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贷记卡透支超过60天:小学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8:14:18

■蒋夫尔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实施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而对于小学素质教育则关注得比较少。小学素质教育该怎样实施呢?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这些年来,全面扎实推行素质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用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校长田征的话说:“推行素质教育,让学校尝到了大大的甜头!”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创新,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创造了一个小学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

【写在前面】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906年清朝末年的新疆师范学堂附属小学。

  1980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最早的、兼有普及小学教育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双重任务的示范性实验小学。目前,学校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56人。其中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少数民族用汉语言文字学习的300多人。

  多年来,学校陆续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新疆远程教学研究项目实验基地、新疆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基地、小学业余培训基地、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语言文字示范校、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校、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新疆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与研究基地、自治区级“绿色学校”、自治区先进教育工会等。老师和学生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和全国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学生曾先后获得“自治区十佳少年”、“全国十佳少年”、“星星火炬全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钢琴专业金奖、“第十七届美国‘博斯纳杯’音乐会公开赛”中国赛区金奖、第十七届美国“博斯纳杯”音乐会公开赛全球总决赛金奖、“感动天山区好少年”、“感动乌鲁木齐十佳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目前,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有教职工107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骨干教师、有学科带头人、有课程改革骨干教师、有大学兼职副教授、有自治区课改专家、有各级教育学会的骨干人员。实验小学有一支传统作风好,敬业精神强,教学效果好,素质较为整齐的教师队伍,这是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已初步建成校园有线电视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办公电话系统、校园局域网系统、班级视频系统、数字直播系统、安全技防系统。学校建成了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等38间专业活动室。学校现有580余台电脑、近百台电视机、有线上网与无线上网并存、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1个校园网、36个班级网站的运行,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建构了优势平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新疆,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被誉为优秀小学毕业生的摇篮、新疆小学教育的公开课堂、引领新疆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

【教师培养篇】

  课堂教学擂台赛——只有智慧教师才能成就精彩课堂

  “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如果教师的素质不高,水平不高,推行素质教育就没有人来做了,因此,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多年来的第一要务。这些年来,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以及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日益提高,”

  擂台赛,听到这个名称,总会令人产生一些联想。可是,在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它,已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已经和“精彩课堂、智慧教师”等关键词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文化积淀又兼具现代教育气息的学校,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历来把抓实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以校长田征为代表的学校领导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实践:作为学校核心工作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建设主体的教师队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经历深入思考之后,“智慧教师成就精彩课堂”、“集体智慧、集体备课”等词汇逐渐清晰……

  为培养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08年初,实验小学在课堂教学领域启动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擂台赛:即学科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推出教师代表,以集体备课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擂台赛。学校提出:在教师队伍上追求的是“1+1﹥2”的群体效果。不求“单项最优”而求“整体更优”;学校倡导:学做智慧教师,成就精彩课堂;学校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学校要求擂台赛中的每一节课都应经历组内研讨磨课、赛程中的交流反思,一次擂台赛就是一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也是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校文化,成就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合作团队的平台。

  校长田征说,学校这样做,意在通过擂台赛推动和引导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向纵深发展,使每位教师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成长为智慧型教师,成就精彩课堂,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从而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享受追求和成功的快乐。

  在每次擂台赛前夕,由学校教导处制定翔实的课堂教学擂台赛活动方案。根据不同学科各年级的学习动态,选定参与擂台赛的年级,确定教学内容,然后组织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推选出参与擂台赛的上课教师代表,并召集各年级推选的参赛教师进行赛前的培训,明确相关要求,如:比赛前一天抽授课班级、节次,课前统一不与上课班级的学生见面,课后上交课后反思等等。

  擂台赛经历了从“异课异构”到“同课异构”的演变过程。无论是“异课异构”还是“同课异构”,课题确定后,各教研组都会迅速成立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备课小组,组内教师集体共备这一课题,思维和思维的碰撞,产生无数的智慧和灵感;与此同时,教师们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善于做课件的老师负责课件的制作,信息丰富的教师搜集信息……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如何导入,从教学设计到环节的衔接,都已经不是一个教师的单一思考了,而是整个教研组全体教师多元思考的结果。无论是参赛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在“磨”课的全过程中,从理念到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经历了一次次的思考、创造、碰撞、鉴别、确定等磨炼和提升,就这样,参赛教师的教案逐渐趋于成熟。应该说擂台赛上的课堂教学展示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对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理念的一次次实践。

