒了落第的危险,这种把人生前途低置于个人诗学思想之下的行为无疑是“狂”到了极致。苏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感叹道:何处无好景致?只是我和张怀民这样的人不可多得罢了!这大约也是略带一些“狂”情的自视吧。

  三谓“痴”。前面说到张岱“痴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而山水之中,他又尤“痴”西湖。大雪铺天盖地,西湖万籁俱寂,黎明破晓时分,尚要冒寒乘舟去湖心亭看雪,个中“痴意”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不论是作为曾经的世家公子,还是后来的隐居文人,张岱对于西湖的钟情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除了在诸如《陶庵梦忆》之类的集子里经常提到之外,他还有专门记录掌故逸闻的《西湖梦寻》。从那些诗文中,我们可以略略体会张岱对于西湖的复杂情怀。譬如他在《西湖梦寻》的总记中曾将西湖和鉴湖、湘湖做了比较,且一概用女人来比喻,他说湘湖就像待字未嫁的处子,腼腆羞涩。鉴湖则是名门闺秀,虽然令人钦敬,却不可以狎弄亲近。西湖呢,“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人人得而媟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西湖果然美丽,然则是风尘女子的美丽,纵使国色天香,也须逢场作戏,所以谁都可以亲之近之,也就谁都可以轻之弃之,繁华的时候门庭若市,冷清的时候阒无一人。

  在此书的《自序》中,他劈头就说“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又说:“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足见他对于西湖的情怀,倾慕有加,怜爱有余,难得却又难舍,魂牵梦萦,几欲生死相许。

  由于这种深情而又伤感的心态,对西湖的欣赏,张岱以为,“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濛,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西湖于他,不论冬春,不论日夜,不论晴雨,都是美的,而这种种的美,都是由于他的深情领略。所以他一直以为唯有自己才是西湖真正的知己,是他心中这位西子眼里唯一的情人,“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西湖》),唯有他最能深刻领会她的性情、她的韵味、她的美丽、她的哀怨、她的快乐、她的寂寥……所以,他才会总要等到游客散尽之时,才纵舟西湖,“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伴着那“拍人”的“香气”,进入那“甚惬”的“清梦”(《西湖七月半》);所以,他才会唯愿与西湖相约于无人的雪后清晨,与她独处,和她对话,再无外人能够介入他们心灵的默契与情感的温馨。

  我想,在这种心境之下,意外地遇见金陵客,他的兴致是无论如何好不起来了的。

  了解了这些背景,才可能理解他的特立独行、他的寡言少语、他冒寒看雪的强烈的冲动、他偶遇外人的淡淡的落寞。在文中,我们看到了旷达与痴情共同酿成的纯美的意境。虽有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我们若错将《湖心亭看雪》当作一篇山水游记来欣赏,而对作者的心灵语言不予解读,等闲视之,恐怕我们倒是唐突了名士和名士的佳作了。


2005-12-15 20:31:06 自由·天空的发展需要您的支持!秋雨 等级:略有小成文章:134积分:1066门派:激情郁金香注册:2005年12月10日第 12 楼 


湖心亭名联赏

  九面烟鬟杨柳外;

  四围山色雨晴中。

  ——杭州西湖湖心亭

  到处溪山如旧识;

  此间风物属诗人。

  ——杭州西湖湖心亭

  一碧浸孤亭,看参差烟柳楼台,绕岸几人沽酒去;

  明漪比西子,有多少青红儿女,停桡都学捧心来。

  ——杭州西湖湖心亭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蒋益澧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波涌湖光远;

  山催水色深。

  ——康熙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一片山光浮水国;

  十分明月到湖心。

  ——陈子豪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湖心亭在西湖的外湖中心,故名。本联赞美了湖心亭的环境风光,无一字勉强,道出人人所欲言而未能言之意。上联“水国”,水乡,这里指西湖,言山光浮动在西湖水面之上,其景宜人;下联“十分”是圆满之意,谓圆满的明月照临湖心。一个“到”字,把明月写活了,呼之欲出,十分传神。

