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痒有红点怎么回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回顾、展望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04:00
刘昌黎
外国问题研究 2011年3期
内容提要: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30多年的曲折发展,出现过两次投资高潮,现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和投资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则陷入长期停滞,前景黯淡,日本企业纷纷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望进一步呈现波浪式向前发展的态势。为此,我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进一步推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关键词:日本 对华直接投资 回顾  展望  对策
一、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概况
自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了3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程,大体可划分为如下四个发展阶段:
1.投资起步和小规模发展阶段(1979-1990年)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是从1979年开始的,当年只有1项投资,按日本大藏省(日本财务省前身)的审批额统计只为1400万美元(见表1)。其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外资政策还不明确,因此,尽管中国政府在沿海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处于观望和小规模发展的阶段,1985年投资额按中方统计(实际利用外资额,下同)为3.15亿美元,按日本统计为1亿美元。80年代后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虽然出现了增加迅速的局面,投资规模依然很小,1990年按中方统计为5.03亿美元,按日方统计为4.07亿美元(国际收支统计,下同)。
2.第一次投资高潮及其后的调整阶段(1991-2000年)
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高潮,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因日元升值而加快了向东亚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以此为背景,由于中国对内直接投资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都加快发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就出现了第一次高潮。1995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按中方统计为3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8%,相当于1990年的6.39倍,按日方统计为31.83亿美元,相当于1990年的7.82倍,都是空前绝后的迅速增加。90年代后期,一开始是受中国经济减速的影响,后来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减速调整的局面。按中方统计,投资额在1997年增加到43.26亿美元以后,到2000年减少到29.16亿美元,只相当于1995年的90.8%。按日方统计,投资额从1996年开始就直线下降,1999年下降到3.60亿美元,只相当于1995年的11.3%,少于1990年的4.07亿美元,2000年虽回升到9.34亿美元,也只相当于1995年的29.3%。
3.第二次投资高潮及其后的调整阶段(2001-2008年)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加入WTO后在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高速经济增
表1  1980-2011年上半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推移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中方实际利用外资统计
日方国际收支统计
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日本直接投资额
占比
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对华直接投资额
占比
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1980年
4893*
-6.0
12*
-14.3
0.2
1985年
1956
37.8
315
40.3
16.1
12217*
20.8
100*
-12.8
0.8
1990年
3487
2.8
503
41.3
14.4
48024
8.8
407
-40.7
0.8
1995年
37806
11.1
3212
49.8
8.5
22651
26.3
3183
77.9
14.1
1996年
42135
13.6
3692
14.9
8.8
23443
3.5
2317
-27.2
9.9
1997年
45257
7.4
4326
17.2
9.6
26057
11.2
1862
-19.4
7.1
1998年
45463
0.5
3400
-21.4
7.5
24627
-5.5
1301
-30.1
5.3
1999年
40319
-11.7
2973
-12.6
7.4
22266
-9.6
360
-72.3
1.6
2000年
40715
1.0
2916
-2.0
7.2
31534
41.6
934
159.4
3.0
2001年
46878
15.1
4348
49.1
9.3
38495
22.1
2158
131.0
5.6
2002年
52743
12.5
4190
-3.6
7.9
32039
-16.8
2632
22.0
8.2
2003年
53505
1.4
5054
20.6
9.4
28767
-10.2
3980
51.2
13.8
2004年
60630
13.3
5452
7.9
9.0
30962
7.6
5863
47.3
18.9
2005年
60325
-0.5
6530
19.8
10.8
45461
46.8
6575
12.1
14.5
2006年
63021
4.5
4598
-29.6
7.3
50165
10.3
6169
-6.2
12.3
2007年
74768
18.6
3589
-21.9
4.8
73483
46.5
6218
0.8
8.5
2008年
92395
23.6
3652
1.8
4.0
130801
78.0
6496
4.4
5.0
2009年
90033
-2.6
4117
12.7
4.6
74650
-42.9
6899
6.2
9.2
2010年
105736
17.4
4242
3.0
4.0
57223
-23.3
7252
5.1
12.7
2011.1-6
60891
18.4
3505
62.9
5.8
33469
63.1
5236
113.2
15.6
累计
1109270
76179
6.9
830464**
66478**
8.0
说明:加*的数据为日本前大藏省审批额统计;加**的数据为2010年末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资产余额统计。
