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娇师傅腹黑徒弟txt:《文化的力量》概要一、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9:11:52

《文化的力量》概要一、二

                        刘仰 (2011-09-05)

   注:某电视台要拍电视系列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与我接洽。本人欣然同意,写了一个六集的内容概要,结果没被接受。估计,一是官方政策体现不够;二是地方政绩没有涉及。无所谓了,分几次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当然,离真正的稿本还有距离。


   文化几乎无处不在,但人们很难说清什么是文化。这并不妨碍文化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三千年前“泰伯奔吴”的故事,讲述了周太伯放弃王位继承权,来到江南荆蛮之地,给当地带来了文化,从而改变了江南。这个故事显示了文化的巨大力量。然而,文化多种多样,有的相容,有的冲突。儒家学说是一种文化,基督教也是文化,不同民族有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能否和谐相处?文化是如何继承和传播的?文化的多元如何理解?文化与文明又是怎样的关系?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一百多年来最伟大的历史复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否需要坚实的文化支撑?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究竟具有怎样的力量?当今中国乃至未来,我们需要的文化基础,应该是怎样的文化?文化与经济发展、国家命运又是怎样的关系?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本电视系列片通过六集的篇幅探讨“文化的力量”,篇幅不大,也不算小。能够把上述问题解释、讲解清楚,也许是奢望,但也要尽力而为。最起码让观众懂得,文化并不只是唱歌跳舞那么简单,文化不只是娱乐和产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


   第一集:文化与文明


   文化是一种观念,或者是观念体系,它对人们生存的世界和社会做出解释。从文化发生的角度看,在人类早期,每个人在各种情况下都会对周边世界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但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可能会因时间、环境不同而产生变化。对于众多个人来说,对于世界的认识彼此之间也会有差异甚至冲突。一个伟大的文化就是在人生的根本问题上获得共同的认识和解释。从个人的生老病死,到多人的婚姻家庭,再到众人社会和国家,文化使人们不再以原始的、动物性的冲动做出各自的解释,而是使个体和群体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接受一个合理的基本共识。文化像是一个社会的观念标准,有了共同的观念标准,社会的组织效率就能提高,从个体到群体的行为方式趋于和谐。所谓凝聚力,就是对身处社会和世界共识的存在,长久而牢固的凝聚力必定是共同文化的产物,它能创造伟大的文明。

   文明就是在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规则和物质成果。例如,在原始状态下,杀人经常随意发生。人命关天、将心比心是一种文化观念,它很自然就会导致“不能杀人”的原则,因此便有了法律,这就是文明的体现之一。再如,“讲卫生”是文化观念,厕所和卫生用具就是体现这一文化观念的物质文明;尊老是文化观念,赡养老人就是文明。羞耻感是文化,穿衣戴帽就是文明的体现形式之一。中国古人说“衣冠禽兽”,其实就是借穿衣与裸体的文明差距,喻指精神文明的重要:在文化的影响下,仅仅有“衣冠”这样的物质文明是不够的,没有精神文明,依然是“禽兽”,不过穿戴了“衣冠”而已。

   文化的浅陋或精深,就是对人生或世界认识的片面或周全,自相矛盾或自圆其说。例如,浅陋的文化面对某些问题无法解释,便常常借助神灵,显示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特征,它的文明成果也就有限。伟大的文化基本上无需借助神灵,只需人类的理性便能解答绝大多数切身的疑问。从这个意义上说,“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博大精深的文化。简单说,文明就是文化的成果,任何一种文明都与它特定的文化有关,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文明。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三千多年前泰伯奔吴,给荆蛮之地带去了文化,日后吴越之地告别蛮荒,就是文化造就的文明。因此,文化具有改变社会的巨大力量。认识到文化造就文明的这一巨大的力量,就是文化自觉。


   第二集:不同的文化


   文化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与人们的生存状态有密切关系,不同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生存环境决定了人们从自然界获得财富的形式。文化关乎人们幸福快乐与否,幸福快乐不能像宗教文化那样完全都是精神的,它离不开物质财富。因此,文化源自于个人或人群与自然、与财富的关系,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继而造成不同的文明。

   例如,太平洋海岛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年代,基本上严重封闭,所以,太平洋封闭的海岛往往形成公有制和互相帮助的文化;草原、沙漠的环境从来不封闭,但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有限,因而自发形成游牧文化,在游动中寻找财富。当这种方式转向其他人群那里,就很自然地出现劫掠财富的行为;海洋环境比较开放,向外开拓顺理成章。地中海相对较小、较熟悉,为向外开拓提供了可预见的结果。它有时采取贸易方式,有时采取海上游牧的方式进行劫掠。海洋文化过于依赖开放,容易产生外面的财富取之不尽的危险观念。这个世界多种多样,在沟通不畅的年代,每一个相对隔绝的地方,都会产生独具特色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的是本质上的差异,有的只是表面细节的差异,例如服饰和语言。

   所以,文化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不同环境能否适应之分。例如云南地区曾经保留的母系文化,是在当时当地条件下集中财富、繁衍后代的较优选择,否则一夫一妻靠一个男人,难以抚养妻儿。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即出现竞争性文化,它所造就的就是竞争性的文明。竞争性文明的结果常常是,失败者将忍受不公正待遇。在融洽的环境中,和谐的文化更容易被接受,因而能形成和谐共生的文明成果。今天被俗人认定的文化优劣,无非是获得财富手段的区别。这一文化优劣的定性在世界各地相对隔绝时,在人们对世界没有充分全面了解时,更容易显得有理。然而,今天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世界有多大,地球是有限的,世界各地也能方便地联系在一起,各种文化也能快捷地交流。当初在相对隔绝、认识局限情况下形成的文化优劣之别,便有了重新认识、重新评价的必要。在多种文化并存、时代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中国能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