  四围轩窗宜小坐;

  一湖风月此平分。

  ——俞樾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春水绿浮珠一颗;

  夕阳红湿地三弓。

  ——金安清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联语写的是站在西湖堤上眺望湖心亭的景致。上联用比喻手法,把亭比作浮在粼粼绿波上面的一颗明珠。下联写湖心亭在夕阳中的景色。“红湿”,贴切地描绘出夕阳映湖,湖亭倒影给人的视觉和触觉形象。宋·赵彦瑞《谒金门》词:“柳岸晚来船集,波底斜阳红湿。”“弓”,量词,五尺为一弓。联语色彩鲜明,对仗工整。

  新水湖影双槛碧;

  旧山光映四围青。

  ——杨石泉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胡来潮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上联从时间方面写。四季不断狂歌热舞,有谁想到,还有穷人见月而悲伤。“四季笙歌”,化用宋·林升《题林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句意。下联从空间方面写。“六桥”种满宠柳娇花,农民已无空地栽桑种麻了。六桥,宋代里湖西岸杨公堤上自北而南有六座桥。“浑”,全。“种桑麻”,宋·刘克庄《戊辰即事》诗有“从此西湖休种柳,剩栽桑树养吴蚕”句。此是一副表面写景,意在讽剌的对联,其特点是用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写法。前句写统治者的娇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但语言俗不伤雅,读来让人心境难平。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郑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这副绘景联写得秾艳迷人。柳丝袅娜,荷花娉婷,黄莺欢唱,青蛙鼓噪,烟雾深处隐露红墙绿瓦。作者笔下的西湖,既喧闹又清静,既活泼又安谧。整个画面有动有静,声色相通。景物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成功地再现了景点的特色。末句“晴晴雨雨总宜人”,化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诗句。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度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郑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此联极富想象。自苏东坡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以来,从此就有了“西子湖”的美称。而此联又把湖心亭比作西子泛舟湖上的扁舟,可谓佳喻巧思。“雨奇晴好”,用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句意。“席开水面”形容湖面席之平广,十分形象。“月白风清”用东坡《前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句。此联富于想像,灵活清新。

  双峰云起,古寺钟声,试把酒临流,恰对着曲院风荷,六桥烟柳;

  三面山不,一亭水绕,倘倚栏凭吊,犹想见旧时帝子,何处人家?

  ——陈觉是题杭州西湖湖心亭可庄

  上联写所见所闻。双峰云起,即“西湖十景”之一的“双峰插云”,每到春秋雨日,浓云看似远山,远山淡如浮云,双峰插入云端,忽隐忽现。古寺钟声,指净慈寺的钟声,它在苍烟霭中回荡,格外悠扬动听,被誉为“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末尾两句是近处景色。“曲院风荷”也是“西湖十景”之一,在苏堤跨虹桥西北,平临湖面,环植荷花。苏堤自南至北共有六座石拱桥,这里景色四时不同,晨昏各异,尤在春季,烟柳笼沙,百鸟和鸣,景色动人。前人有诗云:“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下联写所见所感。前两句点出环境特征,清许承祖《湖心亭》诗:“孤亭好在水云间”,“一面城头三面山”,可以合看。联的末两句感慨深沉,因杭州曾为五代吴越国和南宋都城,然而旧日帝王宫殿早已不存,那故址之上已住进寻常百姓了。

2005-12-15 20:31:31 离德国世界杯还有 95秋雨 等级:略有小成文章:134积分:1066门派:激情郁金香注册:2005年12月10日第 13 楼 
中国的亭子与意境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 同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

  

  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安城的东内大明宫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莱山,池内有太液亭。又兴广宫城有多组院落,内还有龙池,龙池东的组建筑中,中心建筑便是沉香亭。