  在擂台赛活动中,每一个教师都是参与者:或上课、都备课、都评课,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比赛现场,学校成立了以学科主任、外聘专家为成员的评委会,现场评课;同时,本学科全体教师也都是评课者,要认真撰写评课稿并网上发表。老师们用自己的实践经验看待每一位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学习中借鉴,在交流中提升。学校从上到下都参与了擂台赛全程的听评课活动,这样既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引领作用,又在全体教师中形成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不仅在赛课过程中明确了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还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各教研组以及学校整体教研水平,实现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追求的“1+1﹥2”的群体效果,不求“单项最优”而求“整体更优”。

  擂台赛结束后,要在参赛教师中,评出不同的奖次,同时,参赛教师的组内同伴教师也按照参赛教师的成绩获得相应的奖励。并且这一奖励,在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和每年的年终考核中都实际生效,比如:擂台赛获得一等奖的老师在职称评审和年终考核的加分系数为1,组内同伴教师的加分系数为0.8,同样这样的系数比例在绩效工资中也体现出来了。一次次擂台赛的结束,只是圈上一个暂时的句号,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长期的、不可忽视的。

  课堂教学擂台赛自诞生以来,就成了实验小学的别样风景。在一次次擂台赛赛场上,多种教学智慧的精彩瞬间,同课的精彩,异构的灵动,给每一位与会者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擂台赛的成功举行,给学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成长平台。它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也很好地建立了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关系。擂台赛也为构建学习型校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创新意识培养篇】

  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以学生为本,与生俱进的科学教育

  田征认为,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有赖于全民的科学素养的提高,而这一切则依靠从小就开始的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在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被定位为核心课程,这与发达国家不惜巨资投入到科学教育之中,进行大量的科学教育研究,提升其科学学科的地位,并把它作为与语言、数学并列的三大核心课程是同步的。

  一个学校课表中,各学科所占有的课时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分配状况,基本能反映出该课程的学科地位。实验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有三节科学课,这比全新疆绝大多数学校科学是从三年级才开设,每周一般的课时仅为2节,很多学校每周甚至只有1节的实际情况要超前得多。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自然科学教研组由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校长田征担任教科研督导,由7位专职和1位兼职科学教师组成。教师学历基本为本科。这样的队伍配备,充分表明了实验小学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

  科学课程的学习与语言学习、数学学习等学科的学习不同,它需要丰富的教学材料作为基础,没有足够的教学材料,科学探究就无从开展。实验小学为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9个活动平台,首先将综合楼二楼开辟为科学层,设两个科学教师办公室、五个科学实验室、一个仪器室、一个准备室;学校建有近900多平方米的车模、海模、航模、建模活动平台;科学探究实验室、实验生态园等科学课程教育设施一应俱全。

  科学课实际上也是社会实践课,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情绪能力。从一年级就接受科学教育的孩子在自信、合作、对别人的尊重和对别人利益的考虑等社会行为和情感方面明显提高。早在2006年,实验小学就要求自然科学组以学校低段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设计教材内容的主线,充分凸显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开发适合学校低段学生使用的科学校本教材,力求使科学课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精神世界。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科学组教师经过阅读大量相关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群策群力,在2006年下学期编辑完成了贴近一、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四个学期的科学校本教材,课程内容为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教材面向一、二年级学生,教材内容的确定遵循了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课程单元涉及的内容广,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由浅入深,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出发点,把科学知识、爱科学爱自然,科学的观察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训练等科学启蒙内容作为教材的目标,为三年级以上科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使低年级学生在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好奇心最强的年龄段得到较好的引导和训练。

  实验小学的科学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展,张扬个性。要求科学教师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吸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和实践活动之中。学生通过各种投入性的学习方式,体验自己在学习过程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功,心理与情感得到满足和享受,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从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学校建立了由少先总队部领导的“实验少科院”为科技活动组织,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科技活动小主人”。整合校内外科技活动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确立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并获得心理与情感的成功体验,反作用于科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从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实验小学科学活动涵盖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和鼓励各年龄段的学生参与科学活动。首先是紧扣教材,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活动100%完成,另外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采集树叶、捕捉蜗牛和蚯蚓、观察蚂蚁、拓印树皮、饲养面包虫、种植凤仙花、种蒜苗、搭支架、建桥梁模型、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制作生态瓶等各种活动,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失时机而又自然地渗透科技知识,使学科知识更精确、更丰富、更生动;使科技知识更具生命力、更无处不在。

