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君的便宜夫人番外txt:常用的经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8:32:24

一、      腹部的腧穴虽然很密集,很多,在腹针治疗中,选用很少的腧穴来治疗广泛的疾病,是特效腹针疗法的特点之一。腹针治疗共选用22个腧穴,其中十四经穴17个,经外奇穴1个,新穴4个。腹针选用的腧穴数量少,便于学习,更便于术者掌握,更有利于推广和普及这一有效的针灸技能。
(一)任脉的腧穴:
1.中脘zhongWan(RNl2)胃腹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交会穴;手太阴肺经起点。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食不化、泄泻、黄疸;咳喘、痰多、失眠、癫狂等。
中脘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口部;八廓取穴中脘主心与小肠。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深刺或不同程度浅刺。
2.下脘Xiawan(RNl0)足太阴脾经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呕吐、泄泻、虚肿、消瘦。
下脘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颈部之第七颈椎。
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深刺。
3.水分Shuifen(RN9)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脐周浅动、静脉网。深层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泻、反胃、呕吐:水肿、腹胀、小便不利。
腹针用其治疗水肿,并治疗软组织的肿胀、充血、水肿,水分亦具有镇痛作用。
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
4.神阙Shenque(RN8)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皮肤一结缔组织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久泻、脱肛、痢疾、水肿,虚脱等。
神阙穴腹针用于定位。
操作:禁针;可灸。腹针用灸治,可壮元阳。
5.气海Qihai(RN6)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脐周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阳痿、遗精、闭经、痛经、崩漏、带下、阴挺、疝气;中风脱症、虚劳赢瘦等。
气海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腰部。
操作:传统针刺1.0一2.0寸;可灸。孕妇慎用。膜针可选中刺或深刺。
6.关元  Guanyuan(RN4)小肠腹募穴;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主要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前皮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第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虚劳赢瘦、中风脱症;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遗尿、小便频数、癃闭、疝气;腹痛、泄泻;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关元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下腰、骶部;八廓取穴关元穴主肾与膀胱。
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孕妇慎用。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
7.中极Zhongji(RN3)膀胱腹募穴;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白线一腹横筋膜,再深为腹膜外脂肪一腹膜壁层。浅层有骼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骼腹下神经的分支,骼腹股沟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癃闭、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阴挺、遗精、阳痿、疝气等。
操作:传统针刺1.0一1.5寸。需在排尿后针刺;可灸。孕妇慎用。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
(二)足少阴肾经的腧穴
8.商曲Shangqu(KI16)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下脘穴旁开0.5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脏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淡动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
商曲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颈部。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不同程度浅刺。
9.石关Shiguan(KI18)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建里穴旁开0.5寸。
解剖:针刺层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动脉,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主治:传统治呕吐、腹痛、便秘;不孕等;
石关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颈部。
操作:传统针刺1.0—l.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或浅刺。
10.阴都Yindu(KI19)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中脘穴旁开0.5寸。
解剖:针刺层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动脉,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胀、便秘;不孕等;
阴都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头部-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不同程度浅刺。
11.气穴Qixue(KIl3)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关元穴旁开0.5寸。
解剖:针刺层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十—、十二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主治:传统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经闭、崩漏、小便不利;泄泻等。
气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腰骶部。
操作:传统针刺1.0—I.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深刺。
 (三)足阳明胃经的腧穴
12.滑肉门Huaroumen(ST24)
定位:在上腹部,水分穴旁开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一腹直肌鞘后壁。浅层布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胃痛、呕吐、癫狂。
滑肉门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肩都
操作:传统针刺0.8—1.2寸;可灸。腹针可选中、不同程度浅刺。
13.天枢Tianshu(ST25)大肠腹募穴
定位:在腹中部,神阙穴旁开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癥瘕、月经不调、痛经等。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深刺。
14.外陵Wailing(ST26)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阴交穴旁开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动、静脉。深层有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腹痛、痛经、疝气等。
外陵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髋部。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不同程度浅刺。
15.大巨Daju(ST27)
定位:在下腹部,石门穴(脐中下2寸)旁开2寸。
解剖:同外陵穴。
主治:传统主治小腹胀、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惊悸不眠。
操作:传统针刺1.0—l.5寸;可灸。腹针用中刺。
16.水道Shuidao(ST28)
定位:在下腹部,关元穴旁开2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壁一腹直肌。浅层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的前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肋间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主治:传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小腹胀满;痛经、不孕、疝气等。
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
(四)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17.大横daheng(SPl5)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薄氏主张距脐中3.5寸。
解剖:皮肤一浅筋膜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有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胸腹壁动、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主治:传统主治泄泻、便秘、腹痛等。
大横穴腹针八廓取穴左大横主下焦。右大横主肝胆。
操作:传统针刺1.0一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