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physics:模式不是模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13:11

模式不是模具

(2009-12-25 20:04:04)转载 标签:

杂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一批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立体学案”教学模式、陕西师大张雄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模式等。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创造性地借鉴和运用这些教学模式?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在考验着每一个希望改变自己课堂的教师的教育智慧。

以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例。

从本世纪初开始,洋思中学办学经验就风靡全国,前去取经的车辆排成了长龙,校园内听课学习的老师络绎不绝,各种报刊媒体也多次做过详细的报道。可是,真正取得真经的学校和老师并不多。否则,10多年来,该产生多少类似于洋思的全国名校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往往只关注一些表面现象,模仿的也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对洋思经验的精神内涵却少有人关注或不愿意下功夫学习。

有人把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归纳为四个模块、八个环节:辅助模块(约1分钟,包括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先学模块(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后教模块(约10分钟,学生相互更正或曰兵教兵、师生讨论)——>当堂训练模块(约20分钟,即完成作业)。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呈现形式,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似乎也很容易操作。于是,一些教师开始照搬这一模式,不管教学内容如何,教学任务如何,学生基础如何,一律机械套用。结果在洋思老师那里生动活泼、紧张高效的课堂到一些老师这里却变成了死气沉沉、机械教条的课堂。于是,一些教师又开始怀疑这种教学模式有问题。再换一种教学模式,效果仍然如此。

首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基础之上。洋思中学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创造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全体洋思教师不断探索、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是他们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洋思中学教学灵活,学生负担较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是因为教师在课前课后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汗水。

其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建立在从严治校,严格管理的基础之上。他们始终不渝地抓住全面、全程和全员管理这个纲,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形成了民主、科学、严密的管理机制。

第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建立在优化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策略的基础之上。他们狠抓课前三级预习(假期“大预习”、双休日“中预习”、每天晚上“小预习”);认真开展三级备课(首先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其次确定阶段或单元教学目标;第三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一周教学方案)。他们注重优化课内时间管理,狠抓学生先学、教师精讲、每节课学生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把大量练习放在课上进行。他们狠抓课后增效,落实三清(堂清、日清、周清),确保不让学习问题积压。

第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建立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之上。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学段、学科、课型的不同可作变通处理。如:语文和英语,因教学目标与理科相比更加多元,可变通为“分散学、分散教”;毕业班复习课可采用大循环的方式,即学一学、考一考、评一评等形式。但不管怎么变通,都没有超出这以模式的基本架构和理念。

由此可见,模式不是摸具,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只有充分理解模式的精神实质并且创造性地运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脱离教学管理、学生状况、教学内容和教师特点这些具体的条件,只有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长处、避其短处才能显示出模式的优越性。那种简单规定一节课教师讲几分钟、学生练几分钟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借鉴和运用优秀的教学模式是快速提升教学水平的一条捷径,尤其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只有在模式中溶入自己的教学智慧,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富有生机和灵性。否则,就象一具人体骨架,是没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