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宠故而狂傲娇全文:论北宋王朝的覆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09:32

北宋,从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开创基业,到宋徽宗、宋钦宗1127年被金俘虏,北宋亡。历经太祖(在位16年)、太宗(在位21年)、真宗(在位25年)、仁宗(在位41年)、英宗(在位4年)、神宗(在位18年)、哲宗(在位15年)、徽宗(在位25年)、钦宗(在位2年)9个朝代167年。纵观北宋王朝,据李华瑞编著的《宋史论集》记载:在政治体制上,宋太祖君臣集团从开业之初就进一步的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并巧妙的分散宰相之权,而后又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科举考试、官员选拔以及监察制度,杜绝了封建王朝屡见不鲜的宦祸、藩镇之祸、权臣谋逆之祸、流贼覆国之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明的时代。政治开明、言论宽松,是那个时代的大趋势,在开明环境下,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名人与故事。有太祖、太宗、真宗时代能带兵打仗抗辽英雄的杨业、杨延昭父子;也有神宗时期大学者、改革家王安时;文学方面有仁宗时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集团;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有仁宗时代的沈括、毕生。经济上,更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商业社会,其多种经济模式均在世界上开一代风气之先。用现在最时髦的一句话说,可以说北宋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军事上,北宋由于先后不断的与辽、西夏和国内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应该说还是自始至终的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的。至于此,那么为什么北宋在金的军事打击下就突然灭亡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认为是宋徽宗在位的25年,昏庸无能,并重用蔡京等一帮奸臣、小人所致。笔者认为这都不是最致命的,其根本点只有三条,供大家探讨:

一、     国库从充足到空虚(钱袋子问题)

北宋政府的钱袋子问题是怎样的呢,我们先算一下经济账。据包伟民、吴铮强著的《宋朝简史》记载,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由各种税收(土地税、人头税、商税、关税、矿业税、城郭之税)和各种垄断经营收入(食盐垄断经营收入、茶叶的垄断经营收入、酒类的垄断经营收入、买断经营各种海外进口的香料、犀象等名贵产品)组成。此外还通过通货膨胀、出卖官爵和僧尼度牒获得一部分财政收入。可见财政总收入不能说不丰厚,有数据为证,北宋中后期的货币性财政收入都在6000万缗(货币单位)以上,约为唐代最高数的6倍半。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主要用于皇室、官僚机构与军队,还有一部分是各项工程营造方面的费用(各地的农田建设、修筑城池、造桥铺路、河防工程等等)。   

北宋皇室、外戚、功臣以及官吏、军队的开支情况,文献中并没有具体记载,笔者不能瞎猜。但北宋王朝对外戚及子孙、功臣及子孙、官吏、及士人太好、恩赏及俸禄太厚确实不争的事实。据据梅毅著《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讲:宋朝帝王比较厚道,从来不想怎么消肿机构,到宋真宗咸平年间,已经有具体数字,冗官僚多达19.5万余人,官僚多,政府开支就大,还有那些黄族、外戚、功臣等等的后代,在皇恩下,一大群人生下来就有级别,有级别就有俸禄开支。

北宋还供养着一直越来越庞大的军队,还冗官兵。宋太祖时,精练禁军,为宋朝军队精锐,人数20万不到,宋太宗时,禁军已有35万,宋真宗时数目又达43万,到宋仁宗时数目达83万。供养着如此越来越庞大的官僚与军队,,再加上宋朝皇帝格外大方,开远不节流,到英宗时代,财政支出已经大于总收入,国库已从宋太宗时代的金锦山积变成空空如也,北宋皇帝及其智囊也深知这一点,这才有了宋神宗及其以后时代的变法,但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几起几落,改革的不彻底,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国库空了,皇帝口袋里没钱了,干事情难了,自然而然说话也变得没有底气了,但他的臣民手中还有钱,他还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政策和手段生变出钱来,所以说国库空了并不可怕,对宋王朝统治根基的冲击并不是致命的,只是相对的消弱了一下皇权而已。

二、     从冗官兵、冗官僚到军队腐败、官僚腐败(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北宋王朝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又是如何呢?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到北宋王朝冗官兵、冗官僚,再加上北宋皇帝封赏大方,俸禄丰厚,而这些拥有丰厚俸禄的官僚、官兵又如何呢?