资料来源:中方统计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历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其中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的《利用外资统计》;日方统计来自日本财务省历年公布的《国际收支统计》。
长,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也出现了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以此为背景,由于中国对内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态势,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也在调整中出现了新发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就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高潮。按中日双方的统计,投资额在2005年都创历史新高,其中中方统计为65.30亿美元,日方统计为65.7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2000年的2.24倍和7.04倍。2006~2008年,中国对内直接投资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继续保持加快增长的态势,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2007、2008年也连续创造历史新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尽管如此,但由于日本企业担心中国经济过热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汽车、电气机器、钢铁等大规模投资告一段落后调整了对华投资战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却再次出现了减速调整的局面。按中方统计,投资额在这三年连续下降,2008年减少到36.52亿美元,比2005年减少44.1%;按日方统计,2006年投资额为61.69亿美元,比2005年减少6.2%,2008年虽回升到64.96亿美元,仍未达到2005年的投资规模。
4.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以后)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局面,中国对内直接投资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2009年,中国对内直接投资比上年减少2.6%,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更比上年减少42.9%。2010年,中国对内直接投资虽然很快恢复了两位数的较快增长,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却又比上年下降了23.3%。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拉动了世界经济,这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不仅没有出现减速调整的局面,反而保持了继续增长的局面。按中方统计,2009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41.1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2.7%,增长率仅次于2003年和2005年;201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速虽然下降为3.0%,但2011年上半年又迅速提高到62.9%,可说是异乎寻常的增加,全年投资额很可能再创历史新高。按日方统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在2009、2010年连创历史新高,各为68.99亿美元和72.5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2%和5.1%;2010年上半年为52.36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13.2%,全年很可能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地位的变化
1.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趋于提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对华直接投资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一直是微不足道的。根据表1的统计,1980年对华直接投资只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0.2%,1990年也只占0.8%。然而,自90年代初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出现第一次高潮以后,对华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就开始迅速提高,1995年达14.1%,仅次于对美国投资的39.8%,中国是日本第二大投资对象国。其后,由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减速调整,1999年占比骤然下降到1.6%,2000年也只回升到3.0%。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第二次投资高潮的出现,对华直接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又迅速提高,2004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8.9%,2005年仍占14.5%,其中2004年占比第一次接近了对美国投资的24.5%。在其后的减速调整中,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占比在2008年虽然下降为5.0%,但2009年后又转为提高,2010年回升到12.7%, 2011年上半年又回升到15.6%,首次超过对美国投资的8.6%,仅次于对英国投资的18.0%。从总体情况看,截止2010年末,在华日资企业的资产余额为664.78亿美元,占日本海外企业总资产余额的8.0%,仅次于美国日资企业的2518.05亿美元、30.3%和荷兰日资企业的759.95亿美元、9.2%,中国是日本第三大投资对象国。
对华直接投资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趋于提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对内直接投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具体表现。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对内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995年又仅次于美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对内直接投资大国。其后,中国对内直接投资不仅一直位居发展中国家的榜首,还经常进入全球前五对内直接投资大国的行列,其中2003年位居全球第一,2004和2010年位居全球第二,2005、2008和2009年位居全球第三。这意味着伴随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市场潜力,竞相开展了对华直接投资。以此为背景,日本不甘落后,不断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阶段性地扩大对华直接投资,从而使对华直接投资在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趋于提高了。