  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在宋《营造法式》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多种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此后,亭的建筑便愈来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也有在桥上筑亭的,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西堤上的桥亭等,亭桥结合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艺术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园景更富诗情画意,如扬州的五亭桥还成为扬州的标志。

  ----------------------------------------------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如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丝飞翠小岛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黄色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岛与建筑结合自然,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如同神话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样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在赏月胜地“三潭印月”,亭子成为构成这一景区的重要建筑。从“小瀛洲”登岸,迎面来的主要景观建筑便是先贤祠和一座小巧玲珑的三角亭,以及与三角亭遥相呼应的四角“百寿亭”,亭与桥既构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间分割,又增加了空间景观层次,成为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人于亭内居高临下,可以纵情地远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览水面莲荷,那红的、白的、黄的花朵,尽情欣赏“水上仙子”的娇容丽色。绿树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为构成三潭印月的园林景观、空间艺术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说,彼此意会”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这一景区的情趣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如清新秀丽的济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在离绍兴不远的关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这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在兰亭泓池水旁有一块石脾,上书“鹅池”两字。据说那“鹅”字是王羲之亲笔,“池”字是其七子王献之所写,“鹅”字一笔写成,清标拔俗,浑润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们游兰亭,名字、名题和王羲之传说故事,成为人们仰慕的著名园林景区,而整个兰亭景区,也是以兰亭命名,这不能不说亭于园林中的重要行了。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的西面,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基较高,故有登临眺远之胜。

  ----------------------------------------------

 
  

  在杭州孤山北麓赏梅胜地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除吟诗作画,还喜好种梅养鹤。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特别为人所传颂,人因文传,亭因人建,名人名诗名亭和放鹤亭一带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隐一亭,使得放鹤亭更为名闻遐尔。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圆亭更秀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圆、悔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

  
  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文征明《水亭图》

  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点。一个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宗白华说,“仰观”“俯察”是中国古代哲人、诗人观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人生感。

  再一个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也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它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一种形而上的感兴。

  

  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付对联,据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付对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引发了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大观楼的这付长联,和王羲之、王勃的两篇文章一样,都说明,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2005-12-15 20:32:05 自由·天空的发展需要您的支持!秋雨 等级:略有小成文章:134积分:1066门派:激情郁金香注册:2005年12月10日第 14 楼 
形态各异的廊

 
      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它不但是厅厦内室、楼、亭台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

      作为室内外过渡的空间,它分隔景致、划分空间、组成景区,形成透景、借景等多种形式的布局,其本身亦成为园中一景,就是它的精妙意境所在。如果没有廊,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极富空间感与层次感的建筑群。

      廊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有独特风格和气韵的小品,它们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作为点缀,丰富了中国建筑宝库的内容。

  廊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

  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

  

  桥廊

  

  唐式曲廊

  

  十笏园池西游廊

  

  恭王府爬身游廊

  

  提督署回廊

  与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廊不同,中国的廊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廊的形式有曲廊、直廊、波形廊、复廊。按所处的位置分,有沿墙走廊、爬山走廊、水廊、回廊、桥廊等。

  著名的游廊例如北京颐和园内的长廊,全长728米,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穿花透树,把万寿山前十几组建筑群联系起来,对丰富园林景色起着突出的作用。

  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厦内室、楼、亭台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子,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如北京颐和园的长廊,它既是园林建筑之间的联系路线,或者说是园林中的脉络,又与各样建筑组成空间层次多变的园林艺术空间。  

  曲廊多楹迤逦曲折,用一部分依墙而建,其它部分转折向外,组成墙与廊之间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小院落,其中栽花木叠山石,为园林增添无数空间层次多变的优美景色。

