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张晓波:4、人性的基本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7:06:42

4人性的基本点

【原文】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是以功外于法而赏加焉,则上不信得所利于下;名外于法而誉加焉,则士劝名而下畜之君。故中章、胥己仕,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平公腓痛足痹而不敢坏坐,晋国之辞仕记者国之锤1。此三士者,言袭法,则官府之籍也;行中事,则如今之民也:二君之礼太甚。若言离法而行远功,则绳外民也,二君又何礼之?礼之当亡。且居学之士,国无事不用力,有难不被甲。礼之,则惰修耕战之功;不礼,则周主上之法。国安则尊显,危则为屈公之威,人主奚得于居学之士哉?故明王论李疵视中山也。

【译文】利益所在的地方,民众就会归向它;名声能得到彰显的事情,读书人就会为它牺牲。因此在法规之外的功劳而能得到奖赏,那么上级就得到不诚信而下级就得到利益;名声在法规之外而能得到赞誉,那么读书人就会勉励于名声而不会屈居在君主之下了。所以中章、胥己做了官,而中牟这个地方的民众就抛弃田间耕作而跟随研究文献典籍的人便占了邑中的一半;晋平公腓骨疼痛脚麻痹而不敢胡乱坐姿,晋国辞去官职的人也只占十分之一。中章、胥己、叔向这三个读书人,言谈沿袭法治,那么就是官府中的典籍;行为于中国之事,那么就是如今的民众;赵国、晋国这两个君主对他们的礼遇太过了。若是言谈离开法治而行为远离功用,那么就是法外之民了,这两个君主又为何要礼遇他们呢?这种礼应当灭亡了。况且那些专门搞学问的人,国家没有事不用力,国家有难也不披甲上阵。礼遇他们,那么人们就会懒惰于修筑耕耘作战;不礼遇他们,那么怎样周全君主上级的法规。国家安定时他们尊贵而显赫,国家有危难他们就象屈公害怕威势,君主怎么才能得到饱学之士呢?所以明白的君王论说李疵视察中山国的情况。

【说明】本节的重点在于论述人性的最基本点,即人人都会趋向于利益、名誉地位。因此领导人对下级的奖赏不能超出法规之外,如果超出法规,那么上级就得到不诚信而下级就得到利益;如果下级的名誉超出领导人之上,那么这个下级就有可能不安于现状了。对韩非所举的这些例子,后面都将会有详细的解说。

——————————————————

【注释】1.锤(chuí)古代重量单位,一锤等于八铢(一说六铢、或十二两)。《淮南子·诠言》:“有千金之璧,而无锱锤之礛诸。”《淮南子·诠言》:“虽割国之锱锤以事人。”《说文》:“锤,八铢也。”《风俗通义》:“铢六则锤。”这里用为十分之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