2.在中国对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趋于下降
20世纪80年代,日本仅次于香港,是中国对内直接投资的第二大投资来源地。根据表1的统计,1985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仅次于香港对内地的投资,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6.1%,1990年仍占14.4%。90年代前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虽然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但在中国对内直接投资更快发展的情况下,其投资地位却受到了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和台湾对大陆投资的挑战,所占比重在2005年已下降到8.5%,1997年虽然回升为9.6%,2000年又下降为7.2%。由此,日本列香港、美国和台湾之后,下降为中国第四大投资来源地。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第二次投资高潮的出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虽又有所提高,占中国对内直接投资总额比重在2005年也回升到了10.8%,但由于其后的减速调整,2008年又下降为4.0%,直到2011年上半年才回升到5.8%。这一时期,日本在中国对内直接投资的地位虽然再次超过了美国和台湾,但却被维尔京群岛所取代,并不时受到韩国乃至新加坡的挑战。从总体情况看,截止2011年6月末,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为762亿美元,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9%,日本列香港、维尔京群岛之后,是中国第三大投资来源地。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对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趋于下降,是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国际经济地位下降的必然结果,也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地位下降的具体表现。1989和1990年,日本曾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地位。然而,自199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减少、1993年下降到1990年的28.6%以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就大大落在了美国和西欧各国的后面。200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的比重由1990年的21.6%下降到2.7%,世界排名也由第1位降到了第12位。2006、2009和201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世界排名虽然有所回升,也只分别列第9 、第6、第8位。以此为背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增速比不上中国对内直接投资,其在中国对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趋于下降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三、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结构的变化
1.投资内容的变化
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非制造业投资为主体不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是以制造业投资为主体而展开的(见表2)。以1995、2005年为例,日本对华制造业表2 1990-2010年日本对华各产业的直接投资(亿日元)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累计
合计
511
4319
1114
7262
7172
7305
6700
6492
6284
54187
制造业
237
3368
856
5634
5670
4926
5017
4615
3896
38526
食品
13
137
2
249
216
207
397
827
107
2584
纺织
31
455
30
325
110
76
86
154
70
977
木材、造纸
2
68
6
38
41
552
105
455
249
1377
化工、医药
17
138
72
688
551
371
467
444
464
3856
石油
37
-6
-1
4
6
34
橡胶、皮革
209
266
231
68
-6
253
1139
玻璃、陶瓷、水泥
102
136
112
151
119
45
1449
钢铁、有色金属
20
347
49
417
309
601
589
337
446
2684
一般机械
74
463
95
507
594
667
741
617
865
5445
电气机械
33
904
358
950
1487
940
1085
583
364
7963
运输机械
2
370
101
1137
1330
889
1019
907
854
8205
精密机械
395
219
80
93
85
36
803
非制造业
270
851
256
1628
1502
2378
1683
1877
2388
15660
农林水产业
9
27

11
20
14
35
4
44
矿业
29
7

5
1
0
30
建设业
11
86
3
5
-28
22
-3
9
22
64
运输业
1
47
5
46
110
95
107
59
24
293
通讯业
27
27
48
111
13
47
198
批发零售业
4
249
62
534
734
642
794
805
924
7045
金融保险业
4
-
5
597
275
1098
80
938
818
5020
房地产业
14
261
15
141
38
202
319
71
267
1447
服务业
199
173
167
109
115
184
137
90
292
858
说明:累计为2010年末对外直接投资资产余额统计。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历年国际收支统。
投资各为3368亿日元和5634亿日元,分别超过非制造业投资的851亿日元和1628亿日元,各占当年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78.0%和77.6%。从2006年以后的情况看,制造业投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其中2007年下降到67.4%,2010年又下降到62.0%,但其他年份都占70%以上,具体情况是2006、2008、2009年分别占79.1%、74.9%和71.1%。从总体情况看,截止2010年末,在华日资企业的资产余额为54187亿日元,其中制造业企业为38526亿日元,非制造业企业为15660亿日元,分别占71.1%和28.9%。在制造业企业中,运输机械工业企业(主要是汽车企业,下同)和电气机器企业(主要是家用电器企业,下同)的资产余额最大,各为8205亿日元和7963亿日元,分别占15.9%和14.7%,其次是一般机械企业5445亿日元、化学、医药企业3856亿日元、钢铁冶金企业2684亿日元,分别占10.0%、7.1%和5.0%,五者合计为28153亿日元,占52.0%。在非制造业企业中,批发、零售业企业的资产余额最大,为7045亿日元,占45.0%,其次是金融保险企业5020亿日元、房地产企业1447亿日元、服务业企业858亿日元、运输业企业293亿日元,分别占32.1%、9.2%、5.5%和1.9%;五者合计为14663亿日元,占94.2%。