  复廊的两侧并为一体,中间隔有漏窗墙,或两廊并行,又有曲折变化,起到很好的分隔与组织园林空间的重要作用。爬山廊都建于山际,不仅可以使山坡上下的建筑之间有所联系,而且廊子随地形有高低起伏变化,使得园景丰富。水廊一般凌驾于水面之上,既可增加水面空间层次的变化,又使得水面倒影成趣。桥廊是在桥上布置亭子,既有桥梁的交通作用,又具有廊的休息功能。

  我国明末的园林家计成在《园冶》中说:“宜曲立长则胜,……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婉蜒无尽……”。这是对园林中廊的精炼概括。

  廊的运用在江南园林中十分突山,它不仅是联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在划分空间,组成一个个景区的重要手段,廊子又是组成园林动观与静观的重要手法。

  廊的形式以玲珑轻巧为上,尺度不宜过大,一股净宽1.2米至1.5米左右,柱距3米以上,柱径15公分左右,柱高2.5米左右。沿墙走廊的屋顶多采用单面坡式,其他廊子的屋面形式多采用两坡顶。

  ----------------------------------------------

  
  走近园廊

  建造于园林中的称为园廊。廊在各国园林中都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园林中廊的结构常用的有:木结构、砖石结构、钢及混凝土结构、竹结构等。廊顶有坡顶、平顶和拱顶等。中国园林中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其基本类型,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五种。

  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双面空廊不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等都可采用,不论在风景层次深远的大空间中,或在曲折灵巧的小空间中都可运用。北京颐和园内的长廊,就是双面空廊,全长728米,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穿花透树,把万寿山前十几组建筑群联系起来,对丰富园林景色起着突出的作用。

  单面空廊。有两种:一种是在双面空廊的一侧列柱间砌上实墙或半实墙而成的;一种是一侧完全贴在墙或建筑物边沿上。单面空廊的廊顶有时作成单坡形,以利排水。

  

  沧浪亭复廊

  

  苏州·水廊

  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成了复廊,又称“里外廊”。因为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以廊的跨度大些。中间墙上开有各种式样的漏窗,从廊的一边透过漏窗可以看到廊的另一边景色,一般设置两边景物各不相同的园林空间。如苏州沧浪亭的复廊就是一例,它妙在借景,把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通过复廊互相引借,使山、水、建筑构成整体。

  双层廊。上下两层的廊,又称“楼廊”。它为游人提供了在上下两层不同高程的廊中观赏景色的条件,也便于联系不同标高的建筑物或风景点以组织人流,可以丰富园林建筑的空间构图。

  外国园廊

  西方古典园林中廊的尺度一般较大,平面形状通常为直线形、半圆形、冂字形等。建筑形式采用古典柱式的,称为柱廊。在西方现代园林中,廊的运用十分自由、灵活,柱子较细,跨度较大,造型依环境而变化,多采用平屋顶形式,以钢、混凝土、塑料板等现代建筑材料构筑。

  ----------------------------------------------


  颐和园长廊的建筑美

  

  颐和园长廊

      颐和园长廊综述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

  颐和园长廊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游廊,也是世界第一长廊。

  作为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景观,颐和园长廊综合了廊式建筑艺术。它以排云殿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向两边延伸,以它的长与佛香阁的高遥相呼应。

  这座精心打造的游廊,雍容华贵,融合吸收了南方廊的典雅,更有一番皇家的威严气度。无论外界是风是雨总是以最安适的方式呈现给人们颐和园不同的美,漫步其中,步移景换,每每映入眼帘的,都像是精心构造引领人们去欣赏的山水图画。

  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对丰富园林景色起着突出的作用,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它既是园林建筑之间的联系路线,或者说是园林中的脉络,又与各样建筑组成空间层次多变的园林艺术空间。

   长廊的独特意境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左上图,右上图)还连接了两府临水建筑,分别是对鸥舫和鱼藻轩(左下图 右下图)

  颐和园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这一道长得仿佛望不到尽头的走廊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拥有一个与同类建筑相比绝无仅有的长度,所以1992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就将这道长廊收录在卷。

