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农村婆婆相处太累:英媒:太平洋世纪属于谁?//美媒:为何说美国重返亚洲不划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59:46
英媒:太平洋世纪属于谁? //美媒:为何说美国重返亚洲不划算?
2011年11月18日 08:37:30
来源: 新华国际

【字号:大中小】【打印】
·法国被拖下水 欧债进入关键时刻?正向"最坏设想"发展 ·奥巴马访澳步步冲中国来美为何选澳作为遏制中国平台 ·外媒:美对中国强硬不会致对抗东盟主导权或被美褫夺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8日发布题为《太平洋世纪属于谁?》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1月1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东西方中心发表演讲。当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夏威夷檀香山说,亚太地区将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新华社记者 王丰丰摄
宣告回归有多少种方式?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宣布,中国宣称拥有全部主权的南海,也是美国的关键利益所在,此举无异于一把抓住中国政府的衣领当面挑衅。几周前,希拉里向《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长篇撰文,在文中提出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Pacific Century)这个概念,并进行了阐述。而本周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论坛上,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话题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太平洋世纪”。他说:“美国是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一员,我们绝不会离开。”他的意思很清楚:美国回归太平洋地区了。顺便提一句,它并不曾离开。
希拉里在撰文中详细阐明了自己理想中美国应当承担的角色。她在文中说,“我们必须开创一种有章可依的秩序——一种开放、自由、透明而公平的秩序。”她还表示,只有美国才有能力充当这样一种秩序的开创者和维护者。“我们是该地区唯一拥有强大的盟友网络、且没有任何领土方面野心的大国,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为这一地区谋求共同福利。”
这些话虽着眼于未来,但让人不禁想到过去。二战结束后,战败国日本搭上了美国这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新中国一穷二白,又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巨大消耗。因此,美国连个像样的对手都没有碰到,就当上了太平洋地区的仲裁者。如今,这样的日子可能很难再现了。
时至今日,中国已从沉睡中醒来。美国如今遭遇了一个劲敌,两者之间的竞争即便还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但在亚洲已经确确实实地开始了。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所说,亚洲对于美国来说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地区。而中国就在亚洲,并且一直都在。
本周,奥巴马启动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至此,美国外交战略中的两项要素结合在了一起。这个所谓的“21世纪贸易协定”旨在纳入一些非关税问题,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采购。
贸易官员们已经开始热议TPP作为“下一代”贸易协定的一些特性。但这个协定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却是:亚洲最大的贸易国——中国没有参与其中。
“TPP就像一个俱乐部,而自己没有接到邀请”——如果中国政府真这么想,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希拉里所说的这种“有章可依”的秩序,一个要素就是:依据的规则由美国制定。从长远来看,为了符合世界银行(World Bank)行长罗伯特-佐立克(Robert Zoellick)提出的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理念,美国的打算应该是:诱使中国遵守比世界贸易组织(WTO)现有章程的要求更高的准则。
第二个要素就是安全。奥巴马本周在夏威夷表示,美国的国防预算削减计划不会影响美国在亚洲的地位。周二,他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参观了新建的军事设施,这里将成为美军在澳大利亚的非永久海军基地。
美媒:为何说美国重返亚洲不划算?
2011年11月18日 08:29:20
来源: 新华国际
新华微博

【字号:大中小】【打印】
美国《外交》杂志日前刊文认为,美国把战略重心向东转移固然有意义,但如果保证亚洲盟友安全的费用却由美国买单,就是愚蠢和难以为继的。主要内容如下:

11月16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左)在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陪同下出席欢迎仪式。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16日下午抵达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奥巴马一行此次主要访问地点是澳首都堪培拉和北部城市达尔文。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朱永磊)事实已经证明,奥巴马政府希望把外交政策重心由中东向东亚转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最近关于外交政策的演讲,更是印证了这一思路。“美国的未来与亚太地区的未来息息相关,在太平洋地区的作用无可替代。”她在文章中写道。
美国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渴望是合情合理的,但当局制定的政策却不尽如此。在这样一个华盛顿政府自己都缺钱花的时代,却一再向亚洲盟友承诺保证他们的安全,这只会让这些国家继续搭乘美国的便车。
无论是罗伯特?盖茨还是莱昂?帕内塔,作为美国国防部长,都曾经亲赴欧洲告诫盟友们“军费开支不够”。这算不上新鲜事儿——即使在冷战期间,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们也只不过是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配角而已。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这种差别愈演愈烈。按照北约组织的约定,成员国GDP的2%应该用于国防开支,但27个成员国中,除美国之外,只有4个国家达到此标准。
这些北约成员国逃避国防支出实在是“聪明之举”,因为它们知道自己少掏的那部分钱,“山姆大叔”会帮它们补齐。于是,欧洲人就把资金投入到高昂的国民福利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唯独不用花在国防开支上面。而美国的纳税人以及现在的债主们,自然会为欧洲的防务费用买单。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就对北约成员国不愿在国防开支上进行投入感到百思不得其解。1966年,经济学家奥尔森与泽克豪泽曾在《联盟的经济理论》中撰文指出,“在一些类似国家联盟的组织里面,实力最强的成员承担的责任,往往要高于其本应该承担的比例”。当一个组织面对共同责任时,贫穷的成员自然而然地会逃避,而富有的成员不得不担负起不成比例的主要责任。
当年发生在欧洲的一幕又在亚洲重现。随着中国的崛起,该地区的国家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并引起外交争议。9月份,面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菲律宾和日本领导人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声称两国之间在“保证航海安全”等领域有着“共同战略利益”。而不久之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由于“中国在本土水域的进一步行动和中国快速的军事扩张”,日本的安全环境变得“越来越不透明”。
( 编辑:朱永磊 ) 【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
分享到:新华微博

延展阅读
美国战略“转移”是什么意思?
美国人口现状素描