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世姣莲的结局:天涯观察第26期:天堂向左,杭州往右——保障性住房保障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49:19

杭州:最爱权贵和名流,天堂也庸俗?

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市政府日前宣布,未来3年将供地1500亩,用于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今年开工的50万平方米人才房,占用了一半的经适房指标。目前,在西溪湿地建起的类属保障房体系的别墅,已有杨澜、余华、赖声川、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

随后。12月8日,杨澜在个人博客和微博上发布《情况说明》:入住西溪湿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并非自己,只是阳光媒体旗下的创意工作室;那块地也不是经适房用地,而是文化产业用地。同一天,西溪国家湿地管委办也作出回应:园区的房屋和名人名企之间属租赁关系,并非私有住宅,也并非为引进人才而建的“别墅保障房”。而对之前关于西溪“别墅保障房”的报道,是“完全失实”。

然而,从“保障房”到“廉租房”的圆润转身,不管是低价购买还是廉租房,都难以掩饰“特权房”的本质。

杭州:给高端人才保障房,政策济“富”?

文化名人别墅,与文化无关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办公室回应中说到:“西溪创意产业园主要用于引进“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名人名企入驻,发挥名人优势,进一步传承西溪文脉,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人才高地”和“艺术高地”。”我们不可武断认为名流入住乃虚妄的“文化party”,更不该质疑这些文化人在“名人别墅”里是否能保证高涨的创作激情,但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工作重心并不在该地的文化人,又如何在别墅里收拾起度假心情,肩负营建该地“文创高地”的重任呢?

倒不如说,该地建名人别墅,是在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拿文化做文章,利用文化的口红效应,试图通过名流入驻、以文化产业作为撬动杠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制造一派繁荣景象。这一点,从名人故里争夺战之类的乱象中可窥得一斑。可见,引进社会名流、文化大师的名人别墅,与文化无关。

其实,笔者对文化别墅是否有文化不感兴趣,亦无从考究被淡忘了的“以环保之名强行征地、西溪湿地将大建豪宅”。笔者愚钝,只是对“人才专项用房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甚为不解。

保障房成为了高收入者的福利

保障性住房广义是指一切起到解决保障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房屋,狭义就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按照杭州市委人才办副主任徐国联的说法,50万平方米的“人才专项用房”也不是经适房,只是“保障性住房体系中的一部分”。问题是保障性住房体系中的这一部分,是50万平方米,而同一年经适房的指标,也不过119万平方米;“人才专项住房”大多处于杭州的“黄金地段”,其中某个地块的商品房均价,已高达3万元/平方米。保障房体系被切下一大块,成为了高收入者的福利。

官员和企业老总的“保障房”

更值得留意的是“人才专项住房”的供应对象,在公示的经委系统名单中,共计有63套房子被供应给63位在杭州的国企、民企的高端人才。其中大多数为企业高管甚至老总,并非中低收入群体,却以半价享受了“保障性住房”,而且还有33人的名下没有房产,其中包括中国重汽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王根生、杭州民生药业集团副总经理陈稳竹。就常识而论,又怎能不令人生疑?“人才专项用房”的的确确被纳入了保障性住房体系、收入不低的企业高管实实在在分到了“黄金地段”的半价住房。他们对廉价保障性住房资源的占用,在这个楼市均价已达到2万元/平方米的城市引发了争议和质疑。在无数以“失实”、“完全失实”的报道为素材的口诛笔伐背后,是公众对有失公允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真实”的不满。

乞丐碗里争肉沫

同类“贴房揽才”政策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广泛存在。今年4月份,《羊城晚报》爆出深圳市购买每平米超3万元的“首地荣御”豪宅作为保障性住房并将其纳入市人才住房统一管理。《东南快报》6月报道,福州城区范围内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福州市五城区无私有住房的可申购人才限价房;《厦门商报》10月报道,厦门出台将在全市6区首期建设1200套人才住房高端人才最高可获80万购房补贴。

此前,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深圳2010三季度住房补贴拟发放人员名单也曾引起风波,腾讯、华为、TCL等中兴、TCL等高科技行业知名企业的高管均在住房补贴名单中,其中包括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金蝶软件董事长徐少春,华为副总裁蒋作谦、中兴通讯副总裁赵先明等公司老总和高管。

援引南方日报:政府此次发放住房补贴名单,在某种程度违反了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公平原则,公示人选已经充分拥有物质财富,完全具备经济实力购房,政府如果再次把社会财富的天平倾向于他们,势必造成民意的不满。更有网友形象地称此次出台的住房补贴名单有如“乞丐碗里争肉沫”。

人才“鸠占鹊巢”,穷人保障房渐成血泪!

保障房保障了谁?

据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白皮书,以目前的房价,普通百姓要不吃不喝8年才能买上一套房,而买不起房的居民家庭比例则高达85%。如果楼市调控久不见效,保障房将是这“85%”最重要的希望。

当公共资源在分配时向精英方向倾斜,这种现象更值得警惕——这种政府的转移性支付,是按照身份分配的,而不是按照真正的需要分配的,这将导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企业高官们拿着深圳的房补,名流们享受着杭州的别墅保障房……不同的城市发生着相同的故事,在连续爆发经济适用房分配中的“六连号”、200多平方米的经适房、经适房小区停满宝马、公务员专供经适房等舞弊丑闻之后,住房保障这个原本很温暖民心的名词刺痛着老百姓的心,撩拨着排队等号的保障房申请人的神经。他们或许弄不懂:为什么那些根据常识判断“不相干”的人,却总是在动我们的奶酪呢?

你喝你的参汤,别抢我的口粮

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再宽泛,也有特定的目标群体,那就是中低收入人群,其要义是政府对民众“住房权”的责任和担当,如今,本该给穷人雪中送炭的公共财政政策,结果成了为社会精英、富人阶层锦上添花的工具。这恐怕只能用“赢者通吃”来解释。《圣经》的“马太福音”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有一笔老账:慈禧太后一顿饭要花费N两白银,相当于清末N万中国农民一年的伙食支出……说实在话,太后老佛爷就是用鱼翅漱口、倒牛奶洗澡,我们都不羡慕,只是,你喝你的参汤,别抢我的口粮。同理, “领军”应该奖励,“大师”应该延揽,但请不要侵占“85%”的人唯一指望的保障性住房。

权贵和名流合谋与民争利,老百姓只有干瞪眼的份!

住房保障,到底要保障谁?

这些年来,保障房正在成为权贵者觊觎的唐僧肉,颇有演变成利益集团监守自肥工具的危险。除了杭州的高端人才保障房,一些地方政府还推出所谓的公务员保障房。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行政强力挤占国家保障房资源,为公务人员建起价格低廉的住房,名目再好听,也难掩实质上的权力自肥。

部分社会精英与公共权力的结盟,掌握权利的人用一小部分公共利益收买了一批社会精英,对后者进行利益输送。这样在更大的公共利益分配时候,两者结盟,就可以把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排除在外,分享大蛋糕。老百姓无权无势,估计看着别人吃肉喝汤,也只有流口水的份吧!

根据住建部日前正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上调至1000万套,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20%。 这预示着保障房建设黄金期即将来临,同时,是否又将成为更大的一块“唐僧肉”呢?我们拭目以待!

结束语

住房保障,到底要保障谁?保障性住房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标准?谁来监督住房保障的资金使用?提出住房保障口号这么多年,国务院2007年的24号文也都发布3年多,但愿住房保障要保障真正需要的人,拜托,别让富有的更富有,没有的更没有!

出品:天涯观察编辑部 监制:伊文 美工:盼盼 本期责编:废城农民 主笔:狱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