     中国造园艺术在颐和园得到极大的发挥,留下众多令人称奇的景观。颐和园长廊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冲檐的亭子。长廊东西两边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山色湖光共一楼。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  

  颐和园的中心建设群座落在万寿山南麓与昆明湖交界一带,长廊也是这组建筑的一部分,它以颐和园建筑的最高点佛香阁脚下的排云殿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向两边延伸。以它的长与佛香阁的高遥相呼应。

  廊子是古代建筑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建筑在中国是已经由来已久了,比如说唐代,唐代的建筑就是廊院式的,它整个建筑的周围四周都是廊子,然后把所有的建筑把它连通起来。这种廊子也用在民居当中,比如说民居当中比较大一点的四合院,它是带抄手游廊的。同时也用在园林当中。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廊式建筑占有重要的位置。有游廊、曲廊、回廊、爬山廊等等。颐和园的长廊作为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景观,综合了各种廊式建筑为一体,而成为一条最长的游廊。

  廊子本身,就它的建筑的本身构造来说,并不是那么复杂,应该说是最简单的,构造最简单的一种建筑。一般的廊子都是四檩的廊子,就是说从是最简单的,构造最简单的一种建筑。一般的廊子都是四檩的廊子,就是说从它的构架上这个剖面上看,有四根檩子。廊子的进深一般也不大,像用在庭院里的廊子,一般的是一米多进深,有“四尺廊子”之说。颐和园的长廊尺度要大一些,因为它是皇家园林,有时候呢在功能上,它比这一般的住宅进深要大一些。大概是我记得它是两米多深,也是四檩卷棚式的这种建筑。  

  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邀月门是长廊东边的起点,从门外看,亭廊幽深。

  ----------------------------------------------

 
      亭——长廊曲折走向变化的连接点

  

  

  

  

  留佳亭(上)清遥亭(下)  

  

  寄澜亭

  

2005-12-15 20:32:37 自由·天空的发展需要您的支持!秋雨 等级:略有小成文章:134积分:1066门派:激情郁金香注册:2005年12月10日第 15 楼 
秋水亭

  这四座重檐八角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不仅使长廊的布局更趋严谨且富于变化,而且它们还是长廊起伏的地势和曲折走向变化的连接点,由于处理巧妙,所以人们在长廊内浏览,并不会明显感到地势和走向的变化。

  

  

  长廊正中点的排云殿



  长廊中的排云殿,前方有云辉玉宇牌楼,象征到了这里,就已到了琼楼仙境。

  尽管长廊本身的建筑构造很简单,但从颐和园园林总体设计来看,这道长廊却起到了连接山水的重要作用。万寿山南麓的斜坡直抵昆明湖边,这山水之间只剩下了一条狭长地带,最通常的方法就是修筑一条环湖路,上山下船都很方便。然而,这样做就违背了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的造园手法。而这条雕梁画栋的长廊横贯于山水之间,北可爷望万寿山色,南可远眺昆明湖光。犹如山之彩屏,水之锦帐。

  廊子的作用大概有那么几种,一种是用在民居,或者是下雨,或者是刮风啊、或者下雪天啊、在走路的时候呢可以躲避风雨它有这么一种作用。在园林当中,它有一种连接景点的作用,同时也有引导旅游路线的这种作用。引导行人,从一个景点走到另一个景点。它可以通过长廊把行人把他引导过来。   

  本身廊子里可以起一个分隔景区的作用。比方说一组建筑,用一组廊子把它串联起来以后呢,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景区。同时廊子本身呢,因为廊子有空透的,有半空透的,它还有本身它还有借景的作用。,它还有这么一种作用。有组景的作用。

  这座精心打造的游廊,无论外界是风是雨总是以最安适的方式呈现给人们颐和园不同的美,漫步其中,步移景换,每每映入眼帘的,都像是精心构造引领人们去欣赏的山水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