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长红痣:个性断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17:51
澳大利亚一所小学每天学生点名像做游戏一样,老师不仅让大家随意答“到”,更有一个“苛刻”的要求,每个人不能和前边人的回答一样,于是,哼哟嗨呵叭哒,鸟鸣猫叫犬吠盛满了教室,新的一天就这样被笑声抬起。
多么好,快乐是一样的,谁和谁又不一样。
千万片叶子绿成树,每片叶子不重复。
人最迷人的,正是独特的个性魅力。自信、自然、气质、气韵,那是山的峻部、水的秀处。
当代学者王元化先生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就还不只是提出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而是张扬了个性解放的大旗,挑战了中国儒家传统轻视个性的信念,引发了民族的觉醒时代。
然而在疾风暴雨革命后的许多年里,中国人的服装、语言、思维、活动趋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文革”更是“一刀切”,切成一统。青春没有亮点,生活缺乏色彩,生命丧失激情。八个革命样板戏成为十亿人生存和精神的样板。政治不留空白,不留个性。狠斗私字一闪念,杀出世界一片红。
对一个人的狂热崇拜,怎么就能扼杀了每个人的个性?
对于个性的延伸“个人主义”,在中西方辞典中定位各异。《辞海》中具有浓烈的批判味道: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是私有制经济在意识上的反映……表现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尔虞我诈……”——个人利益就这样对等为损公。而《简明不列颠大百科全书》对“个人主义”却表现为中性判断:“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和自我……任何人都不应当被当作另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工具。”它包含了这样的信条:“我信我的个人主义,但也尊重你的个人主义。”
我们从小就被沉浸在“螺丝钉精神”里,当然,它含有让人敬重的“为了大局牺牲小我”的品质,可它又实为禁锢人才的“计划经济”。领导们可以很随心地将个性不同、才能各异、志趣迥然的人拧在需要拧的地方。人好像成了批量生产的零配件。盲目强调“螺丝钉”化的用人体制,造成我们周围多少看见看不见的人的悲剧。
初闻何智丽的故事,我心怅然。当年国家乒乓球队为了整体策略,决定让她输给队友,姑且不论这是否违背国际游戏规则,仅对竞技场上的搏杀者这就是一种残酷。也许队友较她更多胜筹,而她不愿未上场世界冠军就百分之百丧失。于是她坚持、力拼、险胜、受批,再后来成了日本的小山智丽。这里的痛令我们警省。
个人主义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信仰、道德与法律的河床,终能使生命之水在大川里奔涌。
重视个人,导向了自由竞争,而竞争正是社会公正、人类进化、文明繁荣的不二法宝。
一滴海水,必含海的咸涩;无垠大海,必藏一滴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