  其次是利用少科院组织学生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低碳生活研究活动、观星活动、天文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暗夜保护活动、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科技夏令营活动、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等。充分挖掘学生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科技活动基地建设,征集学生布置科学层、四模平台、探究实验室的金点子,使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科学教育。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才能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处理信息,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组利用每天下午的趣味培训时间,设计和编写了科技活动校本教材,引领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赛车比赛、模型飞机试飞、动植物养殖、制作种子画和叶画等活动,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科学知识。同时、开展多样的主题展,培养科学兴趣,关注生活,体验与科学的关系和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如:植物叶画展;动物玩具展;蝴蝶标本展;科技改变生活——手机模型展。通过一系列科技兴趣小组的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已经学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能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习科技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热情。

  科学组能够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科学、语文和数学学科的交流,进行了语文书中的科学问题的整理,学生完成了相关的主题小报,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发现科学问题,培养科学问题意识。

  校长田征表示,实验小学将在今后的科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兴趣,将所学科学知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加,人人制作,人人争做小发明家,从小树立科学观,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继续对优秀学生及作品给予鼓舞和奖励,调动起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地学习科学,从而大大提高科学课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篇】

  班组互换“留学”制——让学生在班组互换中绽放光彩

  “我的孩子有幸成为第一期‘班组互换留学制’的学生,说实话,自己的学生生涯没有听说和经历过,也没有听到其他人说起过走班活动,对孩子在走班活动和课堂表现上能否尽快适应新环境,实现学校‘双赢’的教学目的还是有顾虑的。” 五(6)班陈家辰的家长说。

  经历了班级互换留学活动之后,陈家辰的家长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此次‘互换制’活动既增强了孩子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两周的学习生活,又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锻炼、发挥个性的平台。通过这次走班制活动,给孩子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

  校长田征说,近几年,实验小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力争通过各项创建学校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些实验中,“走班制”的试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拓宽“走班制”的内涵,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2008年实验小学开始推行“班组互换留学制”的实验。

  田征认为,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生不仅要增长学识,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因此,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为孩子营造“与人合作、和谐相处”的环境。“班组互换留学制”是“走班制”的延伸,也是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根据学生的特点而量身订制的。

  “班组互换留学制”实验初期,是在两周或在更长的时间内,采取临近班级、以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互换学习。后来,实验小学又采取了“小讲师互换讲学”、“学困生走班留学”、“优秀生传经送宝”等形式进行互换学习。互换期间,各任课老师通过多关注、细观察,进一步确定重点观察与培养、提高对象。在提高孩子适应能力的同时,借助其他老师的教学管理方法和其他班级的风气氛围,去影响“留学”孩子养成更加规范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也让“留学”的学生将本班优良的作风传播给其他班级,以期达到“双赢”的教育目标。

  五(6)班的何宇轩参加了班级之间的“留学”活动。每天下午六点整都是何宇轩向妈妈播报“留学”经历的时间:“妈妈,今天我发言十几次。”“妈妈,我的新同桌是苏云杰,他是(5)班的班长,学习可好了,我真幸运!我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我。”“妈妈,课堂上几乎全是我们(6)班的学生在发言。”“妈妈,我今早英语领读时(5)班安静极了,他们很喜欢我领读。”“妈妈,我英语月考得了97分!”“妈妈,我主题‘长江’的课件做得好,王老师和史老师都表扬我了。”等等。何宇轩说,班级之间的互换“留学”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班级间的“留学”活动,给实验小学的教师带来了深层思考。老师们说,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留学生”们在各个“留学班”里都收获满满,而“留学生”们的用心表现无疑给每个“留学班”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孩子们适应很快,好孩子越来越好,充满自信,不断地传经送宝。一些平时较调皮的孩子行为习惯得到很好地纠正,在新的集体里孩子们学方法、交朋友,找乐趣、改毛病。班与班之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班级管理创新篇】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走班制、选班制、换班制体现以学生为本理念

  走班制是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推出的又一项全新的教学模式。走班制顾名思义是一种教师以不同班级为授课对象的流动性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位老师负责分配班级某一学科阶段教学,学生对本学科这位老师的教学模式耳熟能详,缺乏不同教师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的交流与指导。

  实验小学在以往固有教学模式中大胆创新,推出教师走班制教学,即老师将同一教学设计应用于不同班级的教学中,从教学预设与不同班级学情的课堂生成中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语文学科实行了走班制教学,一位教师备一节课,走进六个平行班进行教学,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教师对一课教材吃透,灵活机智使用教材得到充分实施。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情,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变动教学内容,使教学效果趋于完美。