据梅毅著《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讲:北宋历史上已正直著称的名臣,也都是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的主。寇准在家,天天在庭院燃巨烛,耀如白昼,“座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吕蒙正,是酷嗜鸡舌烫的大美食家,每餐必喝此汤,吕家厨房一天要宰成百上千之鸡,才能供吕宰相一家人一汤之用;宋祁大文士,天天体验美好生活,夜夜拥歌妓饮美酒,无日不醉;。。。。。。上述例子,举的都是些世人眼中的好人,有德有功的大臣,可以想见,其他做文官人的腐败好日子。

至于北宋禁军,虽人数不断增加,但战斗力始终在下降,据梅毅著《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讲:至宋仁宗时,那些昔日随太祖、太宗、真宗打天下的昔日英雄们,早已老死、病死,此时京城禁军,鲜衣骏马,只知领取俸禄,连出操等简单操练都少有,更别提演练什么战法啦。这样的军队即使对兵法研究再透彻又有何用(据张少渝著的《兵家法思想通论》记载:宋仁宗时为打败西夏军队,提倡武学,下诏编写《武经总要》,当时士大夫人人言兵。)!怎能歼灭凶猛的西夏骑兵呢!和西夏议和、赔钱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任何统治者利益集团的智商都不低。北宋皇帝及其智囊也深知富国强兵这一点,这才有了宋神宗及其以后时代的变法(据张少渝著的《兵家法思想通论》记载:宋神宗时,采用王安时等人富国强兵的改革政策,国家校订《武经七书》,确定了《孙子兵法》等书为兵学之经典,兵学取得了同儒学一样的正统官学地位,搞的当时的军事大国辽国也很自危。),但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几起几落,改革的不彻底,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军队腐败与战斗力下降问题。

北宋王朝从冗兵、冗官僚到军队腐败、官僚腐败,说明他们的干部团队在一步一步地向整体素质低下,精神涣散,缺乏凝聚力转变,到宋徽宗、宋钦宗时已经严重影响一个国家整体战斗力问题。这也是北君臣为什么不能力阻大金国军队直接长驱直入攻下京都汴梁的一个原因。

干部腐败了、素质低下了,国家的整体战斗力也下降了,是不是就能由此导致北宋王朝直接灭亡呢,笔者认为不是,因为,贪图享乐,追求荣华富贵,是那个世界,那个时代的要求。北宋的干部腐败了,大辽国、西夏的干部同样也腐败,腐败是那个时代的共性。腐败直接后果是导致北宋、辽等国家的整体战斗力下降,并导致他们在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金的军事打击下就会即刻土崩瓦解。所以说,当腐败已成为共性问题的时候,强大的军事打击才是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下面要说的枪杆子问题。

三、     军队无创新,心里底线低下,遇强敌金则怯战(枪杆子问题)

历数北宋所经历的大的战争,从宋太祖君臣集团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一统江山之战,到宋太宗时期灭北汉与两次伐辽,到宋真宗时期檀州之盟,到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对西夏的多次战争,再到宋徽宗时期对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军的平灭之战。历经百战,可以说北宋历史是一步战争史,但他所经历的战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始终未有歼灭大的强敌如辽国、西夏等敌国主力部队的勇气与胆识,这不能说北君臣的无能,是由当时北宋王朝的国力决定的,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也深知这一点,当北宋、辽、西夏谁都消灭不了谁的时候,这才有与辽、西夏的议和与赔款。至北宋中期,面对虎狼的辽、西夏骑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君臣,也深知富国强兵的道理,但他们的富国强兵政策(变法)进行的很不彻底,用现在的一句话:“缺乏政治远见”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这一点笔者在前面论述过,也就是说,那些富国强兵的变法政策仅仅是针对辽国、西夏而制定防御政策,井底之蛙,就看那么大的一块天,有点起色,见小利就收,变法几起几落。笔者认为北宋中后期的进行的变法与富国强兵政策自始至终没有超越他们的他们的老祖宗(太祖、太宗、真宗)所定下的框框,北宋王朝中后期心里底线就是建立一个与辽、西夏相抗衡的军队,与辽、西夏成三足鼎立之势,所以在军队的建设问题上始终没有创新,也就是说始终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与辽、西夏相抗衡的骑兵队伍,没创新就意味着没发展,没发展就意味着只能守旧,守是守不住江山社稷的。待后起的金人的军队拿下辽国后。也就彻底击溃了北宋军队的心里防线。大兵压境北宋王朝时,北宋军队溃败如山倒,京都汴梁失陷,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俘虏,直接导致北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