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孽六君-极品:讓文化遠離政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19:42

讓文化遠離政治

  • 2011-11-19
  • 中國時報
  • 【陸銘澤】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因《夢想家》之事,做了兩年之後請辭獲准;前一位主委黃碧端女士則是一年半請辭;政黨輪替前的王拓、翁金珠女士也都極短命。文建會主委這位子突然像熨斗椅,加熱後沒人坐得住且坐得穩,為什麼?上述幾位文建會主委,多為政治酬庸或是任務派任,一個把文化政策當做政治官位大風吹來玩的政府,要把我們的文化素養推向那裡?

     文化這件事很難說準,事實上它早從有人類存在時便開始形塑,生活中的種種都屬於文化;一直發展到近代,文化在歐洲形成辯證,因為之前它以藝術、劇場、音樂、舞蹈形態出現,被介定為「菁英」、「高檔」和「權威」;一直到活字印刷發明,文本可以被大量複製,帶起宗教革命,這些也慢慢滲入平民手中,透過複雜科技和資本主義發展,一般百姓也可參與閱讀、表演、博物館等活動,而這些原屬於菁英貴族的領域,就被印上「文化」刻記,從此伴著我們生活。

     因為文化可以啟迪人心,教化人民;因此在廿世紀初,文化被獨裁政體用來進行思想改造和鞏固政權的工具,隨著民主化,文化漸轉為提昇國民素質,展現民族特性和強化國際地位的推力。看看法國,總統以推動文化建設和文化政策為施政重點,為存續和創新國家文化發展而努力,甚至連地方的文化首長也要民選,避免受政治干擾。而文化政策也是推動國力的最有效策略,南韓的文化創意產業就是明顯例子。

     「文化」到了台灣反倒是變得四不像,最早是拿來做為宣揚中華文化的工具,好不容易出現「社區總體營造」具體的文化政策,其他時候,文化政策都像是「文化政治」,依不同階段進行不同文化政治工作,最明顯的就是盛治仁主委的派任,從他上台開始,台灣的文化政策明顯的就只有「建國百年活動」,最後終於玩火自焚,惹得不可收拾!

     文化畢竟和表象的「宣傳」及「新聞」不同,文化行政更和一般行政絕對不能相提並論!偏偏文化在台灣政治圈,對執政當局來說是宣傳用的,因此把電視(影)、音樂和出版等重要文化事務交給新聞局,但又必須和國外一樣有個機構來推動藝文工作,因此有了文建會的組織,用人也就不脫黨史、教育和宣傳色彩。當有人置疑政府單位最好不要介入藝文補助時,便又成立國家藝術基金會,偏偏文建會一樣照常進行補助,台灣的文化政策四不像,最後使出殺手鐧,要弄個更展現權威,更貫徹政治的文化部;種種作為讓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灰心,個個自求多福。

     盛主委的下台這件事,該讓執政當局好好思考文化政策,它絕對不是一蹴可及的;以建國百年來說,有文化厚度的人來省思此事,它的政策呈現絕不是一場場煙火、表演或展覽,它必須建構在歷史的反省和未來的展望,不是歡喜個一年就交待過去;而且必須以身處環境做為所有活動的價值重心,我常想,所謂建國百年是哪裡的百年?我們必須和生活的土地連根,不避諱的去談中華民國在台灣時期發生的種種,而不是一味從辛亥革命去追溯,除此之外,文建會應當在百年之際檢討這些年來的文化政策成敗,去思索將來的發展。

     生日對一個人來說心情是很複雜的,它代表人生經驗的摸索又成長了,也代表人生新的階段即將來臨,它是帶有喜慶也帶有展望,甚至有一點對之前不完美的惆悵;當我們認為這場生日只要好好熱鬧讓大家都知道,什麼也不留下,那生日之後所面臨的,將是喜慶後人散的寂寥,和不知如何面對未來的惶恐!

     文建會主委下台這事可說大也可說小,在此奉勸政府,別再輕忽文化政策,好好找個對的人,做對的事,不懂的人統統離開,要讓文化政策久遠,政治意識最好別在!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