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二作品集:明末历史·小引——两宋与两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5:41:23
明末历史·小引——两宋与两明 (2011-08-11 08:42:28) 红楼梦的作者以贾家“宁国公”“荣国公”代指两宋王朝,真实用意是以两宋王朝来隐寓明、南明王朝①,而之所以能够用两宋王朝来隐寓明南明王朝,是因为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这里作者使用了以史比史的方法,即利用历史上两朝代的相似性,以“此”寓“彼”。

下面说一下两宋与明、南明的相似性:

1.两宋与明、南明均为汉民族政权。

2.形式相似:

北宋被金所灭,金占领北宋半壁江山;明亡于与农民起义军和清的两线作战之中,虽然李自成攻破北京,但随即被清击败,占领明朝半壁江山的是清。

南宋是北宋皇室后裔所建,偏安于南方与金对峙,后亡于元;南明亦是明皇室后裔所建,偏安于南方与清对峙,后亡于清。

从汉民族的立场来看,相似点则更多:北宋亡于金,此为一重亡国之恨,其后继者南宋偏安于南方与金对峙,不但不能知耻而后勇,立志于收复故土,反而又亡于元,此又添一重亡国之恨。纵观整个北宋南宋,均亡于外敌之手,令人痛心。

明与农民起义军之争属于汉民族的内部之争,两者相争,被清乘隙而入,明朝半壁江山终被清占领,此一亡国之恨;其后继者南明王朝偏安于南方与清对峙,亦重复南宋之故辙,而且更不堪,仅仅支持了十八年便被清王朝所灭,此亡国之恨更令人惨痛。

若只看南宋、南明,则两者更为相像,均是北宋、明皇室后裔所建,均是偏安于南方,又均亡于外敌。

既已明了南北两宋与明南明的相似性,即可知作者是以宁荣两府代指南北两宋,进而隐寓明和南明。不仅如此,作者利用朝代更迭思想,使宁国府还隐寓了清。

朝代更迭是封建时代的一个规律。从秦朝建立以来,一个朝代少则几年,多则几百年,就会“五世”而衰,进而被取代,可以说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朝代更迭的历史,“天下”就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台,台上奉行的是“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潜规则(即贾雨村、冷子兴所言的“成则王侯败则贼”)。这里要说的是,“朝代更迭”之中还有一个现象——民族政权之争。纵观中国历史,始终有民族政权之争,更有各民族政权的相互取代,看看中国最后四个相互取代的王朝——宋元明清就明白了。也就是说,在同一片土地上,发生了民族政权的相互取代,同样“宁国府”里也发生了取代,解释见下:

以南宋为基点看:此时北宋已被金取代,金统治着中原,中原已是易主,即中原大地上发生了“金取代北宋”(“北宋/金”)的朝代更迭;以南明为基点看,明已被清取代,清统治着长江以北,中原也已易主,即中原大地上发生了“清取代明”(“明/清”)的朝代更迭。因为“北宋/金”与“明/清”具有相似性,因此“宁国府”可以以“北宋/金”隐寓“明/清”。也就是说,“宁国府”既可隐寓明,又可隐寓清。见关系图4:


因此以南明为基点看,“宁国府”隐寓“明/清”,“荣国府”隐寓南明。由此“宁国府” 与“荣国府”在隐寓“明末史”的层面②,其关系有两种:一是“明”与“南明”,一是“清”与“南明”,另外“宁国府”内部还隐寓“明/清”的朝代更迭关系。这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隐寓均可以体现出来,如宁国府内“秦可卿”隐寓“崇祯”,“贾蓉”隐寓清政权,荣国府内“薛蟠”隐寓“南明皇帝”,这三个人物的隐寓可以体现上述三种关系。在此仅为举例,具体完整的隐寓见后文。

作者之所以设此隐寓,是为了体现“清代明”的史事,进而表达自己的亡国之恨,以及反清悼明、以明为正祚的民族立场,这均会在后文体现。

 

①“明”指北京政权,“南明”指北京政权灭亡后,皇朝后裔在南方建立的政权。

②另外,在隐寓“家史”的层面,邻居——“宁国府”与“荣国府”还隐寓“清”与“曹家”这一君臣关系,通过“‘贾敬’隐寓雍正,‘荣国府’隐寓曹家”可以体现出来,详见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