  走班制教学从同年级推选一位老师同课走几个班的教学方式,逐步推演到本年级或同学科几位老师相互走班,将走班教研的方式方法逐渐深入,拓展教师的参与度,全员提升。之后,学校又将探究的脚步迈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尝试体验“邀请式”走班教学。

  “邀请式”走班制则是在走班制基础上的一种全新发展,可以跨年级、跨学科邀请与教学相关的教师协助进行教学。在群研基础上形成各位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预设,并通过具体实施,从中继续总结教学收获、反思,并及时在教研组活动中交流。大家就这节课的教学进行评课、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可以说收获是很大的。

  比如,语文书中有许多科学常识性的文章,在教学中,邀请自然科学组的老师结合科学学科知识辅导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拓宽语文课堂的科学知识含量,对学科整合教学实行走班,这样的走班教学不仅加深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进行了学科间的知识融合,收效很大。

  经过实践,教师们认为,走班制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方式中感受不同教师带来的新方法、新学法,在满心的新鲜感中,学生开始了新的体验。换老师上课,换了一个新面孔,许多学生产生“我要好好学,好好表现”的欲望,给新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的念头,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孩子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让他们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同时,提高了教师钻研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首先,走班制给科任老师的起点更高,需要任课教师多层次,多方位设计教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更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深钻教材。其次,走班制教学便于教师在走班中发现自己在备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根据需要,灵活多样地选择适合这个班教学的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后可以对本课的教法和实施的教案进行不断的修改,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教学的效果会一次比一次好。再其次,走班制使得教师预设的空间更大。通过一次次的改进,促使了课堂的生成,使教师课堂的调控能力得到了锤炼。最后,通过走班制,加深了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每换一个班,教师对各个班的班风、学情及常规和思维、语言的训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找出差距,便于提高自己今后的教学及班级管理能力。

  此外,扩大了师生之间的交往范围。走班制加大了师师、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个老师通过走班教学了解到全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听讲习惯、读书、发言的习惯养成等。老师们通过互相听课学习,可以观察到授课教师在常规训练方法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学生打破常规一个学科一位老师的教学,体验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在与不同老师的交流中聆听不同的教法,学到了更多的学习方法,体会到不同教师带来的新学风。可以说,走班制教学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邀请式走班制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了老师的集体智慧,展现了实验小学的风采,是实验小学的又一创举,借用田征校长说的一句话来作为本段文字的结尾:在走班教学中,得益的是学生,收获的是老师,老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实验小学推行的选班制,是为了体现学校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和服务性。以前是分班,现在是选班。分,是一种被动接受,是教师一厢情愿,是学校一厢情愿;选,实际上是教育认同的一种和约,一种约定。变传统的分班制为选班制,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本着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实验小学在经过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正式启动了一年级新生“选班制”。学校将一年级每个班配置的各科老师在校园网上作以详细的介绍,请新生家长和学生一同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老师、了解学校,家长和孩子按照自己的了解自愿选择班级。这样做满足了家长和孩子选班的需要,也促进了学校教师的自律与自励。这个选班过程更是促进了新生及家长对老师的了解、对班级的了解、对学校的了解,增加了家校双方的相互认可,增进了校园和谐。

  对孩子的性格、能力、特长最了解的莫过于家长,家长通过多方途径了解教师,家长一定会选择一位最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班级。既然选择了就会为实现选择的目的而倍加努力。实践证明,选班制实行四年以来,学生、家长、教师均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工作着。由于选班,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互相信任度加强了,自然会互相支撑扶持,互相协同发展。

  实验小学推行的换班制,体现了尊重学生个体需求的特色。本着对学生“一个都不放弃”、“尊重学生个体需求”的原则,实验小学给学生提供了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这就是“换班制”产生的缘由。

  换班制的时间定在三年级升四年级之际。每年9月学校会在网站校务公开栏内发布“换班告示”,有这种需求的个别学生在和家长认真商量认真斟酌以后,可以向学校领导提出,学校会本着“选一次有一次成效,换一次有一次发展”的原则,认真调查提出要求学生的所有情况,再根据学生所在年级各班的特色,实现学生换班的要求。学生换班,必定事出有因。了解事情的真相,打开学生心中的绳结,促进学生发展是换班制的生命力所在。