2.出资方式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刚刚开始,其出资方式是以建立中日合资企业为主。然而,自90年代中国放宽外方出资比的限制以后,日本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的倾向就越来越强了,即使是合资企业,日方控股企业(出资比50%以上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了。现在,除中国政府继续限制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部分战略产业和金融保险业等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都是建立独资企业。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1],2007年,日本在华企业共为3781家,其中,日方独资企业为2196家,占58.1%,如果加上出资比超过50%的日方控股企业,则共为3123家,占82.6%;在制造业中,日资独资企业为1330家,占53.5%,如加上日方控股企业则为2047家,占82.4%;在非制造业中,日资独资企业为866家,占66.8%;如加上日方控股企业则为1076家,占83.0%。从总体情况看,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主要以控股或参股为主。2010年末,日本总公司对在华子公司的债权总额为54224亿日元,其中,股份资本为42933亿日元,再投资收益为8004亿日元,其他资本为3486亿日元,分别占78.8%、14.8%和6.4%。[2]
3.投资方式仍以绿地投资为主
自20世纪90年代跨国并购迅速发展以来,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且,凡是跨国并购迅速发展的年份,都是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空前增大的年份。日本跨国并购虽然长期落后于美欧各国,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2010年跨国并购额达34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4.5%,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9.4%。不过,日本跨国并购的主要对象是美国,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10大并购项目中就有5项是收购美国企业,其中最大并购项目的投资额高达38.39亿美元。[3]近年来,日本对中国企业的并购虽然也有所增加,并购件数由2007年的12项增加到2010年的31项,2011年上半年仍为12项,但并购的金额都很小,且主要集中于物流业、餐饮业和零售业,其中最大的投资是大和控股公司对上海巴士物流公司参股65%,并购额为3700万美元。[4]
4.投资地区的变化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而展开的。近年来,日本对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的投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5],2007年,日本在华企业共为4213家,其中,上海1453家,占34.5%;其次是江苏653家、广东623家、辽宁309家、北京239家、天津226家、山东207家、浙江195家、福建58家,分别占15.5%、14.8%、7.3%、5.7%、5.4%、4.9%、4.6%1.4%,上述9省市合计3963家,占94.1%。相比之下,在其他省区的日资企业都很少,一般只有几家、几十家,其中甘肃、青海、西藏还没有日资企业。
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展望
如前所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和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以后,在中国对内直接投资出现负增长、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不仅没有像以往那样出现减速调整的局面,反而继续增加,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还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高速增长。这意味着以中国经济率先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并拉动世界经济为契机,日本企业越来越看好中国经济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对外直接投资调整中加大了对华直接投资的力度。以此为契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呈现波浪式向前发展的态势,其有利因素是:
1.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出口严重受阻并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中国GDP增长率在2008年第三季度减速为9%,第四季度又骤然减速为6.8%,2009年第一季度又进一步减速为6.1%。不过,以扩大内需为动力,中国经济很快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世界各国中率先复苏,第二季度GDP增长率回升到7.9%,全年增长9.2%,超过了“保八”的预定目标,仍然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的最高增速。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呈现稳定的快速增长的态势,增长率再次超过10%,为10.3%。2011年上半年,中国政府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重点,虽然连续采取了紧缩措施,但GDP仍增长9.6%,全年至少增长9.5%,中国经济仍跑在高速增长的快车道。由此,中国GDP在2010年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根据日本内阁府的预测,2025年中国GDP将达到18万亿美元以上,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2030年,中国GDP将进一步增加到26万亿美元以上,将相当于日本的4倍。[6]根据我国以及美国对内直接投资发展的经验,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是最好的投资环境。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尽管会面临工资水平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问题,但伴随中国市场由潜在的大市场迅速转变为现实的大市场,中国投资环境必将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日臻完善,中国必将进一步成为跨国公司竞相投资的理想场所,这是推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进一步发展的最有利因素。
2.日本经济前景暗淡促使日本企业扩大海外事业
