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酷跑大圣宝物搭配:“语文活动”替代不了“语文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45:16

语文很大,甚至等于了生活;语文上法很多,甚至超乎人们的想象。最近听了一些课,有点想法,那就是“语文学习”等于“语文活动”吗?“语文活动”能代替“语文学习”吗?如果“语文学习”等同于“语文活动”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活动,甚至是有趣的活动,那样学生不是就有了学习的冲动和欲望了吗?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从活动和学习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活动强调动作性,而学习是一种过程,强调行为的变化。学习的范围大于活动的范围,二者应该是一种包含关系。

语文活动,又称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忽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这一界定告诉我们,语文活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语文学习中可供执行有些学习内容的有效途径,但这并不等于除了活动这一形式就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进行教学了。语文活动,凸显的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和方式,而语文学习的内涵远远大于这种形式。余映潮老师曾指出,“课中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发展智能、培养情操的操作演练;就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充分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余老师的这一表述传递给我们就是活动不是为形式,而是为目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再看看我们活动,有多少是为了这个目的呢,我们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正是因为这太多的活动,导致课堂语文知识的缺失,导致人的发展的缺失,导致课堂低效。

课改后,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误解或是理解上的偏差,我们在教学中没能将“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语文学习的方式,而当成了语文活动的形式。

我们的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在教学中,都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有的课堂甚至以活动贯穿始终。活动,的确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体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但是,我们不是为了把一束花呈现给别人,我们要的是一朵美丽的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试问下那些看起来很热闹、很花哨的课堂,学生收获了什么,下课合上书后,学生还知道些什么。我们说什么样的课是好课,难道体现课改精神的课就是好课吗?有时并不见的,好课因地区而已,好课因人而已。过多的语文活动,可能导致语文课堂徒有形式而没有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