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 葱白:说说红卫兵与纳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42:01
五年前(1995年),我在给本科生上课时,涉及到了青年问题,我提示道:有必要对纳粹的兴起和红卫兵运动的兴起作一认真的比较研究,而这是反思文革、清算文革社会基础的重要工作。此言一出,许多学生大不以为然,在课间休息时争辩了一场。二年前,我又受人之约,写了篇《青春之歌》的书评,谈到林道静的青春冲动及其害怕平庸对其参加革命的作用。迄今,我依然认为,林道静式的青春冲动和余永泽式的平庸实用,都是社会所需,都无可厚非。要命的是,赞扬林道静的冲动,贬低余永泽式的平庸,就有可能误导青年。暂且把价值判断放在一边,当年希特勒和戈倍尔煽动德国青年投入如痴如醉、如涛如涌的情绪冲动,中国的“炮打司令部”和“造反有理”煽动中国青年投入如疯如狂的群众运动,都造成了民族的灾难。当然,红卫兵和纳粹有异有同。认识它的异,是掌握“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认识它的同,则是从根子上否定文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可参见《纳粹运动与德国青年》,《河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 红卫兵不是天降妖魔,不是空投敌特,恰恰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是十七年教育造就的。我们的阶级斗争教育,路线斗争教育,忆苦思甜教育,解放全人类教育,雷锋精神教育,反修防修教育,学习解放军运动,等等,所培养的接班人,就是红卫兵。试想,我们现在屡见不鲜的追星现象,如果那个星不是歌星、影星,而是政治星、斗争星,甚至是红太阳,追星族和红卫兵到底差多少?如果只是把文革的起因归结于毛泽东一个人的发动,或者归结于几个人(如林彪、江青等)的煽动,未免太简单了。而在培养接班人的十七年,绝大多数革命干部都积极投身其中。但至今对文革的反思,除了巴金等极少数人外,都是控诉、责难、嘲讽、诅咒,而没有忏悔。 德国人对纳粹有着深刻的忏悔,所以德国的军国主义就很难复活;日本对“皇道”极少忏悔,所以日本的军国主义一直阴魂不散。而中国却对文革不但没有忏悔,而且情有独钟,至今还有不少文革的既得利益者高居其位,如“工农兵学员”,老干部也倡导向前看,所谓“宜粗不宜细”,还有“青春无悔”者在推波助澜。文革确实被否定了,但是仅属于官方的否定,其主要措施是清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以及有关的少量“三种人”,给老干部平反并补发工资、官复原职并尽可能使其弥补损失,宣布“四大”为非法等。而对酿成文革的土壤,即文革的思想根源及民族根源,则属于“莫谈国是”的范畴。关于文革的回忆、作品、研究论文,一概不发,免议。甚至有另一种声音,如文革期间的生产还如何如何(且属实),外交还如何如何,几乎没有腐败云云。教科书中关于文革是空白,90年代的大学生对文革比对清朝还陌生,更何况将来要“接革命班”的中小学生。我们抗议日本修改教科书不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但没有一个人抗议中国教科书不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万一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要抗议,难免会被戴上“破坏安定团结”的帽子,甚至有可能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也说不定。

资料来源:问题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