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就陷入了10年停滞的局面,GDP年均增长率只为1%,是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新世纪初,日本虽然出现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景气,但年均GDP增长率只为1.8%,依然没有多大的起色。日本经济在2007年10月结束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以后,又陷入了景气衰退的局面。特别是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以后,日本又出现了发达国家中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08、2009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实际GDP分别下降1.2%和6.3%。2010年初,受对中国出口迅速回升的拉动,日本经济虽然一时摆脱了危机的状态,但由于国内需求萎靡以及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从当年第四季度起到今年上半年,实际GDP又连续3个季度出现了负增长。根据日本瑞穗银行综合研究所8月17日公布的最新的预测,随着大地震后灾区重建的进展,日本经济从第三季度起虽可望实现正增长,但2011年度只能增长0.6%,2012年度才有可能增长2.0%。[7]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根据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的预测,2011-2020年,日本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只能达到0.8%。[8]由于日本经济停滞,前景暗淡,产业国内发展的机会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倾向于扩大海外事业,普遍加快了向海外转移的步伐。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0年11月进行的调查(见表3),今后3年准备扩充海外事业、开展海外新事业的企业占调查对象企业的69.9%,不仅大大超过准备扩充国内事业、开展国内新事业的40.7%,也明显超过2008年调查的50.3%和2009年调查的56.0%,如果加上准备维持海外事业现状所占的18.2%,则共有88.1%的日本企业已经或即将开展海外事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的上述比例分别为79.2%和53.9%,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上述比率分别为73.2%和66.0%,也都是3年来调查的最高比率。相比之下,准备缩小现有海外事业或从海外事业撤退的企业只占0.4%,不打算开展海外事业的也只占7.4%。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因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日本70%的核电站停止运转,造成了所未有的电力供应不足,很多企业被迫限产节电,又进一步加快了向海外转移生产的步伐,这乃是今年上半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3 今后3年日本企业开展海内外事业的动向
(2010年11月调查对象企业的多项选择回答,单位:%)
调查时间
海外事业
国内事业
扩大、新事业
维持
现状
缩小或撤退
不开展
其他、无回答
扩大、新事业
维持
现状
缩小撤退
不开展
其他、无回答
2008年调查
50.3
32.9
2.0
9.5
5.3
35.5
49.4
3.9
1.2
10.1
2009年调查
56.0
27.9
1.9
9.2
5.0
38.8
46.6
3.9
1.4
9.3
2010年调查
制造业
非制造业
大企业
中小企业
69.9
79.2
53.9
73.2
66.0
18.2
14.1
13.6
15.3
20.1
0.4
0.3
0.5
0.2
0.5
7.4
3.9
12.9
5.4
8.8
5.1
2.2
9.3
5.9
4.6
40.7
40.3
41.4
38.0
42.6
49.9
51.8
47.0
50.9
49.2
3.9
5.2
2.0
3.4
4.2
1.7
1.0
2.7
2.2
1.4
3.8
1.7
6.9
5.6
2.5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ジェトロ)《平成22年度日本企業の海外事業展開に関するアンケート調査概要》,2011年3月公布。
3.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的新动向
近年来,日本企业不仅倾向于以海外事业为中心开展经营事业,而且还一直准备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前述调查(见表4),在拥有海外法人的日本企业中,在华建立当地法人的占76.3%,大大高于在美国的44.2%、在泰国的40.7%、在西欧的31.4%、在中国台湾的30.9%、在中国香港的29.9%、在新加坡的28.4%和在韩国的26.4%。以此为基础,日本企业的各项海外事业也都是以中国为中心而展开的,其中,在华开展销售的企业占54.8%,在华开展当地生产的企业占46.2%,所占比率之高,都大大高于在美国、西欧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比率。日本企业在华开展研究开发和建立地区总部的比率虽然不高,分别为8.4%和7.9%,但与在美国、西欧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比率相比,也都是最高的。
表4 日本企业现有海外企业的事业内容
(2010年11月调查对象企业的多项选择回答,单位:家、%)
有海 外 法人的企业
海外销售
海外生产
研究开发
地区统管
其他
企 业 数
比率
企 业 数
比率
企 业 数
比率
企 业 数
比率
企 业 数
比率
企 业 数
比率
合计
663
100.0
491
74.1
401
60.5
84
12.7
115
17.3
111
16.7
中国
506
76.3
363
54.8
306
46.2
56
8.4
47
7.1
72
10.9
香港
192
29.0
153
23.1
20
3.0
2
0.3
26
3.9
29
4.4
台湾
205
30.9
164
24.7
73
11.0
7
1.1
5
0.8
19
2.9
韩国
175
26.4
136
20.5
60
9.0
10
1.5
4
0.6
19
2.9
新加坡
191
28.8
159
24.0
29
4.4
4
0.6
30
4.5
27
4.1
泰国
270
40.7
194
29.3
160
24.1
15
2.3
13
2.0
21
3.2
马来西亚
142
21.4
103
15.5
61
9.2
4
0.6
6
0.9
18
2.7
印尼
141
21.3
90
13.6
79
11.9
0
0.0
5
0.8
18
2.7
菲律宾
87
13.1
58
8.7
36
5.4
0
0.0
1
0.2
9
1.4
越南
140
21.1
82
12.4
66
10.0
3
0.5
3
0.5
21
3.2
印度
118
17.8
90
13.6
46
7.2
4
0.6
6
0.8
12
1.8
美国
293
44.2
252
38.0
121
18.3
40
6.0
55
8.3
27
4.1
西欧
209
31.4
180
27.1
69
10.4
26
3.9
51
7.7
24
3.6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ジェトロ)《平成22年度日本企業の海外事業展開に関するアンケート調査概要》,2011年3月公布。
五、进一步推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对策
