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重生之四个渣渣txt:植树记--吕梁新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25:49
两代愚公绘绿景 ——交口县李世森、李宁父子二十年植树造林记 时间:2009-7-12 8:55:34  作者:刘清华  来源:吕梁闻网 

李宁,交口县温泉乡后务城村人,2005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他放弃了省内外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回到农村,立志继承父亲的意志,开始了植树艰苦创业。


他的父亲李世森1985年承包了家乡的1.5万亩荒山荒坡,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在已营造起了待优核桃林1000多亩,植核桃树2万余株;营造防护林3000多亩,植油松、落叶松60余万株;营造丰产林900多亩,植杨、柳树5万余株。2001年李世森获得吕梁地委、吕梁行署“绿化标兵”和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林业建设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2002年省政府办公厅又授予他“水土保持先进治理大户”的荣誉证书。


李宁耳濡目染,从小就被父亲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动,不知不觉中就爱上了这一行。他在大学期间和实习阶段,走访了我省五个核桃林园区和基地,并和每位核桃树专家深入探讨,帮助父亲选定了优特核桃品种,并总结出了芽接的技术,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核桃林建设更加科学化。2003年吕梁行署科技局授予李宁“吕梁地区第四届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的荣誉证书。上级领导的鼓励,更加坚定了他献身林业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2008年,他们吸取了七户农民,成立了“交口县西山林牧专业合作社”,李宁被聘为合作社经理,同时他还聘请了三名大学生共同创业。


李世森为了造林事业,历尽了千辛万苦,1985年刚承包荒山后,山上没有人、没有路,工人们吃饭、吃水全靠肩扛人担,当年冬天大雪封山,他和工人两天吃不上饭,喝的是雪水。为了修一条汽车能进山的山路,他们苦干了一个多月,硬是用铁镐、炸药凿开了一公里的石头路。自从承包荒山造林后,他就一门心思扑在了事业上。


为了把核桃林建设成精品工程,他们父子俩首先从整地上下工夫。2000年通过农行贷了90万元,买了三台推土机,将山顶的荒坡整成了机修梯田。按每亩20株定植,挖成了一米见方的树坑,每坑上二担森林土、二斤油渣,将自己育的核桃苗进去。2003年了2万株,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8%。一开始采用技接,但对幼树损伤太大,后采用的芽接办法,结果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而且一点也不伤害树苗的正常成长。


现在他们基地核桃树已进入初果期,2008年生产了一千多斤干核桃。为了选择最好的核桃品种,李世森参加了陕西杨凌的国际苗木博览会,去河南洛宁引回了美国黑核桃5号,由于他们的核桃个大皮薄,100个就是4斤,所以不用包装一斤就能卖到20多元,是普通核桃价格的三倍,如果通过加工包装,其价值还可以翻番。


今年他们就可以把核桃树全部嫁接改造完,预测可生产干核桃3000斤。根据长远规划,还可以再造核桃林5000亩,育核桃苗50亩,接穗圃50亩,育油松苗10亩。


在今后发展的5000亩核桃工程中,他们将实践和应用的技术。。用当地的优势树种嫁接优种核桃,目前已获成功。这一工程项目共需资金800多万元,项目完成后五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到第六年即可收入200多万元。6000亩核桃树到盛产期,每株核桃树收入20斤干核桃,12万株即可生产240万斤干核桃,产值可达1900万元。


李世森父子二十年坚持不懈搞核桃种植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交口县经济林建设的排头兵。(刘清华)


两代愚公绘绿景 ——交口县李世森、李宁父子二十年植树造林记 时间:2009-7-12 8:55:34  作者:刘清华  来源:吕梁闻网 

李宁,交口县温泉乡后务城村人,2005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他放弃了省内外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回到农村,立志继承父亲的意志,开始了植树艰苦创业。


他的父亲李世森1985年承包了家乡的1.5万亩荒山荒坡,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在已营造起了待优核桃林1000多亩,植核桃树2万余株;营造防护林3000多亩,植油松、落叶松60余万株;营造丰产林900多亩,植杨、柳树5万余株。2001年李世森获得吕梁地委、吕梁行署“绿化标兵”和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林业建设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2002年省政府办公厅又授予他“水土保持先进治理大户”的荣誉证书。


李宁耳濡目染,从小就被父亲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动,不知不觉中就爱上了这一行。他在大学期间和实习阶段,走访了我省五个核桃林园区和基地,并和每位核桃树专家深入探讨,帮助父亲选定了优特核桃品种,并总结出了芽接的技术,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核桃林建设更加科学化。2003年吕梁行署科技局授予李宁“吕梁地区第四届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的荣誉证书。上级领导的鼓励,更加坚定了他献身林业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2008年,他们吸取了七户农民,成立了“交口县西山林牧专业合作社”,李宁被聘为合作社经理,同时他还聘请了三名大学生共同创业。


李世森为了造林事业,历尽了千辛万苦,1985年刚承包荒山后,山上没有人、没有路,工人们吃饭、吃水全靠肩扛人担,当年冬天大雪封山,他和工人两天吃不上饭,喝的是雪水。为了修一条汽车能进山的山路,他们苦干了一个多月,硬是用铁镐、炸药凿开了一公里的石头路。自从承包荒山造林后,他就一门心思扑在了事业上。


为了把核桃林建设成精品工程,他们父子俩首先从整地上下工夫。2000年通过农行贷了90万元,买了三台推土机,将山顶的荒坡整成了机修梯田。按每亩20株定植,挖成了一米见方的树坑,每坑上二担森林土、二斤油渣,将自己育的核桃苗进去。2003年了2万株,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8%。一开始采用技接,但对幼树损伤太大,后采用的芽接办法,结果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而且一点也不伤害树苗的正常成长。


现在他们基地核桃树已进入初果期,2008年生产了一千多斤干核桃。为了选择最好的核桃品种,李世森参加了陕西杨凌的国际苗木博览会,去河南洛宁引回了美国黑核桃5号,由于他们的核桃个大皮薄,100个就是4斤,所以不用包装一斤就能卖到20多元,是普通核桃价格的三倍,如果通过加工包装,其价值还可以翻番。


今年他们就可以把核桃树全部嫁接改造完,预测可生产干核桃3000斤。根据长远规划,还可以再造核桃林5000亩,育核桃苗50亩,接穗圃50亩,育油松苗10亩。


在今后发展的5000亩核桃工程中,他们将实践和应用的技术。。用当地的优势树种嫁接优种核桃,目前已获成功。这一工程项目共需资金800多万元,项目完成后五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到第六年即可收入200多万元。6000亩核桃树到盛产期,每株核桃树收入20斤干核桃,12万株即可生产240万斤干核桃,产值可达1900万元。


李世森父子二十年坚持不懈搞核桃种植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交口县经济林建设的排头兵。(刘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