  【创新做法集锦】

  班主任名牌制:体现教师的责任和荣誉

  走进实验小学教学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班教室门前的实名制挂牌:巩明霞班、李梅班、安竟机房、王艺美术室、谷木子合唱室、魏蓉舞蹈室、许浒实验室等,给所在班级冠以班主任的名字、给所在活动教室冠以指导教师的名字,这就是实验小学的“班主任名牌制”。从2004年9月开始这种全新的理念思考实施,已带来比数字或代码更为有效的管理效应,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学校用班主任的名字命名班级。其目的是为了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也是为了能激励其他老师全员参与、全面育人。该做法在2006年推广到全校36个班和所有专业教室。班主任名牌制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它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  

  班干部助理轮换制:让学生全员参与

  班、队干部助理轮换制是实验小学的又一办学理念。在保证班级学生干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以由部分学生担任班干部助理协助班干部工作。这样,原来的班干部工作会更加主动,助理也有可能会因自己的努力工作而赢得下次的班干部选举。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全班学生人人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它遵循平等、自主原则。“平等”,是指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内通过自荐与他荐都能轮到中、小队干部助理的岗位。“自主”,是指班内所有事务,都由应届干部自己思考、自己策划、自己解决、自己评价,教师只起因势利导作用,决不包办代替。是非曲直、质量高低、效果好差,学生自有评说。教师变“使用发展”为“发展使用”。学生变“被动服从”为“主动进取”。家长变“颇感无奈”为“期待、关注”。实行学生干部助理轮换制就是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提高素质、展示才能的公平舞台。

  座位滚动制: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早在2005年实验小学就实施了学生座位滚动制(三滚两定:↓↓或↑↑,→或←,↑∣或∣↓;定伤残学生座位,定需特殊教育的学生座位),以体现教育公平,也减少了家校矛盾。每个班级把个头相当的孩子排成小组,每个孩子都会在班级的每一个座位坐过,座位滚动中每位孩子都会坐在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座位上,有利于视力调整、行为习惯调整,更是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极好办法,家长满意,学生称赞。同时,在座位滚动时各班还制定了相应的座位滚动移交制度。为了增强学生对学校桌椅、墙壁、地面的环境保护意识,每周学生在座位滚动的同时要和所交换座位的同学进行桌椅、地面、墙壁的检查移交。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时时刻刻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学校是我家,人人爱我家,只有爱小家,才会爱大家”。学生之间移交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承诺,一份道德公约。

  大小书包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在实施“大小书包制”前,实验小学专门对一、六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做了调研,称了书包重量,结果让老师们都大吃一惊:一年级开设9门科目,加上练习册、作业本、铅笔盒、工具书、水壶、水彩笔,一个书包平均重量为6050克,居然比一大桶食用油还要沉,而学生的平均体重仅21公斤左右。随着学生的成长,年级的上升,开设的科目也越来越多,书包的重量也随着在增加。到小学六年级时,有些学生的书包重量居然达到了8254克。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实验小学提出了“大小书包制”办法,为孩子的书包减负。学校在家长及学生中提倡使用“大书包与小书包”,以减轻学生肩上的负担,也是为了养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行为与习惯。具体做法:把明天上学不用的放在家里,把家里不用的放在学校,来回的路上背着一个轻书包。这样,孩子每天的书包就不会很沉,就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大小书包的样式则为了孩子身材的发育考虑,统一要求是双肩包。在老师们的教育和指导下,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已经会科学地使用大小书包,减轻了自己的负担,提高了自己整理书包的能力。

  班班都有网站:让学生在现代信息化环境里遨游

  2005年实验小学正式申请域名www.xjsyxx.net,36个班级网站正式开通,并挂接在校园网站上,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访问到校园网站及班级网站。校园网及班级网站,是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以教与学为活动过程,以实现高度资源共享、高速信息流动以及可持续发展教学环境为目的,面向新世纪教育模式的完整校园应用解决方案。班级网站是校园网站开出的一朵最鲜艳夺目的花朵。班级网站非常有特色,36个班级网站各有各的味道!班级网站是学生学习的平台,是学生展示的平台,是学生交流的平台,是资源共享的平台,是学生成长纪录的平台。在孩子们小学毕业时,学校会把班级网站打包刻盘,送与学生留作永久的纪念。

  实验小学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家长都是校园网站的网管。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辛勤耕耘在这片沃土上,实验小学“合力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验小学学生“阳光、自信、自豪”的培养目标得以很好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