1.进一步促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已改变了外汇和储蓄不足的“双缺口”状态。同时,中国引进外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成为世界上对内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还是世界第二对内直接投资大国。由于外资企业已经垄断了中国工业生产的四分之一和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因此,有人从国家安全考虑主张控制外资引进,有人甚至反对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然而,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对内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是太大,而是太小。就2009年末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对内直接投资的资产余额而言,中国为4731亿美元,虽然比1990年的1933亿美元增加1.2倍以上,却只相当于美国31206亿美元的15.2%,只占全球对内直接投资总资产余额的2.7%,世界排名也由2000年的第7位下降到第10位。就2009年末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对内直接投资资产余额对GDP的比率而言,中国为10.1%,不仅低于全球平均的30.7%和发达国家平均的45.5%,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的29.1%;在金砖四国中,也低于巴西的25.5%、俄罗斯的20.3%和印度的12.9%。鉴于对内直接投资在扩大贸易、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推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改革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继续扩大对内直接投资规模不动摇,并利用日本企业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的新动向,从发展的角度和向前看的积极姿态,继续引进和扩大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2.促进日本企业改变对华直接投资“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
近年来,日本企业虽然一直想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对华直接投资也出现了新发展,但总体而言却不尽如人意。根据日方统计,2006-2010年,日本对华投资合计额为330亿美元,不仅少于日本对美国投资的895亿美元和对欧盟投资的862亿美元,也少于日本对东盟投资的370亿美元,只占同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6%。[9]如果从2010年末在华日资企业的资产存量看,则只占日本企业海外资产存量总额的7%多一点,不仅明显低于美国日资企业的30.3%和欧盟日资企业的21.9%,而且低于东盟日资企业的10.9%和在亚洲“四小龙”日资企业的8.4%。[10]可见,近年来日本企业虽然一直有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的意愿,但从实际行动看,还没有真正实现以中国为中心。换言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一直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因此,如何改善中日关系特别是中日政治友好关系,促使日本企业把以中国为中心扩大海外事业的意愿变为扩大对华直接投资的实际行动,就成为推进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课题。
3.既要扩大投资规模,又要改善投资质量
随着外汇和储蓄不足的“双缺口”状态的根本改变,中国引进外资的基本目标虽然从最初的弥补“双缺口”,发展到现在主要是利用外资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却并非容易。目前,中国经济虽然迅速崛起,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产业技术水平特别是战略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却一直未能改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因此,在中国对内直接投资已经发展到当今规模的情况下,吸引外资要更多地从“质”而非“量”上做文章,把提高外资质量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在引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方面,更应坚持这一原则。为此,针对日本汽车、电气、IT等领域的巨头企业竞相占领中国市场的投资战略,我国在不断修改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基础上,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中心,重点引进日本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尽快改变以前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状态。
4.继续扩大内需,开放国内市场
从总体情况看,中国之所以未能成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对象,在亚洲也尚未撼东盟和“四小龙”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乃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还比不上美国和西欧,与亚洲“四小龙”和东盟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鉴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已经不再是利用中国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而是为了抢占中国大市场,因此,我国在修正“外向型”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础上,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创汇”的过时观念,并利用日本和欧盟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开展竞争的机会,在鼓励出口的同时鼓励进口,特别是鼓励先进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进口,尽快实现国际贸易收支平衡,为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跨国公司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以更多吸引日本高档次的直接投资。
5.继续扩大开放领域,鼓励非制造业投资
如前所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是以制造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至于非制造业投资,除商业投资外,金融保险业以及房地产业、运输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投资都尚未发展起来。然而,包括日本在内,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多年来一直是以非制造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其中,金融保险业投资、房地产业投资、商业投资、服务业投资、运输业投资等都占较大的比重。因此,要促使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就必须根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特点,改变单纯吸引制造业投资的片面思路和陈腐观念,从制造业投资和非制造业投资两个方面,全面引进日本直接投资。为此,我国在落实入世承诺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开放的基础上,要继续扩大开放领域,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针对我国非制造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各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大力吸引日本对华非制造业直接投资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6.积极稳妥地推对华并购的适度发展
如前所述,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日本跨国并购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然,外资并购比绿地投资更容易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在一些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一旦主要企业被外资垄断或控股,就会对国家的产业政策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影响,这是我国一直未能放开外资并购的主要原因。然而,外资采取并购方式到中国投资,对中国企业的产权改革和技术进步也有一定的好处,不仅可以弥补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资金不足,盘活国有资产存量,重组或优化企业结构,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使部分国有企业实现制度创新,扭转低效亏损的局面,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大中城市土地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不需要扩大土地供给就可以达到扩大招商引资的目的。可见,针对外资对华并购落后的局面,如何开放企业并购市场,就成为进一步扩大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举措。因此,要加强对并购的研究,完善并购的法律法规,健全产业安全和反垄断预警机制,促进公平竞争,营造有利于对华并购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对华并购的适度发展。
7.继续引导和鼓励日本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北部地区投资建厂
如前所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北部的投资规模较小,这不仅制约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也不利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此,要配合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在继续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优势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外资区域导向的力度,落实现有的外资优惠政策,制定新的必要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日本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北部投资建厂,改变投资区域不平衡的局面。
Japanese FDI to China: Review, Prospect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Changli
Abstract: Having experienced more than 30 years of unsmooth development and two investment climaxes, Japanese FDI to China is now entering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whose investment status and structure have changed accordingly. China is enjoying a sustained, steady and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Japan is undergoing a long-term stagnation with gloomy economic prospect, which leads to the fact that many Japanese enterprises invest overseas, mainly in China. As a result, Japanese FDI to China may further proceed in a wave-like manner. Thus, we should take a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FDI to China.
Key Words: Japan, FDI to China, Review, Prospect, Countermeasures
[1] 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8回海外事業活動基本調査,2008年5月公布。
[2]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平成22年末直接投資(資産)残高地域別統計,2011年7月公布。
[3]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11年版ジェトロ世界貿易投資報告,2011年8月11日。
[4] 同上。
[5] 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9回海外事業活動基本調査,2010年4月公布。
[6] 日本内阁府:到2030年中国的名义GDP将达到日本的4倍,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2011年2月16日。
[7] [日]瑞穗银行综合研究所调查部: 2011?12年度 内外経済見通し,2011年8月27日 。
[8] [日]三菱综合研究所:内外経済の中長期展望——2009-2020年度,2010年1月27日。
[9] [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ジェトロ):日本の国?地域別対外直接投資(国際収支ベース、ネット、フロー),2011年7月。
[10] [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ジェトロ):日本の国?地域別対外直接投資残高,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